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二、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 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三、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 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3
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P15表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实践:
1、
2、 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P14获取奥运知识信息的各个环节。 检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二、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 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三、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 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3
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P15表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实践:
1、
2、 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P14获取奥运知识信息的各个环节。 检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