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青年画作为民族民间艺术,已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

杨柳青年画是天津几百年灿烂民俗文化的一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民间艺术的生存发展以及传承方面出现了困难。不过天津市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对这项民俗文化进行抢救,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简介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乃至世界认可。令人万分喜爱。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

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溯源

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1949年后,人民政府对泥人张彩塑采取了保护、扶持、发展的政策,安排张家几代艺人到文艺创作、教学等部门工作,第二代传人张玉亭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长,同时民间彩塑艺术步入大学殿堂,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先后受聘于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任教,在天津建立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先后招收五批学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彩塑艺术专门人才。第四代传人张铭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学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呕心沥血,传授技艺。从此,泥人张彩塑艺术从家庭作坊走向社会。郭沫若曾题词“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四)制作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

“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丙烯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

一 [泥人张]艺术的起源

「泥人张」彩塑产生於十九世纪中叶(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长林(字明山;一八二六—一九零六)名扬中外,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高度的思

辩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当代的风土人情艺术的再现出来。张明山生於浙江绍兴。其父张万全曾是一官员的文书;后到了天津,以制作小型石兽及文具为生。张明山十三岁脱离私塾从事泥塑创作。那时的天津已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商业、贸易发达,流行赶庙会,常有外台戏,多由名角演出。张明山常跻身其间观察人物、服饰。名角余三胜到津演出时,张明山为他塑的戏装像《黄鹤楼》,形象逼真、传神,从此扬名。那时他十八岁。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日的《大公报》的「天津人物志」有一段纪念张明山的文章;「至其如何工作?不过在观戏时,即以台上角色,权当模特儿,端详相貌,剔取特征,於人不知不觉中,袖中暗地摹索。一出未终,而伶工像成;归而敷粉涂色,衬以衣冠,即能丝毫不爽。」

中国泥塑艺术早在原始社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最新出土的一尊年代久远、形体完整的彩塑泥兽,据专家考证为春秋早期的珍贵文物。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约在公元前四七五年以后,秦汉雕塑出现了浑厚、朴拙、流动的风格—像秦《秦始皇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 它们表现了大气磅礴、朴拙含蓄的艺术造形。两汉以后由於佛教的传入,人们因响往乐土而大兴寺院、石窟,於是出现了大同云冈、洛阳龙门、敦煌、麦积山等佛崖。公元七至九世纪的隋唐时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敦煌、麦积山的泥塑大佛,唐十八陵石刻,洛阳龙门石佛都体现了精美的艺术造型。

从五代十国一直到清末,随著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逐渐走向世俗化。盛唐时期的雕塑和绘画已不多见那些大的菩萨像。「经变」题材的雕塑和绘画日见增多。宋以后的雕塑则完全体现了现实的人间—无论是四川大足的石刻,山西晋祠、双林寺的泥塑,麦积山的宋塑,都充满著人间的气息。明清的戏曲、小说大多描写世俗人情。这时期的雕塑已不如秦汉魏唐时期的兴盛;泥彩塑及小型雕塑开始兴起。它们走进人间、走进家庭,从而,美的整个风貌就大不一样了。那种人间的神化,那种超群脱俗、高雅华逸的贵族气派,变得平易近人和通俗易懂。而清末北方的雕塑代表便是「泥人张」彩塑。

二 「塑」与「绘」—「泥人张」彩塑的艺术特点

「泥人张」彩塑艺术取材於神话、戏剧、小说以及现实生活,通过「塑造」与「绘色」不仅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随类赋彩」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近代的生活气息,不但接近日常情感,而且综合了中国文艺传统的抒情和线的艺术。《三百六十行》描绘的便是现实的、市井的生活;第一代张明山、第二代张玉亭、第四代张钺皆曾先后创作过这一主题。《渔樵问答》(张明山作)不单使我们想起邵雍的《渔樵问答》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渔樵问答」—前者借渔樵的问答,来阐明天地事物的道理;后者借柳敬亭和苏昆生的对话,来道出国家兴亡所致的悲痛感,从而透露对人生的空幻之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那里?於是最后归结到隐逸渔樵—而且透过塑和绘展示给我们的不是一般生命中的渔樵,而是两个「相逢在野」的「退仕」文人。

「泥人张」彩塑注重塑造、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划。罗丹和格赛儿的一段对话说:「我告诉你一个重要的秘密。在这座维纳斯像前,我们所感受到的真实生命的印象,你以为是怎么来的?—— 是来自『塑造』的学问。」「泥人张」的作品里正是体现了这一学问,这也是「泥人张」作品里显现强烈生命感的一个原因。他们捕捉住人物刹那间的动态,并著刻划人物内在的性格,再加施色。像张明山塑的《严振像》《严仁波像》人物塑造得十分精确。对这两件作品徐悲鸿一九三三年在《大陆杂志》上评论说:「色雅而简,至其比例之精确、骨格之肯定、与其传神之微妙,据我在北方所见美术作品中,只有历代帝王中宋太祖、太宗之像可比拟之。若在雕刻中,虽杨惠之不足多也。」 「泥人张」彩塑注重对市井生活的描写,并用朴素的色彩,使人觉得作品真实、感人。像张玉亭塑的《吹糖人》、《卖糖者》(三百六十行中的人物)都是当时市井的真实生活。在塑造上,作者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特点和一刹那的动态,并用粗疏的线条将人物衣服的质感表现出来,再施上淡淡的石青色,使我们从这件作品中看到生命的活力。对于这类作品,徐悲鸿曾这样赞誉:「此二卖糕者,与一买糖者,信乎写实之杰作也。其观察之精到,与其作法之敏妙,足以颉颃今日世界最大塑师俄国脱鲁悖斯可埃(一八六七—— 一九三八)亲王。特脱亲王多写贵人与名流,未作细民。若法十九世纪大雕塑家远鲁(一八三八— 一九零二)虽有众多件稿本藏於巴黎小宫,於神情亦逊其全。苟作者能扩大其体积,以铜铸之,何难与比国麦尼埃(一八三一—一九零五)争一日之长。」

「泥人张」的作品是塑与绘的两大结合。先塑造后绘色。在泥塑过程中塑大体为关键—先将人物大的形体动态塑出,才有大的感觉,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又不伤其骨格。在绘色上多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书法,使作品增添光感和色感。「塑造」与「绘画」这两者巧妙的结合,展示给人们的是真实而有力的生命,使人们在一般中看见美,在枝节、片段中看到无限。

中国线的艺术传统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随著戏曲、小说的发展,这种市民文艺展现为单纯的视觉艺术是在明中叶以后。明、清两代中,陈老莲的《鸳鸯家》、《秘本西厢》可称明代高峰;他那古绝厅崛、沉雄凝重的造型和朴拙的线描艺术给后世影响深远。此外,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飘逸洒脱,神采飞动。「泥人张」彩塑正吸收了中国传统线的艺术。

绢扎风筝和彩塑泥人是长期受宠、名扬中外的天津民间工艺珍品。

先说风筝吧。它是天津老少喜爱的玩具。每当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之时,或是秋高气爽、风轻云淡之日,在天津中心广场或郊外田野,常见人们扯起长线,跑着跳着放风筝。那五彩缤纷的风筝高高飞起,或是单个鹰鹞,或是成列雁群,或是成串蜈蚣,在蓝天淡云映村下,形象逼真,十分好看。它引得许多骑车的、步行的人们驻足仰观,心旷神怡。

" 风筝魏" 第一代魏元泰是清同治十一年生人,他的风筝特点,一是造型逼真。绸料折叠风筝" 蝴蝶" ,栩栩如生,是其得意之作。二是色彩明快艳丽。他吸收我

国古建筑彩绘的退晕法和冷暖色对比法,多用粉红、月黄、浅灰、淡绿等色,重彩用在中心和重要部位,使风筝适合高空放飞特点,与蓝天谐和成趣。三是做工精细,风筝轻巧灵便。数丈长的风筝可折叠装进l 尺大小的盒子;袖珍式的风筝可装入信封。四是飞行平稳,并发明、发展了许多特技,如能自动上下飞舞?quot; 弦上飞" ,频频眨眼的" 活眼儿" ,在空中撤下纸片的" 送饭儿" ,有节奏地发出悠扬乐声的" 谱子" 等,深为人们喜爱。五是品种多样,一生研制了平拍类、立体类、软翅风筝、拆叠风筝共达200多种。因此人们公认他的风筝艺术独一无二,称他为" 风筝魏" 。

风筝魏的作品誉满海内外,曾于1914年参加巴拿马赛会获金质奖章和奖状,于1955年、1956年获全国工艺美展金奖,并先后在德、意、泰、南斯拉夫等国展出。他的绸面立体风筝《麻姑献寿》和《天女散花》,至今保存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中。其风筝制作技艺后继有人。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青年画作为民族民间艺术,已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

杨柳青年画是天津几百年灿烂民俗文化的一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民间艺术的生存发展以及传承方面出现了困难。不过天津市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对这项民俗文化进行抢救,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简介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乃至世界认可。令人万分喜爱。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

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溯源

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1949年后,人民政府对泥人张彩塑采取了保护、扶持、发展的政策,安排张家几代艺人到文艺创作、教学等部门工作,第二代传人张玉亭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长,同时民间彩塑艺术步入大学殿堂,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先后受聘于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任教,在天津建立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先后招收五批学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彩塑艺术专门人才。第四代传人张铭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学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呕心沥血,传授技艺。从此,泥人张彩塑艺术从家庭作坊走向社会。郭沫若曾题词“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四)制作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

“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丙烯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

一 [泥人张]艺术的起源

「泥人张」彩塑产生於十九世纪中叶(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长林(字明山;一八二六—一九零六)名扬中外,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高度的思

辩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当代的风土人情艺术的再现出来。张明山生於浙江绍兴。其父张万全曾是一官员的文书;后到了天津,以制作小型石兽及文具为生。张明山十三岁脱离私塾从事泥塑创作。那时的天津已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商业、贸易发达,流行赶庙会,常有外台戏,多由名角演出。张明山常跻身其间观察人物、服饰。名角余三胜到津演出时,张明山为他塑的戏装像《黄鹤楼》,形象逼真、传神,从此扬名。那时他十八岁。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日的《大公报》的「天津人物志」有一段纪念张明山的文章;「至其如何工作?不过在观戏时,即以台上角色,权当模特儿,端详相貌,剔取特征,於人不知不觉中,袖中暗地摹索。一出未终,而伶工像成;归而敷粉涂色,衬以衣冠,即能丝毫不爽。」

中国泥塑艺术早在原始社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最新出土的一尊年代久远、形体完整的彩塑泥兽,据专家考证为春秋早期的珍贵文物。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约在公元前四七五年以后,秦汉雕塑出现了浑厚、朴拙、流动的风格—像秦《秦始皇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 它们表现了大气磅礴、朴拙含蓄的艺术造形。两汉以后由於佛教的传入,人们因响往乐土而大兴寺院、石窟,於是出现了大同云冈、洛阳龙门、敦煌、麦积山等佛崖。公元七至九世纪的隋唐时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敦煌、麦积山的泥塑大佛,唐十八陵石刻,洛阳龙门石佛都体现了精美的艺术造型。

从五代十国一直到清末,随著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逐渐走向世俗化。盛唐时期的雕塑和绘画已不多见那些大的菩萨像。「经变」题材的雕塑和绘画日见增多。宋以后的雕塑则完全体现了现实的人间—无论是四川大足的石刻,山西晋祠、双林寺的泥塑,麦积山的宋塑,都充满著人间的气息。明清的戏曲、小说大多描写世俗人情。这时期的雕塑已不如秦汉魏唐时期的兴盛;泥彩塑及小型雕塑开始兴起。它们走进人间、走进家庭,从而,美的整个风貌就大不一样了。那种人间的神化,那种超群脱俗、高雅华逸的贵族气派,变得平易近人和通俗易懂。而清末北方的雕塑代表便是「泥人张」彩塑。

二 「塑」与「绘」—「泥人张」彩塑的艺术特点

「泥人张」彩塑艺术取材於神话、戏剧、小说以及现实生活,通过「塑造」与「绘色」不仅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随类赋彩」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近代的生活气息,不但接近日常情感,而且综合了中国文艺传统的抒情和线的艺术。《三百六十行》描绘的便是现实的、市井的生活;第一代张明山、第二代张玉亭、第四代张钺皆曾先后创作过这一主题。《渔樵问答》(张明山作)不单使我们想起邵雍的《渔樵问答》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渔樵问答」—前者借渔樵的问答,来阐明天地事物的道理;后者借柳敬亭和苏昆生的对话,来道出国家兴亡所致的悲痛感,从而透露对人生的空幻之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那里?於是最后归结到隐逸渔樵—而且透过塑和绘展示给我们的不是一般生命中的渔樵,而是两个「相逢在野」的「退仕」文人。

「泥人张」彩塑注重塑造、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划。罗丹和格赛儿的一段对话说:「我告诉你一个重要的秘密。在这座维纳斯像前,我们所感受到的真实生命的印象,你以为是怎么来的?—— 是来自『塑造』的学问。」「泥人张」的作品里正是体现了这一学问,这也是「泥人张」作品里显现强烈生命感的一个原因。他们捕捉住人物刹那间的动态,并著刻划人物内在的性格,再加施色。像张明山塑的《严振像》《严仁波像》人物塑造得十分精确。对这两件作品徐悲鸿一九三三年在《大陆杂志》上评论说:「色雅而简,至其比例之精确、骨格之肯定、与其传神之微妙,据我在北方所见美术作品中,只有历代帝王中宋太祖、太宗之像可比拟之。若在雕刻中,虽杨惠之不足多也。」 「泥人张」彩塑注重对市井生活的描写,并用朴素的色彩,使人觉得作品真实、感人。像张玉亭塑的《吹糖人》、《卖糖者》(三百六十行中的人物)都是当时市井的真实生活。在塑造上,作者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特点和一刹那的动态,并用粗疏的线条将人物衣服的质感表现出来,再施上淡淡的石青色,使我们从这件作品中看到生命的活力。对于这类作品,徐悲鸿曾这样赞誉:「此二卖糕者,与一买糖者,信乎写实之杰作也。其观察之精到,与其作法之敏妙,足以颉颃今日世界最大塑师俄国脱鲁悖斯可埃(一八六七—— 一九三八)亲王。特脱亲王多写贵人与名流,未作细民。若法十九世纪大雕塑家远鲁(一八三八— 一九零二)虽有众多件稿本藏於巴黎小宫,於神情亦逊其全。苟作者能扩大其体积,以铜铸之,何难与比国麦尼埃(一八三一—一九零五)争一日之长。」

「泥人张」的作品是塑与绘的两大结合。先塑造后绘色。在泥塑过程中塑大体为关键—先将人物大的形体动态塑出,才有大的感觉,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又不伤其骨格。在绘色上多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书法,使作品增添光感和色感。「塑造」与「绘画」这两者巧妙的结合,展示给人们的是真实而有力的生命,使人们在一般中看见美,在枝节、片段中看到无限。

中国线的艺术传统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随著戏曲、小说的发展,这种市民文艺展现为单纯的视觉艺术是在明中叶以后。明、清两代中,陈老莲的《鸳鸯家》、《秘本西厢》可称明代高峰;他那古绝厅崛、沉雄凝重的造型和朴拙的线描艺术给后世影响深远。此外,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飘逸洒脱,神采飞动。「泥人张」彩塑正吸收了中国传统线的艺术。

绢扎风筝和彩塑泥人是长期受宠、名扬中外的天津民间工艺珍品。

先说风筝吧。它是天津老少喜爱的玩具。每当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之时,或是秋高气爽、风轻云淡之日,在天津中心广场或郊外田野,常见人们扯起长线,跑着跳着放风筝。那五彩缤纷的风筝高高飞起,或是单个鹰鹞,或是成列雁群,或是成串蜈蚣,在蓝天淡云映村下,形象逼真,十分好看。它引得许多骑车的、步行的人们驻足仰观,心旷神怡。

" 风筝魏" 第一代魏元泰是清同治十一年生人,他的风筝特点,一是造型逼真。绸料折叠风筝" 蝴蝶" ,栩栩如生,是其得意之作。二是色彩明快艳丽。他吸收我

国古建筑彩绘的退晕法和冷暖色对比法,多用粉红、月黄、浅灰、淡绿等色,重彩用在中心和重要部位,使风筝适合高空放飞特点,与蓝天谐和成趣。三是做工精细,风筝轻巧灵便。数丈长的风筝可折叠装进l 尺大小的盒子;袖珍式的风筝可装入信封。四是飞行平稳,并发明、发展了许多特技,如能自动上下飞舞?quot; 弦上飞" ,频频眨眼的" 活眼儿" ,在空中撤下纸片的" 送饭儿" ,有节奏地发出悠扬乐声的" 谱子" 等,深为人们喜爱。五是品种多样,一生研制了平拍类、立体类、软翅风筝、拆叠风筝共达200多种。因此人们公认他的风筝艺术独一无二,称他为" 风筝魏" 。

风筝魏的作品誉满海内外,曾于1914年参加巴拿马赛会获金质奖章和奖状,于1955年、1956年获全国工艺美展金奖,并先后在德、意、泰、南斯拉夫等国展出。他的绸面立体风筝《麻姑献寿》和《天女散花》,至今保存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中。其风筝制作技艺后继有人。


相关文章

  • 杨柳青的色诱
  • 许多年前到北方出差,过天津时,列车员报站名:"杨柳青到了--"我有些惊讶,北国竟还有这么好听的地名?出生在南国的我仿佛在茫茫沙漠见到绿洲,有一种久违的亲切. "南桃北柳" 的娇媚 坐我旁边的是一天津人 ...查看


  • 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
  • 杨柳青木版年画 - 简介 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作时,先用木版 ...查看


  • 浅谈年画的历史演变.内容风格和价值所在
  • 浅谈年画的历史演变.内容风格和价值所在 摘要:年画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民间木版年画,它属于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多为年岁时节而作.中国年画的历史悠久,内容风格形式包罗万象,它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大众的生活习俗,人情事故,年画的内 ...查看


  • 中国"年文化"的代表之一:木版年画
  •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发布8本新作.冯骥才在会上透露,继中国珠算去年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今年文化部已经将木版年画申报联合国非遗.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作为 ...查看


  • 吃喝玩乐要买齐 60年前天津卫怎么过新年[图文]
  • 吃喝玩乐要买齐 60年前天津卫怎么过新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购买烟花爆竹 时下人们过春节已经不再拘泥于"老例儿",而是有了更为现代.时尚.休闲的新过法.在过去,过春节对家家户户来说都是大事,因而也就有了各种年俗和传统活动 ...查看


  • 天津民俗介绍
  • 天津民俗介绍 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汉族民间艺术品.已有一百多bótǔyúshǒu年历史.创始人张明山,1826年生人,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búdòngshēngsèshùnxīérchéngmiànmùjìngcùnxíngshé ...查看


  • 关于年画的产地及作品 都在这里了
  • 关于年画的产地及作品 都在这里了 快过年了,这次再发一下关于年画的产地,并放出一些优秀的年画作品供您欣赏.如果喜欢,请您点个赞,并收藏一下本贴,如果转发一下给其他网友,那就更感激了.我国比较有名的年画产地主要有杨柳青.杨家埠.桃花坞等几大年 ...查看


  • 从朱仙镇年画说起
  • 朱仙镇是我国四大年画产地之一,其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传统年画中具有代表性的范例之一.传统年画作为一种鲜明的文化符号在当代重受珍视,其创作技艺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在当代得到保护:但就其实际情况而言,形势并不容乐观.从所在多 ...查看


  • 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 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年画.刺绣.风筝.编织.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代表及其特点如下: 一.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