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知识点内容

物流市场分析与供需管理

基本概念:

物流调研——通常指物流市场调查研究,包括物流供需调查、调查结果的分析、物流供需预测以及综合分析研究等内容。

预测——就是利用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实际发生的数据资料,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根据这个变化规律,求出对象未来发展变化

的趋势。

空间结构分析——按市场、职能、行业、专业、企业、业务、品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发展进度和趋势。

空间时间序列分析——是把空间序列和时间序列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即综合分析。

供应市场——是指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市场。

物流战略方案——是对物流未来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未来的、长远的、方向性的、纲要性的放案,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指导性

作用。

物流战术方案——是物流实施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现在的、近期的、具体的、详细的、可操作性的、实时性的方案,是对企

业近期的物流工作带有、指导性作用的方案。

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活动进行的管理活动。

企业采购战略——是指企业采购所采用的带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基本运作方案。

供应商分类——是指在供应市场上,采购企业根据采购物品的金额、采购商品的重要性以及供应商对采购的重视程度和信赖的因素,

将供应商划分为若干个群体。

销售物流管理——就是对于销售物流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配送物流——是指以配送为主分销物流运作方式,即主要在局部范围内进行短途联合送货活动。

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又称为契约物流或合同物流。亦称外包物流。 客户——市场交易关系的双方都是物流业者的客户

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与它所有的物流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具体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空间序列——指调查对象的空间结构;

时间序列——指调查对象的时间顺序排列。

1.物流实际调查阶段:

物流实际调查阶段的任务是调查物流市场实际情况、掌握物流市场发展状况。物流调查阶段的直接结果是得到物流市场方面的有关数据资料。

2.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3.实际发展阶段

预测的目的是要得出物流市场的微量变化趋势,从而为本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4.综合分析处理阶段

调查和预测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和制定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服务。

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目的:把分散的资料集中统一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全面的、可靠的空间时间序列

物流调研的步骤:一个完整的调研活动,通常包括四个阶段:物流实际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实际发展预测、综合分析处理。 物流调查报告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1. 物流调查阶段结束的标志; 2. 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将调查过程和成果进行整理形成系统化的有价值的成果。

物流预测

物流预测主要是时间序列的预测;物流预测应用的主要方法是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

空间结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市场、开拓市场、改进工作、寻找机遇。

空间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各个对象在物流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因而提出对应不同对象的战略和策略方案。

进行物流供应市场分析的目的是要了解社会上物流 供应能力的余缺和分布情况,为本企业发展物流能力和物流能力提供帮助。 物流业务结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选择物流业务发展方向,寻找缝隙市场和发展机遇。

运输业、配送业、仓储业、搬运业、装卸业、包装业都是高收入、高投资、高成本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中配送业盈利能力强,可以作为企业选择物流业务的优先备选方向。咨询业的盈利能力最强,从盈利能力来看,最好发展咨询业和信息业。

纵向集成型是最复杂的关系类型,即把供应链上的成员整合起来,像一个企业一样,但各成员是完全独立的企业,决策权属于自己。

在实际操作时,企业必须确定各个步骤的开始时间。每一个步骤对企业来说都是动态的,是一次改善业务的过程。

供应商的激励机制:

企业物流管理分成三个部分:

1。企业生产物流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2。企业销售物流管理(实现价值的过程);3。企业采购进

货物流管理(为创造价值提供条件的过程)

流通加工是销售物流中最具有综合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销售物流管理的环节

目标:保证销售物流有效合理地运行。

应考虑的因素:1. 要扩大市场; 2.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 提高物流工作质量; 4.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

销售物流战略

销售物流战略的构成:1. 自办分销物流战略; 2. 外包物流战略; 3. 配送物流战略; 4. 第三方物流战略;

5.JIT 送货战略; 6.VMI 送货战略; 7. 无库存销售战略。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1. 契约式;2. 个性化;3. 零散性;4. 非标准化;5. 被动性;6. 利润空间小;7. 小量,多户;8. 随机性,风险大。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1. 可实现规模效益; 2. 可实现协调效益; 3. 可实现群体效益。

客户关系分类管理

客户的分类:1. 潜在客户群;2. 普通客户群;3. 基本客户群;4. 实际客户群;5. 骨干客户群。

客户关系分类管理要点:见教材P86页表

客户分类管理的优点: 1. 效率高; 2. 相互拉开差距,形成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

3. 有利于实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目标的具体化,提高管理人专业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物 流 管 理 与 实 施

基本概念:

运输结点——在运输系统网络中,连接运输线路的结节之处称为结点或节点。

综合运输体系——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

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服务——为满足顾客需要,在同顾客的接触中,供方的活动和供方活动的结果。

运输质量监督——指运输行政管理机构对运输质量进行检查监督等活动。

运输质量事故——指货物在从托运方交给承运方起,至承运方将货物交收货单位签证止的承运责任期间内,发生货物丢失、短少、变

质、污染、损坏、误期、错运,以及由于工作失职、借故刁难、敲诈勒索等,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等的现象。 变动成本——指与每一次运输配送直接相关的费用,与运输里程和运输量成正比。

固定成本——指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与运输里程和运输量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包括端点站、运输设施、工具、信息系统的设立和

购置成本等

综合成本——指决定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配送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公共成本——指承运人代表所有的托运人或某个分市场的托运人支付的费用,包括诸如端点站或管理部门之类的费用。

储存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储存场所能够储存物资的类别和数量的能力。受储存物资的性质和特点、储存场所的

面积、技术设备和自然条件以及仓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仓储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储存场所能够储存物资的类别和数量的能力。

物资吞吐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和一定时期内,完成物资出入库数量的能力。

仓容物资储存定额——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单位面积允许合理储存物资的最高数量标准。

物资吞吐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和一定时期内,完成物资出入库数量的能力。

物资吞吐量——是指在一定的吞吐能力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实际完成的物资出入库数量。

定单拣货——就是仓库储存人员从存货区将客户订购的物料拣出。

物资编码——是对库存物资的品种、类别、规格和性能进行统计整理,形成物资类别品种体系,并进行系统化的统一编码标识工作。 定量订货法——就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订货批量,随时检查库存,当库存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在整个系统运作过程中订

货点和订货批量都是固定的。

订货点——是发出订货时仓库里该品种保有的实际库存量。订货点是一个决策变量,是直接控制库存水平的关键。

订货批量——就上一次订货的数量。它直接影响库存量的高低,同时也直接影响物资供应的满足程度。

配送作业——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将货物分拣出来,按时按量发送到指定地点的过程。它是物流中心运作的核心内容。

拣货——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配送中心的作业计划,尽可能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的作业过程。 补货作业——是将货物从仓库保管区保质保量按时搬运到拣货区的工作。

订单处理——是指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到着手准备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

送货作业——是利用配送车辆把用户订购动物品从制造厂、生产基地、批发商、经销商或物流配送中心,送到用户手中的过程。 增值服务——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的服务,或者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

货物交付期——是指客户从下订单之日起到货物送到客户手中的这段时间。是衡量配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类型:

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工资系统、人事档案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工程(ERP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

从信息管理模式的角度:集中式、分布式

1. 人工操作; 2. 数据交换(线路交换和报文交换);

物流信息采集设备:

1. 条码打印机; 2. 条形码采集设备; 3. 电子标签; 4.REID ; 5.GPS/GIS、GSM/GIS

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

1. 送达速度:送达速度除在运行时间外,还包括途中的停留时间和始发、终到两端的作业时间。

决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速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各种运输方式载体能达到的最高技术速度

2.运输工具的容量及线路的运输能力:运载工具的容量和可行的运行密度决定了运输线路的运输能力。

3.运输成本:由基础设施成本、运转设备成本、营运成本和作业成本等四项内容组成;

运输业是世界消耗能源的主要产业。在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中,燃料费用均占有很大的比重。

4.经济里程:经济性是衡量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运输速度(特别是技术速度)与运输成本有很大的关系,表现为正

相关关系,运输的经济性与运输距离有紧密联系。

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指标见教材P130

运输结点的主要功能:衔接功能、信息功能(信息点)、管理功能。

运输结点主要有铁路车站、汽车站、港口、航空港、管道站等

础;

2.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如集装箱多式联运

3.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 物流运输增殖

物流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投入,增加了物品的效用,具体表现为增加了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品种效用,批量效用,信

息效用,风险效用和信用效用。

物流运输增值在于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导致了低成本,节省物流运作成本,同时又提供了其他增值服务。结合客户的需要开展增值创造。是物流企业承包生存的基本点,有是赢取客户的出发点。

运输服务的特征

服务的特征: 1. 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最主要特征),

2.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不可分离;

3. 服务具有不可存储性;

4. 服务是不包括所有权转让的特殊形式的交易活动。服务的提供是一种经济契约和社会契约的承诺与实施活动,不存

在所有权的转移。

服务方式:

1. 服务人员与顾客面对面的接触服务; 2. 服务人员与顾客的设备之间的接触服务;

3. 服务提供的设备与顾客之间接触的服务; 4. 服务提供方的设备与顾客的设备之间的接触服务。

表征运输质量状况的指标:重大质量事故次数、货运质量事故次数、货损率、货差率、货运事故赔偿率

运输成本

分类(构成):主要由4项内容构成,即基础设施成本、运转设备成本、营运成本和作业成本。

这些成本又可分成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综合成本和公共成本。

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距离。

产品密度是把货物的重量和空间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随产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运价的构成和定价原则:

构成:运输成本(运价的主要组成部分);税金;利润

定价原则:1. 以运输价值为基础的原则;2. 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的原则;3. 比价关系合理性原则;4. 政策性原则;

运输价格管理

原则:间接调控为主,直接管理为辅。

运输价格形式:1. 政府定价;2. 政府指导价;3. 经营者定价三种形式。

运输价格管理:1. 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管理;2. 经营者定价的管理。

运输企业经营效果评价内容和方法

运输企业经营效果评价的内容是由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生产经营过程决定的。

内容:1. 资产及人力资源利用效果分析(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分析;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分析)

2. 成本、质量控制能力分析(成本结构和成本变动情况分析;质量控制水平和质量稳定性分析)

3. 市场开拓、发展后劲能力分析

4. 对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贡献分析

评价方法:1. 经营比率直方图分析法(确定反映运输企业经营状态的经营比率;计算每项经营特性经营比率的相对值;

用直方图显示各项经营比率值;运输企业经营比率直方图一般形态及经营形势特性)

2. 盈亏平衡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及计算;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经营安全率分析;盈亏平衡各要素计算)

运输企业的经营比率直方图的六种形态:领先综合型;集中发展型;积极扩展型;扩展失利型;稳定保守型;经营萎缩型

物资储存占用面积计算:

仓库面积利用率=库房有效面积/库房的使用

仓库有效容积=仓库有效面积×堆码有效高度

计算公式: N i =qi / Si

物资的最高储存量: Q i =Ni ×S ’i

物资吞吐能力的计算方法:

装卸设备作业能力计算:

间歇式装卸设备日作业能力:P 日=[q ×α×3.6 / (t1+ t2+ t3)]×D ×d

连续式装卸设备日作业能力:P 日=q件×3.6 / a×V ×D ×d 工时 (装卸成件包装物资时)

P 日=3.6 ×V ×D ×d 工时×F ×γ×φ (装卸散装物资时)

气力输送机的日作业能力: P 日=3.6 ×V ×D ×d 工时×F ×γ×μ×πd 12/4

汽车运输能力: P 年能=Q×α×S ×β×B/T×D 1×K

仓储生产作业均衡率及物资吞吐量计算公式: 见教材P176

物资储存计划

物资储存计划主要包括①物资出入库计划(是仓储企业计划的核心,是其他计划的依据) ②物资储存保管计划 ③物资维护保养计划

货物入库的整个过程包括:

1. 货物接运:即使准确地从交通运输部门提取入库货物。接运方式有车站码头提货、铁路专用线接车、仓库自行提货、库内接货。

2. 验收:核对证件,购买订单核对,实物检验,货损记录,入库登记。

3. 入库:将货物从收货装卸平台移动到仓库的储存区。确认产品和产品的储存位置,更新仓库的储存记录。

拣货与货物出库

货物出库的方式:1. 用料单位凭存货单位的出货凭证到仓库自提;

2. 仓库凭存货单位的出库凭证备料后,委托运输公司送货或直接送货。

仓库装卸搬运系统特点

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仓储设备合理使用和维护

仓储设备合理使用的前提条件:1. 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2. 合理安排设备工作量;3. 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规程和制度。 仓储设备的维护:1. 日常维护;2. 定期清洗和精度维修;3. 计划维修(定期检查、小修、中修、大修)

库存成本管理

库存管理包括库存业务管理、库存成本管理和库存控制管理。库存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库存控制。库存管理的宗旨或目标主要是在保

订货费用的特点是在一次订货中,订货费用与订货量的多少无关;

进货费与购买费的特点是当订货数量和地点确定以后,总购买费和进货费确定不变,不会随着进货批量变化而变化。

库存品种与数量管理

物资编码:组合序列码(是最基本的物资编码);条形码

ABC 分类管理

四象限技术

定量订货法

实施:1. 确定订货点 2. 确定订货批量 3. 经济订货批量 4. 实施

定量订货法的核心是确定订货点,订货批量和如何实施

相关计算公式见教材P194~~P196

定期订货法

原理: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一个最高库存量,周期性地检查库存并发出订货。订货批量的大小应使得订货后的名义库存量达到额

定的最高库存量。

实施:1. 确定订货周期; 2. 确定最高库存量; 3. 确定订货量; 4. 实施

应用的前提条件:直接运用只适用于单一品种的情况,稍加处理可以用于几个品种的联合订购,适用于随机型需求和确定型需求。 应用范围:一般多用于A 类物资。品种少,价值高,比较重要的物资。

相关计算公式见教材P198~~P199

应用实例

见教材P199——P202

配送功能要素

配送作业流程见P219

增殖服务项目设计

特征:创新;超常规;满足客户需要是增值性物流服务的本质特征;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可以提供信息效用和风险效用。 途径:借助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网络,通过发挥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的经验和技能来实现。

范围:1. 以顾客为核心的增值服务;2. 以促销为核心的增值服务;3. 以制造为核心的增值服务;4. 一时间为核心的增值服务。 功能:1. 增加便利性;2. 加快反应速度;3. 降低物流成本;4. 业务延伸。

货物交付期管理

组成:1. 行政作业时间;2. 货物采购时间;3. 流通加工时间;4. 运输与配送时间;5. 验收和检查时间;6. 其他预留时间。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基本概念:

物流网络——是指以多个物流中心统一布局、合理分工、相互衔接为节点,形成覆盖一定区域范围的网络。

衔接作用——物流结点将各个物流线路联结成一个系统,使各个线路通过结点变得更为贯通而不是互不相干,这种作用称之为衔接作

用。

仓库——一般指以库房、货场及其他设施、装置为劳动手段,对商品、货物、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等工作的场所。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是指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经济管理方法来进行物流成

本的管理,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算、物流成本性态分析以及物流责任成本管理、物流成本效益分析等。

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是指在物流运营过程中,通过物流技术的改善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来降低和控制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层——是指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成本管理与管理会计方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指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再进行物流系统对企业收益贡献程度的评价,并进行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估。 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是指在日常物流运营的每个作业环节,依据现代物流运营理论,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来降低物流成

本的一系列措施。

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是指在组织商品的购进、运输、仓储、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货币表现。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仓储、配送、回收方面发生的费用。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也称为成本习性。

变动成本——是指其发生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近似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要强调的是变动的对象是成本总额,而非单位成

本。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保持稳定,与业务量的变化无关的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其发生的总额是固定的,而就单位成本而言,却是

变动的。

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或物流系统的经营规模(业务量)刚好使利润等于零,即出现不亏不盈的状况。有称为保本点。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业务量、单价、营业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

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边际贡献——是指营业收入与相应变动成本总额之间的差额,又称贡献边际、贡献毛利、边际利润或创利额。

物流网络结构的构建原则

⑴按经济区域建立网络⑵以城市为中心布局网络;⑶要在商物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网络;⑷同时设置物流信息系统网络。

物流结点的功能及作用

功能:(一)、衔接功能,可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主要有1. 通过转换运输方式衔接不同运输手段;

2. 通过加工,衔接干线及配送物流;

3. 头骨储存衔接不同时间的供应和需求物流;

4. 通过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处理衔接整个“门到门”运输,使其成为一体。

(二)、信息功能;在现代物流系统中,每一个结点都是物流信息的一个点,若干个这种类型的信息点和物流系统的信息中心结

合起来,便成了指挥、调度、管理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网络,这是一个物流系统建立的前提条件。

(三)、管理功能。

作用:物流结点对优化整个物流网络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发展来看,它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

息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

物流结点的种类

1. 物流集货中心:将零星货物集中成批量货物的物流中心。

2. 物流分货中心:指专门或主要从事分货业务的物流结点。将大批量的货物分成小批量的货物。

3. 配送中心:主要业务包括集货、储存、分货、配货及配装送货

4. 物流转运中心:承担货物中转运输的物流中心。通常是大型物流中心,可以是两种运输方式的转运,同一运输两程以上的中

转运输,也可以是多种运输方式的转运。

5. 物流仓储中心:目的在于保持对生产、销售、供给等活动进行调节。

6. 物流加工中心:有两种形式即1. 靠近生产区,以实现物流为目的的加工中心;2. 靠近生活区,以促进销售、强化服务为目的

的加工中心。

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

基本功能:1. 运输功能; 2. 储存功能; 3. 装卸搬运功能; 4. 包装功能; 5. 流通加工功能; 6. 物流信息功能 增值性功能:1. 结算功能; 2. 需求预测功能; 3. 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 4. 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

设计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

1. 场址选择;2. 布置设计;3.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4. 建筑设计;5. 公用工程设计;6. 信息网络系统设计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1. 满足生产要求,工艺流程合理;2. 适应工厂内外运输要求;3. 合理用地;4. 充分注意防火、防爆、防振与防噪声;5. 利用气候等自然条件,减小环境污染以及注意美学效果,考虑建筑施工的便利条件,考虑建筑群体的空间组织和造形。

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

1. 产品P ;2. 产量Q ;3. 生产路线R ;4. 辅助服务部门S ;5. 时间T 。

系统布置设计SLP 模式:

SLP 程序中,一般经过以下步骤:1. 准备原始资料;2. 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3. 绘制作业单位位置图;4. 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5. 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6. 修正;7. 方案评价与择优。

综合指标比较方法:

优缺点法:适用于在初步方案的评价与筛选过程中,由于设计布置方案并不具体,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易准确确定的情况。

在应用时应首先确定出影响布置方案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有关人员所考虑和关心的主导因素。

一般作法是编制一个内容齐全的常用的系统规划评价因素点检表,供系统规划人员结合设施的具体情况逐项点检并筛选

出需要的比较因素。确定评价因素后,应分别对各布置方案分类列举出优点和缺点,加以比较,给出明确结论。

加权因素法:最常见的评价因素:

1. 性和通用性;2. 物流效率;3. 物料运输效率;4. 储存效率;5. 场地利用率;6. 辅助部门的综合效率;7. 工作环境及员工满意程度;8. 安全管理;9. 产品质量;10. 设备利用率;11. 与企业长远规划想协调的程度;12. 其他

AS/RS总体物流模式:

同端出入式(同层同端和多层同端出入式)、贯通式、旁流式(L 型)

出入库区布局模式:

1. 叉车——出入库台方式;2. 连续输送机方式;3.AGV 方式;4. 穿梭机(有轨小车)方式。

仓库规划与设计

仓库总平面布置

布置原则:1. 仓库应位于服务中心,或靠近主要服务部门; 2.仓库应靠近铁路、公路或码头,并设站台以便装卸;

3. 性质相同的仓库应尽量合并,组建较大的单层、多层高架仓库,以充分利用装卸设备和设施。

4. 应满足防火及环保卫生要求,以保证生产安全。

仓库通道宽度是根据物料的周转量,物料的外形尺寸和库内通行的运输设备来确定的。计算公式见教材P324

料周转量大,收发频繁的仓库,其通道应按双向运行的原则来确定。

道宽度是根据物料储存和放进取出操作方便等来确定的。

仓库常用建筑结构及特点、仓库地面要求、仓库站台参数等见教材P325-329表格。

多层仓库平面布置要求:

1. 多层仓库最大占地面积、防火隔间面积、层数遵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确定;

2. 多层库房的占地面积小于300平米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面积小于100平米的防火隔间,可设置一个门。

3. 多层仓库建筑高度超过24米时,应按高层库房处理;

4. 物料分布原则:上轻下重,周转快的物料分布在低层;

5. 仓库建筑可为单跨或多跨。当设有地下室时,地下室净空高度不小于2.2米

6. 楼板荷重控制在2吨/平米左右为宜。

自动化仓库规划设计的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概念设计,明确目标和有关的背景条件;

2. 总体设计阶段:对自动化仓库的总体布置、设施设备、管理和控制方式、进度计划以及预算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

3. 完成阶段:完成所有的设施和设备的制造和施工图纸。

步骤和方法:

规划准备阶段:1. 确认建设自动化库的必要性;2. 确定自动化库的基本规模和自动化水平;3. 确定仓库的类型、库容量和出入库频

率;4. 了解建库现场条件;5. 与仓库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条件。

规划设计阶段:1. 确定仓库的结构类型和作业方式; 2. 确定货物单元的形式、尺寸和重量; 3. 确定堆垛机械和配套设备的主参数;

4. 确定仓库总体尺寸; 5. 确定仓库的总体布局; 6. 选定控制方式; 7. 选择管理模式; 8. 提出土建、公用设施的要求;

9. 投资概算;

10. 进度计划

自动化仓库的物流模式:

同端出入式:包括同层同端出入式和多层同端出入式。最大优点是缩短出入库周期。

贯通式:总体布置比较简单,便于管理操作和维护保养。

旁流式:减少了货格即减少了库存量。提高了搬运效率,方便了不同方向的出入库。

高架区 的布置:

自动化库中堆垛机的布置有三种方式:直线式;U 型轨道式;转轨车式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

物流成本的隐含性: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模式,最终目的都不是在于这种模式与技术本身,而是为了实现企业物流的合

理化,其最终目标都是要在保证一定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整个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供应链也好,第三方物流也好,都仅仅是实现物流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的手段与工具,其最终还是为了追求物流系统的投入与(物流总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 之间的优化。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

1. 物流成本核算层; 2. 物流成本管理层; 3. 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

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

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

物流成本的控制的三种形式:1. 以物流成本的形成阶段作为控制对象;‘

2. 以物流服务的不同功能俩作为成本控制对象;

3. 以物流成本的不同项目作为物流成本的控制对象。

物流成本的综合管理与控制: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是由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信息反馈、成本决策和在预测等环节构成。成本管理的预测计划循环按时间标准进行划分,可分为短期计划(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中期计划(半年或一年)和长期计划。

物流成本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物流技术的改善、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实现物流过程的优化和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使其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 物流成本的综合管理和控制,就是要将物流成本管理系统与日常控制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物理系统的循环。 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

1. 以某种物流功能为对象; 2. 以某一物流部门为对象; 3. 一某一服务客户作为核算对象; 4. 以某一产品为对象;

5. 以企业生产的某一过程为对象; 6. 以某一物流成本项目为对象; 7. 以某一地区为对象;

8. 以某一物流设备和工具为对象; 9. 以企业全部物流活动为对象进行计算。

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1. 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2. 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计算;3. 物流成本二级帐户(或辅助帐户)

核算方式。

统计方法的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性态分析:

按物流成本的性态特性,可将物流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混合成本及其分解。

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

基本模型:利润=营业收入 — 变动成本总额 — 固定成本总额

=单价×业务量 — 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 固定成本总额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 固定成本总额

物流系统的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单项物流服务项目的本量利分析见教材P364。

物流成本预算的作用:

物流成本预算,作为物流系统成本计划的数量反映,是控制物流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考核物流部门的业绩标准。

1. 预测成本未来;;2. 建立成本目标;3. 业绩评价与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预算编制的内容:物理成本的预算应根据物流系统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需要,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物理功能、各物理成

本项目等,并在日常的成本核算中分别实施对这些形式的物流成本核算,一有利于比较物流成本预算与实际物流成本发生额之间的差异,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

内容:1. 按照某种物流功能(包装、运输、储存等)编制;2. 按照每个物流部门(如仓库、运输队、装配车间等)进行编制;

3. 按照每个服务客户编制;4. 按照每个产品编制;5. 按照物流生产过程(供应、生产、销售、退货等)编制;

6. 按照每个物流成本项目进行编制;7. 按照某一物流设备和工具进行编制。

物流成本弹性预算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弹性预算——是指在编制费用预算时,预先估计到计划期内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

便分别反映在各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开支费用水平的一种预算。也成为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

基本原理:把成本费用按成本习性分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两大部分,由于固定费用在其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一般不随业务量的增

减而变动,因此在按照实际业务量对预算进行调整时,只需调整变动费用即可。

物流责任会计的概念、内容:

物流责任会计——是根据不同级别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应负的责任,收集、汇总和报告其有关的会计资料的一种会计制度。

基本内容:1. 事前编制责任预算或责任成本预算;2. 事中进行日常控制和核算;3. 事后进行业绩考核。

物流责任中心的概念和分类

物流责任中心——是指由一个主管人员负责,承担着规定责任并具有相应权利的内部物流单位。

分类:物流成本(费用)中心;物理利润中心;物流投资中心

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

原则:1. 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控制想结合的原则;2. 局部控制与整体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总成本的系统控制是决定物流现代化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物流成本控制应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作为目标);3. 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4. 经济控制与技术控制相结合的原则;5. 专业控制与全员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物流管理知识点内容

物流市场分析与供需管理

基本概念:

物流调研——通常指物流市场调查研究,包括物流供需调查、调查结果的分析、物流供需预测以及综合分析研究等内容。

预测——就是利用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实际发生的数据资料,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根据这个变化规律,求出对象未来发展变化

的趋势。

空间结构分析——按市场、职能、行业、专业、企业、业务、品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发展进度和趋势。

空间时间序列分析——是把空间序列和时间序列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即综合分析。

供应市场——是指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市场。

物流战略方案——是对物流未来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未来的、长远的、方向性的、纲要性的放案,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指导性

作用。

物流战术方案——是物流实施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现在的、近期的、具体的、详细的、可操作性的、实时性的方案,是对企

业近期的物流工作带有、指导性作用的方案。

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活动进行的管理活动。

企业采购战略——是指企业采购所采用的带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基本运作方案。

供应商分类——是指在供应市场上,采购企业根据采购物品的金额、采购商品的重要性以及供应商对采购的重视程度和信赖的因素,

将供应商划分为若干个群体。

销售物流管理——就是对于销售物流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配送物流——是指以配送为主分销物流运作方式,即主要在局部范围内进行短途联合送货活动。

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又称为契约物流或合同物流。亦称外包物流。 客户——市场交易关系的双方都是物流业者的客户

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与它所有的物流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具体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空间序列——指调查对象的空间结构;

时间序列——指调查对象的时间顺序排列。

1.物流实际调查阶段:

物流实际调查阶段的任务是调查物流市场实际情况、掌握物流市场发展状况。物流调查阶段的直接结果是得到物流市场方面的有关数据资料。

2.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3.实际发展阶段

预测的目的是要得出物流市场的微量变化趋势,从而为本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4.综合分析处理阶段

调查和预测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和制定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服务。

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目的:把分散的资料集中统一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全面的、可靠的空间时间序列

物流调研的步骤:一个完整的调研活动,通常包括四个阶段:物流实际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实际发展预测、综合分析处理。 物流调查报告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1. 物流调查阶段结束的标志; 2. 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将调查过程和成果进行整理形成系统化的有价值的成果。

物流预测

物流预测主要是时间序列的预测;物流预测应用的主要方法是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

空间结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市场、开拓市场、改进工作、寻找机遇。

空间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各个对象在物流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因而提出对应不同对象的战略和策略方案。

进行物流供应市场分析的目的是要了解社会上物流 供应能力的余缺和分布情况,为本企业发展物流能力和物流能力提供帮助。 物流业务结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选择物流业务发展方向,寻找缝隙市场和发展机遇。

运输业、配送业、仓储业、搬运业、装卸业、包装业都是高收入、高投资、高成本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中配送业盈利能力强,可以作为企业选择物流业务的优先备选方向。咨询业的盈利能力最强,从盈利能力来看,最好发展咨询业和信息业。

纵向集成型是最复杂的关系类型,即把供应链上的成员整合起来,像一个企业一样,但各成员是完全独立的企业,决策权属于自己。

在实际操作时,企业必须确定各个步骤的开始时间。每一个步骤对企业来说都是动态的,是一次改善业务的过程。

供应商的激励机制:

企业物流管理分成三个部分:

1。企业生产物流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2。企业销售物流管理(实现价值的过程);3。企业采购进

货物流管理(为创造价值提供条件的过程)

流通加工是销售物流中最具有综合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销售物流管理的环节

目标:保证销售物流有效合理地运行。

应考虑的因素:1. 要扩大市场; 2.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 提高物流工作质量; 4.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

销售物流战略

销售物流战略的构成:1. 自办分销物流战略; 2. 外包物流战略; 3. 配送物流战略; 4. 第三方物流战略;

5.JIT 送货战略; 6.VMI 送货战略; 7. 无库存销售战略。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1. 契约式;2. 个性化;3. 零散性;4. 非标准化;5. 被动性;6. 利润空间小;7. 小量,多户;8. 随机性,风险大。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1. 可实现规模效益; 2. 可实现协调效益; 3. 可实现群体效益。

客户关系分类管理

客户的分类:1. 潜在客户群;2. 普通客户群;3. 基本客户群;4. 实际客户群;5. 骨干客户群。

客户关系分类管理要点:见教材P86页表

客户分类管理的优点: 1. 效率高; 2. 相互拉开差距,形成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

3. 有利于实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目标的具体化,提高管理人专业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物 流 管 理 与 实 施

基本概念:

运输结点——在运输系统网络中,连接运输线路的结节之处称为结点或节点。

综合运输体系——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

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服务——为满足顾客需要,在同顾客的接触中,供方的活动和供方活动的结果。

运输质量监督——指运输行政管理机构对运输质量进行检查监督等活动。

运输质量事故——指货物在从托运方交给承运方起,至承运方将货物交收货单位签证止的承运责任期间内,发生货物丢失、短少、变

质、污染、损坏、误期、错运,以及由于工作失职、借故刁难、敲诈勒索等,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等的现象。 变动成本——指与每一次运输配送直接相关的费用,与运输里程和运输量成正比。

固定成本——指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与运输里程和运输量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包括端点站、运输设施、工具、信息系统的设立和

购置成本等

综合成本——指决定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配送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公共成本——指承运人代表所有的托运人或某个分市场的托运人支付的费用,包括诸如端点站或管理部门之类的费用。

储存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储存场所能够储存物资的类别和数量的能力。受储存物资的性质和特点、储存场所的

面积、技术设备和自然条件以及仓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仓储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储存场所能够储存物资的类别和数量的能力。

物资吞吐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和一定时期内,完成物资出入库数量的能力。

仓容物资储存定额——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单位面积允许合理储存物资的最高数量标准。

物资吞吐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和一定时期内,完成物资出入库数量的能力。

物资吞吐量——是指在一定的吞吐能力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实际完成的物资出入库数量。

定单拣货——就是仓库储存人员从存货区将客户订购的物料拣出。

物资编码——是对库存物资的品种、类别、规格和性能进行统计整理,形成物资类别品种体系,并进行系统化的统一编码标识工作。 定量订货法——就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订货批量,随时检查库存,当库存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在整个系统运作过程中订

货点和订货批量都是固定的。

订货点——是发出订货时仓库里该品种保有的实际库存量。订货点是一个决策变量,是直接控制库存水平的关键。

订货批量——就上一次订货的数量。它直接影响库存量的高低,同时也直接影响物资供应的满足程度。

配送作业——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将货物分拣出来,按时按量发送到指定地点的过程。它是物流中心运作的核心内容。

拣货——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配送中心的作业计划,尽可能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的作业过程。 补货作业——是将货物从仓库保管区保质保量按时搬运到拣货区的工作。

订单处理——是指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到着手准备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

送货作业——是利用配送车辆把用户订购动物品从制造厂、生产基地、批发商、经销商或物流配送中心,送到用户手中的过程。 增值服务——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的服务,或者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

货物交付期——是指客户从下订单之日起到货物送到客户手中的这段时间。是衡量配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类型:

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工资系统、人事档案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工程(ERP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

从信息管理模式的角度:集中式、分布式

1. 人工操作; 2. 数据交换(线路交换和报文交换);

物流信息采集设备:

1. 条码打印机; 2. 条形码采集设备; 3. 电子标签; 4.REID ; 5.GPS/GIS、GSM/GIS

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

1. 送达速度:送达速度除在运行时间外,还包括途中的停留时间和始发、终到两端的作业时间。

决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速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各种运输方式载体能达到的最高技术速度

2.运输工具的容量及线路的运输能力:运载工具的容量和可行的运行密度决定了运输线路的运输能力。

3.运输成本:由基础设施成本、运转设备成本、营运成本和作业成本等四项内容组成;

运输业是世界消耗能源的主要产业。在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中,燃料费用均占有很大的比重。

4.经济里程:经济性是衡量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运输速度(特别是技术速度)与运输成本有很大的关系,表现为正

相关关系,运输的经济性与运输距离有紧密联系。

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指标见教材P130

运输结点的主要功能:衔接功能、信息功能(信息点)、管理功能。

运输结点主要有铁路车站、汽车站、港口、航空港、管道站等

础;

2.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如集装箱多式联运

3.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 物流运输增殖

物流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投入,增加了物品的效用,具体表现为增加了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品种效用,批量效用,信

息效用,风险效用和信用效用。

物流运输增值在于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导致了低成本,节省物流运作成本,同时又提供了其他增值服务。结合客户的需要开展增值创造。是物流企业承包生存的基本点,有是赢取客户的出发点。

运输服务的特征

服务的特征: 1. 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最主要特征),

2.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不可分离;

3. 服务具有不可存储性;

4. 服务是不包括所有权转让的特殊形式的交易活动。服务的提供是一种经济契约和社会契约的承诺与实施活动,不存

在所有权的转移。

服务方式:

1. 服务人员与顾客面对面的接触服务; 2. 服务人员与顾客的设备之间的接触服务;

3. 服务提供的设备与顾客之间接触的服务; 4. 服务提供方的设备与顾客的设备之间的接触服务。

表征运输质量状况的指标:重大质量事故次数、货运质量事故次数、货损率、货差率、货运事故赔偿率

运输成本

分类(构成):主要由4项内容构成,即基础设施成本、运转设备成本、营运成本和作业成本。

这些成本又可分成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综合成本和公共成本。

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距离。

产品密度是把货物的重量和空间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随产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运价的构成和定价原则:

构成:运输成本(运价的主要组成部分);税金;利润

定价原则:1. 以运输价值为基础的原则;2. 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的原则;3. 比价关系合理性原则;4. 政策性原则;

运输价格管理

原则:间接调控为主,直接管理为辅。

运输价格形式:1. 政府定价;2. 政府指导价;3. 经营者定价三种形式。

运输价格管理:1. 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管理;2. 经营者定价的管理。

运输企业经营效果评价内容和方法

运输企业经营效果评价的内容是由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生产经营过程决定的。

内容:1. 资产及人力资源利用效果分析(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分析;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分析)

2. 成本、质量控制能力分析(成本结构和成本变动情况分析;质量控制水平和质量稳定性分析)

3. 市场开拓、发展后劲能力分析

4. 对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贡献分析

评价方法:1. 经营比率直方图分析法(确定反映运输企业经营状态的经营比率;计算每项经营特性经营比率的相对值;

用直方图显示各项经营比率值;运输企业经营比率直方图一般形态及经营形势特性)

2. 盈亏平衡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及计算;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经营安全率分析;盈亏平衡各要素计算)

运输企业的经营比率直方图的六种形态:领先综合型;集中发展型;积极扩展型;扩展失利型;稳定保守型;经营萎缩型

物资储存占用面积计算:

仓库面积利用率=库房有效面积/库房的使用

仓库有效容积=仓库有效面积×堆码有效高度

计算公式: N i =qi / Si

物资的最高储存量: Q i =Ni ×S ’i

物资吞吐能力的计算方法:

装卸设备作业能力计算:

间歇式装卸设备日作业能力:P 日=[q ×α×3.6 / (t1+ t2+ t3)]×D ×d

连续式装卸设备日作业能力:P 日=q件×3.6 / a×V ×D ×d 工时 (装卸成件包装物资时)

P 日=3.6 ×V ×D ×d 工时×F ×γ×φ (装卸散装物资时)

气力输送机的日作业能力: P 日=3.6 ×V ×D ×d 工时×F ×γ×μ×πd 12/4

汽车运输能力: P 年能=Q×α×S ×β×B/T×D 1×K

仓储生产作业均衡率及物资吞吐量计算公式: 见教材P176

物资储存计划

物资储存计划主要包括①物资出入库计划(是仓储企业计划的核心,是其他计划的依据) ②物资储存保管计划 ③物资维护保养计划

货物入库的整个过程包括:

1. 货物接运:即使准确地从交通运输部门提取入库货物。接运方式有车站码头提货、铁路专用线接车、仓库自行提货、库内接货。

2. 验收:核对证件,购买订单核对,实物检验,货损记录,入库登记。

3. 入库:将货物从收货装卸平台移动到仓库的储存区。确认产品和产品的储存位置,更新仓库的储存记录。

拣货与货物出库

货物出库的方式:1. 用料单位凭存货单位的出货凭证到仓库自提;

2. 仓库凭存货单位的出库凭证备料后,委托运输公司送货或直接送货。

仓库装卸搬运系统特点

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仓储设备合理使用和维护

仓储设备合理使用的前提条件:1. 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2. 合理安排设备工作量;3. 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规程和制度。 仓储设备的维护:1. 日常维护;2. 定期清洗和精度维修;3. 计划维修(定期检查、小修、中修、大修)

库存成本管理

库存管理包括库存业务管理、库存成本管理和库存控制管理。库存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库存控制。库存管理的宗旨或目标主要是在保

订货费用的特点是在一次订货中,订货费用与订货量的多少无关;

进货费与购买费的特点是当订货数量和地点确定以后,总购买费和进货费确定不变,不会随着进货批量变化而变化。

库存品种与数量管理

物资编码:组合序列码(是最基本的物资编码);条形码

ABC 分类管理

四象限技术

定量订货法

实施:1. 确定订货点 2. 确定订货批量 3. 经济订货批量 4. 实施

定量订货法的核心是确定订货点,订货批量和如何实施

相关计算公式见教材P194~~P196

定期订货法

原理: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一个最高库存量,周期性地检查库存并发出订货。订货批量的大小应使得订货后的名义库存量达到额

定的最高库存量。

实施:1. 确定订货周期; 2. 确定最高库存量; 3. 确定订货量; 4. 实施

应用的前提条件:直接运用只适用于单一品种的情况,稍加处理可以用于几个品种的联合订购,适用于随机型需求和确定型需求。 应用范围:一般多用于A 类物资。品种少,价值高,比较重要的物资。

相关计算公式见教材P198~~P199

应用实例

见教材P199——P202

配送功能要素

配送作业流程见P219

增殖服务项目设计

特征:创新;超常规;满足客户需要是增值性物流服务的本质特征;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可以提供信息效用和风险效用。 途径:借助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网络,通过发挥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的经验和技能来实现。

范围:1. 以顾客为核心的增值服务;2. 以促销为核心的增值服务;3. 以制造为核心的增值服务;4. 一时间为核心的增值服务。 功能:1. 增加便利性;2. 加快反应速度;3. 降低物流成本;4. 业务延伸。

货物交付期管理

组成:1. 行政作业时间;2. 货物采购时间;3. 流通加工时间;4. 运输与配送时间;5. 验收和检查时间;6. 其他预留时间。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基本概念:

物流网络——是指以多个物流中心统一布局、合理分工、相互衔接为节点,形成覆盖一定区域范围的网络。

衔接作用——物流结点将各个物流线路联结成一个系统,使各个线路通过结点变得更为贯通而不是互不相干,这种作用称之为衔接作

用。

仓库——一般指以库房、货场及其他设施、装置为劳动手段,对商品、货物、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等工作的场所。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是指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经济管理方法来进行物流成

本的管理,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算、物流成本性态分析以及物流责任成本管理、物流成本效益分析等。

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是指在物流运营过程中,通过物流技术的改善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来降低和控制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层——是指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成本管理与管理会计方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指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再进行物流系统对企业收益贡献程度的评价,并进行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估。 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是指在日常物流运营的每个作业环节,依据现代物流运营理论,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来降低物流成

本的一系列措施。

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是指在组织商品的购进、运输、仓储、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货币表现。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仓储、配送、回收方面发生的费用。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也称为成本习性。

变动成本——是指其发生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近似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要强调的是变动的对象是成本总额,而非单位成

本。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保持稳定,与业务量的变化无关的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其发生的总额是固定的,而就单位成本而言,却是

变动的。

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或物流系统的经营规模(业务量)刚好使利润等于零,即出现不亏不盈的状况。有称为保本点。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业务量、单价、营业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

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边际贡献——是指营业收入与相应变动成本总额之间的差额,又称贡献边际、贡献毛利、边际利润或创利额。

物流网络结构的构建原则

⑴按经济区域建立网络⑵以城市为中心布局网络;⑶要在商物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网络;⑷同时设置物流信息系统网络。

物流结点的功能及作用

功能:(一)、衔接功能,可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主要有1. 通过转换运输方式衔接不同运输手段;

2. 通过加工,衔接干线及配送物流;

3. 头骨储存衔接不同时间的供应和需求物流;

4. 通过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处理衔接整个“门到门”运输,使其成为一体。

(二)、信息功能;在现代物流系统中,每一个结点都是物流信息的一个点,若干个这种类型的信息点和物流系统的信息中心结

合起来,便成了指挥、调度、管理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网络,这是一个物流系统建立的前提条件。

(三)、管理功能。

作用:物流结点对优化整个物流网络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发展来看,它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

息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

物流结点的种类

1. 物流集货中心:将零星货物集中成批量货物的物流中心。

2. 物流分货中心:指专门或主要从事分货业务的物流结点。将大批量的货物分成小批量的货物。

3. 配送中心:主要业务包括集货、储存、分货、配货及配装送货

4. 物流转运中心:承担货物中转运输的物流中心。通常是大型物流中心,可以是两种运输方式的转运,同一运输两程以上的中

转运输,也可以是多种运输方式的转运。

5. 物流仓储中心:目的在于保持对生产、销售、供给等活动进行调节。

6. 物流加工中心:有两种形式即1. 靠近生产区,以实现物流为目的的加工中心;2. 靠近生活区,以促进销售、强化服务为目的

的加工中心。

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

基本功能:1. 运输功能; 2. 储存功能; 3. 装卸搬运功能; 4. 包装功能; 5. 流通加工功能; 6. 物流信息功能 增值性功能:1. 结算功能; 2. 需求预测功能; 3. 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 4. 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

设计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

1. 场址选择;2. 布置设计;3.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4. 建筑设计;5. 公用工程设计;6. 信息网络系统设计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1. 满足生产要求,工艺流程合理;2. 适应工厂内外运输要求;3. 合理用地;4. 充分注意防火、防爆、防振与防噪声;5. 利用气候等自然条件,减小环境污染以及注意美学效果,考虑建筑施工的便利条件,考虑建筑群体的空间组织和造形。

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

1. 产品P ;2. 产量Q ;3. 生产路线R ;4. 辅助服务部门S ;5. 时间T 。

系统布置设计SLP 模式:

SLP 程序中,一般经过以下步骤:1. 准备原始资料;2. 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3. 绘制作业单位位置图;4. 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5. 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6. 修正;7. 方案评价与择优。

综合指标比较方法:

优缺点法:适用于在初步方案的评价与筛选过程中,由于设计布置方案并不具体,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易准确确定的情况。

在应用时应首先确定出影响布置方案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有关人员所考虑和关心的主导因素。

一般作法是编制一个内容齐全的常用的系统规划评价因素点检表,供系统规划人员结合设施的具体情况逐项点检并筛选

出需要的比较因素。确定评价因素后,应分别对各布置方案分类列举出优点和缺点,加以比较,给出明确结论。

加权因素法:最常见的评价因素:

1. 性和通用性;2. 物流效率;3. 物料运输效率;4. 储存效率;5. 场地利用率;6. 辅助部门的综合效率;7. 工作环境及员工满意程度;8. 安全管理;9. 产品质量;10. 设备利用率;11. 与企业长远规划想协调的程度;12. 其他

AS/RS总体物流模式:

同端出入式(同层同端和多层同端出入式)、贯通式、旁流式(L 型)

出入库区布局模式:

1. 叉车——出入库台方式;2. 连续输送机方式;3.AGV 方式;4. 穿梭机(有轨小车)方式。

仓库规划与设计

仓库总平面布置

布置原则:1. 仓库应位于服务中心,或靠近主要服务部门; 2.仓库应靠近铁路、公路或码头,并设站台以便装卸;

3. 性质相同的仓库应尽量合并,组建较大的单层、多层高架仓库,以充分利用装卸设备和设施。

4. 应满足防火及环保卫生要求,以保证生产安全。

仓库通道宽度是根据物料的周转量,物料的外形尺寸和库内通行的运输设备来确定的。计算公式见教材P324

料周转量大,收发频繁的仓库,其通道应按双向运行的原则来确定。

道宽度是根据物料储存和放进取出操作方便等来确定的。

仓库常用建筑结构及特点、仓库地面要求、仓库站台参数等见教材P325-329表格。

多层仓库平面布置要求:

1. 多层仓库最大占地面积、防火隔间面积、层数遵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确定;

2. 多层库房的占地面积小于300平米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面积小于100平米的防火隔间,可设置一个门。

3. 多层仓库建筑高度超过24米时,应按高层库房处理;

4. 物料分布原则:上轻下重,周转快的物料分布在低层;

5. 仓库建筑可为单跨或多跨。当设有地下室时,地下室净空高度不小于2.2米

6. 楼板荷重控制在2吨/平米左右为宜。

自动化仓库规划设计的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概念设计,明确目标和有关的背景条件;

2. 总体设计阶段:对自动化仓库的总体布置、设施设备、管理和控制方式、进度计划以及预算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

3. 完成阶段:完成所有的设施和设备的制造和施工图纸。

步骤和方法:

规划准备阶段:1. 确认建设自动化库的必要性;2. 确定自动化库的基本规模和自动化水平;3. 确定仓库的类型、库容量和出入库频

率;4. 了解建库现场条件;5. 与仓库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条件。

规划设计阶段:1. 确定仓库的结构类型和作业方式; 2. 确定货物单元的形式、尺寸和重量; 3. 确定堆垛机械和配套设备的主参数;

4. 确定仓库总体尺寸; 5. 确定仓库的总体布局; 6. 选定控制方式; 7. 选择管理模式; 8. 提出土建、公用设施的要求;

9. 投资概算;

10. 进度计划

自动化仓库的物流模式:

同端出入式:包括同层同端出入式和多层同端出入式。最大优点是缩短出入库周期。

贯通式:总体布置比较简单,便于管理操作和维护保养。

旁流式:减少了货格即减少了库存量。提高了搬运效率,方便了不同方向的出入库。

高架区 的布置:

自动化库中堆垛机的布置有三种方式:直线式;U 型轨道式;转轨车式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

物流成本的隐含性: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模式,最终目的都不是在于这种模式与技术本身,而是为了实现企业物流的合

理化,其最终目标都是要在保证一定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整个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供应链也好,第三方物流也好,都仅仅是实现物流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的手段与工具,其最终还是为了追求物流系统的投入与(物流总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 之间的优化。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

1. 物流成本核算层; 2. 物流成本管理层; 3. 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

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

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

物流成本的控制的三种形式:1. 以物流成本的形成阶段作为控制对象;‘

2. 以物流服务的不同功能俩作为成本控制对象;

3. 以物流成本的不同项目作为物流成本的控制对象。

物流成本的综合管理与控制: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是由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信息反馈、成本决策和在预测等环节构成。成本管理的预测计划循环按时间标准进行划分,可分为短期计划(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中期计划(半年或一年)和长期计划。

物流成本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物流技术的改善、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实现物流过程的优化和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使其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 物流成本的综合管理和控制,就是要将物流成本管理系统与日常控制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物理系统的循环。 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

1. 以某种物流功能为对象; 2. 以某一物流部门为对象; 3. 一某一服务客户作为核算对象; 4. 以某一产品为对象;

5. 以企业生产的某一过程为对象; 6. 以某一物流成本项目为对象; 7. 以某一地区为对象;

8. 以某一物流设备和工具为对象; 9. 以企业全部物流活动为对象进行计算。

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1. 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2. 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计算;3. 物流成本二级帐户(或辅助帐户)

核算方式。

统计方法的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性态分析:

按物流成本的性态特性,可将物流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混合成本及其分解。

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

基本模型:利润=营业收入 — 变动成本总额 — 固定成本总额

=单价×业务量 — 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 固定成本总额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 固定成本总额

物流系统的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单项物流服务项目的本量利分析见教材P364。

物流成本预算的作用:

物流成本预算,作为物流系统成本计划的数量反映,是控制物流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考核物流部门的业绩标准。

1. 预测成本未来;;2. 建立成本目标;3. 业绩评价与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预算编制的内容:物理成本的预算应根据物流系统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需要,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物理功能、各物理成

本项目等,并在日常的成本核算中分别实施对这些形式的物流成本核算,一有利于比较物流成本预算与实际物流成本发生额之间的差异,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

内容:1. 按照某种物流功能(包装、运输、储存等)编制;2. 按照每个物流部门(如仓库、运输队、装配车间等)进行编制;

3. 按照每个服务客户编制;4. 按照每个产品编制;5. 按照物流生产过程(供应、生产、销售、退货等)编制;

6. 按照每个物流成本项目进行编制;7. 按照某一物流设备和工具进行编制。

物流成本弹性预算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弹性预算——是指在编制费用预算时,预先估计到计划期内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

便分别反映在各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开支费用水平的一种预算。也成为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

基本原理:把成本费用按成本习性分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两大部分,由于固定费用在其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一般不随业务量的增

减而变动,因此在按照实际业务量对预算进行调整时,只需调整变动费用即可。

物流责任会计的概念、内容:

物流责任会计——是根据不同级别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应负的责任,收集、汇总和报告其有关的会计资料的一种会计制度。

基本内容:1. 事前编制责任预算或责任成本预算;2. 事中进行日常控制和核算;3. 事后进行业绩考核。

物流责任中心的概念和分类

物流责任中心——是指由一个主管人员负责,承担着规定责任并具有相应权利的内部物流单位。

分类:物流成本(费用)中心;物理利润中心;物流投资中心

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

原则:1. 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控制想结合的原则;2. 局部控制与整体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总成本的系统控制是决定物流现代化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物流成本控制应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作为目标);3. 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4. 经济控制与技术控制相结合的原则;5. 专业控制与全员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相关文章

  • 我国物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措施和对策
  • 内容摘要:物流业发展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流人才的现状及物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发展我国物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措施.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发展 物流人才 对策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 ...查看


  • 论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培养论文
  •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专 业 物流管理 姓 名 准考证 论文题目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培养 2011年 8 月 28 日 论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培养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和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使企 业面临不断缩 ...查看


  • 电子商务与物流
  •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与教学计划课程代码一致) 课程类型: 适用专业: 总课时数: 学 分: (注:课程类型是指通识教育.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其它课程)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 本 ...查看


  •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经4.1.2(2)-9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为指导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的各项规定是本课程教学安排.教材编写.教学质量检查的依据. 一. 教学对象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江苏海 ...查看


  •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1.国内物流起步晚.现在大大小小的物流非常散乱,家族的,小公司的,炒货的非常多. 2.国内物流运输单价高.相比国外,国内物流运价非常高,一般在20~30%,而国外就15%左右. 3.专业人才缺乏.从事物流行业取的 ...查看


  • 物流学导论课程介绍-山东大学(威海)选课专题
  • 目录 物流学导论---------------------------------2 物流学-----------------------------------3 物流系统规划------------------------------- ...查看


  • 课程标准[企业物流管理]
  •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学 时:72学时 开课学期: 第4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企业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是针对物流管理人员学习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工作技能.作业流程及 ...查看


  • 关于军事物流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 战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军委江泽民主席指出,"战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新世纪.新发展>第135页,全军后勤学术中心,2000年1月第1版).一个国家.一个军队.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都不能没有战略.军事物流事 ...查看


  • 物流沙盘介绍 1
  • 物流沙盘 物流沙盘,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主,以物流实体模型为辅,对企业物流的实际运作进行模拟的实战演练.物流沙盘作为一种颠覆传统的教学和培训模式,目前,正在广大高校和物流企业的教学和培训中,广泛采用.通过物流沙盘教育和培训出来的人才,一方面, ...查看


  • 未央职教中心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初稿) 西安市未央区职业教育中心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组 一.招生对象与学习期限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习期限:3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2.1 规范和标准: (1) 教育部教职成[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