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长沙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沁园春·长沙》p3-4

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以听读——品读——诵读贯穿教学始终,在听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立初步的印象;在品读文本中通过对语言的品读,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在诵读中感知诗歌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新诗的内容理解和感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结合高一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设计以朗读教学为主线,通过初读教学,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脉络结构和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其次,通过品读语言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再次,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展开联想,背诵全文;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教学,在对比之中,去朗读,去品味诗歌,增强对诗歌的感受能力。

教材分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篇是必修1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中的开篇之作。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就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感情。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认识到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在语言品读中,去理解的,去感悟,去品味情感。

本文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新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学习过一些篇目新诗,但对于新诗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背诵应付考试上,鉴赏诗歌缺少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时,将朗读作为重点和核心,目的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学习诗歌,在朗读中去品味语言,去鉴赏诗歌情感。学习本节课文可以为必修教材中诗歌鉴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奠定基础。本课学习,既是一个引子,又有一个例子,对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通过对意象的认识,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学会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学会如何朗读诗歌。

2.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3.背诵诗歌。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1.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2.感悟青年树立志向对人生成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诗歌语言,领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 。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秋天是一个这样的季节?(收获,丰富,多愁,充满想象„„)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秋的诗歌,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理解和感悟,同学们你们了解的诗词有哪些呢?

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初读诗歌,感悟诗歌。

1.点名学生朗读(两个),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认清字形。

2.教师范读,学生标记节奏、语调升降。

3.学生听读朗读mp3,欣赏作者书法作品《沁园春 长沙》,再次感悟节奏、语调。

4.学生有情感地朗读全词,注意节奏、语调、抑扬顿挫。

5.学生归纳上下阙诗歌的内容。

学生:上阙:描写湘江秋日美景图。下阙: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图。

三、品读诗歌

1.学生朗读上阙词,回答问题。

师:上阙词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有什么作用?

生:寒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都突出秋天的景象。

生:点明了作者写作的时间。

师:还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师:“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师:说一说诗歌中意象及其特点。

生:山 林 江 舸 鹰 鱼

生:在山的描写上,用“万”字突出山之多,“红遍”说明秋天景物之广,颜色之深。也突出了秋高气爽,作者才能看得远,看得清楚。

师:这里的“万”能否改为“满”?

生:不可以,“万”突出山之多,有连绵起伏的意思,而“满”只是表示一座山,没有层次感,没有深度。

生:森林描写上,用“层”突出森林树木重重叠叠,面积之大,用“尽染”突出森林树木全都被染成了红色,说明秋之深,秋韵之广阔,秋味之浓厚。

生:描写江时,用“漫”字突出了江水势之大,“碧透”突出了江水碧绿清澈,这为下句的“百舸争流”做好了铺垫。

生:舸时,用“百”字,这里是虚指,说明船只极多,数量之大。“争流”突出船只航行速度级极快,也说明水流的湍急。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那谁再能说一说下两句中“击”字能不能改为“飞”,“翔”字能否改为“游”字?

生:“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而“飞”只是一个动作,

一种状态,缺少力度。鱼儿本在水中游,一个“翔”字,却写出在空中游,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

师:诗歌的鉴赏应该从诗歌的语言入手,精准理解诗歌的语言,大家所说的非常好。 师:“万类”指的是什么?

生:万类:指一切生物。这句是说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师:这些描写句在观察角度在有什么不同?

生: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由远及近,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由空中到地上。

师:每一首诗歌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大家试用散文了语言对上部分内容进行描写,写一段话。

(学生展示略)

师:如何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师:说一说上阙诗中如何表现作者的感情的?

生:即景抒情,触景抒情。一看一问。

2.学生朗读下阙词,讨论下列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1)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怎样回答呢?

(2)“同学少年”是个怎样的特征?

(3)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组讨论后,学生展示。

学生1:通过写“忆”的词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回忆往昔的生活的回顾。

学生2:同学少年的特征: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人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主宰。

学生3:“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勇当中流砥柱,敢于阻挡一切困难去革命的豪情壮志,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师:播放诗歌写作背景PPT。

师:诗歌是抒情的,诗歌是言志,请用抒情的语言写一段话。

(学生展示略)

学生诵读下阙词。

3.学生在背景音乐下,朗读全词。

四、拓展阅读。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阅读提示:《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1.学生朗读全词。

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3.思考“同学少年”和“风流人物”的关系。

学生交流过程略。

五、小结。

诗歌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朗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

六、学生背诵全词。

七、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湘江秋日美景图 一看一问 色彩绚丽 气势宏大

往昔峥嵘岁月图 一忆一记 革命精神 豪情壮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以听读——品读——诵读为线索贯穿教学始终,在听读中,先让学生感受,构建初步的感悟。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语调,标画语调的变化。在听诵读mp3时,再次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立对诗歌的初步印象;在品读文本中,仍然以朗读为主,上阙诗词通过对语言的品读,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进行炼字训练,感悟和理解诗歌语言,以及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结合理解进行写作训练。下阙重点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从而达到时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在拓展阅读中,结合另一首词《沁园春 雪》进行对比教学,一方面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对鉴赏诗歌方法的运用和借鉴,仍然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语言和情感,加深对新诗的内容理解和感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垫。

虽然教学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值得深思和研究,新诗教学中的问题还很多,现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相信只要不断的深挖教材,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教法,一定会在新诗教学上取得好的效果和成绩。

附原文: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长沙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沁园春·长沙》p3-4

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以听读——品读——诵读贯穿教学始终,在听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立初步的印象;在品读文本中通过对语言的品读,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在诵读中感知诗歌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新诗的内容理解和感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结合高一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设计以朗读教学为主线,通过初读教学,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脉络结构和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其次,通过品读语言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再次,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展开联想,背诵全文;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教学,在对比之中,去朗读,去品味诗歌,增强对诗歌的感受能力。

教材分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篇是必修1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中的开篇之作。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就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感情。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认识到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在语言品读中,去理解的,去感悟,去品味情感。

本文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新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学习过一些篇目新诗,但对于新诗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背诵应付考试上,鉴赏诗歌缺少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时,将朗读作为重点和核心,目的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学习诗歌,在朗读中去品味语言,去鉴赏诗歌情感。学习本节课文可以为必修教材中诗歌鉴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奠定基础。本课学习,既是一个引子,又有一个例子,对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通过对意象的认识,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学会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学会如何朗读诗歌。

2.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3.背诵诗歌。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1.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2.感悟青年树立志向对人生成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诗歌语言,领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 。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秋天是一个这样的季节?(收获,丰富,多愁,充满想象„„)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秋的诗歌,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理解和感悟,同学们你们了解的诗词有哪些呢?

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初读诗歌,感悟诗歌。

1.点名学生朗读(两个),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认清字形。

2.教师范读,学生标记节奏、语调升降。

3.学生听读朗读mp3,欣赏作者书法作品《沁园春 长沙》,再次感悟节奏、语调。

4.学生有情感地朗读全词,注意节奏、语调、抑扬顿挫。

5.学生归纳上下阙诗歌的内容。

学生:上阙:描写湘江秋日美景图。下阙: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图。

三、品读诗歌

1.学生朗读上阙词,回答问题。

师:上阙词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有什么作用?

生:寒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都突出秋天的景象。

生:点明了作者写作的时间。

师:还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师:“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师:说一说诗歌中意象及其特点。

生:山 林 江 舸 鹰 鱼

生:在山的描写上,用“万”字突出山之多,“红遍”说明秋天景物之广,颜色之深。也突出了秋高气爽,作者才能看得远,看得清楚。

师:这里的“万”能否改为“满”?

生:不可以,“万”突出山之多,有连绵起伏的意思,而“满”只是表示一座山,没有层次感,没有深度。

生:森林描写上,用“层”突出森林树木重重叠叠,面积之大,用“尽染”突出森林树木全都被染成了红色,说明秋之深,秋韵之广阔,秋味之浓厚。

生:描写江时,用“漫”字突出了江水势之大,“碧透”突出了江水碧绿清澈,这为下句的“百舸争流”做好了铺垫。

生:舸时,用“百”字,这里是虚指,说明船只极多,数量之大。“争流”突出船只航行速度级极快,也说明水流的湍急。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那谁再能说一说下两句中“击”字能不能改为“飞”,“翔”字能否改为“游”字?

生:“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而“飞”只是一个动作,

一种状态,缺少力度。鱼儿本在水中游,一个“翔”字,却写出在空中游,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

师:诗歌的鉴赏应该从诗歌的语言入手,精准理解诗歌的语言,大家所说的非常好。 师:“万类”指的是什么?

生:万类:指一切生物。这句是说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师:这些描写句在观察角度在有什么不同?

生: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由远及近,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由空中到地上。

师:每一首诗歌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大家试用散文了语言对上部分内容进行描写,写一段话。

(学生展示略)

师:如何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师:说一说上阙诗中如何表现作者的感情的?

生:即景抒情,触景抒情。一看一问。

2.学生朗读下阙词,讨论下列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1)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怎样回答呢?

(2)“同学少年”是个怎样的特征?

(3)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组讨论后,学生展示。

学生1:通过写“忆”的词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回忆往昔的生活的回顾。

学生2:同学少年的特征: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人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主宰。

学生3:“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勇当中流砥柱,敢于阻挡一切困难去革命的豪情壮志,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师:播放诗歌写作背景PPT。

师:诗歌是抒情的,诗歌是言志,请用抒情的语言写一段话。

(学生展示略)

学生诵读下阙词。

3.学生在背景音乐下,朗读全词。

四、拓展阅读。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阅读提示:《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1.学生朗读全词。

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3.思考“同学少年”和“风流人物”的关系。

学生交流过程略。

五、小结。

诗歌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朗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

六、学生背诵全词。

七、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湘江秋日美景图 一看一问 色彩绚丽 气势宏大

往昔峥嵘岁月图 一忆一记 革命精神 豪情壮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以听读——品读——诵读为线索贯穿教学始终,在听读中,先让学生感受,构建初步的感悟。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语调,标画语调的变化。在听诵读mp3时,再次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立对诗歌的初步印象;在品读文本中,仍然以朗读为主,上阙诗词通过对语言的品读,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进行炼字训练,感悟和理解诗歌语言,以及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结合理解进行写作训练。下阙重点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从而达到时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在拓展阅读中,结合另一首词《沁园春 雪》进行对比教学,一方面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对鉴赏诗歌方法的运用和借鉴,仍然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语言和情感,加深对新诗的内容理解和感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垫。

虽然教学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值得深思和研究,新诗教学中的问题还很多,现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相信只要不断的深挖教材,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教法,一定会在新诗教学上取得好的效果和成绩。

附原文: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语文,我今天试讲的考题是<沁园春·长沙>,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 <沁园春·长沙>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是阅读鉴 ...查看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
  • <沁园春 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 执教人:余书伟,陕县第二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10年教龄.联系电话:0398-3711541(办) 3712854(宅) [1**********](手) 教材分析与教学 ...查看


  • 教学参考 31 p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测评卷 (0/130)2010-01-17 19:4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精讲 (0/74)2010-01-15 08:18 高一必修一.二背诵篇目验收检测卷 (1/117)2010-01-10 ...查看


  • 2[1].1贺新郎教案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1 贺新郎 教案(人家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目标 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 ...查看


  •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
  • <沁园春·长沙>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文 上课前我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请举手--多得很: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喜欢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 ...查看


  • 口语交际课:[夸夸我的家乡]教案设计
  • 口语交际课:<夸夸我的家乡>教案设计 深圳市桂园小学 伍燕闽 一.教师示范导入 出示教师家乡的风景照让孩子们猜猜老师的家乡来自于哪里?通过ppt展示向孩子们介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 二.口语交际中的注意事项 从刚刚老师对自 ...查看


  • 雨巷说课稿
  • <雨巷>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戴望舒先生的成名作--<雨巷>.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 ...查看


  •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案
  •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师中心力荐) | 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朋友 | 点此发表评论「共0条」 oldwolf于2001-11-13发 重庆四十九中学 夏永 年 级:高 二 科 目:语 文 教 师:夏 永 时 间:二○○一年八月 路 ...查看


  • 图形背景视角下[沁园春?长沙]研究
  • 摘 要: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阐释<沁园春・长沙>一词,展示该理论在诗歌分析中的解释力,同时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诗歌,为中国写景抒情诗词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沁园春・长沙>: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