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读书?尽心教书?潜心教研?精心育人

静心读书 尽心教书 潜心教研 精心育人作者:泰山之石

一、静心读书,充实教师的理论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天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读书。作为一名教师,若想有所作为,不被时代淘汰,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多学一点知识和本事。教师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通过博览群书,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读书也是教师汲取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积淀知识内涵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何种地位。”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行知学校将“读书、谈书、用书”作为理论研修的核心原则,通过“读书、谈书、用书”统筹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三大“瓶颈”问题:缺乏理论论指导,缺乏有效交流平台,理论与实际无法融合。为此,学校积极开展教师读书社团活动,营造教师读书氛围。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分层推动”的原则,为全体教师精心挑选了各类教育理论书籍,这些书籍涵盖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科指导、人文素养等对方面领域,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分发给教师。同时,学校通过评奖、优秀作者专题发言、推荐发表、刊印出版等方式,为爱读书想进步的教师搭建平台、寻找出路,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团队读书氛围。行知学校理论研修核心组织“读书共同体”确立了三大研修目标:1.研读经典教育教学专著,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形成适合本校教师的理论指导文章。2.搭建或通过各种平台将教育教学理论以广大教师能够接受的方式渗透给广大教师,并逐步引起教师们对读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热情,探索如何利用“卷入式”研究方法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3.摸索适合本校教师的读书研修组织形式、运作方法。核心团队“读书共同体”为老师们树立了一面旗帜,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分层推动”创新了工作机制,如今核心社团、中青年社团、全校社团三级教师社团为学校以教师研读理论为核心的教师社团打开了局面,形成了机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三级社团研修活动,使教师学习的效果发生量变和质变,促使教师在交流中深化理论成果,反思实践认识。通过有效的交流将教师的个人“自修”与团体的“群修”有机结合,把每位教师由“点状”串联成“网状”,实现了知识的横向流动,让教师的个人“自修”成果在量和质上得以提升。

二、尽心教书,丰富教师的经验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教学文化,教学文化的核心是课堂文化。赞可夫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和主阵地,作为一线教学单位,脱离课堂搞科研是不切实际的,但“闭门造车”只会固步自封,难以突破。面对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行知学校的领导冷静地指出,我们搞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要那种舞台上“十八般武艺”都上的“花拳秀腿”,我们要真正能长久扎根于日常课堂的真功夫。为此行知学校定下了“双轨”战略,一方面立足常规课堂教学,构建常规教研体系,全方位磨练教学本领。另一方面紧盯教育教学最前沿的动态,大胆实践,促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方式创新。

教学工作的重点是研究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只有紧紧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才能完成教育培养人的任务。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着课堂教学转变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教育智慧与专业才能决定着课堂教学转变的质量和深度;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变的内在动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变的心灵支撑;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后的反思是实现课堂教学创新的基础。行知学校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把做研究型教师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学习、坚持研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努力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好教师。

三、潜心教研,让校园成为教师心灵的家园

教师如果不上课,就不能称为老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实践证明,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质量必然会大有提高。

凡有建树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教育教学风格和魅力的人,一个不搞教育科研的教师不可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教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职业境界,这就依赖于教师是否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否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行知学校的教研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也不是为了任务而研究,而是真正做到通过研究实现学习和培训的目的。

经过不懈努力,行知学校正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转变教学观念为重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转变固定教学模式,形成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转变学校传统教研模式,形成‘教、研、训’一体化校本教研机制。同时,学校结合实际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总体要求:提高精神素质,树立自律、科研、创新精神;提高观念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提高心理素质,形成乐观、自强、宽容、协作的品格;提高智能素质,丰富学识、博采众长、善于实践、长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总结,行知学校形成以月为单位,“四连环”式的常规教研模式。我校每周三下午开展全校常规教研活动,全校中小学共分12个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依次安排无生上课、说课、听评课、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将教师研修教材、理论学习、团队合作包含其中。“向细节要质量”成为常规教研的口号,大到课堂教学方法,作业的批改,小到课堂上的一个手势,都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将教师的注意力从单纯的上课技巧辐射到课前、课后、作业布置、重难点解决、后进生辅导等方面,全方位关注教学。

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专业的引领。从高校的教授到一线的名师,从教育主管领导到学科权威,从兄弟学校的同仁到身边的的同事,不同的教育思想,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视角让行知的老师们开阔了眼界,激发了思考,激励着老师们探寻着适合自己的教学艺术。

几年来,行知学校“特色”教研这张名片越打越响,积聚了丰厚的人脉。行知学校建立了自己的专家信息库,为学校老师们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专家指导、课堂观摩、学科指导三大板块成为学校特色教研的常规动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特色教研让行知的老师们站在了高山之巅。

四、精心育人,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行知学校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行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深深懂得: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让成长中的孩子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这是学校教育的职责。为了让学生走入生活走入社会,运用知识实践知识创造知识,全面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实践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行知学校逐步建立了各类学生社团:科技类(科技创新活动小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机器人社、科技DV、科幻画、航模社),艺体类(女子排球队、田径队、鼓号队、合唱团等),人文类(读书俱乐部、文学社、扬帆心灵放飞室)。

社会不要求我们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科学家,但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个个有所长,勇于开拓,百折不挠。行知学校致力于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便是这方面的实践。如果学生是泥土,就把他烧成砖瓦;如果学生是矿石,就把他百炼成钢;如果学生是金子,就让他放出光彩。社会需要钢,也需要砖瓦。不论成钢,成砖瓦,或是放光彩,都是一种价值的实现。学生社团的建立就是让学生通过个人去参与、创新、发展以实现自我的价值。通过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使他们在其精神的、智力的、创造的、情感的和社会的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实现自我。

各类社团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多样化的的成长,保护他们创造热情,激发他们主体意识,还原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认识,自我展示的本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兴趣爱好,参与了社会实践,扩大了求知领域,锻炼了交往能力;保护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他们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我们行知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到的快乐。

不是每一朵花都有果的收获,但每一粒果一定会经历花的芬芳!行知学校会给每一株草以开花的时间!

静心读书 尽心教书 潜心教研 精心育人作者:泰山之石

一、静心读书,充实教师的理论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天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读书。作为一名教师,若想有所作为,不被时代淘汰,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多学一点知识和本事。教师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通过博览群书,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读书也是教师汲取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积淀知识内涵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何种地位。”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行知学校将“读书、谈书、用书”作为理论研修的核心原则,通过“读书、谈书、用书”统筹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三大“瓶颈”问题:缺乏理论论指导,缺乏有效交流平台,理论与实际无法融合。为此,学校积极开展教师读书社团活动,营造教师读书氛围。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分层推动”的原则,为全体教师精心挑选了各类教育理论书籍,这些书籍涵盖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科指导、人文素养等对方面领域,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分发给教师。同时,学校通过评奖、优秀作者专题发言、推荐发表、刊印出版等方式,为爱读书想进步的教师搭建平台、寻找出路,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团队读书氛围。行知学校理论研修核心组织“读书共同体”确立了三大研修目标:1.研读经典教育教学专著,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形成适合本校教师的理论指导文章。2.搭建或通过各种平台将教育教学理论以广大教师能够接受的方式渗透给广大教师,并逐步引起教师们对读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热情,探索如何利用“卷入式”研究方法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3.摸索适合本校教师的读书研修组织形式、运作方法。核心团队“读书共同体”为老师们树立了一面旗帜,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分层推动”创新了工作机制,如今核心社团、中青年社团、全校社团三级教师社团为学校以教师研读理论为核心的教师社团打开了局面,形成了机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三级社团研修活动,使教师学习的效果发生量变和质变,促使教师在交流中深化理论成果,反思实践认识。通过有效的交流将教师的个人“自修”与团体的“群修”有机结合,把每位教师由“点状”串联成“网状”,实现了知识的横向流动,让教师的个人“自修”成果在量和质上得以提升。

二、尽心教书,丰富教师的经验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教学文化,教学文化的核心是课堂文化。赞可夫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和主阵地,作为一线教学单位,脱离课堂搞科研是不切实际的,但“闭门造车”只会固步自封,难以突破。面对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行知学校的领导冷静地指出,我们搞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要那种舞台上“十八般武艺”都上的“花拳秀腿”,我们要真正能长久扎根于日常课堂的真功夫。为此行知学校定下了“双轨”战略,一方面立足常规课堂教学,构建常规教研体系,全方位磨练教学本领。另一方面紧盯教育教学最前沿的动态,大胆实践,促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方式创新。

教学工作的重点是研究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只有紧紧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才能完成教育培养人的任务。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着课堂教学转变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教育智慧与专业才能决定着课堂教学转变的质量和深度;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变的内在动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变的心灵支撑;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后的反思是实现课堂教学创新的基础。行知学校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把做研究型教师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学习、坚持研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努力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好教师。

三、潜心教研,让校园成为教师心灵的家园

教师如果不上课,就不能称为老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实践证明,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质量必然会大有提高。

凡有建树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教育教学风格和魅力的人,一个不搞教育科研的教师不可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教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职业境界,这就依赖于教师是否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否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行知学校的教研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也不是为了任务而研究,而是真正做到通过研究实现学习和培训的目的。

经过不懈努力,行知学校正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转变教学观念为重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转变固定教学模式,形成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转变学校传统教研模式,形成‘教、研、训’一体化校本教研机制。同时,学校结合实际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总体要求:提高精神素质,树立自律、科研、创新精神;提高观念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提高心理素质,形成乐观、自强、宽容、协作的品格;提高智能素质,丰富学识、博采众长、善于实践、长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总结,行知学校形成以月为单位,“四连环”式的常规教研模式。我校每周三下午开展全校常规教研活动,全校中小学共分12个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依次安排无生上课、说课、听评课、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将教师研修教材、理论学习、团队合作包含其中。“向细节要质量”成为常规教研的口号,大到课堂教学方法,作业的批改,小到课堂上的一个手势,都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将教师的注意力从单纯的上课技巧辐射到课前、课后、作业布置、重难点解决、后进生辅导等方面,全方位关注教学。

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专业的引领。从高校的教授到一线的名师,从教育主管领导到学科权威,从兄弟学校的同仁到身边的的同事,不同的教育思想,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视角让行知的老师们开阔了眼界,激发了思考,激励着老师们探寻着适合自己的教学艺术。

几年来,行知学校“特色”教研这张名片越打越响,积聚了丰厚的人脉。行知学校建立了自己的专家信息库,为学校老师们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专家指导、课堂观摩、学科指导三大板块成为学校特色教研的常规动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特色教研让行知的老师们站在了高山之巅。

四、精心育人,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行知学校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行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深深懂得: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让成长中的孩子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这是学校教育的职责。为了让学生走入生活走入社会,运用知识实践知识创造知识,全面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实践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行知学校逐步建立了各类学生社团:科技类(科技创新活动小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机器人社、科技DV、科幻画、航模社),艺体类(女子排球队、田径队、鼓号队、合唱团等),人文类(读书俱乐部、文学社、扬帆心灵放飞室)。

社会不要求我们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科学家,但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个个有所长,勇于开拓,百折不挠。行知学校致力于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便是这方面的实践。如果学生是泥土,就把他烧成砖瓦;如果学生是矿石,就把他百炼成钢;如果学生是金子,就让他放出光彩。社会需要钢,也需要砖瓦。不论成钢,成砖瓦,或是放光彩,都是一种价值的实现。学生社团的建立就是让学生通过个人去参与、创新、发展以实现自我的价值。通过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使他们在其精神的、智力的、创造的、情感的和社会的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实现自我。

各类社团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多样化的的成长,保护他们创造热情,激发他们主体意识,还原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认识,自我展示的本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兴趣爱好,参与了社会实践,扩大了求知领域,锻炼了交往能力;保护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他们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我们行知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到的快乐。

不是每一朵花都有果的收获,但每一粒果一定会经历花的芬芳!行知学校会给每一株草以开花的时间!


相关文章

  •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注重细节??持之以恒
  •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注重细节  持之以恒 --听魏书生.田丽霞老师讲座有感 能有机会参加这样有价值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尤其能够现场聆听教育大家魏书生的讲座,真的觉得很荣幸.这次培训学习我感觉与以往都不太一样,请来的专家所讲授的东西确实是 ...查看


  • 做一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做一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 作者:沈昊宇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02期 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查看


  • 教师年度考核评语
  • 教师年度考核评语 [评语一] xx老师有心.用心.且有一颗巧心.她不仅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践行上级精神,还用心学习各种专业书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面对性格各异,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她耐心想办法,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互助互 ...查看


  • "四有三者"征文稿件.
  •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在一个阳光和煦,秋风送爽的金色九月,我在六盘水市第四中学干净宽敞的多功能报告厅聆听了,贵州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争做"四有"."三者"好老师宣讲会.4名宣讲团成员深受习近平 ...查看


  • 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
  • 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教师是实施教育的执行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教育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的最终目标,因此,教育的中心和灵魂都是学生,教育的本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离开了学生这个特定的对象,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把'静心 ...查看


  •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为了使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最大限度的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达到教书育人,全面的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q ...查看


  • 三育人工作计划
  • 狮子中心小学"三育人"工作计划 教育工作,说到底就是如何育人,育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校育人的主体是教职工,客体是学生.也就是说在学校这个范畴内,教师.管理干部.后勤职工都是育人的主休都肩负着育人工作的责任,教师&quo ...查看


  • "寻找身边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 "寻找身边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男,生于1976年,1998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学专科毕业,后来参加自学考试,拿到了河北师范大学本科证书.中小学二级教师.1998年教学以来,担任过多种教育教 ...查看


  • 2014年9月开学典礼介绍教师
  • 2014-2015学年度开会典礼教师介绍 一个伟大的团队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其平凡的队员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今天我将中育中学的全体教师作以一一介绍: 王建波 :校长 省级骨干 高级教师 主管学校全面工作,他始终坚守"让农村的孩子享受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