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作业

班级:建筑学理科二班 姓名:周利媛

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 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意义: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的极大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生物群落的竞争:热代雨林中植物的竞争 ;牛和羊;水稻和稗草

热带雨林中植物的竞争

牛和羊之间的竞争

水稻和稗草之间的竞争

共生:

黄嘴牛椋鸟在吃非洲水牛身上的寄生虫,两者形成共生关系

小丑鱼是典型的共生生物。它与海葵互利共生,因此又被叫做海葵鱼

印度洋上可可树群岛的蝠鲼与鮣鱼

寄生:

血吸虫寄生于多数脊椎动物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寄生蜂

腐生:

灵芝

银耳

蘑菇

3.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烂泥”这句中国古代谚语揭示了生物物种之间普遍存在的“吃与被吃”的营养关系,这种营养关系就是食物链。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的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寄生性食物链和腐食性食物链。其中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绿色植物,草食动物、各级食肉动物。弱肉强食, 小的被大的吃食, 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由捕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 叫做捕食链(也叫牧食食物链)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讨论的正是这种食物链. 它的完整过程,应该是从泥巴中腐烂的有机物质开始:腐烂的有机物转化为虾米的生命物质和能量,虾米被小鱼吃食后转化为小鱼的生命物质和能量,小鱼又被大鱼吃食,转化为大鱼的生命物质和能量,其他动物或人类吃食了大鱼,又把物质和能量转化到自己身上。这也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一级高一级地向上传递、输送的过程。

中国有句谚语:“一山不能存二虎”。一座山上所有的食物生产量,都归一只老虎所控制,如果有两只虎,必然会互相格斗,驱走其中的一只为止。原因是一只老虎如果每天吃两只兔子,一年就要吃七百多只,这么多的兔子一年又要吃好多草本植物。山上生长的草是有限的,它是老虎食物链的基础,老虎为了保护自己的食物链,就不能允许另一只在一个领地同时生存下去。虎作为食物链中的最高级消费者,数量就会很少。因此一山难容二虎。

国际环境署列出的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损耗和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无废弃物越境转移。 解决方法:植树造林,减少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找出氟利昂、哈龙的替代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脆弱区, 建立生态保护区,防止外

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环保教育;燃料和能源的清洁化,在污染区进行中和处理;禁止乱砍滥伐,建立热带雨林保护区,森林防护区,植树造林;控制荒漠化地区的人口数量,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风固沙,利用新能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好农林牧用地规划;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减少粉尘排放,采取集中供热等措施,鼓励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多植树造林,区域协同控制;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违章建筑, 节约用水;加强教育和立法,制定海洋保护法,严禁排放污水,不乱扔垃圾,禁止船舶与水产养殖业排放的废弃物;加强海关管理,加强立法。

5.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节能楼:

生态学思想: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坐落于清华大学东南角,是一座融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科研办公楼,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新系馆。环境节能楼由意大利政府和中国科技部共同建设,提供了双方在环境和能源领域发展长期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在建筑物的CO2减排潜能方面建立模型范本。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是中意节能专家、科研人员和建筑师通力协作的成果。该楼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利奥·古奇内拉设计,是一座高40米的退台式C 型建筑,主体建筑为地上10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该楼是“绿色建筑”的典范,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环境节能楼通过建筑设计、设备和材料选择、施工、运行管理等关键环节来充分展示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技术。该楼以太阳能和天然气作为主要的能源,屋顶和退台上安装的太阳能光电池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同时采用天然气发电和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冬季发电机组产生的废热直接用于供暖,夏季发电机组产生的废热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环境节能楼采用钢结构和高性能玻璃幕墙,提高了地面以上建筑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率。通过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南外墙的半透明玻璃板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角度,夏季可遮蔽强烈的日光,冬季则吸收阳光中的热量,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创建了一个温度适中的环境,有效地降低了室外温度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智能化控制不仅使室内冷暖气分布均匀,而且还能通过感应装置合理使用光以及供给冷气和热气,在无人时自动停止,大大地节省能源。据初步计算,该楼的能源消耗与同等规模的建筑相比,可节约70%左右的能源环境节能楼的C 型建筑环抱着一个绿色生态中庭,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是一个“气候缓冲区”。中庭的高大树木及其他植物不仅会给朝南的房间遮阳,同时还可过滤尘埃,净化空气。而中庭与建筑内部其他区域的温差还可让空气流动,清新空气。楼内实现分质供水(分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可回用。

设计方法:由于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位于密集的城市中,被周围的高层建筑物包

围,建筑物需要最大限度利用南向这一条件。建筑外形为平面C 字型,被放置于55.7米×55.7米的方形中,C 型平面开口向南,减小暴露在南向的面积,阶梯状由北向南对称跌落。这座C 型建筑还环抱着一个绿色生态中庭,是整个建筑的核心,被称为“气候缓冲区”。节能楼的外形像一个巨大的汉字“凹”。这是一座奇特的大楼,墙壁的颜色和透明度时刻变化,室内的光线永远保持在最适宜的亮度,它能感知你的存在。外

形独特的清华节能楼远远望去,这栋看似阶梯状的玻璃钢筋建筑极为奇而特立独行。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大楼呈现出或青白或淡蓝的色彩,墙壁的颜色和透明度也在不停的变化着。它地上10层,地下两层,呈C 字型,隔两层就伸出一块悬臂式结构的钢筋框架,像机翼一样悬在半空。框架上布满着倾斜的、泛着金属光泽的太阳能光电板,遮蔽着下层的开放式平台。这个奇怪的建筑不但在形态美学方面凌驾于校内已有的建筑之上,更是采用了各种最新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就是既冬暖夏凉有节约能源的房子,外墙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环境节能楼的青蓝色外墙正是环境策略的重要部分。大楼向北的一面一片蓝色,向南的一面呈现青白色,为什么两面墙要使用不同的材料。因为北墙正对风口处,为了减少冬季寒风对大楼的侵袭,墙体采用了完全不透明的玻璃和保温复合材料,具有保护刻的功能。而大楼东西立面看起来通透明亮,采用了双层幕墙结构,两层墙体之间的距离为55厘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流和辐射的热损失,从而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节能楼室内安装了光线感应器可以自动调节室内光源的亮度。无论在何种天气下,桌面上的光强度都能保持在人眼最舒适的程度。如果室内无人,红外线探头传感器将感知信息,灯自动熄灭,直到室内有人为止。节能楼并非没有使用空调,而是你看不见它们,因为它们隐藏在天花板中。

布满小孔的乳白色铝制天花板后面,隐藏着众多的铜制毛细管。冬天,发电产生的余热将水加热,在管道中流动,可以使房间温度增加;夏天,发电的余热又可以用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将水变冷,通过管道流动使室内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清华节能楼的外围护结构三面都使用了玻璃幕墙。基于“保温瓶原理”发展而来的新一代的节能玻璃。为了提高保温、隔热性能,现在有些建筑的外围使用了有空气或其它气体夹层的中空玻璃。真空玻璃更胜一筹,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密封起来,将其间隙抽成0.1—0.2mm 宽的准真空,形成“暖瓶效应”,由于其夹层内空气极其稀薄,热传导和声音传导的能力就变得很弱,因而具有比中空玻璃更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和防结露、隔声等性能。自洁净玻璃,智能遮阳百叶,节能楼东、南立面的部分幕墙上装有巨大的类似百叶窗的智能遮阳设备,它由类似机翼的遮光板组成,能够随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角度。夏季,在遮挡太阳直射光线的同时,利用部分反射及散射光给室内采光,让阳光进来而不让热进来,既隔热,又不影响采光;冬季,百叶与太阳光线平行,让尽可能多的太阳光进入室内。炎炎夏日,节能楼里却凉爽宜人,在这里找不到中央空调之类的制冷设备,这座楼里采用的是全新的“空调”系统,耗能只有传统空调的一半,舒适度却高出许多。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室外新鲜空气,避免了空调设备里的凝水盘细菌滋生,使室内空气质量大大提高。更有趣的是这种“空调”系统在节能楼里无处不在。节能楼一层的天花板上,密布着“抢眼”的蓝色网栅。设计人员管它们叫“辐射吊顶”,其实就是一根根直径6毫米的塑料管,里面充满一定温度的水,通过水循环带给房间加热或者降温。冬季取暖时,循环在系统中的是32℃的热水,夏季水温则为18℃。“辐射吊顶”系统免除了人们吹“空调风”的不适,舒适度大大提高。节能楼在地板上采用了利用太阳能调节温度并具有送风功能的技术。这种“相变蓄能地板”是把特殊的相变材料作为蓄热体填充到常规的活动地板中。冬季,蓄热体白天可以储存照进室内的太阳光热量,晚上又向室内放出储存的热量,使室内昼夜温差不超过6℃,节省了冬季采暖能源。蓄热地板中有几块表面布满小孔,被称为“送风地板”,它能把户外的新鲜空气送到室内,并根据屋内人数决定送风的多少。比起从天花板送风,它的好处是可以更快、更直接地到达人的活动区域。办公室中每个人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节能楼中也展示了一处“个性化送风工位”,实现了个人身边温湿度自

定。它跟一般写字楼里的“格子间”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多出一个莲蓬式的风口,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送风方式、改变局部的温湿度。同时,工位隔板内还暗藏一根根类似“辐射吊顶”的充水细管,用以调节温度,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作为生态环保型建筑,节能楼还拥有与众不同的绿化景观,体现在楼下的景观水体和楼顶的绿地上。节能楼入口处有一方水池,看似与普通的金鱼池无异,其实它不仅仅用于观赏,而是一个“景观水体—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常规的人工水体由于循环性很差,再加上雨水含有许多污染物,景观效果很容易被破坏。而节能楼采用人工湿地与景观水池串连的方式,利用人工湿地内的填料、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水池的水进行循环处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使水池能长期保证较好的水质,也减少了维护管理的费用。节能楼楼顶的绿化带由9块绿地构成,每一块由一种适应当地气候、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组成,相邻两块为过渡色,在整体上力求外观和谐统一。同时,追求植物景观的季节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艺术效果。种植屋顶采用生态绿化方式,除了改善楼顶环境、丰富建筑景观外,更重要的是具备科学试验的性能,旨在为屋顶绿化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节能楼建成的真正意义,是为大型公共建筑搭建一个试验平台,展示和实验各种低能耗、生态化、人

性化的建筑形式及先进技术产品,为以后的节能开发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样本。

班级:建筑学理科二班 姓名:周利媛

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 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意义: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的极大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生物群落的竞争:热代雨林中植物的竞争 ;牛和羊;水稻和稗草

热带雨林中植物的竞争

牛和羊之间的竞争

水稻和稗草之间的竞争

共生:

黄嘴牛椋鸟在吃非洲水牛身上的寄生虫,两者形成共生关系

小丑鱼是典型的共生生物。它与海葵互利共生,因此又被叫做海葵鱼

印度洋上可可树群岛的蝠鲼与鮣鱼

寄生:

血吸虫寄生于多数脊椎动物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寄生蜂

腐生:

灵芝

银耳

蘑菇

3.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烂泥”这句中国古代谚语揭示了生物物种之间普遍存在的“吃与被吃”的营养关系,这种营养关系就是食物链。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的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寄生性食物链和腐食性食物链。其中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绿色植物,草食动物、各级食肉动物。弱肉强食, 小的被大的吃食, 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由捕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 叫做捕食链(也叫牧食食物链)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讨论的正是这种食物链. 它的完整过程,应该是从泥巴中腐烂的有机物质开始:腐烂的有机物转化为虾米的生命物质和能量,虾米被小鱼吃食后转化为小鱼的生命物质和能量,小鱼又被大鱼吃食,转化为大鱼的生命物质和能量,其他动物或人类吃食了大鱼,又把物质和能量转化到自己身上。这也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一级高一级地向上传递、输送的过程。

中国有句谚语:“一山不能存二虎”。一座山上所有的食物生产量,都归一只老虎所控制,如果有两只虎,必然会互相格斗,驱走其中的一只为止。原因是一只老虎如果每天吃两只兔子,一年就要吃七百多只,这么多的兔子一年又要吃好多草本植物。山上生长的草是有限的,它是老虎食物链的基础,老虎为了保护自己的食物链,就不能允许另一只在一个领地同时生存下去。虎作为食物链中的最高级消费者,数量就会很少。因此一山难容二虎。

国际环境署列出的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损耗和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无废弃物越境转移。 解决方法:植树造林,减少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找出氟利昂、哈龙的替代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脆弱区, 建立生态保护区,防止外

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环保教育;燃料和能源的清洁化,在污染区进行中和处理;禁止乱砍滥伐,建立热带雨林保护区,森林防护区,植树造林;控制荒漠化地区的人口数量,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风固沙,利用新能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好农林牧用地规划;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减少粉尘排放,采取集中供热等措施,鼓励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多植树造林,区域协同控制;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违章建筑, 节约用水;加强教育和立法,制定海洋保护法,严禁排放污水,不乱扔垃圾,禁止船舶与水产养殖业排放的废弃物;加强海关管理,加强立法。

5.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节能楼:

生态学思想: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坐落于清华大学东南角,是一座融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科研办公楼,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新系馆。环境节能楼由意大利政府和中国科技部共同建设,提供了双方在环境和能源领域发展长期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在建筑物的CO2减排潜能方面建立模型范本。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是中意节能专家、科研人员和建筑师通力协作的成果。该楼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利奥·古奇内拉设计,是一座高40米的退台式C 型建筑,主体建筑为地上10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该楼是“绿色建筑”的典范,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环境节能楼通过建筑设计、设备和材料选择、施工、运行管理等关键环节来充分展示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技术。该楼以太阳能和天然气作为主要的能源,屋顶和退台上安装的太阳能光电池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同时采用天然气发电和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冬季发电机组产生的废热直接用于供暖,夏季发电机组产生的废热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环境节能楼采用钢结构和高性能玻璃幕墙,提高了地面以上建筑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率。通过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南外墙的半透明玻璃板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角度,夏季可遮蔽强烈的日光,冬季则吸收阳光中的热量,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创建了一个温度适中的环境,有效地降低了室外温度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智能化控制不仅使室内冷暖气分布均匀,而且还能通过感应装置合理使用光以及供给冷气和热气,在无人时自动停止,大大地节省能源。据初步计算,该楼的能源消耗与同等规模的建筑相比,可节约70%左右的能源环境节能楼的C 型建筑环抱着一个绿色生态中庭,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是一个“气候缓冲区”。中庭的高大树木及其他植物不仅会给朝南的房间遮阳,同时还可过滤尘埃,净化空气。而中庭与建筑内部其他区域的温差还可让空气流动,清新空气。楼内实现分质供水(分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可回用。

设计方法:由于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位于密集的城市中,被周围的高层建筑物包

围,建筑物需要最大限度利用南向这一条件。建筑外形为平面C 字型,被放置于55.7米×55.7米的方形中,C 型平面开口向南,减小暴露在南向的面积,阶梯状由北向南对称跌落。这座C 型建筑还环抱着一个绿色生态中庭,是整个建筑的核心,被称为“气候缓冲区”。节能楼的外形像一个巨大的汉字“凹”。这是一座奇特的大楼,墙壁的颜色和透明度时刻变化,室内的光线永远保持在最适宜的亮度,它能感知你的存在。外

形独特的清华节能楼远远望去,这栋看似阶梯状的玻璃钢筋建筑极为奇而特立独行。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大楼呈现出或青白或淡蓝的色彩,墙壁的颜色和透明度也在不停的变化着。它地上10层,地下两层,呈C 字型,隔两层就伸出一块悬臂式结构的钢筋框架,像机翼一样悬在半空。框架上布满着倾斜的、泛着金属光泽的太阳能光电板,遮蔽着下层的开放式平台。这个奇怪的建筑不但在形态美学方面凌驾于校内已有的建筑之上,更是采用了各种最新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就是既冬暖夏凉有节约能源的房子,外墙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环境节能楼的青蓝色外墙正是环境策略的重要部分。大楼向北的一面一片蓝色,向南的一面呈现青白色,为什么两面墙要使用不同的材料。因为北墙正对风口处,为了减少冬季寒风对大楼的侵袭,墙体采用了完全不透明的玻璃和保温复合材料,具有保护刻的功能。而大楼东西立面看起来通透明亮,采用了双层幕墙结构,两层墙体之间的距离为55厘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流和辐射的热损失,从而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节能楼室内安装了光线感应器可以自动调节室内光源的亮度。无论在何种天气下,桌面上的光强度都能保持在人眼最舒适的程度。如果室内无人,红外线探头传感器将感知信息,灯自动熄灭,直到室内有人为止。节能楼并非没有使用空调,而是你看不见它们,因为它们隐藏在天花板中。

布满小孔的乳白色铝制天花板后面,隐藏着众多的铜制毛细管。冬天,发电产生的余热将水加热,在管道中流动,可以使房间温度增加;夏天,发电的余热又可以用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将水变冷,通过管道流动使室内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清华节能楼的外围护结构三面都使用了玻璃幕墙。基于“保温瓶原理”发展而来的新一代的节能玻璃。为了提高保温、隔热性能,现在有些建筑的外围使用了有空气或其它气体夹层的中空玻璃。真空玻璃更胜一筹,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密封起来,将其间隙抽成0.1—0.2mm 宽的准真空,形成“暖瓶效应”,由于其夹层内空气极其稀薄,热传导和声音传导的能力就变得很弱,因而具有比中空玻璃更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和防结露、隔声等性能。自洁净玻璃,智能遮阳百叶,节能楼东、南立面的部分幕墙上装有巨大的类似百叶窗的智能遮阳设备,它由类似机翼的遮光板组成,能够随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角度。夏季,在遮挡太阳直射光线的同时,利用部分反射及散射光给室内采光,让阳光进来而不让热进来,既隔热,又不影响采光;冬季,百叶与太阳光线平行,让尽可能多的太阳光进入室内。炎炎夏日,节能楼里却凉爽宜人,在这里找不到中央空调之类的制冷设备,这座楼里采用的是全新的“空调”系统,耗能只有传统空调的一半,舒适度却高出许多。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室外新鲜空气,避免了空调设备里的凝水盘细菌滋生,使室内空气质量大大提高。更有趣的是这种“空调”系统在节能楼里无处不在。节能楼一层的天花板上,密布着“抢眼”的蓝色网栅。设计人员管它们叫“辐射吊顶”,其实就是一根根直径6毫米的塑料管,里面充满一定温度的水,通过水循环带给房间加热或者降温。冬季取暖时,循环在系统中的是32℃的热水,夏季水温则为18℃。“辐射吊顶”系统免除了人们吹“空调风”的不适,舒适度大大提高。节能楼在地板上采用了利用太阳能调节温度并具有送风功能的技术。这种“相变蓄能地板”是把特殊的相变材料作为蓄热体填充到常规的活动地板中。冬季,蓄热体白天可以储存照进室内的太阳光热量,晚上又向室内放出储存的热量,使室内昼夜温差不超过6℃,节省了冬季采暖能源。蓄热地板中有几块表面布满小孔,被称为“送风地板”,它能把户外的新鲜空气送到室内,并根据屋内人数决定送风的多少。比起从天花板送风,它的好处是可以更快、更直接地到达人的活动区域。办公室中每个人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节能楼中也展示了一处“个性化送风工位”,实现了个人身边温湿度自

定。它跟一般写字楼里的“格子间”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多出一个莲蓬式的风口,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送风方式、改变局部的温湿度。同时,工位隔板内还暗藏一根根类似“辐射吊顶”的充水细管,用以调节温度,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作为生态环保型建筑,节能楼还拥有与众不同的绿化景观,体现在楼下的景观水体和楼顶的绿地上。节能楼入口处有一方水池,看似与普通的金鱼池无异,其实它不仅仅用于观赏,而是一个“景观水体—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常规的人工水体由于循环性很差,再加上雨水含有许多污染物,景观效果很容易被破坏。而节能楼采用人工湿地与景观水池串连的方式,利用人工湿地内的填料、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水池的水进行循环处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使水池能长期保证较好的水质,也减少了维护管理的费用。节能楼楼顶的绿化带由9块绿地构成,每一块由一种适应当地气候、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组成,相邻两块为过渡色,在整体上力求外观和谐统一。同时,追求植物景观的季节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艺术效果。种植屋顶采用生态绿化方式,除了改善楼顶环境、丰富建筑景观外,更重要的是具备科学试验的性能,旨在为屋顶绿化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节能楼建成的真正意义,是为大型公共建筑搭建一个试验平台,展示和实验各种低能耗、生态化、人

性化的建筑形式及先进技术产品,为以后的节能开发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样本。


相关文章

  • 森林采伐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技术措施
  • 森林采伐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技术措施 作者:廖凡妤,谢秀杰 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详细的论述了森林采伐作业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森林采伐保护的关键技术措施,以其为今后实际采伐作业提供参考. ...查看


  • 森林采伐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技术措施 1
  • 摘要:本文详细的论述了森林采伐作业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森林采伐保护的关键技术措施,以其为今后实际采伐作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采伐:环境影响:保护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 ...查看


  • 采砂许可申请书
  • 采砂许可申请书 申请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申请人姓名: 年 月 日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制 申请须知 一.必须严格遵守<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二.申请采砂的,应按每艘采砂船各填 ...查看


  • 环境法教案
  • 第一编 环境法学总论 第 一 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认识环境的含义和法学上的环境的内容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现代要求 教学重点: 1.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和不同学科意义上的环境概念.内涵上的差别与联系 2.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方 ...查看


  • 景观工程作业
  • 景观工程与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摘要:城市是一种人为活动影响比较强烈的景观,其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及信息流等非常活跃.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城市景观膨胀和自 ...查看


  •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
  • "环三"战略专题 加入时间:2010-6-30 15:48:33 本站 点击:913 2008年七月五日,台湾民俗进香团一行三百余人搭乘的直航轮船顺利抵达福安下白石码头,这是我市近六十年来迎来的第一艘台湾直航客轮,开启了 ...查看


  • 景观生态学课程心得
  • 景观生态学课程心得 一.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和景观规划与管理等4个大的方面.我们的 ...查看


  • 石油天然气污染防治
  •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公告 2012年 第18号 2012-03-07实施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合理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促进石油天然 ...查看


  •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 科学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 ...查看


  •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探讨
  • 摘要 近年来,基于对煤炭资源控制及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阐述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及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内涵的基础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