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探究

关于“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探究

作者:李剑锋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两型社会”的城市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用地规划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我国目前的相关规划指标体系内容,利用该体系的可操作性,向“两型社会”建设提出具体的城乡规划指标,建立具体的整体框架。对“两型社会”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进行修正以及筛选,制定明确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本文从城乡规划体系的操作及该体系的编制,参照城乡规划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关键词】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框架

1.前言

“两型社会”是在传统的社会形态基础上,通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型社会。该社会主要从环境以及建设方面,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充分利用,以此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谐的社会体系,根据“两型社会”的相关研究资料,在城乡规划体系中,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及其的可持续发展性作为目标依据,建立科学的“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有效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两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两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可以概括为社会环境及建设基础设施指标,生态环境指标两大类,从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方面出发,参照城乡规划的交通规划、建设结构、社会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标准,将绿色建筑、居民健康、交通运输作为生态环境指标的目标要求,将空气质量、自然资源、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作为制定“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引导型以及控制型,“两型社会”的指标体系没有具体指标值,可以根据各地实时情况,制定该指标体系的量化工作。该体系应以城市资源指标作为总体规划编制层面,倡导城市资源的节约使用及充分利用。目前我国对于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应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不同的城市规划中,规划指标的标准也不一样,规划指标作为建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标准,应通过系统的梳理与修正,对各地城市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标准进行完善。以我国公布的香港地区的城市规划指标为例,按照城市规划的规范要求,在管理应用中,灵活变通城市规划的滚动性及法定性,参照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建构参考。其他国家对于城市规划标准的研究,十分丰富,相关资料表明,国外城市规划标准,包括场所营造、技术分析,技术实施、建筑、环境管理以及规划制等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城市规划标准的角度、城市规划标准的各个规划层,在环境资源与土地开发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法规以及城乡规划标准。目前关于总体规

划指标体系,以及城市规划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建构“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主要体现在建设特征以及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覆盖率上,覆盖范围主要包括制度、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内容,并阐述了该体系的关联性与具体意义。

3.“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建构理念

3.1“两型社会”的城乡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编制,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资源利用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实现能源、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提高“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该指标体系的建设,将物质资源的利用合理化。“两型社会”的城市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用地规划等主要内容,将城市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细分,确定城乡规划的具体指向,“两型社会”的城乡规划指向,是“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实际应用的关键。

3.2“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筛选

我国目前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建立在“国家生态建设”、“生态城市环境”、“两型社会”三个方面的内容上,该体系具有宏观性以及系统复合等特点,过多地在社会及社会经济指标体系上进行虑,忽略了城乡规划建设在实施方面的具体指标。我国政府在行政方面的运作,具有立足于事权体制的特点,应根据“两型社会”的整体规划,针对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制定相应的规划指导体系。参照相关的研究资料,对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综合性进行对比,将“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筛选出来。“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基数指标,包含经济方面的相关指标和社会指标,而城市资源环境建设的相关指标,是“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重点指标,将综合指标体系,结合“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内容,对“两型社会”城乡物质规划的各项层面指标,进行指导。

4.“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的建构

4.1建构原理

采取针对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及可拓展性原则,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框架的进行建构。我国政府的行政运作存在事权体质的限制,该指标体系根据“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针对建设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等相关指标,使该体系应用到“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指导及编制中。该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比性、可测性定性指标以及具体的量化手段,定量指标应有明确的指向、具体的所属领域。

4.2关于“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建构

“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的建构的关键,在于城乡规划编制,应精简城乡社会、经济相关指标,强调物质规划相关指标,以此作为“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重要指标,采取矩阵结构方式,建构出该指标体系整体框架。

4.3“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的落实

“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属于城乡规划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层,针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编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将“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在管理以及指标规划编制方面的指导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提高,使城乡的规划管理相衔接,将指标具体落实到各个规划层面上,使相关开发控制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城乡规划编制实施需具备科学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将“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备选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出从优方案,该方案在规划编制的实施中,根据“两型社会”规划指标的客观比较,对该指标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这个步骤是“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在规划编制的应用中的创新手段,从而实现指标体系的科学化。在目前城乡规划编制当中,不能根据容积率指标、绿地指标、建筑密度及高度指标等,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内容,进行有效的实际应用。在节能减排方面、碳排放控制方面,制定“两型社会”宏观指标的具体落实方案,应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进行具体的操作以及指导,针对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等方面的使用比例,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利用具体的建筑设计,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各个层面进行落实,根据控规编制将分解的指标逐步落实到城乡规划的街道及地块层面上。

5.结束语

本论文借鉴了目前国内外关于“两型社会”,以及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结合城乡规划标准的相关内容,对“两性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基础框架,进行建构,该框架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两型社会”城乡规划中的的具体规划指标,针对具体化指标的可操作性及其针对性,将总体规划层面作为基础建构,针对各个城市在城乡规划指标上的实际应用,进行调整并加以完善,建构“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框架。

【参考文献】

[1] 任绍斌,吴明伟.可持续城市空间的规划准则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 2011,12(02):230-231

[2] 杨俊宴,章飙,史宜.城市中心体系发展的理论框架探索[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18(01):124-125

[3] 梁伟,王强,杨丹丹.“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0,16(02) :260-261

关于“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探究

作者:李剑锋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两型社会”的城市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用地规划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我国目前的相关规划指标体系内容,利用该体系的可操作性,向“两型社会”建设提出具体的城乡规划指标,建立具体的整体框架。对“两型社会”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进行修正以及筛选,制定明确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本文从城乡规划体系的操作及该体系的编制,参照城乡规划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关键词】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框架

1.前言

“两型社会”是在传统的社会形态基础上,通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型社会。该社会主要从环境以及建设方面,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充分利用,以此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谐的社会体系,根据“两型社会”的相关研究资料,在城乡规划体系中,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及其的可持续发展性作为目标依据,建立科学的“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有效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两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两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可以概括为社会环境及建设基础设施指标,生态环境指标两大类,从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方面出发,参照城乡规划的交通规划、建设结构、社会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标准,将绿色建筑、居民健康、交通运输作为生态环境指标的目标要求,将空气质量、自然资源、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作为制定“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引导型以及控制型,“两型社会”的指标体系没有具体指标值,可以根据各地实时情况,制定该指标体系的量化工作。该体系应以城市资源指标作为总体规划编制层面,倡导城市资源的节约使用及充分利用。目前我国对于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应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不同的城市规划中,规划指标的标准也不一样,规划指标作为建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标准,应通过系统的梳理与修正,对各地城市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标准进行完善。以我国公布的香港地区的城市规划指标为例,按照城市规划的规范要求,在管理应用中,灵活变通城市规划的滚动性及法定性,参照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建构参考。其他国家对于城市规划标准的研究,十分丰富,相关资料表明,国外城市规划标准,包括场所营造、技术分析,技术实施、建筑、环境管理以及规划制等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城市规划标准的角度、城市规划标准的各个规划层,在环境资源与土地开发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法规以及城乡规划标准。目前关于总体规

划指标体系,以及城市规划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建构“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主要体现在建设特征以及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覆盖率上,覆盖范围主要包括制度、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内容,并阐述了该体系的关联性与具体意义。

3.“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建构理念

3.1“两型社会”的城乡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编制,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资源利用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实现能源、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提高“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该指标体系的建设,将物质资源的利用合理化。“两型社会”的城市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用地规划等主要内容,将城市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细分,确定城乡规划的具体指向,“两型社会”的城乡规划指向,是“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实际应用的关键。

3.2“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筛选

我国目前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建立在“国家生态建设”、“生态城市环境”、“两型社会”三个方面的内容上,该体系具有宏观性以及系统复合等特点,过多地在社会及社会经济指标体系上进行虑,忽略了城乡规划建设在实施方面的具体指标。我国政府在行政方面的运作,具有立足于事权体制的特点,应根据“两型社会”的整体规划,针对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制定相应的规划指导体系。参照相关的研究资料,对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综合性进行对比,将“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筛选出来。“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基数指标,包含经济方面的相关指标和社会指标,而城市资源环境建设的相关指标,是“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重点指标,将综合指标体系,结合“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内容,对“两型社会”城乡物质规划的各项层面指标,进行指导。

4.“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的建构

4.1建构原理

采取针对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及可拓展性原则,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框架的进行建构。我国政府的行政运作存在事权体质的限制,该指标体系根据“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针对建设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等相关指标,使该体系应用到“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指导及编制中。该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比性、可测性定性指标以及具体的量化手段,定量指标应有明确的指向、具体的所属领域。

4.2关于“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建构

“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的建构的关键,在于城乡规划编制,应精简城乡社会、经济相关指标,强调物质规划相关指标,以此作为“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重要指标,采取矩阵结构方式,建构出该指标体系整体框架。

4.3“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的落实

“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属于城乡规划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层,针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编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将“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在管理以及指标规划编制方面的指导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提高,使城乡的规划管理相衔接,将指标具体落实到各个规划层面上,使相关开发控制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城乡规划编制实施需具备科学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将“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备选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出从优方案,该方案在规划编制的实施中,根据“两型社会”规划指标的客观比较,对该指标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这个步骤是“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在规划编制的应用中的创新手段,从而实现指标体系的科学化。在目前城乡规划编制当中,不能根据容积率指标、绿地指标、建筑密度及高度指标等,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内容,进行有效的实际应用。在节能减排方面、碳排放控制方面,制定“两型社会”宏观指标的具体落实方案,应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进行具体的操作以及指导,针对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等方面的使用比例,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利用具体的建筑设计,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各个层面进行落实,根据控规编制将分解的指标逐步落实到城乡规划的街道及地块层面上。

5.结束语

本论文借鉴了目前国内外关于“两型社会”,以及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结合城乡规划标准的相关内容,对“两性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基础框架,进行建构,该框架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两型社会”城乡规划中的的具体规划指标,针对具体化指标的可操作性及其针对性,将总体规划层面作为基础建构,针对各个城市在城乡规划指标上的实际应用,进行调整并加以完善,建构“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框架。

【参考文献】

[1] 任绍斌,吴明伟.可持续城市空间的规划准则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 2011,12(02):230-231

[2] 杨俊宴,章飙,史宜.城市中心体系发展的理论框架探索[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18(01):124-125

[3] 梁伟,王强,杨丹丹.“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0,16(02) :260-261


相关文章

  • 社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合作治理研究
  • [摘要]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它们无法按照单一秩序的要求行事.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一代理问题提高了"单中心"政策执行模式的社会成本,考虑到公民的政策需求并不是固定和一致的,因此,依靠单个 ...查看


  • 内控制度优化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探究
  • 摘 要:医院作为非盈利性组织,其在运转中仍须满足同心圆运动,即体现为各职能部门围绕着财务部门的向心运动模式.在此图景下,内控的作用就在于维系这种状态的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惟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面对内控对象和制度优化表现 ...查看


  • 2016-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研究
  • 生物学教学2016年(第41卷)第5期 ·15· 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研究 李能国 摘 要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3001) 学科关键能力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现状和测试 ...查看


  • 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 南丰明德小学课程规划方案 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 ...查看


  • 学生的核心素养
  •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 ...查看


  • 寿塔小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 寿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整合开发与实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指导,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 ...查看


  • 地方课实施方案
  •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全面落实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精神,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 ...查看


  • 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技术方案
  • XXX 市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 技术方案 XXX 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XXX 市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实施情况评价研究技术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统一安排和XXX 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部署,编制XX ...查看


  • 小学课程整合实验与研究的立项方案
  •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 <小学课程整合实验与研究> 课题立项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