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考对教育生态发展的调控功能

试论高考对教育生态发展的调控功能

作者:丁心镜

来源:《教育与学习》2013年第03期

内容提要: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传统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应该不断改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须适应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考对整个教育生态具有强烈的调控功能。文章从发挥高考的调控作用选拔民族英才、选拔社会各界适应的各类人才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考、教育生态、调控、高考改革

一、教育生态理论概述

教育生态大体上可看作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而所谓教育生态平衡则主要是指教育系统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调关系。教育生态系统是由基础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链条联系的生态系统。并是在社会和家庭等环境之间进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交换。在教育生态系统中要保持系统的平衡,就必须协调好教育及其结构、功能之间,以及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必要有系统的调控功能,教育生态系统等因素的和谐,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的平衡维持应有对不同的物质基质的系统所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能力,作为一个调控器在输出系统、在输出端接收反馈信息后,必须根据输出值和目标值的差,进行判断、推理,并据之做出调整决策,从而对系统进行调节、控制,使之朝目标值方向逼近的性能。根据性能影响可见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在我国的教育生态系统中起着“调控器”的作用。

二、教育生态问题

目前教育生态恶化是不争的事实,温家宝总理2006年11月20日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忧心地说:“……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教育仍然缺少创新,充满因循,学生负担过重,知识烦琐无用,花费人生约1/4至1/3的正规教育不能有效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显得软弱无力。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前我们的教育是低质低效的。在用人单位眼中,经过筛选基本合格与适用人才仅占各类院校毕业生的2%-3%,甚至2‰-3‰。在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学习化社会中,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考试评估等已有相形见拙,日渐陈腐,甚至常常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被当作众失之的。平心而论,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其内在品质而言仍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教育的主体性和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定,仍处于政治冲击和经济挤压双重困窘之中,不能充分显示教育

的生态功能,亦未能成为向社会全面开放的系统,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教育的需求①。一方面,基础教育面对一代独生子女的教育困难重重,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笔者在对数百名高校学生专业志趣调查中发现竟有42%以上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小学生、中学生厌学者大有人在。另一方面,高校存在着脱离社会发展、管理不到位、观念陈旧迂腐等弊端,致使高校从总体上仍缺乏活力,学术品质恶化,人文精神和大学精神的流失与人才流失同样严重,以上教育生态问题成为从国家总理到平民所焦虑的问题。

三、高考制度与教育生态系统的关系

教育生态系统是由教育生态链联系起来,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都有形无形地受到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决定性影响。由于高校招生指挥棒的作用,造成我国早期的养成教育扭曲成优先知识教育,中学的素质教育演变为应试教育。文凭与就业、求职、家庭、晋升、前途都是直接关联的。希望上大学、希望考名牌大学成了学生们的人生追求,成为家长的渴望,成了学校的动力,成为许多家庭和社会地位象征,并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综之,高考无论是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还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对促进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价值取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调控功能,是教育生态的“调控器”。

作为一个系统调控器与系统是否适配,调控器性能是否良好,是决定系统正反发展的关键。从本质上说,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服务的,在改革的控制方向上必要取向是尊重和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发挥其选择人才的作用。高考作为选拔考试,通过考试大批人才进入高校。对基础教育而言,它一方面检测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知识的能力、方法、习惯的水平,一方面反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也从另一个侧面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实施对办学方向的调控。综之,高考制度改革事关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乃至对全球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2006年我国高招入学率已达到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到质量互变的过程,高等教育从本质到类型再到学术标准都发生了转变。这时期基础教育也出现变化的趋势,高考作为系统的“控制器”的性能也要随之改变。也就是说教育生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其“调控器”性能不改变,就会失去它的功能和作用,甚而成为教育生态系统的障碍。

四、关于高考改革的思考

高考改革是促进教育生态良性发展的切入点,改革要以转变思想为先导,即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按照“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观,多样化的现代人才观,以及适应性的考试功能观来引领高考制度的变革,转变对高考改革起制约作用的高考功能理念。从调控性能上说,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考的功能不再只是选拔人才,而是精英选拔和技术型适用人才的选择相结合的功能,更多层面的是高校学生,通过考试及其他方式,进行双向互动选择。高校根据所设专业的层次、类型选择合适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性格以及志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高校和专业。

试论高考对教育生态发展的调控功能

作者:丁心镜

来源:《教育与学习》2013年第03期

内容提要: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传统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应该不断改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须适应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考对整个教育生态具有强烈的调控功能。文章从发挥高考的调控作用选拔民族英才、选拔社会各界适应的各类人才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考、教育生态、调控、高考改革

一、教育生态理论概述

教育生态大体上可看作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而所谓教育生态平衡则主要是指教育系统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调关系。教育生态系统是由基础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链条联系的生态系统。并是在社会和家庭等环境之间进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交换。在教育生态系统中要保持系统的平衡,就必须协调好教育及其结构、功能之间,以及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必要有系统的调控功能,教育生态系统等因素的和谐,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的平衡维持应有对不同的物质基质的系统所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能力,作为一个调控器在输出系统、在输出端接收反馈信息后,必须根据输出值和目标值的差,进行判断、推理,并据之做出调整决策,从而对系统进行调节、控制,使之朝目标值方向逼近的性能。根据性能影响可见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在我国的教育生态系统中起着“调控器”的作用。

二、教育生态问题

目前教育生态恶化是不争的事实,温家宝总理2006年11月20日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忧心地说:“……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教育仍然缺少创新,充满因循,学生负担过重,知识烦琐无用,花费人生约1/4至1/3的正规教育不能有效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显得软弱无力。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前我们的教育是低质低效的。在用人单位眼中,经过筛选基本合格与适用人才仅占各类院校毕业生的2%-3%,甚至2‰-3‰。在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学习化社会中,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考试评估等已有相形见拙,日渐陈腐,甚至常常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被当作众失之的。平心而论,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其内在品质而言仍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教育的主体性和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定,仍处于政治冲击和经济挤压双重困窘之中,不能充分显示教育

的生态功能,亦未能成为向社会全面开放的系统,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教育的需求①。一方面,基础教育面对一代独生子女的教育困难重重,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笔者在对数百名高校学生专业志趣调查中发现竟有42%以上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小学生、中学生厌学者大有人在。另一方面,高校存在着脱离社会发展、管理不到位、观念陈旧迂腐等弊端,致使高校从总体上仍缺乏活力,学术品质恶化,人文精神和大学精神的流失与人才流失同样严重,以上教育生态问题成为从国家总理到平民所焦虑的问题。

三、高考制度与教育生态系统的关系

教育生态系统是由教育生态链联系起来,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都有形无形地受到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决定性影响。由于高校招生指挥棒的作用,造成我国早期的养成教育扭曲成优先知识教育,中学的素质教育演变为应试教育。文凭与就业、求职、家庭、晋升、前途都是直接关联的。希望上大学、希望考名牌大学成了学生们的人生追求,成为家长的渴望,成了学校的动力,成为许多家庭和社会地位象征,并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综之,高考无论是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还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对促进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价值取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调控功能,是教育生态的“调控器”。

作为一个系统调控器与系统是否适配,调控器性能是否良好,是决定系统正反发展的关键。从本质上说,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服务的,在改革的控制方向上必要取向是尊重和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发挥其选择人才的作用。高考作为选拔考试,通过考试大批人才进入高校。对基础教育而言,它一方面检测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知识的能力、方法、习惯的水平,一方面反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也从另一个侧面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实施对办学方向的调控。综之,高考制度改革事关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乃至对全球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2006年我国高招入学率已达到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到质量互变的过程,高等教育从本质到类型再到学术标准都发生了转变。这时期基础教育也出现变化的趋势,高考作为系统的“控制器”的性能也要随之改变。也就是说教育生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其“调控器”性能不改变,就会失去它的功能和作用,甚而成为教育生态系统的障碍。

四、关于高考改革的思考

高考改革是促进教育生态良性发展的切入点,改革要以转变思想为先导,即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按照“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观,多样化的现代人才观,以及适应性的考试功能观来引领高考制度的变革,转变对高考改革起制约作用的高考功能理念。从调控性能上说,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考的功能不再只是选拔人才,而是精英选拔和技术型适用人才的选择相结合的功能,更多层面的是高校学生,通过考试及其他方式,进行双向互动选择。高校根据所设专业的层次、类型选择合适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性格以及志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高校和专业。


相关文章

  • 专题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教师版)
  • [考点定位] 一.考点扫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2.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 ...查看


  • 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出台 语文分值上升英语降
  • |来源:北京日报| http://china.takungpao.com/beijing/2013-10/1981436.html 据悉,提升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分值,旨在重视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考查学生联系实际深化.应用知识的策略 ...查看


  • 2013高考各省市病句题详细解析
  • 2013高考各省市病句题详细解析 吉林长春·秋水长 1.(全国新课标卷I-14T)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 ...查看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要点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 生物的基本特征: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节 1.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2 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1.2.1 包括物质转变(合 ...查看


  •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特点
  • ∙ 一.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基本特点 1. 兼有中心式调控和非中心式调控两种机制.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 (1)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的非中心式调控机制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第一层调控.这个层次的调控通过生物与其环境.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 ...查看


  • 2015新课标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
  • 2015新课标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 专题一 经济生活之货币.价格与消费 [考点整合] 一.货币理论 1.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⑴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下跌即人 民币贬值,我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价格 ...查看


  • 2014年四川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汇总
  • 2014年四川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汇总 发展低碳经济[中政申论编者按] 低碳经济是为了降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以及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通过人类经济活动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生态化所实现的一场涉及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的经济形态. ...查看


  • 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
  • 第2013年第5期(总第422期) (2013)05-0011-02[文章编号]1009-6043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5,2013TotalNo.422 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 郝 丹 哈尔滨 1 ...查看


  • 2013全国两会精神3
  •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社会保障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