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股东减持规定解读

  据证监会网站消息,针对此前发布的“减持禁令”到期,为实现监管政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自2016年1月9日起施行。

  《减持规定》显示,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证监会表示,《18号文》出台后,因及时暂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董监高)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有效缓解了集中抛售压力,对引导股票交易恢复供需平衡、重塑投资者信心产生了正面作用。

  同时看到,《18号文》是为应对市场非理性下跌发布的临时性措施,随着市场由剧烈异常波动逐步趋向常态化波动,有必要总结经验,尽快出台监管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行为的长效机制。为防范大股东、董监高集中、大规模减持冲击市场,并依法保障其转让股份的权利,我会遵循“疏堵结合”的思路制定了《减持规定》,通过完善配套机制,引导大股东、董监高依法、透明、有序减持。

  为既避免《18号文》到期后出现减持高峰,稳定市场预期,又兼顾中长期供求平衡,满足大股东持股适度合理流动的需求,《减持规定》要求: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减持规定》重点就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这一特定途径减持股份作出细化要求,且受限范围不包括其通过二级市场购入的股份。董监高减持股份,完全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严格执行。

  证监会介绍了《减持规定》的主要内容:一是区分拟减持股份的来源,明确了《减持规定》的适用范围。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适用《减持规定》,但大股东减持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除外。

  二是遵循“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设置大股东减持预披露制度。《减持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

  三是根据各种股份转让方式对市场的影响,划分不同路径,引导有序减持。《减持规定》在针对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设置减持比例的同时,为其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

  四是完善对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约束机制。一方面,为切实强化大股东对公司、中小股东所负责任,《减持规定》从上市公司及大股东自身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两个角度设置限售条件。另一方面,根据“权责一致”原则,《减持规定》从董监高自身违法违规情况的角度,规定了不得减持的若干情形。

  五是强化监管执法,督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合法、有序减持。一者,《减持规定》设置“防规避”条款,专门遏制相关主体通过协议转让“化整为零”、“曲线减持”。再者,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减持规定》区分不同情形,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和中国证监会行政监管两个层面,明确了监管措施和罚则。

  证监会表示,由于《减持规定》在现行证券法律体系下,对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进行了规定,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化解恐慌情绪。因此,《减持规定》出台后将不会出现“减持潮”;引发市场大幅下跌的说法没有根据,投资者应当理性看待、审慎甄别。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等“国家队”即将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也不会发生改变。今后,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为落实《减持规定》,沪深交易所将于近期陆续出台相关配套细则,为大股东依法、有序减持提供规范指引。

  据证监会网站消息,针对此前发布的“减持禁令”到期,为实现监管政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自2016年1月9日起施行。

  《减持规定》显示,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证监会表示,《18号文》出台后,因及时暂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董监高)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有效缓解了集中抛售压力,对引导股票交易恢复供需平衡、重塑投资者信心产生了正面作用。

  同时看到,《18号文》是为应对市场非理性下跌发布的临时性措施,随着市场由剧烈异常波动逐步趋向常态化波动,有必要总结经验,尽快出台监管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行为的长效机制。为防范大股东、董监高集中、大规模减持冲击市场,并依法保障其转让股份的权利,我会遵循“疏堵结合”的思路制定了《减持规定》,通过完善配套机制,引导大股东、董监高依法、透明、有序减持。

  为既避免《18号文》到期后出现减持高峰,稳定市场预期,又兼顾中长期供求平衡,满足大股东持股适度合理流动的需求,《减持规定》要求: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减持规定》重点就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这一特定途径减持股份作出细化要求,且受限范围不包括其通过二级市场购入的股份。董监高减持股份,完全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严格执行。

  证监会介绍了《减持规定》的主要内容:一是区分拟减持股份的来源,明确了《减持规定》的适用范围。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适用《减持规定》,但大股东减持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除外。

  二是遵循“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设置大股东减持预披露制度。《减持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

  三是根据各种股份转让方式对市场的影响,划分不同路径,引导有序减持。《减持规定》在针对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设置减持比例的同时,为其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

  四是完善对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约束机制。一方面,为切实强化大股东对公司、中小股东所负责任,《减持规定》从上市公司及大股东自身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两个角度设置限售条件。另一方面,根据“权责一致”原则,《减持规定》从董监高自身违法违规情况的角度,规定了不得减持的若干情形。

  五是强化监管执法,督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合法、有序减持。一者,《减持规定》设置“防规避”条款,专门遏制相关主体通过协议转让“化整为零”、“曲线减持”。再者,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减持规定》区分不同情形,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和中国证监会行政监管两个层面,明确了监管措施和罚则。

  证监会表示,由于《减持规定》在现行证券法律体系下,对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进行了规定,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化解恐慌情绪。因此,《减持规定》出台后将不会出现“减持潮”;引发市场大幅下跌的说法没有根据,投资者应当理性看待、审慎甄别。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等“国家队”即将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也不会发生改变。今后,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为落实《减持规定》,沪深交易所将于近期陆续出台相关配套细则,为大股东依法、有序减持提供规范指引。


相关文章

  • 新三板股权交易规定解读
  • 一.关于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份交易行为的规范 1.关于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份交易行为有哪些法规和规章制度予以规范? 目前,关于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交易行为的法规和规章制度主要有:<公司法> ...查看


  • 马云减持华谊李东生增持TCL 产业资本现结构性分歧
  • 2013-06-10 11:00:26 来源:大众证券报 我要评论 80%不够猛,翻倍收益才给力 强烈关注:A股午盘最新消息已出来了 近期上市公司密集发布股东增减持公告,其中绝大部分又以减持为主.在昨晚发布的增减持公告中,两大名人马云和李东 ...查看


  • 今年(2011)七月84家上市公司高管辞职
  • 2011年07月29日05:45    来源:<扬子晚报> 作为衡量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性重要因素之一,高管层的稳定与否一向与上市公司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态.然而,就在中报即将披露的关键时刻,不足一月两市已有84家公司董监高宣布离职 ...查看


  • 8月限售股减持情况分析
  • 8月份限售股合计套现额仅为10.45亿元(二级市场减持3.50亿元,大宗交易6.95亿元),为06年11月份以来单月套现额度第二低的水平,但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以及其它中小限售股股东仍有着较强的减持意愿, 8月份大盘在创出此轮下跌以来的新低 ...查看


  • 0.1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标准修订(送审稿)
  • 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评级 评级体系修订(送审稿) (2013修订版) 本次修订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试点工作的相关规定,修订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体系. 一.主干指标结构 根据人行相关规定,现将主干指标结构调整如下表 ...查看


  • 巨人的放逐
  • 作者:史寅昇 环球企业家 2014年07期 史玉柱毫无疑问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敲响上市钟的人中,穿着最随便的一个.在2007年他穿着一身白色运动服宣告巨人网络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前,从没有哪个人这么干过.即使在5年之后,更年轻.更叛逆的扎克 ...查看


  • 民生银行董事会席位争夺迎来大结局 史玉柱回归郭广昌出局
  • 辞旧迎新之际,民生银行(600016.SH)董事会终于迎来迟到已久的第七届董事和监事会换届.一番合纵连横之后,各大股东间的利益分配再次找回平衡. 12月30日,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民生银行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临时会议,通过了关于 ...查看


  •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解读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已于2010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查看


  •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一股独大"情况突出,对控股股东缺乏有效监督,给公司治理带来负面影响. 2.股东大会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不够. 3."三分开"."两独立"不到位,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