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记

2011-09-26 作者:罗绍昆 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当你抬头眺望银鹰拖着巨大的轰鸣声驰过蔚蓝色的天穹时,你可曾知道,新中国第一架银鹰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诞生的呢?

这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

当你抬头眺望银鹰拖着巨大的轰鸣声驰过蔚蓝色的天穹时,你可曾知道,新中国第一架银鹰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诞生的呢?

这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

(一)

1954年10月底的一天,331厂(中航工业南方)的大门前,贴出一张大红喜报:

第二机械工业部  转 国营三三一厂全体职工同志们:

八月二十八日报告阅悉。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批爱姆十一型航空发动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地掌握技术和提高质量。保证完成正式生产任务。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是毛主席写给我们的嘉勉信!”

“毛主席写信祝贺我们试制成功!”

全厂职工奔走相告,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共和国刚成立5年,就填补了航空发动机制造的空白,中国人不能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历史结束了!

毛主席的嘉勉信是在飞机试飞成功后发出的,距离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已有两个多月。实际上,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正式试制时间很短,从批准设计任务书到试制成功仅用了七个月零三天。

1954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规定完成试制M十一航空发动机任务的期限为1955年的三季度。

1954年4月1日至5月1日,部领导反复研究,两次将计划要求提前至当年国庆节、当年9月1日前。

面对上级的一再提前要求,我厂职工的决心更大,大家表示要再提前,一定要创造奇迹,而奇迹也一步一步在我们手中实现:

7月26日,零件全部制造完毕;

7月29日,整机装配完毕;

8月12日,厂内检验试车结束;

8月16日,国家鉴定试车结束;

8月25日,国家鉴定委员会签署鉴定书;

8月26日,工厂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发电报向毛主席报喜。

(二)

共和国诞生的第二年,美国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并屡屡派出飞机窜入我国领空侦察、扫射,向年轻的共和国发出了挑衅性叫嚣:“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抗击侵略者。

就在志愿军赴朝参战的第二个月,从胶东、渤海、苏北等地汇集到徐州第三兵工厂的两千来名兵工战士,登上列车,星夜兼程,驶往陌生的南方。

当列车在南方的一个小站停下来以后,这个叫五里墩的小地方顿时热门起来,大伙争着寻找厂房,但他们一个个都失望了,只见荒草丛生,田舍零落,几幢国民党兵工厂留下的木结构工房,墙壁斑驳,倾斜欲倒。

几声叹息,大伙扔下行李忙开了,伐竹破蔑,和泥夯地。几根竹竿,数片竹席,淋上厚厚的黄泥,就成了堂皇的宿舍。一些人水土不服,一闹开肚子就刹不住车。夏天蚊子奇多,几乎人人都被叮得全身起疙瘩,抓得肉溃烂。一个青工敲着饭碗念着顺口溜:

“小泥地,当铺板,三只蚊子炒一盘。管你天气有多热,老子照样把厂建。”

尽管生活十分艰苦,大伙却一心扑在生产建设上,修整厂房,擦洗机器,安装动力、照明设备。寂静的山谷里,一派盎然生机,惹得人口不足4000人的一个镇的居民羡慕不已。不久,工房里张挂起“工房就是战场,机床就是枪炮”、“多生产一发炮弹,多消灭一个敌人”等标语,职工们日夜奋战,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生产出了60迫击炮弹,运往抗美援朝战场。

五个月后,即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的决定》,成立了军委领导下的以聂荣臻、李富春为正副主任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同时决定,五年内拨出相当于50—60亿斤小米的资金,试制两种飞机的航空发动机。

试制航空发动的任务,交给了墙泥未干的331厂。

(三)

M十一航空发动机,起飞功率为118千瓦(160马力),装用于军用教练机,共有零部件567种2684件。对于以修理航空发动机为任务而组建的331厂,试制任务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更何况,只有五个月的时间。

几千张施工卡要重新编制,3121种工具、夹具、刀具、量具需要设计制造,生产工艺装备的厂房要从土建开始……这些,仿佛一座座高山,横亘在创业者的面前。

根据生产需要和工厂实际,厂里设立了设计、工艺、冶金、检验四大总师,抽调技术骨干强化技术部门,相继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经过与苏联专家反复研究,厂决策部门提出了“平行作业,分步实施,关键环节集中围歼”的攻关策略,一场啃“硬骨头”的战斗打响了!

抗日战争时期就是一名兵工战士的车间主任范学明,带领职工日夜奋战,把一个仓库改建成装配车间。在打磨水磨石地面时,他们跪在地上,用手抓着按着砂轮来回蹭,手破了,包扎后忍着痛再干。

共产党员吴荣保,是1952年从上海支援航空工业建设的老工人,到厂时正遇上苏联制造的精密座标床刚安装好,他主动请求担任操作工。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他第二天就开动了床子,拿出了加工零件。

工具车间在制造汽缸头钢模时,由于既无光学曲线磨床,又无线切割机床,工人们就用锉刀锉,用油石磨,制成数十块型板和样板,完成了钢模制造任务。青年工人王景海在钢模加工中动脑筋想办法,通过技术革新解决了一个零件的圆弧加工的难题,车间黑板报上很快就登出了表扬稿:

“钢模圆弧一百八,景海革新破难关。

牛头刨床加转盘,创出圆弧顶呱呱。”

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不分彼此,大力合作,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先后突破了汽缸散热片多刀切削、汽缸筒搪磨、汽门导套锁孔、汽缸和缸头热组合等关键工序,试制成功了发动机上的第一个大组件——汽缸组合。

初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全厂职工,大家忘记了生活上的艰苦,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许多人通宵泡在工房里。从3月24日完成土建工程,到4月10日安装结束,短短17天,共安装场外高压线100公尺,场内高压线250公尺,安装新机床53台,架空汇流条母线盒310公尺,安装新机床53台,旧机床97台,新建立的工具车间建成并投产。

(四)

南国之夏,酷日当空。工作在简陋的厂房里的职工们个个汗流浃背,尤其是电镀热处理工房,更是炎热如蒸。

凭着在上海旧书摊上买的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电镀法》,没有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电镀、热处理车间,在一座由原国民党兵工厂既无遮防又无挡雨棚盖小澡堂改建的电镀工房内试验电镀。镀槽尚未加工好,他们就用一只痰盂放在一口大缸中,在痰盂外灌开水加温,不断改进药液配方和操作法,经过无数次反复,硬是在这土得不能再土的设备上成功地为第一个航发镀件上了铜。

创业之路,步步艰难。镀铜成功后,电镀人员接受了滚珠轴承外环镀铬的新任务。具体操作时,原先在试验镀铜工艺时掌握的用胶皮、松香等材料对镀件堵孔盖封的方法不灵了,反复试验十多次,每次松开盖板,总能看见镀件表面存在着被铬酸水腐蚀了的斑痕。

车间开起了“诸葛亮会”,大伙你一言我一句争着发言。青工董耀湘说:“我看炸油条时,油在锅里上下翻滚,油条面上的油层不断更新,这个现象是不是可以参考?”一句话触动了技术副主任朱雪壮,何不反堵为通呢?当下大家就忙开了,把两边的夹板钻出大孔,使其空气流通。果然奏效,镀件受镀面镀上了铬,而非镀面丝毫未被腐蚀。

炎热也还罢了,偏偏风雨也来凑热闹。当时,正在进行汽缸头钢模零件氧化,由于工房中没有大型氧化槽,大伙便在马路边的明水沟里架置焦炭炉,上搁大水槽,露天工作。岂料天公有意为难,第二天暴雨倾盆,只得手忙脚乱支好帐篷,但身上早已被淋得透湿。仿佛“张羽煑海”,焦炭炉旺旺地烧了三天三夜,槽里水汽沸腾。入夜,灯光映着炉火,在工人们的脸庞上仅射出熠熠的光亮,看上去,他们就是一群钢雕铁铸的人。凭着这些土办法,凭着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凭着振兴祖国的航空事业的神圣使命感,一道道难关被创业者们逾越了……1954年7月26日,首台“航发”的最后一批零部件加工完毕。装配工人奋战三昼夜,完成了总装任务。

(五)

“开车!”

指挥人员一声命令,试车工稳稳地推动操纵杆,发机驯服地启动了,转速越来越快,吼声越来越大,达到了规定转速。试车工举手伸出大拇指上下晃动,表示一切正常,掩盖不住的喜悦从他们脸上荡漾开来,宛如潺潺之溪,甜润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田。

银鹰的“心脏”在新中国的兵工战士手中搏动了!

8月16日5时39分,“航发”200小时长期运行试车考验结束。当厂长牛荫冠激动不已地汇报了试制情况后,国家鉴定委员会的成员们都兴奋地向他握手致谢。在审查了有关资料和现场察看了发动机运转情况并对发动机进行分解检查后,鉴定委员会签署了鉴定意见:

“国营三三一厂所制'0’批五0号机,性能符合苏联技术要求,可保证第一次入厂定期工作之前的使用寿命为200小时,可作为空海军教练机之用,并批准工厂进行成批生产。”

当职工们得知在当年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自己亲手制造的航空发动机通过了国家鉴定后,聚在一起唱啊跳啊,相互拥抱握手,互相道贺成功,欣喜伴着泪水,人们久久不散。

“向毛主席他老人家报喜!”

这是全厂职工的共同心愿。报喜书这样写道: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以万分激动的心情向您报告,我国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五零号航空发动机,已于八月十八日在我厂按照国家计划提前十三天试制成功了!我们谨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身体健康。

国营第三三一厂全体职工敬上

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在新落成的工人俱乐部里,3000名职工代表隆重集会,庆祝M十一发动机的诞生。在绿树与鲜花、红旗装饰的主席台上,坐着国家鉴定委员会主任杨春甫、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二机部四局的苏联顾问高尔基也夫、空军工程部部长黄炜华等。杨春甫同志致词作贺,他说,完成M十一航空发动机的试制任务,对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职工们热烈鼓掌,掌声仿佛气势磅礴的大潮,飞出会场,飞出偏僻的小山冲,直上云霄……

就在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的同时,与之配套的飞机也在祖国南方的另一家工厂——三二0厂诞生。不久,一批批装上了中国兵工战士自己生产的航空发动机的银鹰,扶摇而上,飞上蓝天,翱翔在宽阔的祖国领空中。

作者: 罗绍昆

中航工业南方退管处

2011-09-26 作者:罗绍昆 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当你抬头眺望银鹰拖着巨大的轰鸣声驰过蔚蓝色的天穹时,你可曾知道,新中国第一架银鹰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诞生的呢?

这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

当你抬头眺望银鹰拖着巨大的轰鸣声驰过蔚蓝色的天穹时,你可曾知道,新中国第一架银鹰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诞生的呢?

这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

(一)

1954年10月底的一天,331厂(中航工业南方)的大门前,贴出一张大红喜报:

第二机械工业部  转 国营三三一厂全体职工同志们:

八月二十八日报告阅悉。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批爱姆十一型航空发动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地掌握技术和提高质量。保证完成正式生产任务。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是毛主席写给我们的嘉勉信!”

“毛主席写信祝贺我们试制成功!”

全厂职工奔走相告,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共和国刚成立5年,就填补了航空发动机制造的空白,中国人不能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历史结束了!

毛主席的嘉勉信是在飞机试飞成功后发出的,距离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已有两个多月。实际上,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正式试制时间很短,从批准设计任务书到试制成功仅用了七个月零三天。

1954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规定完成试制M十一航空发动机任务的期限为1955年的三季度。

1954年4月1日至5月1日,部领导反复研究,两次将计划要求提前至当年国庆节、当年9月1日前。

面对上级的一再提前要求,我厂职工的决心更大,大家表示要再提前,一定要创造奇迹,而奇迹也一步一步在我们手中实现:

7月26日,零件全部制造完毕;

7月29日,整机装配完毕;

8月12日,厂内检验试车结束;

8月16日,国家鉴定试车结束;

8月25日,国家鉴定委员会签署鉴定书;

8月26日,工厂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发电报向毛主席报喜。

(二)

共和国诞生的第二年,美国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并屡屡派出飞机窜入我国领空侦察、扫射,向年轻的共和国发出了挑衅性叫嚣:“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抗击侵略者。

就在志愿军赴朝参战的第二个月,从胶东、渤海、苏北等地汇集到徐州第三兵工厂的两千来名兵工战士,登上列车,星夜兼程,驶往陌生的南方。

当列车在南方的一个小站停下来以后,这个叫五里墩的小地方顿时热门起来,大伙争着寻找厂房,但他们一个个都失望了,只见荒草丛生,田舍零落,几幢国民党兵工厂留下的木结构工房,墙壁斑驳,倾斜欲倒。

几声叹息,大伙扔下行李忙开了,伐竹破蔑,和泥夯地。几根竹竿,数片竹席,淋上厚厚的黄泥,就成了堂皇的宿舍。一些人水土不服,一闹开肚子就刹不住车。夏天蚊子奇多,几乎人人都被叮得全身起疙瘩,抓得肉溃烂。一个青工敲着饭碗念着顺口溜:

“小泥地,当铺板,三只蚊子炒一盘。管你天气有多热,老子照样把厂建。”

尽管生活十分艰苦,大伙却一心扑在生产建设上,修整厂房,擦洗机器,安装动力、照明设备。寂静的山谷里,一派盎然生机,惹得人口不足4000人的一个镇的居民羡慕不已。不久,工房里张挂起“工房就是战场,机床就是枪炮”、“多生产一发炮弹,多消灭一个敌人”等标语,职工们日夜奋战,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生产出了60迫击炮弹,运往抗美援朝战场。

五个月后,即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的决定》,成立了军委领导下的以聂荣臻、李富春为正副主任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同时决定,五年内拨出相当于50—60亿斤小米的资金,试制两种飞机的航空发动机。

试制航空发动的任务,交给了墙泥未干的331厂。

(三)

M十一航空发动机,起飞功率为118千瓦(160马力),装用于军用教练机,共有零部件567种2684件。对于以修理航空发动机为任务而组建的331厂,试制任务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更何况,只有五个月的时间。

几千张施工卡要重新编制,3121种工具、夹具、刀具、量具需要设计制造,生产工艺装备的厂房要从土建开始……这些,仿佛一座座高山,横亘在创业者的面前。

根据生产需要和工厂实际,厂里设立了设计、工艺、冶金、检验四大总师,抽调技术骨干强化技术部门,相继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经过与苏联专家反复研究,厂决策部门提出了“平行作业,分步实施,关键环节集中围歼”的攻关策略,一场啃“硬骨头”的战斗打响了!

抗日战争时期就是一名兵工战士的车间主任范学明,带领职工日夜奋战,把一个仓库改建成装配车间。在打磨水磨石地面时,他们跪在地上,用手抓着按着砂轮来回蹭,手破了,包扎后忍着痛再干。

共产党员吴荣保,是1952年从上海支援航空工业建设的老工人,到厂时正遇上苏联制造的精密座标床刚安装好,他主动请求担任操作工。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他第二天就开动了床子,拿出了加工零件。

工具车间在制造汽缸头钢模时,由于既无光学曲线磨床,又无线切割机床,工人们就用锉刀锉,用油石磨,制成数十块型板和样板,完成了钢模制造任务。青年工人王景海在钢模加工中动脑筋想办法,通过技术革新解决了一个零件的圆弧加工的难题,车间黑板报上很快就登出了表扬稿:

“钢模圆弧一百八,景海革新破难关。

牛头刨床加转盘,创出圆弧顶呱呱。”

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不分彼此,大力合作,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先后突破了汽缸散热片多刀切削、汽缸筒搪磨、汽门导套锁孔、汽缸和缸头热组合等关键工序,试制成功了发动机上的第一个大组件——汽缸组合。

初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全厂职工,大家忘记了生活上的艰苦,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许多人通宵泡在工房里。从3月24日完成土建工程,到4月10日安装结束,短短17天,共安装场外高压线100公尺,场内高压线250公尺,安装新机床53台,架空汇流条母线盒310公尺,安装新机床53台,旧机床97台,新建立的工具车间建成并投产。

(四)

南国之夏,酷日当空。工作在简陋的厂房里的职工们个个汗流浃背,尤其是电镀热处理工房,更是炎热如蒸。

凭着在上海旧书摊上买的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电镀法》,没有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电镀、热处理车间,在一座由原国民党兵工厂既无遮防又无挡雨棚盖小澡堂改建的电镀工房内试验电镀。镀槽尚未加工好,他们就用一只痰盂放在一口大缸中,在痰盂外灌开水加温,不断改进药液配方和操作法,经过无数次反复,硬是在这土得不能再土的设备上成功地为第一个航发镀件上了铜。

创业之路,步步艰难。镀铜成功后,电镀人员接受了滚珠轴承外环镀铬的新任务。具体操作时,原先在试验镀铜工艺时掌握的用胶皮、松香等材料对镀件堵孔盖封的方法不灵了,反复试验十多次,每次松开盖板,总能看见镀件表面存在着被铬酸水腐蚀了的斑痕。

车间开起了“诸葛亮会”,大伙你一言我一句争着发言。青工董耀湘说:“我看炸油条时,油在锅里上下翻滚,油条面上的油层不断更新,这个现象是不是可以参考?”一句话触动了技术副主任朱雪壮,何不反堵为通呢?当下大家就忙开了,把两边的夹板钻出大孔,使其空气流通。果然奏效,镀件受镀面镀上了铬,而非镀面丝毫未被腐蚀。

炎热也还罢了,偏偏风雨也来凑热闹。当时,正在进行汽缸头钢模零件氧化,由于工房中没有大型氧化槽,大伙便在马路边的明水沟里架置焦炭炉,上搁大水槽,露天工作。岂料天公有意为难,第二天暴雨倾盆,只得手忙脚乱支好帐篷,但身上早已被淋得透湿。仿佛“张羽煑海”,焦炭炉旺旺地烧了三天三夜,槽里水汽沸腾。入夜,灯光映着炉火,在工人们的脸庞上仅射出熠熠的光亮,看上去,他们就是一群钢雕铁铸的人。凭着这些土办法,凭着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凭着振兴祖国的航空事业的神圣使命感,一道道难关被创业者们逾越了……1954年7月26日,首台“航发”的最后一批零部件加工完毕。装配工人奋战三昼夜,完成了总装任务。

(五)

“开车!”

指挥人员一声命令,试车工稳稳地推动操纵杆,发机驯服地启动了,转速越来越快,吼声越来越大,达到了规定转速。试车工举手伸出大拇指上下晃动,表示一切正常,掩盖不住的喜悦从他们脸上荡漾开来,宛如潺潺之溪,甜润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田。

银鹰的“心脏”在新中国的兵工战士手中搏动了!

8月16日5时39分,“航发”200小时长期运行试车考验结束。当厂长牛荫冠激动不已地汇报了试制情况后,国家鉴定委员会的成员们都兴奋地向他握手致谢。在审查了有关资料和现场察看了发动机运转情况并对发动机进行分解检查后,鉴定委员会签署了鉴定意见:

“国营三三一厂所制'0’批五0号机,性能符合苏联技术要求,可保证第一次入厂定期工作之前的使用寿命为200小时,可作为空海军教练机之用,并批准工厂进行成批生产。”

当职工们得知在当年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自己亲手制造的航空发动机通过了国家鉴定后,聚在一起唱啊跳啊,相互拥抱握手,互相道贺成功,欣喜伴着泪水,人们久久不散。

“向毛主席他老人家报喜!”

这是全厂职工的共同心愿。报喜书这样写道: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以万分激动的心情向您报告,我国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五零号航空发动机,已于八月十八日在我厂按照国家计划提前十三天试制成功了!我们谨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身体健康。

国营第三三一厂全体职工敬上

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在新落成的工人俱乐部里,3000名职工代表隆重集会,庆祝M十一发动机的诞生。在绿树与鲜花、红旗装饰的主席台上,坐着国家鉴定委员会主任杨春甫、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二机部四局的苏联顾问高尔基也夫、空军工程部部长黄炜华等。杨春甫同志致词作贺,他说,完成M十一航空发动机的试制任务,对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职工们热烈鼓掌,掌声仿佛气势磅礴的大潮,飞出会场,飞出偏僻的小山冲,直上云霄……

就在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的同时,与之配套的飞机也在祖国南方的另一家工厂——三二0厂诞生。不久,一批批装上了中国兵工战士自己生产的航空发动机的银鹰,扶摇而上,飞上蓝天,翱翔在宽阔的祖国领空中。

作者: 罗绍昆

中航工业南方退管处


相关文章

  • 在线旅游进化史中国差在哪
  • 在线旅游进化史中国差在哪? 刘照慧06月04日 08:13 分享到: 5携程 去哪儿 在线旅游 分类 : 互联网摘要 : 中国在线旅游公司基本都在美国模式建立后成立,一般采用模仿的方式,鲜有创新,亦步亦趋,所幸的是中国有巨大的互联网人口红利 ...查看


  • 世界汽车发展史
  • 世界汽车发展史 当汽车首次出现的时候,它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服务.那时候没有人认识到这种精美的.机械上的奇迹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更没有人对它的独特机动性能赋予完全新的含义. 最早的汽车 汽车诞生之前,马车就是人类最好的陆上交通工具.177 ...查看


  • 美国航空发展历程
  • 美国达美航空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达美航空的诞生: 美国达美航空公司(原名为达美空中运输公司)始建于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地区.1928年,达美航空的主要创始人C. E. Woolman主导了史上首家商业农用飞行公司--总部位于路易斯 ...查看


  • 前进,中国的航空母舰
  • 前进,中国的航空母舰 1923年,美国第一艘航母"兰利"号诞生: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在美国诞生,它成为日后二战中最显赫.受嘉奖最多的军舰,同时它也是能够改变整个战局的绝对力量: ...查看


  • 多用途飞机压缩空气包
  • 作者:屈习生    工作单位:无任职单位     通讯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咸兴东路7号陕广生活小区   邮编:712099 摘要:随着更多的中国人洞晓财富奇迹的秘密,社会要求新的亿万富翁的诞生,必须能为中国和世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查看


  • 2017日内瓦车展必看15大豪车!穿越到未来的既视感!
  • 上周2017年日内瓦车展刚刚开幕,创办于1924年的日内瓦车展是欧洲唯一年度举办的大型车展,素有"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之称.每年各大名车厂商不仅来展示最新的车款,更是展现未来汽车的设计理念.而今天我们新先聚品要先带大家看 ...查看


  • 航空器飞行原理
  • 航空器飞行原理 升力原理: 飞机是比空气重的飞行器,因此需要消耗自身动力来获得升力.而升力的来源是飞行中空气对机翼的作用.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在下面这幅图里,有一个机翼的剖面示意图.机翼的上表面是 ...查看


  • 钱学森:大师的诞生
  • 钱学森:大师的诞生 一个科学家取得的成就可能会被后人超越,但他的科学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 忘不了的求学岁月 钱学森不止一次说:"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的六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192 ...查看


  • 为何有车厂要死磕水平对置发动机?(二)
  • 水平对置优劣共存,斯巴鲁堪称"穷人版保时捷"~ 文 ▍顾家栋 在上篇文章<斯巴鲁为何死磕水平对置发动机?!(一)>中,简单介绍了有关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结构及优势所在,还有汽车品牌斯巴鲁为何启用水平对置这一结构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