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小发明论文

学写小发明论文 湖北省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 刘克锡 【习作提示】 本次习作要求注意三点:1、知道小论文的基本写法;2、文章观点明确;3、事情叙述清楚。 【边读边悟】 1、佳作欣赏 自制捡球器 湖北省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童心文学社 郭仕成 用乒乓发球机练球,球往往会滚得到处都是,弯腰去捡,费时费力。于是,我发明了一种便 捷捡球器。 首先,我找来一个大可乐瓶,将可乐瓶的底剪去。接着在剪去底部的圆周边缘等距离钻若干 个小孔,将橡筋依次穿入小孔并绷紧,织成网子,使橡筋经纬所形成的格子略小于乒乓球的 直径。然后在靠瓶口颈部一侧开一些比乒乓球大的圆孔,便于将瓶内的乒乓球倒出。最后将 一根木棒塞入瓶口几厘米深,作为捡球器的手柄。这样,捡球器的制作就算完工了。 使用时,将捡球器底部的网格对准地面的乒乓球一按,球就能顺利地进入而不落下来,这样 可以连续捡许多球。当瓶内的乒乓球快满时,就将捡球器倒立斜竖起来,使瓶口颈部的大圆 孔朝下,乒乓球就很容易地倒出来了。 捡球器制作成功,给我们训练提供了无穷的方便。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会想办法,我心里真 比吃了蜜糖还甜! 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充分体现了小作者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小发明并不复杂,可是 用起来多么便利!同学们,你也能做一个吗?从这篇文章中,你又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完 成下面的内容: ①这件小发明是由 引起,主要利用橡筋有 性而设计出便利、实用的 网子,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了 、 、 三方面的情况,成功后心情很 。这 是按 顺序来写的。 ②开门见山,简介 。 ③ 制 作 分 四 大 步 骤 , 小 作 者 准 确 地 运 用 了 四 个 表 示 先 后 顺 序 的 词 是 、 、 、 。 ④用的材料有 。 ⑤捡球器的使用,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一是 ;二是 。 ⑥在文中用“~~”划出描写心理愉悦的句子。 2、习作例文 日光灯清洁器 佚名 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时, 最难对付的是日光灯的灯管, 它高高地装在天花板上, 只有架起梯子, 或者把课桌椅高高叠起,爬上去才能够得着,但是擦洗还是很不方便的,而且有危险。 有一次, 一个发明火花闪过我的脑海: 应该设计制作一个不用爬高就能清洁日光灯的小工具。 我先找来一个大号饮料瓶,截取带着瓶口的一段,高度约为 15 厘米。再在截口两边用剪刀 各剪一个 U 形凹口,宽度稍稍比日光灯管直径大一些。接下来在瓶内塞人海绵并粘牢。最 后找一根直径与瓶口相同的棍子,插进瓶口,并用销钉销牢。一把日光灯洁洁器就做好了。用法很简单:举起清洁器,将 U 形凹口对准日光灯管,来回移动几次,灯管上的灰尘就擦 干净了。清洗器的海绵也能用水清洗。 ① 发 明 日 光 灯 清 洁 器 的 起 因 是 。 ②设计的原理是用 代替 而不用爬高。 ③所用的材料有 。 ④制作共分四步:A ,B ,C ,D ;并用了关联词 、 、 、 。 ⑤在用法上介绍了两大好处: 、 。 ⑥这项发明主要解决了 的不方便,消除了劳动中 的 。 【读写互动】 什么叫小发明?即指一切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成果。简言之,别人所不知、 别人所没有的。到哪里去寻找发明的起始点?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由问题开始思考。发明从 生活中来,并不是坐在教室的空想。如你所关心、感兴趣的玩具、工具、文具等日常生活用 品, 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了什么不便?怎样让它们使用起来更方便?只要你多留意生活中的事 物,多动脑筋,发明就是从这些“不方便” 、 “有问题”开始的。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到 处都有发明的契机, 发明并不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儿。 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 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完成了一件小发明, 如何把制作过程写清楚, 让人一看就明白呢?你可以写小发明制作的原 理、制作的过程、能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的好处,以及自己制作后的体会等等。如这项发明 是怎样发现的?发明方案是怎样设计的?用了什么材料?小发明是怎样制作的?遇到什么 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接受过哪辅导?参考过哪些资料?有什么收获?这项发明有何特 点?有何意义?在这项发明中, 你的贡献是什么?这项发明还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 打算如 何改进?还有什么新的设想?你要用简练的语言把步骤写清楚,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说明。 介绍时一定要注意“三性” :一是科学性,如小发明有一定的科学原理,节能、省材等,反 映了科学的进步;二是创造性,这个小发明要是前人或其他人从未有过和公众所不知的,更 没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 没有公开使用过; 三是实用性, 即该发明能够制造或使用, 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快乐活动】 ⑴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填表: 类别 所见事物 存在问题 改进设想 玩具 文具 日常用品 其它 ⑵在课外成立合作小组,根据上表所填内容,集思广益,进行小发明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⑶ 进行 成果交 流、 展示, 介绍 自己的 小发明 ,边 介绍 边演示 。评 一 评, 做得 最好的 是 ,讲得最好的是 。 ⑷写一篇小发明论文或写《我的发现》 。 ⑸评选出的优秀小论文是 。 【评改欣赏】⑴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 ①习作中最精彩的词、句、段是: ②我觉得好的原因是: ③存在的不足: ④同学们给我提出的修改意见是 ⑵欣赏 同学的习作《 ①我最欣赏的词、句、段是 : ②我觉得好的原因是: ③存在的不足: ④我的修改意见: ⑶老师集中评议、指导《 ①习作中最精彩的词、句、段是: ②好的原因是: ③存在的不足: ④修改意见: ⑷通过这次习作,我最大的收获是 : 学到的经验是:--------------------------》 ,收获是:》 ,我的感受是:》的记录:优秀科学小论文范例展示同学们, 科学小论文竞赛就要开始了, 首先还是来学习学习优秀的科学小论文吧, 让我们从中了解撰写的格式、人家的选题、以及小论文的过程研究,这些都很重 要,在学习中,还能生成我们自己小论文的选题哦!掌上小搓板(未来爱迪生样稿)转载图为:掌上小搓板山西省通宝育杰学校 辅导老师 武平原许至友大家看,我这个小搓板精致吧!可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 就把它的具体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科技小发明的例子,并要求 我们时时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 做一个有心人。 于是, 我马上开始思索, 自己能不能也发明一件作品呢?我走路想,吃饭想,玩耍想,睡觉、洗 脸还想。有一天,我在洗漱时听到一个同学说:“真麻烦,袜子洗了半 天也没洗干净!”我想起了老师的话,解决了问题,就是发明。于是, 我豁然开朗,对,就发明一个小搓板,可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一晃 又是一节科学课,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喂鸡的小发明的故 事,就是喂鸡的饭碗,由于底部面积小,鸡一踩碗就倒了,所以有人就 想出了把碗扣过来,在原来的底上打个洞,把原来的顶子封住,这样碗 就不容易被踩倒了。我想:是否可以把这种反向思维用到我的搓板上, 使搓板化原来的固定为可移动的呢?我回家后便马上开始动手, 把小搓 板绑在手上,果然成功了! 我发明的掌上小搓板具有以下优点:(1)能调动同学们劳动的积极 性。(2)省力(在原有的搓板上,洗小的衣物时搓得手疼。掌上小搓板既 可洗干净,又不伤手)。(3)美观(小巧玲珑)、新颖、实用。(4)便于携 带(便于外出旅游时携带,走到哪儿,用到哪儿,让衣服经常干净)。(5) 节省材料。(6)细小的角落也能洗到。太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作品点评:在某些场合使用大的工具可能会不方便,将其变小会收 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缩一缩”的发明方法。用普通搓衣板洗大 的衣物非常方便,但洗袜子之类的小物件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许至 友同学开动脑筋,发明了这种小巧的掌上搓衣板,非常实用,具有推广 价值。 (本文刊登于《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 2010 年第 5 期)蚂蚁是怎么走回家的转载图为:蚂蚁是怎么回家的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五中学 周婷婷 辅导老师 易 辙 崔 艳 吴学涛 今天,在回家途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蚂蚁窝,有一大群蚂蚁在洞口爬来爬去,正向它 们的家中匆匆奔去。我轻轻地蹲下来,静静地观察着,并思考着一个问题:蚂蚁认识回家的 路吗?它们是怎样回家的?我准备做个试验,研究一下蚂蚁是怎么回家的。 一、观察 现象 1:蚂蚁呈一路纵队前行,有条不紊。 现象 2:队伍中的蚂蚁触角不断前后左右摆动。 现象 3:行进过程中的蚂蚁腹部末端总断断续续地接触地面。 疑问:蚂蚁为什么要排队?触角和腹部又是怎么回事? 二、实验准备 带着种种疑问,我和同学去老师那里咨询这小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总算有了点了解。原 来蚂蚁都是一窝一窝地群居生活在一起, 每一窝都是几十万只, 它们是在陆地上活动的生物, 活动方式主要是在地上爬行,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蚂蚁搬家的现象就是这种爬行。 它们沿着一定路线往返, 绝对不会迷失方向, 那是因为它们外出寻食, 都有一定的路线, 当找到食物后, 能准确无误地回到家园。 那么蚂蚁究竟是怎样认路的呢?难道蚂蚁的触角会说话?我带着疑问去图书馆及网络 上进行了一番查询—原来蚂蚁的腹部能分泌出一种物质,称为追踪素,边走边散发在路上, 这样后面的蚂蚁用有鼻子功能的触角去“闻”前面的小伙伴留下的“信号”,就不会迷路了。究 竟是不是这样呢?我决定设计一个小实验。三、实验过程 【实验 1】 1.假设: 是不是在队伍最前面的蚂蚁有特别的识路本领呢?后面的蚂蚁只要跟着它走就 可以了? 2.实验措施:把队伍最前面的一只蚂蚁远远“调离”这个纵队,观察整支队伍及这只领头 蚂蚁的行踪。 3.现象及结果:这群蚂蚁仍有条不紊地前行,而那只领头蚂蚁反而像“没头的苍蝇”,到 处瞎闯,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假设不成立。 【实验 2】 1.假设:是不是蚁群和我们人类一样凭借眼睛观察周围的景物来判断身处何处? 2.实验措施:当蚂蚁正在回巢的途中,用报纸做一个简单的围屏把它们圈住,再用一块 平板在回巢蚂蚁的上方放得很低,这两个简单的道具使它们不能看见天空和周围的景物。 3.现象及结果:在这种条件下蚂蚁仍可以按原路返回。假设不成立。 【实验 3】 1.假设:既然不是靠个别天才蚂蚁,也不是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蚂蚁靠的是用触角 来“闻”追踪素的气味。 2.实验措施:在蚂蚁回家的路线上,用手指重复擦几次,再用青草做成的“擦子”使劲擦 拭地面,用这个气味覆盖掉原来的味道,截断它们的路线标志。 3.现象及结果:接踵而至的蚂蚁们尽管离“家”已经很近了,但它们还是乱作一团,到处 绕圈子,很久之后,它们才能重新排成一支新的队伍,跌跌撞撞地回到蚁穴。假设成立! 四、实验分析 蚂蚁的腹部能分泌出一种物质,称为追踪素,通常蚂蚁出洞的时候,都是很有秩序地排 成一个纵队前进,前边蚂蚁分泌出这种带有象征气味的追踪素,边走边散发在路上,留下痕 迹, 后边走的蚂蚁能用触角探测到这种气味, 就能紧紧地跟上, 即使有个别的蚂蚁暂时掉队, 也能沿原路前进不会迷路。这种追踪素的气味就成了它们前进的目标。回来的时候,它们仍 按此路标返回洞内。 当没有了触角或隔离太远时, 蚂蚁就没有办法通过触角闻到追踪素, 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了。 五、试验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蚂蚁啃骨头和食物一起翻倒又立即爬起,反复好几次,但它们坚 持不懈,不怕困难,历尽千辛万苦,直到搬完为止。由此让我联想到,假如我能把蚂蚁搬食 的精神用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 那么再大的困难都压不倒我, 而且我相信做什么事都会取得 成功! 第 24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本文刊登于《少年发明与创造》中学版 2010 年第 3 期小学生科学小论文——变色的藕变色的藕 深圳市石岩公学 六(5)班 郭嘉伦 一、炒藕变色引发兴趣 有一次,我看妈妈炒菜,忽然,我发现:藕片变颜色了!原来藕 片比较白,可它现在变得有点蓝颜色了。这是为什么呢?我很好奇, 我就问妈妈,她笑着说: “我倒是没有想过。 ”可是我很想知道原因, 于是我就央求妈妈下次多买一些藕, 像平常炒菜那样再来试试看。 回 到学校,我就找科学老师,跟老师聊了之后,我觉得,应该做一些对 比实验,我猜能让藕片变颜色的也许是锅,也许是食盐,或者其他什 么因素。 二、找齐实验材料做对比实验 根据我的猜测,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准备了很多藕,足够的食用 油和食盐等调料,还准备了铁锅和不锈钢锅。食盐分加碘盐和非加碘 盐。 三、实验过程清清楚楚: 我们先洗好藕,把藕切成片,然后像平常炒藕片那样做,只是有 一点跟平常不一样,那就是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步骤都是这 样做的: (1)油锅加热; (2)把藕片放入锅中; (3)翻炒; (4)放入 调料; (5)出锅。 四、清清楚楚实验记录: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实验现象和结果, 我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设计 了记录表。 序 号 用不同的锅炒藕片 放入是否加碘的食盐 在不同 时间放入食盐 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铁锅 不锈钢锅 加碘盐 非加碘 盐 先放盐 后放盐 1 √ √ √ 藕片会变成淡黄色 2 √ √ √ 藕 片会变成淡黄色 3 √ √ √ 藕片会变成淡黄色 4 √ √ √ 藕片 会变成淡黄 5 √ √ √ 藕片颜色:青带蓝 6 √ √ √ 藕片颜色: 青带蓝 7 √ √ √ 藕片颜色:青带蓝 8 √ √ √ 藕片颜色:青带 蓝 五、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我发现:用铁锅炒藕片,最后得到的是淡 黄色的藕片;如果用不锈钢锅炒藕片的话,那就得到青带点蓝色的藕 片了。 由此看来,藕片颜色的变化是由锅决定的,不同的锅炒出来 的藕片颜色就不一样。 不过,我只做了这一组实验,如果有很多人 也按照我的实验表格来做实验的话, 那么结果会相同吗?如果实验结 果不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藕片变色呢? 六、亲自体验心存感恩: 没想到,简简单单的炒藕片也能成为我的探究活动!没有做实验 前,我猜测至少有锅、食盐、加盐时间这三个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做 实验时,我观察到藕片颜色真的会变,可是这几个实验做完后我又犯 难了,因为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就是“因为锅不同,藕片才会变成 不同颜色”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后来张老师告诉我说,他在网上跟别 的科学老师讨论过,也有人说是因为藕片切开后,它所含的淀粉就会发生变化,还有人说要把藕片放入清水中洗一洗或加点醋,藕片颜色 就不会变成黄的或黑的了。 我想, 看来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研究! 在 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妈妈帮我买实验材料,比如买加碘盐;感谢我 的姐姐帮我做实验!称空气深圳市石岩公学 五(6)班 陈兴 一、实验之前: 有一次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去参加科学探究选修课,张老师问我们: “你们认 为空气有重量吗?”有人说有,有人说,空气很轻,几乎没有。这时候,张老师 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几只气球、几根细木棍和几段线绳,他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做 关于空气重量的实验, 做实验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现象,想一想实验中的现象能不 能帮助我们解决“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的问题。 二、实验过程: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是这样做实验的:(1)找一根比较长的细木棍,两 端各绑一只没有充气的气球,用塑料绳把细木棍中间绑住,悬起来,调整一下, 使它的两端在静止的时候保持水平;(2)取下一端的气球 A,往里边吹气,然 后挂在刚才那个位置,观察细木棍的平衡情况;(3)把另一端的气球 B 取下来, 也往里边吹气,两只气球差不多的时候停止吹气,把它挂在原来的位置,观察细 木棍的平衡情况;(4)气球 B 放掉一些气,重新挂在原来的位置,观察细木棍 的平衡情况;(5)气球 A 慢慢靠近电热器,让气球 B 远离电热器,观察细木棍 的平衡情况。 实验操作示意 线绳 细木棍 图: 气球 气球 三、实验结果: 条件 1 气球 A 吹气 平衡情况 气球 A 这边向下倾斜 气球 B 没吹气2 3 4 5较大 较大 放气,比气球 B 要小一点 靠近电热器平衡 气球 A 这边向下倾斜 气球 B 这边向下倾斜 气球 B 这边向下倾斜较大,与气球一类似 放气,较小 保持原样 远离电热器四、实验原理: 经过张老师的解说,我们明白了:(1)空气本身有重量,这是大气压力的 来源。(2)两只气球都吹入相当多的空气时,它们会保持平衡。(3)往气球里 边吹气时,气球变大时所受的浮力也会增加。但是因为我们在用口来吹气,那气 球里边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多,它还比空气重;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后,也会变重一 点;气球内的气压比外面的空气压力大,所以增加的浮力没有增加的重量多,吹 气多的气球向下倾斜。(4)气球受热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受到大气的浮 力也比较大,因而变得比较轻。 五、实验拓展: 实验之后, 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一个人的重量与实验室内空 气的总重量相比, 哪个大呢?要比较这两个大小,我们想知道它们分别有多重? (1)怎样知道自己的体重?可以借用仪器室的体重秤来称一下,直接读数 就可以了。我们几个人站在体重秤上,科学老师和我们一起读数,我 47 千克, 韩嘉标 41 千克,陈旭杰 39 千克,冀嘉伟 36 千克。 (2)假如实验室门窗关上,空气不流动,那么怎样确定实验室内空气的重 量?张老师说,这要用到中学的知识,需要知道空气的密度和实验室的大小。空 气的密度我们从网络上查了一下就知道了。 实验室的大小怎么知道呢?我们没有 找到卷尺,就用估计的办法,地面的面积就数瓷砖的数量,然后乘以一块瓷砖的 面积,实验室的高度就按照 3.3 米计算。经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实验室里有 很多正方形瓷砖,它们的边长为 40 厘米,还有一些小长方形的瓷砖,一一测量 之后,计算出它们的总面积为 64.4456 平方米。 最后,我们终于算出来了!实验室内空气总重量=空气密度×实验室大小 =1.205×3.3×64.4456=256.2679284(千克)。这个数据跟我们的体重相比,它 是我们几个人平均体重的 6.5 倍。 六、体会感想: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我们实验室的空气竟然有那么重!实验现 象和计算数据都说明空气确实有重量,而且不会很轻。看来,科学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的!自己如果没有亲自动手、动脑、思考、实践,那么就不要轻易相信 别人的话语。 七、资料来源: 空气密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876350.htm揭秘阳光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科技小论文 沈一小 四(5)班 胡哲源一、活动目的 上一周老师叫我们写了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豆芽发芽的过程。之后试验过的 那些已经发芽的豆芽还是静静地躺在浴室间的角落里。 几天以后当我再去看那些 小东西的时候,真的是大吃了一惊。那些豆芽的茎都长得好长啊!拿出尺子量了 一下, 最长的已经达到 47 厘米。 可是菜市场在卖的豆芽怎么没有这么长的茎呢? 阳光对它们的生长是不是有很重要的关系呢?带着疑问我决定作进一步的调查, 相信一定能揭开这个谜。 二、活动步骤 1、重新准备两个容器,在底下垫上八层湿透了的纸巾,各放上 10 颗已经发 芽的绿豆芽。把其中的一份放在有光线照的地方,一份放了洗衣机内胆里(没有 光线)。并每天补充水份,始终保持纸巾的湿润。 2、征求一下大人的意见。 3、在网上杳找一些资料。 三、调查过程 1、观察记录绿豆芽生产的过程 时 间 6 小时 有光线的绿豆芽 黑暗中的绿豆芽 3mm 1mm12 小时 18 小时 24 小时 30 小时 36 小时 42 小时 48 小时5mm 8mm 12mm 20mm 26mm 35mm 43mm2mm 4mm 8mm 12mm 15mm 20mm 25mm2、特意跑到菜市场里问卖豆芽的阿姨,阿姨表示:她们在卖的豆芽长出小 芽后就用一块湿布盖在上面, 不让其直接受到光线的照射, 不然豆芽会长得太快。 奶奶说, 她以前发豆芽的时候必须在上面盖些稻草之类的东西,否则长出 的豆芽会又细又长。 四、网络核实 因为植物的向光性, 由于光线能改变生长素的分布,使植物生长时向着光的 一边。 五、活动感想 这件事说明了: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光,植物就不能好 好生长,所以种植植物时要好好地控制光照,这样植物才能长得更好。 六、附照片图 1:有光线环境中的绿豆芽 境中的绿豆芽图 2:无光线环关于银杏树的调查研究三(2)班傅罗秋子指导师:张一平一、研究起因: 我们学校教学楼后面和餐厅后面都种有银杏树, 我经常从这些美丽的银杏树 下走过。 这些天我发现银杏树上结出了许许多多的白色的黄色的小小的圆圆的果 实,有些果实落了下来,有人在捡。我曾经也把银杏果捡来,还捏破过呢,粘粘 的,臭臭的。听说张老师不小心将银杏果的汁液抹在裤子上,后来发现裤子上面 留下了痕迹!我还看到银杏树的树叶大多变成了枯黄色,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可是我发现落在地上的银杏树的树叶并不都是黄色的,还有一些绿色的树叶!好 奇怪啊!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中绕来绕去,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就去找组织课外 科学兴趣活动的张老师,让老师来帮忙解开我心中的疑团! 二、研究问题: 1.银杏果的汁液为什么粘粘的? 2.人们为什么要去捡银杏果呢?难道只是好奇? 3.为什么有些银杏树叶还是绿色的就落下来了? 4.银杏果的汁液真的能在衣服上留下痕迹吗? 三、研究方法: 1.上网搜索。 2.去学校图书管找有关植物的书籍和杂志报刊。 3.询问捡银杏果的人或其他有经验的人。 4.做实验。 四、研究过程: 在课余时间,我就按照我们讨论好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 1.从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关键词有“银杏树”、“ 银杏果”、“ 银杏树 叶”、“白果”和“树叶还没变黄为什么落下来”等。 2.到学校图书馆寻找资料,先找到与植物有关的书籍,然后看书的目录中 有没有提到“银杏树”或“银杏果”,如果有,就翻开书仔细阅读,如果没有, 就去找其他书。 3.询问捡询问捡银杏果的人,询问我的爸爸妈妈,询问学校的园艺工人, 询问上了年纪的人。 4.通过做实验来验证银杏果的汁液能不能在衣服上留下痕迹。 (1)准备实验材料:捡来三五颗银杏果,找到实验用的纸片、上衣、裤子、 鞋子和抹布。其中,纸片是要与衣服做比较,裤子包括蓝色牛仔裤和白色休闲裤 两种。 (2)把银杏果捏破,将它的汁液分别涂抹在纸片、上衣、裤子、鞋子和抹 布上。(3)观察银杏果汁液还是湿的时候和干了以后那几种实验材料上是否会留 下痕迹。 (4)及时做好记录,必要时拍下照片。 (5)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答案。 五、研究结果: 1.通过搜索资料和去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我了解到银杏在地球上已经存 在了一亿五千万年,其寿命之长居各植物之首,被科学家称为“植物活化石”。 银杏含银杏酸、银杏酚、银杏醇、银杏黄素、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 胡萝卜素、核黄素及多种氨基酸等。它的汁液粘粘的,闻起来臭臭的,就是因为 它里边含有这些成分的缘故。 2.通过询问和查找资料,我了解到银杏全树都是宝,种植银杏有非常好的 经济效益。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可以食用,它营养丰富,味道甘美。食用 银杏,可养生延年。白果食用方式可以炒食,烤食,煮食,配菜,做糕点、蜜饯、 罐头等, 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同时也有良好的药用保健价值, 有润肺止咳等功效。 白果的药用重要体现在医药、 农药、 兽药这三个方面。 白果入药主治: 敛肺定喘, 止带滞,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遗尿尿频等。知道了这些,我也就知道了为什 么有人要去捡银杏果了。 3.仔细看看,银杏树上既有绿色的树叶,还有黄色的树叶,还有一些树叶 上绿颜色和黄颜色都有。 落在地上的银杏叶也有黄有绿,不过那些远远看是绿色 的落叶走近仔细看就会发现, 那些树叶大部分是绿色的,边沿已经开始变成黄色 的了,叶柄也快干枯了。后来,我查到了资料,原来是树要在天气干燥的秋冬季 要保存自己体内的水分,也要“冬眠”了。此时,水分、叶绿素等大多集中在树 干部分,叶柄与树干连接处的特殊结构———离层也变的脆弱起来,于是,一遇 到风或雨它们就容易被折断,从而落了下来。 4.通过做实验,我发现张老师说的没错。银杏果的汁液干起来很慢,它确 实能在衣服上留下淡淡的黄色那种痕迹,而且很有可能还带有一种臭臭的气味, 还有一种油油的感觉。 用纸片做实验时, 汁液刚涂抹在纸上的时候, 拿起纸片瞧, 我发现涂抹的那一块地方有些朦胧的半透明的感觉。 鞋子上的实验效果不像休闲 裤上那么明显,因为鞋子那里是深蓝色的,而银杏果的汁液是那种浅黄色的,所以不容易看出来,不过等过了两三天之后,在去看,我发现鞋子那块地方颜色更 深了。 六、附录: 1.参考资料: (1)《植物小百科》,王志学主编,明天出版社:珍贵的裸子植物。 (2)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自然 环境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年 4 月第 1 版:植物王国,十九 植物之最,P461,最古老的树———银杏。 (3)银杏树:http://baike.baidu.com/view/31047.htm (4)银杏叶:http://baike.baidu.com/view/185146.htm (5)白果:http://baike.baidu.com/view/46759.htm (6)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 http://iask.sina.com.cn/b/2812534.html?from=related 2.相关活动照片:3.银杏树的果实/种子和树叶实物。 2009 年 5 月学校科技节学生作品水痕与纸的研究泰顺县育才小学五(3)班夏子康指导师:张一平有一次,我拿着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玩,一不小心,我把水滴在桌子上了, 擦桌子的时候我发现,桌面不同的纸上面水的痕迹不一样,有的很快洇了,有的 则没有,水滴圆溜溜的在纸面上。我心想:是不是不同的纸,水滴在上面以后, 痕迹就会不一样啊?刚好我在课余时间有参加张老师组织的科学探究小组活动, 我就在活动时跟张老师交流讨论,开始寻找材料,展开研究。 一、 研究问题水滴在不同的纸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二、 研究材料滴管、清水、几种不同的纸三、 1. 2.研究步骤 搜集、准备好几种不同的纸及其他实验材料; 把准备好的几种纸平铺在桌面上,然后用滴管给每种纸滴几乎同样多的一滴水; 3. 四、 观察水在不同纸面上的变化,及时记录。 研究结果这是我的实验记录: 纸的种类 餐巾纸 实验现象 渗透情况很明显,一两秒后便完全渗透了,水痕处及周围地方出 现褶皱。 背面水平方向渗透,较慢,正面更慢,似乎不渗透,水滴就像被 蚊子叮咬过的小包,过一段时间来看,它是竖直往下渗透。 起初,水滴在纸面形成一个小包,大约过了 20 秒,有水滴的地方 纸凸起了。 渗透情况非常明显,水痕处比较平整,过了一会儿,水痕不明显 了。 与作业本纸类似,但渗透较慢,水痕处凸起。 正面几乎无法渗透,背面能渗透下去一点点。 滴上去就渗开了,大约 20 秒后完全渗透,水痕处没有凸起。 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渗下去,大约 10 分钟后才开始竖直往下渗。手工纸作业本纸卫生纸 A4 打印纸 书的封面纸 报纸 瓦楞纸通过实验,我发现:水滴在不同的纸上,变化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水痕表 现也都不相同。我还发现,越粗糙的纸上,水痕处凸起的情况越不明显。 五、 讨论我最开始以为纸越粗糙渗得越快,可是瓦楞纸不是这样;我以为纸越硬渗得 越慢, 可是书的封面纸却不是这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看来这些问题还有待研 究。 六、 体会感想通过这次愉快的科学探究活动,我越来越感受到科学的奥秘,对科学的兴趣 越来越强了, 得出结果时我都非常的兴奋。 科学探究无止境, 我一定要继续努力!附录:实验照片子康在做实验部分实验现象第 26 届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结果公示公告 发表日期: 2012-1-17 发布者: admin1 浏览:349 次 由温州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团市委联合主办的第 26 届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 新大赛经大赛评委组资格审查、初评、现场答辩等评审阶段,评选工作已结束。现将获奖作 品予以公示。 一、 科技创新项目科学论文一等奖(共 18 名) 中学组(6 名) 序 号 1 项 目 名 称 作 者 所 在 学 校 辅 导 教 师 黄虹武、蔡 呈腾天平优化设计的构思 反比例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点的坐标 变化规律的研究 温州市鹿城区锦江家园小区绿化带园路的 调查报告 对于书本除霉方法的对比探究阮一者温州市实验中学2王润坚温州中学3李诚豪 王天豪、张晟 章索 曾思瑶、林宁 李龙 蔡晟晖温州市实验中学马海波4温州市绣山中学谢杰妹 徐煌、林华 章 蔡永5反应快慢的测试实验之改进 高光害条件下“103P Hartley 彗星”观测 的实践研究瑞安市莘塍镇第一中学6温州市实验中学小学组(12 名) 1 2 桂花采摘过程中变色变形因素的探究 植物表皮细胞的系统研究 王衍凯、麻容博 永嘉县瓯北镇第二 厉一郴 王江南 小学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胡瑞琼、林淑静 张汉、陈咏菊3 4大麦虫的探索与发现 苍耳能够防治蚜虫的实验探究 我的鸽子新品种探究活动——凤尾鸽与灰 信鸽杂交体的培育 碰碰香的探索与发现 生熟江蟹膏体甲醛含量对比及成因的实证 分析 我和霉菌有个约会——生活中诱发霉变现 象原因的研究陈琪佳瑞安市实验小学陈立新 林淑静、胡瑞琼陈茗画、陈冠圻 永嘉县瓯北镇第二 杨昌融 黄宣斐 叶萌 林恬羽 小学 温州市实验小学 瑞安市实验小学 温州市瓦市集团瓦 市校区 温州市百里路小学5 6 7陈耀、许婧 陈立新、曾定焕 潘小微8徐艺珂吴芳、李丹 谢彬林、许婧 陈茜茜 王苏嫦、徐笔 陈茜茜、谢彬林 姜莲敏 王苏嫦、陈任翱9 10 11 12神奇色彩绽放奇葩——对染色花枯萎现象 林立诚、杨丁阁 的探究 浮萍生长生殖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杉木树皮奇异功能的初步探究 电镀污泥对土壤的影响 张益豪 叶欧文 徐子涵、王翊 州 宋弘毅 卢奕彰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城南小学 温州市实验小学少 年科学院 温州市城南小学二、科技实践活动(76 名)一等奖(共 12 名) 中学组(5 名) 序 号 1 活 动 名 称 申 报 单 位 申报活动参与人 辅导教师 郑茂军、陈 莉 李秀芳 虞成建、 邵盈 温州市第三中学 墨 潘浏波 蔡强鹏、 金丹 3 温四中青蛙保护行动 温四中科技环保小组 温州市第四中学 丹 陈建钦 4 低碳生活,从一张纸开始──关 文成县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3 文成县职业中等专业 于学生废旧纸张处理的调查报告 洞头列岛海洋生物现状调查及保 护对策研究 人) 洞头一中高二(9)班 小学组(7 名) 实行垃圾分类,共享绿色未来 1 ——“生活中的垃圾”科技实践活 动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生活中的垃 圾”科技实践活动小组 南康武、 张嘉 飒 学校 洞头县第一中学 赵海荣开启天空的梦温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6 班)温州市第三中学2低碳校园建设之太阳能篇温州市第三中学“学与做”电子科 技小组5刘德庆温州市蒲鞋市小学2“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 节约 温州市水心小学 (四 (7 ) 班个别、 用水调查体验实践活动 “呵护绿色梦想”植物养护活动 六(8)班全体学生 35 人) 瑞安市实验小学四(6)班温州市水心小学林虹、邵贤 艳 缪旭春3瑞安市实验小学郑依茹、 陈立 新 颜道跳 黄玮慧、 潘海 琼 夏小珍 南康武、 项洁 慈 林丽丹、 叶琳4临界食品前踏步,社会文明一小 温州市瓦市小学 (育英校区) (五 步 年级 6 人)温州市瓦市小学 (育英校区)5“一滴水的未来”惜水节水科技实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一滴水”科技 践活动 请,还我一片蓝天 亲近自然 呵护生命之绿——“探 秘校园植物”科技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小组 蒲鞋市小学三(5)班温州市蒲鞋市小学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 (龟湖校区)67太阳花植物探究小组 二等奖(共 25 名) 中学组(11 名)瓯海区梧田南村小学 周丽慧、 林灵序 号 1活 动 名 称申 报 单 位 温州市实验中学实验室 级 3 人) (七年 学申报活动参与人 温州市实验中辅导教师 郑碎萍、 何洛 婴 张强我们也来种花生(广场校区)2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保护的调查 永嘉县瓯北镇第五中学 报告 级 5 人)(八年 永嘉县瓯北镇第五中 学 (八年 永嘉县瓯北镇第一中 学 温州中学 瑞安市莘塍第一中学3 4 5自制酸碱指示剂测水果、饮料、 永嘉县瓯北镇第一中学 蔬菜的酸碱性 正二十面体的设计与制作 泥土换魔方 级 3 人) 创新与制作活动组 瑞安市莘塍第一中学 (9)2 人)厉朦朦 吴联进 金浩淼、李 鹏 余海君 陈晓群、 陈雷 吴松波、 周德 松 陈怡、胡建 萍 李伟伟 郑晓红 张东方、 王琴 王少锋、 陈梦 黄素燕(初一6 “昆虫标本的制作”科技实践活动2011 年暑期社会科技实践活动 小组 温州市瓯海三溪中学 人) (七年级 (高二 6温州市第三中学7瞿溪旅游线路开发设计与研究瓯海区三溪中学8太空番茄栽培技术及价值的调查 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与研究 5 人)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瓯海区三垟中学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9 三垟湿地河道水质污染情况调查 10 城市水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保护环境,共创绿色家园——关 于新田园小区垃圾处理调查活动八(3)班科技实践小组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人) 龙湾区外国语中学 (八年级 8 人) (初二 311龙湾区外国语学校小学组(14 名) 1 走进电动车 寻找环保新气象 温州市瓦市小学 (育英校区) (五 年级 3 人) 温州市瓦市小学 (育英校区) 温州市百里路小 学 (西城路校区) 杨扬 舒慧君、 苏冬 梅 詹茫、 周凌燕2探秘神奇的气生植物——空气凤 百里路小学西城路校区绿色俱乐 梨 我健康 我快乐——食品安全从 我做起实践活动 部 温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三年3温州市实验小学教育 集团(瓯海区)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4“节约一张纸,呵护一片绿”主题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实践活动 级 41 人)李娜 陈海珍、 陈娉5月相观测实践报告温州市建设小学月相观测小组 (四年级 39 人)温州市建设小学娉 姜光远6绿野仙踪,乐在其中——家乡野 永嘉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菜的调查和研究 走进大麦虫的世界 级 200 人) 红领巾大麦虫社团谷亨 (四年 永嘉县岩头镇中心小 潘建孝、 学 瑞安市实验小学 温州市瓦市小 学 (瓦市校区) 温州市水心小学 清 郑蓉荣 陈立新、 李斯 斯 邓思思、 徐霜 玲 陈品、 缪旭春78(瓦市校区) (三 蜗牛“全方位”的研究科技实践活 温州市瓦市小学 动 -四年级 3 人) (四 ( 1)9“健康生活,以食为先”——食品 温州市水心小学 安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广场路小学校园直用饮水 机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光与影”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综合实践 活动 班 44 人)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班 20 人)10 11 12(六 ( 6)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丁跃、李玫林灵 “光与影”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小组 瓯海区梧田南村小学 周西约、 “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制作小组 瓯海区梧田南村小学 周西约、 林灵 王崇微、 黄圣 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 敏 王兴(大) 龙湾区横街学校 潘欢燕、 吴冬 梅 诸芬芳13创意房屋模型的制作与设计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 级 6 人)(五年14 保护七都红树林,我们在行动横街学校爱绿社团四至六年级学 生 三等奖(共 39 名) 中学组(18 名)序 号 1活 动 名 称 走进红枫古道──关于文臣红枫 古道的开发和保护的调查研究申 报 单 位申报活动参与人辅导教师文成中学(高中段 3 人)文成中学吴吟风 王爱萍2 对溜溜球“睡眠”时间影响因素的 苍南县灵溪镇第一中学教育集团 苍南县灵溪镇第一中实验研究 从 1000 辆到 300 辆的变化—— 3 取缔三轮车给我镇带来影响的调 查与思考 4 环境,和谐,幸福──关于对生 活垃圾调查的实践研究报告 关于鸡蛋的小实验(初一 3 人)学教育集团瞿溪华侨中学社会实践小组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金龙雪温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 1 人) 温州市实验中学 3 人) 永嘉第二高级中学化学组(高一 5 人) 梧田二中九 (8 ) 班科技实践活动 小组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七年级 1 人) 文成中学(高一 6 人) 温州 14 中高一(1)班 “我爱母亲河”研究小组温州市实验中 学 (广场校区)陈婷5(九年级 温州实验中学 浦校区)陈妙 (南 黄虹武、 娟 蔡献鹿、 周绍6 影响铝与两种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永嘉县第二高级中学深 周晓亚7公交车潜在危险性的调查研究瓯海区梧田第二中学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 校 文成中学蔡建新8寻找水葫芦的“宿命天敌” 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分析与思考 利用科学技术改善温瑞塘河水质 的研究黄旭曼9谢美娟10温州市第十四中学沈永铭11 12 13 14 15夜间会车时近光灯使用情况的调 永嘉县瓯北镇第一中学 查与分析 酸雨对四季豆生长的影响 走笔农村低碳生活 多功能计算器软件的开发 我校塑胶跑道的深入研究 级 3 人)(八年 永嘉县瓯北镇第一中 学 永嘉中学 永嘉中学 温州中学 瑞安市莘塍第一中学郑忠道 陈莉莉 周静 舒春平 余海君永嘉中学(高一(6)5 人) 浙江省永嘉县中学综合实践组 (高一(2)班 8 人) 计算器软件开发小组 瑞安市莘塍第一中学科考队 2141 分队 龙湾区实验中学 (九年级 3 人) 龙湾区实验中学 (八年级 1 人) 龙湾区永强中学 小学组(21 名)16散落的珍珠——杨梅龙湾区实验中学何锦霞17 永昌堡周边环境调查及分析报告 除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塑料的处 理的研究龙湾区实验中学汪小芬18龙湾区永强中学郑宵霄1蚂蚁家族趣事红领巾蚂蚁研究社团 红领巾立蛋研究社团瑞安市实验小学 瑞安市实验小学陈立新、 李斯 斯 陈立新、 李斯2 想站立的蛋宝宝——立蛋研究实践活动 3 (瓦市校区) (三 斑马线来得及过吗?——温州市 温州市瓦市小学 斑马线红绿灯设置调查实践活动 “汀田水运的昨天、今天、明天”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笔墨纸砚,我创新”实践活动 年级 5 人) 温州市瓦市小学 (瓦市校区)斯 邓思思、 朱力 棉 陈云蓉、 陈立 新 王卫心、 章明 珍 王爱长、 陈娉 娉 叶托4瑞安市汀田实验小学六(1)班 瑞安市汀田实验小学 温州市绣山小学 (四 ( 2)5班同学 44 人)温州市绣山小学 温州市建设小学 (大南校区)6温州市建设小学大南校区校园噪 温州市建设小学 (大南校区) (五 音污染调查 大家一起来找“茬”——记三垟湿 地五福源环境问题社会调查 神机妙“蒜”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3 人)7三垟三小六(2)班等 6 位学生 瓯海区三垟第三小学 温州市实验小学(市府校区五 (3)班)项梦梦、 管洪 福 薛海珍8温州市实验小学9瓯北四小岩石与矿物中队调查活 永嘉县瓯北镇第四小学 动记录 你的握笔姿势正确吗? 走进水世界 级 2 人)(六年 永嘉县瓯北镇第四小 学 瑞安市实验小学 瓯海区丽岙第三小学 (三- 永嘉县瓯北镇第七小 学陈浩权 李斯斯、 陈立 新 章魁兴 李丽霞 谢陈丽、 陈永10 11红领巾握笔姿势调查研究小组 “小水滴”实践小队 永嘉县瓯北镇第七小学 四年级 88 人)12 近视人数增多的原因调查报告13寻一个幽静和谐的校园—江溪小 学半天制上学纷争调查瑞安市仙降江溪小学五年级一班 瑞安市仙降江溪小学钿 陈立新14节约用纸科技实践活动温州市建设小学 (12)班 34 人)(六温州市建设小学林笑笑、 姜光 远 许丽琴、叶 辉 黄晓东 吴少春、 娄月 梅 章少华 孙秋月15 临江农业大棚科学调查实践活动 16 17 分一分,“分”出健康新生活 龙水社区榕树的探究之旅 阳光下的影子——持续性观察系 列活动报告 洗洁精大革命——小区居民使用 洗洁精情况的调查及实践四(2)中队(包括六(1)中队 1 名队员) “垃圾分类”宣传小队 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 2007 届 03 班全体学生 龙湾区永中第二小学科学组鹿城区临江小学 瓯海区梧田蟠凤小学 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18龙湾区永中第二小学19温州市籀园小学社会实践小组温州市籀园小学许婧 潘丽珍、 陈伟 丹 鲍达20奇妙的指纹永嘉县实验外国语小学五 (5 ) 班永嘉县实验外国语小 学21泰顺铁皮石斛的调查研究泰顺县育才小学(五年级 2 人)泰顺县育才小学郭传塔、 林安 青

学写小发明论文 湖北省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 刘克锡 【习作提示】 本次习作要求注意三点:1、知道小论文的基本写法;2、文章观点明确;3、事情叙述清楚。 【边读边悟】 1、佳作欣赏 自制捡球器 湖北省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童心文学社 郭仕成 用乒乓发球机练球,球往往会滚得到处都是,弯腰去捡,费时费力。于是,我发明了一种便 捷捡球器。 首先,我找来一个大可乐瓶,将可乐瓶的底剪去。接着在剪去底部的圆周边缘等距离钻若干 个小孔,将橡筋依次穿入小孔并绷紧,织成网子,使橡筋经纬所形成的格子略小于乒乓球的 直径。然后在靠瓶口颈部一侧开一些比乒乓球大的圆孔,便于将瓶内的乒乓球倒出。最后将 一根木棒塞入瓶口几厘米深,作为捡球器的手柄。这样,捡球器的制作就算完工了。 使用时,将捡球器底部的网格对准地面的乒乓球一按,球就能顺利地进入而不落下来,这样 可以连续捡许多球。当瓶内的乒乓球快满时,就将捡球器倒立斜竖起来,使瓶口颈部的大圆 孔朝下,乒乓球就很容易地倒出来了。 捡球器制作成功,给我们训练提供了无穷的方便。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会想办法,我心里真 比吃了蜜糖还甜! 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充分体现了小作者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小发明并不复杂,可是 用起来多么便利!同学们,你也能做一个吗?从这篇文章中,你又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完 成下面的内容: ①这件小发明是由 引起,主要利用橡筋有 性而设计出便利、实用的 网子,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了 、 、 三方面的情况,成功后心情很 。这 是按 顺序来写的。 ②开门见山,简介 。 ③ 制 作 分 四 大 步 骤 , 小 作 者 准 确 地 运 用 了 四 个 表 示 先 后 顺 序 的 词 是 、 、 、 。 ④用的材料有 。 ⑤捡球器的使用,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一是 ;二是 。 ⑥在文中用“~~”划出描写心理愉悦的句子。 2、习作例文 日光灯清洁器 佚名 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时, 最难对付的是日光灯的灯管, 它高高地装在天花板上, 只有架起梯子, 或者把课桌椅高高叠起,爬上去才能够得着,但是擦洗还是很不方便的,而且有危险。 有一次, 一个发明火花闪过我的脑海: 应该设计制作一个不用爬高就能清洁日光灯的小工具。 我先找来一个大号饮料瓶,截取带着瓶口的一段,高度约为 15 厘米。再在截口两边用剪刀 各剪一个 U 形凹口,宽度稍稍比日光灯管直径大一些。接下来在瓶内塞人海绵并粘牢。最 后找一根直径与瓶口相同的棍子,插进瓶口,并用销钉销牢。一把日光灯洁洁器就做好了。用法很简单:举起清洁器,将 U 形凹口对准日光灯管,来回移动几次,灯管上的灰尘就擦 干净了。清洗器的海绵也能用水清洗。 ① 发 明 日 光 灯 清 洁 器 的 起 因 是 。 ②设计的原理是用 代替 而不用爬高。 ③所用的材料有 。 ④制作共分四步:A ,B ,C ,D ;并用了关联词 、 、 、 。 ⑤在用法上介绍了两大好处: 、 。 ⑥这项发明主要解决了 的不方便,消除了劳动中 的 。 【读写互动】 什么叫小发明?即指一切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成果。简言之,别人所不知、 别人所没有的。到哪里去寻找发明的起始点?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由问题开始思考。发明从 生活中来,并不是坐在教室的空想。如你所关心、感兴趣的玩具、工具、文具等日常生活用 品, 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了什么不便?怎样让它们使用起来更方便?只要你多留意生活中的事 物,多动脑筋,发明就是从这些“不方便” 、 “有问题”开始的。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到 处都有发明的契机, 发明并不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儿。 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 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完成了一件小发明, 如何把制作过程写清楚, 让人一看就明白呢?你可以写小发明制作的原 理、制作的过程、能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的好处,以及自己制作后的体会等等。如这项发明 是怎样发现的?发明方案是怎样设计的?用了什么材料?小发明是怎样制作的?遇到什么 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接受过哪辅导?参考过哪些资料?有什么收获?这项发明有何特 点?有何意义?在这项发明中, 你的贡献是什么?这项发明还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 打算如 何改进?还有什么新的设想?你要用简练的语言把步骤写清楚,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说明。 介绍时一定要注意“三性” :一是科学性,如小发明有一定的科学原理,节能、省材等,反 映了科学的进步;二是创造性,这个小发明要是前人或其他人从未有过和公众所不知的,更 没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 没有公开使用过; 三是实用性, 即该发明能够制造或使用, 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快乐活动】 ⑴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填表: 类别 所见事物 存在问题 改进设想 玩具 文具 日常用品 其它 ⑵在课外成立合作小组,根据上表所填内容,集思广益,进行小发明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⑶ 进行 成果交 流、 展示, 介绍 自己的 小发明 ,边 介绍 边演示 。评 一 评, 做得 最好的 是 ,讲得最好的是 。 ⑷写一篇小发明论文或写《我的发现》 。 ⑸评选出的优秀小论文是 。 【评改欣赏】⑴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 ①习作中最精彩的词、句、段是: ②我觉得好的原因是: ③存在的不足: ④同学们给我提出的修改意见是 ⑵欣赏 同学的习作《 ①我最欣赏的词、句、段是 : ②我觉得好的原因是: ③存在的不足: ④我的修改意见: ⑶老师集中评议、指导《 ①习作中最精彩的词、句、段是: ②好的原因是: ③存在的不足: ④修改意见: ⑷通过这次习作,我最大的收获是 : 学到的经验是:--------------------------》 ,收获是:》 ,我的感受是:》的记录:优秀科学小论文范例展示同学们, 科学小论文竞赛就要开始了, 首先还是来学习学习优秀的科学小论文吧, 让我们从中了解撰写的格式、人家的选题、以及小论文的过程研究,这些都很重 要,在学习中,还能生成我们自己小论文的选题哦!掌上小搓板(未来爱迪生样稿)转载图为:掌上小搓板山西省通宝育杰学校 辅导老师 武平原许至友大家看,我这个小搓板精致吧!可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 就把它的具体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科技小发明的例子,并要求 我们时时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 做一个有心人。 于是, 我马上开始思索, 自己能不能也发明一件作品呢?我走路想,吃饭想,玩耍想,睡觉、洗 脸还想。有一天,我在洗漱时听到一个同学说:“真麻烦,袜子洗了半 天也没洗干净!”我想起了老师的话,解决了问题,就是发明。于是, 我豁然开朗,对,就发明一个小搓板,可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一晃 又是一节科学课,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喂鸡的小发明的故 事,就是喂鸡的饭碗,由于底部面积小,鸡一踩碗就倒了,所以有人就 想出了把碗扣过来,在原来的底上打个洞,把原来的顶子封住,这样碗 就不容易被踩倒了。我想:是否可以把这种反向思维用到我的搓板上, 使搓板化原来的固定为可移动的呢?我回家后便马上开始动手, 把小搓 板绑在手上,果然成功了! 我发明的掌上小搓板具有以下优点:(1)能调动同学们劳动的积极 性。(2)省力(在原有的搓板上,洗小的衣物时搓得手疼。掌上小搓板既 可洗干净,又不伤手)。(3)美观(小巧玲珑)、新颖、实用。(4)便于携 带(便于外出旅游时携带,走到哪儿,用到哪儿,让衣服经常干净)。(5) 节省材料。(6)细小的角落也能洗到。太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作品点评:在某些场合使用大的工具可能会不方便,将其变小会收 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缩一缩”的发明方法。用普通搓衣板洗大 的衣物非常方便,但洗袜子之类的小物件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许至 友同学开动脑筋,发明了这种小巧的掌上搓衣板,非常实用,具有推广 价值。 (本文刊登于《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 2010 年第 5 期)蚂蚁是怎么走回家的转载图为:蚂蚁是怎么回家的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五中学 周婷婷 辅导老师 易 辙 崔 艳 吴学涛 今天,在回家途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蚂蚁窝,有一大群蚂蚁在洞口爬来爬去,正向它 们的家中匆匆奔去。我轻轻地蹲下来,静静地观察着,并思考着一个问题:蚂蚁认识回家的 路吗?它们是怎样回家的?我准备做个试验,研究一下蚂蚁是怎么回家的。 一、观察 现象 1:蚂蚁呈一路纵队前行,有条不紊。 现象 2:队伍中的蚂蚁触角不断前后左右摆动。 现象 3:行进过程中的蚂蚁腹部末端总断断续续地接触地面。 疑问:蚂蚁为什么要排队?触角和腹部又是怎么回事? 二、实验准备 带着种种疑问,我和同学去老师那里咨询这小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总算有了点了解。原 来蚂蚁都是一窝一窝地群居生活在一起, 每一窝都是几十万只, 它们是在陆地上活动的生物, 活动方式主要是在地上爬行,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蚂蚁搬家的现象就是这种爬行。 它们沿着一定路线往返, 绝对不会迷失方向, 那是因为它们外出寻食, 都有一定的路线, 当找到食物后, 能准确无误地回到家园。 那么蚂蚁究竟是怎样认路的呢?难道蚂蚁的触角会说话?我带着疑问去图书馆及网络 上进行了一番查询—原来蚂蚁的腹部能分泌出一种物质,称为追踪素,边走边散发在路上, 这样后面的蚂蚁用有鼻子功能的触角去“闻”前面的小伙伴留下的“信号”,就不会迷路了。究 竟是不是这样呢?我决定设计一个小实验。三、实验过程 【实验 1】 1.假设: 是不是在队伍最前面的蚂蚁有特别的识路本领呢?后面的蚂蚁只要跟着它走就 可以了? 2.实验措施:把队伍最前面的一只蚂蚁远远“调离”这个纵队,观察整支队伍及这只领头 蚂蚁的行踪。 3.现象及结果:这群蚂蚁仍有条不紊地前行,而那只领头蚂蚁反而像“没头的苍蝇”,到 处瞎闯,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假设不成立。 【实验 2】 1.假设:是不是蚁群和我们人类一样凭借眼睛观察周围的景物来判断身处何处? 2.实验措施:当蚂蚁正在回巢的途中,用报纸做一个简单的围屏把它们圈住,再用一块 平板在回巢蚂蚁的上方放得很低,这两个简单的道具使它们不能看见天空和周围的景物。 3.现象及结果:在这种条件下蚂蚁仍可以按原路返回。假设不成立。 【实验 3】 1.假设:既然不是靠个别天才蚂蚁,也不是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蚂蚁靠的是用触角 来“闻”追踪素的气味。 2.实验措施:在蚂蚁回家的路线上,用手指重复擦几次,再用青草做成的“擦子”使劲擦 拭地面,用这个气味覆盖掉原来的味道,截断它们的路线标志。 3.现象及结果:接踵而至的蚂蚁们尽管离“家”已经很近了,但它们还是乱作一团,到处 绕圈子,很久之后,它们才能重新排成一支新的队伍,跌跌撞撞地回到蚁穴。假设成立! 四、实验分析 蚂蚁的腹部能分泌出一种物质,称为追踪素,通常蚂蚁出洞的时候,都是很有秩序地排 成一个纵队前进,前边蚂蚁分泌出这种带有象征气味的追踪素,边走边散发在路上,留下痕 迹, 后边走的蚂蚁能用触角探测到这种气味, 就能紧紧地跟上, 即使有个别的蚂蚁暂时掉队, 也能沿原路前进不会迷路。这种追踪素的气味就成了它们前进的目标。回来的时候,它们仍 按此路标返回洞内。 当没有了触角或隔离太远时, 蚂蚁就没有办法通过触角闻到追踪素, 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了。 五、试验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蚂蚁啃骨头和食物一起翻倒又立即爬起,反复好几次,但它们坚 持不懈,不怕困难,历尽千辛万苦,直到搬完为止。由此让我联想到,假如我能把蚂蚁搬食 的精神用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 那么再大的困难都压不倒我, 而且我相信做什么事都会取得 成功! 第 24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本文刊登于《少年发明与创造》中学版 2010 年第 3 期小学生科学小论文——变色的藕变色的藕 深圳市石岩公学 六(5)班 郭嘉伦 一、炒藕变色引发兴趣 有一次,我看妈妈炒菜,忽然,我发现:藕片变颜色了!原来藕 片比较白,可它现在变得有点蓝颜色了。这是为什么呢?我很好奇, 我就问妈妈,她笑着说: “我倒是没有想过。 ”可是我很想知道原因, 于是我就央求妈妈下次多买一些藕, 像平常炒菜那样再来试试看。 回 到学校,我就找科学老师,跟老师聊了之后,我觉得,应该做一些对 比实验,我猜能让藕片变颜色的也许是锅,也许是食盐,或者其他什 么因素。 二、找齐实验材料做对比实验 根据我的猜测,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准备了很多藕,足够的食用 油和食盐等调料,还准备了铁锅和不锈钢锅。食盐分加碘盐和非加碘 盐。 三、实验过程清清楚楚: 我们先洗好藕,把藕切成片,然后像平常炒藕片那样做,只是有 一点跟平常不一样,那就是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步骤都是这 样做的: (1)油锅加热; (2)把藕片放入锅中; (3)翻炒; (4)放入 调料; (5)出锅。 四、清清楚楚实验记录: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实验现象和结果, 我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设计 了记录表。 序 号 用不同的锅炒藕片 放入是否加碘的食盐 在不同 时间放入食盐 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铁锅 不锈钢锅 加碘盐 非加碘 盐 先放盐 后放盐 1 √ √ √ 藕片会变成淡黄色 2 √ √ √ 藕 片会变成淡黄色 3 √ √ √ 藕片会变成淡黄色 4 √ √ √ 藕片 会变成淡黄 5 √ √ √ 藕片颜色:青带蓝 6 √ √ √ 藕片颜色: 青带蓝 7 √ √ √ 藕片颜色:青带蓝 8 √ √ √ 藕片颜色:青带 蓝 五、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我发现:用铁锅炒藕片,最后得到的是淡 黄色的藕片;如果用不锈钢锅炒藕片的话,那就得到青带点蓝色的藕 片了。 由此看来,藕片颜色的变化是由锅决定的,不同的锅炒出来 的藕片颜色就不一样。 不过,我只做了这一组实验,如果有很多人 也按照我的实验表格来做实验的话, 那么结果会相同吗?如果实验结 果不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藕片变色呢? 六、亲自体验心存感恩: 没想到,简简单单的炒藕片也能成为我的探究活动!没有做实验 前,我猜测至少有锅、食盐、加盐时间这三个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做 实验时,我观察到藕片颜色真的会变,可是这几个实验做完后我又犯 难了,因为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就是“因为锅不同,藕片才会变成 不同颜色”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后来张老师告诉我说,他在网上跟别 的科学老师讨论过,也有人说是因为藕片切开后,它所含的淀粉就会发生变化,还有人说要把藕片放入清水中洗一洗或加点醋,藕片颜色 就不会变成黄的或黑的了。 我想, 看来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研究! 在 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妈妈帮我买实验材料,比如买加碘盐;感谢我 的姐姐帮我做实验!称空气深圳市石岩公学 五(6)班 陈兴 一、实验之前: 有一次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去参加科学探究选修课,张老师问我们: “你们认 为空气有重量吗?”有人说有,有人说,空气很轻,几乎没有。这时候,张老师 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几只气球、几根细木棍和几段线绳,他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做 关于空气重量的实验, 做实验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现象,想一想实验中的现象能不 能帮助我们解决“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的问题。 二、实验过程: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是这样做实验的:(1)找一根比较长的细木棍,两 端各绑一只没有充气的气球,用塑料绳把细木棍中间绑住,悬起来,调整一下, 使它的两端在静止的时候保持水平;(2)取下一端的气球 A,往里边吹气,然 后挂在刚才那个位置,观察细木棍的平衡情况;(3)把另一端的气球 B 取下来, 也往里边吹气,两只气球差不多的时候停止吹气,把它挂在原来的位置,观察细 木棍的平衡情况;(4)气球 B 放掉一些气,重新挂在原来的位置,观察细木棍 的平衡情况;(5)气球 A 慢慢靠近电热器,让气球 B 远离电热器,观察细木棍 的平衡情况。 实验操作示意 线绳 细木棍 图: 气球 气球 三、实验结果: 条件 1 气球 A 吹气 平衡情况 气球 A 这边向下倾斜 气球 B 没吹气2 3 4 5较大 较大 放气,比气球 B 要小一点 靠近电热器平衡 气球 A 这边向下倾斜 气球 B 这边向下倾斜 气球 B 这边向下倾斜较大,与气球一类似 放气,较小 保持原样 远离电热器四、实验原理: 经过张老师的解说,我们明白了:(1)空气本身有重量,这是大气压力的 来源。(2)两只气球都吹入相当多的空气时,它们会保持平衡。(3)往气球里 边吹气时,气球变大时所受的浮力也会增加。但是因为我们在用口来吹气,那气 球里边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多,它还比空气重;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后,也会变重一 点;气球内的气压比外面的空气压力大,所以增加的浮力没有增加的重量多,吹 气多的气球向下倾斜。(4)气球受热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受到大气的浮 力也比较大,因而变得比较轻。 五、实验拓展: 实验之后, 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一个人的重量与实验室内空 气的总重量相比, 哪个大呢?要比较这两个大小,我们想知道它们分别有多重? (1)怎样知道自己的体重?可以借用仪器室的体重秤来称一下,直接读数 就可以了。我们几个人站在体重秤上,科学老师和我们一起读数,我 47 千克, 韩嘉标 41 千克,陈旭杰 39 千克,冀嘉伟 36 千克。 (2)假如实验室门窗关上,空气不流动,那么怎样确定实验室内空气的重 量?张老师说,这要用到中学的知识,需要知道空气的密度和实验室的大小。空 气的密度我们从网络上查了一下就知道了。 实验室的大小怎么知道呢?我们没有 找到卷尺,就用估计的办法,地面的面积就数瓷砖的数量,然后乘以一块瓷砖的 面积,实验室的高度就按照 3.3 米计算。经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实验室里有 很多正方形瓷砖,它们的边长为 40 厘米,还有一些小长方形的瓷砖,一一测量 之后,计算出它们的总面积为 64.4456 平方米。 最后,我们终于算出来了!实验室内空气总重量=空气密度×实验室大小 =1.205×3.3×64.4456=256.2679284(千克)。这个数据跟我们的体重相比,它 是我们几个人平均体重的 6.5 倍。 六、体会感想: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我们实验室的空气竟然有那么重!实验现 象和计算数据都说明空气确实有重量,而且不会很轻。看来,科学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的!自己如果没有亲自动手、动脑、思考、实践,那么就不要轻易相信 别人的话语。 七、资料来源: 空气密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876350.htm揭秘阳光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科技小论文 沈一小 四(5)班 胡哲源一、活动目的 上一周老师叫我们写了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豆芽发芽的过程。之后试验过的 那些已经发芽的豆芽还是静静地躺在浴室间的角落里。 几天以后当我再去看那些 小东西的时候,真的是大吃了一惊。那些豆芽的茎都长得好长啊!拿出尺子量了 一下, 最长的已经达到 47 厘米。 可是菜市场在卖的豆芽怎么没有这么长的茎呢? 阳光对它们的生长是不是有很重要的关系呢?带着疑问我决定作进一步的调查, 相信一定能揭开这个谜。 二、活动步骤 1、重新准备两个容器,在底下垫上八层湿透了的纸巾,各放上 10 颗已经发 芽的绿豆芽。把其中的一份放在有光线照的地方,一份放了洗衣机内胆里(没有 光线)。并每天补充水份,始终保持纸巾的湿润。 2、征求一下大人的意见。 3、在网上杳找一些资料。 三、调查过程 1、观察记录绿豆芽生产的过程 时 间 6 小时 有光线的绿豆芽 黑暗中的绿豆芽 3mm 1mm12 小时 18 小时 24 小时 30 小时 36 小时 42 小时 48 小时5mm 8mm 12mm 20mm 26mm 35mm 43mm2mm 4mm 8mm 12mm 15mm 20mm 25mm2、特意跑到菜市场里问卖豆芽的阿姨,阿姨表示:她们在卖的豆芽长出小 芽后就用一块湿布盖在上面, 不让其直接受到光线的照射, 不然豆芽会长得太快。 奶奶说, 她以前发豆芽的时候必须在上面盖些稻草之类的东西,否则长出 的豆芽会又细又长。 四、网络核实 因为植物的向光性, 由于光线能改变生长素的分布,使植物生长时向着光的 一边。 五、活动感想 这件事说明了: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光,植物就不能好 好生长,所以种植植物时要好好地控制光照,这样植物才能长得更好。 六、附照片图 1:有光线环境中的绿豆芽 境中的绿豆芽图 2:无光线环关于银杏树的调查研究三(2)班傅罗秋子指导师:张一平一、研究起因: 我们学校教学楼后面和餐厅后面都种有银杏树, 我经常从这些美丽的银杏树 下走过。 这些天我发现银杏树上结出了许许多多的白色的黄色的小小的圆圆的果 实,有些果实落了下来,有人在捡。我曾经也把银杏果捡来,还捏破过呢,粘粘 的,臭臭的。听说张老师不小心将银杏果的汁液抹在裤子上,后来发现裤子上面 留下了痕迹!我还看到银杏树的树叶大多变成了枯黄色,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可是我发现落在地上的银杏树的树叶并不都是黄色的,还有一些绿色的树叶!好 奇怪啊!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中绕来绕去,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就去找组织课外 科学兴趣活动的张老师,让老师来帮忙解开我心中的疑团! 二、研究问题: 1.银杏果的汁液为什么粘粘的? 2.人们为什么要去捡银杏果呢?难道只是好奇? 3.为什么有些银杏树叶还是绿色的就落下来了? 4.银杏果的汁液真的能在衣服上留下痕迹吗? 三、研究方法: 1.上网搜索。 2.去学校图书管找有关植物的书籍和杂志报刊。 3.询问捡银杏果的人或其他有经验的人。 4.做实验。 四、研究过程: 在课余时间,我就按照我们讨论好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 1.从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关键词有“银杏树”、“ 银杏果”、“ 银杏树 叶”、“白果”和“树叶还没变黄为什么落下来”等。 2.到学校图书馆寻找资料,先找到与植物有关的书籍,然后看书的目录中 有没有提到“银杏树”或“银杏果”,如果有,就翻开书仔细阅读,如果没有, 就去找其他书。 3.询问捡询问捡银杏果的人,询问我的爸爸妈妈,询问学校的园艺工人, 询问上了年纪的人。 4.通过做实验来验证银杏果的汁液能不能在衣服上留下痕迹。 (1)准备实验材料:捡来三五颗银杏果,找到实验用的纸片、上衣、裤子、 鞋子和抹布。其中,纸片是要与衣服做比较,裤子包括蓝色牛仔裤和白色休闲裤 两种。 (2)把银杏果捏破,将它的汁液分别涂抹在纸片、上衣、裤子、鞋子和抹 布上。(3)观察银杏果汁液还是湿的时候和干了以后那几种实验材料上是否会留 下痕迹。 (4)及时做好记录,必要时拍下照片。 (5)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答案。 五、研究结果: 1.通过搜索资料和去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我了解到银杏在地球上已经存 在了一亿五千万年,其寿命之长居各植物之首,被科学家称为“植物活化石”。 银杏含银杏酸、银杏酚、银杏醇、银杏黄素、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 胡萝卜素、核黄素及多种氨基酸等。它的汁液粘粘的,闻起来臭臭的,就是因为 它里边含有这些成分的缘故。 2.通过询问和查找资料,我了解到银杏全树都是宝,种植银杏有非常好的 经济效益。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可以食用,它营养丰富,味道甘美。食用 银杏,可养生延年。白果食用方式可以炒食,烤食,煮食,配菜,做糕点、蜜饯、 罐头等, 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同时也有良好的药用保健价值, 有润肺止咳等功效。 白果的药用重要体现在医药、 农药、 兽药这三个方面。 白果入药主治: 敛肺定喘, 止带滞,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遗尿尿频等。知道了这些,我也就知道了为什 么有人要去捡银杏果了。 3.仔细看看,银杏树上既有绿色的树叶,还有黄色的树叶,还有一些树叶 上绿颜色和黄颜色都有。 落在地上的银杏叶也有黄有绿,不过那些远远看是绿色 的落叶走近仔细看就会发现, 那些树叶大部分是绿色的,边沿已经开始变成黄色 的了,叶柄也快干枯了。后来,我查到了资料,原来是树要在天气干燥的秋冬季 要保存自己体内的水分,也要“冬眠”了。此时,水分、叶绿素等大多集中在树 干部分,叶柄与树干连接处的特殊结构———离层也变的脆弱起来,于是,一遇 到风或雨它们就容易被折断,从而落了下来。 4.通过做实验,我发现张老师说的没错。银杏果的汁液干起来很慢,它确 实能在衣服上留下淡淡的黄色那种痕迹,而且很有可能还带有一种臭臭的气味, 还有一种油油的感觉。 用纸片做实验时, 汁液刚涂抹在纸上的时候, 拿起纸片瞧, 我发现涂抹的那一块地方有些朦胧的半透明的感觉。 鞋子上的实验效果不像休闲 裤上那么明显,因为鞋子那里是深蓝色的,而银杏果的汁液是那种浅黄色的,所以不容易看出来,不过等过了两三天之后,在去看,我发现鞋子那块地方颜色更 深了。 六、附录: 1.参考资料: (1)《植物小百科》,王志学主编,明天出版社:珍贵的裸子植物。 (2)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自然 环境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年 4 月第 1 版:植物王国,十九 植物之最,P461,最古老的树———银杏。 (3)银杏树:http://baike.baidu.com/view/31047.htm (4)银杏叶:http://baike.baidu.com/view/185146.htm (5)白果:http://baike.baidu.com/view/46759.htm (6)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 http://iask.sina.com.cn/b/2812534.html?from=related 2.相关活动照片:3.银杏树的果实/种子和树叶实物。 2009 年 5 月学校科技节学生作品水痕与纸的研究泰顺县育才小学五(3)班夏子康指导师:张一平有一次,我拿着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玩,一不小心,我把水滴在桌子上了, 擦桌子的时候我发现,桌面不同的纸上面水的痕迹不一样,有的很快洇了,有的 则没有,水滴圆溜溜的在纸面上。我心想:是不是不同的纸,水滴在上面以后, 痕迹就会不一样啊?刚好我在课余时间有参加张老师组织的科学探究小组活动, 我就在活动时跟张老师交流讨论,开始寻找材料,展开研究。 一、 研究问题水滴在不同的纸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二、 研究材料滴管、清水、几种不同的纸三、 1. 2.研究步骤 搜集、准备好几种不同的纸及其他实验材料; 把准备好的几种纸平铺在桌面上,然后用滴管给每种纸滴几乎同样多的一滴水; 3. 四、 观察水在不同纸面上的变化,及时记录。 研究结果这是我的实验记录: 纸的种类 餐巾纸 实验现象 渗透情况很明显,一两秒后便完全渗透了,水痕处及周围地方出 现褶皱。 背面水平方向渗透,较慢,正面更慢,似乎不渗透,水滴就像被 蚊子叮咬过的小包,过一段时间来看,它是竖直往下渗透。 起初,水滴在纸面形成一个小包,大约过了 20 秒,有水滴的地方 纸凸起了。 渗透情况非常明显,水痕处比较平整,过了一会儿,水痕不明显 了。 与作业本纸类似,但渗透较慢,水痕处凸起。 正面几乎无法渗透,背面能渗透下去一点点。 滴上去就渗开了,大约 20 秒后完全渗透,水痕处没有凸起。 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渗下去,大约 10 分钟后才开始竖直往下渗。手工纸作业本纸卫生纸 A4 打印纸 书的封面纸 报纸 瓦楞纸通过实验,我发现:水滴在不同的纸上,变化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水痕表 现也都不相同。我还发现,越粗糙的纸上,水痕处凸起的情况越不明显。 五、 讨论我最开始以为纸越粗糙渗得越快,可是瓦楞纸不是这样;我以为纸越硬渗得 越慢, 可是书的封面纸却不是这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看来这些问题还有待研 究。 六、 体会感想通过这次愉快的科学探究活动,我越来越感受到科学的奥秘,对科学的兴趣 越来越强了, 得出结果时我都非常的兴奋。 科学探究无止境, 我一定要继续努力!附录:实验照片子康在做实验部分实验现象第 26 届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结果公示公告 发表日期: 2012-1-17 发布者: admin1 浏览:349 次 由温州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团市委联合主办的第 26 届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 新大赛经大赛评委组资格审查、初评、现场答辩等评审阶段,评选工作已结束。现将获奖作 品予以公示。 一、 科技创新项目科学论文一等奖(共 18 名) 中学组(6 名) 序 号 1 项 目 名 称 作 者 所 在 学 校 辅 导 教 师 黄虹武、蔡 呈腾天平优化设计的构思 反比例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点的坐标 变化规律的研究 温州市鹿城区锦江家园小区绿化带园路的 调查报告 对于书本除霉方法的对比探究阮一者温州市实验中学2王润坚温州中学3李诚豪 王天豪、张晟 章索 曾思瑶、林宁 李龙 蔡晟晖温州市实验中学马海波4温州市绣山中学谢杰妹 徐煌、林华 章 蔡永5反应快慢的测试实验之改进 高光害条件下“103P Hartley 彗星”观测 的实践研究瑞安市莘塍镇第一中学6温州市实验中学小学组(12 名) 1 2 桂花采摘过程中变色变形因素的探究 植物表皮细胞的系统研究 王衍凯、麻容博 永嘉县瓯北镇第二 厉一郴 王江南 小学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胡瑞琼、林淑静 张汉、陈咏菊3 4大麦虫的探索与发现 苍耳能够防治蚜虫的实验探究 我的鸽子新品种探究活动——凤尾鸽与灰 信鸽杂交体的培育 碰碰香的探索与发现 生熟江蟹膏体甲醛含量对比及成因的实证 分析 我和霉菌有个约会——生活中诱发霉变现 象原因的研究陈琪佳瑞安市实验小学陈立新 林淑静、胡瑞琼陈茗画、陈冠圻 永嘉县瓯北镇第二 杨昌融 黄宣斐 叶萌 林恬羽 小学 温州市实验小学 瑞安市实验小学 温州市瓦市集团瓦 市校区 温州市百里路小学5 6 7陈耀、许婧 陈立新、曾定焕 潘小微8徐艺珂吴芳、李丹 谢彬林、许婧 陈茜茜 王苏嫦、徐笔 陈茜茜、谢彬林 姜莲敏 王苏嫦、陈任翱9 10 11 12神奇色彩绽放奇葩——对染色花枯萎现象 林立诚、杨丁阁 的探究 浮萍生长生殖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杉木树皮奇异功能的初步探究 电镀污泥对土壤的影响 张益豪 叶欧文 徐子涵、王翊 州 宋弘毅 卢奕彰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城南小学 温州市实验小学少 年科学院 温州市城南小学二、科技实践活动(76 名)一等奖(共 12 名) 中学组(5 名) 序 号 1 活 动 名 称 申 报 单 位 申报活动参与人 辅导教师 郑茂军、陈 莉 李秀芳 虞成建、 邵盈 温州市第三中学 墨 潘浏波 蔡强鹏、 金丹 3 温四中青蛙保护行动 温四中科技环保小组 温州市第四中学 丹 陈建钦 4 低碳生活,从一张纸开始──关 文成县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3 文成县职业中等专业 于学生废旧纸张处理的调查报告 洞头列岛海洋生物现状调查及保 护对策研究 人) 洞头一中高二(9)班 小学组(7 名) 实行垃圾分类,共享绿色未来 1 ——“生活中的垃圾”科技实践活 动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生活中的垃 圾”科技实践活动小组 南康武、 张嘉 飒 学校 洞头县第一中学 赵海荣开启天空的梦温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6 班)温州市第三中学2低碳校园建设之太阳能篇温州市第三中学“学与做”电子科 技小组5刘德庆温州市蒲鞋市小学2“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 节约 温州市水心小学 (四 (7 ) 班个别、 用水调查体验实践活动 “呵护绿色梦想”植物养护活动 六(8)班全体学生 35 人) 瑞安市实验小学四(6)班温州市水心小学林虹、邵贤 艳 缪旭春3瑞安市实验小学郑依茹、 陈立 新 颜道跳 黄玮慧、 潘海 琼 夏小珍 南康武、 项洁 慈 林丽丹、 叶琳4临界食品前踏步,社会文明一小 温州市瓦市小学 (育英校区) (五 步 年级 6 人)温州市瓦市小学 (育英校区)5“一滴水的未来”惜水节水科技实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一滴水”科技 践活动 请,还我一片蓝天 亲近自然 呵护生命之绿——“探 秘校园植物”科技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小组 蒲鞋市小学三(5)班温州市蒲鞋市小学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 (龟湖校区)67太阳花植物探究小组 二等奖(共 25 名) 中学组(11 名)瓯海区梧田南村小学 周丽慧、 林灵序 号 1活 动 名 称申 报 单 位 温州市实验中学实验室 级 3 人) (七年 学申报活动参与人 温州市实验中辅导教师 郑碎萍、 何洛 婴 张强我们也来种花生(广场校区)2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保护的调查 永嘉县瓯北镇第五中学 报告 级 5 人)(八年 永嘉县瓯北镇第五中 学 (八年 永嘉县瓯北镇第一中 学 温州中学 瑞安市莘塍第一中学3 4 5自制酸碱指示剂测水果、饮料、 永嘉县瓯北镇第一中学 蔬菜的酸碱性 正二十面体的设计与制作 泥土换魔方 级 3 人) 创新与制作活动组 瑞安市莘塍第一中学 (9)2 人)厉朦朦 吴联进 金浩淼、李 鹏 余海君 陈晓群、 陈雷 吴松波、 周德 松 陈怡、胡建 萍 李伟伟 郑晓红 张东方、 王琴 王少锋、 陈梦 黄素燕(初一6 “昆虫标本的制作”科技实践活动2011 年暑期社会科技实践活动 小组 温州市瓯海三溪中学 人) (七年级 (高二 6温州市第三中学7瞿溪旅游线路开发设计与研究瓯海区三溪中学8太空番茄栽培技术及价值的调查 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与研究 5 人)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瓯海区三垟中学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9 三垟湿地河道水质污染情况调查 10 城市水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保护环境,共创绿色家园——关 于新田园小区垃圾处理调查活动八(3)班科技实践小组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人) 龙湾区外国语中学 (八年级 8 人) (初二 311龙湾区外国语学校小学组(14 名) 1 走进电动车 寻找环保新气象 温州市瓦市小学 (育英校区) (五 年级 3 人) 温州市瓦市小学 (育英校区) 温州市百里路小 学 (西城路校区) 杨扬 舒慧君、 苏冬 梅 詹茫、 周凌燕2探秘神奇的气生植物——空气凤 百里路小学西城路校区绿色俱乐 梨 我健康 我快乐——食品安全从 我做起实践活动 部 温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三年3温州市实验小学教育 集团(瓯海区)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4“节约一张纸,呵护一片绿”主题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实践活动 级 41 人)李娜 陈海珍、 陈娉5月相观测实践报告温州市建设小学月相观测小组 (四年级 39 人)温州市建设小学娉 姜光远6绿野仙踪,乐在其中——家乡野 永嘉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菜的调查和研究 走进大麦虫的世界 级 200 人) 红领巾大麦虫社团谷亨 (四年 永嘉县岩头镇中心小 潘建孝、 学 瑞安市实验小学 温州市瓦市小 学 (瓦市校区) 温州市水心小学 清 郑蓉荣 陈立新、 李斯 斯 邓思思、 徐霜 玲 陈品、 缪旭春78(瓦市校区) (三 蜗牛“全方位”的研究科技实践活 温州市瓦市小学 动 -四年级 3 人) (四 ( 1)9“健康生活,以食为先”——食品 温州市水心小学 安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广场路小学校园直用饮水 机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光与影”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综合实践 活动 班 44 人)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班 20 人)10 11 12(六 ( 6)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丁跃、李玫林灵 “光与影”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小组 瓯海区梧田南村小学 周西约、 “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制作小组 瓯海区梧田南村小学 周西约、 林灵 王崇微、 黄圣 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 敏 王兴(大) 龙湾区横街学校 潘欢燕、 吴冬 梅 诸芬芳13创意房屋模型的制作与设计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 级 6 人)(五年14 保护七都红树林,我们在行动横街学校爱绿社团四至六年级学 生 三等奖(共 39 名) 中学组(18 名)序 号 1活 动 名 称 走进红枫古道──关于文臣红枫 古道的开发和保护的调查研究申 报 单 位申报活动参与人辅导教师文成中学(高中段 3 人)文成中学吴吟风 王爱萍2 对溜溜球“睡眠”时间影响因素的 苍南县灵溪镇第一中学教育集团 苍南县灵溪镇第一中实验研究 从 1000 辆到 300 辆的变化—— 3 取缔三轮车给我镇带来影响的调 查与思考 4 环境,和谐,幸福──关于对生 活垃圾调查的实践研究报告 关于鸡蛋的小实验(初一 3 人)学教育集团瞿溪华侨中学社会实践小组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金龙雪温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 1 人) 温州市实验中学 3 人) 永嘉第二高级中学化学组(高一 5 人) 梧田二中九 (8 ) 班科技实践活动 小组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七年级 1 人) 文成中学(高一 6 人) 温州 14 中高一(1)班 “我爱母亲河”研究小组温州市实验中 学 (广场校区)陈婷5(九年级 温州实验中学 浦校区)陈妙 (南 黄虹武、 娟 蔡献鹿、 周绍6 影响铝与两种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永嘉县第二高级中学深 周晓亚7公交车潜在危险性的调查研究瓯海区梧田第二中学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 校 文成中学蔡建新8寻找水葫芦的“宿命天敌” 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分析与思考 利用科学技术改善温瑞塘河水质 的研究黄旭曼9谢美娟10温州市第十四中学沈永铭11 12 13 14 15夜间会车时近光灯使用情况的调 永嘉县瓯北镇第一中学 查与分析 酸雨对四季豆生长的影响 走笔农村低碳生活 多功能计算器软件的开发 我校塑胶跑道的深入研究 级 3 人)(八年 永嘉县瓯北镇第一中 学 永嘉中学 永嘉中学 温州中学 瑞安市莘塍第一中学郑忠道 陈莉莉 周静 舒春平 余海君永嘉中学(高一(6)5 人) 浙江省永嘉县中学综合实践组 (高一(2)班 8 人) 计算器软件开发小组 瑞安市莘塍第一中学科考队 2141 分队 龙湾区实验中学 (九年级 3 人) 龙湾区实验中学 (八年级 1 人) 龙湾区永强中学 小学组(21 名)16散落的珍珠——杨梅龙湾区实验中学何锦霞17 永昌堡周边环境调查及分析报告 除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塑料的处 理的研究龙湾区实验中学汪小芬18龙湾区永强中学郑宵霄1蚂蚁家族趣事红领巾蚂蚁研究社团 红领巾立蛋研究社团瑞安市实验小学 瑞安市实验小学陈立新、 李斯 斯 陈立新、 李斯2 想站立的蛋宝宝——立蛋研究实践活动 3 (瓦市校区) (三 斑马线来得及过吗?——温州市 温州市瓦市小学 斑马线红绿灯设置调查实践活动 “汀田水运的昨天、今天、明天”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笔墨纸砚,我创新”实践活动 年级 5 人) 温州市瓦市小学 (瓦市校区)斯 邓思思、 朱力 棉 陈云蓉、 陈立 新 王卫心、 章明 珍 王爱长、 陈娉 娉 叶托4瑞安市汀田实验小学六(1)班 瑞安市汀田实验小学 温州市绣山小学 (四 ( 2)5班同学 44 人)温州市绣山小学 温州市建设小学 (大南校区)6温州市建设小学大南校区校园噪 温州市建设小学 (大南校区) (五 音污染调查 大家一起来找“茬”——记三垟湿 地五福源环境问题社会调查 神机妙“蒜”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3 人)7三垟三小六(2)班等 6 位学生 瓯海区三垟第三小学 温州市实验小学(市府校区五 (3)班)项梦梦、 管洪 福 薛海珍8温州市实验小学9瓯北四小岩石与矿物中队调查活 永嘉县瓯北镇第四小学 动记录 你的握笔姿势正确吗? 走进水世界 级 2 人)(六年 永嘉县瓯北镇第四小 学 瑞安市实验小学 瓯海区丽岙第三小学 (三- 永嘉县瓯北镇第七小 学陈浩权 李斯斯、 陈立 新 章魁兴 李丽霞 谢陈丽、 陈永10 11红领巾握笔姿势调查研究小组 “小水滴”实践小队 永嘉县瓯北镇第七小学 四年级 88 人)12 近视人数增多的原因调查报告13寻一个幽静和谐的校园—江溪小 学半天制上学纷争调查瑞安市仙降江溪小学五年级一班 瑞安市仙降江溪小学钿 陈立新14节约用纸科技实践活动温州市建设小学 (12)班 34 人)(六温州市建设小学林笑笑、 姜光 远 许丽琴、叶 辉 黄晓东 吴少春、 娄月 梅 章少华 孙秋月15 临江农业大棚科学调查实践活动 16 17 分一分,“分”出健康新生活 龙水社区榕树的探究之旅 阳光下的影子——持续性观察系 列活动报告 洗洁精大革命——小区居民使用 洗洁精情况的调查及实践四(2)中队(包括六(1)中队 1 名队员) “垃圾分类”宣传小队 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 2007 届 03 班全体学生 龙湾区永中第二小学科学组鹿城区临江小学 瓯海区梧田蟠凤小学 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18龙湾区永中第二小学19温州市籀园小学社会实践小组温州市籀园小学许婧 潘丽珍、 陈伟 丹 鲍达20奇妙的指纹永嘉县实验外国语小学五 (5 ) 班永嘉县实验外国语小 学21泰顺铁皮石斛的调查研究泰顺县育才小学(五年级 2 人)泰顺县育才小学郭传塔、 林安 青


相关文章

  • [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期未考查试题
  •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计算机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 期末作业 学 院 业 班 学生姓名 钱文亮 学 号 110601028 <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期未考查试题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110601028 姓名:钱文亮 分 ...查看


  •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 关于"发明家社会英雄形象的确立与演变"一文的读后感 论文题目:发明家社会英雄形象的确立与演变 论文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8卷,第8期,2012年8月 论文作者:夏保华,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南京 论文简介::历史上, ...查看


  • 职业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 职业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调动广大教职工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各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逐步提高我院科研水平,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 奖励范围 学院在职教职工,有下列成果之一者,均属本 ...查看


  • 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分配方案
  •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方案(试行) (适用于2014年入学的全日制无固定工资收入研究生) 一.学业奖学金评比原则 学业奖学金是以国拨经费为主,在实行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研究生出现以下任 ...查看


  • 河南职称评定方案
  • 具备下列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讲师水平.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和较完备的教育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担任1门课程部分或全部内 ...查看


  • 研究基本奖学金
  •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试行)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与<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助基金管理办法>,为规范 ...查看


  • 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杂志社联系方式编辑部投稿邮箱
  • 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杂志社联系方式 编辑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学术论文辅导协助发表,请联系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论文网.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论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立题新颖.论述清晰.格式规范.资 ...查看


  • 专利学论文
  • 专利学论文 1.专利保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利制度愈体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专利权的专有性给专利权人以绝对的保护.专利法第11条规定: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 ...查看


  • 美国专利法对发明专利新颖性的要求
  • 美国专利法对发明专利新颖性的要求 朱鹏 作者简介:朱鹏,美国注册专利律师.注册律师,现为美国苏特韦斯特律师事务所(Suiter ? West pc llo)专利律师.在美国获得法学博士(Juris Doctor).地球科学博士学位,在中国获 ...查看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与科技发明制作类
  • 甘肃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撰写格式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与科技发明制作类] 为全面规范挑战杯竞赛的论文书写格式,方便专家评审,确保评审规范性,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发布申报论文撰写格式规定如下: 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