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消息的技巧十八条

写好消息稿的技巧十八条

(2016-05-03 张进 新闻与写作)

消息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消息写作是新闻行业中最基本的能力,但是要写出漂亮的消息也绝非易事。

1. 时效

时效第一。尤其是政策稿、突发事件稿,可滚动发稿,不断更新。

2. 单元素

单篇稿不必求全。多主题可分拆,一个主题即可发一篇,长短不拘。

3. 新闻点

新闻的本质是发现。新闻能力在于发现新闻点、捕捉新闻点、放大新闻点。 什么新闻价值最大,什么最受关注,什么就是新闻点。

4. 想清楚再写

动笔之前,问问自己,对要写的问题是不是真懂了。能不能放下材料,把稿子的要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如果能说出来、说清楚,就是真懂。接下来,无非是把要说的话落实到纸面上,以及如何更简洁、更准确,更重点突出。

5. 标题

标题要准确、鲜明,干净、利落。用实题,不用虚题;要直白,不要含蓄。 标题要抓住读者的关注点。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读者。

标题不一定要概括全貌。当然也不能是完全是游离于主题的细枝末节。

6. 导语

导语是全文精华的提炼,要让读者即使不看后面的内容,也能知道报道大意。 提倡直接式导语,慎用延缓式导语。

引语式导语、提问式导语、镜头式导语,只在非硬新闻时使用。

导语不求包含全部新闻六要素,否则必然芜杂。突出谁、省略谁,无一定之规,靠自己的新闻感觉。

7. 层次

导语以下,按逻辑层次,一层一层展开。最合理的层次,是事实本身的自然层次。

一般情况下,使用倒金字塔结构,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依次排列;故事性较强的消息,可适当倒序或插叙。

多分段,一个独立的内容就分一段。

层次多、内容复杂,超过1000字的消息,要加小标题。

消息稿的境界是行云流水。

8. 背景

巧妙穿插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意在解释。遇到新名词、新概念、新提法、旧事、旧人等,要立刻解释。让新闻背景在读者需要的时候立刻出现。

不要懒得写新闻背景。不要因为上一篇写过,这一篇就不写。读者永远不会记得你上一篇写过什么。

当然,新闻背景还是能省则省。为此,文章中尽量少出现读者生疏的内容。

有时候新闻背景也能成为新闻主体。

9. 政策法规类报道

政策法规类稿件,要抓住读者的兴趣点,即政策和公众利益结合处来解释政策,而非罗列政策全部内容,被政策牵着走。

做标题时,要体现出这个政策与读者兴趣的交汇点,即使非核心内容也可。

政策的重点不一定是你的要点,你只为读者着想。这就叫“永恒的读者角度”。

你是财新网的记者,不是部委机关报的报道员。

10. 突发性事件报道

一是滚动报道,有一点报一点,不要幻想能把握全貌;二是前后方配合;三是不舍弃官方新闻;四是关注衍生新闻;五是寻找自己的角度,力求增量。

11. 数字

过于巨大和抽象的数字,要换算成读者有概念的东西。要具体可感。

某人年龄,不要说某某年生,要换算成具体的岁数。

12. 评论或述评

对自己熟悉或有积累的领域,可放弃简单消息铺陈,直接写评论或述评。

评论更快,更有战斗力。

13. 引用

如果消息来源是别人的,不要在导语中就注明。

第一段导语可直接叙述新闻事实,第二段再巧妙交代消息来源。越含蓄越好。

如果已经是被证实的、广为人知的新闻事实,可不注明消息来源。

特定的时候,敏感新闻,且消息来自官方媒体,可在第一句即抬出该媒体,以起“虎皮”之效。

14. 文件名、会议名

会议新闻和文件新闻,导语中不要出现文件和会议的全称,除非这个文件或会议特别重大,如“中央一号文”、“三中全会”。

如有必要,可在第二段中介绍全称;如非必要,宁可不写。

15. 语言

杜绝文件语言、官方语言。

尽量少用专业名词。吃透内容后,用自己的话说。

如果你只敢用专业术语写稿,只说明你没有真懂。专业不拒绝通俗。

不要到处用“指出”。不必对领导、专家如此崇敬,等待他们为芸芸众生“指出”一条道路。直接用“说”、“称”、“认为”。

不要写“为了……”之类的话。你不必为了什么神圣的目标,你只为了读者。

另一个极端是表现“个性”,矫揉造作。虽不常见,也要避免。别表现自己,要表现新闻。

16. 跳出来

很多同事,写着写着,就陷入材料和采访对象的逻辑中,自己的脑子成了别人的跑马场。写出来的东西,混乱芜杂,不知所以。

这时,要跳出来,俯视一下这个新闻事件,问自己:我到底要表达什么?真正的新闻在哪里?然后再写。

是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17. 奥姆剃刀原则

写完之后,全文再看一遍,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尽皆删去,毫不可惜。

尤其是副词、形容词、连接词;定语、状语;“而”、“或”、“且”、“并”、“进行”、“此外”、“事实上”、“实际上”、“理论上”、“原则上”、“主要是”、“一般来说”、“总而言之”,等等,删去大都不影响原意。

这就是奥姆剃刀原则:“除非必要,勿增实体。”

消息的生命在于简洁、清晰。

18. 运用之妙

遵循以上技法,可确保你写出合格的消息稿。

但要写出甲等稿,还不可拘泥,需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随机应变。

技法有效,但亦有限。任何技法都不是绝对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简介:张进,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新世纪》周刊常务副主编、《中国改革》杂志副总编辑。

附:记住这“18项”, 你的稿件会突飞猛进!!

(2016-03-25 学生记者团)

1、先定标题再写正文

新闻标题是一个学生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增强文章逻辑性。记者撰文讲究“指哪打哪”,力避文章“打哪指哪”;让人看后不知所云。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学生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2、消息多用固定结构

结构: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导语应提炼最有效细节,以打动读者往下看;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5W )要写全。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信息的全面。必要时,可在文后单独链接相关事件。切忌拿时间做文章的主轴,记流水帐般“娓娓道来”。

3、多用动词少用形容

写作时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多用祈使句,少

用叙述性语句,使文章生动起来。诸如“因为……所以……”、“而且”、“虽然”等间词也要少用,以免影响稿件的紧凑与节奏。

4、勤着掰段别超3句

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50字,两至三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篇幅如果超过1000字,每300到400字要有一个小标题。

5、严控篇幅当舍则舍

《法晚报》是一份四开小版幅的报纸,无广告时的整版刊文量不到4000字,每版刊发条数在8~10条左右,加之图片所占版位,每条消息的上限锁定400字。

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切不可想到哪,写到哪。

6、细节取胜但别沉溺

消息以精彩的细节取胜,但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是好的,但一定要有提领意识,不要把现场和细节简单堆砌了事。

7、用事说话少发议论

作为校园传媒,学生记者只有“搬运”新闻的相关场景与元素交给读者品位的义务,却没有自己随便点评的权力。但“搬运”那些场景及当事人的语言,却是需要记者用心的。

8、称谓别忘尊重人权

在撰写司法类报道时,对文中当事人的称谓一定要根据依法处置的进度而定,如犯罪嫌疑人等;不可将其所犯罪行或违法行为与起称谓组合,如“骗子王某”、“强奸犯李某”、“妓女岑某”、“小姐赵某”、“无照小贩张某”等。常规报道中,应注意对来京外地人员的称呼,不要带有地域歧视,哪怕是隐性的:如“张某某是河南人”、“山西人陈某”等。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报道,应采用化名,同时在配文图片中应使用技术手段保护其肖像不被正面刊登。

9、消息出处要写准确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第一要务。采到了哪个人或单位,一定要出处清晰,写全姓名;谁说了什么,一定要直接引语,并留足证据。这也是预防日后纠纷/冲突的重要手段。当然,在一些采访中,线人不愿暴露,或当事人尚未成年者,可单独考虑。

10、用好直接间接引语

是否使用直接引语不仅关乎消息内容的准确,而且关系到日后会不会惹官司。

我们鼓励大家多用直接引语,多用短而精,且准确的直接引语。这就要求学生记者在采访时

要记录准确,留证充分、有效。否则,一来被访者可以说自己没说过,二来他可以说你歪解其意。切忌为了方便,把被访者没表达的意思,用直接引语的方式编造出来。间接引语也要讲求准确。

11、文章署名要规范

消息类稿件,在文前署“本报讯(记者某某)”;热线体稿件,在文前署“本报某某报道”;通讯、特写、综述类大稿,在文后署“文/本报记者某某”。

为鼓励学生记者自采稿件,不鼓励与通讯员联合署名;凡采用通讯员的稿件超过8成的,不许再署记者名称;凡采用了通讯员稿件中部分内容的,要把通讯员名字署在记者之前;联合署名稿件,只按半条记工作量。

12、稿件体历心中有数

新闻版上的稿件分为:消息、通讯、特写、综述、言论。

13、专业术语多加注解

不少领域,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财经、科技、通信、法律、医药等,记者在撰写此类稿件时,经常需引用专业术语,这就需要勤加注解。毕竟读者不同于熟悉业务的学生记者,一个在业内经常使用的专业名词,却很可能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如“高开低走”、“3G手机”、“ISDN”、“固体燃料”、“举证倒置”等。

14、数字要准不可连用

稿件中使用数字要准确,应与原始资料反复核对。对于在文中列举的以数字排序的并列内容,最后要再数一遍,不要出现“前面说是八大方面,后面实际只有七项”的乌龙情况。

对于成就报道,特别是统计报道,记者往往爱用一连串的数字来勾勒描绘,这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最好是用形象的比喻,如果一定要用数字,一段内不能连续使用3个。

15、多用全称少用简称

根据新闻的准确性原则,稿件中第一次出现的Government 部门、公司,以及当事人的头衔、姓名,要使用全称。此后再次出现,可以使用简称。少用“张局、王队”这样的昵称,尽管那能体现出记者的业缘关系良好,但读者却可能不知你在说谁。

16、准确运用“的、地、得”

稿件中“的、地、得”的混用,经常给校对凭添工作量。要严格依照字典上的规范,区别它们间的不同使用环境,准确运用。

的:用在定语后面或用在谓语动词后面

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

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

17、标点符号要写明

标点符号是帮助编辑和读者顺利读懂文章的工具。学生记者在写稿件时,必须忠实遵循语法规则,使用各种标点符号;禁止整段“一逗到底”。在电脑文本格式的选择上,也要确定中文标点全角模式,避免给照排拼版带来困难。

18、行文规避几大忌语

如“记者看到、记者听到、记者迅速赶到现场”,这种突出记者在采访中的行为的方式,有时会让读者感到造作;可就事论事,直接描写现场。

写好消息稿的技巧十八条

(2016-05-03 张进 新闻与写作)

消息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消息写作是新闻行业中最基本的能力,但是要写出漂亮的消息也绝非易事。

1. 时效

时效第一。尤其是政策稿、突发事件稿,可滚动发稿,不断更新。

2. 单元素

单篇稿不必求全。多主题可分拆,一个主题即可发一篇,长短不拘。

3. 新闻点

新闻的本质是发现。新闻能力在于发现新闻点、捕捉新闻点、放大新闻点。 什么新闻价值最大,什么最受关注,什么就是新闻点。

4. 想清楚再写

动笔之前,问问自己,对要写的问题是不是真懂了。能不能放下材料,把稿子的要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如果能说出来、说清楚,就是真懂。接下来,无非是把要说的话落实到纸面上,以及如何更简洁、更准确,更重点突出。

5. 标题

标题要准确、鲜明,干净、利落。用实题,不用虚题;要直白,不要含蓄。 标题要抓住读者的关注点。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读者。

标题不一定要概括全貌。当然也不能是完全是游离于主题的细枝末节。

6. 导语

导语是全文精华的提炼,要让读者即使不看后面的内容,也能知道报道大意。 提倡直接式导语,慎用延缓式导语。

引语式导语、提问式导语、镜头式导语,只在非硬新闻时使用。

导语不求包含全部新闻六要素,否则必然芜杂。突出谁、省略谁,无一定之规,靠自己的新闻感觉。

7. 层次

导语以下,按逻辑层次,一层一层展开。最合理的层次,是事实本身的自然层次。

一般情况下,使用倒金字塔结构,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依次排列;故事性较强的消息,可适当倒序或插叙。

多分段,一个独立的内容就分一段。

层次多、内容复杂,超过1000字的消息,要加小标题。

消息稿的境界是行云流水。

8. 背景

巧妙穿插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意在解释。遇到新名词、新概念、新提法、旧事、旧人等,要立刻解释。让新闻背景在读者需要的时候立刻出现。

不要懒得写新闻背景。不要因为上一篇写过,这一篇就不写。读者永远不会记得你上一篇写过什么。

当然,新闻背景还是能省则省。为此,文章中尽量少出现读者生疏的内容。

有时候新闻背景也能成为新闻主体。

9. 政策法规类报道

政策法规类稿件,要抓住读者的兴趣点,即政策和公众利益结合处来解释政策,而非罗列政策全部内容,被政策牵着走。

做标题时,要体现出这个政策与读者兴趣的交汇点,即使非核心内容也可。

政策的重点不一定是你的要点,你只为读者着想。这就叫“永恒的读者角度”。

你是财新网的记者,不是部委机关报的报道员。

10. 突发性事件报道

一是滚动报道,有一点报一点,不要幻想能把握全貌;二是前后方配合;三是不舍弃官方新闻;四是关注衍生新闻;五是寻找自己的角度,力求增量。

11. 数字

过于巨大和抽象的数字,要换算成读者有概念的东西。要具体可感。

某人年龄,不要说某某年生,要换算成具体的岁数。

12. 评论或述评

对自己熟悉或有积累的领域,可放弃简单消息铺陈,直接写评论或述评。

评论更快,更有战斗力。

13. 引用

如果消息来源是别人的,不要在导语中就注明。

第一段导语可直接叙述新闻事实,第二段再巧妙交代消息来源。越含蓄越好。

如果已经是被证实的、广为人知的新闻事实,可不注明消息来源。

特定的时候,敏感新闻,且消息来自官方媒体,可在第一句即抬出该媒体,以起“虎皮”之效。

14. 文件名、会议名

会议新闻和文件新闻,导语中不要出现文件和会议的全称,除非这个文件或会议特别重大,如“中央一号文”、“三中全会”。

如有必要,可在第二段中介绍全称;如非必要,宁可不写。

15. 语言

杜绝文件语言、官方语言。

尽量少用专业名词。吃透内容后,用自己的话说。

如果你只敢用专业术语写稿,只说明你没有真懂。专业不拒绝通俗。

不要到处用“指出”。不必对领导、专家如此崇敬,等待他们为芸芸众生“指出”一条道路。直接用“说”、“称”、“认为”。

不要写“为了……”之类的话。你不必为了什么神圣的目标,你只为了读者。

另一个极端是表现“个性”,矫揉造作。虽不常见,也要避免。别表现自己,要表现新闻。

16. 跳出来

很多同事,写着写着,就陷入材料和采访对象的逻辑中,自己的脑子成了别人的跑马场。写出来的东西,混乱芜杂,不知所以。

这时,要跳出来,俯视一下这个新闻事件,问自己:我到底要表达什么?真正的新闻在哪里?然后再写。

是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17. 奥姆剃刀原则

写完之后,全文再看一遍,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尽皆删去,毫不可惜。

尤其是副词、形容词、连接词;定语、状语;“而”、“或”、“且”、“并”、“进行”、“此外”、“事实上”、“实际上”、“理论上”、“原则上”、“主要是”、“一般来说”、“总而言之”,等等,删去大都不影响原意。

这就是奥姆剃刀原则:“除非必要,勿增实体。”

消息的生命在于简洁、清晰。

18. 运用之妙

遵循以上技法,可确保你写出合格的消息稿。

但要写出甲等稿,还不可拘泥,需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随机应变。

技法有效,但亦有限。任何技法都不是绝对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简介:张进,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新世纪》周刊常务副主编、《中国改革》杂志副总编辑。

附:记住这“18项”, 你的稿件会突飞猛进!!

(2016-03-25 学生记者团)

1、先定标题再写正文

新闻标题是一个学生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增强文章逻辑性。记者撰文讲究“指哪打哪”,力避文章“打哪指哪”;让人看后不知所云。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学生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2、消息多用固定结构

结构: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导语应提炼最有效细节,以打动读者往下看;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5W )要写全。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信息的全面。必要时,可在文后单独链接相关事件。切忌拿时间做文章的主轴,记流水帐般“娓娓道来”。

3、多用动词少用形容

写作时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多用祈使句,少

用叙述性语句,使文章生动起来。诸如“因为……所以……”、“而且”、“虽然”等间词也要少用,以免影响稿件的紧凑与节奏。

4、勤着掰段别超3句

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50字,两至三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篇幅如果超过1000字,每300到400字要有一个小标题。

5、严控篇幅当舍则舍

《法晚报》是一份四开小版幅的报纸,无广告时的整版刊文量不到4000字,每版刊发条数在8~10条左右,加之图片所占版位,每条消息的上限锁定400字。

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切不可想到哪,写到哪。

6、细节取胜但别沉溺

消息以精彩的细节取胜,但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是好的,但一定要有提领意识,不要把现场和细节简单堆砌了事。

7、用事说话少发议论

作为校园传媒,学生记者只有“搬运”新闻的相关场景与元素交给读者品位的义务,却没有自己随便点评的权力。但“搬运”那些场景及当事人的语言,却是需要记者用心的。

8、称谓别忘尊重人权

在撰写司法类报道时,对文中当事人的称谓一定要根据依法处置的进度而定,如犯罪嫌疑人等;不可将其所犯罪行或违法行为与起称谓组合,如“骗子王某”、“强奸犯李某”、“妓女岑某”、“小姐赵某”、“无照小贩张某”等。常规报道中,应注意对来京外地人员的称呼,不要带有地域歧视,哪怕是隐性的:如“张某某是河南人”、“山西人陈某”等。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报道,应采用化名,同时在配文图片中应使用技术手段保护其肖像不被正面刊登。

9、消息出处要写准确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第一要务。采到了哪个人或单位,一定要出处清晰,写全姓名;谁说了什么,一定要直接引语,并留足证据。这也是预防日后纠纷/冲突的重要手段。当然,在一些采访中,线人不愿暴露,或当事人尚未成年者,可单独考虑。

10、用好直接间接引语

是否使用直接引语不仅关乎消息内容的准确,而且关系到日后会不会惹官司。

我们鼓励大家多用直接引语,多用短而精,且准确的直接引语。这就要求学生记者在采访时

要记录准确,留证充分、有效。否则,一来被访者可以说自己没说过,二来他可以说你歪解其意。切忌为了方便,把被访者没表达的意思,用直接引语的方式编造出来。间接引语也要讲求准确。

11、文章署名要规范

消息类稿件,在文前署“本报讯(记者某某)”;热线体稿件,在文前署“本报某某报道”;通讯、特写、综述类大稿,在文后署“文/本报记者某某”。

为鼓励学生记者自采稿件,不鼓励与通讯员联合署名;凡采用通讯员的稿件超过8成的,不许再署记者名称;凡采用了通讯员稿件中部分内容的,要把通讯员名字署在记者之前;联合署名稿件,只按半条记工作量。

12、稿件体历心中有数

新闻版上的稿件分为:消息、通讯、特写、综述、言论。

13、专业术语多加注解

不少领域,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财经、科技、通信、法律、医药等,记者在撰写此类稿件时,经常需引用专业术语,这就需要勤加注解。毕竟读者不同于熟悉业务的学生记者,一个在业内经常使用的专业名词,却很可能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如“高开低走”、“3G手机”、“ISDN”、“固体燃料”、“举证倒置”等。

14、数字要准不可连用

稿件中使用数字要准确,应与原始资料反复核对。对于在文中列举的以数字排序的并列内容,最后要再数一遍,不要出现“前面说是八大方面,后面实际只有七项”的乌龙情况。

对于成就报道,特别是统计报道,记者往往爱用一连串的数字来勾勒描绘,这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最好是用形象的比喻,如果一定要用数字,一段内不能连续使用3个。

15、多用全称少用简称

根据新闻的准确性原则,稿件中第一次出现的Government 部门、公司,以及当事人的头衔、姓名,要使用全称。此后再次出现,可以使用简称。少用“张局、王队”这样的昵称,尽管那能体现出记者的业缘关系良好,但读者却可能不知你在说谁。

16、准确运用“的、地、得”

稿件中“的、地、得”的混用,经常给校对凭添工作量。要严格依照字典上的规范,区别它们间的不同使用环境,准确运用。

的:用在定语后面或用在谓语动词后面

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

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

17、标点符号要写明

标点符号是帮助编辑和读者顺利读懂文章的工具。学生记者在写稿件时,必须忠实遵循语法规则,使用各种标点符号;禁止整段“一逗到底”。在电脑文本格式的选择上,也要确定中文标点全角模式,避免给照排拼版带来困难。

18、行文规避几大忌语

如“记者看到、记者听到、记者迅速赶到现场”,这种突出记者在采访中的行为的方式,有时会让读者感到造作;可就事论事,直接描写现场。


相关文章

  • 新闻消息的写作技巧分析
  • 摘要:新闻消息是新闻工作都常用的一种文体.对此,文章析研究了其含义和写作技巧. 关键词:新闻消息:新闻写作:新闻报刊:新闻体裁 一.新闻消息的含义 新闻消息是一种记叙性文体,它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通常也把消息叫做新闻.其实,广义的新闻包括了 ...查看


  • 有效商务沟通
  • 有效商务沟通 本文由大梦开幕贡献 有效的商务沟通 (公文写作) ORANGEORANGE-互动培训课程之一 ORANGE 目录 1.为什么需要商务沟通 2.怎样进行商务沟通 3.换位思考方式 4.练习题目 ORANGE (一)为什么需要商务 ...查看


  • 苏大版,[当代新闻采访写作],徐国源主编
  • 苏州大学编(高纲0891)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当代新闻采访写作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传授新闻采访写作的理论.理念以及具体的采写方法与技巧.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要积极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熟悉新 ...查看


  • 微信营销方法
  • 预习内容:微信运营技巧(2014/12/6) 一,图文信息标题的设计技巧: 1, 图文标题长度不超过13个字 2, 超直接标题:微信5.0新特征 3, 数字形式的标题:学会这八招,千杯不醉 4, 如何式标题:如何跟我半个月瘦10公斤 5, ...查看


  •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 ...查看


  • (附加)倾听的技巧
  • 倾听的技巧 集中注意于"听"和"此刻"上: 全神贯注于消息源此时此刻正在说的内容,而不是你下一步要问什么.影响倾听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由于担心后面要问的问题而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你认真倾听他对上一个 ...查看


  • iPhone 使用技巧精华合集,第一个你就不一定知道
  • iPhone 技巧类的文章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一些非常基础的技巧和方法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对于 iPhone 用户来说非常实用但并不复杂的使用技巧,希望对你平时使用手机能够有所帮助. 1.新方法!同时开启省电模式和 N ...查看


  • 通讯员培训工作总结
  • 感觉到做个合格的通讯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本次所接受的很专业的新闻写作培训让我对新闻写作和新闻工作者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需要很深的文学积累,勤于练笔和模仿.课堂上老师讲的新闻写作技巧我会经常认真学习,揣摩,模仿着运用,希望自己可以在多写中提高 ...查看


  • 采访技巧|世界三大顶尖通讯社教你当记者?
  • 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 新闻与宣传工作者的工具.影视制作者的私人家教.新闻教育者的参考书.文化传播研究者的课题素材.文案策划者的助手.写作爱好者的后花园.摄影爱好者的移动课堂.新闻学子的专业圣经. 优秀媒体人必看! 听世界三大顶尖通讯社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