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学 生:***

学 号:07162******

专 业:学前教育

班 级:2007.2

指导教师:* *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二O 一O 年六月

目 录

标题、摘要、关键词------------------------------------------------------------------------------2 前言------------------------------------------------------------------------------------------------3

一、家庭氛围与幼儿个性发展相关概念----------------------------------------------------3

(一)家庭氛围的含义-------------------------------------------------------------------------3

(二)个性及个性发展的含义----------------------------------------------------------------4

二、家庭氛围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地位----------------------------------------------------4

(一)家庭氛围决定幼儿的早期个性-------------------------------------------------------4

(二)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个性心理-------------------------------------------------------5

三、当前家庭氛围中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因素------------------------------------6

(一)父母在家庭中表现不够和谐---------------------------------------------------------6

(二)家庭成员的知识水平较低------------------------------------------------------------7

(三)几种不当家庭教育方法及其影响---------------------------------------------------8

四、构建良好家庭氛围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策略----------------------------------------9

(一)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离不开家长特别是幼儿双亲对幼儿的真正关注---- 9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要求家长提高自身文化素养---------------------------10

(三)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矛盾的及时沟通和疏导---------------------------10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1 致谢辞-------------------------------------------------------------------------------------------12

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摘 要:在21世纪,“个性”已成为流行词。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家庭作为幼儿接触最早最久的环境,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家庭氛围。尽管家庭氛围的作用如此重大,但是,在研究中仍发现当前家庭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因素。部分家长对其营造漠不关心;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等。本文从家庭氛围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因素方面作了研究的陈述,并且针对家庭中呈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家庭氛围;幼儿;个性发展;影响

前 言

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吃穿的关注已经转移到了对个体精神层面的重视上去了,尤其是对教育的重视。个性作为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象征,社会对个性培养的呼吁是相当的高。家庭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环境,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氛围能够决定幼儿早期的个性特征,影响幼儿的个性心理。尽管家庭氛围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客观方面幼儿父母的知识水平不高,主观方面父母不和睦,不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等,这些不良的现象对幼儿个性发展都起到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并采取了调查法和问卷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且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能够引起家长同志对家庭氛围的关注,在他们如何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供点帮助。

一、家庭氛围与幼儿个性发展相关概念

(一)家庭氛围的含义

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是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我们也称为家庭精神环境。与家庭物质环境相对应,家庭物质环境好,能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但与家庭氛围相比,后者涵盖的范围和对幼儿的影响要大得多。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幼儿的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1]

(二)个性及个性发展的含义

“个性”这个词具有诸多的意思,因此大家对个性这个词的理解也就众说纷纭。哲学上把个性看作是与共性相对立的特殊性; 教育学上把个性看作是每个人都有的先天能力或人类天赋的通性;而心理学上则把个性看作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笔者在这里所谈的个性,主要是指主体人在特定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等外部生活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是个体

区别于他人的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智能、情感、意志、性格等要素。正是由于个性的复杂性,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但在通常情况下这样认为: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

个性发展是在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下,主体通过不断的同化和异化、内化和外化逐步形成个性特征,并在个性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自我组织作用下构成个性和结构层次,按一定顺序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连续过程中,早期的发展则最为重要。幼儿早期形成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倾向往往是一个人成年后的人格的核心部分或中坚结构,虽然在其后来的人生道路中也能对一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加以改造,但往往只是量的变化,而很难有质的改观; 已经形成的行为类型。若不是客观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和个体经历多次极为严重的打击挫折是很难改变的。[3]

二 家庭氛围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地位

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一接触环境, 是幼儿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并且弗洛伊德的理论表明, 因为儿童对他们自身早期生活中的情感经历极为敏感, 尤其是他们与父母的关系, 因此, 父母对儿童的作用非常重要[4], 家庭氛围的营造者是幼儿父母,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氛围在幼儿个性发展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一)家庭氛围决定幼儿早期的个性

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环境,也是幼儿接触最久的环境,是人生接受教育最早、最基本的单位,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家庭环境是人的个性差异的最初根源,我们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传身教,在个性形成中起着

[5]重要作用。正是在家庭中,幼儿跟着父母呀呀学语开始了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

同样是在家庭中,幼儿在父母的影响下迈上了人生的旅程。幼儿入学后,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态度和所学的知识将在家庭中得到鼓励和辅导; 他们在社会上经历的欢乐与痛苦,需要家庭成员来分享,需要靠家庭的温暖去解冻。在与幼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父母有意无意地就把自己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情感、兴趣爱好等潜移默化地传给幼儿并影响幼儿的一生。教育家福禄贝尔也曾说过:“家庭生活在幼儿生长的每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由此可见,

早期的家庭教育在幼儿个性形成、发展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氛围对幼儿后天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幼儿以外的家庭成员,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

家庭氛围除了决定了幼儿早期的个性,甚至还影响着幼儿的一生的个性发展!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幼儿早期与以后各年龄阶段的人格特点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前面我们也提到过相似的东西,幼儿早期形成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倾向往往是一个人成年后的人格的核心部分或中坚结构由此可见,幼儿个性的早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环境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是可以忽略不去计的就像一棵成年的树,任凭多大的风雨也不会让他们弯曲生长。

表面上是家庭氛围决定了人幼儿时期的个性,实质是影响着人一生的个性发展!

(二)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个性心理

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的接触不断地同化异化内化外逐步的形成个性特征,并在个性系统和自我组织结构下逐渐完善。而这个完善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心理完善的过程。个性作为心理特征的总和,在研究对幼儿个性发展影响的同时,对个性心理的研究也是有必要的。我们在研究影响个性心理的因素过程中发现了家庭氛围对幼儿幼儿个性心理有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家庭作为幼儿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是人生的起点,人生的开端,对人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里,幼儿所遇到的经历将决定他的多种情感,爱情、焦虑、憎恨等等。个性心理的形成有遗传和环境两个条件,遗传只是个性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只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只有具备了这种前提,个性心理才可能形成遗传条件。只是一个性心理形成的前提,给了个体个性心理发展一个起点,而真正起着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环境中幼儿时期的家庭氛围,就如同幼苗时期的养份,决定着他们以后的成长情况。在这个过程,家庭氛围通过影响塑造幼儿的不同个性心理来影响幼儿个性,对幼儿个性发展起一个间接影响的作用。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个性心理,心理特征决定幼儿的个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社会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这句一遍又一遍的被提出来,只是想强调出它的重要性,强调出家庭氛围的很重要性人的性格与气质关系极为密切,即实质是个性的重要生理基础。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都表明,后天的生活环境是个性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幼儿期是一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期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对幼儿个性心理影响的家庭氛围的方面是多种的,比如父母的处境,如果父母处境不是很顺利,那和父母表现出来的就会是表情苦闷,言语忧郁,这样与幼儿交流就较少,导致幼儿心理与别人有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幼儿便是沉默寡言的个性,这个过程幼儿个性的发展也就没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最后形成早熟坚强的个性。如果父母较为顺利,那么父母对幼儿的关心也多一些,幼儿在会比较健谈,喜欢与别人交流,形成活跃较有生气的个性。家庭氛围影响幼儿个性心理,心理展个性特征,虽然是一个间接过程,但专家们仍然一致呼吁,在这一时期一定要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当前家庭氛围中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被称为是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6]而导致未成年犯罪大多得追究幼儿时期家庭氛围对其的消极影响。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家庭氛围, 但是当前部分家庭仍就存在着许多的消极因素,严重的影响了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父母在家庭中表现的不够和谐

一个家庭是否和谐是由家庭成员表现的情况来决定的,父母作为家庭成员中最主要的成分,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左右着整个家庭的和谐度。家庭不和谐的种类有很多, 如父母两个的感情关系不好当家庭中最主要的两成员闹矛盾的时候,整个家庭也会笼罩着一股硝烟的味道两人经常吵架,甚至打架,有也时候也进行冷战,两个互不理睬在这种情况,幼儿作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分子,肯定会受影响的,这属于冲突型家庭的类型。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家庭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

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可能受到家庭中其它成员的影响,比如爷爷姐姐,爷爷奶奶影响的这种情况一般属于放任型家庭类型放任型家庭一般是爷爷奶奶比较疼爱幼儿,所以对幼儿是百依百顺,只关心他的是否吃饭穿暖,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此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如某酒店老板的孩子上初二,表面看起来健康快乐,但行为无规矩,上课不遵守纪律,不爱做作业,成绩较差他自己却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7]

家庭不和谐,容易导致幼儿个性走上极端,而且是不好的极端使幼儿个性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成员的知识水平较低

我们要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首先得有这个意识。现在的幼儿的父母一般都是出生在80年前后,通过网络调查统计,在这些家长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5.3%,27.1%念过高中,而更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们只想到给幼儿物质是的满足就行了,并没有去重视家庭氛围的营造,父母们所有的言谈举止就没有考虑过有孩子的存在,经常都是放肆任意的幼儿在这种环境的中生长,就像直接接触到了最基本的社会,在心理上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幼儿的个性极易朝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有的父母经过了三十年的洗礼,会去重视对家庭氛围的营造,他们根据自己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去设计一套营造方案毕竟这些方法都是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有很多地方可能都只考虑到了某个个体的情况,因此这个方法并不科学,在对家庭氛围的营造是朝自己认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对幼儿个性的引导也朝着自己认为满意的方向进行实际上呢,这个设计的方法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最后幼儿发展的个性仍就是不健康的综合上面的两点,要想幼儿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营造家庭氛围。

(三)几种不当家庭教育方法及其影响

家庭教育,这是一个让人们积极响应的话题,因为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在19世纪末, 弗洛伊德就已经意识到, 父母的抚养方式对儿童有重要的影响。他认为父亲提供规则和纪律, 母亲负责提供爱和温暖[8]。家庭教育不当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家庭教育不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由放任型

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城里部分经商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主要是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差,受“拜金主义”影响,只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思想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弃学经商,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疏远、互不关心,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酷、自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易产生偏激行为而导致违法犯罪。

2. 娇纵溺爱型

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或进行管教, 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 对孩子怀有过多的期望和爱, 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 即使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 也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样长大的儿童非常不成熟, 当要求他们处理与他们当前的期望相冲突的事件时, 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 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表现出反叛行为[9];另外由于他们对家长过于依赖, 使他们自理能力差, 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且大都是非不分、自我中心。

少年犯徐某是个独生子,父亲是一个包工头,家财万贯,父母从小视其为掌上明珠,要什么给什么,他在外面打架,父亲不仅不批评教育,反而鼓励说:“好样的,这才是我的仔”。在父亲的娇宠、纵容下,徐某变成了专横自私、胡作非为、目空一切的亡命徒,终因结伙打架致伤人命,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针对上述的案例,徐某就是因为其父母平时对他太过溺爱和包容,做错了事不但不批评,反而还反向教育夸赞他,使他犯错后未能及时得到改正,在以后就变得更加骄纵,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 粗暴生硬型

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恨铁不成钢”采用粗暴方法对待子女,深信“不打不成才”。有些则表现为家长平时放任子女,一经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便打骂、体罚,这些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到创伤,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增大了与父母的隔阂,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情绪自卑、行为自私,极易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

少年犯张某,是家庭的独生子,父母对其期望很高,为了把他培养成为“音乐奇才”,拿出所有的积蓄,遍请名师,给他加压加码。张某在父母的强制之下,对音乐失去兴趣,但又不敢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因此滋生离家出走的念头。他出走后,意志消沉,并染上了毒瘾。

对于上述案例,张某父母对其施加过大的压力,在打骂和体罚中,张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在自己的亲的面前没有感受到一丝的温暖,导致离家出走,并且用毒品来麻醉自己。

根据未成年人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进行的调查:其中家长放任自流,养而不教或失去管教能力,放弃教育的占15%;对子女溺爱、娇宠、纵容的占20%;发现

子女有问题,采取吊打、捆绑、禁闭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的,占17%;对子女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包庇、赞许的占7%。在另“一项校园调查中,子女因做错事惧怕父母打骂而经常不回家的有30%;偶尔不回家的占54%。[10]这些数据说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是与他们在儿童时代的恶劣家庭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的。

四、构建良好家庭氛围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策略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老师,幼儿习惯和个性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的影响。所以家庭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有相当的必要的。本文对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策略,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离不开家长特别是幼儿双亲对幼儿的真正关注

幼儿对于自己双亲的依赖程度是相当之高的,从而对于家庭氛围的感知也是相当敏感的。双亲在家庭生活中所持的对家庭和幼儿的态度,行为,语言,对于幼儿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幼儿的关注,不仅仅表现在对其衣食住行的关心,而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层面的关心。婚姻双方和对方的相处之道,是家庭和睦与否的关键所在。家庭生活之中,发生不愉快的摩擦在所难免,是在幼儿面前破口大骂、大打出手,还是避着幼儿,两个人平心静气的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选择。多数的家长对于一时之气的不加忍让,在孩子面前任意施为,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幼儿此时是满怀着不解与恐惧的。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很容易在这时候蒙上童年阴影,从而阻滞了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在孩子面前将矛盾激化的双亲对于幼儿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构建来良好的家庭氛围,首先家长要知道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的禁忌事项,例如在其面前吵架或是打架,将家庭矛盾毫无保留的暴露在心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的幼儿面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第一要务是避免生活中的“恶”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其次,家长要知道正确的教养方式。不能忽视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是双亲的事情,而且是所有生活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中的成员的事情。幼儿的行为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家庭氛围的营造。而幼儿的行

为根据年龄有其特定的规律。家长的任务则是掌握这些规律,正确的教育孩子。这才是对幼儿的真正关注。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要求家长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在我国,长期以来有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即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教就怎样教。这种看法是极端错误的。而持这样观点的家长,其自身文化素养也比较低下。孩子不仅仅是个人生命的延续,同时他(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她)有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正确的教养对其极端重要。所以,这一点必须落实到家长身上,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来摒弃由于自身的经历而造就的不正确的教养观念。另外,家长的修养的提高,也有益于家庭生活的和谐,对于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有着最根本的帮助的。只有有良好修养的人,才能心平气和的面对家庭琐事,冷静而有效的处理家庭矛盾,正确的调节家庭成员的心态,从而避免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让其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呢?家长首先得对文化知识要有渴求感,勤奋好学。要适应孩子好奇心,满足兴趣需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家长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对子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

(三)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矛盾的及时沟通和疏导

家庭生活是长久的,而家庭氛围对幼儿的影响是长期和隐性的。幼儿的心理发展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事件的影响。各种家庭矛盾在无法杜绝的被幼儿知晓之后,由于无法处理,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堵塞。严重的造成孤独、自闭等。所以,家长应该及时的和幼儿进行沟通,对幼儿所不能理解和处理的矛盾进行粉饰和交流,让幼儿尽快从阴霾中走出来。而这要求家长之间有着良好的默契,对幼儿的交流论调保持一致,不然容易让幼儿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对家长产生怀疑,阻碍沟通。在家长之间,特别是产生矛盾的家长之间,更加应该及时的疏通。因为家长式是营造庭氛围的主体,家长的不和谐会直接导致家庭氛围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的时间持续过长,修复起来便会很麻烦。而且,不良家庭氛围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就会越大,这是需要家长注意的。

家长在与幼儿沟通应该注意许多,否则极易对幼儿造成伤害。沟通方式应选用朋友之间交流的方式;在沟通内容上,应在园中表现、与人交往、生活上、心理上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沟通;在沟通氛围上,应是轻松、温暖的。在沟通态度上,家长应与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对孩子进行积极的鼓励。在处理孩子的错误上,应进行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而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最好的方式是默契,特别是夫妻两人,他们作为家庭的核心,他们两人主宰着整个家庭,因此在想法上有不一致的地方,应采取理性的方法处理。坐下来仔细想想,多考虑一下对方的想法,站着对方的角度想想,把不一致的想法一致化。如果真不能一致化,也要避开家庭这个宁静的环境。

结束语

择校现象的愈演愈烈,并不单纯是从某一方面来促使的,究其原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要全面的看待择校现象, 必须要从社会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对其看法加以综合分析。在此,我运用所能查阅到的相关文献以及对其进行的分析与思考提出自己的一点研究。社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这也就需要社会中的人多多的去探讨和发现,择校现象也需要社会的人去理解和研究,希望在人们总结与研究之后择校问题会成为有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力量和源泉。

参考文献:

[1] 徐燕.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管理观察,2009

(6):225.

[2] 白学军,阴国恩,梁福成·普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328

[3] 田本华. 试论家庭教育与幼儿个性发展[J].六盘水师专学报,1995(1):43

[4] 谢言梅. 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 2006, 5(11): 81-84

[5] 田本华. 试论家庭教育与幼儿个性发展[J].六盘水师专学报,1995(1):43

[6] 周成刚 春天来了——给高中生的忠告[J].三峡晚报,2009(6):6

[7] 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个性影响[EB/OL].http://www.51edu.com/ shaoer/2008/1130/article_12689.html

[8] 陈少华. 人格心理学[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46

[9] 王红艳, 王洋. 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6(5): 159-160

[10]家庭环境的影响(负面) 典型事例[EB/OL].http://zhidao.baidu.com/ question/133377413.html?si=3

致谢辞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对于给我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以及一直支持着我的家人,在这里,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雄老师。刘老师在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文献和指导意见。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定稿,在无数次的提交后都提供了很仔细的修改意见。

其次感谢我的父母亲,在我前进的旅途中给我了力量的源泉,因为有他们,我才会勇敢去面对困难,沉着去解决困难。

感谢我的室友们。在我大学期间给我了那么多的帮助与鼓励,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总会想办法让我高兴起来。不会忘记我们一起渡过的欢乐时光。在我写论文期间给我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在我不理解的时候也给我了很多建议。并且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帮我审阅。以致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最后再次衷心地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和家人。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学 生:***

学 号:07162******

专 业:学前教育

班 级:2007.2

指导教师:* *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二O 一O 年六月

目 录

标题、摘要、关键词------------------------------------------------------------------------------2 前言------------------------------------------------------------------------------------------------3

一、家庭氛围与幼儿个性发展相关概念----------------------------------------------------3

(一)家庭氛围的含义-------------------------------------------------------------------------3

(二)个性及个性发展的含义----------------------------------------------------------------4

二、家庭氛围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地位----------------------------------------------------4

(一)家庭氛围决定幼儿的早期个性-------------------------------------------------------4

(二)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个性心理-------------------------------------------------------5

三、当前家庭氛围中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因素------------------------------------6

(一)父母在家庭中表现不够和谐---------------------------------------------------------6

(二)家庭成员的知识水平较低------------------------------------------------------------7

(三)几种不当家庭教育方法及其影响---------------------------------------------------8

四、构建良好家庭氛围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策略----------------------------------------9

(一)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离不开家长特别是幼儿双亲对幼儿的真正关注---- 9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要求家长提高自身文化素养---------------------------10

(三)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矛盾的及时沟通和疏导---------------------------10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1 致谢辞-------------------------------------------------------------------------------------------12

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摘 要:在21世纪,“个性”已成为流行词。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家庭作为幼儿接触最早最久的环境,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家庭氛围。尽管家庭氛围的作用如此重大,但是,在研究中仍发现当前家庭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因素。部分家长对其营造漠不关心;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等。本文从家庭氛围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因素方面作了研究的陈述,并且针对家庭中呈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家庭氛围;幼儿;个性发展;影响

前 言

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吃穿的关注已经转移到了对个体精神层面的重视上去了,尤其是对教育的重视。个性作为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象征,社会对个性培养的呼吁是相当的高。家庭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环境,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氛围能够决定幼儿早期的个性特征,影响幼儿的个性心理。尽管家庭氛围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客观方面幼儿父母的知识水平不高,主观方面父母不和睦,不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等,这些不良的现象对幼儿个性发展都起到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并采取了调查法和问卷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且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能够引起家长同志对家庭氛围的关注,在他们如何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供点帮助。

一、家庭氛围与幼儿个性发展相关概念

(一)家庭氛围的含义

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是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我们也称为家庭精神环境。与家庭物质环境相对应,家庭物质环境好,能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但与家庭氛围相比,后者涵盖的范围和对幼儿的影响要大得多。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幼儿的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1]

(二)个性及个性发展的含义

“个性”这个词具有诸多的意思,因此大家对个性这个词的理解也就众说纷纭。哲学上把个性看作是与共性相对立的特殊性; 教育学上把个性看作是每个人都有的先天能力或人类天赋的通性;而心理学上则把个性看作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笔者在这里所谈的个性,主要是指主体人在特定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等外部生活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是个体

区别于他人的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智能、情感、意志、性格等要素。正是由于个性的复杂性,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但在通常情况下这样认为: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

个性发展是在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下,主体通过不断的同化和异化、内化和外化逐步形成个性特征,并在个性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自我组织作用下构成个性和结构层次,按一定顺序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连续过程中,早期的发展则最为重要。幼儿早期形成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倾向往往是一个人成年后的人格的核心部分或中坚结构,虽然在其后来的人生道路中也能对一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加以改造,但往往只是量的变化,而很难有质的改观; 已经形成的行为类型。若不是客观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和个体经历多次极为严重的打击挫折是很难改变的。[3]

二 家庭氛围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地位

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一接触环境, 是幼儿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并且弗洛伊德的理论表明, 因为儿童对他们自身早期生活中的情感经历极为敏感, 尤其是他们与父母的关系, 因此, 父母对儿童的作用非常重要[4], 家庭氛围的营造者是幼儿父母,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氛围在幼儿个性发展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一)家庭氛围决定幼儿早期的个性

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环境,也是幼儿接触最久的环境,是人生接受教育最早、最基本的单位,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家庭环境是人的个性差异的最初根源,我们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传身教,在个性形成中起着

[5]重要作用。正是在家庭中,幼儿跟着父母呀呀学语开始了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

同样是在家庭中,幼儿在父母的影响下迈上了人生的旅程。幼儿入学后,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态度和所学的知识将在家庭中得到鼓励和辅导; 他们在社会上经历的欢乐与痛苦,需要家庭成员来分享,需要靠家庭的温暖去解冻。在与幼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父母有意无意地就把自己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情感、兴趣爱好等潜移默化地传给幼儿并影响幼儿的一生。教育家福禄贝尔也曾说过:“家庭生活在幼儿生长的每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由此可见,

早期的家庭教育在幼儿个性形成、发展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氛围对幼儿后天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幼儿以外的家庭成员,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

家庭氛围除了决定了幼儿早期的个性,甚至还影响着幼儿的一生的个性发展!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幼儿早期与以后各年龄阶段的人格特点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前面我们也提到过相似的东西,幼儿早期形成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倾向往往是一个人成年后的人格的核心部分或中坚结构由此可见,幼儿个性的早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环境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是可以忽略不去计的就像一棵成年的树,任凭多大的风雨也不会让他们弯曲生长。

表面上是家庭氛围决定了人幼儿时期的个性,实质是影响着人一生的个性发展!

(二)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个性心理

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的接触不断地同化异化内化外逐步的形成个性特征,并在个性系统和自我组织结构下逐渐完善。而这个完善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心理完善的过程。个性作为心理特征的总和,在研究对幼儿个性发展影响的同时,对个性心理的研究也是有必要的。我们在研究影响个性心理的因素过程中发现了家庭氛围对幼儿幼儿个性心理有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家庭作为幼儿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是人生的起点,人生的开端,对人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里,幼儿所遇到的经历将决定他的多种情感,爱情、焦虑、憎恨等等。个性心理的形成有遗传和环境两个条件,遗传只是个性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只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只有具备了这种前提,个性心理才可能形成遗传条件。只是一个性心理形成的前提,给了个体个性心理发展一个起点,而真正起着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环境中幼儿时期的家庭氛围,就如同幼苗时期的养份,决定着他们以后的成长情况。在这个过程,家庭氛围通过影响塑造幼儿的不同个性心理来影响幼儿个性,对幼儿个性发展起一个间接影响的作用。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个性心理,心理特征决定幼儿的个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社会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这句一遍又一遍的被提出来,只是想强调出它的重要性,强调出家庭氛围的很重要性人的性格与气质关系极为密切,即实质是个性的重要生理基础。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都表明,后天的生活环境是个性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幼儿期是一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期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对幼儿个性心理影响的家庭氛围的方面是多种的,比如父母的处境,如果父母处境不是很顺利,那和父母表现出来的就会是表情苦闷,言语忧郁,这样与幼儿交流就较少,导致幼儿心理与别人有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幼儿便是沉默寡言的个性,这个过程幼儿个性的发展也就没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最后形成早熟坚强的个性。如果父母较为顺利,那么父母对幼儿的关心也多一些,幼儿在会比较健谈,喜欢与别人交流,形成活跃较有生气的个性。家庭氛围影响幼儿个性心理,心理展个性特征,虽然是一个间接过程,但专家们仍然一致呼吁,在这一时期一定要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当前家庭氛围中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被称为是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6]而导致未成年犯罪大多得追究幼儿时期家庭氛围对其的消极影响。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家庭氛围, 但是当前部分家庭仍就存在着许多的消极因素,严重的影响了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父母在家庭中表现的不够和谐

一个家庭是否和谐是由家庭成员表现的情况来决定的,父母作为家庭成员中最主要的成分,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左右着整个家庭的和谐度。家庭不和谐的种类有很多, 如父母两个的感情关系不好当家庭中最主要的两成员闹矛盾的时候,整个家庭也会笼罩着一股硝烟的味道两人经常吵架,甚至打架,有也时候也进行冷战,两个互不理睬在这种情况,幼儿作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分子,肯定会受影响的,这属于冲突型家庭的类型。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家庭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

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可能受到家庭中其它成员的影响,比如爷爷姐姐,爷爷奶奶影响的这种情况一般属于放任型家庭类型放任型家庭一般是爷爷奶奶比较疼爱幼儿,所以对幼儿是百依百顺,只关心他的是否吃饭穿暖,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此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如某酒店老板的孩子上初二,表面看起来健康快乐,但行为无规矩,上课不遵守纪律,不爱做作业,成绩较差他自己却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7]

家庭不和谐,容易导致幼儿个性走上极端,而且是不好的极端使幼儿个性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成员的知识水平较低

我们要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首先得有这个意识。现在的幼儿的父母一般都是出生在80年前后,通过网络调查统计,在这些家长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5.3%,27.1%念过高中,而更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们只想到给幼儿物质是的满足就行了,并没有去重视家庭氛围的营造,父母们所有的言谈举止就没有考虑过有孩子的存在,经常都是放肆任意的幼儿在这种环境的中生长,就像直接接触到了最基本的社会,在心理上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幼儿的个性极易朝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有的父母经过了三十年的洗礼,会去重视对家庭氛围的营造,他们根据自己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去设计一套营造方案毕竟这些方法都是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有很多地方可能都只考虑到了某个个体的情况,因此这个方法并不科学,在对家庭氛围的营造是朝自己认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对幼儿个性的引导也朝着自己认为满意的方向进行实际上呢,这个设计的方法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最后幼儿发展的个性仍就是不健康的综合上面的两点,要想幼儿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营造家庭氛围。

(三)几种不当家庭教育方法及其影响

家庭教育,这是一个让人们积极响应的话题,因为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在19世纪末, 弗洛伊德就已经意识到, 父母的抚养方式对儿童有重要的影响。他认为父亲提供规则和纪律, 母亲负责提供爱和温暖[8]。家庭教育不当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家庭教育不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由放任型

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城里部分经商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主要是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差,受“拜金主义”影响,只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思想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弃学经商,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疏远、互不关心,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酷、自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易产生偏激行为而导致违法犯罪。

2. 娇纵溺爱型

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或进行管教, 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 对孩子怀有过多的期望和爱, 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 即使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 也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样长大的儿童非常不成熟, 当要求他们处理与他们当前的期望相冲突的事件时, 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 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表现出反叛行为[9];另外由于他们对家长过于依赖, 使他们自理能力差, 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且大都是非不分、自我中心。

少年犯徐某是个独生子,父亲是一个包工头,家财万贯,父母从小视其为掌上明珠,要什么给什么,他在外面打架,父亲不仅不批评教育,反而鼓励说:“好样的,这才是我的仔”。在父亲的娇宠、纵容下,徐某变成了专横自私、胡作非为、目空一切的亡命徒,终因结伙打架致伤人命,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针对上述的案例,徐某就是因为其父母平时对他太过溺爱和包容,做错了事不但不批评,反而还反向教育夸赞他,使他犯错后未能及时得到改正,在以后就变得更加骄纵,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 粗暴生硬型

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恨铁不成钢”采用粗暴方法对待子女,深信“不打不成才”。有些则表现为家长平时放任子女,一经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便打骂、体罚,这些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到创伤,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增大了与父母的隔阂,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情绪自卑、行为自私,极易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

少年犯张某,是家庭的独生子,父母对其期望很高,为了把他培养成为“音乐奇才”,拿出所有的积蓄,遍请名师,给他加压加码。张某在父母的强制之下,对音乐失去兴趣,但又不敢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因此滋生离家出走的念头。他出走后,意志消沉,并染上了毒瘾。

对于上述案例,张某父母对其施加过大的压力,在打骂和体罚中,张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在自己的亲的面前没有感受到一丝的温暖,导致离家出走,并且用毒品来麻醉自己。

根据未成年人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进行的调查:其中家长放任自流,养而不教或失去管教能力,放弃教育的占15%;对子女溺爱、娇宠、纵容的占20%;发现

子女有问题,采取吊打、捆绑、禁闭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的,占17%;对子女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包庇、赞许的占7%。在另“一项校园调查中,子女因做错事惧怕父母打骂而经常不回家的有30%;偶尔不回家的占54%。[10]这些数据说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是与他们在儿童时代的恶劣家庭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的。

四、构建良好家庭氛围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策略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老师,幼儿习惯和个性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的影响。所以家庭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有相当的必要的。本文对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策略,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离不开家长特别是幼儿双亲对幼儿的真正关注

幼儿对于自己双亲的依赖程度是相当之高的,从而对于家庭氛围的感知也是相当敏感的。双亲在家庭生活中所持的对家庭和幼儿的态度,行为,语言,对于幼儿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幼儿的关注,不仅仅表现在对其衣食住行的关心,而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层面的关心。婚姻双方和对方的相处之道,是家庭和睦与否的关键所在。家庭生活之中,发生不愉快的摩擦在所难免,是在幼儿面前破口大骂、大打出手,还是避着幼儿,两个人平心静气的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选择。多数的家长对于一时之气的不加忍让,在孩子面前任意施为,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幼儿此时是满怀着不解与恐惧的。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很容易在这时候蒙上童年阴影,从而阻滞了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在孩子面前将矛盾激化的双亲对于幼儿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构建来良好的家庭氛围,首先家长要知道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的禁忌事项,例如在其面前吵架或是打架,将家庭矛盾毫无保留的暴露在心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的幼儿面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第一要务是避免生活中的“恶”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其次,家长要知道正确的教养方式。不能忽视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是双亲的事情,而且是所有生活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中的成员的事情。幼儿的行为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家庭氛围的营造。而幼儿的行

为根据年龄有其特定的规律。家长的任务则是掌握这些规律,正确的教育孩子。这才是对幼儿的真正关注。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要求家长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在我国,长期以来有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即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教就怎样教。这种看法是极端错误的。而持这样观点的家长,其自身文化素养也比较低下。孩子不仅仅是个人生命的延续,同时他(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她)有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正确的教养对其极端重要。所以,这一点必须落实到家长身上,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来摒弃由于自身的经历而造就的不正确的教养观念。另外,家长的修养的提高,也有益于家庭生活的和谐,对于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有着最根本的帮助的。只有有良好修养的人,才能心平气和的面对家庭琐事,冷静而有效的处理家庭矛盾,正确的调节家庭成员的心态,从而避免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让其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呢?家长首先得对文化知识要有渴求感,勤奋好学。要适应孩子好奇心,满足兴趣需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家长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对子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

(三)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矛盾的及时沟通和疏导

家庭生活是长久的,而家庭氛围对幼儿的影响是长期和隐性的。幼儿的心理发展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事件的影响。各种家庭矛盾在无法杜绝的被幼儿知晓之后,由于无法处理,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堵塞。严重的造成孤独、自闭等。所以,家长应该及时的和幼儿进行沟通,对幼儿所不能理解和处理的矛盾进行粉饰和交流,让幼儿尽快从阴霾中走出来。而这要求家长之间有着良好的默契,对幼儿的交流论调保持一致,不然容易让幼儿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对家长产生怀疑,阻碍沟通。在家长之间,特别是产生矛盾的家长之间,更加应该及时的疏通。因为家长式是营造庭氛围的主体,家长的不和谐会直接导致家庭氛围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的时间持续过长,修复起来便会很麻烦。而且,不良家庭氛围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就会越大,这是需要家长注意的。

家长在与幼儿沟通应该注意许多,否则极易对幼儿造成伤害。沟通方式应选用朋友之间交流的方式;在沟通内容上,应在园中表现、与人交往、生活上、心理上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沟通;在沟通氛围上,应是轻松、温暖的。在沟通态度上,家长应与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对孩子进行积极的鼓励。在处理孩子的错误上,应进行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而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最好的方式是默契,特别是夫妻两人,他们作为家庭的核心,他们两人主宰着整个家庭,因此在想法上有不一致的地方,应采取理性的方法处理。坐下来仔细想想,多考虑一下对方的想法,站着对方的角度想想,把不一致的想法一致化。如果真不能一致化,也要避开家庭这个宁静的环境。

结束语

择校现象的愈演愈烈,并不单纯是从某一方面来促使的,究其原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要全面的看待择校现象, 必须要从社会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对其看法加以综合分析。在此,我运用所能查阅到的相关文献以及对其进行的分析与思考提出自己的一点研究。社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这也就需要社会中的人多多的去探讨和发现,择校现象也需要社会的人去理解和研究,希望在人们总结与研究之后择校问题会成为有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力量和源泉。

参考文献:

[1] 徐燕.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管理观察,2009

(6):225.

[2] 白学军,阴国恩,梁福成·普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328

[3] 田本华. 试论家庭教育与幼儿个性发展[J].六盘水师专学报,1995(1):43

[4] 谢言梅. 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 2006, 5(11): 81-84

[5] 田本华. 试论家庭教育与幼儿个性发展[J].六盘水师专学报,1995(1):43

[6] 周成刚 春天来了——给高中生的忠告[J].三峡晚报,2009(6):6

[7] 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个性影响[EB/OL].http://www.51edu.com/ shaoer/2008/1130/article_12689.html

[8] 陈少华. 人格心理学[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46

[9] 王红艳, 王洋. 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6(5): 159-160

[10]家庭环境的影响(负面) 典型事例[EB/OL].http://zhidao.baidu.com/ question/133377413.html?si=3

致谢辞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对于给我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以及一直支持着我的家人,在这里,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雄老师。刘老师在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文献和指导意见。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定稿,在无数次的提交后都提供了很仔细的修改意见。

其次感谢我的父母亲,在我前进的旅途中给我了力量的源泉,因为有他们,我才会勇敢去面对困难,沉着去解决困难。

感谢我的室友们。在我大学期间给我了那么多的帮助与鼓励,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总会想办法让我高兴起来。不会忘记我们一起渡过的欢乐时光。在我写论文期间给我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在我不理解的时候也给我了很多建议。并且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帮我审阅。以致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最后再次衷心地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和家人。


相关文章

  • 幼儿文明礼仪论文
  • 篇一: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培养,,,论文 浅谈 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习惯的养成 李霞 陇西县幼儿 园 甘肃 陇西 748100 ) [摘 要]幼儿礼仪 习惯的养成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只有将幼儿道德行为的 认识 ...查看


  • 如何做家长
  • 如何做家长 家教名言: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 教育 ...查看


  •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1
  • 第一章 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二)掌握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三)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四)提高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本课程的自觉性,为学好本课程创造条件 ...查看


  •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积极影响
  • 黼国横争徽育圆 ◆刘潇潇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移*缈"黔m秒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积极影响 [摘要]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分析,提出积极有效的家庭教养方式,不仅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意志行为产生 ...查看


  • 幼儿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 篇一:幼儿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幼儿 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臧艳丽 一.精心设计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1) 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不少 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2) 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 ...查看


  • 2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学前教育的实施又影响着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社会因素包括: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口等.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环境 一, 物质环境与学 ...查看


  • 幼儿园工作总结:小班文明工作总结
  • 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对幼 ...查看


  • 对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现状的调查
  • 对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现状的调查 李慧,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摘 要:儿童是成人之父,成人的成功是从儿童开始培养的,先有儿童的教育,才有成人的发展.而这种成功,家庭环境影响占主要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发 ...查看


  •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幼儿 心理 健康 教育 在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转变,原有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