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表演之舞台语言

话剧表演之舞台语言

在话剧表演当中,演员首先接触到的是剧本,剧本乃一剧之本,认真揣摩研究剧本(即舞台语言) ,对上台表演有很大帮助,下面从四方面来说明如何提高舞台语言的表现力。

一、普通话

话剧主要通过表演者的动作和语言来传递内容。因此,作为一个话剧表演者,能说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是比较关键的。

普通话的好与坏,主要区别在于一些读音的准与不准。

1、尽量克服方言中的不标准发音。

如湖南方言中的“n ”和“l ”经常混淆来用。

2、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区别。

如演员在台上将“让神的皮鞭狠狠地鞭笞(chi-)我吧! ”误读为“让神的皮鞭狠狠地鞭苔(tai/)我吧! ”那就会被观众所厌恶。当然,由于要制造一种喜剧效果而帮故意读错例外了。

3、分清舌面音与翘舌音。

二、重音、停顿

一个好的话剧演员,其表演通常不仅仅是动作优美,神态与逼真,还有一点难能可贵的是能把台词通过圆润的嗓音表达出来。从而给观众一种听觉上的美感。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训练好普通话之外,还应当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

(一) 重音,重音是为了强调或突出个别词和短语而重读的音。在话剧表演中,重音主要分为问答重音、并列重音、肯定重音、夸张重音和语气上的重音这五种。(每一种都要在授课前找出相关的例子,制成卡片,方便上课。)

在对白表述中的重音部分,主要是运用加重音量,提高音量、拉长音节、一字一顿、轻读轻吐和摹拟声响这种方法。至于纯熟地运用,只能靠大家平时的苦练了。

(二) 停顿人物的对白,不总是平铺直叙的,我们的观众要求对白生动有趣,顿挫有序,起伏跌宕,这就要求话剧表演者要在对白的停顿方面下些功夫了。如何在对白中安排停顿呢?

1、要在剧本的标点及排演提示。

2、要考虑个人的个性停顿。

停顿可分为并列性停顿、呼应性停顿、心理停顿、生理性停顿驻逻辑性停顿5种。

三、语调

演员要表达人物的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就要把握好语调。

语调包含声音的各种变化,它的变化是由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指音量,取决于发音时肌肉与气流的力度。我们平时说的 “大声”、 “小声”就是指强弱。

注意:声调高,音量不一定强; 声调低,音量不一定弱。例如当你在上课时,兴奋地与同学说悄悄话,你声调很高,但声音却很弱。

如何把握语调呢?

1、简单的句子,从语法入手,明确是对谁说,说话双方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么说,如 “你好坏! ”这句话,如果是恋人之间说的悄悄话就与两个仇人之间说截然不同。

2、①、兴奋时,说话频率提高,力度加强,速度加快,就形成高、强、快的语调。如堂吉诃德刚被封骑士,正在得意之际,听到树林处有哭声,于是他说:“感谢上帝的照应,叫我马上有机会尽尽本份,实现自已的雄心壮志,准有男人或女人遭了难在叫喊,要我去援救呢! ”

②、悲伤或痛苦时,音频下降,速度减慢,力度会削弱,形成低、慢弱的语调。如《雷雨》中鲁侍萍劝说女儿四凤的一段话。“傻孩子,你不懂,妈的苦是多少年也说不出来的。你妈就是年轻的时侯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了。”

③、崇敬的心情,会形成高、快、弱的语调。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对朱丽叶的赞美: “瞧! 她用纤手托住脸,那姿态多么美妙! 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 ”

台词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下促文本,我们应该根据人物的感情与思想,再针寻每一句话的语法。当我们接到剧本时,一定要先分析剧中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说每一句话时的感情、思想、态度。大胆运用自已的想象力,把人物的生活情景用自已的脑与心灵展现出来。

四、音色

演员要扮演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经历的人物,要把人物形象塑造完美,就要学习音色。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每个人由于发音器械的生理条件不同,而具有独特的音色。“闻其声如见其人”说的就是音色。

(一) 声音的化妆

声音的化妆从改变声音的源头(声带) 开始,可调 “共鸣腔”来表达到目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声音化妆”

1、小女孩以口腔、头腔共鸣,而且声音要明亮清脆。如小女孩甜甜地叫: “阿姨,您好! ”。

2、青年人以头腔与口腔共鸣为主,声音明亮,语速节奏明快,口齿伶俐。这是青年人声音的特点,也是一个人在心情振奋愉快幸福进的声音色彩。

3、中年人以胸腔与口腔共鸣为主,声音沉稳,语言节奏速度显老练稳健。这也是一个人心情低落悲伤失望时的声音色彩。

4、老年人

①、有牙老人:发音时,舌肌紧张部位稍后,舌面稍微降低,口腔肌肉适当自然松弛。多以中声区为基础,可加咽腔、胸腔区鸣,使声音浑厚、苍劲或略带沙音。

②、没牙老人。有意识地把舌头的活动范围略略伸展到牙齿外面,舌头出现扁宽平瘫状态。同时下颏稍向后退。口腔空间自然缩小嘴唇和面颊塌陷,形成 “瘪嘴”状态。

(二) 音色修饰

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和表情达意时人们的声音色彩变化是极其丰富的,我们可以用人短暂,轻浅的微笑或是微微的颤抖声或是鼻间等说出一句中的某一重点词。如: “嗯,不好,不好,我不要。”(用拖长的,弧形声调的鼻音。) “好啊,原来你在在这儿。”(轻微的笑声。) “噢,永别了! ”(轻颤的声音。) “我要宰了你! ”(咬牙切齿,从牙缝里挤出来。)

话剧表演之舞台语言

在话剧表演当中,演员首先接触到的是剧本,剧本乃一剧之本,认真揣摩研究剧本(即舞台语言) ,对上台表演有很大帮助,下面从四方面来说明如何提高舞台语言的表现力。

一、普通话

话剧主要通过表演者的动作和语言来传递内容。因此,作为一个话剧表演者,能说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是比较关键的。

普通话的好与坏,主要区别在于一些读音的准与不准。

1、尽量克服方言中的不标准发音。

如湖南方言中的“n ”和“l ”经常混淆来用。

2、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区别。

如演员在台上将“让神的皮鞭狠狠地鞭笞(chi-)我吧! ”误读为“让神的皮鞭狠狠地鞭苔(tai/)我吧! ”那就会被观众所厌恶。当然,由于要制造一种喜剧效果而帮故意读错例外了。

3、分清舌面音与翘舌音。

二、重音、停顿

一个好的话剧演员,其表演通常不仅仅是动作优美,神态与逼真,还有一点难能可贵的是能把台词通过圆润的嗓音表达出来。从而给观众一种听觉上的美感。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训练好普通话之外,还应当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

(一) 重音,重音是为了强调或突出个别词和短语而重读的音。在话剧表演中,重音主要分为问答重音、并列重音、肯定重音、夸张重音和语气上的重音这五种。(每一种都要在授课前找出相关的例子,制成卡片,方便上课。)

在对白表述中的重音部分,主要是运用加重音量,提高音量、拉长音节、一字一顿、轻读轻吐和摹拟声响这种方法。至于纯熟地运用,只能靠大家平时的苦练了。

(二) 停顿人物的对白,不总是平铺直叙的,我们的观众要求对白生动有趣,顿挫有序,起伏跌宕,这就要求话剧表演者要在对白的停顿方面下些功夫了。如何在对白中安排停顿呢?

1、要在剧本的标点及排演提示。

2、要考虑个人的个性停顿。

停顿可分为并列性停顿、呼应性停顿、心理停顿、生理性停顿驻逻辑性停顿5种。

三、语调

演员要表达人物的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就要把握好语调。

语调包含声音的各种变化,它的变化是由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指音量,取决于发音时肌肉与气流的力度。我们平时说的 “大声”、 “小声”就是指强弱。

注意:声调高,音量不一定强; 声调低,音量不一定弱。例如当你在上课时,兴奋地与同学说悄悄话,你声调很高,但声音却很弱。

如何把握语调呢?

1、简单的句子,从语法入手,明确是对谁说,说话双方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么说,如 “你好坏! ”这句话,如果是恋人之间说的悄悄话就与两个仇人之间说截然不同。

2、①、兴奋时,说话频率提高,力度加强,速度加快,就形成高、强、快的语调。如堂吉诃德刚被封骑士,正在得意之际,听到树林处有哭声,于是他说:“感谢上帝的照应,叫我马上有机会尽尽本份,实现自已的雄心壮志,准有男人或女人遭了难在叫喊,要我去援救呢! ”

②、悲伤或痛苦时,音频下降,速度减慢,力度会削弱,形成低、慢弱的语调。如《雷雨》中鲁侍萍劝说女儿四凤的一段话。“傻孩子,你不懂,妈的苦是多少年也说不出来的。你妈就是年轻的时侯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了。”

③、崇敬的心情,会形成高、快、弱的语调。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对朱丽叶的赞美: “瞧! 她用纤手托住脸,那姿态多么美妙! 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 ”

台词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下促文本,我们应该根据人物的感情与思想,再针寻每一句话的语法。当我们接到剧本时,一定要先分析剧中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说每一句话时的感情、思想、态度。大胆运用自已的想象力,把人物的生活情景用自已的脑与心灵展现出来。

四、音色

演员要扮演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经历的人物,要把人物形象塑造完美,就要学习音色。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每个人由于发音器械的生理条件不同,而具有独特的音色。“闻其声如见其人”说的就是音色。

(一) 声音的化妆

声音的化妆从改变声音的源头(声带) 开始,可调 “共鸣腔”来表达到目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声音化妆”

1、小女孩以口腔、头腔共鸣,而且声音要明亮清脆。如小女孩甜甜地叫: “阿姨,您好! ”。

2、青年人以头腔与口腔共鸣为主,声音明亮,语速节奏明快,口齿伶俐。这是青年人声音的特点,也是一个人在心情振奋愉快幸福进的声音色彩。

3、中年人以胸腔与口腔共鸣为主,声音沉稳,语言节奏速度显老练稳健。这也是一个人心情低落悲伤失望时的声音色彩。

4、老年人

①、有牙老人:发音时,舌肌紧张部位稍后,舌面稍微降低,口腔肌肉适当自然松弛。多以中声区为基础,可加咽腔、胸腔区鸣,使声音浑厚、苍劲或略带沙音。

②、没牙老人。有意识地把舌头的活动范围略略伸展到牙齿外面,舌头出现扁宽平瘫状态。同时下颏稍向后退。口腔空间自然缩小嘴唇和面颊塌陷,形成 “瘪嘴”状态。

(二) 音色修饰

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和表情达意时人们的声音色彩变化是极其丰富的,我们可以用人短暂,轻浅的微笑或是微微的颤抖声或是鼻间等说出一句中的某一重点词。如: “嗯,不好,不好,我不要。”(用拖长的,弧形声调的鼻音。) “好啊,原来你在在这儿。”(轻微的笑声。) “噢,永别了! ”(轻颤的声音。) “我要宰了你! ”(咬牙切齿,从牙缝里挤出来。)


相关文章

  • 从顺应论看话剧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
  • 摘 要:本文运用语用顺应论剖析英若诚汉译话剧<推销员之死>的过程,包括译前的选材与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连续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该理论的框架下,作为特殊语言使用的话剧翻译活动也是一个 ...查看


  • 跨文化交际论文从戏剧文化看中西方差异
  • 从戏剧文化看中西方差异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姓名 学号 [摘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中国戏剧是话剧.割据.秧歌具.以及京剧.越剧.评剧.沪剧.黄梅戏等一切地方戏的总称.而西方戏剧则由话剧.歌剧和芭蕾舞剧组 ...查看


  • 高二语文雷雨教案3
  •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 ...查看


  • 话剧艺术之美
  • 话剧艺术之美 时间:2010年11月01日 11时31分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话剧在中国始于1907年,在这短短的百余年历史中,中国话剧诞生了众多不朽的经典作品,它们散发着永不凋谢的生命 ...查看


  • 绝对信号的解读
  • 绝对信号的解读 蒙家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08电子班,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中国话剧的风貌 中国话剧经过上百 ...查看


  • 茶馆的剧本和话剧的文学语言
  • 剧本<茶馆>和话剧<茶馆>的文学语言 <茶馆>是老舍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 ...查看


  • 用生活的真实表现艺术的真实
  •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话剧<万家灯火>中宋丹丹的表演片段的赏析,解读话剧舞台表演的技巧: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有高于生活,一切表演技巧都是通过演员丰厚的生活基础体现出来的,演员必须要热爱生活. 关键词:话剧:舞台表演:技巧 北京人民艺术 ...查看


  • 影视表演基础
  • 影视表演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表演艺术的特性和影视表演的特点 一.表演艺术和影视表演艺术的发展简说 1.表演是人类的一种动态活动,依托于人们身体的一种动态的艺术:而戏剧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是一种动态造型的艺术,实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 ...查看


  • [中国当代话剧史]题库
  • <中国当代话剧史>题库 名词解释 (共40题) 1. 戏剧界倡导"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值得讲到否定的现象,应该只表现肯定事物."其结果是没有揭示本质矛盾的作品问世,没有内心独白,没有讽刺作品,没有现代意识作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