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作为特级教师,笔者每年都观摩、评价了大量的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和评优课等,也因此拜读了做课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学设计。笔者发现,凡是有效课堂,其教学设计都具有独创性、实用性、发展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基本特征。因此,注重教学设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做课经历(已开设各级示范课近30节、曾获评优课省一等奖),以及我市几位做课教师的教学案例,从6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打造出高效、精彩的化学课堂。

一、新课的导入,必须先声夺人

一个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新课导入,一定是教师对一堂课通盘考虑的匠心设计,并闪烁着教师的智慧火花。成功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西苑中学许波梅老师在执教《石灰石的利用》时,她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一天,我来到海底世界,遇到正在一起玩耍的珊瑚、贝壳,还有珍珠。他们看到我就围了过来,珊瑚说:“瞧,它好丑啊。”珍珠问到:“喂,你是谁?”贝壳也大声地说:“你从哪里来的?”看到美丽的珊瑚、晶莹的珍珠、五颜六色的贝壳,我感到不好意思了。正在这时海龟爷爷笑着说:“傻孩子们,他是石灰石,是你们的亲戚啊,他和你们一样身体里都含有相同的成分。”听了海龟爷爷的话,珊瑚、珍珠、贝壳和我都非常惊讶。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海龟爷爷说得是真话呢?

多么引人入胜的童话!它使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心求通而不得之意”,从而很快进入悱愤状态。

棠张中学朱志愿老师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设计的导入也很有特色:

他采用复习导入法,在复习环节他通过奖励汽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属于借班上课),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作为奖品的汽水,实质是下一步的实验用品。

瞧,朱老师的导入和实验用品的发放多么与众不同!

笔者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1],设计了如下的排比句作为导语:

学生多了要分班,知识多了要分科,生物多了要分种,物质多了要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分类”。

虽然寥寥数语,却形象生动、点明主题,难怪一开场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笔者执教《物质的鉴别》实验课时,通过投影“特征反应的应用”(视频配文字)导入新课: 交通警察如何检查司机酒后驾车呢?专家们想到了橙色的重铬酸钾遇到酒精会变绿的特征反应,于是制出了吹气式酒精检测仪;超市的理货员如何及时发现食品包装破损呢?人们想到了黑色的FeO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变红的特征反应,于是在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少量的FeO[2]。

这2个新颖、有趣、真实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启发学生的求异灵性。

二、实验的安排,应围绕重难点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化学实验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按照教科书上设计的化学实验开展教学毋庸置疑。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教师期盼的“标准实验现象”并不能顺利地呈现出来,实验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多方查找原因、科学验证的基础上提出理性的质疑,并设计出

新的实验方案。这样,实验教学才能有所创新。

笔者在演示“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为了说明该实验的物理原理(同温同压下,密闭容器里的气体减少多少体积,与密闭容器相连通的液体就会有多少体积被吸入),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3]:

只要举手之劳(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入VmL空气,就会有VmL水流入集气瓶中),就把实验的物理原理简易、直观地呈现出来了,这样学生就极易明白“为什么倒流的水的体积等于集气瓶里氧气的体积”,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市教研室赵永胜老师在《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中[4],补充了一个简单实验:

在10s钟内把桌上的纸张尽可能地分成最小块;在选出最小纸张进行展示后,再做课本上的“高锰酸钾研碎、溶于水”的实验。

赵老师增补的这个实验,为学生认识物质的可分性这一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十三中的毛靖、宗金媛老师,在做“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中,把课本实验1中的“食盐、蔗糖、消石灰”3种物质,换成“硝酸钾、消石灰”2种物质(见下图):

改进后的实验尊重原实验的教学意图,保留原实验的教学功能,并且得到的硝酸钾溶液又可用于下一步的实验3。两位老师这个小小的改进,真的是简约、简洁、流畅,而且前后照应。 笔者和大庙中学的李为才老师在《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改进了“酸雨模拟实验”(装置见下图):

改进后的实验,体现了创新性、综合性、直观性,有利于学生认识酸雨的形成与危害,也为高中化学的喷泉实验埋下了伏笔。

三、课件的运用,需要恰到好处

教学中对多媒体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追求有效性、体现辅助性。对可用可不用的多媒体,坚决不用!对一定要用多媒体辅助的,要适时运用,不要“电灌”课堂。判断一个多媒体课件是否优秀,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有利于老师的教。

下面这些课件都很朴实、简洁、实用:

三十一中丁军老师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为了说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他设计了如下所示的“水分子分解”动画:

虽然丁老师的这个动画简单,但它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笔者在执教《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时,设计的PPT课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画面如下图所示):

通过播放《爱拼才会赢》的视频,实现环节过渡,同时教育学生要发扬勇于拼搏的精神;然后通过《爱拼才会赢》歌曲中的3句经典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分别链接一道模拟中考题,只要点击这15个字中的任意一个字,就可以打开一道题目(供学

生抢答、演练)。

这个PPT课件得到了所有听课教师的一致赞赏,并广为流传。

四、板书的设计,追求画龙点睛

笔者始终认为,不管教育装备多么现代化,传统的板书绝不能抛弃!独具匠心的板书,方便学生学习,启迪学生智慧,体现了化学之美,也折射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好的板书应该是:文字准确有科学性,层次分明有条理性,重点突出有鲜明性,布局合理有计划性,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笔者在执教《质量守恒定律》时,调整了教科书上的教学流程,以“理论推测规律→实验验证规律→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定律运用及注意事项→回顾定律发现史”这5个环节为中心,顺次开展新课教学。据此,板书设计如下[5]:

笔者的这个板书不仅体现了教学流程,反映了化学的简约美,也将知识浓缩的恰倒好处。 三十三中的张川老师在执教《化石燃料的利用》时,板书设计如下:

张老师的这个板书使知识薄有纲、厚有目,简化了知识,突出了重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原来的同事陈锦老师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关于“燃烧条件”的板书,设计的妙不可言:他根据汉字“火”的结构,巧妙地把燃烧的3个条件天衣无缝的组合成了“火”字(见下图):

陈老师的“这把火”一定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激情,而且学生对老师的钦佩之情也一定溢于言表。

但是,奇而不优的板书不是好板书!如下面“空气”的板书,其知识点浓缩不科学,板书难度比较大,而且板书的是老师的教学过程。

当然,如果粉笔字写得不好,实在不愿意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在大屏幕上设计电子板书。但是,不管是粉笔板书还是电子板书,都应该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五、教学的语言,力争生动形象

语言,是教师履行神圣职责、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手段;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媒体。不管是生动的比喻、还是娴熟的分析,无论是自然的调侃、还是严密的推理,生动形象的语言总是能启迪学生的灵智、开发学生的潜能。

许多教师在做课时,他们设计的语言都能“先声夺人”,如:

三十一中的石磊老师,语言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循循善诱充满启发性;

十三中吴国庆老师热情奔放,语言充满激情,很有煽动性,他因此激活了课堂;

十八中的刘相霞老师,说话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她的一字一句无不撞击学生的心灵; 三十六中的王永臻老师,讲解生动形象、点拨恰到好处、分析鞭辟入里,他常把学生带到体物融情的境界;

三十二中的姚元之老师风趣幽默,使得师生交流畅通无阻,也舒缓了学生的心理疲劳,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当然,要想提高语言修养、语出惊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必须注意积累、自觉运用。

六、主体的地位,必须着力突显

衡量一节课的成效,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动了多少、懂了多少。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指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满堂灌、一言堂、居高临下、表情严肃、唯我独尊„„这样的课堂都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英才中学的肖桂林老师主讲《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清水可以变牛奶”、“碳酸饮料我会做”、“降服火魔显神通”、“呼风唤雨谁做主”这4大板块。肖老师围绕这4个版块进行教学设计,不管哪一个版块他都注重联系实际、合理安排实验、精心创设情境、着力营造和谐,使学生看得有门道、听得有兴趣、做得有条理,练得有成效,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核心。

科技中学的王延群老师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中,他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一招一式,无不引起学生的共鸣;他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言谈举止,无不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因此,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快乐探究,自然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八中王绍凯老师在《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中,她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所以,学生自始至终全神贯注、独立思考、适时交流,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七、结束语

总之,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不是精彩的课。我们要精心去“磨课”——磨出细腻、磨出光芒,要反复去“洗课”——洗去沙石、洗出精华,从而使课堂教学上出精彩、露出新意、生出实效。

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作为特级教师,笔者每年都观摩、评价了大量的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和评优课等,也因此拜读了做课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学设计。笔者发现,凡是有效课堂,其教学设计都具有独创性、实用性、发展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基本特征。因此,注重教学设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做课经历(已开设各级示范课近30节、曾获评优课省一等奖),以及我市几位做课教师的教学案例,从6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打造出高效、精彩的化学课堂。

一、新课的导入,必须先声夺人

一个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新课导入,一定是教师对一堂课通盘考虑的匠心设计,并闪烁着教师的智慧火花。成功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西苑中学许波梅老师在执教《石灰石的利用》时,她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一天,我来到海底世界,遇到正在一起玩耍的珊瑚、贝壳,还有珍珠。他们看到我就围了过来,珊瑚说:“瞧,它好丑啊。”珍珠问到:“喂,你是谁?”贝壳也大声地说:“你从哪里来的?”看到美丽的珊瑚、晶莹的珍珠、五颜六色的贝壳,我感到不好意思了。正在这时海龟爷爷笑着说:“傻孩子们,他是石灰石,是你们的亲戚啊,他和你们一样身体里都含有相同的成分。”听了海龟爷爷的话,珊瑚、珍珠、贝壳和我都非常惊讶。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海龟爷爷说得是真话呢?

多么引人入胜的童话!它使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心求通而不得之意”,从而很快进入悱愤状态。

棠张中学朱志愿老师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设计的导入也很有特色:

他采用复习导入法,在复习环节他通过奖励汽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属于借班上课),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作为奖品的汽水,实质是下一步的实验用品。

瞧,朱老师的导入和实验用品的发放多么与众不同!

笔者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1],设计了如下的排比句作为导语:

学生多了要分班,知识多了要分科,生物多了要分种,物质多了要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分类”。

虽然寥寥数语,却形象生动、点明主题,难怪一开场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笔者执教《物质的鉴别》实验课时,通过投影“特征反应的应用”(视频配文字)导入新课: 交通警察如何检查司机酒后驾车呢?专家们想到了橙色的重铬酸钾遇到酒精会变绿的特征反应,于是制出了吹气式酒精检测仪;超市的理货员如何及时发现食品包装破损呢?人们想到了黑色的FeO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变红的特征反应,于是在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少量的FeO[2]。

这2个新颖、有趣、真实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启发学生的求异灵性。

二、实验的安排,应围绕重难点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化学实验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按照教科书上设计的化学实验开展教学毋庸置疑。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教师期盼的“标准实验现象”并不能顺利地呈现出来,实验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多方查找原因、科学验证的基础上提出理性的质疑,并设计出

新的实验方案。这样,实验教学才能有所创新。

笔者在演示“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为了说明该实验的物理原理(同温同压下,密闭容器里的气体减少多少体积,与密闭容器相连通的液体就会有多少体积被吸入),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3]:

只要举手之劳(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入VmL空气,就会有VmL水流入集气瓶中),就把实验的物理原理简易、直观地呈现出来了,这样学生就极易明白“为什么倒流的水的体积等于集气瓶里氧气的体积”,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市教研室赵永胜老师在《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中[4],补充了一个简单实验:

在10s钟内把桌上的纸张尽可能地分成最小块;在选出最小纸张进行展示后,再做课本上的“高锰酸钾研碎、溶于水”的实验。

赵老师增补的这个实验,为学生认识物质的可分性这一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十三中的毛靖、宗金媛老师,在做“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中,把课本实验1中的“食盐、蔗糖、消石灰”3种物质,换成“硝酸钾、消石灰”2种物质(见下图):

改进后的实验尊重原实验的教学意图,保留原实验的教学功能,并且得到的硝酸钾溶液又可用于下一步的实验3。两位老师这个小小的改进,真的是简约、简洁、流畅,而且前后照应。 笔者和大庙中学的李为才老师在《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改进了“酸雨模拟实验”(装置见下图):

改进后的实验,体现了创新性、综合性、直观性,有利于学生认识酸雨的形成与危害,也为高中化学的喷泉实验埋下了伏笔。

三、课件的运用,需要恰到好处

教学中对多媒体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追求有效性、体现辅助性。对可用可不用的多媒体,坚决不用!对一定要用多媒体辅助的,要适时运用,不要“电灌”课堂。判断一个多媒体课件是否优秀,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有利于老师的教。

下面这些课件都很朴实、简洁、实用:

三十一中丁军老师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为了说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他设计了如下所示的“水分子分解”动画:

虽然丁老师的这个动画简单,但它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笔者在执教《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时,设计的PPT课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画面如下图所示):

通过播放《爱拼才会赢》的视频,实现环节过渡,同时教育学生要发扬勇于拼搏的精神;然后通过《爱拼才会赢》歌曲中的3句经典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分别链接一道模拟中考题,只要点击这15个字中的任意一个字,就可以打开一道题目(供学

生抢答、演练)。

这个PPT课件得到了所有听课教师的一致赞赏,并广为流传。

四、板书的设计,追求画龙点睛

笔者始终认为,不管教育装备多么现代化,传统的板书绝不能抛弃!独具匠心的板书,方便学生学习,启迪学生智慧,体现了化学之美,也折射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好的板书应该是:文字准确有科学性,层次分明有条理性,重点突出有鲜明性,布局合理有计划性,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笔者在执教《质量守恒定律》时,调整了教科书上的教学流程,以“理论推测规律→实验验证规律→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定律运用及注意事项→回顾定律发现史”这5个环节为中心,顺次开展新课教学。据此,板书设计如下[5]:

笔者的这个板书不仅体现了教学流程,反映了化学的简约美,也将知识浓缩的恰倒好处。 三十三中的张川老师在执教《化石燃料的利用》时,板书设计如下:

张老师的这个板书使知识薄有纲、厚有目,简化了知识,突出了重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原来的同事陈锦老师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关于“燃烧条件”的板书,设计的妙不可言:他根据汉字“火”的结构,巧妙地把燃烧的3个条件天衣无缝的组合成了“火”字(见下图):

陈老师的“这把火”一定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激情,而且学生对老师的钦佩之情也一定溢于言表。

但是,奇而不优的板书不是好板书!如下面“空气”的板书,其知识点浓缩不科学,板书难度比较大,而且板书的是老师的教学过程。

当然,如果粉笔字写得不好,实在不愿意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在大屏幕上设计电子板书。但是,不管是粉笔板书还是电子板书,都应该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五、教学的语言,力争生动形象

语言,是教师履行神圣职责、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手段;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媒体。不管是生动的比喻、还是娴熟的分析,无论是自然的调侃、还是严密的推理,生动形象的语言总是能启迪学生的灵智、开发学生的潜能。

许多教师在做课时,他们设计的语言都能“先声夺人”,如:

三十一中的石磊老师,语言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循循善诱充满启发性;

十三中吴国庆老师热情奔放,语言充满激情,很有煽动性,他因此激活了课堂;

十八中的刘相霞老师,说话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她的一字一句无不撞击学生的心灵; 三十六中的王永臻老师,讲解生动形象、点拨恰到好处、分析鞭辟入里,他常把学生带到体物融情的境界;

三十二中的姚元之老师风趣幽默,使得师生交流畅通无阻,也舒缓了学生的心理疲劳,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当然,要想提高语言修养、语出惊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必须注意积累、自觉运用。

六、主体的地位,必须着力突显

衡量一节课的成效,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动了多少、懂了多少。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指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满堂灌、一言堂、居高临下、表情严肃、唯我独尊„„这样的课堂都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英才中学的肖桂林老师主讲《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清水可以变牛奶”、“碳酸饮料我会做”、“降服火魔显神通”、“呼风唤雨谁做主”这4大板块。肖老师围绕这4个版块进行教学设计,不管哪一个版块他都注重联系实际、合理安排实验、精心创设情境、着力营造和谐,使学生看得有门道、听得有兴趣、做得有条理,练得有成效,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核心。

科技中学的王延群老师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中,他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一招一式,无不引起学生的共鸣;他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言谈举止,无不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因此,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快乐探究,自然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八中王绍凯老师在《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中,她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所以,学生自始至终全神贯注、独立思考、适时交流,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七、结束语

总之,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不是精彩的课。我们要精心去“磨课”——磨出细腻、磨出光芒,要反复去“洗课”——洗去沙石、洗出精华,从而使课堂教学上出精彩、露出新意、生出实效。


相关文章

  • 现代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论文
  • 现代机械优化设计 摘要:机械优化设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非常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是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在机械应用的实践中,机械优化设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设计方法,能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出最 ...查看


  • 设计优化技术服务合同
  • 您好! 我们深知中小型环保公司由于人力资源.设计资质.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成立专业的设计队伍,通常是外委进行设计. 而外委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因为设计节省下来的钱不属于个人或设计公司,属 于环保公司,但如出现不安全的问题,直接责任是设计人员 ...查看


  • 试析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应用及趋势
  • [摘  要]机械结构优化主要是指借助计算机的前提下对机械产品性能.效率.寿命等提高,以此改变机械产品形状.尺寸.动态性能及拓扑结构优化的过程.是发展机械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机械结构;优化设计;趋势 中图分 ...查看


  • 机械优化设计论文
  • 机械优化设计论文 班 级: 学 号: 姓 名:张 授课教师:屈光老师 11机自1班 1110121121 杰 摘 要:机械优化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非常有发 力的研究方向,是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重点介绍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的同 ...查看


  • 机械最优化论文
  • 研究生课程(论文类)试卷 2 014 /2 015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机械最优化 论文题目: 机械最优化论文 专 业: 机械工程 姓 名: 腾讯企 学 号: 233333662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最优化论文 摘 要 & ...查看


  • 设计优化工作方案
  • 设计优化工作方案 我院优化设计工作室面向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其他投资控制管理精细严谨的建设业主单位,站在专业的角度和高度,以我们的专业和技术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更经济.更安全,致力于结构优化设计,为业主单位节省项目开发的经济成本. 优化设 ...查看


  • 有限元分析论文
  • 用有限元分析Hyperworks结构 机制1091 19号 何志强 论文关键词: 拓扑优化 形状优化 精密铸造 后悬置支架 有限元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借助于Alatir公司的Hyperworks结构优化软件,对精密铸造产品进行结构 ...查看


  •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 2012年第10期 总第206期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SOCIALSCIENCESNo.10GeneralNo.206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王春华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 ...查看


  • 结构拓扑优化综述
  • 专题论坛ForumonSpecialTopic 结构拓扑优化综述 谢涛, 刘静, 刘军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摘要:回顾了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过程,总结了离散变量结构和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一些常用方法,并对结构 ...查看


  • 结构拓扑优化综述_谢涛
  • 专题论坛ForumonSpecialTopic 结构拓扑优化综述 谢涛, 刘静, 刘军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摘要:回顾了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过程,总结了离散变量结构和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一些常用方法,并对结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