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例1 :熊某,女,56岁,1964年8月20日初诊:

3个月来,每日下午3~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

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

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二剂而解。

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笫54条的论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 当是“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3点钟前服药。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例2:贺某,男,8岁,1965年10月23日初诊。

外感发热1周不退,每日上午11:30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汗出,发热12:00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

脉虚数,为津虚有热。

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1:00后尚有低热(37.2~37.5℃),舌苔薄黄,脉尚稍数。

继与桂枝合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服三剂,诸症解。

例3:谢某,女,51岁,2004年9月26日初诊:

雨淋后,发热,恶寒(T38.6℃)头剧痛,全身酸胀、疼痛,鼻流清涕,经西药治疗一周后,仍低热(T37.5℃),且汗出恶风,动则汗出明显,头隐隐作痛,鼻流清涕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弱。

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脉浮弱,舌苔白,恶风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流清涕,太阳中风证。

中医辨证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一剂药后,体温降至正常。又继服二剂,症已。

桂枝加桂汤方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如:张某,女,1965年12月13日初诊。

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

脉缓、汗出,为津虚。

舌苔白润、无口渴,证不在里。

同时见气上冲,可证太阳表不解。

心慌、失眠,津血虚不养心故也。

综合分析:证属荣卫不和,汗出上虚,因致气上冲逆、心慌、失眠,为太阳中风桂枝加桂汤方证:

桂枝15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

上方加茯苓12克,服三剂,脐下跳动已,睡眠仍差。

继服酸枣仁汤加减善后。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例1 :熊某,女,56岁,1964年8月20日初诊:

3个月来,每日下午3~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

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

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二剂而解。

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笫54条的论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 当是“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3点钟前服药。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例2:贺某,男,8岁,1965年10月23日初诊。

外感发热1周不退,每日上午11:30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汗出,发热12:00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

脉虚数,为津虚有热。

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1:00后尚有低热(37.2~37.5℃),舌苔薄黄,脉尚稍数。

继与桂枝合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服三剂,诸症解。

例3:谢某,女,51岁,2004年9月26日初诊:

雨淋后,发热,恶寒(T38.6℃)头剧痛,全身酸胀、疼痛,鼻流清涕,经西药治疗一周后,仍低热(T37.5℃),且汗出恶风,动则汗出明显,头隐隐作痛,鼻流清涕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弱。

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脉浮弱,舌苔白,恶风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流清涕,太阳中风证。

中医辨证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一剂药后,体温降至正常。又继服二剂,症已。

桂枝加桂汤方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如:张某,女,1965年12月13日初诊。

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

脉缓、汗出,为津虚。

舌苔白润、无口渴,证不在里。

同时见气上冲,可证太阳表不解。

心慌、失眠,津血虚不养心故也。

综合分析:证属荣卫不和,汗出上虚,因致气上冲逆、心慌、失眠,为太阳中风桂枝加桂汤方证:

桂枝15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

上方加茯苓12克,服三剂,脐下跳动已,睡眠仍差。

继服酸枣仁汤加减善后。


相关文章

  • 无法弯折的脊梁 | 国医大师王琦医案故事
  • " 这是一则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求治故事. 作者:梁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查看


  •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输卵管阻塞效果理想 五种证型不孕症的治疗 门成福教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心法 名医刘民叔医案一则(癥瘕) 刘氏痛消饮治疗痛经 清肝凉血降气汤治倒经疗效满意 青春期继发性闭经医案两则 青春期继发性闭经医案两则 黄建章针灸治疗月经 ...查看


  • 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医案赏析
  • 摘要: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本文主要列举急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围绝经期综合征三则医案,试述其临床诊疗的经验特色. 关键词:医案赏析:经验传承:韩明向韩明向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安徽省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 ...查看


  • 神黄中医智库:推动中医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积淀传承中,发挥了无可替代而又令人惊叹的历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指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中央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 ...查看


  • 新书--张文选[叶天士用经方]写在篇首节选之一
  • 50多年来,中医高校关于<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存在着不少误区,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着力于<伤寒论>六经理论以及条文方剂的解释与阐发,着力于研究这本书,而不是研究如何用经方,如何化裁经方以治当今的流行病与难治病,如何应 ...查看


  •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 --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传略 朱良春  李树仁  姚守诚  章鸿慈 章次公先生(1903-1959年)是近代杰出的中医教育家.临床家.革新家,曾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务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 ...查看


  • [百家讲坛] 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喻嘉言01喻嘉言学医之谜
  • 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喻嘉言01喻嘉言学医之谜 那么喻嘉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中医学博士罗大中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中医是这样成名的>之<喻嘉言>第一集<喻嘉言学医之谜>. ...查看


  • [转载]中医病案的记录与要求
  • 我向来颇为重视医案的学习.而且,近年来临床之余反复读些历代医案,从中收获亦极大,可以说医案完全可以补充单纯医理著作的乏味.读医案就如同自己治病,看病势如何变化,医家如何用方,又如何截断病势,如何取得胜利,一步一步,刺激之极,其中转折处实在惊 ...查看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 中外健康文摘 2011年11月第8卷第43期 World Health Digest Medical Periodieal 论 著 医书>言"书本不载接方,以接方之无定也,然医则全在接方上见本领".秦伯未亦言&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