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流域概况

1 流域概况

塔里木河流域是环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与库车河、克里雅河和车尔臣河等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流域总面积102万km2(国内流域面积99.6万km2),其中山地占47%,平原区占20%,沙漠面积占33%。流域内有五个地(州)的42个县(市)和生产建设兵团4个师的55个团场。1998年,流域总人口825.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流域总人口的85%,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流域内现有耕地2044万亩,国内生产总值350亿元,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98.3亿m3(国外入境水量63亿m3),主要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为30.7亿m3,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29亿m3。

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321km,自身不产流,历史上塔里木河流域的九大水系均有水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由于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等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前,车尔臣河、克里雅河、迪那河相继与干流失去地表水联系,40年代以后喀什噶尔河、开都河--孔雀河、渭干河也逐渐脱离干流。目前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联系的只有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三条源流,孔雀河通过扬水站从博斯腾湖抽水经库塔干渠向塔里木河下游灌区输水,形成“四源一干”的格局。“四源一干”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4.5%,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占流域年径流总量的58.9%,对塔里木河今后的发展与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规划研究的范围为“四源一干”。

1.1 自然地理

1.1.1 地貌特征

流域北倚天山,西临帕米尔高原,南凭昆仑山、阿尔金山,三面高山耸立,地势西高东低。来自昆仑山、天山的河流搬运大量泥沙,堆积在山麓和平原区,形成广阔的冲、洪积平原及三角洲平原,以塔里木河干流最大。根据其成因、物质组成,山区以下分为如下地貌带:

山麓砾漠带:为河流出山口形成的冲洪积扇,主要为卵砾质沉积物,在昆仑山北麓分布高度2000~1000m,宽30~40km;天山南麓高度1300~1000m,宽10~15km。地下水位较深,地面干燥,植被稀疏。

冲洪积平原绿洲带:位于山麓砾漠带与沙漠之间,由冲洪积扇下部及扇缘溢出带、河流中、下游及三角洲组成。因受水源的制约,绿洲呈不连续分布。昆仑山北麓分布在1500~2000m,宽5~120km不等;天山南麓分布在1200~920m,宽度较大;坡降平缓,水源充足,引水便利,是流域的农牧业分布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区:以流动沙丘为主,沙丘高大,形态复杂,主要有沙垄、新月型沙丘链、金字塔沙山等。 1.1.2 气候特征

塔里木河流域远离海洋,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腹地,四周高山环绕,东南部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形成了干旱环境中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四季气候悬殊,温差大,多风沙、浮尘天气,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等。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年平均日较差14℃~16℃,年最大日较差一般在25℃以上。年平均气温除高寒山区外多在3.3℃~

12℃之间。夏热冬寒是大陆性气候的显著特征,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0℃~30℃,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10℃~-20℃。

冲洪积平原及塔里木盆地≥10℃积温,多在4000℃以上,持续180~200天,在山区,≥10℃积温少于2000℃;一般纬度北移一度,≥10℃积温约减少100℃,持续天数缩短4天。按热量划分,塔里木河流域属于干旱暖温带。年日照时数在2550~3500小时左右,平均年太阳总幅射量为1740kw·h/m2·a,无霜期190~220天。

在远离海洋和高山环列的综合影响下,全流域降水稀少,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广大平原一般无降水径流发生,盆地中部存在大面积荒漠无流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山地多于平原;山地一般为200~500mm,盆地边缘50~80mm,东南缘20~30mm,盆地中心约10mm左右。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16.8mm,受水汽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四源一干”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236.7 mm,是降水量较多的区域。而蒸发能力很强,一般山区为800~1200mm,平原盆地1600~2200mm(以折算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量计算)。干旱指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一般高寒山区小,在2~5之间,戈壁平原大,达20以上,绿洲平原次之,在5~20之间。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有增大的趋势。 1.1.3 河流水系

“四源一干”的流域面积为25.03万km2,其中国内面积22.85万km2,国外面积2.18万km2,主要情况见表1-1。

塔里木河干流位于盆地腹地,从肖夹克至台特玛湖全长1321km,流域面积1.76万km2,属平原型河流。从肖夹克至英巴扎为上游,河道长495km,河道纵坡1/4600到1/6300,滩槽高差多在2~4m,河道比较顺直,很少汊流,河道水面宽一般在500~1000m,河漫滩发育,阶地不明显。英巴扎至恰拉为中游,河道长398km,河道纵坡1/5700到1/7700,滩槽高差1~3m,水面宽一般在200~500m,河道弯曲,水流缓慢,土质松散,泥沙沉积严重,河床不断抬升,加之人为扒口,致使中游河段形成众多汊道。恰拉以下至台特玛湖为下游,河道长428km。河道纵坡较中游段大,为1/4500到1/7900,滩槽高差一般为1~3m,河床宽约100m左右,比较稳定。

阿克苏河由源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库玛拉克河和托什干河两大支流组成,河流全长588 km,两大支流在喀拉都维汇合后,流经山前平原区,在肖夹克汇入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面积5.4万km2(国境外流域面积1.9万km2),其中山区面积3.8万km2,平原区面积1.6万km2。

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坡,由主流克勒青河和支流塔什库尔干河组成,进入平原区后,还有提兹那甫河、柯克亚河和

乌鲁克河等支流独立水系。叶尔羌河全长1165km,流域面积7.98万km2(境外面积0.28万km2),其中山区面积5.69万km2,平原区面积2.29万km2。叶尔羌河在出平原灌区后,流经200 km的沙漠段到达塔里木河。

和田河上游的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分别发源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坡,在阔什拉什汇合后,由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319 km后,汇入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面积4.93万km2,其中山区面积3.80万km2,平原区面积1.13万km2。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面积4.96万km2,其中山区面积3.30万km2,平原区面积1.66万km2。开都河发源于天山中部,全长560 km,流经100多km的焉耆盆地后注入博斯腾湖。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面面积为1000 km2,容积为81.5亿m3。从博斯腾湖流出后为孔雀河。二十世纪20年代,孔雀河水曾注入罗布泊,河道全长942km,进入70年代后,流程缩短为520余km,1972年罗布泊完全干枯。随着入湖水量的减少,博斯腾湖水位下降,湖水出流难以满足孔雀河灌区农业生产需要。同时为加强博斯腾湖水循环,改善博斯腾湖水质,1982年修建了博斯腾湖抽水泵站及输水干渠,每年向孔雀河供水约10亿m3,其中约2.5亿m3水量通过库塔干渠输入恰拉水库灌区。

1.2 社会经济

“四源一干”区域地跨新疆自治区5个地(州)的28个县(市)以及生产建设兵团4个师的46个团场。1998年总人口44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5万人,占总人口的76.4%。灌区面积1828.0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1400.1万亩,人工林草灌溉面积427.9万亩。牲畜头数1472.2万头,粮食总产量246.9万t,棉花总产73.9万t,国内生产总值218.7亿元,人均4967元,低于全

疆平均水平。区内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和15个国家级贫困县。

1998年四源流区人口4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8.5万人,占总人口的76.7%。灌区面积1696.0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1301.1万亩,林草灌溉面积394.8万亩。牲畜1414.6万头(只),粮食总产243.3万t,人均粮食520kg,棉花总产65.7万t,国内生产总值212.0亿元,人均4950元。

1998年干流区人口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万人,占总人口的66.7%;灌区面积132.1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99.0万亩,林草灌溉面积33.1万亩。牲畜57.6万头(只),粮食总产3.6万t,人均粮食298kg,棉花总产8.3万t,国内生产总值6.7亿元,人均5600元。详见表1-2。

表1-2 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社会经济状况统计表

1.3 水资源量及特征

1.3.1 水资源量及其特征

《规划报告》曾指出,四源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256.73

亿m3,其中阿克苏河为95.33亿m3,它包括了0.83万km2的台兰河小流域的天然径流量14.74亿m3。据阿克苏地区水文局提供的成果,台兰河小流域目前已基本上和阿克苏流域失去了地表水的联系,因此本实施方案按《规划报告》的精神,在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时将14.74亿m3水量扣除,其相应的57.14万亩灌溉面积也扣除。这样阿克苏河流域的天然径流量由95.33亿m3变为80.59

3亿m3。本次实施方案四源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1.99亿m(含

国外入境水量57.3亿m3),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开都--孔雀河分别为80.59亿m3、75.61亿m3、45.04亿m3和40.75亿m3。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量约为18.15亿m3,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开都河~孔雀河分别为11.36亿m3、2.64亿m3、2.34亿m3和1.81亿m3。水资源总量为260.14亿m3,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开都河~孔雀河分别为91.95亿m3、78.25亿m3、47.38亿m3和42.56亿m3。见表1-3。

四源流水资源总量统计表

3塔里木河干流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自身不产流,干流水量主要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源流补给。

塔里木河流域源流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地表水资源形成于山区,消耗于平原区,冰川直接融

水占总水量的48%,由降水直接形成占52%,总地表径流中河川基流(地下水)占24%。

(2)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四源流的最大和最小模比系数为1.36和0.79,而且各河流的丰枯多数年份不同步。

(3)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6~9月来水量占到全年径流量的70~80%,大多为洪水,且洪峰高,起涨快,洪灾重;3~5月灌溉季节来水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0%左右,极易造成春旱。

(4)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地表水转化补给,不重复地下水补给量仅占总水量的6.6%。 1.3.2 水质

根据1999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塔里木河流域内“四源一干”河流上1614km河段进行水质评价,枯水期Ⅰ类水占7.4%、Ⅱ类水占75.8%、Ⅲ类水占5.0%、Ⅴ类水占11.8%。总体来看,Ⅰ~Ⅲ类水占88.2%,水质处于较好的状况,能用以工业及农业灌溉。丰水期Ⅰ类水占19.1%、Ⅱ类水占26.2%、Ⅲ类水占45.2%、Ⅴ类水占9.5%,Ⅰ~Ⅲ类水占90.5%,丰水期的水质略好于枯水期。

塔里木河干流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及农田排水的影响,非汛期水质较差,河水矿化度在枯水季节已超过农田灌溉水的使用标准,水质劣于V类。

四大源流水质良好,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渔业养殖、农田灌溉等多功能用水要求。叶尔羌河和开都河水质良好,可以达到Ⅰ、Ⅱ类水质标准;阿克苏河、和田河的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可以达到Ⅱ、Ⅲ类标准。

1.4 生态环境状况

1.4.1 生态环境现状

塔里木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加之长期以来水资

源不合理的利用,盲目开垦、乱砍滥伐,超载过牧等人为活动影响,致使植被衰退、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

(1)天然植被

塔里木河流域的植被由山地和平原植被组成。山地植被具有强烈的旱化和荒漠化特征,中、低山带超旱生灌木,寒生灌木是最具代表性的旱化植被;高山带形成呈片分布的森林和灌丛植被及占优势的大面积旱生、寒旱生草甸植被。

干流区天然林以胡杨为主,灌木以红柳、盐穗木为主,另有梭梭、黑刺、铃铛刺等,草本以芦苇、罗布麻、甘草、花花柴、骆驼刺等为主。它们生长的盛衰、覆盖度的大小,受水分条件的优劣而异。林灌草分布,其生长较好的主要分布在阿拉尔到铁干里克河段的沿岸,远离现代河道和铁干里克以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衰败。塔里木河“四源一干”流域天然植被情况见表 1-4。

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平原区天然植被面积统计表

表1-4 单位:万亩

(2)土地沙漠化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十分严重,根据1959年和1983年航片资料统计分析,24年间塔里木河干流区域沙漠化土地面积从66.23%上升到81.83%,上升了15.6%。其中表现为流动沙丘、沙地景观的严重沙漠化土地上升了39%。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于远离现代河流的塔里木河故道区域。下游土地沙漠化发展最为强烈,24年间沙漠化土地上升了22.05%,特别是1972年以来,大西海子以下长期处于断流状态,土地沙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阿拉干地区严重沙漠化土地,已由1958~1978年年均增长率0.475%上升到1978~1983年年均增长率2.126%;中度沙漠化土地年均增长率亦由0.051增加到0.108。土地沙漠化导致气温上升,旱情加重,大风、沙尘暴日数增加,植被衰败,交通道路、农田及村庄埋没,严重威胁绿洲生存和发展。

(3)土壤盐碱化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土。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灌排不配套等原因,塔里木河流域内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也十分严重,其面积见表1-5。

表1-5 流域源流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情况表

1.4.2 生态系统演变及脆弱性评价

塔里木河流域高山环绕盆地,荒漠包围绿洲,植被种群数量少,覆盖度低,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按照

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和消耗规律,结合植被和地貌景观,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主要为径流形成区的山地生态系统、径流消耗和强烈转化区的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径流排泄、积累及蒸散发区的自然绿洲、水域及低湿地生态系统,严重缺水区或无水区的荒漠生态系统。由于自然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四个增加、四个减少”,即:人工渠道、人工水库、人工植被、人工绿洲生态增加,自然河流、天然湖泊、天然植被、天然绿洲生态减少。生态系统演变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两扩大”和“四缩小”,即人工绿洲与沙漠同时扩大,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自然林地、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水域缩小。

用生态脆弱性指数作为评价标准,阿克苏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属轻微脆弱,叶尔羌河流域为一般脆弱,和田河流域属中等脆弱;塔里木河干流区上游的生态脆弱性属一般脆弱,中游属中等脆弱,下游属严重脆弱。流域生态系统的总体评价是:局部改善,总体恶化,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恶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 11 -

1 流域概况

塔里木河流域是环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与库车河、克里雅河和车尔臣河等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流域总面积102万km2(国内流域面积99.6万km2),其中山地占47%,平原区占20%,沙漠面积占33%。流域内有五个地(州)的42个县(市)和生产建设兵团4个师的55个团场。1998年,流域总人口825.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流域总人口的85%,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流域内现有耕地2044万亩,国内生产总值350亿元,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98.3亿m3(国外入境水量63亿m3),主要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为30.7亿m3,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29亿m3。

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321km,自身不产流,历史上塔里木河流域的九大水系均有水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由于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等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前,车尔臣河、克里雅河、迪那河相继与干流失去地表水联系,40年代以后喀什噶尔河、开都河--孔雀河、渭干河也逐渐脱离干流。目前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联系的只有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三条源流,孔雀河通过扬水站从博斯腾湖抽水经库塔干渠向塔里木河下游灌区输水,形成“四源一干”的格局。“四源一干”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4.5%,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占流域年径流总量的58.9%,对塔里木河今后的发展与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规划研究的范围为“四源一干”。

1.1 自然地理

1.1.1 地貌特征

流域北倚天山,西临帕米尔高原,南凭昆仑山、阿尔金山,三面高山耸立,地势西高东低。来自昆仑山、天山的河流搬运大量泥沙,堆积在山麓和平原区,形成广阔的冲、洪积平原及三角洲平原,以塔里木河干流最大。根据其成因、物质组成,山区以下分为如下地貌带:

山麓砾漠带:为河流出山口形成的冲洪积扇,主要为卵砾质沉积物,在昆仑山北麓分布高度2000~1000m,宽30~40km;天山南麓高度1300~1000m,宽10~15km。地下水位较深,地面干燥,植被稀疏。

冲洪积平原绿洲带:位于山麓砾漠带与沙漠之间,由冲洪积扇下部及扇缘溢出带、河流中、下游及三角洲组成。因受水源的制约,绿洲呈不连续分布。昆仑山北麓分布在1500~2000m,宽5~120km不等;天山南麓分布在1200~920m,宽度较大;坡降平缓,水源充足,引水便利,是流域的农牧业分布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区:以流动沙丘为主,沙丘高大,形态复杂,主要有沙垄、新月型沙丘链、金字塔沙山等。 1.1.2 气候特征

塔里木河流域远离海洋,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腹地,四周高山环绕,东南部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形成了干旱环境中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四季气候悬殊,温差大,多风沙、浮尘天气,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等。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年平均日较差14℃~16℃,年最大日较差一般在25℃以上。年平均气温除高寒山区外多在3.3℃~

12℃之间。夏热冬寒是大陆性气候的显著特征,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0℃~30℃,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10℃~-20℃。

冲洪积平原及塔里木盆地≥10℃积温,多在4000℃以上,持续180~200天,在山区,≥10℃积温少于2000℃;一般纬度北移一度,≥10℃积温约减少100℃,持续天数缩短4天。按热量划分,塔里木河流域属于干旱暖温带。年日照时数在2550~3500小时左右,平均年太阳总幅射量为1740kw·h/m2·a,无霜期190~220天。

在远离海洋和高山环列的综合影响下,全流域降水稀少,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广大平原一般无降水径流发生,盆地中部存在大面积荒漠无流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山地多于平原;山地一般为200~500mm,盆地边缘50~80mm,东南缘20~30mm,盆地中心约10mm左右。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16.8mm,受水汽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四源一干”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236.7 mm,是降水量较多的区域。而蒸发能力很强,一般山区为800~1200mm,平原盆地1600~2200mm(以折算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量计算)。干旱指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一般高寒山区小,在2~5之间,戈壁平原大,达20以上,绿洲平原次之,在5~20之间。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有增大的趋势。 1.1.3 河流水系

“四源一干”的流域面积为25.03万km2,其中国内面积22.85万km2,国外面积2.18万km2,主要情况见表1-1。

塔里木河干流位于盆地腹地,从肖夹克至台特玛湖全长1321km,流域面积1.76万km2,属平原型河流。从肖夹克至英巴扎为上游,河道长495km,河道纵坡1/4600到1/6300,滩槽高差多在2~4m,河道比较顺直,很少汊流,河道水面宽一般在500~1000m,河漫滩发育,阶地不明显。英巴扎至恰拉为中游,河道长398km,河道纵坡1/5700到1/7700,滩槽高差1~3m,水面宽一般在200~500m,河道弯曲,水流缓慢,土质松散,泥沙沉积严重,河床不断抬升,加之人为扒口,致使中游河段形成众多汊道。恰拉以下至台特玛湖为下游,河道长428km。河道纵坡较中游段大,为1/4500到1/7900,滩槽高差一般为1~3m,河床宽约100m左右,比较稳定。

阿克苏河由源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库玛拉克河和托什干河两大支流组成,河流全长588 km,两大支流在喀拉都维汇合后,流经山前平原区,在肖夹克汇入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面积5.4万km2(国境外流域面积1.9万km2),其中山区面积3.8万km2,平原区面积1.6万km2。

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坡,由主流克勒青河和支流塔什库尔干河组成,进入平原区后,还有提兹那甫河、柯克亚河和

乌鲁克河等支流独立水系。叶尔羌河全长1165km,流域面积7.98万km2(境外面积0.28万km2),其中山区面积5.69万km2,平原区面积2.29万km2。叶尔羌河在出平原灌区后,流经200 km的沙漠段到达塔里木河。

和田河上游的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分别发源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坡,在阔什拉什汇合后,由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319 km后,汇入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面积4.93万km2,其中山区面积3.80万km2,平原区面积1.13万km2。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面积4.96万km2,其中山区面积3.30万km2,平原区面积1.66万km2。开都河发源于天山中部,全长560 km,流经100多km的焉耆盆地后注入博斯腾湖。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面面积为1000 km2,容积为81.5亿m3。从博斯腾湖流出后为孔雀河。二十世纪20年代,孔雀河水曾注入罗布泊,河道全长942km,进入70年代后,流程缩短为520余km,1972年罗布泊完全干枯。随着入湖水量的减少,博斯腾湖水位下降,湖水出流难以满足孔雀河灌区农业生产需要。同时为加强博斯腾湖水循环,改善博斯腾湖水质,1982年修建了博斯腾湖抽水泵站及输水干渠,每年向孔雀河供水约10亿m3,其中约2.5亿m3水量通过库塔干渠输入恰拉水库灌区。

1.2 社会经济

“四源一干”区域地跨新疆自治区5个地(州)的28个县(市)以及生产建设兵团4个师的46个团场。1998年总人口44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5万人,占总人口的76.4%。灌区面积1828.0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1400.1万亩,人工林草灌溉面积427.9万亩。牲畜头数1472.2万头,粮食总产量246.9万t,棉花总产73.9万t,国内生产总值218.7亿元,人均4967元,低于全

疆平均水平。区内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和15个国家级贫困县。

1998年四源流区人口4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8.5万人,占总人口的76.7%。灌区面积1696.0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1301.1万亩,林草灌溉面积394.8万亩。牲畜1414.6万头(只),粮食总产243.3万t,人均粮食520kg,棉花总产65.7万t,国内生产总值212.0亿元,人均4950元。

1998年干流区人口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万人,占总人口的66.7%;灌区面积132.1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99.0万亩,林草灌溉面积33.1万亩。牲畜57.6万头(只),粮食总产3.6万t,人均粮食298kg,棉花总产8.3万t,国内生产总值6.7亿元,人均5600元。详见表1-2。

表1-2 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社会经济状况统计表

1.3 水资源量及特征

1.3.1 水资源量及其特征

《规划报告》曾指出,四源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256.73

亿m3,其中阿克苏河为95.33亿m3,它包括了0.83万km2的台兰河小流域的天然径流量14.74亿m3。据阿克苏地区水文局提供的成果,台兰河小流域目前已基本上和阿克苏流域失去了地表水的联系,因此本实施方案按《规划报告》的精神,在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时将14.74亿m3水量扣除,其相应的57.14万亩灌溉面积也扣除。这样阿克苏河流域的天然径流量由95.33亿m3变为80.59

3亿m3。本次实施方案四源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1.99亿m(含

国外入境水量57.3亿m3),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开都--孔雀河分别为80.59亿m3、75.61亿m3、45.04亿m3和40.75亿m3。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量约为18.15亿m3,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开都河~孔雀河分别为11.36亿m3、2.64亿m3、2.34亿m3和1.81亿m3。水资源总量为260.14亿m3,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开都河~孔雀河分别为91.95亿m3、78.25亿m3、47.38亿m3和42.56亿m3。见表1-3。

四源流水资源总量统计表

3塔里木河干流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自身不产流,干流水量主要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源流补给。

塔里木河流域源流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地表水资源形成于山区,消耗于平原区,冰川直接融

水占总水量的48%,由降水直接形成占52%,总地表径流中河川基流(地下水)占24%。

(2)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四源流的最大和最小模比系数为1.36和0.79,而且各河流的丰枯多数年份不同步。

(3)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6~9月来水量占到全年径流量的70~80%,大多为洪水,且洪峰高,起涨快,洪灾重;3~5月灌溉季节来水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0%左右,极易造成春旱。

(4)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地表水转化补给,不重复地下水补给量仅占总水量的6.6%。 1.3.2 水质

根据1999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塔里木河流域内“四源一干”河流上1614km河段进行水质评价,枯水期Ⅰ类水占7.4%、Ⅱ类水占75.8%、Ⅲ类水占5.0%、Ⅴ类水占11.8%。总体来看,Ⅰ~Ⅲ类水占88.2%,水质处于较好的状况,能用以工业及农业灌溉。丰水期Ⅰ类水占19.1%、Ⅱ类水占26.2%、Ⅲ类水占45.2%、Ⅴ类水占9.5%,Ⅰ~Ⅲ类水占90.5%,丰水期的水质略好于枯水期。

塔里木河干流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及农田排水的影响,非汛期水质较差,河水矿化度在枯水季节已超过农田灌溉水的使用标准,水质劣于V类。

四大源流水质良好,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渔业养殖、农田灌溉等多功能用水要求。叶尔羌河和开都河水质良好,可以达到Ⅰ、Ⅱ类水质标准;阿克苏河、和田河的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可以达到Ⅱ、Ⅲ类标准。

1.4 生态环境状况

1.4.1 生态环境现状

塔里木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加之长期以来水资

源不合理的利用,盲目开垦、乱砍滥伐,超载过牧等人为活动影响,致使植被衰退、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

(1)天然植被

塔里木河流域的植被由山地和平原植被组成。山地植被具有强烈的旱化和荒漠化特征,中、低山带超旱生灌木,寒生灌木是最具代表性的旱化植被;高山带形成呈片分布的森林和灌丛植被及占优势的大面积旱生、寒旱生草甸植被。

干流区天然林以胡杨为主,灌木以红柳、盐穗木为主,另有梭梭、黑刺、铃铛刺等,草本以芦苇、罗布麻、甘草、花花柴、骆驼刺等为主。它们生长的盛衰、覆盖度的大小,受水分条件的优劣而异。林灌草分布,其生长较好的主要分布在阿拉尔到铁干里克河段的沿岸,远离现代河道和铁干里克以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衰败。塔里木河“四源一干”流域天然植被情况见表 1-4。

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平原区天然植被面积统计表

表1-4 单位:万亩

(2)土地沙漠化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十分严重,根据1959年和1983年航片资料统计分析,24年间塔里木河干流区域沙漠化土地面积从66.23%上升到81.83%,上升了15.6%。其中表现为流动沙丘、沙地景观的严重沙漠化土地上升了39%。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于远离现代河流的塔里木河故道区域。下游土地沙漠化发展最为强烈,24年间沙漠化土地上升了22.05%,特别是1972年以来,大西海子以下长期处于断流状态,土地沙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阿拉干地区严重沙漠化土地,已由1958~1978年年均增长率0.475%上升到1978~1983年年均增长率2.126%;中度沙漠化土地年均增长率亦由0.051增加到0.108。土地沙漠化导致气温上升,旱情加重,大风、沙尘暴日数增加,植被衰败,交通道路、农田及村庄埋没,严重威胁绿洲生存和发展。

(3)土壤盐碱化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土。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灌排不配套等原因,塔里木河流域内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也十分严重,其面积见表1-5。

表1-5 流域源流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情况表

1.4.2 生态系统演变及脆弱性评价

塔里木河流域高山环绕盆地,荒漠包围绿洲,植被种群数量少,覆盖度低,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按照

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和消耗规律,结合植被和地貌景观,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主要为径流形成区的山地生态系统、径流消耗和强烈转化区的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径流排泄、积累及蒸散发区的自然绿洲、水域及低湿地生态系统,严重缺水区或无水区的荒漠生态系统。由于自然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四个增加、四个减少”,即:人工渠道、人工水库、人工植被、人工绿洲生态增加,自然河流、天然湖泊、天然植被、天然绿洲生态减少。生态系统演变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两扩大”和“四缩小”,即人工绿洲与沙漠同时扩大,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自然林地、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水域缩小。

用生态脆弱性指数作为评价标准,阿克苏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属轻微脆弱,叶尔羌河流域为一般脆弱,和田河流域属中等脆弱;塔里木河干流区上游的生态脆弱性属一般脆弱,中游属中等脆弱,下游属严重脆弱。流域生态系统的总体评价是:局部改善,总体恶化,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恶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 11 -


相关文章

  • 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
  • 课堂探究一: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主要从哪些角度来描述? [对比分析]展示图片"我国主要河流比较图"和"世界主要河流比较图". 学生结合 ...查看


  • 广西事业单位基础知识:黄河自然概况及特点一
  • 黄河基础知识:黄河自然概况及特点一 [导语]2014年黄委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考245人.此次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重点测试应聘者的公共基础知识.黄河基础知识及职业能力.黄委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考笔试时间:2014年2月23日.中公教育小编为 ...查看


  • 主要河流概况
  • 长江.黄河.塔里木河.京杭运河概况 名称 项目 长江 青藏高原唐古拉 山脉格拉丹东峰 (沱沱河) 东海 6300 千米 10000 亿立方米 180 万平方千米 雅砻江.岷江. 嘉陵江.乌江. 湘江.汉江.赣 江.洞庭湖.鄱 阳湖 上游:源 ...查看


  • 06.11.3洞庭湖流域概况及目前水文情势
  • 洞庭湖概况及目前水文情势 一.流域概况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集水湖盆与调洪湖泊,横跨湘.鄂两省,地处湖南北部,长江中游南岸,西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纳荆江四口分流,即淞滋口(新江口.沙道观).太平口(弥陀寺).藕池口(管家铺.康家岗)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亚洲河流与湖泊概况
  • 亚洲河流与湖泊概况 河网分布 亚洲河流的年径流总量为13190立方公里,占世界的33.9%,居各洲首位.在地形结构和气候的影响下,长河众多,水系分布呈辐射状.内陆水系,包括无流区,面积广大,约占全洲总面积30%.河网疏密不均,在降水丰富的东 ...查看


  • 人教版[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河流与湖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一般概况 2.让学生认识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 3.理解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 ...查看


  • 中国的河流湖泊
  • 第四讲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学习目标 1.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2.长江的源流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3.黄河的源流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4.珠江的水系组 ...查看


  • 1202滚滚长江
  •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滚滚长江 说课材料 (第十二周) 教学目的 知识要求: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 ...查看


  •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湖泊 [考纲要求] 1.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2.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3.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4.珠江的水系组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