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入了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
这是学校无分数教育《孩子们,你们好》中的作者,著名的格鲁吉亚教育家、心理学博士、教授III.A. 阿莫纳什维利所说的话,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思考了良久,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有没有对叽叽喳喳的声音入迷,有没有获得自己职业上的幸福。
看到“没有分数的教学”,我马上想到了与我搭班的张老师曾经和我说的话。那是去年的元旦,因为下午不用上课,同时允许孩子们自己带一些零食来校,而且学校里还为孩子们准备了节目和小礼品、小零食,所以孩子们一直很兴奋。一个个笑颜如花,活蹦乱跳的。大家围在老师的周围,叽叽喳喳的,和老师分享零食和快乐。就连全班最调皮的黄昊仁成都变得很可爱了。张老师和我说:“今天看看,每个学生都那么可爱!”我问孩子们:“今天开不开心啊?”大家都笑了,是啊,今天太开心了,一年到头,只有这么一天,老师不会批评,不会板着个脸,可以不做作业,甚至可以一边听老师说话,一边吃着零食。这在平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有几个孩子嘟嘟囔囔的说:“要是每天都这样该多好啊!”那一脸陶醉的样子,真让人又好笑又好气。是啊,其实我们老师也是这么想的,要是每天都是这样,老师的脸也不用板着了,其实板着脸也是很累的;要是每天都是这样,老师也不用大着嗓门直叫,其实我们的喉咙已很痛!
张老师的话让我联想到了阿莫纳什维利在书中对孩子们的称呼,
在整本书中,阿莫纳什维利一直称他的学生为“我的孩子们”,这个称呼不容易啊。看看我们自己对学生的称呼吧,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一般会很亲切地称孩子们为“小朋友们”,到了小学阶段,一二年级的时候还有些老师称学生为“小朋友们”,到了中高段,一律变成了“同学们”,因为好多老师(也包括我在内)觉得再叫“小朋友们”似乎有点儿肉麻了毕竟我是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但好好想一想,好多父母还在称“宝贝儿”呢,那时候,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肉麻啊。实际上是我们从来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和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越来越远。
阿莫纳什维利在开学之前一直在思考:“孩子们,你们期望着从我这儿得到些什么呢?”从孩子们的照片和档案中,阿莫纳什维利得到孩子们传递给他的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生来都是善良的孩子,请不要把我们当做凶恶的孩子。”是啊,什么成绩、什么荣誉,孩子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啊———“我们生来都是善良的孩子,请不要把我们当做凶恶的孩子。”那我们把他们当成凶恶的孩子了吗?是的,我们做了,尽管我们十分、非常地不情愿承认,但我们真的做了,我们就是把他们当成了凶恶的孩子。我并不否认,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具有一定的外界因素影响。
我的孩子们中(请原谅我,我开始使用“我的孩子们”这个词,也许到了孩子们面前,我依然会称呼他们为“同学们”,但起码我可以在心中用“我的孩子们”来称呼他们。)有两位让老师头痛的孩子,一个叫辉,一个叫青。辉是个男孩,很是调皮,在课堂上先搞支水笔
芯,把头去掉,用墨水涂自己的指甲。涂得不过瘾,开始涂桌子、凳子,然后是前面的同学。看没人理他,他开始折飞机,折好后从窗口飞出去,然后:“啊,这么远!”还是没人理他,他开始举手,不叫他,他拼命站起来,身子前倾,手举得高高的,嘴里还叫着:“老师,我、我。老师,我。”叫他:“老师,我的飞机飞得很远了,我去把它捡回来?”“老师,前几天,我到我奶奶家玩了,那里„„”每堂课他多能想出一些新招来。总之,你理他,课堂乱套,不理他,课堂还是乱套啊。我那个气啊,恨不得立刻把他赶出课堂,可是我不能。我的课,其实是我和他之间的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自然,我没有什么好脸色给他看了。可惜,我一直没能找到收服他的办法。一天,我正在讲台前准备,他突然上来和我说:“老师,昨天我仔细的观察了蚂蚁。”我心不在焉的应付:“哦,怎么?”“我把白糖放在地上,一会儿功夫就有很多蚂蚁来了,它们排成一队,把白糖搬回去了,真厉害,这么多蚂蚁,可惜„„。”看他一脸兴奋地样子,我来了兴趣,这小子,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可惜什么?”他盯着我的一盒放大镜(这几天刚好正在学习放大镜的使用),说:“可惜蚂蚁太小了,我看不太清楚。”我明白了,这小子打我的放大镜的注意呢。要给,但不能白给,也许我们之间的战争就要结束了,我暗暗偷笑。不过脸上却是却是不懂声色:“嗯,那你去买个放大镜吧,这样就能看得更清楚了。” 见我没有给他的意思,他有点儿急了,恬着个脸说“老师,我不知道在哪儿买啊,而且,钱被我买零食吃了。你给我一个吧!”好,上钩了。我说:“行啊,给你个也可以,但我有个条件。”我故意一顿。“什么?”
“上课时,不能影响别人。”“行。”他满口答应,顺便打算去抓放大镜,我一把抓住他的手:“别急,做不到怎么办?”“你说怎么办?”看他一脸怕我反悔的样子,我想这时不下手,何时下手:“如果做不到,陪我十个!而且这次期中测验必须考合格!”看着他拿着放大镜高兴地样子,我暗想,其实我比你还高兴!结果,在测验中他真的合格了,虽然后面的考试又不行了(可能是放大镜的诱惑力下降了),但起码可以看出只要时机合适,他也是会有变化的。
而青,是个女孩儿,平时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可是一旦和某个同学发生矛盾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三年级的时候再一次书法课上(书法是外校老师上)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就把自己用的书写水泼到前面男同学的脸上,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我坐在班级的后面就是为了好让同学能够安心的上课,保持课堂秩序,结果这件事情让我很难堪。事后我找她谈了很久,在她情绪稳定的时候她完全知道她错了,可是在那个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阿莫纳什维利说:“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巧和教育学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认作是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是啊,从某种角度来说,辉和青不正在教育着我吗!
看完了这本书觉得自己受益很多,童年应该是金色的,儿童的求学之路应该是快乐的。阿莫纳什维利告诉我们,在儿童的求学之路上,教师应该伸出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爱”和“理解”去帮助儿童,为他们今天的生活与明天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五环小学:王阳
《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入了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
这是学校无分数教育《孩子们,你们好》中的作者,著名的格鲁吉亚教育家、心理学博士、教授III.A. 阿莫纳什维利所说的话,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思考了良久,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有没有对叽叽喳喳的声音入迷,有没有获得自己职业上的幸福。
看到“没有分数的教学”,我马上想到了与我搭班的张老师曾经和我说的话。那是去年的元旦,因为下午不用上课,同时允许孩子们自己带一些零食来校,而且学校里还为孩子们准备了节目和小礼品、小零食,所以孩子们一直很兴奋。一个个笑颜如花,活蹦乱跳的。大家围在老师的周围,叽叽喳喳的,和老师分享零食和快乐。就连全班最调皮的黄昊仁成都变得很可爱了。张老师和我说:“今天看看,每个学生都那么可爱!”我问孩子们:“今天开不开心啊?”大家都笑了,是啊,今天太开心了,一年到头,只有这么一天,老师不会批评,不会板着个脸,可以不做作业,甚至可以一边听老师说话,一边吃着零食。这在平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有几个孩子嘟嘟囔囔的说:“要是每天都这样该多好啊!”那一脸陶醉的样子,真让人又好笑又好气。是啊,其实我们老师也是这么想的,要是每天都是这样,老师的脸也不用板着了,其实板着脸也是很累的;要是每天都是这样,老师也不用大着嗓门直叫,其实我们的喉咙已很痛!
张老师的话让我联想到了阿莫纳什维利在书中对孩子们的称呼,
在整本书中,阿莫纳什维利一直称他的学生为“我的孩子们”,这个称呼不容易啊。看看我们自己对学生的称呼吧,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一般会很亲切地称孩子们为“小朋友们”,到了小学阶段,一二年级的时候还有些老师称学生为“小朋友们”,到了中高段,一律变成了“同学们”,因为好多老师(也包括我在内)觉得再叫“小朋友们”似乎有点儿肉麻了毕竟我是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但好好想一想,好多父母还在称“宝贝儿”呢,那时候,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肉麻啊。实际上是我们从来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和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越来越远。
阿莫纳什维利在开学之前一直在思考:“孩子们,你们期望着从我这儿得到些什么呢?”从孩子们的照片和档案中,阿莫纳什维利得到孩子们传递给他的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生来都是善良的孩子,请不要把我们当做凶恶的孩子。”是啊,什么成绩、什么荣誉,孩子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啊———“我们生来都是善良的孩子,请不要把我们当做凶恶的孩子。”那我们把他们当成凶恶的孩子了吗?是的,我们做了,尽管我们十分、非常地不情愿承认,但我们真的做了,我们就是把他们当成了凶恶的孩子。我并不否认,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具有一定的外界因素影响。
我的孩子们中(请原谅我,我开始使用“我的孩子们”这个词,也许到了孩子们面前,我依然会称呼他们为“同学们”,但起码我可以在心中用“我的孩子们”来称呼他们。)有两位让老师头痛的孩子,一个叫辉,一个叫青。辉是个男孩,很是调皮,在课堂上先搞支水笔
芯,把头去掉,用墨水涂自己的指甲。涂得不过瘾,开始涂桌子、凳子,然后是前面的同学。看没人理他,他开始折飞机,折好后从窗口飞出去,然后:“啊,这么远!”还是没人理他,他开始举手,不叫他,他拼命站起来,身子前倾,手举得高高的,嘴里还叫着:“老师,我、我。老师,我。”叫他:“老师,我的飞机飞得很远了,我去把它捡回来?”“老师,前几天,我到我奶奶家玩了,那里„„”每堂课他多能想出一些新招来。总之,你理他,课堂乱套,不理他,课堂还是乱套啊。我那个气啊,恨不得立刻把他赶出课堂,可是我不能。我的课,其实是我和他之间的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自然,我没有什么好脸色给他看了。可惜,我一直没能找到收服他的办法。一天,我正在讲台前准备,他突然上来和我说:“老师,昨天我仔细的观察了蚂蚁。”我心不在焉的应付:“哦,怎么?”“我把白糖放在地上,一会儿功夫就有很多蚂蚁来了,它们排成一队,把白糖搬回去了,真厉害,这么多蚂蚁,可惜„„。”看他一脸兴奋地样子,我来了兴趣,这小子,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可惜什么?”他盯着我的一盒放大镜(这几天刚好正在学习放大镜的使用),说:“可惜蚂蚁太小了,我看不太清楚。”我明白了,这小子打我的放大镜的注意呢。要给,但不能白给,也许我们之间的战争就要结束了,我暗暗偷笑。不过脸上却是却是不懂声色:“嗯,那你去买个放大镜吧,这样就能看得更清楚了。” 见我没有给他的意思,他有点儿急了,恬着个脸说“老师,我不知道在哪儿买啊,而且,钱被我买零食吃了。你给我一个吧!”好,上钩了。我说:“行啊,给你个也可以,但我有个条件。”我故意一顿。“什么?”
“上课时,不能影响别人。”“行。”他满口答应,顺便打算去抓放大镜,我一把抓住他的手:“别急,做不到怎么办?”“你说怎么办?”看他一脸怕我反悔的样子,我想这时不下手,何时下手:“如果做不到,陪我十个!而且这次期中测验必须考合格!”看着他拿着放大镜高兴地样子,我暗想,其实我比你还高兴!结果,在测验中他真的合格了,虽然后面的考试又不行了(可能是放大镜的诱惑力下降了),但起码可以看出只要时机合适,他也是会有变化的。
而青,是个女孩儿,平时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可是一旦和某个同学发生矛盾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三年级的时候再一次书法课上(书法是外校老师上)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就把自己用的书写水泼到前面男同学的脸上,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我坐在班级的后面就是为了好让同学能够安心的上课,保持课堂秩序,结果这件事情让我很难堪。事后我找她谈了很久,在她情绪稳定的时候她完全知道她错了,可是在那个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阿莫纳什维利说:“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巧和教育学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认作是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是啊,从某种角度来说,辉和青不正在教育着我吗!
看完了这本书觉得自己受益很多,童年应该是金色的,儿童的求学之路应该是快乐的。阿莫纳什维利告诉我们,在儿童的求学之路上,教师应该伸出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爱”和“理解”去帮助儿童,为他们今天的生活与明天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五环小学: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