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村代课教师令人流泪的故事

一位山村代课教师令人流泪的故事 一个老师就是一所学校——山村代课教师李小峰 9月17日,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的主题为“西部农村教师的现状与未来”的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一位31岁却已经当代课教师13年的老师的发言,令在场的许多教师和专家学者泪流满面…… 他就是陕西蓝田县九间房乡柿园子小学的李小峰老师。在他的学校里,他要身兼数职,因为整个学校只有他一名教师,是西部山区典型的“一人一校”。 记者多次和他进行交流,每次都感动而归。这样的数字记录着他从教的历程:“13”、“31”、“103”、“134”、“4”。他解释说:从1992年至今他已整整工作13年,今年刚好31岁,现在工资每月为103元(实际上已经在2004年底停发了),他教出的学生有134名,其中4名考上了大学,他还身兼四职:校长、主任、教师、后勤。 放弃高考成为代课教师 李小峰说,他的人生因为父亲的去世而改变。 1992年5月的一天,他正在高三的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对于两个月后的高考,他很有信心,因为当时他的预考成绩高出分数线50多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患晚期胃癌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为了给父亲治病及办理丧事,使本不富裕的家欠下了上万元的债务,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都借遍了。面对年幼的妹妹和在沉重打击下病倒的母亲,李小峰想:“即便是考上了,家里也无钱再供了。”于是,他决定放弃高考,外出打工挣钱,等还清上万元债务,再去追求大学梦想。 就在这时,村干部找上门来。他们说:“以前任教的代课老师嫌工资少,不干了,咱村的孩子没学上,山外的教师嫌咱这里条件差,不愿意来。你是咱村唯一的高中生,村民都希望你教他们的孩子,如果你不教,那他们就只能失学了。” 每月多少钱?村长说是53元。李小峰心想:那要等到哪一年才能还清家里的债呀?可当听说如果教的时间长还可能转正,他犹豫了:母亲现在患病,需要人照顾;村里很穷,如果这些孩子失学,那该怎么办?他也想起昔日恩师的话:“治愚先治穷,治穷办教育。穷不办学,穷根难除;富不办学,富不长久。” 李小峰最后答应先试教一年。这样,他当上了代课教师,他运用复式教学同时教小学一至五年级及学前班。 他成了学生们的“全职保姆” 复式教学就是教师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个以上的班级授课。李小峰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做起来真是比较难的,学生之间的动静声音以及知识的相互干扰是避免不了的。所以,他每次上课前在备课和组织教学方面,都要比其他正常班级授课的教师多费很多心去准备,更要命的是,各班级的教材和课程又都是不一样的。 当其他年级学生在做老师布置好的作业时,他才可以给另一个年级上课。他一般给每个班每堂课只主讲15分钟,这样一个班一个班地轮流讲下去。“声音嘶哑也是常有的事。”李小峰对记者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里也掺杂着嘶哑。 李小峰是一位在教学上勤于思考的有心人。“比如我教学生分数时,我就让他们每人带来一个土豆,让他们自己切开。告诉他们,从中横切就是1/2,再竖切就是1/4。”针对复式教学的特点,有些学科,他会有重点地让不同班级的学生参与。每逢上作文、体育、音乐、美术、自然课,他都会把学生带到田野、山林里,让他们在那里去学习和体验。“这是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李小峰对记者感慨地说。 在他们山沟里,孩子上学的山路比较远,最远的学生要走5公里。所以遇到雨雪雾的天气,中午时,李小峰就将年龄小的学生留在学校,跟他们一起吃。放学后,还要送他们回家。

有时还要给他们上门辅导。 因为只有他一位教师,各年级的孩子就都成了他的孩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李小峰还要为他们擦鼻涕、系扣子、提裤子,“这是经常的事。”家长们感到把孩子交给他很放心,所以,他们从不因贫困而让孩子辍学。 李小峰告诉记者,在学校,夜晚是他最难熬的时候。“我独自守着空荡荡的校园。山中鸟兽叫声传来,令我毛骨悚然,只好蜷缩在床上等待白天的到来。” 有时他也帮母亲干活,帮她熬药、劈柴。有一次劈柴时一不小心砍到脚上,缝了五针,动弹不得,母亲心疼得直流泪。可李小峰犯难的是,第二天怎么给孩子上课? 无奈,他坚持让家人用架子车将他送到学校,虽然不能直接给孩子上课,但他坚持着在床上给学生批改作业、辅导功课。 了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李小峰从1998年就开始进修。2000年拿到了中专文凭,当年又报了自考,今年终于拿到了大专文凭。这令他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进步,但这也增加了他不少经济负担。 摇摇欲坠的教室里有了读书声 李小峰感动的是,乡亲和孩子们都默默地关心他。 当李小峰决定当老师后,村民们看孩子有学上了都很高兴,谁家有什么喜事,就会让孩子给他带来好吃的。孩子们上山采野果也舍不得吃,第二天给他带来。 在父亲一周年纪念日时,当李小峰跪在父亲坟前一边烧纸,一边哭着向父亲诉说自己的辛酸时,乡亲们自发地从很远的路赶来齐刷刷地跪在他的身后,一位乡亲说:“小峰他爸,小峰留下来是我们的意思,你要骂就骂我们吧!” 按照当地的风俗,祭奠是不用送钱的,但乡亲们走后,都留下一元、两元的钞票。他们用山里人最原始、最纯朴的方式表示了对他的挽留。“这让我终身难忘,也感动不已,这使我更专心去教育孩子了。”李小峰哽咽了。 在柿园子村,有90多户人家,300多口人。这里没有田地,村民们只能放羊或上山采药,或外出打工艰难地维持生活。村里也很穷,根本拿不出一分钱。 校只有3间摇摇欲坠、千疮百孔而又四壁透风的土墙教室,房梁的椽子已经腐烂,外边下大雨,里边也跟着下小雨。桌凳破烂不堪,也没有操场,就连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面对这些,李小峰只好想办法慢慢改善:把自己家的树砍下来制成桌凳,自己登上房顶维修教室;没有教具,就用树枝、黄泥制成;教材不全,连借带买好不容易配齐了。 为了给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有时,他还和学生们到路边捡废铁、塑料,或上山采药,还不够,就把自己的工资也用上了。 有一次,为了制作水泥黑板,李小峰只好向母亲借她放羊攒的钱。母亲只好把共30元的一把零钱给了她。 就这样,简陋的教室里重新有了读书声。

一位山村代课教师令人流泪的故事 一个老师就是一所学校——山村代课教师李小峰 9月17日,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的主题为“西部农村教师的现状与未来”的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一位31岁却已经当代课教师13年的老师的发言,令在场的许多教师和专家学者泪流满面…… 他就是陕西蓝田县九间房乡柿园子小学的李小峰老师。在他的学校里,他要身兼数职,因为整个学校只有他一名教师,是西部山区典型的“一人一校”。 记者多次和他进行交流,每次都感动而归。这样的数字记录着他从教的历程:“13”、“31”、“103”、“134”、“4”。他解释说:从1992年至今他已整整工作13年,今年刚好31岁,现在工资每月为103元(实际上已经在2004年底停发了),他教出的学生有134名,其中4名考上了大学,他还身兼四职:校长、主任、教师、后勤。 放弃高考成为代课教师 李小峰说,他的人生因为父亲的去世而改变。 1992年5月的一天,他正在高三的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对于两个月后的高考,他很有信心,因为当时他的预考成绩高出分数线50多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患晚期胃癌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为了给父亲治病及办理丧事,使本不富裕的家欠下了上万元的债务,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都借遍了。面对年幼的妹妹和在沉重打击下病倒的母亲,李小峰想:“即便是考上了,家里也无钱再供了。”于是,他决定放弃高考,外出打工挣钱,等还清上万元债务,再去追求大学梦想。 就在这时,村干部找上门来。他们说:“以前任教的代课老师嫌工资少,不干了,咱村的孩子没学上,山外的教师嫌咱这里条件差,不愿意来。你是咱村唯一的高中生,村民都希望你教他们的孩子,如果你不教,那他们就只能失学了。” 每月多少钱?村长说是53元。李小峰心想:那要等到哪一年才能还清家里的债呀?可当听说如果教的时间长还可能转正,他犹豫了:母亲现在患病,需要人照顾;村里很穷,如果这些孩子失学,那该怎么办?他也想起昔日恩师的话:“治愚先治穷,治穷办教育。穷不办学,穷根难除;富不办学,富不长久。” 李小峰最后答应先试教一年。这样,他当上了代课教师,他运用复式教学同时教小学一至五年级及学前班。 他成了学生们的“全职保姆” 复式教学就是教师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个以上的班级授课。李小峰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做起来真是比较难的,学生之间的动静声音以及知识的相互干扰是避免不了的。所以,他每次上课前在备课和组织教学方面,都要比其他正常班级授课的教师多费很多心去准备,更要命的是,各班级的教材和课程又都是不一样的。 当其他年级学生在做老师布置好的作业时,他才可以给另一个年级上课。他一般给每个班每堂课只主讲15分钟,这样一个班一个班地轮流讲下去。“声音嘶哑也是常有的事。”李小峰对记者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里也掺杂着嘶哑。 李小峰是一位在教学上勤于思考的有心人。“比如我教学生分数时,我就让他们每人带来一个土豆,让他们自己切开。告诉他们,从中横切就是1/2,再竖切就是1/4。”针对复式教学的特点,有些学科,他会有重点地让不同班级的学生参与。每逢上作文、体育、音乐、美术、自然课,他都会把学生带到田野、山林里,让他们在那里去学习和体验。“这是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李小峰对记者感慨地说。 在他们山沟里,孩子上学的山路比较远,最远的学生要走5公里。所以遇到雨雪雾的天气,中午时,李小峰就将年龄小的学生留在学校,跟他们一起吃。放学后,还要送他们回家。

有时还要给他们上门辅导。 因为只有他一位教师,各年级的孩子就都成了他的孩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李小峰还要为他们擦鼻涕、系扣子、提裤子,“这是经常的事。”家长们感到把孩子交给他很放心,所以,他们从不因贫困而让孩子辍学。 李小峰告诉记者,在学校,夜晚是他最难熬的时候。“我独自守着空荡荡的校园。山中鸟兽叫声传来,令我毛骨悚然,只好蜷缩在床上等待白天的到来。” 有时他也帮母亲干活,帮她熬药、劈柴。有一次劈柴时一不小心砍到脚上,缝了五针,动弹不得,母亲心疼得直流泪。可李小峰犯难的是,第二天怎么给孩子上课? 无奈,他坚持让家人用架子车将他送到学校,虽然不能直接给孩子上课,但他坚持着在床上给学生批改作业、辅导功课。 了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李小峰从1998年就开始进修。2000年拿到了中专文凭,当年又报了自考,今年终于拿到了大专文凭。这令他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进步,但这也增加了他不少经济负担。 摇摇欲坠的教室里有了读书声 李小峰感动的是,乡亲和孩子们都默默地关心他。 当李小峰决定当老师后,村民们看孩子有学上了都很高兴,谁家有什么喜事,就会让孩子给他带来好吃的。孩子们上山采野果也舍不得吃,第二天给他带来。 在父亲一周年纪念日时,当李小峰跪在父亲坟前一边烧纸,一边哭着向父亲诉说自己的辛酸时,乡亲们自发地从很远的路赶来齐刷刷地跪在他的身后,一位乡亲说:“小峰他爸,小峰留下来是我们的意思,你要骂就骂我们吧!” 按照当地的风俗,祭奠是不用送钱的,但乡亲们走后,都留下一元、两元的钞票。他们用山里人最原始、最纯朴的方式表示了对他的挽留。“这让我终身难忘,也感动不已,这使我更专心去教育孩子了。”李小峰哽咽了。 在柿园子村,有90多户人家,300多口人。这里没有田地,村民们只能放羊或上山采药,或外出打工艰难地维持生活。村里也很穷,根本拿不出一分钱。 校只有3间摇摇欲坠、千疮百孔而又四壁透风的土墙教室,房梁的椽子已经腐烂,外边下大雨,里边也跟着下小雨。桌凳破烂不堪,也没有操场,就连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面对这些,李小峰只好想办法慢慢改善:把自己家的树砍下来制成桌凳,自己登上房顶维修教室;没有教具,就用树枝、黄泥制成;教材不全,连借带买好不容易配齐了。 为了给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有时,他还和学生们到路边捡废铁、塑料,或上山采药,还不够,就把自己的工资也用上了。 有一次,为了制作水泥黑板,李小峰只好向母亲借她放羊攒的钱。母亲只好把共30元的一把零钱给了她。 就这样,简陋的教室里重新有了读书声。


相关文章

  • 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 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一)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助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 ...查看


  • 寻找的徒然
  • 一看到"乡下老师"这四个字,我们脑海里就浮现出当年下乡锻炼时常常泡在一起的那些一手拿书一手拿锄的农村教书先生的形象,他们面色黝黑,衣着破旧,田头课堂上下奔波,其艰辛情景,令人心神黯然.我们是带着这一先入为主的印象,去阅读 ...查看


  • 1.1[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1
  • <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步练习2 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诠释( ) 广袤( ) 跌宕( ) 真谛( ) 2.画出有错别字的词语,并订正写错的字.(3分) 憧憬 徘徊 唯幕 遮掩 危言耸听 崇山俊岭 热泪沾巾 五光十 ...查看


  • z藤野先生练习题
  • <藤野先生>练习 一.加拼音或写汉字 标zhì( ) 宛( )如 绯( )红 抑扬顿cuò( ) 解剖( ) 和ǎi( ) 畸( )形 nì( )名 jié( )责 juàn( )怠 教诲( ) 杳( ) 瞥( )见 深恶( ) ...查看


  • 语文第二单元
  •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hài 2.jiã 3.mù 4.雳 5.shuāng ...查看


  •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终测试卷 姓名 一. 基础知识(25%) (一)正确抄写下列句子. (4%) 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 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 ...查看


  • 我为焦作发展献一策
  • 我为焦作发展献一策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学习感悟 焦作十二中 侯磊 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有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人类历史刚刚破晓时,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附答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 1. 藤野先生 一.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芦huì____________ nì____________名 托cí____________ 绯.红____________ 不逊__ ...查看


  •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的教育观
  • 摘 要:本文所提及的101条建议来自于美国最好的教育行业培训项目之一--FIRST教师培训体系,是全美十余年所积累的培训经验的总结.本书作者安奈特.L.布鲁肖是教育界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位颇负盛名的作家兼演讲新秀.书名虽与苏霍姆林斯基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