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 要: 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地人民来往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中西方人交往中,由于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造成中西方人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异,导致各自价值观不同。中国人受封建统治的影响,对个人利益看得较轻;而西方人受革命运动的影响,更加看重自由、人权及个的利益。本文对中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差异、目标的差异及价值观实现的差异进行了描述及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价值观 差异 中西方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使得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因此,对于中、西方人这两个群体,价值观存在一定差异就显得理所当然。

  二、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产生

  有人认为中西方价值观主要受环境、历史进程、思维方式三种因素的影响。历史进程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人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不同的环境下萌生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他们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而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纵观中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历史悠久,其中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历史直接影响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很大差异。

  历史发展不同,导致整个社会环境的不同,因而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就存在差异。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一)价值观核心差异

  西方哲学观自古倾向于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即天人相分,强调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所以西方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一个人有时达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天命,而是自己懒惰,缺乏斗争精神。因此,西方价值观强调以个人为主体和中心,也就是有突出的“利己”思想。这种思维方式以实现个人利益、维护个人尊严等作为出发点,支配各种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进行价值评价,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中国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指的是人对大自然的顺从和崇拜,并与大自然和谐统一。中国自古就有“以类合之,天人合一也”,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必然导致集体主义取向,他人利益取向。而人们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事情常常克己守道,先人后己。同时人们做事情,不愿得罪人,表里不一。因此,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族价值观,尤以儒家文化为典型,倡导的是“利他”精神,强调民族内的统一性,并在很大程度上以此判定人的行为的好与坏。

  (二)价值观目标差异

  强调个人至上的西方国家表现出直接、果断和有野心。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独立、做事干净利落,缺乏自信心或进攻性的人是很难被社会接受的。因此,西方人的价值目标是重功利,追求个人的幸福,重视道德的功利性,把道德作为实现利益的工具,以获得个人利益为最终目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表现,西方价值观追求的是自由、人权和平等。

  中国人向来推崇的是做事“三思而后行”,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尤其是将有野心视为不良行为。因此,中国人往往以道义为重,将个人荣辱得失放在次位,为了保全道义,必须压抑个体的自然欲求、功利欲望。

  (三)价值观实现的差异

  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不是与自然抗争。中庸之道使人们安分守己,强调温和、渐进,顺其自然。在封闭的大陆文化中,人们安居乐业,知足常乐。当今的改革开放也是以安定团结为前提的。由此可看出中国人倾向于在稳中求发展。

  而西方人则强调“人定胜天”,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实现过程当中,往往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独立和竞争的意识。因此,在科学研究及改革创新方面,西方人较中国人取得了更多成就。

  四、中西方价值观不同的表现

  (一)语言表达

  口语交际方面,西方人简单且直接,中国人含蓄而排外。中国历史中长期受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束缚,另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反映在语言表达方面就是“谦虚谨慎”。举个例子来说,若有人赞扬:“你工作做得很好!”西方人的反应必定是:“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而中国人的反应就是:“哪里!哪里!”西方人希望自己的个性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中国人即使对别人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口头上不敢流露,生怕被冠以自满的帽子。

  书面语交际方面,西方语言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句式比较严谨,以形统意;汉语的句子对形式要求得不那么严格,但用词严谨且具有丰富的含蓄性。中国传统思想习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反映在语言上就必然带有很大模糊性和多样性。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逻辑事理顺序,功能意义,以神统形。

  (二)人际交往

  在交际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也会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中较重感情,而西方人则偏向于实际。西方人也受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外露、直率、独立、自由、有冒险精神、崇尚平等的民族性格。在人际关系中,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得到机会,即是父母和子女都可以直呼其名,相互竞争。西方人很少考虑感情方面的因素,他们常常是公事公办,不讲情面。受孔子思想影响,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注重仁礼一体。“仁”是做人的标准,讲的是人我关系,意在告诉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礼”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它规定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行为,从而使社会达到和谐。“仁”主张的人际关系既有家庭成员之间的亲亲,又有不同等级之间的尊尊,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带有宗法性质的亲亲尊尊的人际关系。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主要由中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决定,而其的思想观念与其历史和环境有关。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导致中西方人所处环境存在差异、人生经历也不类同,导致思想观念传承的不同。不同的文化下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自古受封建统治的影响,往往对个人利益看得较轻;而对西方人而言,由于他们在历史上多次成功推翻封建统治,因此西方人更加看重自由和人权,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与得失。

  注释:

  ①明虹.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中美英语教学,2007(3):71.

  参考文献:

  [1]于桂敏,白玫,苏畅.中西方价值观差异透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13.

  [2]许果,梅林.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3]明虹.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中美英语教学,2007(3):70-72.

  [4]李敏.浅谈中西价值观的差异[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5]马永辉,刘凤辉.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比较[J].学术交流,2007(07).

  摘 要: 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地人民来往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中西方人交往中,由于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造成中西方人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异,导致各自价值观不同。中国人受封建统治的影响,对个人利益看得较轻;而西方人受革命运动的影响,更加看重自由、人权及个的利益。本文对中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差异、目标的差异及价值观实现的差异进行了描述及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价值观 差异 中西方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使得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因此,对于中、西方人这两个群体,价值观存在一定差异就显得理所当然。

  二、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产生

  有人认为中西方价值观主要受环境、历史进程、思维方式三种因素的影响。历史进程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人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不同的环境下萌生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他们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而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纵观中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历史悠久,其中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历史直接影响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很大差异。

  历史发展不同,导致整个社会环境的不同,因而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就存在差异。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一)价值观核心差异

  西方哲学观自古倾向于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即天人相分,强调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所以西方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一个人有时达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天命,而是自己懒惰,缺乏斗争精神。因此,西方价值观强调以个人为主体和中心,也就是有突出的“利己”思想。这种思维方式以实现个人利益、维护个人尊严等作为出发点,支配各种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进行价值评价,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中国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指的是人对大自然的顺从和崇拜,并与大自然和谐统一。中国自古就有“以类合之,天人合一也”,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必然导致集体主义取向,他人利益取向。而人们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事情常常克己守道,先人后己。同时人们做事情,不愿得罪人,表里不一。因此,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族价值观,尤以儒家文化为典型,倡导的是“利他”精神,强调民族内的统一性,并在很大程度上以此判定人的行为的好与坏。

  (二)价值观目标差异

  强调个人至上的西方国家表现出直接、果断和有野心。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独立、做事干净利落,缺乏自信心或进攻性的人是很难被社会接受的。因此,西方人的价值目标是重功利,追求个人的幸福,重视道德的功利性,把道德作为实现利益的工具,以获得个人利益为最终目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表现,西方价值观追求的是自由、人权和平等。

  中国人向来推崇的是做事“三思而后行”,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尤其是将有野心视为不良行为。因此,中国人往往以道义为重,将个人荣辱得失放在次位,为了保全道义,必须压抑个体的自然欲求、功利欲望。

  (三)价值观实现的差异

  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不是与自然抗争。中庸之道使人们安分守己,强调温和、渐进,顺其自然。在封闭的大陆文化中,人们安居乐业,知足常乐。当今的改革开放也是以安定团结为前提的。由此可看出中国人倾向于在稳中求发展。

  而西方人则强调“人定胜天”,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实现过程当中,往往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独立和竞争的意识。因此,在科学研究及改革创新方面,西方人较中国人取得了更多成就。

  四、中西方价值观不同的表现

  (一)语言表达

  口语交际方面,西方人简单且直接,中国人含蓄而排外。中国历史中长期受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束缚,另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反映在语言表达方面就是“谦虚谨慎”。举个例子来说,若有人赞扬:“你工作做得很好!”西方人的反应必定是:“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而中国人的反应就是:“哪里!哪里!”西方人希望自己的个性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中国人即使对别人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口头上不敢流露,生怕被冠以自满的帽子。

  书面语交际方面,西方语言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句式比较严谨,以形统意;汉语的句子对形式要求得不那么严格,但用词严谨且具有丰富的含蓄性。中国传统思想习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反映在语言上就必然带有很大模糊性和多样性。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逻辑事理顺序,功能意义,以神统形。

  (二)人际交往

  在交际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也会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中较重感情,而西方人则偏向于实际。西方人也受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外露、直率、独立、自由、有冒险精神、崇尚平等的民族性格。在人际关系中,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得到机会,即是父母和子女都可以直呼其名,相互竞争。西方人很少考虑感情方面的因素,他们常常是公事公办,不讲情面。受孔子思想影响,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注重仁礼一体。“仁”是做人的标准,讲的是人我关系,意在告诉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礼”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它规定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行为,从而使社会达到和谐。“仁”主张的人际关系既有家庭成员之间的亲亲,又有不同等级之间的尊尊,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带有宗法性质的亲亲尊尊的人际关系。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主要由中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决定,而其的思想观念与其历史和环境有关。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导致中西方人所处环境存在差异、人生经历也不类同,导致思想观念传承的不同。不同的文化下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自古受封建统治的影响,往往对个人利益看得较轻;而对西方人而言,由于他们在历史上多次成功推翻封建统治,因此西方人更加看重自由和人权,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与得失。

  注释:

  ①明虹.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中美英语教学,2007(3):71.

  参考文献:

  [1]于桂敏,白玫,苏畅.中西方价值观差异透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13.

  [2]许果,梅林.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3]明虹.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中美英语教学,2007(3):70-72.

  [4]李敏.浅谈中西价值观的差异[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5]马永辉,刘凤辉.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比较[J].学术交流,2007(07).


相关文章

  • 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KANGDINGNATIONALITY TEACHERSCOLLEGE第18卷第3期 2009年6月Vol 18No 3 Jun 2009 历史 文化 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梁 勇 !摘 ...查看


  •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孙楠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愈加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商务交际中也愈加凸显出来.本文着重从称呼.礼仪.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非语言交际等方面对中西方 ...查看


  •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 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 ...查看


  •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神话故事文化差异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神话故事文化差异 作者:田洺菲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10期 [摘 要]跨文化交际即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交际时,影响其信息传达的语 ...查看


  •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 1.2语言及非语言文化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根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开展国际间的贸易活动, 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转换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 ...查看


  • 跨文化交际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毛社 泽会 东主 思义 想理 与论 中体 国系 特概 色述 学 习 报 系部: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技术 学号:37012140 姓名:潘如德 成绩: 告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的今 ...查看


  • 浅谈中西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 浅谈中西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面对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 ...查看


  • 中西礼貌原则
  • 第22卷第4期 2006年8月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Vol.2 2 No.4 Au g.2 006 谈中西礼貌原则 王静玲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 ...查看


  • 中西方婚礼差异1
  • 中西方婚礼差异 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婚姻对于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婚礼是在公开的场合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婚姻关系公开确定下来的仪式.因此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婚礼是各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