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20世纪后自然辩证法与科学论的研究

赵红博 淮海工学院 2011届研究生ZS11280027

摘要:自然辩证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将各个学科的哲学问题进行了糅合,并且为解释阐述自然界万物的本征为目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心是物质的实质,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开始侧重于科学的性质和规律、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等多种角度进行广义科学观研究。20世纪中叶以来,科技迅速发展,又有三次的科技革命,知识和科技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世界进步。20世纪的科学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两重性,如科学知识真理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科学技术既能造福又能为祸的社会功能的两重性。表现出来的是自然辩证法要作为这个世纪的科学,首先就得理解科学。然后,与时俱进的吸收西方科学哲学中里的必要知识,才能将自然辩证法为科学论的研究做好基础。这也是自然辨证法重心研究转移的原因。

关键词:自然辨证法 科学技术 20世纪 联系

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的确定,都有其客观依据。毛泽东同志指出:“讨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质的研完,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某种特定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的某种特性或某种关系,都具有特定的矛后,都是某种矛盾的表现形式及其运动发展的况律性,因而能够成为科学的研完对象,并且构成一门特定的学科。自然辫证法作为一门学科来说,也不例外。

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自然辩证法各组成部分都相应地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在自然观研究方面,人工自然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已成当显赫的研究课题。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总的看来,正逐渐汇入广义的科学观研究之中。强化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已成为最新趋势之一。科学观研究呈现出如下新特点、新趋势:(1)辩证观点的深化。上个世纪科学辩证法研究的重点是科学发展是否真正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观点。在当代,研究的重点则深入到了科学发展所体现的普遍联系究竟是怎样联系的?联系的内容与形式是什么?科学发展所体现的永恒发展究竟是怎样发展的?发展的类型和规律是什么?等等。(2)与国际学术界直接对话的制度化。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是提高科学观的研究水平的基本途径之一。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式、研究成果都有其长处,我们应在对话中取长补短。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与科学史学之间的联系可追溯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之初。科学史学是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的条件和手段。就二者关系的本上化考察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相互影响愈益明显。时下科学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又引份自然辩证法研究向新的领域拓展和延伸。自然辩证法研究则对科学史学的发展有着指导性、拓展性和提升性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科学史学。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在批判吸收以往析学与总结最新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撰写了《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集中阐发了他们关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思想,从而创立了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辩证法。而“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恩

格斯未完成的乎稿。恩格斯在文稿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相继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析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乎稿的出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析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成为自然辩证法这一研究领域的经典性读物,成为自然辩证法学说创立的标准。科学史学在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扮演着甚为重要的角色,特别对19世纪以来最新自然科学成就的研究和总结,则是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的另一重要的条件。就《自然辩证法》的孕育而言,科学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对历史、特别是自然科学史的“非常熟悉”,《自然辩证法》的诞生绝非易事。就能量守恒规律就是一个例子,在此前提下,恩格斯开始对这一定律进行析学的探索。首先,他指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具有深刻的析学意义,“用物理学的方法补充证明了笛卡尔的原理:世界上存在着的运动的量是不变的” “自然界中整个运动的统一,现在己经不再是析学的论断,而是自然科学的事实了”其次,对于这一规律,恩格斯十分重视“转化”,称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并指出“运动的不灭不能仅从数量上去把握,而目还必须从质量上去理解,强调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各类运动形式相匀_转化能力恒久性。再次,恩格斯还运用这个定律细致分析和讨论了潮汐摩擦、运动的量度、电以及电化学等不同学科的许多重大问题,并进一步指出这一规律的普适性。这样,就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而且,在这部著作是 “历史的”与“逻辑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史研究与析学探索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实堪称一部经典佳作,同时也为我们现实的科研教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自然辨证法在现实中的意义所在反映了诸多的现实问题。贫困的哲学和哲学的贫困令人困惑,自然辩证法研究也而临严峻的挑战。科学怎么了,哲学怎么了,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在科技的发展中遭到了冷遇,曾以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而深受科技上作者青睐的自然辩证法,而却辉煌不再。

反思近年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不难发现:不少研究者在不同程度上背离了深入学习和概括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的正确轨适,也不愿意下功夫深入考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在联系,而只是注释经典评价(甚至是只解释不评价)西方科学哲学成为时尚,浮躁、急功近利之风盛行。研究者脱离科学技术,脱离社会,靠经典及舶来品而杜撰“科学的科学”,滑向带有经院习气的玄学。因此,最注重实际和有用的科学与科技上作者,自然也就敬而远之。 在20年代,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为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时代呼唤着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深入社会牛活,去把握时代的脉搏;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哲学和自然辩证法,要像恩格斯一样走出哲学、进入自然科学,再次回到哲学的概括、抽象和批判;科学技术与社会愈益密切的联系,呼唤着哲学和自然辩证法、作者去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调动、控制和激励,探索如何建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与机动机制,如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而预防和避兔其危害人类。

关于科拼观的研究,其中心是科学技术的社会间题,.最主要的是对新技术革命,包括对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影晌及其发展进程的预测和控制等问题的综合研究.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实行新技术革命的研究并与中国改英开放的实际相联系,重视分析这场革命与中国当代社会进步的关系,重视比较苏联和西方的不同经验,以寻求可行的对策。新技术革命的研究的方向是:新技术革命的规定、结构、形态、进程等间题的哲学分析;从认识论、方法论角度进行的关于流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技术的。思想的和社会的基础的研究;技术革命在经济、文化、道德和思想等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以及技术革命未来发展趋势等。科学技术革命与

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尤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丰富,有黄顺基主编的《大杠杆一震撼世界的新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与社会趋向》等等。

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围绕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科学技术进步对自然与社会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问题,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如对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政治生活、社会关系、思想文化的影响等间题:另一个是科学技术进步与人自身发展的关系,首先是对人的生物方面和人的社会方面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影响问题。改革开放后这两个方向上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我国90年代年召开的全国自然观学术讨论会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人、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及统一问题。

历史的车轮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好希望和个人压力进入了21世纪。在过去的一个多纪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人提高。人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造出了比以往所有世纪都多的社会财富。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社会不断取得的进步是无法抹杀的,但是,在工业文明建立的同时,许多自然和社会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比如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这些日趋严重的现象,为人类的新世纪之旅抹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因此,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兴起并为人们所接受,可持续发展学科也逐渐完善和壮人起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于深刻揭示“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其核心是“正确辨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和泛爱的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去创造和谐的新世界。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的科学和技术。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同时这段时期也是地球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到日前为止地球上热带森林的而积已经损失掉1/ 3,平均每年有260亿吨表上流失或被侵蚀,每年的水污染造成200万人死亡,数亿人患病,这一切表明,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许多基本资源正在枯竭,环境退化正在加剧;人类在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经济产值和商品增加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以任意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牛产方式。因此,人类的发展处于而临多种危机的恶性循环状态。而对资源与环境形势的新特点,人们开始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业化就一定意味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吗?物质文明的进步就必须以牺牲我们赖以牛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吗?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了。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在21世纪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在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交界面上寻找和科技创新的结合点是自然辩证法事业常青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在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界面发掘重大研究主题,既是20世纪80年代自然辩证法先行者自觉践行科技兴国人家强国的生动体现,也是其能动地创建自然科学家和分析学社会科学家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策略。在自然辩证法先行者研究讨论的话题,除了自然观、科学方法论等学术问

题外,还将研究的焦点聚集在“科学”这一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界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从这一时期发表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上的系列文章,如《谈谈科学学》(于光远,1979年第4期)等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研究的“哲学与科学”和现实关注度,也能理解当时自然科学界和哲学社会科学界能动的深层原因。科学学所讨论的问题既是自然科学界感觉到必须解决、且哲学社会科学界和自然科学界都有浓厚的兴趣加以解决和探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近年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种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组织自然科学界、析学社会科学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专家共同讨论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等问题。毫无疑问,这些对中国自然辩证法工作开拓研究视野,关注

自然科学救术与社会界面的重大现实问题,走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路径很有意义。这单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离散的、不定期的活动变成一种体制化、制度化的平台,让更多的自然科学家、析学社会科学家和其他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就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界面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研讨和公共辩论。这种制度化的平台的构建既能集聚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学术资源,促进自然辩证法学术创新,也能传播自然辩证法学术成果,引导社会公众理性看待科学技术问题,影响政府和相关社会团体的工作决策,履行自然哲学工作者为科技服务的使命。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于光远先生就强调说“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从今天的现实看,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最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议题就在于对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匀_因果链进行大尺度思维,以揭示类似气候变化等自然演进的社会因素和可能影响、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促进机制及其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等。这些议题的研究仅凭自然科学专家、技术科学专家或析学社会科学专家是难以胜任的,履需多学科学术资源的集成整合和多方位参与,履需建立起共同联动的自然科学专家、技术科学专家和析学社会科学专家之间的关系。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己开始从跟踪、引进的发展阶段向自主创新、集成整合的逐渐转型。自主创新和集成整合自然要求中国科学技术界独立地评估和权衡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和可能风险,寻找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理念的、负责任的科学技术发展机制,这将明显对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界面的诸多大尺度问题进行多视角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自然科学家、技术科学家和析学社会科学再度结创造条件。如果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者能尽快地从“自说自话”的概念游戏的象牙塔中走出,将更多的学术关注投射于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析学问题和创新方法研究,将更多的学术资源应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社会评价研究之中,应用于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卞题研究之中,中国自然辩证法再度“辉煌”、重振“雄风”的社会预期必将成为现实。

在20世纪,已经抽象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法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的研究,而是对实际问题,社会问题和科技问题的解决。哲学自然辩证法要真正做到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法,当务之急是必须首先理解科学。此外,顺应当代哲学发展的主潮流和吸取西方科学哲学养分的需要,也是造成研究重点转移的原因。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科司.自然辨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翁翼飞.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辩证法[J]焦作工学院报 第4卷,第1期,2003年2月

[3]高静昕. 试论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 NO.27.2009.

[4]李旭,杨建安.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2月

[5]马来平 .重心转以后的自然辩证法研究[J]《文史哲》1992年第2期

[6]加强自然辩证法研究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 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13,NO.7,1997

[7]李建军.自然辨证法事业常青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机制.[J]自然辨证法研究第25卷 第10期 2009年10月

[8]詹志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与科学史关系的本土化考查 [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第12卷第3期 2010年05月

[9]李醒明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方向 [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第4期1990年

[10]王亚峰 自然辩证法研究管窥 [J]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13,No.3,1997

20世纪后自然辩证法与科学论的研究

赵红博 淮海工学院 2011届研究生ZS11280027

摘要:自然辩证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将各个学科的哲学问题进行了糅合,并且为解释阐述自然界万物的本征为目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心是物质的实质,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开始侧重于科学的性质和规律、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等多种角度进行广义科学观研究。20世纪中叶以来,科技迅速发展,又有三次的科技革命,知识和科技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世界进步。20世纪的科学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两重性,如科学知识真理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科学技术既能造福又能为祸的社会功能的两重性。表现出来的是自然辩证法要作为这个世纪的科学,首先就得理解科学。然后,与时俱进的吸收西方科学哲学中里的必要知识,才能将自然辩证法为科学论的研究做好基础。这也是自然辨证法重心研究转移的原因。

关键词:自然辨证法 科学技术 20世纪 联系

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的确定,都有其客观依据。毛泽东同志指出:“讨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质的研完,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某种特定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的某种特性或某种关系,都具有特定的矛后,都是某种矛盾的表现形式及其运动发展的况律性,因而能够成为科学的研完对象,并且构成一门特定的学科。自然辫证法作为一门学科来说,也不例外。

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自然辩证法各组成部分都相应地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在自然观研究方面,人工自然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已成当显赫的研究课题。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总的看来,正逐渐汇入广义的科学观研究之中。强化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已成为最新趋势之一。科学观研究呈现出如下新特点、新趋势:(1)辩证观点的深化。上个世纪科学辩证法研究的重点是科学发展是否真正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观点。在当代,研究的重点则深入到了科学发展所体现的普遍联系究竟是怎样联系的?联系的内容与形式是什么?科学发展所体现的永恒发展究竟是怎样发展的?发展的类型和规律是什么?等等。(2)与国际学术界直接对话的制度化。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是提高科学观的研究水平的基本途径之一。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式、研究成果都有其长处,我们应在对话中取长补短。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与科学史学之间的联系可追溯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之初。科学史学是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的条件和手段。就二者关系的本上化考察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相互影响愈益明显。时下科学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又引份自然辩证法研究向新的领域拓展和延伸。自然辩证法研究则对科学史学的发展有着指导性、拓展性和提升性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科学史学。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在批判吸收以往析学与总结最新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撰写了《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集中阐发了他们关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思想,从而创立了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辩证法。而“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恩

格斯未完成的乎稿。恩格斯在文稿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相继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析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乎稿的出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析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成为自然辩证法这一研究领域的经典性读物,成为自然辩证法学说创立的标准。科学史学在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扮演着甚为重要的角色,特别对19世纪以来最新自然科学成就的研究和总结,则是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的另一重要的条件。就《自然辩证法》的孕育而言,科学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对历史、特别是自然科学史的“非常熟悉”,《自然辩证法》的诞生绝非易事。就能量守恒规律就是一个例子,在此前提下,恩格斯开始对这一定律进行析学的探索。首先,他指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具有深刻的析学意义,“用物理学的方法补充证明了笛卡尔的原理:世界上存在着的运动的量是不变的” “自然界中整个运动的统一,现在己经不再是析学的论断,而是自然科学的事实了”其次,对于这一规律,恩格斯十分重视“转化”,称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并指出“运动的不灭不能仅从数量上去把握,而目还必须从质量上去理解,强调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各类运动形式相匀_转化能力恒久性。再次,恩格斯还运用这个定律细致分析和讨论了潮汐摩擦、运动的量度、电以及电化学等不同学科的许多重大问题,并进一步指出这一规律的普适性。这样,就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而且,在这部著作是 “历史的”与“逻辑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史研究与析学探索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实堪称一部经典佳作,同时也为我们现实的科研教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自然辨证法在现实中的意义所在反映了诸多的现实问题。贫困的哲学和哲学的贫困令人困惑,自然辩证法研究也而临严峻的挑战。科学怎么了,哲学怎么了,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在科技的发展中遭到了冷遇,曾以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而深受科技上作者青睐的自然辩证法,而却辉煌不再。

反思近年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不难发现:不少研究者在不同程度上背离了深入学习和概括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的正确轨适,也不愿意下功夫深入考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在联系,而只是注释经典评价(甚至是只解释不评价)西方科学哲学成为时尚,浮躁、急功近利之风盛行。研究者脱离科学技术,脱离社会,靠经典及舶来品而杜撰“科学的科学”,滑向带有经院习气的玄学。因此,最注重实际和有用的科学与科技上作者,自然也就敬而远之。 在20年代,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为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时代呼唤着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深入社会牛活,去把握时代的脉搏;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哲学和自然辩证法,要像恩格斯一样走出哲学、进入自然科学,再次回到哲学的概括、抽象和批判;科学技术与社会愈益密切的联系,呼唤着哲学和自然辩证法、作者去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调动、控制和激励,探索如何建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与机动机制,如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而预防和避兔其危害人类。

关于科拼观的研究,其中心是科学技术的社会间题,.最主要的是对新技术革命,包括对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影晌及其发展进程的预测和控制等问题的综合研究.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实行新技术革命的研究并与中国改英开放的实际相联系,重视分析这场革命与中国当代社会进步的关系,重视比较苏联和西方的不同经验,以寻求可行的对策。新技术革命的研究的方向是:新技术革命的规定、结构、形态、进程等间题的哲学分析;从认识论、方法论角度进行的关于流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技术的。思想的和社会的基础的研究;技术革命在经济、文化、道德和思想等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以及技术革命未来发展趋势等。科学技术革命与

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尤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丰富,有黄顺基主编的《大杠杆一震撼世界的新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与社会趋向》等等。

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围绕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科学技术进步对自然与社会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问题,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如对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政治生活、社会关系、思想文化的影响等间题:另一个是科学技术进步与人自身发展的关系,首先是对人的生物方面和人的社会方面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影响问题。改革开放后这两个方向上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我国90年代年召开的全国自然观学术讨论会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人、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及统一问题。

历史的车轮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好希望和个人压力进入了21世纪。在过去的一个多纪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人提高。人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造出了比以往所有世纪都多的社会财富。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社会不断取得的进步是无法抹杀的,但是,在工业文明建立的同时,许多自然和社会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比如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这些日趋严重的现象,为人类的新世纪之旅抹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因此,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兴起并为人们所接受,可持续发展学科也逐渐完善和壮人起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于深刻揭示“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其核心是“正确辨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和泛爱的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去创造和谐的新世界。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的科学和技术。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同时这段时期也是地球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到日前为止地球上热带森林的而积已经损失掉1/ 3,平均每年有260亿吨表上流失或被侵蚀,每年的水污染造成200万人死亡,数亿人患病,这一切表明,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许多基本资源正在枯竭,环境退化正在加剧;人类在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经济产值和商品增加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以任意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牛产方式。因此,人类的发展处于而临多种危机的恶性循环状态。而对资源与环境形势的新特点,人们开始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业化就一定意味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吗?物质文明的进步就必须以牺牲我们赖以牛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吗?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了。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在21世纪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在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交界面上寻找和科技创新的结合点是自然辩证法事业常青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在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界面发掘重大研究主题,既是20世纪80年代自然辩证法先行者自觉践行科技兴国人家强国的生动体现,也是其能动地创建自然科学家和分析学社会科学家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策略。在自然辩证法先行者研究讨论的话题,除了自然观、科学方法论等学术问

题外,还将研究的焦点聚集在“科学”这一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界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从这一时期发表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上的系列文章,如《谈谈科学学》(于光远,1979年第4期)等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研究的“哲学与科学”和现实关注度,也能理解当时自然科学界和哲学社会科学界能动的深层原因。科学学所讨论的问题既是自然科学界感觉到必须解决、且哲学社会科学界和自然科学界都有浓厚的兴趣加以解决和探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近年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种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组织自然科学界、析学社会科学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专家共同讨论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等问题。毫无疑问,这些对中国自然辩证法工作开拓研究视野,关注

自然科学救术与社会界面的重大现实问题,走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路径很有意义。这单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离散的、不定期的活动变成一种体制化、制度化的平台,让更多的自然科学家、析学社会科学家和其他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就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界面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研讨和公共辩论。这种制度化的平台的构建既能集聚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学术资源,促进自然辩证法学术创新,也能传播自然辩证法学术成果,引导社会公众理性看待科学技术问题,影响政府和相关社会团体的工作决策,履行自然哲学工作者为科技服务的使命。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于光远先生就强调说“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从今天的现实看,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最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议题就在于对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匀_因果链进行大尺度思维,以揭示类似气候变化等自然演进的社会因素和可能影响、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促进机制及其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等。这些议题的研究仅凭自然科学专家、技术科学专家或析学社会科学专家是难以胜任的,履需多学科学术资源的集成整合和多方位参与,履需建立起共同联动的自然科学专家、技术科学专家和析学社会科学专家之间的关系。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己开始从跟踪、引进的发展阶段向自主创新、集成整合的逐渐转型。自主创新和集成整合自然要求中国科学技术界独立地评估和权衡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和可能风险,寻找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理念的、负责任的科学技术发展机制,这将明显对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界面的诸多大尺度问题进行多视角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自然科学家、技术科学家和析学社会科学再度结创造条件。如果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者能尽快地从“自说自话”的概念游戏的象牙塔中走出,将更多的学术关注投射于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析学问题和创新方法研究,将更多的学术资源应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社会评价研究之中,应用于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卞题研究之中,中国自然辩证法再度“辉煌”、重振“雄风”的社会预期必将成为现实。

在20世纪,已经抽象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法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的研究,而是对实际问题,社会问题和科技问题的解决。哲学自然辩证法要真正做到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法,当务之急是必须首先理解科学。此外,顺应当代哲学发展的主潮流和吸取西方科学哲学养分的需要,也是造成研究重点转移的原因。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科司.自然辨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翁翼飞.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辩证法[J]焦作工学院报 第4卷,第1期,2003年2月

[3]高静昕. 试论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 NO.27.2009.

[4]李旭,杨建安.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2月

[5]马来平 .重心转以后的自然辩证法研究[J]《文史哲》1992年第2期

[6]加强自然辩证法研究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 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13,NO.7,1997

[7]李建军.自然辨证法事业常青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机制.[J]自然辨证法研究第25卷 第10期 2009年10月

[8]詹志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与科学史关系的本土化考查 [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第12卷第3期 2010年05月

[9]李醒明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方向 [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第4期1990年

[10]王亚峰 自然辩证法研究管窥 [J]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13,No.3,1997


相关文章

  • 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 万方数据 万 方数据 水土保持通报第2I卷 均面积最大,为742}m2/个,而阶地藏蒿草-木里苔草一无脉苔草沼泽的最小,为4hm2/个.图斑单元平均面积与景观破碎化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阶地藏蒿草一木里苔草一无脉苔草沼泽景观已f一分破碎. 表 ...查看


  •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 2009版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 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学科评审组: 序号: 编号: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 三.重要科学发现 四.第三方评价 五.论文.论著目录 (推荐单位推荐不填此表) 2009版 九.英文版推荐书 T ...查看


  • 具有变异特征的蚁群算法
  •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9年 第36卷 第10期 Vol.36 No.10 1999 具有变异特征的蚁群算法 吴庆洪 张纪会 徐心和 摘 要 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的模拟进 ...查看


  • 总结武汉大学百家选课经验
  • 总结武汉大学百家选课经验--终结版 来源: 王小小灰的日志 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 水安全与水管理 李可可 数学与自然1分:大一下时上的,老师比较有气质:经常签到,都是同学帮签的.快期末时,有个分组做PPT展示,我们组全是我一个人做的:考试是现 ...查看


  •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8e1fd827-6c29-4e90-8598-9eeb009c7120检测日期:2011年05月22日 检测范围: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测结果: 一. ...查看


  •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
  • [编者按] 针对有些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因平时忙于具体工作,而忽视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或想提笔总结归纳而不知道怎么提炼.如何规范撰写的问题.<人民长江>编辑部特刊选原<华中理工大学学报>主编钱文霖教授的文章 ...查看


  •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王良健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长沙410079) [摘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科学地制订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 ...查看


  • 科技手抄报:怎样写科学小论文
  • 怎样写科学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 ...查看


  • [科学]和[自然]两大权威杂志质疑心理学研究的可信度
  • 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点击报名??:雅思托福一对一课程 众所周知,中国的论文造假严重不可信,"垃圾论文满天飞".然而,最近权威杂志<科学>和<自然>竟然表示,不要相信任何心理学研究论文.或许可 ...查看


  • 2016年[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的通知
  • 西南大学文件 西校„2015‟620号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成果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已经校学术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