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推荐 | 精神之寄托: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唱片

“在美好的一天聆听每种歌咏,

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这句话是出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之笔。而对大自然抱有极为热爱之情的音乐家,贝多芬一定是其中一位。而在九部贝多芬交响曲中,属于大自然的交响曲正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其宁静致远、极富诗情画意的旋律令人深深沉醉……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每个乐章均有标题,分别为:初到乡村时被唤醒的愉悦心情、溪畔景色、村民的欢乐聚会、暴风雨、牧人的歌——雨后心怀感恩的欣喜。

纵观贝多芬其他几部交响曲,就会发现其都有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题,并且动态对比强烈;然而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并不是这样,其创作手法在当时可谓十分独特,它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更多的则是一种欢乐而有弹性的律动,那是大自然的脉搏,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可以说,相较于冲突对比强烈的贝多芬其余交响曲,这部第六交响曲“田园”是最高水准的“什么也没发生”,即便是暴风雨来袭,也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最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房子和庭院不会因为暴风雨的侵袭而受损和淹水,这绝不是狂风暴雨带来的灾难,更不是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而有的指挥家指挥暴风雨段落时却是把音量调教得如此之响,十分狂暴骇人,殊不知这恰恰是一种不正确的解读,比如库尔特·桑德林指挥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的现场录音),而到了末乐章正是雨后的人们对大自然心怀感恩的欣喜,正是雨水的浸润与洗礼使得大自然更加清新醉人、使得人们对雨水的冲刷心怀感激,试想,如果暴风雨被演绎成骇人的自然灾害,那么还会有末乐章人们感恩大自然的欣喜之情吗?

贝多芬1808年在他的第六交响曲首演的节目单上写道:“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

诚然,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并不只是一部描绘乡间田园风光的交响曲,它更体现的是贝多芬的精神境界。轻快的第三乐章和优美的第二乐章都用来表达田园式的平静心态,而不单纯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描绘。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充斥着田园性,而田园性是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因素,它体现出的是一种原始、自在、充斥空想的精神境界,达成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精神之寄托、圣化之领地,“平静才是真”——这也许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唱片推荐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

在这春回大地、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春天,漫步在公园的羊肠小道上,徜徉在一片花海中,若是耳机里播放着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那就再合适不过了。那么,贝六到底听哪一个版本最好呢?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名版实在是太多了,网络上被讨论最多的无非是诸如布鲁诺·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71年录音室版、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等等,尤其是布鲁诺·瓦尔特大名鼎鼎的报纸版,评论铺天盖地,其知名度快赶上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著名的DG版贝多芬第五第七交响曲了,以至于众多音乐爱好者一看到贝六就会想到瓦尔特,因此对于以上提到的这些名版,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了。在这里,笔者想推荐两张乐迷之间讨论并不多,却又极为精彩的版本。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三、四、五乐章

Otmar Suitner指挥

柏林国立歌剧院

管弦乐团

奥特玛尔·舒特纳(Otmar Suitner),德国指挥大师,被誉为莫扎特权威,他的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也广受好评。他最重要的舞台是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而笔者所推荐的贝六正是舒特纳指挥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版本,喜爱贝六的朋友绝对不容错过。舒特纳执掌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长达20多年,这使得舒特纳和该乐团录制了大量唱片,其中尤以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和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为甚,另外,他的几张现场录音也深受乐迷喜爱。

而这张贝六让人颇为惊艳,弦乐质地极为蓬松柔和,其完美的音色十分适合贝六。舒特纳和NHK交响乐团也合作过贝六,但由于乐团发挥的缘故,弦乐显得较为干涩,远没有他和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版本好。相比之下,他和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贝六几乎可以作为贝六的典范版本。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爱乐乐团演绎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

卡尔·伯姆指挥

维也纳爱乐乐团

1977年东京现场

笔者相信,初烧古典的乐迷一定非常熟悉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71年录音室版贝六,此可谓大俗中的大俗,但在这里,笔者更要推荐的是伯姆1977年的东京现场版。

并不只是由于现场比录音更鲜活、现场录音相较于录音室录音更能体现指挥功力的缘故,更主要的,是1977年的东京现场比之前的录音室录音更追求乐团的平衡,因而东京现场版更符合田园的意境。追求乐团的平衡、使乐团的每一个声部都能融为一体是伯姆指挥艺术的一大特色,而他的东京现场版在平衡性上比录音室版做得更好,乐团的木管和铜管声部在东京现场版中真正做到了与弦乐融为了一体,并没有脱离弦乐而刷存在感,暴风雨段落也完全没有给人一种突兀得让人惊恐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平静,真正做到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至高境界。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77年东京现场版可以说是贝六的首选版本。

编辑:橄榄古典音乐排骨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email protected]

Tips:猛戳阅读原文偷看历史文章

“在美好的一天聆听每种歌咏,

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这句话是出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之笔。而对大自然抱有极为热爱之情的音乐家,贝多芬一定是其中一位。而在九部贝多芬交响曲中,属于大自然的交响曲正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其宁静致远、极富诗情画意的旋律令人深深沉醉……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每个乐章均有标题,分别为:初到乡村时被唤醒的愉悦心情、溪畔景色、村民的欢乐聚会、暴风雨、牧人的歌——雨后心怀感恩的欣喜。

纵观贝多芬其他几部交响曲,就会发现其都有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题,并且动态对比强烈;然而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并不是这样,其创作手法在当时可谓十分独特,它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更多的则是一种欢乐而有弹性的律动,那是大自然的脉搏,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可以说,相较于冲突对比强烈的贝多芬其余交响曲,这部第六交响曲“田园”是最高水准的“什么也没发生”,即便是暴风雨来袭,也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最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房子和庭院不会因为暴风雨的侵袭而受损和淹水,这绝不是狂风暴雨带来的灾难,更不是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而有的指挥家指挥暴风雨段落时却是把音量调教得如此之响,十分狂暴骇人,殊不知这恰恰是一种不正确的解读,比如库尔特·桑德林指挥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的现场录音),而到了末乐章正是雨后的人们对大自然心怀感恩的欣喜,正是雨水的浸润与洗礼使得大自然更加清新醉人、使得人们对雨水的冲刷心怀感激,试想,如果暴风雨被演绎成骇人的自然灾害,那么还会有末乐章人们感恩大自然的欣喜之情吗?

贝多芬1808年在他的第六交响曲首演的节目单上写道:“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

诚然,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并不只是一部描绘乡间田园风光的交响曲,它更体现的是贝多芬的精神境界。轻快的第三乐章和优美的第二乐章都用来表达田园式的平静心态,而不单纯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描绘。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充斥着田园性,而田园性是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因素,它体现出的是一种原始、自在、充斥空想的精神境界,达成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精神之寄托、圣化之领地,“平静才是真”——这也许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唱片推荐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

在这春回大地、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春天,漫步在公园的羊肠小道上,徜徉在一片花海中,若是耳机里播放着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那就再合适不过了。那么,贝六到底听哪一个版本最好呢?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名版实在是太多了,网络上被讨论最多的无非是诸如布鲁诺·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71年录音室版、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等等,尤其是布鲁诺·瓦尔特大名鼎鼎的报纸版,评论铺天盖地,其知名度快赶上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著名的DG版贝多芬第五第七交响曲了,以至于众多音乐爱好者一看到贝六就会想到瓦尔特,因此对于以上提到的这些名版,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了。在这里,笔者想推荐两张乐迷之间讨论并不多,却又极为精彩的版本。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三、四、五乐章

Otmar Suitner指挥

柏林国立歌剧院

管弦乐团

奥特玛尔·舒特纳(Otmar Suitner),德国指挥大师,被誉为莫扎特权威,他的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也广受好评。他最重要的舞台是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而笔者所推荐的贝六正是舒特纳指挥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版本,喜爱贝六的朋友绝对不容错过。舒特纳执掌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长达20多年,这使得舒特纳和该乐团录制了大量唱片,其中尤以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和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为甚,另外,他的几张现场录音也深受乐迷喜爱。

而这张贝六让人颇为惊艳,弦乐质地极为蓬松柔和,其完美的音色十分适合贝六。舒特纳和NHK交响乐团也合作过贝六,但由于乐团发挥的缘故,弦乐显得较为干涩,远没有他和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版本好。相比之下,他和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贝六几乎可以作为贝六的典范版本。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爱乐乐团演绎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

卡尔·伯姆指挥

维也纳爱乐乐团

1977年东京现场

笔者相信,初烧古典的乐迷一定非常熟悉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71年录音室版贝六,此可谓大俗中的大俗,但在这里,笔者更要推荐的是伯姆1977年的东京现场版。

并不只是由于现场比录音更鲜活、现场录音相较于录音室录音更能体现指挥功力的缘故,更主要的,是1977年的东京现场比之前的录音室录音更追求乐团的平衡,因而东京现场版更符合田园的意境。追求乐团的平衡、使乐团的每一个声部都能融为一体是伯姆指挥艺术的一大特色,而他的东京现场版在平衡性上比录音室版做得更好,乐团的木管和铜管声部在东京现场版中真正做到了与弦乐融为了一体,并没有脱离弦乐而刷存在感,暴风雨段落也完全没有给人一种突兀得让人惊恐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平静,真正做到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至高境界。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77年东京现场版可以说是贝六的首选版本。

编辑:橄榄古典音乐排骨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email protected]

Tips:猛戳阅读原文偷看历史文章


相关文章

  • 怎样欣赏交响乐.歌剧.古典和美声这类音乐?
  • ★★★★★★★★★★★★★★★声明★★★★★★★★★★★★★★★★★ 本文为非营利性质,亦无任何广告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以下唱片封面图片均扫描自印刷版本,未作任何修改,且已做降低分辨率处理.所有唱片封面图片仅限本文于本网页的配图,严禁转 ...查看


  • 钢琴教学的教材
  • 武汉音乐学院考级( )年度 考点报名表 1. 准备近期照片三张,本表用于制作.发放考生证书用,需用正楷字填写.因字迹潦草或其他错误导致 的问题由考生方负责. 2. 考生在指导教师建议下按实际程度填报级别,也可向武汉音乐学院考级办公室咨询, ...查看


  • 世界顶级交响乐团 | 柏林爱乐乐团
  • 柏林爱乐乐团(The Berlin Philharmonic),组建于德国柏林,有史以来都在世界最佳交响乐团排名中名列前茅. 历史沿革 1882年,柏林爱乐乐团由54位音乐家在柏林创建,乐团当初的名字为"Frühere Bilse ...查看


  • 120支巴洛克时期的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巴赫.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的成名乐曲
  • 收录了120支巴洛克时期的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巴赫.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的成名乐曲,极好地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希望得到喜欢巴洛克时期古典音乐的朋友们的青睐. 这120支乐曲是一套12张密纹唱片收录的,90年时外国友人赠送的.这套唱片在 ...查看


  •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 经久不衰的欢乐颂歌--第九"合唱"交响曲 --摘自赵鑫珊<贝多芬之魂> 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 ...查看


  • 善于表情 善于表现
  • 善于表情 善于表现 任海杰 郎朗成名后,各种议论从未消停.今年,有关他的首部音乐电影就要放映,他还出任上海交响乐团2014-15音乐季的驻团艺术家,开大师班.弹独奏音乐会,在国内的曝光率大增,于是,有关郎朗的议论进一步热闹起来. 评论一位演 ...查看


  • 加德纳的巴赫朝圣之旅丨[圣诞清唱剧](BWV248)
  • 加德纳指挥丨巴赫的<圣诞清唱剧>(BWV248)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J.S. Bach: Christmas Oratorio, BWV 248 / Part One - For The ...查看


  • 波格雷里奇
  • 波格雷里奇Ivo Pogorelich (1958-),南斯拉夫钢琴家,11岁进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学琴,16岁入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师从蒂玛克希姆.戈尔诺斯塔耶娃.马里宁,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 目录 人物 事迹 编辑本段人物 波格雷里奇,19 ...查看


  • 驾驭乐器之王的传奇钢琴演奏家们
  • 慧聪网   2005年1月19日20时50分 钢琴的出现,不仅成就了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更造就了一批钢琴演奏的传奇人物,为钢琴成为乐器之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我们就近距离的接触一下,这些传奇式的钢琴演奏家. 格伦·古尔德--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