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管理办法--新修订稿

“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绿色家园,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据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的宗旨、业务范围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生态文化村”是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化繁荣,生态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典型示范作用突出的行政村。

第三条 “全国生态文化村”创建和遴选命名活动,旨在发掘和保护民间生态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具有区域及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传统,不断丰富生态文化的时代内涵。通过生态文化村建设,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和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活动,坚持统一标准、保证质量,控制数量,注重实效,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 “全国生态文化村”的创建、遴选命名及相关管理工

作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负责。

第二章 遴选条件

第六条 生态文化繁荣。具有深厚的生态文化积淀,重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古村落生态人文价值的保护与传承,注重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有机融合,形成独具民族特色或区域特色的生态文化传统,并具有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村落布局、建筑风格、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历史典故、民歌民谣、文史资料、口碑传说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村民文化普及率较高,有良好的环保习俗,遵纪守法,民族团结,邻里和睦,民风纯朴,见诸行动。

第七条 生态环境良好。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洁净,舒适宜居。村屯林木覆盖率南方一般达到30%以上,北方一般达到20%以上。农田、林地及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废水废气等得到有效处理;不滥用农药、化肥,人畜粪便得到循环利用。村民安居乐业,健康状况良好。

第八条 生态产业兴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协调发展,人均收入较高。坚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并取得明显效果。采取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花卉苗木、特色种植养

殖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第九条 人与自然和谐。村内有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乡规民约。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村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模范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无违规侵占林地、破坏森林树木及绿化成果的事件发生。村内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措施到位。山林权属清楚,连续10年内未发生森林火灾和林权纠纷,与毗邻村寨和谐相处。村民对居住环境、自然生态保护、民主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第十条 示范作用突出。村委会高度重视“全国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在开展文明教育、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成功经验,在当地有良好的公信度和口碑,对促进周边地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好的带动示范作用。村级生态文化及相关活动有制度、有内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果、常态化。村民对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知晓率达90%以上,村民对创建生态文化村的支持率达80%以上。

第三章 遴选及命名程序

第十一条 “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凡符合以上5条遴选条件中3条以上(含3条)的行政村,即可按程序申报。

第十二条 申报单位包括:各省(区、市)生态文化协会;未成立省级生态文化协会的省(区、市)林业厅(局);中国生

态文化协会各分支机构。鼓励本协会常务理事和理事单位,以及会员个人参与“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活动。对会员推荐的,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秘书处将征求所在地申报单位意见。

符合申报条件的行政村可直接向所在地省级生态文化协会或生态文化主管部门(林业厅、局)提出书面申请(包括申报书、申报材料、图片、影像资料等),经审核同意后报送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亦可由省级主管部门或生态文化协会,以及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分会提名推荐,并将相关申报材料报送中国生态文化协会。鼓励本协会常务理事和理事单位,以及会员个人参与“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活动。

第十三条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秘书处负责统一受理申报材料,组织遴选命名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必要时事前组织专家实地抽样考察,提出“全国生态文化村”候选名单。评审结果经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认定后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两周。

第十四条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向遴选确定的“全国生态文化村”授牌和颁发证书,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其生态文化建设事迹和经验,发挥好“全国生态文化村”的示范引导作用。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五条 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的行政村每年年底必须向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提交书面年度总结报告。

第十六条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对“全国生态文化村”实行社

会监督,动态考核。对已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的行政村进行定期抽查。对达不到规定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在规定的整改期内仍达不到要求的,经专家评审组审核,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批准后,取消其“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五章 附 则 本办法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绿色家园,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据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的宗旨、业务范围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生态文化村”是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化繁荣,生态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典型示范作用突出的行政村。

第三条 “全国生态文化村”创建和遴选命名活动,旨在发掘和保护民间生态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具有区域及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传统,不断丰富生态文化的时代内涵。通过生态文化村建设,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和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活动,坚持统一标准、保证质量,控制数量,注重实效,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 “全国生态文化村”的创建、遴选命名及相关管理工

作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负责。

第二章 遴选条件

第六条 生态文化繁荣。具有深厚的生态文化积淀,重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古村落生态人文价值的保护与传承,注重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有机融合,形成独具民族特色或区域特色的生态文化传统,并具有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村落布局、建筑风格、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历史典故、民歌民谣、文史资料、口碑传说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村民文化普及率较高,有良好的环保习俗,遵纪守法,民族团结,邻里和睦,民风纯朴,见诸行动。

第七条 生态环境良好。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洁净,舒适宜居。村屯林木覆盖率南方一般达到30%以上,北方一般达到20%以上。农田、林地及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废水废气等得到有效处理;不滥用农药、化肥,人畜粪便得到循环利用。村民安居乐业,健康状况良好。

第八条 生态产业兴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协调发展,人均收入较高。坚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并取得明显效果。采取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花卉苗木、特色种植养

殖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第九条 人与自然和谐。村内有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乡规民约。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村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模范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无违规侵占林地、破坏森林树木及绿化成果的事件发生。村内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措施到位。山林权属清楚,连续10年内未发生森林火灾和林权纠纷,与毗邻村寨和谐相处。村民对居住环境、自然生态保护、民主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第十条 示范作用突出。村委会高度重视“全国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在开展文明教育、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成功经验,在当地有良好的公信度和口碑,对促进周边地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好的带动示范作用。村级生态文化及相关活动有制度、有内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果、常态化。村民对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知晓率达90%以上,村民对创建生态文化村的支持率达80%以上。

第三章 遴选及命名程序

第十一条 “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凡符合以上5条遴选条件中3条以上(含3条)的行政村,即可按程序申报。

第十二条 申报单位包括:各省(区、市)生态文化协会;未成立省级生态文化协会的省(区、市)林业厅(局);中国生

态文化协会各分支机构。鼓励本协会常务理事和理事单位,以及会员个人参与“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活动。对会员推荐的,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秘书处将征求所在地申报单位意见。

符合申报条件的行政村可直接向所在地省级生态文化协会或生态文化主管部门(林业厅、局)提出书面申请(包括申报书、申报材料、图片、影像资料等),经审核同意后报送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亦可由省级主管部门或生态文化协会,以及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分会提名推荐,并将相关申报材料报送中国生态文化协会。鼓励本协会常务理事和理事单位,以及会员个人参与“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活动。

第十三条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秘书处负责统一受理申报材料,组织遴选命名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必要时事前组织专家实地抽样考察,提出“全国生态文化村”候选名单。评审结果经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认定后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两周。

第十四条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向遴选确定的“全国生态文化村”授牌和颁发证书,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其生态文化建设事迹和经验,发挥好“全国生态文化村”的示范引导作用。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五条 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的行政村每年年底必须向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提交书面年度总结报告。

第十六条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对“全国生态文化村”实行社

会监督,动态考核。对已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的行政村进行定期抽查。对达不到规定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在规定的整改期内仍达不到要求的,经专家评审组审核,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批准后,取消其“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五章 附 则 本办法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相关文章

  •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由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研究制定,2008年4月9日公布并实施.目的是为普及全民生态知识,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查看


  •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 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关于 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环发[2015]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厅(局).商务厅和科技厅,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 ...查看


  • 生态创建文件汇编(一)
  • 生态创建文件汇编 (一) 遂  昌  县  环  境  保  护  局 遂昌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印 二○一○年四月 目     录 一.生态县创建篇 1.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0]16号)... 1 ...查看


  •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遴选考点(十三五规划全文)
  • (http://lx.gongxuanwang.com)中国公选遴选考 试培训开拓者领导者,公选遴选考试冠军摇篮! [十八届五中全会遴选考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二〇一五 ...查看


  • 以五大连池景区为例,谈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 本文立足于功能翻译理论,对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内的中英文公示语文本进行收集.整理,对出现问题的汉语公示语及英语译文校译并分析,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选择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内的中英文公示语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扩大 ...查看


  • 李立国: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 李立国: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 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在社会建设中,要通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增强社会自治和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民政骨干作用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 ...查看


  • 处方管理办法答疑
  • <处方管理办法>的立法依据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1.立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是依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 ...查看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文件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文件 全爱卫发[2003]3号 全国爱卫会关于进一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会: 自1997年<全国爱卫会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的通知>下发后 ...查看


  • 2015全国两会政协工作报告全文
  • 2015全国两会政协工作报告全文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各位委员: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人民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