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新教育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能和大家交流,真的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新教育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力量让我如此坚定地走下去,是什么力量让我如此坚决地走下去,答案一直模糊不定。终于有一天,2010年4月24日,焦作市首次博友见面会结束后,我有了明确的答案。

一、 新教育实验的精髓——拉力

新教育实验如丝丝春风,吹开了每一位教育者的心扉;新教育实验如缕缕春阳,温暖了每位教育者的心灵;新教育实验,更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朱永新教授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演讲稿中说道:为了写的精彩,你必须做得精彩,这样也才能活得精彩。如果你活不精彩,做不精彩,就不可能写得精彩。所以写不是目的,写是为了让你活得精彩。你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你才有可能写得精彩。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时刻记得朱永新教授的话,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用心感悟每一个日子。 课堂上,我的顺口溜多了起来,孩子们的笑声甜了起来。在讲授“比较数的大小”时,根据教材内容我编了这样的顺口溜:比较大小数几位,位数不同多的大;位数相同比高位,大的大来小的小;高位相同往下比„„孩子们在笔算时容易出错,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他们经常出错的地方,于是,我又编了三步自查顺口溜:一查数字对不对,二查计算对不对,三查得数写没写。我的顺口溜还会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笑声还会越来越甜„„

教室里,我爱的小“偏心眼”多了起来。薛李鑫——一个非常聪明、习惯非常不好、现在改了好多的孩子。

记得一年级下学期时,在课堂上,他想起高兴的事,就笑出声来;他想起不高兴的事,就要发泄出来,比如敲桌子;他想到老虎,就会学着老虎的声音发出怪声„„总之,我教了20多年学,就没见过这样的学生。终于有一天,他上课时表现很好,我就在下课时专门给他写了一封表扬信,表扬他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他高高兴兴地接住,放到书包里。从此,每节课上我都要用心观察、找出他表现好的地方,下课后给他写表扬信。这种方法坚持了一段时间,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只用一种方法就想改变他的听课习惯,是不行的。于是,我又给他找了一位旗鼓相当的对手,让他们两个进行比赛,谁表现好,就给谁加分鼓励。现在,他已经改了好多,但我没有停滞不前,我还会再想办法,让他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办公室里,我和“活宝”们有了一份小秘密。上完数学课,“活宝”们就来到办公室,小手拢成喇叭状,悄悄告诉我上课时他们哪些方面表现得好,我就在“秘密本”上打出相应的对勾,一星期一总结,谁表现得好,谁的小雏鹰就升得最高。“活宝”们进步了,爱上了数学课,作业质量提高了。现在,我们的小秘密还在进行着„„

我依然记得朱永新教授的话,我会一如既往地用心思考,用心感悟,用心做事。因为,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你才有可能写得精彩!

二、 校讯通搭建的平台——推力

在校讯通这个大家庭里,没有领导,没有下属,我们都是朋友,我们都有共同的爱好,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激励,一起进步。

记得刚建博的时候,我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什么分隔线呀,什么播放器呀,统统不懂。幸运地,在跌跌撞撞中我遇到了英才状元,是她教会我怎样添加分割线,怎样添加音乐,是她慷慨无私地扶持,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我结识的优秀博友越来越多,比如曾经有梦、小城说雨、双豆儿书红、子非鱼、听雪、池塘里的小鱼儿、酒衷豪等等等等,他们的鼓励、帮助,让我有了更大的信心,更大的决心,我要走下去,我要好好地走下去„„

为了能和他们一起进步,为了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我捧起了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焦作教研》、《小学青年教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教学案例与反思》等等;为了让女儿

更优秀一些,我阅读了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赏识你的孩子》、《墙角的小婷婷》、《现代家长》、《家长会》等等。我发现自己现在是那么喜欢看书,闲暇时静静地慢慢咀嚼,繁忙时偷偷地快速浏览:好的句子工工整整摘抄下来,有了感悟认认真真记录下来,得到博友们的鼓励,和博友们共同进步,享受着、收获着、快乐着、幸福着„„

这两种力量相辅相成,宛然形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如果没有对新教育实验的热爱,就不会去用心做事、用心感悟,也就是说,就不会活得精彩,做得精彩,写得精彩!只有你活得精彩了,做得精彩了,写的精彩了,来你的博客小家串门的客人才会越来越多,客人多了,鼓励多了,你的劲头就更大了!你抽空去别人的小家坐一坐,发现了人家的好多教育良方,育子良药,你拿来一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你就会活得更加精彩,做得更加精彩,从而写得更加精彩!如此良性循环,你想不进步不行,你想不提高也不行!

真的很喜欢汲取这两种力量,真得很感谢这两种力量,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活注入了生机,注入了能量。一拉一推,一推一拉,不知不觉中,真的发现自己变了„„

这些只是我建博以后,一路走来的点滴感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新教育之梦》。

据说,现在双峰的基础教育,都是推行花门二中的那一套经验。而十年前已在花门工作十年的我,离开花门,出走国藩,就是为超越而来,为信念而来,为寻找心目中的“新教育”而来。在国藩的九年,每一本教案的扉页,我总要用工工整整的笔迹,虔诚地写下:忠诚国藩新教育。在我眼里,国藩的教育,就是“新教育”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理所当然要去实践。直到有一天,我感觉出孤独与恐惧。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新教育”吗?这就是值得我毕生追求的教育最高境界吗?为什么我越来越感觉从事的是简单重复的工作?为什么我们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总是学生的分数、学生的名次还有学生的升学率,而对学生成长的很多更重要的方面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在哪里?

不打算再次出走,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与追求。

好在有网络。

马上,我得闻在江南古城苏州,有个看起来似乎“不务正业”的市长。平日里,他并不急于赶政府行政事务,却总孜孜不倦于网络世界,与一帮有着同样痴狂性情的兄弟姐妹们高谈阔论,大有改变中国教育现状之势。他们要努力开辟中国现代教育的新纪元,成就一个教育强国之梦。这个人就是朱永新,如今,和他如影随形的还有一个新名词—那就是“新教育”。 马上,朱永新的著作《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就摆上我的案头,于是我知道了那个著名的网站就叫“教育在线”,于是我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向一块面包一样,扑向这个网站的论坛、博客,于是我结识了“新教育”人,“为了教育,我早已经疯狂”的干国祥、“一路狂奔、一路沉思、一路痴迷”的铁皮鼓,把个儿童课程 “毛虫与蝴蝶”办得风生水起的马玲以及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数以万计的教育追梦人„„

“教育,过一种完整幸福的生活”,教育田野研究,晨诵午读暮省,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教师专业发展,聆听窗外声音„„每一个提法,都植根于对教育的本质理解;每一个理念,都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每一个行动,都致力于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梦寐以求的新教育,我心目中真正的新教育,终于出现了!微斯人,吾谁与归?手里攥着一张旧船票,恨不得立即去登新教育的客船!

行动,就有收获!于是,我参加他们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实验,从此,专业阅

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所有的问题都有人遇到过,所有的问题都有人研究过,教育专著,就这样以从来没有过的魅力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于是,我得以在文字里与一个个大教育家相遇,帕尔默、温斯坦、斯腾伯格、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于是一个个教育名词从书里跳出来又回到我的教育实践中去:职业认同,共同体,智力挑战,问题学生,课程,合宜的大脑……

马可斯。范南梅说:“我的写作,作为一种实践,使我在生活中的实践富有洞察力。我现在能够看到原先无法看到的东西。”,确实,写作于我,从四年前的无从下笔,到现在经营着一个拼凑了300多篇博文的新浪博客,和一个“半亩方塘”的专业阅读主题贴,这个帖子里光是2009年的读书笔记就达10万字。到现在也有一些文字见诸报端和获奖,其中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文字见诸报端和获奖似乎只是一种外在的奖赏,不值得一提,关键是这些文字怎样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领略名著的精彩,我可以用各种方式让同学们体验语文的魅力,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今日好诗、日记、摘抄、演讲赛、手抄报……我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感觉到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语文老师。本期接手的“幼儿园游戏教学论”,是一门有些深奥有些复杂的理论课,而且没有任何参考书,网上也查不到有价值的资料,而学生也感觉到索然无味。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游戏带理论的教学法。我自己掏钱买了游戏书,自己准备奖品和道具,让同学们在一个个精彩的游戏中,体验童年的乐趣,体验一个未来幼儿园老师的乐趣,带着这种体验再来上课,再枯燥的理论也不再那么面目可憎了。 就在去年的最后一天,朱永新先生深夜给我们的新教育团队写新年祝词时说:“我们每一个对新教育怀有宗教般情怀的人们,以堂吉诃德的勇气,将苏南一隅的点点星火,欢愉地散遍广袤的天南地北,以西西弗的坚硬,将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柔软地植入未来的中国心灵。多少回,我无法抑制我的泪水。当我们的魔鬼团队以田野作业的方式,布道于穷乡僻壤,我的眼泪为他们欢腾的理想为他们憔悴的容颜而流。当绛县的蒙学孩童以惊奇惴惴的眼神,遥望那天际苍穹,我的眼泪为他们农历的天空为他们润泽的童年而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无疑,新教育是这位教育改革家的梦。并且,我们欣慰地看到,他的梦在一天天变成现实。

我,一个实践教育、探索教育二十年的普通教师,又何曾没有一个瑰丽的新教育之梦呢? 我梦想有一天,新教育的改革之声从双峰山下、湄水之畔响起来。有梦者,也能在双峰这方土地上扬帆起航。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双峰老师的法宝不再是“考考考”,我们的目光不再死死盯住学生的“分分分”,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开阔,我们的目光应该更深邃,我们的精神应该更纯粹。我们应该站在审视人类文明的较高处,教孩子们一生有用的东西。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双峰学生的书包里有经典著作,胸怀里有当年曾国藩、蔡和森的梦想,他们不仅承受分数之累,升学之困,他们更应享受学习之乐,更应该为体验传承人类灿烂文化,做高素质的公民而自豪!

我梦想有一天,新教育与全体师生携起手来,共同打造双峰教育的未来!

的新教育之梦

魏智渊

我们身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教育严重滞后。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考分的奴役之中,他们的体能在下降,一张张考卷,也在将他们与越来越火热的现实隔绝起来。他们的童年被贡献给了乏味无聊的课程和永无休止的考试,仅有的间隙也被电视、网络游戏以及消费杂志所填满。童年在消逝,快乐在消逝,创造力在消逝,就像《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所说的,虚无正在大片大片地吞噬着本该属于他们的王国。从来没有像哪个时代,我

们更需要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教育不满,但这种不满,却并没有转化为改革的动力,我们看到的情形是,随着上大学的比例大幅度上扬,升学竞争反而显得更为残酷,甚至从高中弥漫到了小学。

作为身肩重任的教育者,我们这个群体也是受害者(不乏受益者),超负荷的工作,缺乏乐趣的备课,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加入到这个行业开始,就变得怨声载道,牢骚满腹。二十多年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寄希望于教育体制的改变,却认识不到自身的力量。而政府为改变应试教育所作的一切努力,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付诸流水。――令人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于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这个群体,既是应试教育的坚决反对者,又是应试教育的中流砥柱,甚至是历次教育改革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中国教育,就在这种缺乏建设性的牢骚与惰性中一点一点地走上了不归路。――任何改革,都需要有成熟的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旧的体制无法诞生这样的群体,于是,改革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进入了一种囚徒困境。

新教育实验,就是在当前教育语境下,企图通过操作性极强的六大行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重塑教育的人文精神,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努力。它的动力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教师,或者说教师中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对于教育,对于学生的一份深沉的责任感和勇敢的担当。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但是,和一切令人憧憬的变革一样,在经历了最初的快速发展之后,新教育实验也面临了更多的问题与更多的怀疑:新教育实验到底能走多远?这种怀疑,甚至有可能来自新教育实验内部。如果说实验一开始还更多的借助激情的话,当发展到数百所实验学校以后,我们需要的,或许更多的不是激情,而是智慧、勇气和信心。面对中国教育这只布满暗礁的大海,新教育实验能够扬帆远航,甚至打造自己的超级航母吗?

一切怀疑,一切困难,往往意味着新的转机。

在阅读《如何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我不时地为新的未来所激动。而在亲身履行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多地为更多的可能性而激动。只有未曾经历过的事物,才会令我们感到恐惧,感到缺乏信心,并且意识不到自身的力量。

一帆风顺,一往无前,一成不变……这些只能造成幻觉,仿佛我们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只有那些挑战,才能够让整个团队充分地意识到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并且,激发团队的智慧与热情。

因此,当最初的激情在一些实验学校和教师当中渐渐退却的时候,其实可能正意味着新的希望的到来。新教育实验,将在十一五变得更为理性,更为务实,更为深入,更有创造性,也将更多地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

2006年,对新教育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一批企业家的加盟,研究资金的注入,与基金会的合作,专业团队的成立,系统的重新架构,实验思路的调整,公益活动的发展…… 但是十一五新教育的发展,将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不会是镁光灯下的演讲,不会是令人激动的宣誓表态,不会是自上而下的粗暴的行政命令,不会只是成摞堆放的课题计划或者结题报告,更不会是“全国山河一片红”。新教育实验将回归到田野中来,以农夫的姿态去播种,耕耘,等待,并且勇敢地承认,有一些种子不会发芽。我们将手捧幻想王国最后一粒沙,让它变成整座森林!

我们将首先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努力寻求基金的支持,在这种支持下,我们会面对全国特别是实验学校,寻找那些真正出色的教师。在我们眼里,真正出色的教师未必是名师,更不是在应试教育下风光占尽的那批教师。我们寻找的,是那些与我们一样,对中国教育现状不满,渴望改变,但并不原地抱怨,而是积极行动起来的优秀教师;

是那些无论身处烟柳繁华地,还是身处穷乡僻壤,无论学校的环境有多恶劣,无论在周围同事的眼中多么另类,都能够坚定信念,始终以自己的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及扎实的专业功底来推动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是那些永远不以教务繁忙作为借口,始终坚持阅读与写作,努力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是那些在资金匮乏,图书匮乏,时间匮乏的情况下,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建立班级图书角,坚持不懈地推进立人教育的教师;是那些在足够的内心力量和责任感与应试教育对抗,在沙漠中为学生辟出一小块绿洲的教师;是那么醉心于教育改革,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教师;是那些积累丰厚,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教师;是那些数年来在自己的班级里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教育实验,而不是走走形式,出几本书而已的教师……

我们将借助基金会的力量,通过媒体,寻找这样的教师,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无论他是否声名显赫。我们持续不断地为这些教师免费提供最优秀的专业化发展用书――当他读完了第一千本,一定会有第一千零一本,为他们的班级建立图书角,为那些身处穷乡僻壤的优秀教师提供电脑,我们坚信,这些书和电脑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用处,因为它们掌握在一批最优秀的,最有创造力的教师的手中。我们会支持这些教师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协助他们将成果与大家分享(比如资助出版等)。我们将通过每年的免费的高级研修班,将这些最优秀的教师集中起来,与国内一流的人文学者和教育专家进行对话。或许若干年后,将会有更多的星星之火撒落在各处,影响整个中国教育。

通过这种努力,新教育实验将拥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专家群落。 我们还将加强对六大行动的研究。我们将会为每一大行动寻找一支能够自如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游走的专家队伍。这将是一支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始终在田野间,在实验学校中流的力量,他们将以他们的专业、敬业、朴素、廉洁赢得尊重。

我们还将通过网络等手段,逐步将所有真正在用心做实验的学校联系起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新教育群落,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实验学校之间实现无障碍流通。

我们还将加大公益力度,与基金会一道,出现在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为整个中国教育尽一份新教育人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个真正的团结协作,充满活力与创造性,充满责任感与理想主义精神的团队,它的每一个成员的名字都是共同的――新教育人!

这不是痴人说梦。我相信,我们已经面临这样一个时代,它在诞生越来越多的问题的同时,也在诞生越来越多的机会。它让每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停止抱怨并且意识到自身的力量,意识到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只要去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作为民间的实验,新教育要走出以往教育实验的怪圈,必须重新审视检讨自己的思路,检讨他人以及自身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能砸烂旧的条条框框,很难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来。

(一) 尊重事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新教育人要打造自己的学派,要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新教育人首先要明白的事实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永远是改进现实!一切的理论,行为,观念,都必须放在事实中去考量,而不仅仅是在书斋中论证。

因此,新教育人必须意识到,我们面临一个复杂的时代,因而解决问题也需要复杂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重新确立规范。简单化,一刀切的思维方式最容易见到效果,但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教育也最容易埋下危机。

只有在现实中,在第一线,我们才能够慢慢地发觉,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独立地获得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以其他所有问题作为背景,(贵州之行里涌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因此,需要整体性地思考并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

从理解教育到介入教育,我们必须明白,新教育实验必须始终坚持面向事实本身,面对

一连串迎面而来的问题本身,始终保持敏锐的触角和创造力,才能够真正地应对挑战。

(二) 警惕行政思维,建立有活力的组织架构

行政思维未必要有行政力――新教育对实验学校是缺乏行政力的,但仍然可能有行政思维。行政思维的特点是:自上而下,迷信权力;简单化,喜欢一刀切;重视和依赖物体成果,比如计划,总结之类;强调等级体系;缺乏倾听;迷恋宏大叙事。

作为民间机构,等级体系或许也必然存在,但更应该强调的是以项目为核心。过于森严的管理体系会降低系统活力,导致官僚化。而相对分散但是反应灵敏的组织更容易拓展新的空间。以项目为核心意味着每一个项目都有确定的人负责,他拥有尽可能大的发挥创造的空间,而对每一个项目而言,整个组织都会构成它的支撑系统。每一个人都获得他人的支撑并且支撑他人,这是这种机构的真正活力之所在。

这些相互支撑的结构有助于减少干扰,减少内耗,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做事风格,这种做事风格,将成为新教育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三) 不迷信专家,不拘一格用人才

许多专家之所有成为专家,是多种原因形成的。有时候是考试体制造就的,比如大量的博士,有时候是因为专注于某一领域并取得成就。但是任何学术体系,都无法赶上日益复杂的现实。在教育界,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因为教育学发育较晚,学术上的高度极其有限,对实践的指导也往往更为乏力,而教育现实又纷繁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更需要改变用人思路,从实践出发,尊重事实,寻找那些对新教育而言真正“尺码合适”的人而不是有名气的人。

许多时候我们对专家的敬畏不是来自于对他的学术的了解,而是来自于对他的位子和头顶的光环的敬畏,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对于民间实验,这也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我呼吁,要重视那些边缘化的教育专家,重视那些在一线中有出色实践的实验老师。只有不被地位,文凭,光环遮住双眼,我们才能够“看见”真正出色的人才。 我们不但要寻找出色的人才,还要能够发现潜在的人才并加以培养,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坚持对话,坚持倾听,敞亮自身

许多时候,实验内部的磨擦来源于彼此不理解。这个世界充满了偏见和不信任,新教育实验可能也不例外。

自身的思维假定,繁忙的工作,缺乏倾听,种种原因导致了不理解。而共同的事业又需要大家都竖起耳朵,倾听对方的声音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它。而一旦这种不理解搅入了其他因素,就成了难以解开的结。

因此,新教育实验要重新建立沟通系统,课题组内部,课题组与实验区、实验学校之间,实验区与实验学校之间,实验学校与实验个人之间,甚至新教育实验与其他实验,与行政部门之间,都需要有一套沟通机制。这种沟通可以通过实验日志、实验简报、实验汇报、学术讨论等一系列方式来达成。

但是要紧的是,在一个民间机构里,永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排座次的梁山泊永远盛产成不了气候的草寇,如果不能够敞开自身,不能坚持倾听,不能坚持对话,这种误解便永无休止。

而这个过程,是每一个新教育人与自我搏斗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种过程,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渐趋纯粹,我们的事业才会真正地迈向成功,每一个新教育人都会从这种成功中体验到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

真的,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这将是一个艰辛的充满挑战的过程,是值得将生命灌注其中的过程。我想起了里尔克的《预感》:

我像一面旗帜被空旷包围,

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认;

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门轻关,烟囱无声;

窗不动,尘土还很重。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愿所有的新教育人,都能够满怀喜悦,理想与智慧,置身于这场伟大的新教育风暴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丁小的新教育之梦》。

在江南苏州,有个看起来似乎“不务正业”的市长。平日里,他并不急于赶政府行政事务,却总孜孜不倦于网络世界,与一帮有着同样痴狂性情的兄弟姐妹们高谈阔论,这个人就是朱永新,如今,和他如影随形的还有一个新名词—那就是“新教育”。

朱永新的著作《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是我们全校老师的必读书目。那个著名的网站就叫“教育在线”,于是我们丁小人结识了“新教育”人。

在儿童生命的黎明,应该让他们吟诵什么?通过晨诵,孩子们既养成了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有能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我们晨诵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记住经典的文字,而是让孩子养成亲近经典的习惯。到目为止,我们已编写了两季晨诵读本,第一季《与黎明共舞》,第二季《黎明的光亮》。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核心内容即使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的书籍。每天一个小时的阅读,给孩子们打下了一个精神的底子。每周一次的全班交流的心得体会给了孩子一个开阔的智力背景。新教育所提出的暮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暮省,让孩子用随笔、日记等手段,和同学、老师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一段段优美激扬,发自内心的文字在纸下诞生。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 我们丁小几十米长的文化墙上一百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吸引着孩子们,成为丁小一张靓丽的名片。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

每周一次的读书在线已经成为我们丁小老师的习惯,我们在这里撰写教育随感,在这里抒发教育感言,老师们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成长着,进步着,享受着幸福。 为了写得精彩,他们做得精彩,活得精彩,写作成就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写作见证了学生的快乐的童年,写作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态度。老师的随笔就是我们丁小的历史。我们在写作中成长。我们的读书在线发帖6000多篇,点击量将近16万。去年,我们新教育团队参加了县博客大赛,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其中有两人获得一等奖,有五人获得二等奖,有八人获得三等奖。

读写绘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两年的时间,孩子们读了几十首小诗,听了几十个故事,留下的也许是比较稚嫩的作品,但却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在此过程中,非常感谢凌河小学的张小琴老师,她多次把她上课的ppt发给我们,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在我们丁小的新教育之梦中,我们有过困惑,有过不解,也有过矛盾,也许我们是一群不完美的老师,我们领着一群不完美的学生行走在一条追求完美的道路上,因此,我们会

一直跋涉。

我们丁小在陆校长领导下的新教育团体,会像朱永新教授给我们的新年寄语中说的那样,我们每一个对新教育怀有宗教般情怀的人们,以堂吉诃德的勇气,将苏南一隅的点点星火,欢愉地洒向我们的课堂,以西西弗的坚硬,将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柔软地植入未来的中国心灵。

各位老师,这是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一书中的一段话。是啊,人生本来就如梦。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了我们的人生是“教师人生”。

“教师人生”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当然,“教师人生”还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此刻,我站在这里,站在“做学生喜爱、家长满意教师”的演讲台上,我内心诚惶诚恐,我不敢亮嗓高喊:我是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教师!我的耳旁萦绕着一串串的问号(?),你是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吗?你是一位家长满意的教师吗?前日翻开王蒙主编的《吾爱吾师》一书,我的心一下子就紧缩了,手在不知不觉中颤抖。我有些害怕,与书中的这些教师比起来,我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为师者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冰心先生回忆叶圣陶先生时,说他总是“谦和慈蔼,淳朴热情,一股纯正诚恳之气扑面而来”;著名作家汪曾祺之师沈从文对学生“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这一份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发自对学生真诚的喜欢、对教育的全身心投入,也出自他们很高的学识与修养。正是有了这份真诚的笑容,学生们先“亲其师”而后自然会“信其道”。

我,一个选择“教师人生”的我,难道不应该在学生的回忆里留下一点什么?不应该在家长的口碑中树立点什么?感谢学校这次演讲,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享受教育,我的教育理想。希望通过对自我和“眼中的我”认识的四点反思,来阐述我的享受之乐,理想之道。

◆做一个有习惯的教师

有人说,习惯成就人生;也有人说,习惯决定成败。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组织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教师一种自在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

教师的习惯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新课文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于面无表情,习惯于不苟言笑,习惯于讲讲讲练练练,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顾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在家长会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数落学生的缺点,习惯于只谈学习成绩,习惯于危言耸听,习惯于要求家长给学生施压;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单打独斗,习惯于竞争,习惯于对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批评,习惯于罚站;当一种教育改革来临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质疑,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教育的困境,有的教师习惯于抱怨、伤感、忧愁,习惯于放弃心中的目标、追求、理想,习惯于远离与逃避……毫无疑问,此等习惯是坏习惯。

有的教师习惯于欣赏与赞美学生,习惯于尊重与关怀学生,习惯于帮助与激励学生;有的教师习惯于与同事相互理解与支持,习惯于与同事交流与合作,习惯于与同事研究与探究;有的教师习惯于拓展教材,习惯于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展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等学习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重反思……这无疑是教师的好习惯。

老师们,如果在我们刻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同时,我们也能反思一下自己哪些教育行为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那么,教育每天都会充满阳光!

◆做一个会微笑的教师

有一种面部肌肉的轻微运动叫做微笑,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朴实的精神动力。微笑是关注,使人觉得在你心中有地位;微笑是赞许,能给人以不夸张的肯定;微笑是友好,预示着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心理距离;微笑是激励,表达着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微笑是关心,似乎在对人说“你好吗”;微笑是宽容,好像在对人说“没关系”。微笑是微微的一颦,是轻轻的一笑。微微一颦,使人顿觉放松,远离紧张,远离心虚;轻轻一笑,使人倍感动力,走进悦纳,走进理喻。微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心境。微笑不只是纤纤女子的含蓄,也是粗犷男人的细腻。善于微笑的女子惹人怜爱,善于微笑的男人招人喜爱。

作为教师,微笑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微笑是对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觉醒,是对良好行为的鼓励和赞许,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进取。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教师的微笑应该是善意的、会意的,发自内心的,而不应该是装出来的、无奈的。只有心中装着学生的教师才会有甜美的、会心的、善意的微笑。

◆做一个有信念的教师

教育是一种需要信念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的信念是教育场景中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人们通常所说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实质是指去除或消解教师误以为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去信奉并坚守正确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教师的信念首先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它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其次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它包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信任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再次是教育本质观,它涉及对教育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即关于“教育究竟是什么”的看法。在教育本质观上,教育即解放儿童个性,教育即培育儿童生命价值。这些信念是教师信念的内核。当然,教师的信念可以分成若干层次,新课程中强调的体验观、建构观、生成观,都是其内核的具体化。对每个教师而言,其信念可能是非常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命题。在《教师的思想》一书中袁继庆老师提及的“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也就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信念。

老师们,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许就是教师的信念。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何其难啊!有人说,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而教育的现实与困境是魔鬼,这话一点不假。应试教育、功利主义、分数崇拜、知识授受主义的混血儿手持魔棒,折磨着教师的意志,讥讽着教师的良知,压抑着教师的创造。魔鬼当道,天使避难了!我想,在极易出现“教师职业倦怠”、浮躁不安且教育功利主义盛行、呈现出“教育悲情时代”的今天,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因为,做个有思想的教师,需要心中有梦想,胸中怀信念,需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与底线,需要与现实和困境抗争。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会照本宣科,不会按部就班,不会人云亦云,不会仅仅成为“传声筒”,不会仅仅教给学生“一碗水”,不会替教参编写者教书而忘却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家。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学生喜爱的教师,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一个有精神感召力的教师。

你想成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吗?那就让我们赶快去读书,赶快去研究,赶快去反思,赶快去总结,赶快去提炼,赶快去合作,赶快去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赶快去找回梦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赶快去成为你自己!

最后,想用朱永新教授一首诗歌——“享受教育”来结束我的演讲。

享受教育

——朱永新

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生活

生活离不开教育

教育创造新生活

你如何理解生活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

你如何理解教育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教育

你的眼里没有色彩

你的生活就不会缤纷

你的眼里没有阳光

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有人面带微笑拥抱每一轮新的太阳

有人心怀烦恼拒绝每一个美的希望

拒绝会换得拒绝

拥抱会赢来拥抱

你的一切实际上都是自己创造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

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

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

那么,亲爱的老师

让我们面带微笑,让孩子的心田充满阳光

让我们播种快乐,让孩子的明天更加辉煌

让我们也把微笑和快乐贮满自己的心房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就会激情迸射

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

而你,也就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

你会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

你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练

你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

你会把每一堂课精彩地演绎

你会把每一句话精心地锻造

你会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

你能从平凡中品位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

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

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我衷心的祝愿我们的老师一生幸福,去享受“教师人生”的快乐,去追寻心中的教育之梦。

新教育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能和大家交流,真的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新教育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力量让我如此坚定地走下去,是什么力量让我如此坚决地走下去,答案一直模糊不定。终于有一天,2010年4月24日,焦作市首次博友见面会结束后,我有了明确的答案。

一、 新教育实验的精髓——拉力

新教育实验如丝丝春风,吹开了每一位教育者的心扉;新教育实验如缕缕春阳,温暖了每位教育者的心灵;新教育实验,更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朱永新教授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演讲稿中说道:为了写的精彩,你必须做得精彩,这样也才能活得精彩。如果你活不精彩,做不精彩,就不可能写得精彩。所以写不是目的,写是为了让你活得精彩。你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你才有可能写得精彩。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时刻记得朱永新教授的话,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用心感悟每一个日子。 课堂上,我的顺口溜多了起来,孩子们的笑声甜了起来。在讲授“比较数的大小”时,根据教材内容我编了这样的顺口溜:比较大小数几位,位数不同多的大;位数相同比高位,大的大来小的小;高位相同往下比„„孩子们在笔算时容易出错,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他们经常出错的地方,于是,我又编了三步自查顺口溜:一查数字对不对,二查计算对不对,三查得数写没写。我的顺口溜还会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笑声还会越来越甜„„

教室里,我爱的小“偏心眼”多了起来。薛李鑫——一个非常聪明、习惯非常不好、现在改了好多的孩子。

记得一年级下学期时,在课堂上,他想起高兴的事,就笑出声来;他想起不高兴的事,就要发泄出来,比如敲桌子;他想到老虎,就会学着老虎的声音发出怪声„„总之,我教了20多年学,就没见过这样的学生。终于有一天,他上课时表现很好,我就在下课时专门给他写了一封表扬信,表扬他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他高高兴兴地接住,放到书包里。从此,每节课上我都要用心观察、找出他表现好的地方,下课后给他写表扬信。这种方法坚持了一段时间,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只用一种方法就想改变他的听课习惯,是不行的。于是,我又给他找了一位旗鼓相当的对手,让他们两个进行比赛,谁表现好,就给谁加分鼓励。现在,他已经改了好多,但我没有停滞不前,我还会再想办法,让他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办公室里,我和“活宝”们有了一份小秘密。上完数学课,“活宝”们就来到办公室,小手拢成喇叭状,悄悄告诉我上课时他们哪些方面表现得好,我就在“秘密本”上打出相应的对勾,一星期一总结,谁表现得好,谁的小雏鹰就升得最高。“活宝”们进步了,爱上了数学课,作业质量提高了。现在,我们的小秘密还在进行着„„

我依然记得朱永新教授的话,我会一如既往地用心思考,用心感悟,用心做事。因为,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你才有可能写得精彩!

二、 校讯通搭建的平台——推力

在校讯通这个大家庭里,没有领导,没有下属,我们都是朋友,我们都有共同的爱好,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激励,一起进步。

记得刚建博的时候,我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什么分隔线呀,什么播放器呀,统统不懂。幸运地,在跌跌撞撞中我遇到了英才状元,是她教会我怎样添加分割线,怎样添加音乐,是她慷慨无私地扶持,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我结识的优秀博友越来越多,比如曾经有梦、小城说雨、双豆儿书红、子非鱼、听雪、池塘里的小鱼儿、酒衷豪等等等等,他们的鼓励、帮助,让我有了更大的信心,更大的决心,我要走下去,我要好好地走下去„„

为了能和他们一起进步,为了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我捧起了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焦作教研》、《小学青年教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教学案例与反思》等等;为了让女儿

更优秀一些,我阅读了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赏识你的孩子》、《墙角的小婷婷》、《现代家长》、《家长会》等等。我发现自己现在是那么喜欢看书,闲暇时静静地慢慢咀嚼,繁忙时偷偷地快速浏览:好的句子工工整整摘抄下来,有了感悟认认真真记录下来,得到博友们的鼓励,和博友们共同进步,享受着、收获着、快乐着、幸福着„„

这两种力量相辅相成,宛然形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如果没有对新教育实验的热爱,就不会去用心做事、用心感悟,也就是说,就不会活得精彩,做得精彩,写得精彩!只有你活得精彩了,做得精彩了,写的精彩了,来你的博客小家串门的客人才会越来越多,客人多了,鼓励多了,你的劲头就更大了!你抽空去别人的小家坐一坐,发现了人家的好多教育良方,育子良药,你拿来一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你就会活得更加精彩,做得更加精彩,从而写得更加精彩!如此良性循环,你想不进步不行,你想不提高也不行!

真的很喜欢汲取这两种力量,真得很感谢这两种力量,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活注入了生机,注入了能量。一拉一推,一推一拉,不知不觉中,真的发现自己变了„„

这些只是我建博以后,一路走来的点滴感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新教育之梦》。

据说,现在双峰的基础教育,都是推行花门二中的那一套经验。而十年前已在花门工作十年的我,离开花门,出走国藩,就是为超越而来,为信念而来,为寻找心目中的“新教育”而来。在国藩的九年,每一本教案的扉页,我总要用工工整整的笔迹,虔诚地写下:忠诚国藩新教育。在我眼里,国藩的教育,就是“新教育”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理所当然要去实践。直到有一天,我感觉出孤独与恐惧。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新教育”吗?这就是值得我毕生追求的教育最高境界吗?为什么我越来越感觉从事的是简单重复的工作?为什么我们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总是学生的分数、学生的名次还有学生的升学率,而对学生成长的很多更重要的方面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在哪里?

不打算再次出走,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与追求。

好在有网络。

马上,我得闻在江南古城苏州,有个看起来似乎“不务正业”的市长。平日里,他并不急于赶政府行政事务,却总孜孜不倦于网络世界,与一帮有着同样痴狂性情的兄弟姐妹们高谈阔论,大有改变中国教育现状之势。他们要努力开辟中国现代教育的新纪元,成就一个教育强国之梦。这个人就是朱永新,如今,和他如影随形的还有一个新名词—那就是“新教育”。 马上,朱永新的著作《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就摆上我的案头,于是我知道了那个著名的网站就叫“教育在线”,于是我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向一块面包一样,扑向这个网站的论坛、博客,于是我结识了“新教育”人,“为了教育,我早已经疯狂”的干国祥、“一路狂奔、一路沉思、一路痴迷”的铁皮鼓,把个儿童课程 “毛虫与蝴蝶”办得风生水起的马玲以及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数以万计的教育追梦人„„

“教育,过一种完整幸福的生活”,教育田野研究,晨诵午读暮省,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教师专业发展,聆听窗外声音„„每一个提法,都植根于对教育的本质理解;每一个理念,都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每一个行动,都致力于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梦寐以求的新教育,我心目中真正的新教育,终于出现了!微斯人,吾谁与归?手里攥着一张旧船票,恨不得立即去登新教育的客船!

行动,就有收获!于是,我参加他们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实验,从此,专业阅

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所有的问题都有人遇到过,所有的问题都有人研究过,教育专著,就这样以从来没有过的魅力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于是,我得以在文字里与一个个大教育家相遇,帕尔默、温斯坦、斯腾伯格、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于是一个个教育名词从书里跳出来又回到我的教育实践中去:职业认同,共同体,智力挑战,问题学生,课程,合宜的大脑……

马可斯。范南梅说:“我的写作,作为一种实践,使我在生活中的实践富有洞察力。我现在能够看到原先无法看到的东西。”,确实,写作于我,从四年前的无从下笔,到现在经营着一个拼凑了300多篇博文的新浪博客,和一个“半亩方塘”的专业阅读主题贴,这个帖子里光是2009年的读书笔记就达10万字。到现在也有一些文字见诸报端和获奖,其中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文字见诸报端和获奖似乎只是一种外在的奖赏,不值得一提,关键是这些文字怎样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领略名著的精彩,我可以用各种方式让同学们体验语文的魅力,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今日好诗、日记、摘抄、演讲赛、手抄报……我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感觉到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语文老师。本期接手的“幼儿园游戏教学论”,是一门有些深奥有些复杂的理论课,而且没有任何参考书,网上也查不到有价值的资料,而学生也感觉到索然无味。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游戏带理论的教学法。我自己掏钱买了游戏书,自己准备奖品和道具,让同学们在一个个精彩的游戏中,体验童年的乐趣,体验一个未来幼儿园老师的乐趣,带着这种体验再来上课,再枯燥的理论也不再那么面目可憎了。 就在去年的最后一天,朱永新先生深夜给我们的新教育团队写新年祝词时说:“我们每一个对新教育怀有宗教般情怀的人们,以堂吉诃德的勇气,将苏南一隅的点点星火,欢愉地散遍广袤的天南地北,以西西弗的坚硬,将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柔软地植入未来的中国心灵。多少回,我无法抑制我的泪水。当我们的魔鬼团队以田野作业的方式,布道于穷乡僻壤,我的眼泪为他们欢腾的理想为他们憔悴的容颜而流。当绛县的蒙学孩童以惊奇惴惴的眼神,遥望那天际苍穹,我的眼泪为他们农历的天空为他们润泽的童年而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无疑,新教育是这位教育改革家的梦。并且,我们欣慰地看到,他的梦在一天天变成现实。

我,一个实践教育、探索教育二十年的普通教师,又何曾没有一个瑰丽的新教育之梦呢? 我梦想有一天,新教育的改革之声从双峰山下、湄水之畔响起来。有梦者,也能在双峰这方土地上扬帆起航。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双峰老师的法宝不再是“考考考”,我们的目光不再死死盯住学生的“分分分”,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开阔,我们的目光应该更深邃,我们的精神应该更纯粹。我们应该站在审视人类文明的较高处,教孩子们一生有用的东西。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双峰学生的书包里有经典著作,胸怀里有当年曾国藩、蔡和森的梦想,他们不仅承受分数之累,升学之困,他们更应享受学习之乐,更应该为体验传承人类灿烂文化,做高素质的公民而自豪!

我梦想有一天,新教育与全体师生携起手来,共同打造双峰教育的未来!

的新教育之梦

魏智渊

我们身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教育严重滞后。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考分的奴役之中,他们的体能在下降,一张张考卷,也在将他们与越来越火热的现实隔绝起来。他们的童年被贡献给了乏味无聊的课程和永无休止的考试,仅有的间隙也被电视、网络游戏以及消费杂志所填满。童年在消逝,快乐在消逝,创造力在消逝,就像《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所说的,虚无正在大片大片地吞噬着本该属于他们的王国。从来没有像哪个时代,我

们更需要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教育不满,但这种不满,却并没有转化为改革的动力,我们看到的情形是,随着上大学的比例大幅度上扬,升学竞争反而显得更为残酷,甚至从高中弥漫到了小学。

作为身肩重任的教育者,我们这个群体也是受害者(不乏受益者),超负荷的工作,缺乏乐趣的备课,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加入到这个行业开始,就变得怨声载道,牢骚满腹。二十多年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寄希望于教育体制的改变,却认识不到自身的力量。而政府为改变应试教育所作的一切努力,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付诸流水。――令人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于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这个群体,既是应试教育的坚决反对者,又是应试教育的中流砥柱,甚至是历次教育改革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中国教育,就在这种缺乏建设性的牢骚与惰性中一点一点地走上了不归路。――任何改革,都需要有成熟的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旧的体制无法诞生这样的群体,于是,改革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进入了一种囚徒困境。

新教育实验,就是在当前教育语境下,企图通过操作性极强的六大行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重塑教育的人文精神,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努力。它的动力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教师,或者说教师中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对于教育,对于学生的一份深沉的责任感和勇敢的担当。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但是,和一切令人憧憬的变革一样,在经历了最初的快速发展之后,新教育实验也面临了更多的问题与更多的怀疑:新教育实验到底能走多远?这种怀疑,甚至有可能来自新教育实验内部。如果说实验一开始还更多的借助激情的话,当发展到数百所实验学校以后,我们需要的,或许更多的不是激情,而是智慧、勇气和信心。面对中国教育这只布满暗礁的大海,新教育实验能够扬帆远航,甚至打造自己的超级航母吗?

一切怀疑,一切困难,往往意味着新的转机。

在阅读《如何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我不时地为新的未来所激动。而在亲身履行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多地为更多的可能性而激动。只有未曾经历过的事物,才会令我们感到恐惧,感到缺乏信心,并且意识不到自身的力量。

一帆风顺,一往无前,一成不变……这些只能造成幻觉,仿佛我们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只有那些挑战,才能够让整个团队充分地意识到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并且,激发团队的智慧与热情。

因此,当最初的激情在一些实验学校和教师当中渐渐退却的时候,其实可能正意味着新的希望的到来。新教育实验,将在十一五变得更为理性,更为务实,更为深入,更有创造性,也将更多地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

2006年,对新教育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一批企业家的加盟,研究资金的注入,与基金会的合作,专业团队的成立,系统的重新架构,实验思路的调整,公益活动的发展…… 但是十一五新教育的发展,将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不会是镁光灯下的演讲,不会是令人激动的宣誓表态,不会是自上而下的粗暴的行政命令,不会只是成摞堆放的课题计划或者结题报告,更不会是“全国山河一片红”。新教育实验将回归到田野中来,以农夫的姿态去播种,耕耘,等待,并且勇敢地承认,有一些种子不会发芽。我们将手捧幻想王国最后一粒沙,让它变成整座森林!

我们将首先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努力寻求基金的支持,在这种支持下,我们会面对全国特别是实验学校,寻找那些真正出色的教师。在我们眼里,真正出色的教师未必是名师,更不是在应试教育下风光占尽的那批教师。我们寻找的,是那些与我们一样,对中国教育现状不满,渴望改变,但并不原地抱怨,而是积极行动起来的优秀教师;

是那些无论身处烟柳繁华地,还是身处穷乡僻壤,无论学校的环境有多恶劣,无论在周围同事的眼中多么另类,都能够坚定信念,始终以自己的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及扎实的专业功底来推动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是那些永远不以教务繁忙作为借口,始终坚持阅读与写作,努力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是那些在资金匮乏,图书匮乏,时间匮乏的情况下,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建立班级图书角,坚持不懈地推进立人教育的教师;是那些在足够的内心力量和责任感与应试教育对抗,在沙漠中为学生辟出一小块绿洲的教师;是那么醉心于教育改革,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教师;是那些积累丰厚,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教师;是那些数年来在自己的班级里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教育实验,而不是走走形式,出几本书而已的教师……

我们将借助基金会的力量,通过媒体,寻找这样的教师,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无论他是否声名显赫。我们持续不断地为这些教师免费提供最优秀的专业化发展用书――当他读完了第一千本,一定会有第一千零一本,为他们的班级建立图书角,为那些身处穷乡僻壤的优秀教师提供电脑,我们坚信,这些书和电脑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用处,因为它们掌握在一批最优秀的,最有创造力的教师的手中。我们会支持这些教师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协助他们将成果与大家分享(比如资助出版等)。我们将通过每年的免费的高级研修班,将这些最优秀的教师集中起来,与国内一流的人文学者和教育专家进行对话。或许若干年后,将会有更多的星星之火撒落在各处,影响整个中国教育。

通过这种努力,新教育实验将拥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专家群落。 我们还将加强对六大行动的研究。我们将会为每一大行动寻找一支能够自如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游走的专家队伍。这将是一支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始终在田野间,在实验学校中流的力量,他们将以他们的专业、敬业、朴素、廉洁赢得尊重。

我们还将通过网络等手段,逐步将所有真正在用心做实验的学校联系起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新教育群落,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实验学校之间实现无障碍流通。

我们还将加大公益力度,与基金会一道,出现在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为整个中国教育尽一份新教育人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个真正的团结协作,充满活力与创造性,充满责任感与理想主义精神的团队,它的每一个成员的名字都是共同的――新教育人!

这不是痴人说梦。我相信,我们已经面临这样一个时代,它在诞生越来越多的问题的同时,也在诞生越来越多的机会。它让每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停止抱怨并且意识到自身的力量,意识到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只要去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作为民间的实验,新教育要走出以往教育实验的怪圈,必须重新审视检讨自己的思路,检讨他人以及自身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能砸烂旧的条条框框,很难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来。

(一) 尊重事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新教育人要打造自己的学派,要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新教育人首先要明白的事实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永远是改进现实!一切的理论,行为,观念,都必须放在事实中去考量,而不仅仅是在书斋中论证。

因此,新教育人必须意识到,我们面临一个复杂的时代,因而解决问题也需要复杂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重新确立规范。简单化,一刀切的思维方式最容易见到效果,但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教育也最容易埋下危机。

只有在现实中,在第一线,我们才能够慢慢地发觉,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独立地获得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以其他所有问题作为背景,(贵州之行里涌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因此,需要整体性地思考并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

从理解教育到介入教育,我们必须明白,新教育实验必须始终坚持面向事实本身,面对

一连串迎面而来的问题本身,始终保持敏锐的触角和创造力,才能够真正地应对挑战。

(二) 警惕行政思维,建立有活力的组织架构

行政思维未必要有行政力――新教育对实验学校是缺乏行政力的,但仍然可能有行政思维。行政思维的特点是:自上而下,迷信权力;简单化,喜欢一刀切;重视和依赖物体成果,比如计划,总结之类;强调等级体系;缺乏倾听;迷恋宏大叙事。

作为民间机构,等级体系或许也必然存在,但更应该强调的是以项目为核心。过于森严的管理体系会降低系统活力,导致官僚化。而相对分散但是反应灵敏的组织更容易拓展新的空间。以项目为核心意味着每一个项目都有确定的人负责,他拥有尽可能大的发挥创造的空间,而对每一个项目而言,整个组织都会构成它的支撑系统。每一个人都获得他人的支撑并且支撑他人,这是这种机构的真正活力之所在。

这些相互支撑的结构有助于减少干扰,减少内耗,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做事风格,这种做事风格,将成为新教育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三) 不迷信专家,不拘一格用人才

许多专家之所有成为专家,是多种原因形成的。有时候是考试体制造就的,比如大量的博士,有时候是因为专注于某一领域并取得成就。但是任何学术体系,都无法赶上日益复杂的现实。在教育界,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因为教育学发育较晚,学术上的高度极其有限,对实践的指导也往往更为乏力,而教育现实又纷繁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更需要改变用人思路,从实践出发,尊重事实,寻找那些对新教育而言真正“尺码合适”的人而不是有名气的人。

许多时候我们对专家的敬畏不是来自于对他的学术的了解,而是来自于对他的位子和头顶的光环的敬畏,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对于民间实验,这也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我呼吁,要重视那些边缘化的教育专家,重视那些在一线中有出色实践的实验老师。只有不被地位,文凭,光环遮住双眼,我们才能够“看见”真正出色的人才。 我们不但要寻找出色的人才,还要能够发现潜在的人才并加以培养,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坚持对话,坚持倾听,敞亮自身

许多时候,实验内部的磨擦来源于彼此不理解。这个世界充满了偏见和不信任,新教育实验可能也不例外。

自身的思维假定,繁忙的工作,缺乏倾听,种种原因导致了不理解。而共同的事业又需要大家都竖起耳朵,倾听对方的声音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它。而一旦这种不理解搅入了其他因素,就成了难以解开的结。

因此,新教育实验要重新建立沟通系统,课题组内部,课题组与实验区、实验学校之间,实验区与实验学校之间,实验学校与实验个人之间,甚至新教育实验与其他实验,与行政部门之间,都需要有一套沟通机制。这种沟通可以通过实验日志、实验简报、实验汇报、学术讨论等一系列方式来达成。

但是要紧的是,在一个民间机构里,永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排座次的梁山泊永远盛产成不了气候的草寇,如果不能够敞开自身,不能坚持倾听,不能坚持对话,这种误解便永无休止。

而这个过程,是每一个新教育人与自我搏斗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种过程,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渐趋纯粹,我们的事业才会真正地迈向成功,每一个新教育人都会从这种成功中体验到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

真的,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这将是一个艰辛的充满挑战的过程,是值得将生命灌注其中的过程。我想起了里尔克的《预感》:

我像一面旗帜被空旷包围,

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认;

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门轻关,烟囱无声;

窗不动,尘土还很重。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愿所有的新教育人,都能够满怀喜悦,理想与智慧,置身于这场伟大的新教育风暴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丁小的新教育之梦》。

在江南苏州,有个看起来似乎“不务正业”的市长。平日里,他并不急于赶政府行政事务,却总孜孜不倦于网络世界,与一帮有着同样痴狂性情的兄弟姐妹们高谈阔论,这个人就是朱永新,如今,和他如影随形的还有一个新名词—那就是“新教育”。

朱永新的著作《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是我们全校老师的必读书目。那个著名的网站就叫“教育在线”,于是我们丁小人结识了“新教育”人。

在儿童生命的黎明,应该让他们吟诵什么?通过晨诵,孩子们既养成了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有能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我们晨诵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记住经典的文字,而是让孩子养成亲近经典的习惯。到目为止,我们已编写了两季晨诵读本,第一季《与黎明共舞》,第二季《黎明的光亮》。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核心内容即使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的书籍。每天一个小时的阅读,给孩子们打下了一个精神的底子。每周一次的全班交流的心得体会给了孩子一个开阔的智力背景。新教育所提出的暮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暮省,让孩子用随笔、日记等手段,和同学、老师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一段段优美激扬,发自内心的文字在纸下诞生。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 我们丁小几十米长的文化墙上一百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吸引着孩子们,成为丁小一张靓丽的名片。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

每周一次的读书在线已经成为我们丁小老师的习惯,我们在这里撰写教育随感,在这里抒发教育感言,老师们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成长着,进步着,享受着幸福。 为了写得精彩,他们做得精彩,活得精彩,写作成就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写作见证了学生的快乐的童年,写作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态度。老师的随笔就是我们丁小的历史。我们在写作中成长。我们的读书在线发帖6000多篇,点击量将近16万。去年,我们新教育团队参加了县博客大赛,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其中有两人获得一等奖,有五人获得二等奖,有八人获得三等奖。

读写绘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两年的时间,孩子们读了几十首小诗,听了几十个故事,留下的也许是比较稚嫩的作品,但却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在此过程中,非常感谢凌河小学的张小琴老师,她多次把她上课的ppt发给我们,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在我们丁小的新教育之梦中,我们有过困惑,有过不解,也有过矛盾,也许我们是一群不完美的老师,我们领着一群不完美的学生行走在一条追求完美的道路上,因此,我们会

一直跋涉。

我们丁小在陆校长领导下的新教育团体,会像朱永新教授给我们的新年寄语中说的那样,我们每一个对新教育怀有宗教般情怀的人们,以堂吉诃德的勇气,将苏南一隅的点点星火,欢愉地洒向我们的课堂,以西西弗的坚硬,将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柔软地植入未来的中国心灵。

各位老师,这是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一书中的一段话。是啊,人生本来就如梦。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了我们的人生是“教师人生”。

“教师人生”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当然,“教师人生”还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此刻,我站在这里,站在“做学生喜爱、家长满意教师”的演讲台上,我内心诚惶诚恐,我不敢亮嗓高喊:我是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教师!我的耳旁萦绕着一串串的问号(?),你是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吗?你是一位家长满意的教师吗?前日翻开王蒙主编的《吾爱吾师》一书,我的心一下子就紧缩了,手在不知不觉中颤抖。我有些害怕,与书中的这些教师比起来,我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为师者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冰心先生回忆叶圣陶先生时,说他总是“谦和慈蔼,淳朴热情,一股纯正诚恳之气扑面而来”;著名作家汪曾祺之师沈从文对学生“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这一份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发自对学生真诚的喜欢、对教育的全身心投入,也出自他们很高的学识与修养。正是有了这份真诚的笑容,学生们先“亲其师”而后自然会“信其道”。

我,一个选择“教师人生”的我,难道不应该在学生的回忆里留下一点什么?不应该在家长的口碑中树立点什么?感谢学校这次演讲,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享受教育,我的教育理想。希望通过对自我和“眼中的我”认识的四点反思,来阐述我的享受之乐,理想之道。

◆做一个有习惯的教师

有人说,习惯成就人生;也有人说,习惯决定成败。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组织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教师一种自在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

教师的习惯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新课文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于面无表情,习惯于不苟言笑,习惯于讲讲讲练练练,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顾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在家长会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数落学生的缺点,习惯于只谈学习成绩,习惯于危言耸听,习惯于要求家长给学生施压;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单打独斗,习惯于竞争,习惯于对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批评,习惯于罚站;当一种教育改革来临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质疑,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教育的困境,有的教师习惯于抱怨、伤感、忧愁,习惯于放弃心中的目标、追求、理想,习惯于远离与逃避……毫无疑问,此等习惯是坏习惯。

有的教师习惯于欣赏与赞美学生,习惯于尊重与关怀学生,习惯于帮助与激励学生;有的教师习惯于与同事相互理解与支持,习惯于与同事交流与合作,习惯于与同事研究与探究;有的教师习惯于拓展教材,习惯于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展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等学习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重反思……这无疑是教师的好习惯。

老师们,如果在我们刻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同时,我们也能反思一下自己哪些教育行为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那么,教育每天都会充满阳光!

◆做一个会微笑的教师

有一种面部肌肉的轻微运动叫做微笑,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朴实的精神动力。微笑是关注,使人觉得在你心中有地位;微笑是赞许,能给人以不夸张的肯定;微笑是友好,预示着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心理距离;微笑是激励,表达着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微笑是关心,似乎在对人说“你好吗”;微笑是宽容,好像在对人说“没关系”。微笑是微微的一颦,是轻轻的一笑。微微一颦,使人顿觉放松,远离紧张,远离心虚;轻轻一笑,使人倍感动力,走进悦纳,走进理喻。微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心境。微笑不只是纤纤女子的含蓄,也是粗犷男人的细腻。善于微笑的女子惹人怜爱,善于微笑的男人招人喜爱。

作为教师,微笑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微笑是对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觉醒,是对良好行为的鼓励和赞许,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进取。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教师的微笑应该是善意的、会意的,发自内心的,而不应该是装出来的、无奈的。只有心中装着学生的教师才会有甜美的、会心的、善意的微笑。

◆做一个有信念的教师

教育是一种需要信念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的信念是教育场景中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人们通常所说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实质是指去除或消解教师误以为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去信奉并坚守正确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教师的信念首先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它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其次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它包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信任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再次是教育本质观,它涉及对教育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即关于“教育究竟是什么”的看法。在教育本质观上,教育即解放儿童个性,教育即培育儿童生命价值。这些信念是教师信念的内核。当然,教师的信念可以分成若干层次,新课程中强调的体验观、建构观、生成观,都是其内核的具体化。对每个教师而言,其信念可能是非常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命题。在《教师的思想》一书中袁继庆老师提及的“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也就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信念。

老师们,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许就是教师的信念。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何其难啊!有人说,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而教育的现实与困境是魔鬼,这话一点不假。应试教育、功利主义、分数崇拜、知识授受主义的混血儿手持魔棒,折磨着教师的意志,讥讽着教师的良知,压抑着教师的创造。魔鬼当道,天使避难了!我想,在极易出现“教师职业倦怠”、浮躁不安且教育功利主义盛行、呈现出“教育悲情时代”的今天,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因为,做个有思想的教师,需要心中有梦想,胸中怀信念,需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与底线,需要与现实和困境抗争。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会照本宣科,不会按部就班,不会人云亦云,不会仅仅成为“传声筒”,不会仅仅教给学生“一碗水”,不会替教参编写者教书而忘却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家。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学生喜爱的教师,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一个有精神感召力的教师。

你想成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吗?那就让我们赶快去读书,赶快去研究,赶快去反思,赶快去总结,赶快去提炼,赶快去合作,赶快去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赶快去找回梦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赶快去成为你自己!

最后,想用朱永新教授一首诗歌——“享受教育”来结束我的演讲。

享受教育

——朱永新

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生活

生活离不开教育

教育创造新生活

你如何理解生活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

你如何理解教育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教育

你的眼里没有色彩

你的生活就不会缤纷

你的眼里没有阳光

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有人面带微笑拥抱每一轮新的太阳

有人心怀烦恼拒绝每一个美的希望

拒绝会换得拒绝

拥抱会赢来拥抱

你的一切实际上都是自己创造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

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

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

那么,亲爱的老师

让我们面带微笑,让孩子的心田充满阳光

让我们播种快乐,让孩子的明天更加辉煌

让我们也把微笑和快乐贮满自己的心房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就会激情迸射

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

而你,也就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

你会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

你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练

你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

你会把每一堂课精彩地演绎

你会把每一句话精心地锻造

你会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

你能从平凡中品位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

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

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我衷心的祝愿我们的老师一生幸福,去享受“教师人生”的快乐,去追寻心中的教育之梦。


相关文章

  •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
  •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第一单元 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 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 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人类特有的 ...查看


  • 旋耕机的分析与设计
  • 电动旋耕机的分析与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论文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1级机制(3)班 刘振潮 201150940 倪向东 摘要: 电动旋耕机的设计方 ...查看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河西镇巩村小学刘瑞德 公元一九九九年秋季我进入了民师班学习,一晃二年过去了,日月更替,岁序轮回.我在慨叹时光匆匆同时,却又在感激岁月的馈赠. 是因为在民师班的学习和深造让我圆了做一位职业教师的梦.是民师班各位老 ...查看


  •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论文
  •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摘要: 关键词: 理想信念是什么?它是盲人手中的拐杖,它是引航的灯塔,它是人的一生中衡量是与非的标尺.如果没有了理想信念,那么我们人生的轨迹便失去了方向.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 ...查看


  • 给学生前进的动力
  • [摘要]教师的成就感来源于上好课,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教师的肯定,这是我十三年美术教学生涯的深刻感悟.成就感是一个人确定自己是否继续前进的动力.试想一个人如果努力了而未得到他希望得到的赞扬,长此以往,他还会继续努力吗?因此,我认为一堂成功的美 ...查看


  • 正确对待批评 提升为人处世的品味
  • 正确对待批评 提升为人处世的品味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8日 11:09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我要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 有了缺点毛病,受到领导或同志的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有的同志却不能正确对待,感到丢了面子, ...查看


  • 中国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_黄民文
  • 思政教育 中国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 黄民文 中图分类号:G641摘 要 文献标识码:A 赵东明 文章编号:1672-7894(2014)27-0010-02 地人民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无论过去或现在.当然,不仅如此,在今天美国梦也逐渐成为 ...查看


  •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知识点整理
  •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色彩斑斓.面临多种选择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生产设备.文化载体.传播工具,使文化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使大众传媒迅速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 ...查看


  •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 让学生在综合评价中健康成长 摘要: 先前传统的期末学业评价,是以考试成绩,老师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学生的投票(举手)为主要衡量指标.在建立了新的学生先进个人评定体系之后,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给困难生创造了成功和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可 ...查看


  • 室外晾衣架施工方案
  • 施工方案 第一章设备.人员.材料的组织 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我公司将根据工程需要以最快速度分批调遣队伍进场.第一批主力人员和小型设备在接到监理工程师进场开工通知后 1天内进场,开展施工调查工作.第二批在接到通知后1天内,专业施工队伍人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