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之名与[诗经·鹿鸣]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颁奖词》说:“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写信祝贺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   屠呦呦带领其团队长期从事中药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从一种名为青蒿的植物中提取、纯化、制备青蒿素,历经190次失败,最后获得成功。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治愈率达97%,因此,被喻为“中国神药”。   屠呦呦在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是家中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51年考取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呦呦”之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诗经・小雅・鹿鸣》。此诗共3章,每章8句,计24句。头两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第二章头四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第三章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褚斌杰《诗经全注》说:“这是国君宴饮群臣宾客的诗。君王礼遇群臣,既享以酒食,又赐以币帛,以换取他们修德爱民,尽忠于王室。”又说:“呦呦,鹿的鸣叫声……据说,鹿觅得食物后,即呼叫同类,一起享用。故两句以鹿鸣起兴,表示诚恳招饮之情。”[1]以上解释应属可信。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苹即陆生皤蒿,俗呼艾蒿。”多位《诗经》注家说:“芩,蒿类植物。”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蒿,菊科植物名,亦名青蒿、香蒿。”[2]多位注家皆如此说。有人说,屠呦呦一生下来就与青蒿密切相关,为之取名者是其父,“真是个神爸”。屠呦呦利用青蒿取得杰出成就,其名与青蒿的关系可说是神妙奇缘与高度巧合。因为大人取名时大致不会想到孩子今后会与青蒿结下不解之缘。   神妙的取名启发我们深刻地思考。我首先想到,“呦呦”的父亲应该博学多才,而且具有高尚品德。他取名就期望自己的孩子长大能奋发有为,作出重大成就;并注重修身养性,修养出优良品德,像呦呦之鹿,“德音孔昭”。而屠呦呦秉承父教,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她39岁就带领一个科研团队,在失败、失败再失败的漫漫的探索路上艰苦跋涉,最终取得成功。这里面,她的出众才华与高尚品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想,一般而言,从《鹿鸣》的深邃内涵中捕捉灵感取名,可取“嘉宾”“鼓琴”“德音”等等,为什么要取“呦呦”呢?我猜想,可能是她出生之后,经常不断地“呦呦”叫唤,饿了渴了要叫,冷了、热了要叫;叫的时候还伴之以双手舞动,双脚蹬动。叫唤与手脚运动增加了体力的消耗,促进了新陈代谢,增强了食欲,于是吃得更多更好,长得更为健壮,并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更好的智力。如是,取名“呦呦”当在情理之中。“呦呦”地叫唤,使其获得健壮的身体,超人的智慧,这是作出杰出贡献的身体条件。这样的猜想是否合理,有待印证。   啊,“呦呦”,将是中国人说不尽、道不完的永远的话题。   注释:   [1]褚斌杰:《诗经全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2]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86页。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颁奖词》说:“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写信祝贺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   屠呦呦带领其团队长期从事中药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从一种名为青蒿的植物中提取、纯化、制备青蒿素,历经190次失败,最后获得成功。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治愈率达97%,因此,被喻为“中国神药”。   屠呦呦在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是家中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51年考取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呦呦”之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诗经・小雅・鹿鸣》。此诗共3章,每章8句,计24句。头两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第二章头四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第三章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褚斌杰《诗经全注》说:“这是国君宴饮群臣宾客的诗。君王礼遇群臣,既享以酒食,又赐以币帛,以换取他们修德爱民,尽忠于王室。”又说:“呦呦,鹿的鸣叫声……据说,鹿觅得食物后,即呼叫同类,一起享用。故两句以鹿鸣起兴,表示诚恳招饮之情。”[1]以上解释应属可信。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苹即陆生皤蒿,俗呼艾蒿。”多位《诗经》注家说:“芩,蒿类植物。”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蒿,菊科植物名,亦名青蒿、香蒿。”[2]多位注家皆如此说。有人说,屠呦呦一生下来就与青蒿密切相关,为之取名者是其父,“真是个神爸”。屠呦呦利用青蒿取得杰出成就,其名与青蒿的关系可说是神妙奇缘与高度巧合。因为大人取名时大致不会想到孩子今后会与青蒿结下不解之缘。   神妙的取名启发我们深刻地思考。我首先想到,“呦呦”的父亲应该博学多才,而且具有高尚品德。他取名就期望自己的孩子长大能奋发有为,作出重大成就;并注重修身养性,修养出优良品德,像呦呦之鹿,“德音孔昭”。而屠呦呦秉承父教,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她39岁就带领一个科研团队,在失败、失败再失败的漫漫的探索路上艰苦跋涉,最终取得成功。这里面,她的出众才华与高尚品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想,一般而言,从《鹿鸣》的深邃内涵中捕捉灵感取名,可取“嘉宾”“鼓琴”“德音”等等,为什么要取“呦呦”呢?我猜想,可能是她出生之后,经常不断地“呦呦”叫唤,饿了渴了要叫,冷了、热了要叫;叫的时候还伴之以双手舞动,双脚蹬动。叫唤与手脚运动增加了体力的消耗,促进了新陈代谢,增强了食欲,于是吃得更多更好,长得更为健壮,并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更好的智力。如是,取名“呦呦”当在情理之中。“呦呦”地叫唤,使其获得健壮的身体,超人的智慧,这是作出杰出贡献的身体条件。这样的猜想是否合理,有待印证。   啊,“呦呦”,将是中国人说不尽、道不完的永远的话题。   注释:   [1]褚斌杰:《诗经全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2]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86页。


相关文章

  • 十方:诗经小雅鹿鸣注译
  •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诗经小雅鹿鸣注译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 ...查看


  • 诗经学记惶惶者华鹿鸣
  • <皇皇者华>,<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五章,每章四句.是使臣出外访贤求策,在途中自咏之作.<左传>以为"君教使臣"之诗,历来无疑义.今按:" ...查看


  • [对联]节句诗经小雅[天保][鹿鸣]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 天保定尔,俾尔戬谷.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对联:节句诗经小雅[天保][鹿鳴之什] 译文: 上天保佑你安定,降你福禄与太平. 众位宾客关爱我,为我指路多广阔. [小雅·天保]原文: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 ...查看


  • 诗经·小雅·鹿鸣阅读答案 10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短歌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①,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③.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④.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 ...查看


  • 质朴中的华丽
  • 质朴中的华丽 --论<诗经>中的文化传统 王雪梅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基础部 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诗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诗经>给予后世的文化魅力在于植根于乡土的生活传统.高扬 ...查看


  • 短歌行 优质课 教学设计
  • <短歌行>文本分析 一.概述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 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两首>.<离骚>.& ...查看


  • 有关屠呦呦的作文800字:呦呦鹿鸣
  • 有关屠呦呦的作文800字 作者:tina420时间:2015-10-08来源:上学吧作文网 小编语:10月5日,瑞典传来好消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上学吧作文网小编带来的有关屠呦呦的作文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在阅读文字 ...查看


  • 诗经相关篇目
  •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查看


  • 诗经动物意象欣赏
  • 诗经动物意象欣赏 冶工1103班 贺超 [1**********] 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意象.动物意象在中国诗歌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动物意象的内涵不断地被深化,它所承载的文化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