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种植户的标准化生产意愿与行为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吉林省玉米种植的标准化水平逐步提升,对玉米增收及玉米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对吉林省50个村163户玉米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玉米生产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玉米种植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因素。结果发现由于市场优质优价现象不明显,因此玉米种植户获得玉米标准化生产认证和提高玉米品质的动力不足。   关键词:玉米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意愿;行为;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513;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748-05   吉林省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种植带之一。全省40个县(市)中有23个分布在玉米种植带上,其中6个县的玉米产量处于全国玉米种植大县的前10位。2009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95.72万hm2,占全国播种面积的9.48%;总产量为1 810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1.04%。目前对玉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需求供给以及产业竞争力方面。张越杰[1]指出,吉林省应该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提升玉米加工链的核心地位;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产供销优化组合;加强市场建设,完善流通体系。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对玉米标准化生产的研究还不多,对玉米种植户的标准化行为意愿分析则更少。本研究以微观农户为研究对象,试图在行为经济学“非理性人”[2]的视角下对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愿与行为进行分析,探索目前制约玉米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素。   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1.1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本课题组成员于2011年对吉林省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样本涉及吉林省4个市的4个县(市),18个乡(镇),50个村。调查涉及的农户包括玉米专业种植户、玉米兼业种植户以及混合品种种植户,共收回问卷243份,通过剔除无效和信息不全的调查问卷,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63份。因部分问卷的个别问题存在农户未作答的情况,故本研究统计数据均以有效回答数据为准。   1.2 样本特征   1.2.1 农户特征 在163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性别以男性为主(91.71%)。被调查对象年龄跨度很大,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70岁,样本平均年龄为47岁。其中40~50岁年龄段是本次被调查对象的主要年龄段,有74人,占样本数的45.40%。被调查对象中,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占12.27%,初中、高中和职高的占85.28%,大专和大专以上的占2.45%。   1.2.2 农户家庭特征 农户家庭规模以3~4人为主,占被调查农户家庭的71.60%。农户家庭中一般有1人外出务工。在农事决策上,采用个人决策方式和群体决策方式(家庭成员一起商量种植)的家庭数目相差不大,所占比例分别为52.15%和47.85%。76.22%的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2010年农户家庭年均收入为4.45万元,其中来源于农业的年均收入为3.64万元,来源于玉米种植的年均收入为1.98万元。农户之间的年均收入差距较大,收入最大值为46.00万元,最小值为0.40万元,数据标准差为4.73。   2 描述统计分析   2.1 农户生产情况   农户之间玉米种植的面积相差较大。被调查农户中的最大玉米种植面积为6.00 hm2,最小为0.01 hm2,标准差为12.97。农户玉米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0.67 hm2及以下和0.68~1.30 hm2两区间,所占比例分别为32.39%和38.03%,可以看出吉林省玉米种植的规模化程度较低。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吉林省的土地流转难,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吉林省经济较落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刚刚开始进行试点,土地所承载的社会养老保险等价值功能依然存在,农户很难放弃土地。二是政府的粮食补贴方式抑制了农户对土地的流转。目前政府一般按照承包土地的面积大小发放粮食补贴,所以,无论土地所有者是否是土地实际耕作者,只要农户是土地的法定承包人,就算该农户将土地租给他人耕作,也可以获得粮食补贴。在这一政策之下,土地的法定承包者很难放弃土地经营权。而土地的真正耕作者(有可能会从其他农户手上通过非正式方式获得土地)则很难获得生产补贴,资金不足将会制约他们扩大生产。   在玉米种植面积方面,46.02%的农户玉米种植面积与其家庭总种植面积之比等于100.00%,这部分农户的种植作物只有玉米;73.03%的农户玉米种植面积比例大于50%,这些农户大部分属于兼职种植玉米,不像蔬菜水果等需要大量劳动力,大田玉米种植目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种,除了播种和几次少量的施肥除草之外,农户在玉米生长期间不用经常下田管理,因此对于玉米种植没有投入太多精力。样本数据显示,48.30%的农户会投入50%以上的家庭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上;94.12%的家庭务农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小于60周岁,与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的家庭务农劳动力的平均年龄较小,从事种植业的人群更年轻。另外,未加入生产组织的农户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主要来源于政府培训(26.64%)、自己的经验(25.76%)和周围的农户(20.52%)。可以看出,农户虽然接受了一部分政府推广的生产技术,但其主要种植技术还是来源于自己或周围农户的经验。   2.2 农户对标准化的认知和加入生产组织的情况   在测量农户的标准化认知上,问卷选择了对“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情况的调研。对所有认证一无所知的农户占样本的41.35%,其次,知道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农户占样本的27.07%,知道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农户的比例分别为24.81%和6.77%。在加入生产组织方面:被调查的163个农户中,除未作答的21个农户外,有17户加入生产组织,占所有农户的10.43%,加入生产组织的农户相对于农户总体来说比例偏小。大多数加入生产组织的农户选择的生产模式都是“合作社+农户”,选择这个模式的农户有12户,占所有加入生产组织农户的70.59%。此外,促使农户加入合作社的主要原因是销售保障和生产指导服务(均为24.59%),其次是统一提供农用物质(22.95%)、政府补贴(18.03%)和产品售价高(9.84%)。许多农户未加入生产组织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加入渠道(44.00%)、满意目前的收入(24.00%)、对生产组织持保留态度(10.40%)和缺乏劳动力(8.80%)等。不过,农户总体对生产组织的认同度较高。目前没有加入生产组织的农户中,有102个农户对加入生产组织意愿进行了回答,其中未来想要加入的农户占有效回答的82.35%,持中立态度的农户占10.78%,只有6.87%的农户表示对加入生产组织没有兴趣(表1)。   2.3 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愿、行为动机和阻碍因素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户表示愿意接受标准化生产信息(90.26%),农户内心对标准化的认同度较高,态度也较积极。在实施行为方面:大部分农户(92.02%)表示愿意将刚刚获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立即付诸实施。他们的行为刺激因素主要有:可以赚钱(33.54%)、有人指导技术(29.85%)和纯粹喜欢新技术(22.15%)。阻碍农户将标准化生产意愿转化为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标准化生产成本太高(34.48%)、相信自己的经验(31.03%)和不相信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可以赚钱(17.24%)。由以上调研可以看出,农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主要刺激因素排序部分符合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即在经济生产活动中,人类的行为一定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如果应用未知技术将带来风险,那么农户一定会持保留态度。   2.4 销售渠道和优质优价情况   据统计,玉米的销售渠道主要有7种:农贸市场、收购商、超市或商店、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加工企业、采摘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玉米的主要收购者依次为:收购商(72.86%),加工企业(15.71%)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5.71%)。通过比较不同渠道的玉米收购价格,研究发现农户直接出售给加工企业的玉米均价最高,为2.27元/kg。而通过合作社等生产组织销售的单价最低,为1.50元/kg。调查发现,由农户直接出售给玉米使用主体的价格远远高于农户出售给中间商的价格。例如,卖给加工企业、超市或商店,以及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价格分别为2.27元/kg、2.08元/kg和 1.89元/kg,而销售给中间收购商的价格和通过合作社等生产组织的销售价格分别为1.78元/kg和1.50元/kg(表2)。   虽然玉米属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粮食品种之一,但宏观经济对玉米价格的控制属于半调控型。与小麦、稻米等国家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制定最低保护价不同,国家对玉米价格的调控一般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只有当玉米价格大起大落干扰到粮食市场的稳定时,才会通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调控玉米价格。201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玉米收购价格为1.80元/kg。而被抽查到的163个农户样本的玉米销售均价为1.89元/kg。本研究认为163个农户的平均价格更能代表市场均价,因为在国家未进行宏观调控时,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只能算是市场中的一个普通买家,他的购买价格不能代表总体均价。所以在以下优质优价的计算中,以样本的平均价格作为市场均价。   对吉林省玉米的认证调研情况显示:通过认证的玉米数量很少,没有通过任何认证的玉米比例高达90.80%。其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为6.75%,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的为1.84%,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为0.61%。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玉米主要作为工业原料在市场上出现,农户感受不到来自消费者的直接压力,没有提高玉米品质和提升认证层次的动力;二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吉林省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地的水源土质大部分达不到认证中的环境要求。   通过吉林省玉米优质优价的调研发现:拥有绿色食品认证的玉米优价指数为12.36%(以下样本的平均价格作为市场均价,下同);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玉米优价指数为11.24%;通过合作社销售的无认证玉米优价指数为10.11%;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的玉米优价指数为4.49%(表3);农户自己销售的无认证玉米优价指数为0.00%。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得出通过高层次认证玉米相对于通过低层次认证玉米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比如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玉米优价指数只比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玉米高1.12%。不同认证层次之间的农产品优价指数相差不大,可以看出,吉林省玉米存在一定的优质优价,但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热情不高,获得认证和提升品质的动力不足。   3 计量模型分析   3.1 变量定义与样本统计   根据前文的阐释,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户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将农户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定义为因变量(y),将农户种植专业化特征、农户特征、农户对标准化认知、政府支持和市场环境作为解释变量。有关各变量的定义详见表4。   3.2 模型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163个样本数据进行了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处理之前,先对选定的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所选择的15个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3,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表5)。   对进入模型的变量的解释如下。   1)获得标准化生产信息的意愿(x11)对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行为影响较大。从模型结果看,获得标准化生产信息变量的t检验值在1%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负,标准化系数为-0.788。农户获得标准化信息的意愿会对其实施标准化生产行为产生负向影响。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有3个原因:一是农户本身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动力不足。这一点与玉米的主要用途和价格有关。与经常引起食品安全关注的蔬菜类等产品不同,玉米主要用作饲料、淀粉、乙醇等加工的原料[3],只有很少一部分甜玉米直接进入市场,玉米种植户很难直接感受到消费者对提高玉米品质的迫切要求。二是玉米的价格,虽然市场中存在优质优价现象,但是通过认证的玉米和普通玉米之间的价格差距不大,玉米优质优价现象不明显。在项目组走访的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绿色玉米收购价格与普通玉米的收购价格几乎完全一样。认证玉米与普通玉米价格差距不大的情况大大抑制了农户提高玉米品质的积极性。三是政府对玉米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力不足。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玉米产地,在玉米生产上吉林省主要关注于推进玉米机械化种植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在提高玉米品质、改变玉米种植管理方式以及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农户虽然有接受标准化生产信息的意愿,但是在将意愿转化为生产行为上依旧疑虑重重[4]。   2)对认证的认知(x9)对农户是否实施标准化生产行为影响最大。根据模型计量结果,对认证的认知变量t检验值在10%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正,标准化回归系数达0.586,在所有变量系数中为最大。从数据分析可知,农户对标准化的认知与其行为呈正相关,农户认知程度越高,实施标准化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其他变量之所以未能进入模型,与玉米种植特性有关。首先,虽然所收集的问卷中也有甜玉米等特种玉米种植户的问卷,但大部分农户从事的还是普通玉米种植。普通玉米主要用作加工的原料,比如饲料、玉米淀粉、乙醇等,而不是作为供消费者直接购买的蔬菜或粮食类产品。这一情况造成了消费者对玉米品质和认证层次关注较少。故而大部分玉米种植户都没有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市场压力。所以农户特征类变量(农事决策者性别(x5)、农事决策者文化程度(x6)、农事决策者年龄(x7)、农户规模(x8)和农户种植特征类变量(玉米种植面积与总种植面积比值(x1)、玉米种植收入与总收入比值(x2)、从事种植业人口与家庭总人口比值(x3)、从事种植业人口的平均年龄(x4)均没有进入模型,大概与此有关。另外,就是玉米市场的特殊性。虽然在正常情况下,玉米市场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5],但是当玉米价格大起大落时,政府会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比如制定保护价、鼓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大量卖出或收购玉米以平抑价格。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农户玉米的销售价格与其说是受市场控制,顺应品质好则价格高,还不如说是由骰子随机决定,即由不可控的市场情况和政府行为主导。因此,农户对玉米能实现优质优价的期望值较低,于是对提高玉米品质更加没有动力,这是导致市场环境类变量x14、x15无法进入模型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大田玉米种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操作,而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更加让农户不需要在玉米种植上多费心血,他们的时间也大量空余出来,农户有了更多的时间转移到城镇从事其他产业。这也导致了他们没有意愿和精力来实施玉米标准化或者加入标准化生产组织。因此,政府支持类变量(提供技术培训(x12)、给予标准化生产补贴(x13)和认知类变量中的加入标准化生产组织(x10)被排除在模型之外。   4 小结与讨论   1)吉林省玉米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调研发现89.57%为散户经营,尚未加入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组织;种植技术46.28%来自自己或周边的农户;有41.35%对于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一无所知。可以看出,吉林省大田玉米种植虽然机械化程度提升,但在玉米精耕细作以及生产过程控制的标准化实施方面仍显不足。   2)吉林省玉米存在一定的优质优价,但通过认证的玉米和没有通过认证的玉米在价格上差距不大,尽管有90.26%的农户具有获得农业标准化生产信息的意愿,尚未加入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有82.35%表明愿意加入,但调研显示,玉米的认证率仅为10.44%。可以看出,吉林省玉米种植户对于技术和标准化信息具有较高需求,说明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潜力较大。   3)针对农户玉米种植的专业化特征、农户特征、农户对标准化认知、政府支持和市场环境5类因素的定量模型结果显示,仅有“获得标准化生产信息的意愿(x11)”和“对认证的认知(x9)”具有影响作用,其他13个因素尚未进入模型。充分说明吉林省玉米种植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还需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深入研究玉米产业链向纵深发展的思路和框架,以确保吉林省作为全国玉米主要生产基地玉米生产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越杰.中国玉米产业链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55-61.   [2] 薛求知,黄佩燕,鲁 直,等.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曲小丰.吉林玉米收购形势严峻 销区玉米价格回调——春节期间我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J].中国粮食经济,2004(2):2.   [4] 池泽新.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基本特点与制度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5):368-371.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吉林省玉米种植的标准化水平逐步提升,对玉米增收及玉米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对吉林省50个村163户玉米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玉米生产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玉米种植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因素。结果发现由于市场优质优价现象不明显,因此玉米种植户获得玉米标准化生产认证和提高玉米品质的动力不足。   关键词:玉米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意愿;行为;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513;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748-05   吉林省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种植带之一。全省40个县(市)中有23个分布在玉米种植带上,其中6个县的玉米产量处于全国玉米种植大县的前10位。2009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95.72万hm2,占全国播种面积的9.48%;总产量为1 810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1.04%。目前对玉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需求供给以及产业竞争力方面。张越杰[1]指出,吉林省应该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提升玉米加工链的核心地位;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产供销优化组合;加强市场建设,完善流通体系。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对玉米标准化生产的研究还不多,对玉米种植户的标准化行为意愿分析则更少。本研究以微观农户为研究对象,试图在行为经济学“非理性人”[2]的视角下对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愿与行为进行分析,探索目前制约玉米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素。   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1.1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本课题组成员于2011年对吉林省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样本涉及吉林省4个市的4个县(市),18个乡(镇),50个村。调查涉及的农户包括玉米专业种植户、玉米兼业种植户以及混合品种种植户,共收回问卷243份,通过剔除无效和信息不全的调查问卷,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63份。因部分问卷的个别问题存在农户未作答的情况,故本研究统计数据均以有效回答数据为准。   1.2 样本特征   1.2.1 农户特征 在163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性别以男性为主(91.71%)。被调查对象年龄跨度很大,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70岁,样本平均年龄为47岁。其中40~50岁年龄段是本次被调查对象的主要年龄段,有74人,占样本数的45.40%。被调查对象中,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占12.27%,初中、高中和职高的占85.28%,大专和大专以上的占2.45%。   1.2.2 农户家庭特征 农户家庭规模以3~4人为主,占被调查农户家庭的71.60%。农户家庭中一般有1人外出务工。在农事决策上,采用个人决策方式和群体决策方式(家庭成员一起商量种植)的家庭数目相差不大,所占比例分别为52.15%和47.85%。76.22%的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2010年农户家庭年均收入为4.45万元,其中来源于农业的年均收入为3.64万元,来源于玉米种植的年均收入为1.98万元。农户之间的年均收入差距较大,收入最大值为46.00万元,最小值为0.40万元,数据标准差为4.73。   2 描述统计分析   2.1 农户生产情况   农户之间玉米种植的面积相差较大。被调查农户中的最大玉米种植面积为6.00 hm2,最小为0.01 hm2,标准差为12.97。农户玉米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0.67 hm2及以下和0.68~1.30 hm2两区间,所占比例分别为32.39%和38.03%,可以看出吉林省玉米种植的规模化程度较低。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吉林省的土地流转难,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吉林省经济较落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刚刚开始进行试点,土地所承载的社会养老保险等价值功能依然存在,农户很难放弃土地。二是政府的粮食补贴方式抑制了农户对土地的流转。目前政府一般按照承包土地的面积大小发放粮食补贴,所以,无论土地所有者是否是土地实际耕作者,只要农户是土地的法定承包人,就算该农户将土地租给他人耕作,也可以获得粮食补贴。在这一政策之下,土地的法定承包者很难放弃土地经营权。而土地的真正耕作者(有可能会从其他农户手上通过非正式方式获得土地)则很难获得生产补贴,资金不足将会制约他们扩大生产。   在玉米种植面积方面,46.02%的农户玉米种植面积与其家庭总种植面积之比等于100.00%,这部分农户的种植作物只有玉米;73.03%的农户玉米种植面积比例大于50%,这些农户大部分属于兼职种植玉米,不像蔬菜水果等需要大量劳动力,大田玉米种植目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种,除了播种和几次少量的施肥除草之外,农户在玉米生长期间不用经常下田管理,因此对于玉米种植没有投入太多精力。样本数据显示,48.30%的农户会投入50%以上的家庭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上;94.12%的家庭务农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小于60周岁,与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的家庭务农劳动力的平均年龄较小,从事种植业的人群更年轻。另外,未加入生产组织的农户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主要来源于政府培训(26.64%)、自己的经验(25.76%)和周围的农户(20.52%)。可以看出,农户虽然接受了一部分政府推广的生产技术,但其主要种植技术还是来源于自己或周围农户的经验。   2.2 农户对标准化的认知和加入生产组织的情况   在测量农户的标准化认知上,问卷选择了对“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情况的调研。对所有认证一无所知的农户占样本的41.35%,其次,知道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农户占样本的27.07%,知道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农户的比例分别为24.81%和6.77%。在加入生产组织方面:被调查的163个农户中,除未作答的21个农户外,有17户加入生产组织,占所有农户的10.43%,加入生产组织的农户相对于农户总体来说比例偏小。大多数加入生产组织的农户选择的生产模式都是“合作社+农户”,选择这个模式的农户有12户,占所有加入生产组织农户的70.59%。此外,促使农户加入合作社的主要原因是销售保障和生产指导服务(均为24.59%),其次是统一提供农用物质(22.95%)、政府补贴(18.03%)和产品售价高(9.84%)。许多农户未加入生产组织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加入渠道(44.00%)、满意目前的收入(24.00%)、对生产组织持保留态度(10.40%)和缺乏劳动力(8.80%)等。不过,农户总体对生产组织的认同度较高。目前没有加入生产组织的农户中,有102个农户对加入生产组织意愿进行了回答,其中未来想要加入的农户占有效回答的82.35%,持中立态度的农户占10.78%,只有6.87%的农户表示对加入生产组织没有兴趣(表1)。   2.3 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愿、行为动机和阻碍因素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户表示愿意接受标准化生产信息(90.26%),农户内心对标准化的认同度较高,态度也较积极。在实施行为方面:大部分农户(92.02%)表示愿意将刚刚获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立即付诸实施。他们的行为刺激因素主要有:可以赚钱(33.54%)、有人指导技术(29.85%)和纯粹喜欢新技术(22.15%)。阻碍农户将标准化生产意愿转化为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标准化生产成本太高(34.48%)、相信自己的经验(31.03%)和不相信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可以赚钱(17.24%)。由以上调研可以看出,农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主要刺激因素排序部分符合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即在经济生产活动中,人类的行为一定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如果应用未知技术将带来风险,那么农户一定会持保留态度。   2.4 销售渠道和优质优价情况   据统计,玉米的销售渠道主要有7种:农贸市场、收购商、超市或商店、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加工企业、采摘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玉米的主要收购者依次为:收购商(72.86%),加工企业(15.71%)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5.71%)。通过比较不同渠道的玉米收购价格,研究发现农户直接出售给加工企业的玉米均价最高,为2.27元/kg。而通过合作社等生产组织销售的单价最低,为1.50元/kg。调查发现,由农户直接出售给玉米使用主体的价格远远高于农户出售给中间商的价格。例如,卖给加工企业、超市或商店,以及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价格分别为2.27元/kg、2.08元/kg和 1.89元/kg,而销售给中间收购商的价格和通过合作社等生产组织的销售价格分别为1.78元/kg和1.50元/kg(表2)。   虽然玉米属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粮食品种之一,但宏观经济对玉米价格的控制属于半调控型。与小麦、稻米等国家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制定最低保护价不同,国家对玉米价格的调控一般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只有当玉米价格大起大落干扰到粮食市场的稳定时,才会通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调控玉米价格。201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玉米收购价格为1.80元/kg。而被抽查到的163个农户样本的玉米销售均价为1.89元/kg。本研究认为163个农户的平均价格更能代表市场均价,因为在国家未进行宏观调控时,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只能算是市场中的一个普通买家,他的购买价格不能代表总体均价。所以在以下优质优价的计算中,以样本的平均价格作为市场均价。   对吉林省玉米的认证调研情况显示:通过认证的玉米数量很少,没有通过任何认证的玉米比例高达90.80%。其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为6.75%,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的为1.84%,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为0.61%。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玉米主要作为工业原料在市场上出现,农户感受不到来自消费者的直接压力,没有提高玉米品质和提升认证层次的动力;二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吉林省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地的水源土质大部分达不到认证中的环境要求。   通过吉林省玉米优质优价的调研发现:拥有绿色食品认证的玉米优价指数为12.36%(以下样本的平均价格作为市场均价,下同);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玉米优价指数为11.24%;通过合作社销售的无认证玉米优价指数为10.11%;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的玉米优价指数为4.49%(表3);农户自己销售的无认证玉米优价指数为0.00%。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得出通过高层次认证玉米相对于通过低层次认证玉米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比如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玉米优价指数只比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玉米高1.12%。不同认证层次之间的农产品优价指数相差不大,可以看出,吉林省玉米存在一定的优质优价,但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热情不高,获得认证和提升品质的动力不足。   3 计量模型分析   3.1 变量定义与样本统计   根据前文的阐释,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户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将农户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定义为因变量(y),将农户种植专业化特征、农户特征、农户对标准化认知、政府支持和市场环境作为解释变量。有关各变量的定义详见表4。   3.2 模型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163个样本数据进行了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处理之前,先对选定的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所选择的15个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3,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表5)。   对进入模型的变量的解释如下。   1)获得标准化生产信息的意愿(x11)对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行为影响较大。从模型结果看,获得标准化生产信息变量的t检验值在1%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负,标准化系数为-0.788。农户获得标准化信息的意愿会对其实施标准化生产行为产生负向影响。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有3个原因:一是农户本身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动力不足。这一点与玉米的主要用途和价格有关。与经常引起食品安全关注的蔬菜类等产品不同,玉米主要用作饲料、淀粉、乙醇等加工的原料[3],只有很少一部分甜玉米直接进入市场,玉米种植户很难直接感受到消费者对提高玉米品质的迫切要求。二是玉米的价格,虽然市场中存在优质优价现象,但是通过认证的玉米和普通玉米之间的价格差距不大,玉米优质优价现象不明显。在项目组走访的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绿色玉米收购价格与普通玉米的收购价格几乎完全一样。认证玉米与普通玉米价格差距不大的情况大大抑制了农户提高玉米品质的积极性。三是政府对玉米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力不足。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玉米产地,在玉米生产上吉林省主要关注于推进玉米机械化种植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在提高玉米品质、改变玉米种植管理方式以及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农户虽然有接受标准化生产信息的意愿,但是在将意愿转化为生产行为上依旧疑虑重重[4]。   2)对认证的认知(x9)对农户是否实施标准化生产行为影响最大。根据模型计量结果,对认证的认知变量t检验值在10%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正,标准化回归系数达0.586,在所有变量系数中为最大。从数据分析可知,农户对标准化的认知与其行为呈正相关,农户认知程度越高,实施标准化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其他变量之所以未能进入模型,与玉米种植特性有关。首先,虽然所收集的问卷中也有甜玉米等特种玉米种植户的问卷,但大部分农户从事的还是普通玉米种植。普通玉米主要用作加工的原料,比如饲料、玉米淀粉、乙醇等,而不是作为供消费者直接购买的蔬菜或粮食类产品。这一情况造成了消费者对玉米品质和认证层次关注较少。故而大部分玉米种植户都没有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市场压力。所以农户特征类变量(农事决策者性别(x5)、农事决策者文化程度(x6)、农事决策者年龄(x7)、农户规模(x8)和农户种植特征类变量(玉米种植面积与总种植面积比值(x1)、玉米种植收入与总收入比值(x2)、从事种植业人口与家庭总人口比值(x3)、从事种植业人口的平均年龄(x4)均没有进入模型,大概与此有关。另外,就是玉米市场的特殊性。虽然在正常情况下,玉米市场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5],但是当玉米价格大起大落时,政府会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比如制定保护价、鼓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大量卖出或收购玉米以平抑价格。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农户玉米的销售价格与其说是受市场控制,顺应品质好则价格高,还不如说是由骰子随机决定,即由不可控的市场情况和政府行为主导。因此,农户对玉米能实现优质优价的期望值较低,于是对提高玉米品质更加没有动力,这是导致市场环境类变量x14、x15无法进入模型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大田玉米种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操作,而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更加让农户不需要在玉米种植上多费心血,他们的时间也大量空余出来,农户有了更多的时间转移到城镇从事其他产业。这也导致了他们没有意愿和精力来实施玉米标准化或者加入标准化生产组织。因此,政府支持类变量(提供技术培训(x12)、给予标准化生产补贴(x13)和认知类变量中的加入标准化生产组织(x10)被排除在模型之外。   4 小结与讨论   1)吉林省玉米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调研发现89.57%为散户经营,尚未加入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组织;种植技术46.28%来自自己或周边的农户;有41.35%对于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一无所知。可以看出,吉林省大田玉米种植虽然机械化程度提升,但在玉米精耕细作以及生产过程控制的标准化实施方面仍显不足。   2)吉林省玉米存在一定的优质优价,但通过认证的玉米和没有通过认证的玉米在价格上差距不大,尽管有90.26%的农户具有获得农业标准化生产信息的意愿,尚未加入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有82.35%表明愿意加入,但调研显示,玉米的认证率仅为10.44%。可以看出,吉林省玉米种植户对于技术和标准化信息具有较高需求,说明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潜力较大。   3)针对农户玉米种植的专业化特征、农户特征、农户对标准化认知、政府支持和市场环境5类因素的定量模型结果显示,仅有“获得标准化生产信息的意愿(x11)”和“对认证的认知(x9)”具有影响作用,其他13个因素尚未进入模型。充分说明吉林省玉米种植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还需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深入研究玉米产业链向纵深发展的思路和框架,以确保吉林省作为全国玉米主要生产基地玉米生产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越杰.中国玉米产业链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55-61.   [2] 薛求知,黄佩燕,鲁 直,等.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曲小丰.吉林玉米收购形势严峻 销区玉米价格回调——春节期间我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J].中国粮食经济,2004(2):2.   [4] 池泽新.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基本特点与制度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5):368-371.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 2016年玉米春播及市场形势调研分析报告.docx
  • Grain&Oil Market Report 报告编号:DY-201603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审核:刘天峰 王进峰 李娜 黄斌 调研:陈文翠 王玲 撰稿:郭春爱 陈文翠 订阅电话:0371-68085810 考察概述„„„ ...查看


  • 玉米期货投资分析报告
  • (一)供给因素 玉米期货投资分析报告 一. 影响期货价格变化的因素 政府经济政策:2011年,国家对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颁布了一些政策措施.主要表现在对农民的补贴和奖励方面.国家是相当重视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也很大,通过各种形式对农 ...查看


  • 1000亩特种玉米种植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000亩特种玉米种植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项目概要 ............................. ...查看


  • 吉林省农业补贴政策有哪些,2016年吉林省农业项目补贴新政策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关系到民生发展,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农业补贴政策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补贴.农业项目补贴新政策资料,持续关注网站更新,更多新的有用的信息为您呈现. 3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查看


  • 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 附件3: 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年) 玉米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农作物,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03年以来,在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供大于需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的状况,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 ...查看


  • 关联图判读型选择题
  • 题型针对练 一.关联图判读型选择题 四川盆地东部有由褶皱形成的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谷地,称为川东平行岭谷.山脉的主体构成岩石为石灰岩,其中一些山脉的顶部形成如图1所示的一山二岭一槽.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查看


  • 中国玉米种植报告(1)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
  •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 尤新 主编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淀粉糖品的内涵赋予了全新的内容,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进展,不仅使淀粉糖生产工艺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高温喷射液化和快速糖化,使淀粉糖化的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糖液DE 值从90%-92 ...查看


  •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开展农业生产是我国农民的主要任务,农户种植农作物水平的高低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直接影响.吉林省是典型的产粮大省,玉米产量高.质量好,是著名的玉米黄金带,吉林省农户多数都种植玉米,大多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在种植玉米的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