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哈尔滨铁路博物馆

【打印 收藏 关闭】

一条铁路,一座博物馆,一部厚重的史书。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86号的中东铁路俱乐部自1911年12月建成至今,已经走过了105年的沧桑岁月。如今,在哈尔滨铁路局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它又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哈尔滨铁路博物馆”。昨日,跟随参观的人群,记者步入了这个记载着无数重大历史事件,曾经聚集过世界各国政要与名流,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欧式古典建筑中。

“开门迎客”的中东铁路俱乐部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800平方米,室内展示面积约5000平方米,室外詹天佑广场约2800平方米。博物馆由室内的历程馆、专题馆、特色馆以及室外的詹天佑广场四部分组成。

由中东铁路技师、俄国建造师康·德·捷尼索夫按照莫斯科大剧院风格设计建造的既舒展威严,又典雅精美,尽显欧洲古典建筑豪华气派的中东铁路俱乐部,作为博物馆的室内馆,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作为20世纪初折中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这栋建筑的主入口并不在建筑的中心殿,而是设在左侧,门口四根爱奥尼式壁柱使其颇具挺拔感。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位于一楼的中东铁路俱乐部老剧场。一百多年前,就是在这座老剧场里,中东铁路交响乐团第一次将交响乐和芭蕾舞引进了中国;1952年,盛大的中长铁路交接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周恩来总理在此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座老剧场不仅是百余年前世界各国高官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见证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和哈尔滨铁路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时光隧道”中的风雨历程

走过对百年铁路风雨历程回顾的历程馆,踩着由“百年老地砖”铺就的道路,观看着道路两旁浮光掠影般展现着的历史进程,记者踏上了一条“时光隧道”。这是一条由百年钢轨铺就的时光隧道,这些钢轨见证了一百年来哈尔滨铁路和中国铁路的发展轨迹,记录了哈尔滨历史进程中的铁路情缘。在“百年钢轨时光隧道”展示区,记者看到了1894年、1896年、1900年、1903年、1904年、1917年、1928年、1932年、1938年、1942年制造的百年钢轨,以及两根1900年制造的百年钢枕。伴随着钢轨的延展,时光在火车的飞驰中穿梭,哈尔滨这座城市弹奏出了华美的乐章。

哈铁博物馆设有“百年老地砖”“高铁规划建设”“蒸汽机车构造”“满洲里国门”“松花江码头”“时光隧道”“百年工程建设”“百年老火车站”“百年经典建筑”“‘毛泽东号’‘朱德号’‘铁牛号’机车”“3005次秘密军火列车”“嵯岗精神”“‘满超五’运动”“江桥抗战”“98抗洪”《红灯记》16个专题展。每个专题展都是对百年铁路发展历程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标志性建筑的回顾,让人真切感受到“人民铁路摇篮”百余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

除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展示,博物馆内的现代元素也很多,老剧场内一段集合了声光电的投影视频不仅回顾了百年哈尔滨铁路的风姿风采,还展示了其现代化的精神风貌;位于地下一层的和谐号CRH380B机车模拟驾驶舱,可以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驾驶高铁的速度与激情;而位于地上一层的VR影院,则可以让人戴上眼镜就能观赏与体会到百年铁路的发展历程。

写满故事的历史藏品

哈铁博物馆内有2000余件史料展品,在位于二层的特色馆,记者看到了一个斑驳着岁月痕迹的高靠背沙发和一个今天仍然闪耀着光泽的俄式咖啡壶。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乘火车访问苏联,新中国的外交大幕就此拉开。这个沙发就是毛主席在满洲里火车站贵宾室停留时坐过的沙发,而这个俄式咖啡壶则是斯大林赠送给毛主席的,毛主席回国途经满洲里站将其送给了车站职工。

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一架三角钢琴和一架立式钢琴,这两架钢琴是百年前中东交响乐团演出时曾用过的钢琴,虽然钢琴的漆面因时间久远而不再有光泽,但其音质却仍然没有改变,如今仍能弹奏出美妙动人的旋律。

此外,博物馆内还收藏了各历史时期的铁路职工袖标、制服、肩章,电子管开盘录音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测量天平、罗盘仪,伪满时期的升、合、立(称量工具)等411种藏品。这些藏品都是哈尔滨铁路局在筹建博物馆时,聘请省内文博专家、学者,考证哈铁重大历史事件,深入中东铁路遗址走访调研,广泛征集而来的。在这些史料文物的征集与挖掘过程中,许多铁路的老职工和在职职工,纷纷将家中珍藏的印有铁路印章、路徽的老物件无偿捐献出来。齐齐哈尔工务段的老职工尚晓峰还把自己十多年来收集的有着铁路元素的文物全部捐献出来,在博物馆内展出。

此外,在二层的特色馆还有一间中东铁路俱乐部图书馆,这间图书馆于1902年3月设立,是哈尔滨最早的图书馆。馆内藏书十余万册,其中俄文书刊最多,其次为法文、德文、英文和中文,如今这些藏书已被专门整理保存。

因铁路而结的“百年情缘”

哈尔滨,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从1898年起,中东铁路的钢轨由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开始铺入中国境内,哈尔滨作为这条铁路交会点上的铁路中枢,迅速从一个晾晒渔网的乡村小镇突变为国际化大都市。

铁路的兴建与发展,不仅造就了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也记录了这座城市历史进程中的铁路情缘。

哈铁博物馆馆长姜贵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铁路的建设带动了哈尔滨的发展,这座城市中的许多故事与建筑都因兴建铁路而留了下来,哈尔滨到处都渗透、展示着铁路建设的痕迹。伴随着铁路的进程,哈尔滨一步步发展成了融汇中西文化的国际化都市。”

姜馆长表示,哈铁博物馆的功能就是挖掘、保护与收藏,博物馆建成后还将陆续挖掘铁路元素的文件、文物。此外,博物馆还特设三个临时展厅,将来这里可以不定期举办各种展览,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百年前的中东铁路俱乐部,如今的哈铁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独特建筑,不仅打通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隧道,揭开了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的历史印记,还将成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民的一座精神家园。

凝视,是对历史的守望。也许在这飞速发展的城市里,我们都该停一停匆忙的脚步,在一幢有故事的建筑中静静地品味昨天、畅想未来。

(来源:哈尔滨日报)

【打印 收藏 关闭】

一条铁路,一座博物馆,一部厚重的史书。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86号的中东铁路俱乐部自1911年12月建成至今,已经走过了105年的沧桑岁月。如今,在哈尔滨铁路局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它又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哈尔滨铁路博物馆”。昨日,跟随参观的人群,记者步入了这个记载着无数重大历史事件,曾经聚集过世界各国政要与名流,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欧式古典建筑中。

“开门迎客”的中东铁路俱乐部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800平方米,室内展示面积约5000平方米,室外詹天佑广场约2800平方米。博物馆由室内的历程馆、专题馆、特色馆以及室外的詹天佑广场四部分组成。

由中东铁路技师、俄国建造师康·德·捷尼索夫按照莫斯科大剧院风格设计建造的既舒展威严,又典雅精美,尽显欧洲古典建筑豪华气派的中东铁路俱乐部,作为博物馆的室内馆,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作为20世纪初折中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这栋建筑的主入口并不在建筑的中心殿,而是设在左侧,门口四根爱奥尼式壁柱使其颇具挺拔感。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位于一楼的中东铁路俱乐部老剧场。一百多年前,就是在这座老剧场里,中东铁路交响乐团第一次将交响乐和芭蕾舞引进了中国;1952年,盛大的中长铁路交接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周恩来总理在此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座老剧场不仅是百余年前世界各国高官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见证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和哈尔滨铁路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时光隧道”中的风雨历程

走过对百年铁路风雨历程回顾的历程馆,踩着由“百年老地砖”铺就的道路,观看着道路两旁浮光掠影般展现着的历史进程,记者踏上了一条“时光隧道”。这是一条由百年钢轨铺就的时光隧道,这些钢轨见证了一百年来哈尔滨铁路和中国铁路的发展轨迹,记录了哈尔滨历史进程中的铁路情缘。在“百年钢轨时光隧道”展示区,记者看到了1894年、1896年、1900年、1903年、1904年、1917年、1928年、1932年、1938年、1942年制造的百年钢轨,以及两根1900年制造的百年钢枕。伴随着钢轨的延展,时光在火车的飞驰中穿梭,哈尔滨这座城市弹奏出了华美的乐章。

哈铁博物馆设有“百年老地砖”“高铁规划建设”“蒸汽机车构造”“满洲里国门”“松花江码头”“时光隧道”“百年工程建设”“百年老火车站”“百年经典建筑”“‘毛泽东号’‘朱德号’‘铁牛号’机车”“3005次秘密军火列车”“嵯岗精神”“‘满超五’运动”“江桥抗战”“98抗洪”《红灯记》16个专题展。每个专题展都是对百年铁路发展历程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标志性建筑的回顾,让人真切感受到“人民铁路摇篮”百余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

除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展示,博物馆内的现代元素也很多,老剧场内一段集合了声光电的投影视频不仅回顾了百年哈尔滨铁路的风姿风采,还展示了其现代化的精神风貌;位于地下一层的和谐号CRH380B机车模拟驾驶舱,可以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驾驶高铁的速度与激情;而位于地上一层的VR影院,则可以让人戴上眼镜就能观赏与体会到百年铁路的发展历程。

写满故事的历史藏品

哈铁博物馆内有2000余件史料展品,在位于二层的特色馆,记者看到了一个斑驳着岁月痕迹的高靠背沙发和一个今天仍然闪耀着光泽的俄式咖啡壶。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乘火车访问苏联,新中国的外交大幕就此拉开。这个沙发就是毛主席在满洲里火车站贵宾室停留时坐过的沙发,而这个俄式咖啡壶则是斯大林赠送给毛主席的,毛主席回国途经满洲里站将其送给了车站职工。

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一架三角钢琴和一架立式钢琴,这两架钢琴是百年前中东交响乐团演出时曾用过的钢琴,虽然钢琴的漆面因时间久远而不再有光泽,但其音质却仍然没有改变,如今仍能弹奏出美妙动人的旋律。

此外,博物馆内还收藏了各历史时期的铁路职工袖标、制服、肩章,电子管开盘录音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测量天平、罗盘仪,伪满时期的升、合、立(称量工具)等411种藏品。这些藏品都是哈尔滨铁路局在筹建博物馆时,聘请省内文博专家、学者,考证哈铁重大历史事件,深入中东铁路遗址走访调研,广泛征集而来的。在这些史料文物的征集与挖掘过程中,许多铁路的老职工和在职职工,纷纷将家中珍藏的印有铁路印章、路徽的老物件无偿捐献出来。齐齐哈尔工务段的老职工尚晓峰还把自己十多年来收集的有着铁路元素的文物全部捐献出来,在博物馆内展出。

此外,在二层的特色馆还有一间中东铁路俱乐部图书馆,这间图书馆于1902年3月设立,是哈尔滨最早的图书馆。馆内藏书十余万册,其中俄文书刊最多,其次为法文、德文、英文和中文,如今这些藏书已被专门整理保存。

因铁路而结的“百年情缘”

哈尔滨,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从1898年起,中东铁路的钢轨由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开始铺入中国境内,哈尔滨作为这条铁路交会点上的铁路中枢,迅速从一个晾晒渔网的乡村小镇突变为国际化大都市。

铁路的兴建与发展,不仅造就了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也记录了这座城市历史进程中的铁路情缘。

哈铁博物馆馆长姜贵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铁路的建设带动了哈尔滨的发展,这座城市中的许多故事与建筑都因兴建铁路而留了下来,哈尔滨到处都渗透、展示着铁路建设的痕迹。伴随着铁路的进程,哈尔滨一步步发展成了融汇中西文化的国际化都市。”

姜馆长表示,哈铁博物馆的功能就是挖掘、保护与收藏,博物馆建成后还将陆续挖掘铁路元素的文件、文物。此外,博物馆还特设三个临时展厅,将来这里可以不定期举办各种展览,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百年前的中东铁路俱乐部,如今的哈铁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独特建筑,不仅打通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隧道,揭开了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的历史印记,还将成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民的一座精神家园。

凝视,是对历史的守望。也许在这飞速发展的城市里,我们都该停一停匆忙的脚步,在一幢有故事的建筑中静静地品味昨天、畅想未来。

(来源:哈尔滨日报)


相关文章

  •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特殊意义建筑
  •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古典复兴主义 转载 :老道外的BLOG 从1898年沙皇俄国进入当时只是松花江边小鱼村的哈尔滨,并把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枢开始,哈尔滨就成为一座迅速崛起的近代城市:从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被迫向其他帝国主义 ...查看


  • 中国东北角文化抗战1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策划 1895--1945 中国东北角文化抗战 第一系列 满铁1 怎能忘 那连根续脉的文化抗战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何种形式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以什么样的态 ...查看


  • 哈尔滨十大著名建筑
  • 哈尔滨十大历史著名建筑 1.精巧玲珑的木构建筑--圣·尼古拉教堂 随着俄国人的不断涌人,作为俄国国教的东正教也堂而皇之地在哈尔滨传播开来,各种东正教堂不断兴建,1898年7月,铁路所属第一座东正教堂在香坊率先建成.从这座简易教堂开始至奉世纪 ...查看


  • 哈尔滨城市调研报告
  • 哈尔滨城市调研报告 姓名:* * * 班级:规划101 学号:2010224000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的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她以独特的建筑特色和的城市风貌驰名 中外,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 ...查看


  • 哈尔滨,松花江,太阳岛
  • 哈尔滨,松花江,太阳岛 --东北行之哈尔滨掠影 关振多 哈尔滨在中国名声赫赫,"远东的莫斯科","东方的小巴黎"这些头衔使得它很具诱惑力,特别是一首<美丽的太阳岛上>的歌曲,更是令人向往. ...查看


  •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俄两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领域,都有十分密切的交往.俄罗斯文化在生活.语言.文学.和艺术等多个方面,都对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就从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下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1通 ...查看


  • 带你走过哈尔滨来时的路!去这些博物馆品味千年文脉历史哈尔滨
  • 哈尔滨,讲述一座城的故事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于阿城白城建都,哈尔滨成为金王朝的发祥地. 1897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开启了哈尔滨现代都市文明进程.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 ...查看


  • 北京交通大学校史馆讲解稿
  •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解说词 欢迎大家参观北京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重温交大历史,重温交大辉煌. 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开创性的高等学府,它与上海.西安.西南交通大学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四所交大(上海交大.西安 ...查看


  •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武汉的最后岁月
  • 在某种程度上讲,铁路可左右一个城市的兴衰,这也是各地热衷于上铁路项目的原因之一. 说到铁路,就不得不说"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广东南海县(今属广州市)人.字眷诚.1872年(同治十一年),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