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前的沉思

  一   尽管已置身在恢宏的展览大厅里,眼前这胴体裸露的真实的黄土地,仍不失大西北的悲壮气概,令人赞叹不已!恍惚间,但闻鼓角齐鸣,脚步踏踏,参观的人流已悄然隐去,黄色的空间中,列队走来兵马俑们那灰黑的方阵……   但我简直无法想象,他们每一张脸上,竟都堆着恭顺的微笑!   这两千年前的威武之师!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全是高大、魁伟、相貌堂堂。威严的军服,整肃的纶巾,和他们身上那异常精美的小佩饰,更把这些七尺男儿的身躯衬托得英武无比。可以想象在当年横扫六合的无数次战斗之中,他们曾怎样奋猛地浴血奋战,横扫千军。没有他们,秦王朝的伟业无从实现,始皇帝的声名无从流传;而那千秋功业的史册上,也无从写下辉煌的一笔。   可是现在,面对着一个死去的女人,他们竟这样整齐地排着队,每个人都是两肩前耸,双手下垂,低眉敛目,摆出了一副恭顺的朝拜姿态。   这难道就是他们留给后人、留给千秋万代的永恒吗?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令人困惑的微笑。   我简直无法理喻,他们怎么能笑得出来?   姑且不提那孟姜女哭倒长城的老话,单是面对着这铺张靡丽的始皇之母墓葬群,谁又能不感受到凝聚其中的血与泪?   零落成泥碾作尘,仇恨却应当还在考论。谣役之重、苛捐之重、盘剥之重、压榨之重,也许没有超过秦王朝的了。仅从眼前这空前奢靡的墓葬中,就不难推想出那千古一帝本身的丧事,不知还要铺张多少倍!而在七国连年征战、秦王统一霸业之后仅数年之内,百姓哪能拿出如此众多的财富,来满足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需求呢?由此可见,当年的阶级冲突,必定是极其酷烈的,绝不会是这样一曲太平大乐。   这是我见到的最令人心疑的微笑。      二   我终于弄懂了,兵马俑在笑什么。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着一身鲜艳的红色衣衫,就连头顶上那朵蝴蝶结也是红色的。在这一脉黄土地面前,显得异常鲜艳夺目。我向她凝视了很久,只见她对着母亲扬起明丽的小脸,故意学着大人的口气,深沉地说:   “真是不可思议!他们真的已经有两千多岁了吗?那他们怎么还不死呀?”   噢,原来在孩子的小心灵里,这些高大的兵马俑们还都活着?我立即在心底里欢呼起来:我也宁肯相信他们都还活着!   假若他们活着,让他们重新选择一次每个人的人生,那么,他们将会怎样重新书写自己的历史呢?   无疑的,他们所做的第一个举动,便会是举起有力的臂膀,掀翻这阴森可怖的墓道,奔向黄土地上面的晴天朗日。   然后,他们将各奔家乡,寻找啼哭的妻子、失散的爹娘,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庭的幸福。   如果阴箍又来,追兵所至,向他们高悬起毒蛇一样的皮鞭,妄图将他们重新驱使奴役的话,他们就宁肯投奔到农民义军伐秦的队伍中去……   呵,这幅新绘的历史画卷,是不是太具有现代人的主观色彩了呢?用20世纪90年代的今人意识,去对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农民做如是遐想,当然未免有些迂腐痴情了。   可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不就是如此演进的么?只有短短14年,阿房宫就被冲天的火焰烧成一把灰烬。火光中,农民起义军队伍正在乘胜进击,把胡亥一伙追杀得抱头鼠窜。   莫非兵马俑们笑的就是这?   他们在笑崩溃、笑灭亡:不可一世的秦帝国,倏忽一瞬就被埋葬掉了。   他们在笑贪婪、笑妄想:越想做万世的皇帝,越是短命而亡。   他们在笑虚弱、笑无能:在历史之簿上,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长久地奴役人民。   他们在笑那些匆匆的历史过客:他们个个自以为是历史的主宰者,却不知就在他们强迫人民俯首称臣之时,已成为世人永久的嘲笑对象……   (摘编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感悟:   站在恢弘无比的兵马俑面前,作者却没有人云亦云地惊呼“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雄壮、伟大,而是慧眼独具地发现,兵马俑原型是当年横扫六合的威武之师,本应是昂头挺胸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却如何摆就一副“恭顺”“朝拜”的微笑模样?   而作者不断思索,由这永恒的微笑展开种种联想,对秦始皇的骄奢残暴加以揭露,拨开浓重的历史烟云,兵马俑的微笑之谜便昭然若揭了:原来这微笑不是欢乐,不是谦卑,而是满蓄着血泪的最令人心酸、最令人悲愤的微笑,如此微笑笑意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历史的悲怆与千年心酸。在作者独特的沉思中,我们仿佛也成了那段特殊历史的见证人。

  一   尽管已置身在恢宏的展览大厅里,眼前这胴体裸露的真实的黄土地,仍不失大西北的悲壮气概,令人赞叹不已!恍惚间,但闻鼓角齐鸣,脚步踏踏,参观的人流已悄然隐去,黄色的空间中,列队走来兵马俑们那灰黑的方阵……   但我简直无法想象,他们每一张脸上,竟都堆着恭顺的微笑!   这两千年前的威武之师!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全是高大、魁伟、相貌堂堂。威严的军服,整肃的纶巾,和他们身上那异常精美的小佩饰,更把这些七尺男儿的身躯衬托得英武无比。可以想象在当年横扫六合的无数次战斗之中,他们曾怎样奋猛地浴血奋战,横扫千军。没有他们,秦王朝的伟业无从实现,始皇帝的声名无从流传;而那千秋功业的史册上,也无从写下辉煌的一笔。   可是现在,面对着一个死去的女人,他们竟这样整齐地排着队,每个人都是两肩前耸,双手下垂,低眉敛目,摆出了一副恭顺的朝拜姿态。   这难道就是他们留给后人、留给千秋万代的永恒吗?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令人困惑的微笑。   我简直无法理喻,他们怎么能笑得出来?   姑且不提那孟姜女哭倒长城的老话,单是面对着这铺张靡丽的始皇之母墓葬群,谁又能不感受到凝聚其中的血与泪?   零落成泥碾作尘,仇恨却应当还在考论。谣役之重、苛捐之重、盘剥之重、压榨之重,也许没有超过秦王朝的了。仅从眼前这空前奢靡的墓葬中,就不难推想出那千古一帝本身的丧事,不知还要铺张多少倍!而在七国连年征战、秦王统一霸业之后仅数年之内,百姓哪能拿出如此众多的财富,来满足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需求呢?由此可见,当年的阶级冲突,必定是极其酷烈的,绝不会是这样一曲太平大乐。   这是我见到的最令人心疑的微笑。      二   我终于弄懂了,兵马俑在笑什么。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着一身鲜艳的红色衣衫,就连头顶上那朵蝴蝶结也是红色的。在这一脉黄土地面前,显得异常鲜艳夺目。我向她凝视了很久,只见她对着母亲扬起明丽的小脸,故意学着大人的口气,深沉地说:   “真是不可思议!他们真的已经有两千多岁了吗?那他们怎么还不死呀?”   噢,原来在孩子的小心灵里,这些高大的兵马俑们还都活着?我立即在心底里欢呼起来:我也宁肯相信他们都还活着!   假若他们活着,让他们重新选择一次每个人的人生,那么,他们将会怎样重新书写自己的历史呢?   无疑的,他们所做的第一个举动,便会是举起有力的臂膀,掀翻这阴森可怖的墓道,奔向黄土地上面的晴天朗日。   然后,他们将各奔家乡,寻找啼哭的妻子、失散的爹娘,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庭的幸福。   如果阴箍又来,追兵所至,向他们高悬起毒蛇一样的皮鞭,妄图将他们重新驱使奴役的话,他们就宁肯投奔到农民义军伐秦的队伍中去……   呵,这幅新绘的历史画卷,是不是太具有现代人的主观色彩了呢?用20世纪90年代的今人意识,去对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农民做如是遐想,当然未免有些迂腐痴情了。   可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不就是如此演进的么?只有短短14年,阿房宫就被冲天的火焰烧成一把灰烬。火光中,农民起义军队伍正在乘胜进击,把胡亥一伙追杀得抱头鼠窜。   莫非兵马俑们笑的就是这?   他们在笑崩溃、笑灭亡:不可一世的秦帝国,倏忽一瞬就被埋葬掉了。   他们在笑贪婪、笑妄想:越想做万世的皇帝,越是短命而亡。   他们在笑虚弱、笑无能:在历史之簿上,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长久地奴役人民。   他们在笑那些匆匆的历史过客:他们个个自以为是历史的主宰者,却不知就在他们强迫人民俯首称臣之时,已成为世人永久的嘲笑对象……   (摘编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感悟:   站在恢弘无比的兵马俑面前,作者却没有人云亦云地惊呼“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雄壮、伟大,而是慧眼独具地发现,兵马俑原型是当年横扫六合的威武之师,本应是昂头挺胸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却如何摆就一副“恭顺”“朝拜”的微笑模样?   而作者不断思索,由这永恒的微笑展开种种联想,对秦始皇的骄奢残暴加以揭露,拨开浓重的历史烟云,兵马俑的微笑之谜便昭然若揭了:原来这微笑不是欢乐,不是谦卑,而是满蓄着血泪的最令人心酸、最令人悲愤的微笑,如此微笑笑意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历史的悲怆与千年心酸。在作者独特的沉思中,我们仿佛也成了那段特殊历史的见证人。


相关文章

  • 秦始皇墓前的沉思--
  • 高一作文 这是一支两千年多前的威武之师,他们之中每一个人,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威严的军服,整肃的纶巾,还有挂在身上的剑,握在手中的矛,更把他们衬托得英勇无比. 金碧辉煌的铜车马固然精美绝伦,但那金银无一不是横征暴敛而 ...查看


  •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第 五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编写的,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 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 ...查看


  • 历史典故:燕昭王求贤
  •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 ...查看


  • 空城计读后感500字
  • 空城计读后感500字(一) <空城计>主要讲评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在这以后,准备离开西城县.司徒懿带领十万兵马,气焰汹汹地向县城迫临.诸葛亮此时手底下只有两千多枯木朽株,可是诸葛亮大义凛然,眼看魏军正向县城蜂拥而来,他却叫人民代表 ...查看


  • 爱国诗歌5首
  • 身边的祖国 作者:红壁玉 --给建国63周年 看得见你的笑脸 听得见你的声音 真切感受得到你的脉搏和心跳 身边的祖国 可是你清晰又朦胧的形象 不要问秋天的蔚蓝明净 与时俱进的路频频刷新一线起点 不要问层林尽染的含义 春秋华章续写没有硝烟的流 ...查看


  • 教师业务能力考试题中学美术试题k
  • 中小学美术教师学科专业素养考核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在什么时候最有成就的是青铜艺术.(D) A.战国 B.春秋 C.汉代 D.商周 2.我国现今发现在最早的帛画是在什么时期.(A) A.战国 B.春秋 C.汉代 D.商周 3.我国自古就 ...查看


  • 2010秋艺术学概论形成性作业(选择题部分)
  • 1.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艺术学诞生于C .19世纪末. 2.德国的A .康拉德·费德勒首先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别开来,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3. 艺术活动产生于人类的A .原始社会时期. 4.<清明上河图>是我国 ...查看


  •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积累词语若干个. 2.能根据提示预习课文:能根据"说写双通道"的建议,组织语言实践活动. 3.正确朗读4篇课文.一篇古文:背诵课文部分段落:背诵2首古诗:熟记3句名言. 4.借助字.词典 ...查看


  • "第一节"体育课
  • "第一节"体育课 杨官屯中学初一班:吕后领 春的气息逐渐在空气里酝酿,使人陶醉.上一节体育课不更是锦上添花吗? 周五下午,有节体育课,心里美滋滋地格外亢奋.因为我可以痛痛快快的打篮球了.可谁曾想--糊里糊涂又与初二进行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