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难点:添加合适的辅助线.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_角?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20°,求它的顶角度数.

引入新课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为15cm和6cm的两部分,求这三角形各边的长.

学生可能利用算术的方法,计算出腰长为10底边长为1.也可能算不出来,这里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在图1中,AB=AC,D为AB的中点(即AD=DB),设 AD=xcm,则 AB=AC=2cm(中线定义).由AC+AD=15cm,得

2x+x=15.

解得 x=5,……

本题是利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得的,此法对于某些几何计算题来说,简捷而有效.

新课

例2 已知:图2,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 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欲求三角形各角度数.只需求出∠A度数,把∠A度数作为一个未知数x,则∠A=∠1=x°,∠2=∠A+∠1=2x°,∠ABC=∠C=∠2=2x°.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于△ABC,求出方程所对应的几何等式:∠A+∠ABC+∠C=180°,即可得出关于x的方程.

例3 已知:如图3,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要作AF⊥BC即底边上的高这条辅助线(这是证明的关键所在),并告诉学生这是等腰三角形中一种常见的辅助线.利用这条辅助线就很容易证得结论.并说明,这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来证明的题目.

小结

1.列方程解几何计算题是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解法,在这种解法中,寻求几何等式(如例2中∠A+∠ABC+∠C=180°)是基础,把几何等式的各项转化为未知数x的代数式是关键(如∠A=x°,∠ABC=∠C=2x°).

2.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要灵活运用.

练习:略

作业 :略

思考题:例3中辅助线改为△ABC的顶角平分线AF,写出证明过程.

四、教学注意问题

1.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灵活、综合应用,防止依赖于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思维定势.

2.要防止“三线合一”性在应用中出现的错误.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难点:添加合适的辅助线.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_角?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20°,求它的顶角度数.

引入新课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为15cm和6cm的两部分,求这三角形各边的长.

学生可能利用算术的方法,计算出腰长为10底边长为1.也可能算不出来,这里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在图1中,AB=AC,D为AB的中点(即AD=DB),设 AD=xcm,则 AB=AC=2cm(中线定义).由AC+AD=15cm,得

2x+x=15.

解得 x=5,……

本题是利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得的,此法对于某些几何计算题来说,简捷而有效.

新课

例2 已知:图2,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 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欲求三角形各角度数.只需求出∠A度数,把∠A度数作为一个未知数x,则∠A=∠1=x°,∠2=∠A+∠1=2x°,∠ABC=∠C=∠2=2x°.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于△ABC,求出方程所对应的几何等式:∠A+∠ABC+∠C=180°,即可得出关于x的方程.

例3 已知:如图3,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要作AF⊥BC即底边上的高这条辅助线(这是证明的关键所在),并告诉学生这是等腰三角形中一种常见的辅助线.利用这条辅助线就很容易证得结论.并说明,这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来证明的题目.

小结

1.列方程解几何计算题是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解法,在这种解法中,寻求几何等式(如例2中∠A+∠ABC+∠C=180°)是基础,把几何等式的各项转化为未知数x的代数式是关键(如∠A=x°,∠ABC=∠C=2x°).

2.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要灵活运用.

练习:略

作业 :略

思考题:例3中辅助线改为△ABC的顶角平分线AF,写出证明过程.

四、教学注意问题

1.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灵活、综合应用,防止依赖于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思维定势.

2.要防止“三线合一”性在应用中出现的错误.


相关文章

  • 等腰三角形教案
  •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等腰三角形. 2.内容解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和轴对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 ...查看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几何第二册第三章,3.12第2--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 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 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 ...查看


  •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 <13.3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13.3节 二.设计思想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教材通过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叠合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查看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商南县初级中学 石贵旺 一.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作为特殊三角形的典范,既是三角形.轴对称等知识的深化,又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直线垂直的常用依据,也为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全等等后继知识的学习,奠定了 ...查看


  • 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稿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图们市第三中学 张翠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认识了轴对称性以及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 ...查看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怀来县南水泉中学 王 元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怀来县南水泉中学的王元,我说课的题目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确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新人 ...查看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设计
  • 13.3.1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教 学 目 标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人:内蒙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七中学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培养学生对命题抽象概括能力,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2. 培养大胆 ...查看


  •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课题:13.3.2等边三角形(一)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第3节内容, 是延续了从一般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再到等边三角形的学习,学习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判定: 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和等腰三角 ...查看


  • 等腰直角三角形 1
  • 课题:等腰三角形(沪科版八年级数学)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教材通过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叠合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并对性质1进行了证明,从性质1的 ...查看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1)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从而达到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