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论文

论高校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由于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开始重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本文对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讨论,并分析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与特点及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以引起广大师生对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参与,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运动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积极影响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由于来自学习、择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和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大学生们精神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躁、精神失常等。具体表现为:言语明显减少,感知迟钝,联想困难,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精神分裂、轻生念头。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等学校教育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教育部曾经对全国大学生进行了抽样抽查,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5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针对我院电气

与电子工程系09级新生473名(男生408人,女生65人)学生进行的upi心理问卷测试,第一类47人(严重),占10%;城市学生13人,占3%,农村学生34人,占7%;第二类89人(一般严重),占19%;城市学生13人,占3%,农村学生76人,占16%;第三类337人(正常),占71%;城市学生124人,占26%,农村学生213人,占45%;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问题学生所占的比率都比较大,需要大家的重视。我院调查结果也反映农村学生占问题学生的81%,因此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心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的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方方面面的:环境因素、价值观、世界观、不良的校内文化、不良的社会风气、复杂的人际交往等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些原因,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教育,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

2.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其整体素质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急剧的变化。从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变是人生当中的一个相当艰巨并且充满危机的时期。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除了在生理上的发育成熟,文化素养的提高之外,他们还需要完成其社会化角色的确立以及价值观体系的建立等。这个时期,他们在生理上虽然己发育成熟,但心理发育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他们在个性上虽然趋于定型,但可塑性仍然非常之大;他们在智力上虽然接

近高峰,但仍需要定性开发;恋爱心理与性心理尚需引导;他们社交需求非常强烈,但仍未掌握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在这心理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他们急需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对不健康的心理进行疏导,以解决他们在人格发展、学习、社交、价值观等方面的困惑。

3.高校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 1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最多的方式是通过体育课。体育课可以使大学生在接受正确的身体方面的教育同时使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方面

的教育;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大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预防和调节心理疾病的手段,培养大学生主动调节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能力,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

3.1.1 体育技能训练有助于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由于体育技能训练是一种游戏性很强的活动,大学生可以在游戏的同时提高技能水平,从而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时,愉快、放松等的性情绪就很容易产生。而且研究表明,主观能动性和技能的提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学生对技能练习完成的质量越高,他们就越喜欢运动,从而自信心,愉快感就越强烈。

3.1.2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自信心

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心血,通过刻苦的学习和练习,掌握此项运动的技能,规则,在与人游戏或者比

赛的时候体验自身的价值。当目标达到以后,他们会有一份成功的喜悦,一份认可。因为自己的表现和能力得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与人交往的愉悦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自尊自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3.1.3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进入21世纪,由于工作、生活的集中性大大提高,人们的交际范围变广,但是交际深度变浅,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情交流,使得人际关系疏远。体育运动由于他独特的性质,他能够将不同种族、职业、年龄、肤色、性别的人联系到一起,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的练习和比赛,从而增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协作,从而产生亲近感。高校体育课的许多运动项目需要同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打到运动的目的,要求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因此高校体育课有利于改善同学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团结的气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3.2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校园体育现象的简单总结,而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体育教学的一种补充。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多种形式体现,除正常体育教学活动外还包括:早操、课余群体活动、运动队训练、运动会、体育讲座、体育技能表演等。

3.2.1 体育活动能够吸引广大师生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由于体育活动具有

一定的娱乐性,能够很容易的吸引广大师生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因此,体育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3.2.2能够持久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节和治疗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弥补体育教学上课时间短暂的缺点,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觉的从事体育运动,使得学生交际范围更广,有助于养成良好而持久的体育习惯,在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方面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3.2.3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今天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主要的特点是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在体育活动中痛苦,失败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活动中,征服困难,感受失败,在失败中重新站起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讲是很有益处的。如运动技能由不会到会,动作由易到难,水平由低到高都是程度不同的征服和超越过程。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拼搏,克服一个个困难,对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科学地对待人生和生活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4.结语

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任何其他方式、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高校应利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让大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利用和发挥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特殊的调适作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克服和减轻心理障碍,调节和治疗心理疾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真正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朱国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4) : 49 - 51。

[3]黄嚣。刍议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8):3

[4]周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2): 70.

作者简介:郭亚举(1981.11--),男,汉族,河南鲁山县人,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河南城建学院助教。

论高校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由于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开始重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本文对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讨论,并分析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与特点及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以引起广大师生对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参与,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运动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积极影响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由于来自学习、择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和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大学生们精神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躁、精神失常等。具体表现为:言语明显减少,感知迟钝,联想困难,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精神分裂、轻生念头。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等学校教育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教育部曾经对全国大学生进行了抽样抽查,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5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针对我院电气

与电子工程系09级新生473名(男生408人,女生65人)学生进行的upi心理问卷测试,第一类47人(严重),占10%;城市学生13人,占3%,农村学生34人,占7%;第二类89人(一般严重),占19%;城市学生13人,占3%,农村学生76人,占16%;第三类337人(正常),占71%;城市学生124人,占26%,农村学生213人,占45%;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问题学生所占的比率都比较大,需要大家的重视。我院调查结果也反映农村学生占问题学生的81%,因此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心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的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方方面面的:环境因素、价值观、世界观、不良的校内文化、不良的社会风气、复杂的人际交往等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些原因,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教育,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

2.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其整体素质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急剧的变化。从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变是人生当中的一个相当艰巨并且充满危机的时期。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除了在生理上的发育成熟,文化素养的提高之外,他们还需要完成其社会化角色的确立以及价值观体系的建立等。这个时期,他们在生理上虽然己发育成熟,但心理发育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他们在个性上虽然趋于定型,但可塑性仍然非常之大;他们在智力上虽然接

近高峰,但仍需要定性开发;恋爱心理与性心理尚需引导;他们社交需求非常强烈,但仍未掌握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在这心理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他们急需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对不健康的心理进行疏导,以解决他们在人格发展、学习、社交、价值观等方面的困惑。

3.高校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 1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最多的方式是通过体育课。体育课可以使大学生在接受正确的身体方面的教育同时使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方面

的教育;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大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预防和调节心理疾病的手段,培养大学生主动调节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能力,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

3.1.1 体育技能训练有助于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由于体育技能训练是一种游戏性很强的活动,大学生可以在游戏的同时提高技能水平,从而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时,愉快、放松等的性情绪就很容易产生。而且研究表明,主观能动性和技能的提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学生对技能练习完成的质量越高,他们就越喜欢运动,从而自信心,愉快感就越强烈。

3.1.2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自信心

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心血,通过刻苦的学习和练习,掌握此项运动的技能,规则,在与人游戏或者比

赛的时候体验自身的价值。当目标达到以后,他们会有一份成功的喜悦,一份认可。因为自己的表现和能力得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与人交往的愉悦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自尊自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3.1.3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进入21世纪,由于工作、生活的集中性大大提高,人们的交际范围变广,但是交际深度变浅,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情交流,使得人际关系疏远。体育运动由于他独特的性质,他能够将不同种族、职业、年龄、肤色、性别的人联系到一起,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的练习和比赛,从而增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协作,从而产生亲近感。高校体育课的许多运动项目需要同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打到运动的目的,要求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因此高校体育课有利于改善同学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团结的气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3.2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校园体育现象的简单总结,而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体育教学的一种补充。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多种形式体现,除正常体育教学活动外还包括:早操、课余群体活动、运动队训练、运动会、体育讲座、体育技能表演等。

3.2.1 体育活动能够吸引广大师生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由于体育活动具有

一定的娱乐性,能够很容易的吸引广大师生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因此,体育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3.2.2能够持久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节和治疗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弥补体育教学上课时间短暂的缺点,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觉的从事体育运动,使得学生交际范围更广,有助于养成良好而持久的体育习惯,在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方面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3.2.3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今天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主要的特点是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在体育活动中痛苦,失败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活动中,征服困难,感受失败,在失败中重新站起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讲是很有益处的。如运动技能由不会到会,动作由易到难,水平由低到高都是程度不同的征服和超越过程。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拼搏,克服一个个困难,对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科学地对待人生和生活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4.结语

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任何其他方式、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高校应利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让大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利用和发挥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特殊的调适作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克服和减轻心理障碍,调节和治疗心理疾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真正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朱国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4) : 49 - 51。

[3]黄嚣。刍议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8):3

[4]周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2): 70.

作者简介:郭亚举(1981.11--),男,汉族,河南鲁山县人,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河南城建学院助教。


相关文章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要求
  •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核心期刊论要求 网友经验谈之(一):中文期刊投稿经验谈 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得当,突出主题.论文的题目好比人的眼睛,通过题目应让读者猜到你的内容,吸引读者 2.中英文摘要简练.有些作者喜欢把论文里的东西都 ...查看


  • 体育节的思考--兼论体育节的文化功能
  • 一2008年第2期L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2,2008 (总第108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COLLEGEOFEDUCATION Serial No.108 _--I_●●●_●__-___---●●--_-- ...查看


  •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
  •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 ...查看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长跑对减肥的作用研究 浅谈陈氏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 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 对中学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研究 武术套路规则变化对武术训练及比赛的影响研究 残疾人排球的发展现状 ...查看


  • 生命科学与健康结课论文
  • 生命科学与健康 结课论文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摘要:生活方式是一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生活方式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培养大学生健康 ...查看


  • 选修课营养学小论文
  •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阙广章 中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健康的渴求显得越来越强烈,健康将成为新世纪人们的基本目标,追求健康成为所有人的时尚. 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查看


  • 浅论如何通过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
  • 浅论如何通过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8-29 16:42:00 ] 作者:潘道广 颜黎光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摘要:大学生国防忧惠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国家国防的担忧思虑意识,是情系祖 ...查看


  •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院 .系:纺织服装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 班 级:专升本一班 学 号:[1**********]9 姓 名:王亚伟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与灵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