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战略思维,制定合理的安全战略方针和原则

作者:杨毅

新视野 201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 58(2011)05-0017-04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随着国家战略利益不断拓展,国家战略能力全面提升,我国的安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国家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环境也日趋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需要制定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原则。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原则的选择,在国家安全战略筹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指导方针是国家安全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原则”,[1]而战略原则就是指导战略行动的有关准绳和法则,是战略行动的一般依据。战略方针和战略原则规定实现战略任务与战略目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明确战略实施的重点和行动规范。如果没有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原则,国家安全战略就会发生偏差,严重损害国家安全利益。

  一、确立积极塑造外部环境的战略方针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把我国提前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把有效地塑造积极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我国安全战略方针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当前国家安全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方针应是“积极预防、主动营造、有效控制、全力化解”。战略方针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积极预防,就是指对国家安全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面临的威胁要有警觉与防范,提前采取有力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预防强调的是安全战略筹划和决策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安全战略如果没有比较准确有效的预测预警为前提,做好预先防范,结果必然只能是被动地应付。安全战略决策从实施到产生效果,必然要有一定时间上的滞后。现在做出决策,其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对于国家安全战略筹划,预见性是它的生命力的主要来源。

  随着国际联系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和威胁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国性日益明显,国家安全需求充实进许多新的内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危机和冲突,必然产生广泛影响,处置不当就可能产生连锁影响并对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冲击。这就对安全战略的预防作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战略筹划的精髓也越来越表现在要努力把握安全问题的内在规定性,比较准确地推测其未来走向,并能对其进行必要的干预,防范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态发生。

  对未来的分析,一方面应重视战略问题的连续性,并且这种连续性只有在洞察历史的条件下才能获得。一般情况下,不论未来会出现什么,其渊源都会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得到,对历史(也包括现实)看得越透彻,对未来的推论才可能越准确一些。另一方面,对未来也应有足够的想象力,充分估计到一些可能的突然变化及其影响,并努力找到它们与连续发展趋势相联系的纽带。

  因此,维护国家安全绝不能被动地坐等安全风险来临,必须见微知著,始终对潜在的安全风险保持戒备,力争赢得战略上的先机和主动。这种预防性对于面对强大对手或严重安全威胁的弱势国家尤其重要。基于此,筹划国家安全甚至还要立足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预防本身更强调预先采取措施和手段消除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积极预防强调的是“防与攻”的完美结合,在预见到可能发生风险时就采取积极行动消弭于无形之中。积极预防符合当前国家安全对安全战略提出的新需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安全战略方针的基本内涵。积极预防要求不作被动的适应者,而作主动的进取者,在战略上力争主动,不断促进国家战略利益的有效维护和拓展。

  (二)主动营造,就是打破守成,借局布势,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塑造和改善在维护国家安全斗争中的态势,赢得战略上的主动。主动营造重在谋势而不是谋子,可以通过对话、合作、协调去发展国家间关系、强化安全支撑等方法以改善地区和国际安全环境;也可以运用威慑、阻吓、扼其要害等方法,去应对各种威胁和对手的挑战。

  主动营造要具有开拓的视野,长远的筹划,不局限于眼前的得失,从地区和全球着眼,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来化解和消除潜在和现实的威胁。在实力许可的范围内,中国甚至可以不惜走一些“闲棋散子”,到时候就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主动营造依赖战略筹划的预见性而存在,否则就会产生盲动,营造就可能变成画地为牢,反而贻害国家安全的未来。

  主动营造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趋利避害,促进周边和谐稳定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兼顾构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安全战略和谐架构,展现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对外战略风格。在政策选择上,努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步骤实施上,坚持有所连续,又要有所超越;在方式选择上,要有所合作,又要有所斗争。在手段运用上,要灵活多样,及时遏止威胁的扩大。总之,必须坚持从中国国家安全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着眼,权衡利弊,循序渐进,决定取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和利诱手段获取所需要的安全环境。在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时要更加理性,解决热点敏感问题要十分慎重,参加国际多边安全合作要更加积极,通过自己的快速发展,努力提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能力。

  (三)有效控制,主要是指科学确定国家安全目标,努力把握国家安全利益实现的过程,对战略进行严格的评估,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可能付出的代价,积极创造条件应对各种威胁,实现国家安全利益,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安全战略有其自身的周期,战略实施需要一个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不能对其有效控制,战略目标的实现就很可能变为空谈。

  尤其在当前情况下,安全问题或激化演变为紧张和冲突、或受到抑制回归平静,往往是多种力量和多种要素互动的结果,如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的发展等莫不如此。决定和影响局势发展的要素非常多,相互间影响作用十分复杂,因此,应对威胁,维护国家安全,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考虑到国内外各种因素,从目前到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将是决定中华民族能否实现和平崛起的关键阶段,中国必将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其中尤其应努力把握解决诸多安全问题的进程。

  有效控制要注重事前控制、目标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避免因控制不当而失控,危机升级,事态恶化,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到国家核心利益。有效控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避免问题集中爆发。由于实现安全利益的过程要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日趋增强,认识复杂与应对复杂就成为安全战略筹划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在相互交织的诸多矛盾中,找出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或利用矛盾,或淡化矛盾,争取把握战略主动。

  有效控制就如同为国家安全构造了防护栏,增加了一道道保障。有效控制可以对国家间的冲突和对抗过程进行必要的调节,引导由危机导致的系统紊乱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一般情况下,有效控制强调要防止单一危机演变成复合危机、国内危机演变成国际危机、国际危机演变成国内危机、地区危机演变成全球危机。

  (四)全力化解,就是消弭各种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避免危机和冲突事态恶化,减少和消除国家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为此要积极培育和提升国家战略能力,其中包括核心军事能力,并予以综合运用,以应对和遏制危机和冲突,必要时能够打赢维护国家安全的合法性战争。面对安全挑战,特别是当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必须果断采取行动,迅速化解对国家安全可能构成的危害。在化解行动中既要全力以赴,也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核心问题,调动可资使用的资源和力量加以解决,保证国家安全得到有效的维护,促使国家安全恢复到安全稳定的状态。

  应该强调的是,维护国家安全,不能简单以降低目标来躲避风险,一旦目标低于国家安全利益的底线,风险会从另一方面表现出来,甚至使国家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危害。同时决策中还要注重分散风险,考虑时间元素和空间元素,考虑可能产生的变数,注意力量使用,避免因力量的过度投入而导致战线过长,能力下降;为此还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破。总之,面对威胁时要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化风险为坦途。

  全力化解是基于安全问题渗透性、扩散性不断增强的现实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全力应对以防止局势失控,但与此同时,也应该避免对事态作出极端的反应,更要避免不顾问题的根源随意出手,从而使矛盾激化。实际上,即使再强大的权力,也有它作用的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权力失效”也就在所难免。

  二、制定系统配套的国家安全战略原则

  依据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安全战略方针,需要确定国家安全战略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也是战略行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并主要规定实现安全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和行动规范。

  (一)以内为主原则,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以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实现国家安全也必然要依靠国家自身的实力与能力。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关键是要把自身的事情办好,维护国家安全也是如此,内部安全重于外部安全,自强之外无胜人之本。如果没有国家内部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外部力量很难肢解一个大国;如果没有内部经济发展的种种隐患,国际垄断资本也就难以转嫁危机;如果没有国家战略选择的严重失误,外部势力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一个大国现代化的步伐。

  历史已经证明:“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一些敌对势力企图从外部搞垮我们是不容易的,真正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滋长骄奢之风,安而忘危,乐而忘忧。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苦练“内功”,充分积累和准备,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促进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国家战略能力,这样,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实现国家的安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独立自主原则,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争取到的根本权利,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曲折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立足点。在当今国际体系中,资本主义仍占有主导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独立自主原则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2]

  2008年10月以来,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尤其说明,独立自主原则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新的条件下更具有普遍意义和更深层次的安全战略内涵。要成为一个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就必须具备坚定不移地独立自主的战略意志。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不能被别人所左右,更不能依附于任何人。如果中国缺乏独立自主的原则,放弃坚定的战略意志,放弃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中国的国家安全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作为大国却没有大国的独立主张和坚定的意志与决心,中国的命运只能任由他人摆布。

  在新的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的独立自主原则包含以下主要内容:一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统一、领土完整。二是排除外来干扰,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决不依附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以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作出自己的安全战略选择。四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是非曲直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五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原则,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

  (三)顺势而为原则,就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在此大势之下求生存谋发展。战略的使命,不是也不可能为复杂的客观世界设计某种自以为是的结局,而只能审时度势,做历史允许做的事情。如若强为本不可为之事,凭侥幸或许能取得眼前的成功,最终还是会被历史潮流所吞没。

  国家安全战略筹划要对谋略运用予以节制,国家的长治久安应当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在大战略目标选择恰当的情况下,手段、时机和技巧选择俱佳的谋略无疑将有利于战略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而不当的谋略将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战略的失败;在大战略目标选择失当甚至错误的情况下,越是精妙的谋略越会将这种失当或错误扩大化,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恶果。老子指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从中也能找到对谋划国家安全所具有的重大启发意义。

  顺势而为,就必须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与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为此,还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全面分析和妥善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善于扬长避短,坚持平等互利、共赢共存,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努力变挑战为机遇”。[3]

  (四)以迂为直原则,未来较长时期,中国在国际体系中仍将处于弱势地位,这决定了中国对安全的追求不能采取简单的直接路线,需要开发更广泛的战略资源和更广阔的回旋空间、经过曲折的道路和较长时期的努力才可以达到。崛起的中国不会走上传统的权力对抗之路,在保持自主性的同时扩大与外界的安全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安全利益的实现。对待具体的问题,既要敢于大步前进,也要敢于大步后退,不能固守某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历史一再证明,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往往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捷径。[4]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5]这个告诫很发人深省。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既要善于用合作借势,以迂为直,又要勇于承担责任,待时而动。

  迂与直的选择,重要的是坚持战略的艺术性,不被小利遮住自己的视野,不被暂时的被动影响自己的决心,不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在重大的战略决策中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路径和政策。在处于困难局势之时,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待机采取行动。在遇到强劲对手的时候,不能从正面遏其势,要“锐者避其锋”,“以谋攻之”,消其力减其势。当遇到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时,考虑更多的方法与路径,运用迂回包抄路径达到自己的目的。

  (五)统筹兼顾原则,就是要合理配置战略资源,科学调动各种力量,预防各种风险和威胁,实现国家安全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当前安全利益日益拓展、对外联系日趋紧密的情况下,国家安全战略筹划需要有更多的创造,才能适应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才能找到借重多种力量、化解多重矛盾、达到多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

  统筹兼顾强调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统一,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的统一,富国与强兵的统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统一,现实安全与未来安全的统一。统筹兼顾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要做到瞻前顾后、科学协调,分步实施。统筹兼顾的核心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分配力量,去实现合理的安全目标。

  (六)合作共赢原则,就是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不搞对抗,努力与一切愿与我友好相处的国家发展关系,通过合作谋求安全,通过合作推动各国增进了解、取得共识、消除分歧、预防危机发生、遏止冲突升级,并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安全威胁和隐忧。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加深,彼此利益相连,安全的内涵正在不断深化,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安全,也难以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确保安全不受危害。中国存在着与各国合作的空间和机遇,以及拓展自己利益的现实条件和可能。合作共赢是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实现共同安全、普遍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国际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协助一个国家克服安全风险。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是合作共赢原则的重要体现,展示中国追求国际合作的愿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依靠集体行动和力量,有效应对本国和世界面对的新威胁。同时合作共赢也是显示自身意志和实力,捍卫国家利益的必要手段,在世界积累道义资源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全球化趋势使各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合作共赢可以使各国避免对抗,可以使各国找到更多的共同点,至少可以相互包容而不是相互对立。合作共赢原则以相互尊重彼此的利益为前提,也要求各国进行更多的协调,达到增进信任、扩大共识、深化合作的目的。合作共赢原则能够在政治上相互支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涉及国际安全的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在经济上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文化上密切交流,建立不同文明积极对话的渠道。在安全上,就重大安全问题领域相互对话和合作。合作共赢原则寻求各种合作的可能,夯实合作基础,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通过双边和多边两种合作模式达成利益的平衡。合作共赢原则体现在共同构建合理的地区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维护市场稳定和繁荣经济等方面,确保经济发展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增进各国经济利益。合作共赢原则希望求同存异,包容开放,主张通过平等的、友好的、坦诚的对话与协商,增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以便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

  我们倡导的合作共赢原则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安全秩序的构建与调整。合作共赢原则不是靠牺牲本国的安全利益来委曲求全,也不是把本国的安全利益凌驾于别国之上,更不是为了维护本国安全利益不惜损害人类共同的安全利益,而是顺应国际关系的现实发展而致力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

  当然,合作共赢原则不是意味着要一味的妥协、让步,同时还需要以斗争求合作,以斗争求安全,以安全保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利益日趋交汇重叠,由此也承担了新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了共同应对安全威胁的新的合作平台。充分运用和开发这些平台,就能大大增强中国应对安全威胁的思路和手段,也能使中国的和平崛起更易被外界接受。在国际参与中寻求复杂的利益平衡,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其中尤其是大国战略筹划必须考虑解决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新的辉煌,并为人类历史做出独特的贡献。

作者介绍:杨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海军少将,北京 100091。

作者:杨毅

新视野 201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 58(2011)05-0017-04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随着国家战略利益不断拓展,国家战略能力全面提升,我国的安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国家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环境也日趋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需要制定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原则。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原则的选择,在国家安全战略筹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指导方针是国家安全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原则”,[1]而战略原则就是指导战略行动的有关准绳和法则,是战略行动的一般依据。战略方针和战略原则规定实现战略任务与战略目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明确战略实施的重点和行动规范。如果没有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原则,国家安全战略就会发生偏差,严重损害国家安全利益。

  一、确立积极塑造外部环境的战略方针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把我国提前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把有效地塑造积极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我国安全战略方针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当前国家安全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方针应是“积极预防、主动营造、有效控制、全力化解”。战略方针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积极预防,就是指对国家安全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面临的威胁要有警觉与防范,提前采取有力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预防强调的是安全战略筹划和决策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安全战略如果没有比较准确有效的预测预警为前提,做好预先防范,结果必然只能是被动地应付。安全战略决策从实施到产生效果,必然要有一定时间上的滞后。现在做出决策,其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对于国家安全战略筹划,预见性是它的生命力的主要来源。

  随着国际联系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和威胁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国性日益明显,国家安全需求充实进许多新的内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危机和冲突,必然产生广泛影响,处置不当就可能产生连锁影响并对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冲击。这就对安全战略的预防作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战略筹划的精髓也越来越表现在要努力把握安全问题的内在规定性,比较准确地推测其未来走向,并能对其进行必要的干预,防范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态发生。

  对未来的分析,一方面应重视战略问题的连续性,并且这种连续性只有在洞察历史的条件下才能获得。一般情况下,不论未来会出现什么,其渊源都会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得到,对历史(也包括现实)看得越透彻,对未来的推论才可能越准确一些。另一方面,对未来也应有足够的想象力,充分估计到一些可能的突然变化及其影响,并努力找到它们与连续发展趋势相联系的纽带。

  因此,维护国家安全绝不能被动地坐等安全风险来临,必须见微知著,始终对潜在的安全风险保持戒备,力争赢得战略上的先机和主动。这种预防性对于面对强大对手或严重安全威胁的弱势国家尤其重要。基于此,筹划国家安全甚至还要立足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预防本身更强调预先采取措施和手段消除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积极预防强调的是“防与攻”的完美结合,在预见到可能发生风险时就采取积极行动消弭于无形之中。积极预防符合当前国家安全对安全战略提出的新需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安全战略方针的基本内涵。积极预防要求不作被动的适应者,而作主动的进取者,在战略上力争主动,不断促进国家战略利益的有效维护和拓展。

  (二)主动营造,就是打破守成,借局布势,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塑造和改善在维护国家安全斗争中的态势,赢得战略上的主动。主动营造重在谋势而不是谋子,可以通过对话、合作、协调去发展国家间关系、强化安全支撑等方法以改善地区和国际安全环境;也可以运用威慑、阻吓、扼其要害等方法,去应对各种威胁和对手的挑战。

  主动营造要具有开拓的视野,长远的筹划,不局限于眼前的得失,从地区和全球着眼,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来化解和消除潜在和现实的威胁。在实力许可的范围内,中国甚至可以不惜走一些“闲棋散子”,到时候就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主动营造依赖战略筹划的预见性而存在,否则就会产生盲动,营造就可能变成画地为牢,反而贻害国家安全的未来。

  主动营造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趋利避害,促进周边和谐稳定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兼顾构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安全战略和谐架构,展现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对外战略风格。在政策选择上,努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步骤实施上,坚持有所连续,又要有所超越;在方式选择上,要有所合作,又要有所斗争。在手段运用上,要灵活多样,及时遏止威胁的扩大。总之,必须坚持从中国国家安全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着眼,权衡利弊,循序渐进,决定取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和利诱手段获取所需要的安全环境。在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时要更加理性,解决热点敏感问题要十分慎重,参加国际多边安全合作要更加积极,通过自己的快速发展,努力提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能力。

  (三)有效控制,主要是指科学确定国家安全目标,努力把握国家安全利益实现的过程,对战略进行严格的评估,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可能付出的代价,积极创造条件应对各种威胁,实现国家安全利益,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安全战略有其自身的周期,战略实施需要一个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不能对其有效控制,战略目标的实现就很可能变为空谈。

  尤其在当前情况下,安全问题或激化演变为紧张和冲突、或受到抑制回归平静,往往是多种力量和多种要素互动的结果,如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的发展等莫不如此。决定和影响局势发展的要素非常多,相互间影响作用十分复杂,因此,应对威胁,维护国家安全,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考虑到国内外各种因素,从目前到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将是决定中华民族能否实现和平崛起的关键阶段,中国必将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其中尤其应努力把握解决诸多安全问题的进程。

  有效控制要注重事前控制、目标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避免因控制不当而失控,危机升级,事态恶化,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到国家核心利益。有效控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避免问题集中爆发。由于实现安全利益的过程要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日趋增强,认识复杂与应对复杂就成为安全战略筹划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在相互交织的诸多矛盾中,找出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或利用矛盾,或淡化矛盾,争取把握战略主动。

  有效控制就如同为国家安全构造了防护栏,增加了一道道保障。有效控制可以对国家间的冲突和对抗过程进行必要的调节,引导由危机导致的系统紊乱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一般情况下,有效控制强调要防止单一危机演变成复合危机、国内危机演变成国际危机、国际危机演变成国内危机、地区危机演变成全球危机。

  (四)全力化解,就是消弭各种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避免危机和冲突事态恶化,减少和消除国家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为此要积极培育和提升国家战略能力,其中包括核心军事能力,并予以综合运用,以应对和遏制危机和冲突,必要时能够打赢维护国家安全的合法性战争。面对安全挑战,特别是当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必须果断采取行动,迅速化解对国家安全可能构成的危害。在化解行动中既要全力以赴,也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核心问题,调动可资使用的资源和力量加以解决,保证国家安全得到有效的维护,促使国家安全恢复到安全稳定的状态。

  应该强调的是,维护国家安全,不能简单以降低目标来躲避风险,一旦目标低于国家安全利益的底线,风险会从另一方面表现出来,甚至使国家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危害。同时决策中还要注重分散风险,考虑时间元素和空间元素,考虑可能产生的变数,注意力量使用,避免因力量的过度投入而导致战线过长,能力下降;为此还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破。总之,面对威胁时要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化风险为坦途。

  全力化解是基于安全问题渗透性、扩散性不断增强的现实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全力应对以防止局势失控,但与此同时,也应该避免对事态作出极端的反应,更要避免不顾问题的根源随意出手,从而使矛盾激化。实际上,即使再强大的权力,也有它作用的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权力失效”也就在所难免。

  二、制定系统配套的国家安全战略原则

  依据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安全战略方针,需要确定国家安全战略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也是战略行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并主要规定实现安全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和行动规范。

  (一)以内为主原则,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以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实现国家安全也必然要依靠国家自身的实力与能力。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关键是要把自身的事情办好,维护国家安全也是如此,内部安全重于外部安全,自强之外无胜人之本。如果没有国家内部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外部力量很难肢解一个大国;如果没有内部经济发展的种种隐患,国际垄断资本也就难以转嫁危机;如果没有国家战略选择的严重失误,外部势力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一个大国现代化的步伐。

  历史已经证明:“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一些敌对势力企图从外部搞垮我们是不容易的,真正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滋长骄奢之风,安而忘危,乐而忘忧。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苦练“内功”,充分积累和准备,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促进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国家战略能力,这样,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实现国家的安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独立自主原则,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争取到的根本权利,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曲折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立足点。在当今国际体系中,资本主义仍占有主导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独立自主原则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2]

  2008年10月以来,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尤其说明,独立自主原则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新的条件下更具有普遍意义和更深层次的安全战略内涵。要成为一个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就必须具备坚定不移地独立自主的战略意志。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不能被别人所左右,更不能依附于任何人。如果中国缺乏独立自主的原则,放弃坚定的战略意志,放弃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中国的国家安全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作为大国却没有大国的独立主张和坚定的意志与决心,中国的命运只能任由他人摆布。

  在新的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的独立自主原则包含以下主要内容:一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统一、领土完整。二是排除外来干扰,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决不依附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以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作出自己的安全战略选择。四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是非曲直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五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原则,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

  (三)顺势而为原则,就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在此大势之下求生存谋发展。战略的使命,不是也不可能为复杂的客观世界设计某种自以为是的结局,而只能审时度势,做历史允许做的事情。如若强为本不可为之事,凭侥幸或许能取得眼前的成功,最终还是会被历史潮流所吞没。

  国家安全战略筹划要对谋略运用予以节制,国家的长治久安应当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在大战略目标选择恰当的情况下,手段、时机和技巧选择俱佳的谋略无疑将有利于战略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而不当的谋略将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战略的失败;在大战略目标选择失当甚至错误的情况下,越是精妙的谋略越会将这种失当或错误扩大化,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恶果。老子指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从中也能找到对谋划国家安全所具有的重大启发意义。

  顺势而为,就必须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与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为此,还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全面分析和妥善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善于扬长避短,坚持平等互利、共赢共存,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努力变挑战为机遇”。[3]

  (四)以迂为直原则,未来较长时期,中国在国际体系中仍将处于弱势地位,这决定了中国对安全的追求不能采取简单的直接路线,需要开发更广泛的战略资源和更广阔的回旋空间、经过曲折的道路和较长时期的努力才可以达到。崛起的中国不会走上传统的权力对抗之路,在保持自主性的同时扩大与外界的安全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安全利益的实现。对待具体的问题,既要敢于大步前进,也要敢于大步后退,不能固守某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历史一再证明,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往往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捷径。[4]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5]这个告诫很发人深省。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既要善于用合作借势,以迂为直,又要勇于承担责任,待时而动。

  迂与直的选择,重要的是坚持战略的艺术性,不被小利遮住自己的视野,不被暂时的被动影响自己的决心,不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在重大的战略决策中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路径和政策。在处于困难局势之时,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待机采取行动。在遇到强劲对手的时候,不能从正面遏其势,要“锐者避其锋”,“以谋攻之”,消其力减其势。当遇到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时,考虑更多的方法与路径,运用迂回包抄路径达到自己的目的。

  (五)统筹兼顾原则,就是要合理配置战略资源,科学调动各种力量,预防各种风险和威胁,实现国家安全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当前安全利益日益拓展、对外联系日趋紧密的情况下,国家安全战略筹划需要有更多的创造,才能适应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才能找到借重多种力量、化解多重矛盾、达到多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

  统筹兼顾强调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统一,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的统一,富国与强兵的统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统一,现实安全与未来安全的统一。统筹兼顾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要做到瞻前顾后、科学协调,分步实施。统筹兼顾的核心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分配力量,去实现合理的安全目标。

  (六)合作共赢原则,就是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不搞对抗,努力与一切愿与我友好相处的国家发展关系,通过合作谋求安全,通过合作推动各国增进了解、取得共识、消除分歧、预防危机发生、遏止冲突升级,并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安全威胁和隐忧。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加深,彼此利益相连,安全的内涵正在不断深化,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安全,也难以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确保安全不受危害。中国存在着与各国合作的空间和机遇,以及拓展自己利益的现实条件和可能。合作共赢是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实现共同安全、普遍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国际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协助一个国家克服安全风险。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是合作共赢原则的重要体现,展示中国追求国际合作的愿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依靠集体行动和力量,有效应对本国和世界面对的新威胁。同时合作共赢也是显示自身意志和实力,捍卫国家利益的必要手段,在世界积累道义资源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全球化趋势使各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合作共赢可以使各国避免对抗,可以使各国找到更多的共同点,至少可以相互包容而不是相互对立。合作共赢原则以相互尊重彼此的利益为前提,也要求各国进行更多的协调,达到增进信任、扩大共识、深化合作的目的。合作共赢原则能够在政治上相互支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涉及国际安全的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在经济上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文化上密切交流,建立不同文明积极对话的渠道。在安全上,就重大安全问题领域相互对话和合作。合作共赢原则寻求各种合作的可能,夯实合作基础,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通过双边和多边两种合作模式达成利益的平衡。合作共赢原则体现在共同构建合理的地区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维护市场稳定和繁荣经济等方面,确保经济发展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增进各国经济利益。合作共赢原则希望求同存异,包容开放,主张通过平等的、友好的、坦诚的对话与协商,增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以便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

  我们倡导的合作共赢原则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安全秩序的构建与调整。合作共赢原则不是靠牺牲本国的安全利益来委曲求全,也不是把本国的安全利益凌驾于别国之上,更不是为了维护本国安全利益不惜损害人类共同的安全利益,而是顺应国际关系的现实发展而致力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

  当然,合作共赢原则不是意味着要一味的妥协、让步,同时还需要以斗争求合作,以斗争求安全,以安全保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利益日趋交汇重叠,由此也承担了新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了共同应对安全威胁的新的合作平台。充分运用和开发这些平台,就能大大增强中国应对安全威胁的思路和手段,也能使中国的和平崛起更易被外界接受。在国际参与中寻求复杂的利益平衡,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其中尤其是大国战略筹划必须考虑解决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新的辉煌,并为人类历史做出独特的贡献。

作者介绍:杨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海军少将,北京 100091。


相关文章

  • 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
  • 中国的军事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5年5月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27日 10 版) 目 录 前 言 一.国家安全形势 二.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 三.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四.军事力量建设发展 五.军 ...查看


  • 中国的军事战略(2015年5月)
  • 中国的军事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5年5月 前 言 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中国 ...查看


  • 我与甘肃银行共发展
  • 我与甘肃银行一起成长 2011年9月27日,我行(甘肃银行)得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筹建.甘肃银行是甘肃省第二家省级地方法人银行,是在合并重组原平凉市商业银行.白银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引进省属骨干国有企业.各市(州) 国资公司. ...查看


  • 军事理论题库(题库答案)威力加强版
  • (题号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成熟阶段:( ). 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C A.1978-1985 B.1976-1984 C.1981-1993 D.1980-1992 (题号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成熟阶段(1978-1 ...查看


  • 中国海洋安全保护
  • 中国海洋安全保护 摘要: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凸现的主要背景,一是中国高速发展,二是与西方大国美国密切参与相联系:由此形成的主要特点是周边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以改革奠定制度自信.海洋安全关系到中国发展安全的政治大格局,深刻地影 ...查看


  • 能力提升方案
  • 一.总体目标 1.加强公司高管人员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2.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3.加强公 ...查看


  • 南方电网5省组织机构及各部门职责
  • 电力公司组织机构职责 党支部工作职责 1.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线路.方针和政策. 2. 落实检查支部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并向全体赏和上级党委汇报工作. 3. 密切联系群众,协调企业党.政.工.青.妇组织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4. ...查看


  • 建筑企业发展战略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 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筑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本文结合中国加入WTO和世界建筑业发展趋势,针对国内建筑企业存在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分析了建筑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重要性 ...查看


  • 中国外交3_0版_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_赵可金
  • 中国外交3.0版: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 赵可金 要: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国际安全压力和国内发展压 力均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摘 战,要求推动中国外交转型,在更宽视野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