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词

各位团友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组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仿唐建筑群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了,它是国家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建成开放。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设计的,在建筑造型上继承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为陕西古代史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我们主要参观的是陕西古代史陈列展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3000多件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珍品,按历史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部分。参观完陕西古代史陈列这部分展览大约需要走

1.5公里的路程,那么现在请大家作好准备随我一起出发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序言大厅,墙上的巨幅照片展示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广阔的黄土高原,这是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华夏文化,奔腾咆哮的黄河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不断进步的动力。大家来看大厅中央的这头巨狮,它最早是立于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母亲的顺陵前,是一个有庄严气度的走狮的形象,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被成为“东方第一狮”,我国古代石狮及狮子雕刻艺术是由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巨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合壁的见证。

了解完了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来让我们看看在陕西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处于史前时期,这一时期的跨度为距今约115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复制品和发现的石器,是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是目前已知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所以陕西也是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继蓝田猿人之后,这块于1978年在我省发现的距今约20~18万年的大荔人头骨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8000~7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是我省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最著名的就是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因为最早在河南仰韶发现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最著名的代表要属西安半坡遗址了,这个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在物质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了精神的追求,这是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早期文字的萌芽。大家看到的这把石斧能充分反映出半坡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事物的规律性,能够利用简单的工具改造自然。到了距今约5000年前,我们踏入了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晚期,这时的人类进入了父系公社时期,这个时期的陶器以灰陶为主并取代了仰韶时期的彩陶。生活在距今约4700多年前的杰出的父系氏族部落首领黄帝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父系社会里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奴隶社会的形成。

我们从原始社会进化到了奴隶社会,这个展厅展示的是陕西古代历史的第二部分——周。这里介绍的周,包括从公元前21世纪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国和西周王朝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周族是龙山文化后期由生活在泾、渭河流域的若干部落融合而成,以善于农耕而闻名,这里展出的炭化的高粱是在我省长武县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高粱,这是陕西农业悠久历史的证明。考古学家把周族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为先周文化。到了公元前16世纪,周族为了躲避一些游牧部落的侵扰,迁移到了扶风、歧山一带建立都城,设立官制,并得到了商王朝的承认,被封为“方国”,其都城就是今天著名的周原。到了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灭亡,西周王朝取而代之。众所周知,我国的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而周代是我国青铜时代繁荣兴盛的顶峰。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仅这座博物馆中就收藏了2000多件,在这里展出的不过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精品,包括有礼乐器,生产、生活用具,也有实战兵器。青铜器在当时是礼器更是权利与等级的象征。大家现在看到的狮胸虎足圆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具,用来烹煮肉类,就象现在的锅,但在夏商周三代,铜鼎不仅仅是炊具,更大的意义是作为礼器,在奴隶主贵族祭祀、饮宴等活动中才使用,而且只能用与主人身份级别相符的青铜礼器。在当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这里展出的一套五鼎四簋是属于卿大夫一级的,这些鼎造型庄重,纹饰精美,有些还铸有文字。我国还流传下来了很多与鼎有关的成语,比如说:一言九鼎、三足鼎立、楚王问鼎、鼎鼎大名、钟鸣鼎池等等,足以看出古人对鼎的喜爱和推崇了。来看这件牛尊,它通体作牛形,膘肥体壮,蹄腿柱立,造型别致,纹饰生动,它显示了西周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这里还有西周时期使用的贝币、玉器、车马器等,用以说明西周商品交换,制玉和造车手工业及交通的发达。

西周末年,由于周幽王的昏庸导致了西周的灭亡,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在今陕西风翔县建立雍城,秦人逐渐在陕西兴起。秦国的社会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这里展出的大量铁农具可以证明。这件金釭是迄今发

现我国最早用于连接房屋木构架的金属建筑构件。再来看这个墓的模型,是秦公一号大墓的模型,考古学家推测墓主可能是秦景公。秦国经过几代的发展,不断强大起来,秦穆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再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用十年的时间灭了其它六国,结束了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他不仅统一了国土,还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大家看到的这个圆形方孔钱就是秦半两,这是秦统一后全国通行的货币,外圆内方的形状使钱币不易磨损又能穿起来便于携带,以后历代的铜钱都仿照秦朝的式样,一直到清末沿袭了2000多年。这件是两诏铜椭量是秦二世胡亥时的量具,为什么要叫两诏呢?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已经规定了这样的量具,到胡亥即位又重新下诏改了这样的量具标准,在它的内壁上镶嵌有两次诏书的内容,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内容。

秦代末年,民不聊生,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在起义中,又有一位人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他所建立的汉朝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而我们汉族也是这时正式形成的。汉朝自建立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汉长安城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汉代除了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之外,在冶铁、纺织、造纸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前代。大家请先来看这件国宝级的文物——皇后玉玺,它是在距刘邦和吕后的长陵一公里处发现的,印文是“皇后之玺”四个字,极可能是吕雉生前所用。这件茂陵出土的华丽的竹节熏炉是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的陪葬品。现在大家看到的雁鱼灯可称的上是我国最早的环保灯了,这件灯整体呈鸿雁回首衔鱼形,灯盘圆形,一侧有直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灯罩可左右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的亮度,灯点燃后,烟尘通过雁颈导入盛满清水的雁腹,使烟尘得到了净化,灯就不会冒黑烟了。再来看这些1957年在灞桥出土的西汉纸,别看它是残片可又是一件国宝哟,它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它的发现将我国的造纸时间向前推进了200多年呢。大家都知道,汉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展出的丝绸残片就是在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汉武帝当年开通“丝绸之路”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西域良马,当找到“天马”后,汉武帝下令铸造的“马蹄金”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纪念币”了。还有这些在咸阳杨家湾出土的彩绘俑和在汉阳陵出土的裸体陶俑,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比较一下汉代兵马俑和秦代的兵马俑有什么不同。

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在经历了秦、汉时代的大一统,到了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我们可以从在歧山五丈原古战场上发现的铁锅和这件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铁蒺藜上依稀看到古代战争的影子。南北朝时期的关中属于北朝,这一时期先后有前赵、前秦、后秦、大夏等少数民族***在陕西建立,这一时期的陶俑、武士俑数量相当多,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及浓郁的军事气氛。从展厅中间的这几尊佛像可以看出宗教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盛,因为人民在这期间饱受战乱之苦,希望能在求神拜佛中得到解脱,长安也是西来佛教和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当然在大动荡中,也有民族的大融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这张《少数民族姓氏演化表》上看看自己姓氏的族源,现在陕西许多汉姓实际都是由少数民族姓氏演化来的。现在请大家来看这件多面体煤精组印,这是个有意思的艺术珍品,这个印的主人的身份更奇特,他叫独孤信,鲜卑族人,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的明帝(鲜卑族),隋文帝(汉族)和唐高祖的父亲李昞(汉族,唐高祖曾尊他的

父亲为世祖,元皇帝),三个女婿分别是三个朝代的皇帝,这样尊贵的老丈人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样的事情也只能发生在那个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年代。

天下分久必合,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古代历史的黄金时代。唐代的鼎盛与繁荣我们不仅可以从唐代疆域版图中看出来,还可以从各个文物来反映。展出的这些瓷器说明唐代瓷器制造业非常发达,并远销国外,使中国开始有“瓷器之国”的美誉。再来看这件鸳鸯莲瓣金碗,是属于国宝级的文物,于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的,它运用了多种工艺手段,反映了唐代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五马衔杯银壶也是一件文物珍品。这里展出的这么多的金银制的日常生活用具,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生活的富庶和国家的富强。这些铜钱是“开元通宝”,它不仅在流通中起货币作用,还可以做为重量和长度的单位,一个开元通宝重一钱,十个就是一两,十个开元通宝排成一排是唐代的一小尺,十二个排起来就是一大尺,“开元通宝”四个字出自欧阳询之手,有些人把这几个字念做“开通元宝”,元宝这个词也是由这里得来的。由于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生活丰富,对外交流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服饰色彩斑斓,样式众多。这一组三彩女俑的衣着非常开放,是受到胡服的影响,当时长安城的妇女以穿胡服为时尚,这体现了大唐王朝的开放性和世界性。唐代的音乐舞蹈和体育活动也丰富多彩,我们可以从这件三彩驼载乐舞俑和打马球图中看出。打马球是当时最时髦的体育活动,相传杨贵妃与唐玄宗都是打马球的高手,这幅壁画出土于乾陵的章怀太子墓,有二十多米长。这幅《客使图》反映的是其他国家的使者出使唐朝的情况,可见唐朝的对外交流也是十分广泛的。这是兽首玛瑙杯,是利用玛瑙的天然纹理加工,呈牛角状,一端雕以牛头,牛头上又雕出两只羚羊角,牛嘴部镶以金帽,取下金帽后,杯中的液体就可以流出,这件文物从造型和工艺上都具有典型的中亚风格。

安史之乱后唐代逐步走向衰败,到朱温胁迫唐昭宗到洛阳,整个中国的重心东移,从宋代以后陕西失去了京都的地位但仍然是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最后这个展室系统地展出了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的文物精品。这是宋代铜质的象棋子,数量和名称与我们现在的象棋完全相同。从我省甘泉县出土的宋代秧歌画像砖说明,在宋代就有了扭秧歌这样的活动。这件交钞铜版是金代用来印刷纸币的,使用纸币是货币发展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元代在陕西设立中书省,陕西就是由这是开始称省的。大家来看这件铁板幻方,是1957年元代安西王府遗址发现的,上面铸着36个阿拉伯数字,这36个数字排列成方阵,横、竖、对角的6个数字之和是111,古人认为奇妙莫测,所以称幻方,压在房子的地基下,作为辟邪、防灾的物品,这件文物是我国数学上应用阿拉伯数字最早的实物资料。公元1369年,明朝攻占陕西,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是西安得名的开始。这件万历九年的鱼鳞册,是明代的一份土地丈量记录,这是目前见到的年代最早的鱼鳞册实物。想必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可有谁见过真的科举试卷呢?来看这件光绪年间陕西的一份乡试题,清朝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但有特殊情况有额外开恩加试的,叫“恩科”,这份试题上有恩科的字样,是为了庆祝光绪皇帝登基大典而举行的加试。大家再来看这些宋代至明代的陶俑,它们的服饰造型各异,具有各个不同时代的特征。而这边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俑群,是明代秦王朱樉的陪葬品,这个俑群的发现填补了明代陶俑艺术的空白。我们中国以瓷器闻名,宋代至清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八大窑也是这时形成的,我们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宋代最为兴盛,这件青釉提梁倒流壶是

北宋耀州瓷的代表,它的盖子是象征性的,不能打开,提梁为一凤凰,壶嘴上是一对母子狮,壶的四周雕刻的是牡丹花,壶底中心有一孔,灌水时将壶倒持,当水从壶嘴流出时表示水已灌满,再翻过来后壶嘴可正常出水而壶底不漏,它是利用连通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制成的,而这个壶的装饰上采用了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的图案也说明它的等级和档次之高。

我们走出展厅的这扇门,就从古代又回到了现代,我们也结束了陕西古代史的参观,谢谢大家。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词

各位团友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组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仿唐建筑群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了,它是国家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建成开放。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设计的,在建筑造型上继承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为陕西古代史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我们主要参观的是陕西古代史陈列展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3000多件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珍品,按历史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部分。参观完陕西古代史陈列这部分展览大约需要走

1.5公里的路程,那么现在请大家作好准备随我一起出发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序言大厅,墙上的巨幅照片展示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广阔的黄土高原,这是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华夏文化,奔腾咆哮的黄河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不断进步的动力。大家来看大厅中央的这头巨狮,它最早是立于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母亲的顺陵前,是一个有庄严气度的走狮的形象,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被成为“东方第一狮”,我国古代石狮及狮子雕刻艺术是由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巨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合壁的见证。

了解完了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来让我们看看在陕西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处于史前时期,这一时期的跨度为距今约115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复制品和发现的石器,是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是目前已知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所以陕西也是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继蓝田猿人之后,这块于1978年在我省发现的距今约20~18万年的大荔人头骨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8000~7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是我省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最著名的就是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因为最早在河南仰韶发现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最著名的代表要属西安半坡遗址了,这个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在物质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了精神的追求,这是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早期文字的萌芽。大家看到的这把石斧能充分反映出半坡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事物的规律性,能够利用简单的工具改造自然。到了距今约5000年前,我们踏入了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晚期,这时的人类进入了父系公社时期,这个时期的陶器以灰陶为主并取代了仰韶时期的彩陶。生活在距今约4700多年前的杰出的父系氏族部落首领黄帝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父系社会里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奴隶社会的形成。

我们从原始社会进化到了奴隶社会,这个展厅展示的是陕西古代历史的第二部分——周。这里介绍的周,包括从公元前21世纪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国和西周王朝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周族是龙山文化后期由生活在泾、渭河流域的若干部落融合而成,以善于农耕而闻名,这里展出的炭化的高粱是在我省长武县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高粱,这是陕西农业悠久历史的证明。考古学家把周族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为先周文化。到了公元前16世纪,周族为了躲避一些游牧部落的侵扰,迁移到了扶风、歧山一带建立都城,设立官制,并得到了商王朝的承认,被封为“方国”,其都城就是今天著名的周原。到了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灭亡,西周王朝取而代之。众所周知,我国的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而周代是我国青铜时代繁荣兴盛的顶峰。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仅这座博物馆中就收藏了2000多件,在这里展出的不过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精品,包括有礼乐器,生产、生活用具,也有实战兵器。青铜器在当时是礼器更是权利与等级的象征。大家现在看到的狮胸虎足圆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具,用来烹煮肉类,就象现在的锅,但在夏商周三代,铜鼎不仅仅是炊具,更大的意义是作为礼器,在奴隶主贵族祭祀、饮宴等活动中才使用,而且只能用与主人身份级别相符的青铜礼器。在当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这里展出的一套五鼎四簋是属于卿大夫一级的,这些鼎造型庄重,纹饰精美,有些还铸有文字。我国还流传下来了很多与鼎有关的成语,比如说:一言九鼎、三足鼎立、楚王问鼎、鼎鼎大名、钟鸣鼎池等等,足以看出古人对鼎的喜爱和推崇了。来看这件牛尊,它通体作牛形,膘肥体壮,蹄腿柱立,造型别致,纹饰生动,它显示了西周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这里还有西周时期使用的贝币、玉器、车马器等,用以说明西周商品交换,制玉和造车手工业及交通的发达。

西周末年,由于周幽王的昏庸导致了西周的灭亡,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在今陕西风翔县建立雍城,秦人逐渐在陕西兴起。秦国的社会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这里展出的大量铁农具可以证明。这件金釭是迄今发

现我国最早用于连接房屋木构架的金属建筑构件。再来看这个墓的模型,是秦公一号大墓的模型,考古学家推测墓主可能是秦景公。秦国经过几代的发展,不断强大起来,秦穆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再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用十年的时间灭了其它六国,结束了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他不仅统一了国土,还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大家看到的这个圆形方孔钱就是秦半两,这是秦统一后全国通行的货币,外圆内方的形状使钱币不易磨损又能穿起来便于携带,以后历代的铜钱都仿照秦朝的式样,一直到清末沿袭了2000多年。这件是两诏铜椭量是秦二世胡亥时的量具,为什么要叫两诏呢?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已经规定了这样的量具,到胡亥即位又重新下诏改了这样的量具标准,在它的内壁上镶嵌有两次诏书的内容,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内容。

秦代末年,民不聊生,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在起义中,又有一位人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他所建立的汉朝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而我们汉族也是这时正式形成的。汉朝自建立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汉长安城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汉代除了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之外,在冶铁、纺织、造纸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前代。大家请先来看这件国宝级的文物——皇后玉玺,它是在距刘邦和吕后的长陵一公里处发现的,印文是“皇后之玺”四个字,极可能是吕雉生前所用。这件茂陵出土的华丽的竹节熏炉是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的陪葬品。现在大家看到的雁鱼灯可称的上是我国最早的环保灯了,这件灯整体呈鸿雁回首衔鱼形,灯盘圆形,一侧有直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灯罩可左右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的亮度,灯点燃后,烟尘通过雁颈导入盛满清水的雁腹,使烟尘得到了净化,灯就不会冒黑烟了。再来看这些1957年在灞桥出土的西汉纸,别看它是残片可又是一件国宝哟,它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它的发现将我国的造纸时间向前推进了200多年呢。大家都知道,汉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展出的丝绸残片就是在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汉武帝当年开通“丝绸之路”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西域良马,当找到“天马”后,汉武帝下令铸造的“马蹄金”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纪念币”了。还有这些在咸阳杨家湾出土的彩绘俑和在汉阳陵出土的裸体陶俑,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比较一下汉代兵马俑和秦代的兵马俑有什么不同。

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在经历了秦、汉时代的大一统,到了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我们可以从在歧山五丈原古战场上发现的铁锅和这件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铁蒺藜上依稀看到古代战争的影子。南北朝时期的关中属于北朝,这一时期先后有前赵、前秦、后秦、大夏等少数民族***在陕西建立,这一时期的陶俑、武士俑数量相当多,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及浓郁的军事气氛。从展厅中间的这几尊佛像可以看出宗教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盛,因为人民在这期间饱受战乱之苦,希望能在求神拜佛中得到解脱,长安也是西来佛教和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当然在大动荡中,也有民族的大融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这张《少数民族姓氏演化表》上看看自己姓氏的族源,现在陕西许多汉姓实际都是由少数民族姓氏演化来的。现在请大家来看这件多面体煤精组印,这是个有意思的艺术珍品,这个印的主人的身份更奇特,他叫独孤信,鲜卑族人,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的明帝(鲜卑族),隋文帝(汉族)和唐高祖的父亲李昞(汉族,唐高祖曾尊他的

父亲为世祖,元皇帝),三个女婿分别是三个朝代的皇帝,这样尊贵的老丈人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样的事情也只能发生在那个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年代。

天下分久必合,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古代历史的黄金时代。唐代的鼎盛与繁荣我们不仅可以从唐代疆域版图中看出来,还可以从各个文物来反映。展出的这些瓷器说明唐代瓷器制造业非常发达,并远销国外,使中国开始有“瓷器之国”的美誉。再来看这件鸳鸯莲瓣金碗,是属于国宝级的文物,于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的,它运用了多种工艺手段,反映了唐代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五马衔杯银壶也是一件文物珍品。这里展出的这么多的金银制的日常生活用具,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生活的富庶和国家的富强。这些铜钱是“开元通宝”,它不仅在流通中起货币作用,还可以做为重量和长度的单位,一个开元通宝重一钱,十个就是一两,十个开元通宝排成一排是唐代的一小尺,十二个排起来就是一大尺,“开元通宝”四个字出自欧阳询之手,有些人把这几个字念做“开通元宝”,元宝这个词也是由这里得来的。由于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生活丰富,对外交流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服饰色彩斑斓,样式众多。这一组三彩女俑的衣着非常开放,是受到胡服的影响,当时长安城的妇女以穿胡服为时尚,这体现了大唐王朝的开放性和世界性。唐代的音乐舞蹈和体育活动也丰富多彩,我们可以从这件三彩驼载乐舞俑和打马球图中看出。打马球是当时最时髦的体育活动,相传杨贵妃与唐玄宗都是打马球的高手,这幅壁画出土于乾陵的章怀太子墓,有二十多米长。这幅《客使图》反映的是其他国家的使者出使唐朝的情况,可见唐朝的对外交流也是十分广泛的。这是兽首玛瑙杯,是利用玛瑙的天然纹理加工,呈牛角状,一端雕以牛头,牛头上又雕出两只羚羊角,牛嘴部镶以金帽,取下金帽后,杯中的液体就可以流出,这件文物从造型和工艺上都具有典型的中亚风格。

安史之乱后唐代逐步走向衰败,到朱温胁迫唐昭宗到洛阳,整个中国的重心东移,从宋代以后陕西失去了京都的地位但仍然是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最后这个展室系统地展出了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的文物精品。这是宋代铜质的象棋子,数量和名称与我们现在的象棋完全相同。从我省甘泉县出土的宋代秧歌画像砖说明,在宋代就有了扭秧歌这样的活动。这件交钞铜版是金代用来印刷纸币的,使用纸币是货币发展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元代在陕西设立中书省,陕西就是由这是开始称省的。大家来看这件铁板幻方,是1957年元代安西王府遗址发现的,上面铸着36个阿拉伯数字,这36个数字排列成方阵,横、竖、对角的6个数字之和是111,古人认为奇妙莫测,所以称幻方,压在房子的地基下,作为辟邪、防灾的物品,这件文物是我国数学上应用阿拉伯数字最早的实物资料。公元1369年,明朝攻占陕西,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是西安得名的开始。这件万历九年的鱼鳞册,是明代的一份土地丈量记录,这是目前见到的年代最早的鱼鳞册实物。想必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可有谁见过真的科举试卷呢?来看这件光绪年间陕西的一份乡试题,清朝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但有特殊情况有额外开恩加试的,叫“恩科”,这份试题上有恩科的字样,是为了庆祝光绪皇帝登基大典而举行的加试。大家再来看这些宋代至明代的陶俑,它们的服饰造型各异,具有各个不同时代的特征。而这边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俑群,是明代秦王朱樉的陪葬品,这个俑群的发现填补了明代陶俑艺术的空白。我们中国以瓷器闻名,宋代至清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八大窑也是这时形成的,我们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宋代最为兴盛,这件青釉提梁倒流壶是

北宋耀州瓷的代表,它的盖子是象征性的,不能打开,提梁为一凤凰,壶嘴上是一对母子狮,壶的四周雕刻的是牡丹花,壶底中心有一孔,灌水时将壶倒持,当水从壶嘴流出时表示水已灌满,再翻过来后壶嘴可正常出水而壶底不漏,它是利用连通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制成的,而这个壶的装饰上采用了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的图案也说明它的等级和档次之高。

我们走出展厅的这扇门,就从古代又回到了现代,我们也结束了陕西古代史的参观,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技巧
  • 博物馆是知识的宝库,讲解是博物馆与观众实现思想交流.感情连接的桥梁.在博物馆讲解过程中,讲解员拥有高超的讲解技巧,是博物馆扩大影响力.提升观众满意度的重要依托.实践证明,丰富的展品必须借助讲解员的介绍,才能为观众所理解和接受.讲解员要想提升 ...查看


  • 新时期博物馆讲解员管理工作初探
  • 新时期博物馆讲解员管理工作初探 [摘要]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历史文物.标本收藏和科学研究部门,也是对社会的宣传教育机构.讲解工作是实现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联系博物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做好博物馆的 ...查看


  • 论"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在博物馆讲解中的运用
  • 摘要:讲解语言是博物馆开展宣教的重要载体.讲解语言是"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有机结合体."有声语言"是讲解过程中最主要的传播手段.而"无声语言"是一种内在的 ...查看


  •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提高
  • [摘 要]博物馆教育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博物馆与人们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有着很重要的社会教育意义.为此,本文拟就如下几点认识:掌握好博物馆的教育特征.着力推出精品陈列.努力做好优质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精品陈列:优质服 ...查看


  • 无声语言是讲解员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
  • 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员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发声方法.呼吸方法.平翘舌音对比训练.绕口令练习等,笔者将之归纳为有声语言.十三年的讲解员工作和五年的讲解员培训工作,使我深深认识到对讲解员仅进行有声的语言训练,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讲解 ...查看


  • 浅谈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
  • 浅谈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 杨芸 [内容摘要]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 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将全部免费开放,这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根据通知, 社会上引起了很大 ...查看


  • 浅谈如何做好讲解工作
  • 浅谈如何做好讲解工作 纪念馆.博物馆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发扬革命传统.传播科学知识,为教育人民.引导人民而设立,其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陈列展览.讲解.讲座.出版物等多种手段得以实现.而讲解作为以陈列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将内容和 ...查看


  • 论博物馆志愿者培训和激励机制
  • 志愿者又称义工,他们是具有志愿精神,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甘愿奉献自己的个人时间与精力的人.志愿者是博物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博物馆的精神之所在.充满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志愿者群体,可以更好的传播博物馆的文化,吸引越来越多 ...查看


  • 智能语音导览方案
  • 应用方案 目 录 ............................................................................................................... ...查看


  • 教师的讲授技能wei
  • 教师的讲授技能 讲授中教师起主要作用,是教学的主要活动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 和需要,确定多讲什么,少讲什么,突出讲什么,重点讲什么.因此,教师高 超的讲授技能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 准确地掌握教材,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