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东营市招商局 薛斌
载于《中国外资》2014年06月
摘要:东营市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规模小、增长慢、产业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要提高东营利用外资水平,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资的科学认识,突出外资引进重点,创新外资引进方式,优化外资配套环境,从而不断扩大东营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助力东营经济的快速跨越发展。
关键词:东营 外资 问题 对策研究
一、引言
外资对于增加投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外资水平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东营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利用外资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经过积极探索,在利用外资方面从无到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尤其是引进了法国液化空气、比利时苏威、美国斯伦贝谢等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东营。东营在做好传统产业外资引进的同时,还在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外资引进方面取得了积极成就,吸引了泰国正大、英国乐购和韩国乐天等跨国企业落户东营。
但是,东营利用外资水平不仅与山东半岛城市相比,即使与同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滨州相比,也还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滨州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0.4亿美元,为东营的6.5倍。东营利用外资水平与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东营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6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为1.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仅约10亿元,外资占比极小,这与东营市作为一个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二、东营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东营市利用外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外资来源地单一,缺乏增长后劲。东营外资来源国家和地区长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香港以及东南亚国家,它们占了外商投资来源的绝大部分,而来自欧
美发达国家投资相对较少。2012年,东营来自欧美地区外资占比不到10%。外资来源地的集中和单一,是东营利用外资规模难以扩大,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2.利用外资增长缓慢,利用外资总量小。总体来看,东营利用外资的单体规模在不断扩大,质量在日益提高,但实际利用外资的总规模较小,近年来维持在1.4至2亿美元期间。由于缺乏重大项目带动,东营在外资引进方面后继乏力,增长缓慢。
3.外资项目的产业带动能力弱。投资是拉动东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与先进城市相比,东营引进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太低,作用有限。外资对东营经济的贡献度还不高,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大。东营外资尚未形成规模,所引进外资项目大多为传统产业配套项目,辐射带动能力弱,外资产业引领作用有限。
4.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东营外资的产业投向逐步向多领域发展,但现有的投资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东营所引进的外资主要集中在石化、石油装备等东营传统产业,而投向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外资仍然较少。尽管东营近几年在服务业外资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东营利用外资水平相对落后原因分析
东营利用外资水平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外资本身的特殊性。首先,外资与内资相比,有其特殊性,外资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其经营观念、运行方式不同于国内企业,而东营在吸引外资方面,大多仍是照搬吸引内资的经验和做法,对利用外资的专业研究不够深,缺乏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
2.外资载体的吸引力不够强。作为利用外资主要载体的东营各级开发区产业布局还比较散,产业优势不明显。各园区内部,均不同程度存在主导产业关联度低,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条不长,尚未形成配套产业集群,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严重削弱了园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3.外资工作机制不完备。在外资工作体制方面,各级外资工作管理机构和业务开展机构还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大多未设立独立机构负责外资引进工作。在外资引进队伍建设方面,专业化程度不高。东营还未建立高素质外资专业人才队
伍,特别是缺少熟练应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外资项目洽谈联络方面,针对外资的联络渠道少,推进外资项目的实践经验不足,工作专业化程度还不能较好适应引进外资的需求。
4.外资配套环境还存在较大制约。一是东营综合交通体系还不健全。东营初步构建了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但由于处于交通末梢,交通综合优势不明显。二是东营现代产业基础薄弱,承接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能力不强。东营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在利用外资方面缺乏可持续性。东营重点发展的新能源、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基础相对较弱,产业配套能力较差。三是东营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难以适应大规模引进外资的需要。东营作为中小型城市,人口少,城市规模偏小,市场容量有限;物流、人流、信息流不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有限。作为新兴城市,虽然在规划建设方面具有后发优势,但与大城市相比,文化内涵相对缺乏,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还不强。四是外资服务环境还不完善。东营在金融、语言、培训等方面的商务服务环境还不完善;在外商及子女就学、就医和娱乐等生活服务环境还不够优越。在外资引进过程中,还存在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服务工作不够深,服务效率不够高。
四、提高东营利用外资水平的对策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东营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明显的制约条件,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但是,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批复,东营作为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经济区的新兴城市,具有东部沿海城市的区位和经济基础优势,同时兼具西部城市资源丰富、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为进一步做好外资引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东营要深化对外资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利用外资重点、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完善利用外资环境,力争在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突破,为东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利用外资工作的科学认识
1.强化开放意识,增强利用外资工作的主动性。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外资的水平已成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利用外资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尤其对于东营这样的资源转型城市来说,要发展高效生态经济,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更需要发挥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东营必须强化开放意识,提高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强化攻坚意识,确保利用外资工作的突破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外资的特殊性,正确认识利用外资工作的艰巨性。外资与内资相比,具有决策慢、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要扩大利用外资,就必须充分认识外资的特殊规律,认真处理好投入和产出、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同时,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积极创新,把利用外资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确保外资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明确工作定位,突出利用外资工作重点
1. 加强分析研究,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要扩大外资利用规模,就需要高点定位,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项目。要把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要战略举措,进一步扩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引进一批大项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力引进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
2. 拓展外资来源,力争在重点地区引进上取得突破。要通过积极努力,进一步拓展外资来源,建立多元化的外资来源渠道。首先,要切实做好已在华投资外资企业的引进工作。以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的外资企业为重点联络对象,积极吸引跨国企业到东营布局建设局域性生产基地。其次,要积极巩固日韩等地区外资引进工作,充分发挥东营与日韩地区在地缘、文化方面的相近性,扩大项目引进的规模。积极发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日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的载体作用,积极吸引日、韩投资入园聚集发展。再次,要大力拓展欧美地区外资引进工作。以德国、美国为重点,加强与外资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的联系,大力拓展外资联络渠道,力争取得新成效。
3. 明确产业定位,力争在重点产业引进上取得突破。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必须进一步需要明确产业定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搞好重点项目的引进工作。为此,要加快传统制造业低端向中、高端领域转移,向生产制造的上、下游产业领域扩张,积极引进外资促进东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新兴产业投资,借助外资培育和壮大东营新兴产业规模,提高东营市产业层次和水平;加大对现代农业领域外资引进力度,使之成为东营利用外资的新亮点。
(三)创新引进方式,提升利用外资的水平
结合利用外资现状,东营应该建立市场运作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外资引进体系。进一步创新外资进入的新途径:鼓励外资参与民营企业的改组改造,或投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外资在东营设立区域性生产基地,扩大引入跨国公司的技术、品牌、管理和市场渠道;鼓励外资采用风险投资,投资基金、资产出售等方法与东营市企业合作,以解决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
(四)统筹园区建设,提高外资承载力
1.主攻大项目,发挥园区引领作用。要坚持量质并重、引资选资并重。积极推动外资向中高端领域发展,引导外资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龙头型以及高成长性项目,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两高一低”项目,把园区真正建设成为高端项目的聚集区。
2.整合资源,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为避免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合理定位各园区的产业特色,按照产业关联度进一步整合现有工业园区,通过产业链、产业群充分发展,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做到各展所长、分工合作、错位竞争。通过整合资源要素和产业布局,打造一批产业功能区和特色园区,如东营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区,东营港开发区石化产业聚集区和胜利开发区石油装备产业聚集区。
(五)加强环境建设,促进外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健全利用利用外资工作体系。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利用外资工作领导机构,强化对外资工作的协调管理,形成工作合力。要重点健全外资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和项目推进服务机制,加强对外资的引进和管理工作。各县区、重点开发区要根据各自发展实际建立专业化的外资工作队伍,引进和培养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专业人才,提高工作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积极做好外资引进工作。
2.完善促进利用外资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体制,创造统一开放、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投资成本和外部费用。要尤其注重建立完善自由流动的人才市场、资源与原材料市场、技术交易市场等,努力消除地方保护行为,鼓励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实现融合发展。
3.创造良好的外资服务环境。要增强法制观念,实行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
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建立完善针对外资的专门服务机构,对外资项目实行“一条龙”式全程跟踪服务,切实解决外资项目在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投产运营中的问题,为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 东营市统计年鉴,2009-2012
3. 赵丽娜.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与山东利用外资转型升级. 理论学刊,2011(9)
4. 王志乐.2012跨国公司中国报告.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5. 宁广靖. 国际投资呈现四大趋势. 新金融观察,2012(03)
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
薛斌,男,1978年出生于四川简阳,现任山东省东营市招商局国外投资促进中心主任。2001年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英语专业毕业后,进入东营市招商局从事招商引资工作。2002年通过国家科技部选拔赴日本参加“亚太地区投资与贸易促进研修”;2004年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代表处合作申请欧盟“亚洲投资项目”援助资金,在东营市实施了“中欧化工合作项目”。在招商工作中,参与了韩国海力士、美国杜邦、荷兰阿克苏诺贝尔、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等跨国企业项目洽谈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洽谈、推进服务实践经验。
通讯地址:山东省东营市黄河路218号 邮编:257091
电话:0546-8085678 电子邮箱:mpbdy @126.com
东营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东营市招商局 薛斌
载于《中国外资》2014年06月
摘要:东营市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规模小、增长慢、产业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要提高东营利用外资水平,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资的科学认识,突出外资引进重点,创新外资引进方式,优化外资配套环境,从而不断扩大东营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助力东营经济的快速跨越发展。
关键词:东营 外资 问题 对策研究
一、引言
外资对于增加投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外资水平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东营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利用外资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经过积极探索,在利用外资方面从无到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尤其是引进了法国液化空气、比利时苏威、美国斯伦贝谢等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东营。东营在做好传统产业外资引进的同时,还在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外资引进方面取得了积极成就,吸引了泰国正大、英国乐购和韩国乐天等跨国企业落户东营。
但是,东营利用外资水平不仅与山东半岛城市相比,即使与同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滨州相比,也还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滨州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0.4亿美元,为东营的6.5倍。东营利用外资水平与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东营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6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为1.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仅约10亿元,外资占比极小,这与东营市作为一个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二、东营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东营市利用外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外资来源地单一,缺乏增长后劲。东营外资来源国家和地区长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香港以及东南亚国家,它们占了外商投资来源的绝大部分,而来自欧
美发达国家投资相对较少。2012年,东营来自欧美地区外资占比不到10%。外资来源地的集中和单一,是东营利用外资规模难以扩大,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2.利用外资增长缓慢,利用外资总量小。总体来看,东营利用外资的单体规模在不断扩大,质量在日益提高,但实际利用外资的总规模较小,近年来维持在1.4至2亿美元期间。由于缺乏重大项目带动,东营在外资引进方面后继乏力,增长缓慢。
3.外资项目的产业带动能力弱。投资是拉动东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与先进城市相比,东营引进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太低,作用有限。外资对东营经济的贡献度还不高,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大。东营外资尚未形成规模,所引进外资项目大多为传统产业配套项目,辐射带动能力弱,外资产业引领作用有限。
4.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东营外资的产业投向逐步向多领域发展,但现有的投资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东营所引进的外资主要集中在石化、石油装备等东营传统产业,而投向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外资仍然较少。尽管东营近几年在服务业外资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东营利用外资水平相对落后原因分析
东营利用外资水平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外资本身的特殊性。首先,外资与内资相比,有其特殊性,外资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其经营观念、运行方式不同于国内企业,而东营在吸引外资方面,大多仍是照搬吸引内资的经验和做法,对利用外资的专业研究不够深,缺乏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
2.外资载体的吸引力不够强。作为利用外资主要载体的东营各级开发区产业布局还比较散,产业优势不明显。各园区内部,均不同程度存在主导产业关联度低,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条不长,尚未形成配套产业集群,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严重削弱了园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3.外资工作机制不完备。在外资工作体制方面,各级外资工作管理机构和业务开展机构还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大多未设立独立机构负责外资引进工作。在外资引进队伍建设方面,专业化程度不高。东营还未建立高素质外资专业人才队
伍,特别是缺少熟练应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外资项目洽谈联络方面,针对外资的联络渠道少,推进外资项目的实践经验不足,工作专业化程度还不能较好适应引进外资的需求。
4.外资配套环境还存在较大制约。一是东营综合交通体系还不健全。东营初步构建了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但由于处于交通末梢,交通综合优势不明显。二是东营现代产业基础薄弱,承接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能力不强。东营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在利用外资方面缺乏可持续性。东营重点发展的新能源、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基础相对较弱,产业配套能力较差。三是东营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难以适应大规模引进外资的需要。东营作为中小型城市,人口少,城市规模偏小,市场容量有限;物流、人流、信息流不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有限。作为新兴城市,虽然在规划建设方面具有后发优势,但与大城市相比,文化内涵相对缺乏,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还不强。四是外资服务环境还不完善。东营在金融、语言、培训等方面的商务服务环境还不完善;在外商及子女就学、就医和娱乐等生活服务环境还不够优越。在外资引进过程中,还存在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服务工作不够深,服务效率不够高。
四、提高东营利用外资水平的对策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东营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明显的制约条件,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但是,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批复,东营作为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经济区的新兴城市,具有东部沿海城市的区位和经济基础优势,同时兼具西部城市资源丰富、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为进一步做好外资引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东营要深化对外资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利用外资重点、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完善利用外资环境,力争在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突破,为东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利用外资工作的科学认识
1.强化开放意识,增强利用外资工作的主动性。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外资的水平已成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利用外资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尤其对于东营这样的资源转型城市来说,要发展高效生态经济,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更需要发挥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东营必须强化开放意识,提高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强化攻坚意识,确保利用外资工作的突破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外资的特殊性,正确认识利用外资工作的艰巨性。外资与内资相比,具有决策慢、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要扩大利用外资,就必须充分认识外资的特殊规律,认真处理好投入和产出、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同时,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积极创新,把利用外资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确保外资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明确工作定位,突出利用外资工作重点
1. 加强分析研究,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要扩大外资利用规模,就需要高点定位,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项目。要把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要战略举措,进一步扩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引进一批大项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力引进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
2. 拓展外资来源,力争在重点地区引进上取得突破。要通过积极努力,进一步拓展外资来源,建立多元化的外资来源渠道。首先,要切实做好已在华投资外资企业的引进工作。以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的外资企业为重点联络对象,积极吸引跨国企业到东营布局建设局域性生产基地。其次,要积极巩固日韩等地区外资引进工作,充分发挥东营与日韩地区在地缘、文化方面的相近性,扩大项目引进的规模。积极发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日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的载体作用,积极吸引日、韩投资入园聚集发展。再次,要大力拓展欧美地区外资引进工作。以德国、美国为重点,加强与外资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的联系,大力拓展外资联络渠道,力争取得新成效。
3. 明确产业定位,力争在重点产业引进上取得突破。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必须进一步需要明确产业定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搞好重点项目的引进工作。为此,要加快传统制造业低端向中、高端领域转移,向生产制造的上、下游产业领域扩张,积极引进外资促进东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新兴产业投资,借助外资培育和壮大东营新兴产业规模,提高东营市产业层次和水平;加大对现代农业领域外资引进力度,使之成为东营利用外资的新亮点。
(三)创新引进方式,提升利用外资的水平
结合利用外资现状,东营应该建立市场运作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外资引进体系。进一步创新外资进入的新途径:鼓励外资参与民营企业的改组改造,或投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外资在东营设立区域性生产基地,扩大引入跨国公司的技术、品牌、管理和市场渠道;鼓励外资采用风险投资,投资基金、资产出售等方法与东营市企业合作,以解决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
(四)统筹园区建设,提高外资承载力
1.主攻大项目,发挥园区引领作用。要坚持量质并重、引资选资并重。积极推动外资向中高端领域发展,引导外资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龙头型以及高成长性项目,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两高一低”项目,把园区真正建设成为高端项目的聚集区。
2.整合资源,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为避免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合理定位各园区的产业特色,按照产业关联度进一步整合现有工业园区,通过产业链、产业群充分发展,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做到各展所长、分工合作、错位竞争。通过整合资源要素和产业布局,打造一批产业功能区和特色园区,如东营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区,东营港开发区石化产业聚集区和胜利开发区石油装备产业聚集区。
(五)加强环境建设,促进外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健全利用利用外资工作体系。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利用外资工作领导机构,强化对外资工作的协调管理,形成工作合力。要重点健全外资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和项目推进服务机制,加强对外资的引进和管理工作。各县区、重点开发区要根据各自发展实际建立专业化的外资工作队伍,引进和培养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专业人才,提高工作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积极做好外资引进工作。
2.完善促进利用外资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体制,创造统一开放、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投资成本和外部费用。要尤其注重建立完善自由流动的人才市场、资源与原材料市场、技术交易市场等,努力消除地方保护行为,鼓励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实现融合发展。
3.创造良好的外资服务环境。要增强法制观念,实行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
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建立完善针对外资的专门服务机构,对外资项目实行“一条龙”式全程跟踪服务,切实解决外资项目在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投产运营中的问题,为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 东营市统计年鉴,2009-2012
3. 赵丽娜.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与山东利用外资转型升级. 理论学刊,2011(9)
4. 王志乐.2012跨国公司中国报告.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5. 宁广靖. 国际投资呈现四大趋势. 新金融观察,2012(03)
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
薛斌,男,1978年出生于四川简阳,现任山东省东营市招商局国外投资促进中心主任。2001年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英语专业毕业后,进入东营市招商局从事招商引资工作。2002年通过国家科技部选拔赴日本参加“亚太地区投资与贸易促进研修”;2004年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代表处合作申请欧盟“亚洲投资项目”援助资金,在东营市实施了“中欧化工合作项目”。在招商工作中,参与了韩国海力士、美国杜邦、荷兰阿克苏诺贝尔、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等跨国企业项目洽谈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洽谈、推进服务实践经验。
通讯地址:山东省东营市黄河路218号 邮编:257091
电话:0546-8085678 电子邮箱:mpbdy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