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实验

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下列四组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2)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表中的空格应填______,比较1,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只要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_____。

(2)比较2,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______。

3)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_______。

密度测量

1、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10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10乙中祛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      g;

(2)请按照图10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写出主要的计算步骤)

2、2010年种粮大户田乐农大叔家的小麦喜获丰收,饱满的小麦堆满了粮仓.田大叔家的粮仓容积为120 m3,田大叔让小强帮他估算一下粮仓内小麦的质量,于是小强便带上小麦样品到学校进行了如下实验及运算:

a.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的      处.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直到天平平衡。

b.将适量的小麦样品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又恢复平衡,如图10所示,则小麦样品的质量是      g.

c.将左盘中的小麦倒入量筒内并摇平实,如图11所示,则量筒内小麦的体积为____  cm3.小麦的密度是      kg/m3.

d. 田大叔家粮仓内小麦的质量是____kg。

3、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

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________。

【评估与交流】

(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准备选择方案________来做实验,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

的长度h1(如图14所示)。

④                                                                      。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水=1.0 g/cm3,F浮=ρ液gV排 )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

(2)密度计是利用           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或“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不计铅丝体积)

5、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15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6、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4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如图15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2、3或4、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瓶和沙的总质量成   ▲     比。

(2)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   ▲  ρ乙(填“”或“=”)。

(3)实验序号1的这次实验,圆柱形瓶子所受的浮力为     ▲   牛(g取10牛/千克),若圆柱形瓶子的底部面积为0.002米2,则甲液体的密度为       ▲        千克/米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8、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酒精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请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p水己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

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1;

③将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称出的烧杯和酒精的质量仍为m;

⑤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

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ρ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为G;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④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                 (已知:F浮=G排=ρ液gV排)

(2)请你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对两位同学的实验做出评估。

9、下面是张超同学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过程及分析,请完成下列填空.

(1)在量杯中装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

(2)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小心放入量杯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根据_______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质量;

(3)再把橡皮泥团成球放入量杯使之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3;

(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可推导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

下图是整个实验的操作情景.由图中读数可算出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_kg/m3

运动和力的关系

1、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

(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小车运动的越_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运动。

2.针对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及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为什么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怎样的运动?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2)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程度来确定。

(2)比较图⒛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3)比较图          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步综合分析图中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2.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0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ll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液体的压强

1、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__相同。

甲                        乙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_。

2、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

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大气压的测量

1、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 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

请问(1)是什么力量阻止吸盘脱离桌面?

(2)若此时测得吸盘的直径约为1.6c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8N。请估算出大气压的值是多大?

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学科网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学科网

(2)如图24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为29.9 N。

(3)如图25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学科网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 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 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14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3)图14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为____________N;

(4)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14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5)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推箱子时,箱子越重越难推;人走在湿滑的路上容易滑倒,这些现象都与摩擦力有关,为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几个猜想:

猜想1: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2: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于是他做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          两图进行研究。

(2)由甲、丙两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小华在甲图的基础上,要验证猜想3,他只需             就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4)在实验中需          拉动木块。

(5)生活中假如没有摩擦会怎样?(回答出一种合理的情景即可)

2、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作木块,他制作的木块应该选择下列选项中的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2)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8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9所示。

图8                                     图9

①用方案一实验时,应该拉动木块作            运动。

②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            (填“方案一”,“方案二”)(3)应该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0

5

1.0

10

2

2.0

10

2.0

10

3

3.0

10

2.0

15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

小红用如图7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

次数

物重[来源:学科网]

G/N

体上升的距离h/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cm

机械

效率η

1

3

10

1.6

30

62.5%

2

3

10

2

30

50%

3

3

10

2.5

30[来源:Z.xx.k.Com]

(1)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弹簧测力计。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3)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4)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越        。

2、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动滑轮重

G动/N

物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动力

F/N

动力作用点移

距离s/m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3

60.6%

3

0.5

4

0.1

2

0.3

(1)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动力的功率为_________W。

探究斜面机械效率

1、如图是小枫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他在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着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实验测量的数据如下表。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在第4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分析第1、2、4次实验数据,尅得出:在斜面光滑程度一定时,______________。

(3)分析第3、4、5次实验数据,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请你再举出一例用此方法的实验_________。

2、下图是小明同学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

实验

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度

物块重量

G/N[来源:学科网ZXXK]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机械效率

1

较缓

10

0.1

5.0

1

2

较陡

10

0.3

6.7

1

45%

3

最陡

10

0.5

8.4

1

60%

⑴小明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       的关系。在第1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物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约      J。

⑵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若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

阿基米德原理

在探究有关浮力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_____________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

(4)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代号即可)。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某班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 ①弹簧测力计②装有水的玻璃烧杯③装有酒精的玻璃烧杯④顶端带有挂钩的铝块⑤细线。

(1)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应选择的器材是顶端带有挂钩的铝块、细线、________和________;(填写序号)

(2)甲同学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并在同种液体中用图11甲实验证实他的观点,即铝块从A到A’位置的过程中,浮力变大了。乙同学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并在同种液体中用图11乙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即铝块从B到B’位置的过程中,浮力大小不变。请分析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_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认真分析发现,甲同学的实验适用于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关系。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14(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      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

示数如图14(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mL,根据F浮=G排=ρ水gV排可计算出浮力。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                    。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     (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

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的大小来 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

(2)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文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它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由表一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两表的数据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雨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

为此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两端开口、长约1m、粗细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粗细适宜的圆柱形泡沫塑料块置于玻璃管内O点处(塑料块与玻璃管内壁有适量的摩擦);其他器材还有:刻度尺、一组系有细线的质量不等的钩码、用于调整泡沫塑料块回到O点位置的木棒(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助小雨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猜想一”时,应使用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钩码从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玻璃管内由静止下落,去冲击O点的泡沫塑料块,然后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从而比较出重力势能的大小。

(2)设计探究“猜想二”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永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 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下列四组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2)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表中的空格应填______,比较1,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只要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_____。

(2)比较2,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______。

3)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_______。

密度测量

1、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10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10乙中祛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      g;

(2)请按照图10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写出主要的计算步骤)

2、2010年种粮大户田乐农大叔家的小麦喜获丰收,饱满的小麦堆满了粮仓.田大叔家的粮仓容积为120 m3,田大叔让小强帮他估算一下粮仓内小麦的质量,于是小强便带上小麦样品到学校进行了如下实验及运算:

a.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的      处.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直到天平平衡。

b.将适量的小麦样品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又恢复平衡,如图10所示,则小麦样品的质量是      g.

c.将左盘中的小麦倒入量筒内并摇平实,如图11所示,则量筒内小麦的体积为____  cm3.小麦的密度是      kg/m3.

d. 田大叔家粮仓内小麦的质量是____kg。

3、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

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________。

【评估与交流】

(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准备选择方案________来做实验,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

的长度h1(如图14所示)。

④                                                                      。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水=1.0 g/cm3,F浮=ρ液gV排 )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

(2)密度计是利用           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或“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不计铅丝体积)

5、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15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6、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4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如图15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2、3或4、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瓶和沙的总质量成   ▲     比。

(2)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   ▲  ρ乙(填“”或“=”)。

(3)实验序号1的这次实验,圆柱形瓶子所受的浮力为     ▲   牛(g取10牛/千克),若圆柱形瓶子的底部面积为0.002米2,则甲液体的密度为       ▲        千克/米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8、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酒精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请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p水己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

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1;

③将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称出的烧杯和酒精的质量仍为m;

⑤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

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ρ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为G;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④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                 (已知:F浮=G排=ρ液gV排)

(2)请你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对两位同学的实验做出评估。

9、下面是张超同学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过程及分析,请完成下列填空.

(1)在量杯中装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

(2)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小心放入量杯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根据_______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质量;

(3)再把橡皮泥团成球放入量杯使之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3;

(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可推导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

下图是整个实验的操作情景.由图中读数可算出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_kg/m3

运动和力的关系

1、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

(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小车运动的越_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运动。

2.针对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及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为什么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怎样的运动?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2)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程度来确定。

(2)比较图⒛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3)比较图          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步综合分析图中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2.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0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ll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液体的压强

1、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__相同。

甲                        乙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_。

2、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

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大气压的测量

1、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 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

请问(1)是什么力量阻止吸盘脱离桌面?

(2)若此时测得吸盘的直径约为1.6c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8N。请估算出大气压的值是多大?

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学科网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学科网

(2)如图24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为29.9 N。

(3)如图25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学科网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 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 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14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3)图14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为____________N;

(4)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14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5)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推箱子时,箱子越重越难推;人走在湿滑的路上容易滑倒,这些现象都与摩擦力有关,为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几个猜想:

猜想1: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2: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于是他做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          两图进行研究。

(2)由甲、丙两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小华在甲图的基础上,要验证猜想3,他只需             就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4)在实验中需          拉动木块。

(5)生活中假如没有摩擦会怎样?(回答出一种合理的情景即可)

2、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作木块,他制作的木块应该选择下列选项中的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2)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8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9所示。

图8                                     图9

①用方案一实验时,应该拉动木块作            运动。

②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            (填“方案一”,“方案二”)(3)应该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0

5

1.0

10

2

2.0

10

2.0

10

3

3.0

10

2.0

15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

小红用如图7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

次数

物重[来源:学科网]

G/N

体上升的距离h/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cm

机械

效率η

1

3

10

1.6

30

62.5%

2

3

10

2

30

50%

3

3

10

2.5

30[来源:Z.xx.k.Com]

(1)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弹簧测力计。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3)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4)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越        。

2、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动滑轮重

G动/N

物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动力

F/N

动力作用点移

距离s/m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3

60.6%

3

0.5

4

0.1

2

0.3

(1)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动力的功率为_________W。

探究斜面机械效率

1、如图是小枫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他在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着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实验测量的数据如下表。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在第4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分析第1、2、4次实验数据,尅得出:在斜面光滑程度一定时,______________。

(3)分析第3、4、5次实验数据,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请你再举出一例用此方法的实验_________。

2、下图是小明同学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

实验

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度

物块重量

G/N[来源:学科网ZXXK]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机械效率

1

较缓

10

0.1

5.0

1

2

较陡

10

0.3

6.7

1

45%

3

最陡

10

0.5

8.4

1

60%

⑴小明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       的关系。在第1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物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约      J。

⑵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若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

阿基米德原理

在探究有关浮力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_____________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

(4)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代号即可)。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某班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 ①弹簧测力计②装有水的玻璃烧杯③装有酒精的玻璃烧杯④顶端带有挂钩的铝块⑤细线。

(1)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应选择的器材是顶端带有挂钩的铝块、细线、________和________;(填写序号)

(2)甲同学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并在同种液体中用图11甲实验证实他的观点,即铝块从A到A’位置的过程中,浮力变大了。乙同学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并在同种液体中用图11乙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即铝块从B到B’位置的过程中,浮力大小不变。请分析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_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认真分析发现,甲同学的实验适用于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关系。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14(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      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

示数如图14(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mL,根据F浮=G排=ρ水gV排可计算出浮力。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                    。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     (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

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的大小来 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

(2)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文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它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由表一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两表的数据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雨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

为此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两端开口、长约1m、粗细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粗细适宜的圆柱形泡沫塑料块置于玻璃管内O点处(塑料块与玻璃管内壁有适量的摩擦);其他器材还有:刻度尺、一组系有细线的质量不等的钩码、用于调整泡沫塑料块回到O点位置的木棒(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助小雨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猜想一”时,应使用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钩码从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玻璃管内由静止下落,去冲击O点的泡沫塑料块,然后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从而比较出重力势能的大小。

(2)设计探究“猜想二”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永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 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相关文章

  • 九年级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 九年级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高源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物理教学的效果,但由于本学期教材的特点和学校各方面的条件,故本学期只安排学生实验6次,教师演示实验17次(其中增加实 ...查看


  • 实验教学总结 1
  • 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董国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归纳.应用.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整个一学期,我们九年级物理组严格按照自己 ...查看


  • 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 初中物理 一.八年级物理 (一)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课程目标,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 ...查看


  • 2016年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学科 姓名 年级 日期 2016年2月20日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概述: 1.学生情况分析 思想基础:总的特点来讲,大部分同学们对 ...查看


  • 九年级物理实验工作总结
  • 九年级物理实验工作总结 这学年中,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健全实验室基本制度,认真开展分组实验教学,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具体 ...查看


  •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计划
  •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2012.9 刘延芝 一 .指导思想: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以及新要领的确立依赖于反复实验.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物理教育逐步由注重"双基"教育向培养素质型人才发展,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实 ...查看


  • 2015九年级物理一模质量分析
  • 九年级物理一模试卷(质量)分析 一.命题原则及试卷特色 这次模考试卷以教材为基础,以新物理课标为指导,坚持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结合当前初中物理命题的新动态,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物理知识应用与实验 ...查看


  •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兴县中学 高军军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 ...查看


  • 八年级物理开篇第一课
  • 八年级物理开篇第一课:科学之旅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八年级物理开篇第一课: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2,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 ...查看


  •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 实验名称:组成并联电路 一.实验目的 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两只小灯泡.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