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间示踪剂监测方法原理简介

井间示踪剂监测方法原理简介

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是在注水井中注入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在周围监测井中取水样(如图3-1) ,分析所取水样中示踪剂的浓度,并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应用示踪剂解释软件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分析,就可以确定油藏非均质情况。

图3-1 井间示踪注采示意图

示踪剂从注水井注入后,首先随着注入水沿高渗层或大孔道突入生产井,示踪剂的产出曲线会逐渐出现峰值,同时由于储层参数的展布和注采动态的不同,曲线的形状也会有所不同。典型的示踪剂产出曲线如图1-2所示。在主峰值期过去之后,由于次一级的高渗条带和正常渗透部位的作用,会继续产出示踪剂,当所有峰值期过去以后,示踪剂产出浓度基本稳定在相对低一些的某一浓度附近,并且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示踪剂的回采率也会逐渐增加。

在注入水没有外流情况下,油层越均质,注水利用率越高,则见示踪剂时间越晚。反之,短时间内见到示踪剂,说明注入水沿高渗层窜流,储层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差。

示踪剂用量的确定

踪剂浓度

(Bq\L)

时 间

T

图3-2 单示踪剂产出曲线示意图

示踪剂的注入量,取决于储层中被跟踪流体的最大体积和分析仪器的灵敏度,以及地层背景值的影响。同位素示踪剂注入量的计算公式是:

Q =A·H ·Φ·SW ·f 式中:Q ——为示踪剂注入量 A ——井组波及面积(m2) H ——为井组连通层平均厚度(m ) Φ——为储层的孔隙度(%) SW ——储层含水饱和度(%) f ——为经验系数

根据示踪剂用量公式计算出井组的示踪剂注入量 新中45-2井组监测结果及分析 3.5.2.1 新中45-2井组概况

新中45-2井的监测井有6口分别是:中94、中282-2、中280、中281、中24-2、中25,下表列出了注示踪剂井新中45-2井组的有关数据,表中的数据为2007年7月份生产情况(表4-6、4-7)。

表4-6 新中45-2注水井有关数据表

表4-7 新中45-2井组监测井资料

以下为新中45-2井组构造井位图(见图4-10)

图4-10 新中45-2井组构造井位图

3.5.2.2 新中45-2井组监测结果及产出曲线

新中45-2井于2007年10月14日注入22居里3H 示踪剂,截止到2008年7月5日,经过265天的监测,六口监测井有两口监测井产出了3H 示踪剂,具体监测结果如下:

① 监测井中281井位于注剂井新中45-2南部129米处,于2007年12月31日初次检测出新中45-2井注入的3H 示踪剂,初次检测的示踪剂浓度为103.4Bq/L,为注示踪剂后的第78天,计算出水驱速度为1.65m/d,下图为该井

的示踪剂检测曲线图(图4-11)。

3

图4-11 中281井示踪剂检测曲线图(H )

②监测井中24-2位于注剂井新中45-2东南部212米处,于2008年3月12日初次检测出新中45-2井注入的3H 示踪剂,初次检测的示踪剂浓度为108.2Bq/L,为注示踪剂后的第150天,计算出水驱速度为1.41m/d,下图为该井的示踪剂检测曲线图(图4-12)。

图4-12 中24-2井示踪剂检测曲线图(3H )

③中25井监测期间一直停井,故无示踪剂检测曲线。

④截止到2008年7月5日,中94、中282-2、中280三口监测井未见新中45-2井注入的示踪剂。以下为这三口井的示踪剂检测曲线图(图4-13-图4-15)。

图4-13 中94井示踪剂检测曲线图(H )

3

图4-14 中282-2井示踪剂检测曲线图(3H ) 图4-15 中280井示踪剂检测曲线图(3H )

3.5.2.3 新中45-2井组水驱速度表及示意图

表4-8 新中45-2注入井组水驱速度表

下图是根据新中45-2井组在监测期间各监测井的见剂情况作出的水驱示意图:

图4-16 新中45-2注水井组水

3.5.2.4 新中45-2井组模型参数

解释的基础为油水井基础数据和示踪剂产出数据。主要包括油水井动态数据、油水井静态数据、井位资料、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测井解释成果、示踪注入量、示踪剂产出曲线。

模型平面范围为注水井新中45-2井组范围,纵向上根据测井解释结果、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水井注水层位、油井生产层位等数据,分析得出监测期间油水井的动态对应关系表。

由于示踪剂是跟随注入水注入地层的,因此不吸水的小层,也必然不会有示踪剂渗流。即模型中排除了不吸水的层位,纵向上层位对应注水井的吸水层。

表4-9 新中45-2井组注采对应关系表

表中,层位栏表示注水井吸水层位,后面的每一列表示对应于前面层位中,监测井的对应射孔情况。中25井监测期间一直停井,因此未列入该表。

下图(图4-17)为新中45-2井的吸水剖面情况。

图4-17 新中45-2井吸水剖面

3.5. 2.5 新中45-2井组曲线拟合

应用“示踪剂测试综合解释软件”对新中45-2井组见剂井中24-2的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了拟合,中281井虽然也产出了示踪剂,但由于该井是验窜井,与注水井无连通层位,因此该井未建入模型。中24-2井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拟合曲线对比图如下(图4-18):示踪剂1为3H 示踪剂。

从曲线拟合图可以看出,中24-2井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拟合曲线拟合效果比较好,说明监测结果经解释软件处理提供的参数能够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可

为下步分析提供依据。

图4-18 中 24-2井产出曲线与拟合曲线对比图 3.5.2.6新中45-2井组高渗层参数

应用“示踪剂测试综合解释软件”,计算出了井间主流高渗通道的等效厚度(所谓等效厚度即为井间高渗通道厚度的平均值)及等效渗透率(即为井间高渗通道渗透率的平均值)等参数。

确定渗透率等参数时,以地质模型和井组动态数据为基础,参考吸水剖面,采用数值方法,得到流线分布,再以各条流线为基本单元,调整流线上的地层参数,此时选取的样本数足够多,以便覆盖所有的裂缝、高渗层、高渗条带等可能范围,最后将各条流线上的厚度、渗透率参数取平均或求和,得到高渗层的各个参数(和油藏工程中垂直于等势线的流线不同,这里的流线是个向量,包含流量、渗透率、厚度、速度、示踪剂浓度等众多参数,类似于参数的集合,流线的叫法源于SPE 文献中的Streamline ,国内最早的翻译均翻译为流线,因此这个叫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如下表(表4-10)所示,表中所给出的是见示踪剂井的解释结果,没有示踪剂显示的井的渗透率这里认为仍然处于原始水平。

表4-10 井间高渗层参数表

下图(图4-18)是根据监测解释计算结果作出的新中45-2井组高渗通道渗透率分布示意图。

图4-18 新中45-2井组高渗通道渗透率分布示意图

图中注水井新中45-2的层位只是吸水层位,白色背景的层表示和注水井不

对应的层位。根据示踪测试结果,得到了见示踪剂井对应层上的突进系数。

表4-11 新中45-2井组高渗通道突进系数表

这里突进系数指的是,高渗层的渗透率与井组对应层的平均渗透率的比值,即见示踪剂层的层内突进系数。原始层间突进系数指的是,所有研究层中的最大平均渗透率与所有研究层的平均渗透率的比值。

从突进系数来看(表4-11),Ⅸ-2小层的突进系数较大,说明层内纵向上的非均质性已经很强,需要控制注水井与中24-2井之间的动态关系。

3.5.2.7新中45-2井组监测结论

① 通过示踪监测结果可以得知,在新中45-2井组中,中281和中24-2井

见到了这口井所注的3H 示踪剂,说明监测井中281和中24-2井之间存在高渗通道。

② 注水井新中45-2井向见剂井中281的推进速度为1.65m/d,注入水主要

向其南部推进,该井生产层位与新中45-2的吸水层位不对应,见到了示踪剂说明存在层间窜现象。

③ 注水井新中45-2以1.41m/d的速度向其东南部的中24-2井推进。 ④ 监测井中25在监测期间因一直停井而无法进行监测。

⑤ 监测井中94井的生产层位与新中45-2吸水层位不对应,该井未见示踪

剂,说明层间不窜。

⑥ 中282-2井监测期间日产水较少,平均为0.12m 3/d,是未见示踪剂的主

要原因。

⑦中280距离注水井较远,为260米。另外该井监测期间平均日产水仅为

0.32m3/d,这两点致使该井未见示踪剂。

小结:通过新中45-2井组示踪剂监测,分析认为该井区注水主要向南部推进,其次为西南方向,水驱速度分别为1.65 m/d和1.41m/d,井组存在高渗层Ⅸ-2、Ⅸ-7两个小层,高渗层平均渗透率由原始的167.79md ,上升为目前的583.43md ,其中Ⅸ-2小层的突进系数较大为4.28,因此下一步应针对高渗小层Ⅸ-2、Ⅸ-7开展相应的调配、封堵等工作。通过中24-2见剂,也可以推断该断层是开启的。另外中94、中281井含水都较高,液量也高,但未见到示踪剂,主要是由于注采不对应,无连通层导致。说明井网纵向上不完善,注采受效差。应根据油砂体纵向展布情况,对井网进行纵向细分调整。

井间示踪剂监测方法原理简介

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是在注水井中注入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在周围监测井中取水样(如图3-1) ,分析所取水样中示踪剂的浓度,并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应用示踪剂解释软件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分析,就可以确定油藏非均质情况。

图3-1 井间示踪注采示意图

示踪剂从注水井注入后,首先随着注入水沿高渗层或大孔道突入生产井,示踪剂的产出曲线会逐渐出现峰值,同时由于储层参数的展布和注采动态的不同,曲线的形状也会有所不同。典型的示踪剂产出曲线如图1-2所示。在主峰值期过去之后,由于次一级的高渗条带和正常渗透部位的作用,会继续产出示踪剂,当所有峰值期过去以后,示踪剂产出浓度基本稳定在相对低一些的某一浓度附近,并且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示踪剂的回采率也会逐渐增加。

在注入水没有外流情况下,油层越均质,注水利用率越高,则见示踪剂时间越晚。反之,短时间内见到示踪剂,说明注入水沿高渗层窜流,储层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差。

示踪剂用量的确定

踪剂浓度

(Bq\L)

时 间

T

图3-2 单示踪剂产出曲线示意图

示踪剂的注入量,取决于储层中被跟踪流体的最大体积和分析仪器的灵敏度,以及地层背景值的影响。同位素示踪剂注入量的计算公式是:

Q =A·H ·Φ·SW ·f 式中:Q ——为示踪剂注入量 A ——井组波及面积(m2) H ——为井组连通层平均厚度(m ) Φ——为储层的孔隙度(%) SW ——储层含水饱和度(%) f ——为经验系数

根据示踪剂用量公式计算出井组的示踪剂注入量 新中45-2井组监测结果及分析 3.5.2.1 新中45-2井组概况

新中45-2井的监测井有6口分别是:中94、中282-2、中280、中281、中24-2、中25,下表列出了注示踪剂井新中45-2井组的有关数据,表中的数据为2007年7月份生产情况(表4-6、4-7)。

表4-6 新中45-2注水井有关数据表

表4-7 新中45-2井组监测井资料

以下为新中45-2井组构造井位图(见图4-10)

图4-10 新中45-2井组构造井位图

3.5.2.2 新中45-2井组监测结果及产出曲线

新中45-2井于2007年10月14日注入22居里3H 示踪剂,截止到2008年7月5日,经过265天的监测,六口监测井有两口监测井产出了3H 示踪剂,具体监测结果如下:

① 监测井中281井位于注剂井新中45-2南部129米处,于2007年12月31日初次检测出新中45-2井注入的3H 示踪剂,初次检测的示踪剂浓度为103.4Bq/L,为注示踪剂后的第78天,计算出水驱速度为1.65m/d,下图为该井

的示踪剂检测曲线图(图4-11)。

3

图4-11 中281井示踪剂检测曲线图(H )

②监测井中24-2位于注剂井新中45-2东南部212米处,于2008年3月12日初次检测出新中45-2井注入的3H 示踪剂,初次检测的示踪剂浓度为108.2Bq/L,为注示踪剂后的第150天,计算出水驱速度为1.41m/d,下图为该井的示踪剂检测曲线图(图4-12)。

图4-12 中24-2井示踪剂检测曲线图(3H )

③中25井监测期间一直停井,故无示踪剂检测曲线。

④截止到2008年7月5日,中94、中282-2、中280三口监测井未见新中45-2井注入的示踪剂。以下为这三口井的示踪剂检测曲线图(图4-13-图4-15)。

图4-13 中94井示踪剂检测曲线图(H )

3

图4-14 中282-2井示踪剂检测曲线图(3H ) 图4-15 中280井示踪剂检测曲线图(3H )

3.5.2.3 新中45-2井组水驱速度表及示意图

表4-8 新中45-2注入井组水驱速度表

下图是根据新中45-2井组在监测期间各监测井的见剂情况作出的水驱示意图:

图4-16 新中45-2注水井组水

3.5.2.4 新中45-2井组模型参数

解释的基础为油水井基础数据和示踪剂产出数据。主要包括油水井动态数据、油水井静态数据、井位资料、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测井解释成果、示踪注入量、示踪剂产出曲线。

模型平面范围为注水井新中45-2井组范围,纵向上根据测井解释结果、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水井注水层位、油井生产层位等数据,分析得出监测期间油水井的动态对应关系表。

由于示踪剂是跟随注入水注入地层的,因此不吸水的小层,也必然不会有示踪剂渗流。即模型中排除了不吸水的层位,纵向上层位对应注水井的吸水层。

表4-9 新中45-2井组注采对应关系表

表中,层位栏表示注水井吸水层位,后面的每一列表示对应于前面层位中,监测井的对应射孔情况。中25井监测期间一直停井,因此未列入该表。

下图(图4-17)为新中45-2井的吸水剖面情况。

图4-17 新中45-2井吸水剖面

3.5. 2.5 新中45-2井组曲线拟合

应用“示踪剂测试综合解释软件”对新中45-2井组见剂井中24-2的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了拟合,中281井虽然也产出了示踪剂,但由于该井是验窜井,与注水井无连通层位,因此该井未建入模型。中24-2井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拟合曲线对比图如下(图4-18):示踪剂1为3H 示踪剂。

从曲线拟合图可以看出,中24-2井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拟合曲线拟合效果比较好,说明监测结果经解释软件处理提供的参数能够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可

为下步分析提供依据。

图4-18 中 24-2井产出曲线与拟合曲线对比图 3.5.2.6新中45-2井组高渗层参数

应用“示踪剂测试综合解释软件”,计算出了井间主流高渗通道的等效厚度(所谓等效厚度即为井间高渗通道厚度的平均值)及等效渗透率(即为井间高渗通道渗透率的平均值)等参数。

确定渗透率等参数时,以地质模型和井组动态数据为基础,参考吸水剖面,采用数值方法,得到流线分布,再以各条流线为基本单元,调整流线上的地层参数,此时选取的样本数足够多,以便覆盖所有的裂缝、高渗层、高渗条带等可能范围,最后将各条流线上的厚度、渗透率参数取平均或求和,得到高渗层的各个参数(和油藏工程中垂直于等势线的流线不同,这里的流线是个向量,包含流量、渗透率、厚度、速度、示踪剂浓度等众多参数,类似于参数的集合,流线的叫法源于SPE 文献中的Streamline ,国内最早的翻译均翻译为流线,因此这个叫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如下表(表4-10)所示,表中所给出的是见示踪剂井的解释结果,没有示踪剂显示的井的渗透率这里认为仍然处于原始水平。

表4-10 井间高渗层参数表

下图(图4-18)是根据监测解释计算结果作出的新中45-2井组高渗通道渗透率分布示意图。

图4-18 新中45-2井组高渗通道渗透率分布示意图

图中注水井新中45-2的层位只是吸水层位,白色背景的层表示和注水井不

对应的层位。根据示踪测试结果,得到了见示踪剂井对应层上的突进系数。

表4-11 新中45-2井组高渗通道突进系数表

这里突进系数指的是,高渗层的渗透率与井组对应层的平均渗透率的比值,即见示踪剂层的层内突进系数。原始层间突进系数指的是,所有研究层中的最大平均渗透率与所有研究层的平均渗透率的比值。

从突进系数来看(表4-11),Ⅸ-2小层的突进系数较大,说明层内纵向上的非均质性已经很强,需要控制注水井与中24-2井之间的动态关系。

3.5.2.7新中45-2井组监测结论

① 通过示踪监测结果可以得知,在新中45-2井组中,中281和中24-2井

见到了这口井所注的3H 示踪剂,说明监测井中281和中24-2井之间存在高渗通道。

② 注水井新中45-2井向见剂井中281的推进速度为1.65m/d,注入水主要

向其南部推进,该井生产层位与新中45-2的吸水层位不对应,见到了示踪剂说明存在层间窜现象。

③ 注水井新中45-2以1.41m/d的速度向其东南部的中24-2井推进。 ④ 监测井中25在监测期间因一直停井而无法进行监测。

⑤ 监测井中94井的生产层位与新中45-2吸水层位不对应,该井未见示踪

剂,说明层间不窜。

⑥ 中282-2井监测期间日产水较少,平均为0.12m 3/d,是未见示踪剂的主

要原因。

⑦中280距离注水井较远,为260米。另外该井监测期间平均日产水仅为

0.32m3/d,这两点致使该井未见示踪剂。

小结:通过新中45-2井组示踪剂监测,分析认为该井区注水主要向南部推进,其次为西南方向,水驱速度分别为1.65 m/d和1.41m/d,井组存在高渗层Ⅸ-2、Ⅸ-7两个小层,高渗层平均渗透率由原始的167.79md ,上升为目前的583.43md ,其中Ⅸ-2小层的突进系数较大为4.28,因此下一步应针对高渗小层Ⅸ-2、Ⅸ-7开展相应的调配、封堵等工作。通过中24-2见剂,也可以推断该断层是开启的。另外中94、中281井含水都较高,液量也高,但未见到示踪剂,主要是由于注采不对应,无连通层导致。说明井网纵向上不完善,注采受效差。应根据油砂体纵向展布情况,对井网进行纵向细分调整。


相关文章

  • 荧光示踪技术方案-循环水
  • 云踪200 智能药剂浓度监测与投加系统 技 术 方 案 启盘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销售:吴斌 ([1**********]) 技术:杨琲 ([1**********]) 2015年1月 目 录 一. Pyxis公司简介 为什么选择Pyx ...查看


  • QSH1020_1496-2014硫氰酸盐.硝酸盐类示踪剂
  • Q/SH1020 1496-2014 代替Q/SL 1496-2000 硫氰酸盐.硝酸盐类示踪剂 施工与检测方法 2014-06-26发布 2014-09-01实施 Q/SH1020 1496-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查看


  •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结课论文
  • 通过一个学期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学习,发现了很多生活中很多不注意的因素对空气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也了解了一些利用各种不同的仪器对环境中不同参数进行检测以及监测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1. 宿舍环境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宿舍是学生学习 ...查看


  • 核医学重要概念.技术及重要原理
  • 1核医学的概念.内容.发展史 概念: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内容: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 ...查看


  • [水文地质学]实验教学环节保障体系的构建探讨
  • 摘要:实验教学是水文地质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长效机制.为此,本文从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实验教学过程控制.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水文地质实验教学质量 ...查看


  •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不同检测方法
  • 2007年第19卷第4期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不同检测方法 陈淑丹 (上海复旦大学微生物系,上海200433) 1降钙素的临床应用简介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近年来逐渐被 液系统恶性肿瘤,普遍存在降钙素基因高甲基化及 ...查看


  • 页岩气压裂中的技术
  • 页岩气压裂中的技术 一.压裂液 1. 低浓度瓜胶的交联技术.关键词:交联剂crosslinker 低温压裂液体系(临界交联) 该压裂液体系是以羟丙基瓜胶为稠化剂.以硼酸盐为交联剂,加以低温破胶激活剂等添加剂的压裂液配方体系.具有流变性能好. ...查看


  • 影像核医学
  • 影像核医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开放性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医学成像诊断疾病并探索其机理与相关技术理论的医学学科. 放射性活度:是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源自核数,单位为贝可,Bq . 静态显像:指现象剂在脏器 ...查看


  • 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
  • 一. 研究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影响因素 1.渗透率 1.1存在成层渗流的渗透率 对于渗流成层性的存在, 地下水往往具有承压性质.即使渗 流的成层性不甚明显, 但岩体的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的规律总是存在的.将岩体的渗透系数表达为 1.2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