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中"其"字的所有用法

一、代词

1、 第三人称代词。

(1) 称代人、事或物,多用为领属性定语,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其,代嫂嫂)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同上)——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其,代韩会)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同上)——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其信然邪?其梦邪?(同上)——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其,代死讯)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同上)——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其,代十二郎)

3、 指示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同上)——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同上)——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副词

1、 用于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语气。

(1) 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同上)——唉!大概是真的了!

(2) 表示反问,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同上)——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同上)——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2、 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可译为“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同上)——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同上)——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并列的问句,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同上)——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一、代词

1、 第三人称代词。

(1) 称代人、事或物,多用为领属性定语,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其,代嫂嫂)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同上)——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其,代韩会)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同上)——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其信然邪?其梦邪?(同上)——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其,代死讯)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同上)——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其,代十二郎)

3、 指示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同上)——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同上)——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副词

1、 用于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语气。

(1) 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同上)——唉!大概是真的了!

(2) 表示反问,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同上)——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同上)——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2、 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可译为“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同上)——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同上)——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并列的问句,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同上)——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相关文章

  •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文档2
  •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一课时 [学习任务]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知识链接 ...查看


  • 二郎神担山的传说(PDFX页)
  • - t l 5 神担 山的传说 ◎丁 丽 霞 蹦到地上 ,取名为寨 子村 . 摘要 : " 二 郎神担 山的传说"结合 中国古代家喻户 晓的神话人物二郎神 ,肩挑云 门山和劈山追 赶太 阳 的故事 ,形象介绍 了青州云 ...查看


  •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丧""以""而""其"等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2.掌握"惟(唯)„„是„„"这一常 ...查看


  • 祭十二郎文教案
  • <祭十二郎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把握典型文言句式. 2.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3.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4.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查看


  • 从[游褒禅山记]探究"其"字的用法
  • 摘要 高中教科书<游褒禅山记>中"其"的用法非常典型,它几乎涉及到了"其"的所有用法."其"作代词,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不同用法,"其" ...查看


  • 学法心得二
  • 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二郎中学 邹洋 在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活动,学校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全校掀起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热潮.学法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全体教职工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法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 ...查看


  •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总结
  • 祭十二郎文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 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 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终葬先 ...查看


  • 韩愈[祭十二郎文](教师版)文言知识整理
  •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整理(教师版) 一. 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q ...查看


  • 2.文言虚词"其"
  • 文言虚词--"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虚词"其"的意义和用法. 二.学习过程: (一)"其"的意义和用法总结. 1.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