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在第五、六章已分别阐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按照“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循环过程,本章应说明财务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财务报表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也是会计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财务报表必须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编报及时。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编制满足上述要求,就需要做好编表前的准备工作。

一、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

1、要以权责发生制为标准,对账簿记录中的有关收人、费用等账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正确地反映本期收人和费用,正确计算本期的损益。

2、以便及时编报报表,以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以便掌握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保证报表资料的准确可靠。

二、编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编制报表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期末账项调整。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正确地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收人、费用,为正确地计算结转本期经营成果提供有用的资料。

2.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包括:结算款项是否存在,是否与债务债权单位的债权、债务金额一致;各项存货的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是否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确认、计量;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一致,以及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3.编制工作底稿。通过工作底稿的编制,汇集编制报表所必需的资料。应该指出编制工作底稿的目的只是为了保证迅速地提供高质量的报表,不是一项必须进行的会计工作。如果能够及时提出准确的报表,也可以不编制工作底稿。

4.对账。通过对账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5.结账。通过结账,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

由于平时对收人、费用等经济业务是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实际情况经过确认、计量予以人账,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按照权责发生制予以调整,因此账项调整的内容主要是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具体包括四类:

一、应计收入的调整。

(属于本期收入,尚未收到款项的账项调整)

企业在本期已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商品或劳务,或财产物资使用权,理应获得属于本期的收人,但由于尚未完成结算过程,或延期付款等原因,致使本期的收人尚未收到。

平时按照稳健性原则,收人要到现金收到时,才进行会计处理。因此到了会计期间结束,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标准对虽然已经实现,但未收到现金未人账的收人进行账项调整,通过账项调整将其作为本期的收人人账。这种已经实现,尚未收到现金的收人,称为应计收人。应计收人主要包括应计业务收人、应计利息收人等。

二、应计费用(税金)的调整。

(属于本期费用,尚未支付款项的账项调整)

企业在本期已耗用,或本期已受益的支出,理应归属为本期发生的费用。

平时企业为简化会计处理,费用要到现金支付时,才进行会计处理。因此会计期间结束,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标准对已经发生,但未支付现金未人账的费用进行账项调整,通过账项调整将其作为本期的费用人账。这种已经发生,但尚未到支付日翔的费用,称为应计费用。对于企业来说,费用发生后,企业就有了支付现金的责任,从而形成企业的负债。所以,对未人账的费用进行调整的同时,还须调整企业的负债。应计费用主要是应付服务费、应付税金、应计利息等。

三、预收收人的调整。

(本期已收款,而不属于或不完全属于本期收入款项的账项调整)

本期已收款人账,因尚未向付款单位提供商品或劳务,或财产物资使用权,不属于本期收人的预收款项,是一种负债性质的预收收人。在计算本期收人时,应该将这部分预收收人进行账项调整。

按照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人的确认原则,虽然企业已经收到现金,但尚未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笔收人也不能作为企业实现的收人人账,而应将其作为履行义务期间的收入处理。因此,每个会计期间结束,都应对预收收人进行调整,将已实现的部分调整为本期的收入。这种已经收到现金,但尚未交付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收人,称为预收收人。对预收收人的账项调整取决于预收收人的人账方法,如果企业在收到预收款项时,能可靠地预计在当期能够实现的部分,可以在人账时将当期可实现的部分直接记人当期的收人,则首期的预收收人不必进行

调整,调整以后各期的预收收人;如果企业在收到预收款项时,不能可靠地预计在当期能够实现的部分,则须对各期的预收收人进行调整。

四、预付费用的调整。

(本期已付款,而不同于或不完全属于本期费用的账项调整) 本期已付款人账,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费用,在计算本期费用时,应该将这部分费用进行调整。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大量的先支付、后受益的事项乙这些支付在先、发生在后的费用,称为预付费用。预付费用的支付与发生的时间不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称为收益性支出,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称为资本性支出。属于待摊费用的收益性支出在现金支出时,不应记人当期的费用,而作为递延到以后的会计期间;属于资本性支出在现金支出时,不应记人当期的费用t 而应该作为资产在以后各受益期间摊销记人各期费用。

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共同特点是: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在时间上晚于经济业务的发生。预收收人和预付费用的共同特点是: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在时间上早于经济业务的发生。

第三节 工作底稿

工作底稿,亦称“工作底表”,是将一定会计期间核算所得到的会计资料汇集一起,为最终取得一定的会计信息而进行调整、试算、分析的表式。工作底稿有各种用途,如总分类账户余额和发生额试算表、期末账项调整表、为编制报表提供资料的工作底稿等等。不同用途的工作底稿,其格式也不同。本节着重说明期末为便于编制报表而编制的工作底稿。

编制工作底稿。是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因此,可以把编制工作底稿视为对账、结账的一项内容。编制工作底稿又可以为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提供必要的资料,也可以把编制工作底稿视为编制报表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所以,编制工作底稿是会计资料由账簿向报表过渡的一项重要会计核算工作。

工作底稿根据不同用途有不同的格式。一般有五组十栏式和六组十二栏式等。五组十栏式系指工作底稿表上设有“试算表”、“账项调整”、“账项结转”、“资产负债表” 和“利润表”等五组,每一组又分借方和贷方两栏,构成五组十栏的格式。如果在“账项调整”组之后增设“调整后试算表”一组,便构成六组十二栏的格式。

一、试算表的填制

首先,将总分类账各账户的名称填人会计科目栏内,同时将各账户的余额填人试算表的借方栏或贷方栏。在将总分类账户填入会计科

目栏时,考虑到期末账项调整的需要,有些账户需要空留几行,以满足登记调整金额的需要。

二、账项调整的填写

对于期末应予调整的账项,首先应确定其应借、应贷账户及金额,然后,在账项调整栏内填写账项调整分录。

三、调整后试算表的填制

将“试算表” 与“账项调整”两栏相同科目的借、贷金额合并,同方向金额相加,反方向金额相减。合并所得的金额就是“调整后试算表”相应会计科目的金额,将其填人“调整后试算表”栏内。

四、账项结转的填写

对于期末应子结转的账项,首先应确定应借、应贷账户及金额。然后,在“账项结转”栏内填写结转分录。

第四节 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

对账就是在有关经济业务人账以后,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 在会计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发生记账、计算等差错,也难免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为了确保账簿记录的正确、完整、真实性,在有关经济业务人账之后,必须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对账工作是为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一项检查性工作。

对账分为日常核对和定期核对两种。日常核对是指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凭证时,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审核;在登记账簿时,对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核对。定期核对是指在期末结账前,对凭证、账簿记录等进行的核对。

对账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一是账证核对,二是账账核对,三是账实核对。

(一)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将各种账簿(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以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记录与有关会计凭证(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相核对。这种核对主要是在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月终,如果发现账账不符,就应回过头来对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进行核对,以保证账证相符。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账证核对主要检查登账中的错误。核对时,将凭证和账簿的记录内容、数量、金额和会计科目等相互对比,保证二者相符。

(二)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在账证核对的基础上,各种账簿之间有关指标的核对。

主要包括:总分类账各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期末余额以及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有关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核对相符;会计部门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核对相符。

核对的方法是编制总分类账余额试算平衡表、总分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余额明细表等。

(三)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在账账核对的基础上,将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

主要包括: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额相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对账单相核对;各种材料、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材料、物资实存数额相核对;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的对账单相核对。账实核对,一般要结合财产清查进行。有关财产清查的内容、方法等,在第六节中专门介绍。

二、结账

(一)结账的意义

结账就是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

额。

会计分期一般实行日历制,月末进行计算,季末进行结算,年末进行决算。结账于各会计期末进行,所以,可以分为月结、季结和年结。

(二)结账的程序和内容

结账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1.结账前,必须将属于本期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和应由本期受益的收人、负担的费用全部登记人账。在此基础上,才可保证结账的有用性,确保会计报表的正确性。不得把将要发生的经济业务提前人账,也不得把已经在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延至下期(甚至以后期)人账。为了确保结账的正确,在本期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人账的基础上,按照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将有关的转账事项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记人有关账簿。需调整的事项及调整方法,详见期末账项调整。

2.结账时,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季、年)发生额的(如各项收人、费用账户等),应单列一行进行发生额的登记,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季)合计”字样,并在下面划一单红线至余额栏;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为了反映自年初开始直至本月末为止的累计发生额,还应在月(季)结下面再单列一行进行累计发生额的登记,并在下面再划一单红线至余额栏。具体的方法是:

(1)办理月结,应在各账户本月份最后一笔记录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本月结束;然后,在红线下结算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无月末余额的,可在“余额”栏内注明“平”字或注明“0”符号),

并在摘要栏内注明“X 月份发生额及余额”或“本月合计”字样;最后,再在本摘要栏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完成月结工作。

(2)办理季结,应在各账户本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月结下面(需按月结出累计发生额的,应在“本季累计”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本季结束;然后,在红线下结算出本季发生额和季末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第X 季度发生额及余额”或“本季合计”字样;最后,再在本摘要栏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完成季结工作。

(3)办理年结,应在12月份月结下面(需办理季结的,应在第4季度的季结下面,需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在“本年累计”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年度终了;然后,在红线下面结算填列全年12个月份的月结发生额或4个季度的季结发生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年度发生额及余额”或“本年合计”字样;在此基础上,将年初借(贷)方余额抄列于“年度发生额”或“本年合计”下一行的借(贷)方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年初余额”字样,同时将年末借(贷)方余额,再列下一行的贷(借)方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最后加计借贷两方合计数相等,并在合计数下划通栏双红线,表示完成年结工作。需要更换新账的,应在进行年结的同时,在新账中有关账户的第一行“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或“年初余额”字样,并将上年的年末余额以同方向记人新账中的余额栏内。新旧账有关账户余额的转记事项,不编制记账凭证。

若由于会计制度改变而需要在新账中改变原有账户名称及其核算内容的,可将年末余额按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余额调整分录,或

编制余额调整工作底稿,将调整后的账户余额抄入新账的有关账户余额栏内。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在第五、六章已分别阐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按照“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循环过程,本章应说明财务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财务报表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也是会计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财务报表必须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编报及时。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编制满足上述要求,就需要做好编表前的准备工作。

一、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

1、要以权责发生制为标准,对账簿记录中的有关收人、费用等账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正确地反映本期收人和费用,正确计算本期的损益。

2、以便及时编报报表,以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以便掌握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保证报表资料的准确可靠。

二、编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编制报表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期末账项调整。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正确地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收人、费用,为正确地计算结转本期经营成果提供有用的资料。

2.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包括:结算款项是否存在,是否与债务债权单位的债权、债务金额一致;各项存货的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是否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确认、计量;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一致,以及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3.编制工作底稿。通过工作底稿的编制,汇集编制报表所必需的资料。应该指出编制工作底稿的目的只是为了保证迅速地提供高质量的报表,不是一项必须进行的会计工作。如果能够及时提出准确的报表,也可以不编制工作底稿。

4.对账。通过对账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5.结账。通过结账,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

由于平时对收人、费用等经济业务是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实际情况经过确认、计量予以人账,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按照权责发生制予以调整,因此账项调整的内容主要是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具体包括四类:

一、应计收入的调整。

(属于本期收入,尚未收到款项的账项调整)

企业在本期已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商品或劳务,或财产物资使用权,理应获得属于本期的收人,但由于尚未完成结算过程,或延期付款等原因,致使本期的收人尚未收到。

平时按照稳健性原则,收人要到现金收到时,才进行会计处理。因此到了会计期间结束,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标准对虽然已经实现,但未收到现金未人账的收人进行账项调整,通过账项调整将其作为本期的收人人账。这种已经实现,尚未收到现金的收人,称为应计收人。应计收人主要包括应计业务收人、应计利息收人等。

二、应计费用(税金)的调整。

(属于本期费用,尚未支付款项的账项调整)

企业在本期已耗用,或本期已受益的支出,理应归属为本期发生的费用。

平时企业为简化会计处理,费用要到现金支付时,才进行会计处理。因此会计期间结束,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标准对已经发生,但未支付现金未人账的费用进行账项调整,通过账项调整将其作为本期的费用人账。这种已经发生,但尚未到支付日翔的费用,称为应计费用。对于企业来说,费用发生后,企业就有了支付现金的责任,从而形成企业的负债。所以,对未人账的费用进行调整的同时,还须调整企业的负债。应计费用主要是应付服务费、应付税金、应计利息等。

三、预收收人的调整。

(本期已收款,而不属于或不完全属于本期收入款项的账项调整)

本期已收款人账,因尚未向付款单位提供商品或劳务,或财产物资使用权,不属于本期收人的预收款项,是一种负债性质的预收收人。在计算本期收人时,应该将这部分预收收人进行账项调整。

按照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人的确认原则,虽然企业已经收到现金,但尚未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笔收人也不能作为企业实现的收人人账,而应将其作为履行义务期间的收入处理。因此,每个会计期间结束,都应对预收收人进行调整,将已实现的部分调整为本期的收入。这种已经收到现金,但尚未交付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收人,称为预收收人。对预收收人的账项调整取决于预收收人的人账方法,如果企业在收到预收款项时,能可靠地预计在当期能够实现的部分,可以在人账时将当期可实现的部分直接记人当期的收人,则首期的预收收人不必进行

调整,调整以后各期的预收收人;如果企业在收到预收款项时,不能可靠地预计在当期能够实现的部分,则须对各期的预收收人进行调整。

四、预付费用的调整。

(本期已付款,而不同于或不完全属于本期费用的账项调整) 本期已付款人账,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费用,在计算本期费用时,应该将这部分费用进行调整。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大量的先支付、后受益的事项乙这些支付在先、发生在后的费用,称为预付费用。预付费用的支付与发生的时间不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称为收益性支出,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称为资本性支出。属于待摊费用的收益性支出在现金支出时,不应记人当期的费用,而作为递延到以后的会计期间;属于资本性支出在现金支出时,不应记人当期的费用t 而应该作为资产在以后各受益期间摊销记人各期费用。

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共同特点是: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在时间上晚于经济业务的发生。预收收人和预付费用的共同特点是: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在时间上早于经济业务的发生。

第三节 工作底稿

工作底稿,亦称“工作底表”,是将一定会计期间核算所得到的会计资料汇集一起,为最终取得一定的会计信息而进行调整、试算、分析的表式。工作底稿有各种用途,如总分类账户余额和发生额试算表、期末账项调整表、为编制报表提供资料的工作底稿等等。不同用途的工作底稿,其格式也不同。本节着重说明期末为便于编制报表而编制的工作底稿。

编制工作底稿。是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因此,可以把编制工作底稿视为对账、结账的一项内容。编制工作底稿又可以为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提供必要的资料,也可以把编制工作底稿视为编制报表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所以,编制工作底稿是会计资料由账簿向报表过渡的一项重要会计核算工作。

工作底稿根据不同用途有不同的格式。一般有五组十栏式和六组十二栏式等。五组十栏式系指工作底稿表上设有“试算表”、“账项调整”、“账项结转”、“资产负债表” 和“利润表”等五组,每一组又分借方和贷方两栏,构成五组十栏的格式。如果在“账项调整”组之后增设“调整后试算表”一组,便构成六组十二栏的格式。

一、试算表的填制

首先,将总分类账各账户的名称填人会计科目栏内,同时将各账户的余额填人试算表的借方栏或贷方栏。在将总分类账户填入会计科

目栏时,考虑到期末账项调整的需要,有些账户需要空留几行,以满足登记调整金额的需要。

二、账项调整的填写

对于期末应予调整的账项,首先应确定其应借、应贷账户及金额,然后,在账项调整栏内填写账项调整分录。

三、调整后试算表的填制

将“试算表” 与“账项调整”两栏相同科目的借、贷金额合并,同方向金额相加,反方向金额相减。合并所得的金额就是“调整后试算表”相应会计科目的金额,将其填人“调整后试算表”栏内。

四、账项结转的填写

对于期末应子结转的账项,首先应确定应借、应贷账户及金额。然后,在“账项结转”栏内填写结转分录。

第四节 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

对账就是在有关经济业务人账以后,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 在会计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发生记账、计算等差错,也难免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为了确保账簿记录的正确、完整、真实性,在有关经济业务人账之后,必须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对账工作是为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一项检查性工作。

对账分为日常核对和定期核对两种。日常核对是指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凭证时,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审核;在登记账簿时,对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核对。定期核对是指在期末结账前,对凭证、账簿记录等进行的核对。

对账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一是账证核对,二是账账核对,三是账实核对。

(一)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将各种账簿(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以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记录与有关会计凭证(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相核对。这种核对主要是在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月终,如果发现账账不符,就应回过头来对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进行核对,以保证账证相符。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账证核对主要检查登账中的错误。核对时,将凭证和账簿的记录内容、数量、金额和会计科目等相互对比,保证二者相符。

(二)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在账证核对的基础上,各种账簿之间有关指标的核对。

主要包括:总分类账各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期末余额以及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有关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核对相符;会计部门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核对相符。

核对的方法是编制总分类账余额试算平衡表、总分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余额明细表等。

(三)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在账账核对的基础上,将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

主要包括: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额相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对账单相核对;各种材料、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材料、物资实存数额相核对;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的对账单相核对。账实核对,一般要结合财产清查进行。有关财产清查的内容、方法等,在第六节中专门介绍。

二、结账

(一)结账的意义

结账就是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

额。

会计分期一般实行日历制,月末进行计算,季末进行结算,年末进行决算。结账于各会计期末进行,所以,可以分为月结、季结和年结。

(二)结账的程序和内容

结账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1.结账前,必须将属于本期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和应由本期受益的收人、负担的费用全部登记人账。在此基础上,才可保证结账的有用性,确保会计报表的正确性。不得把将要发生的经济业务提前人账,也不得把已经在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延至下期(甚至以后期)人账。为了确保结账的正确,在本期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人账的基础上,按照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将有关的转账事项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记人有关账簿。需调整的事项及调整方法,详见期末账项调整。

2.结账时,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季、年)发生额的(如各项收人、费用账户等),应单列一行进行发生额的登记,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季)合计”字样,并在下面划一单红线至余额栏;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为了反映自年初开始直至本月末为止的累计发生额,还应在月(季)结下面再单列一行进行累计发生额的登记,并在下面再划一单红线至余额栏。具体的方法是:

(1)办理月结,应在各账户本月份最后一笔记录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本月结束;然后,在红线下结算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无月末余额的,可在“余额”栏内注明“平”字或注明“0”符号),

并在摘要栏内注明“X 月份发生额及余额”或“本月合计”字样;最后,再在本摘要栏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完成月结工作。

(2)办理季结,应在各账户本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月结下面(需按月结出累计发生额的,应在“本季累计”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本季结束;然后,在红线下结算出本季发生额和季末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第X 季度发生额及余额”或“本季合计”字样;最后,再在本摘要栏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完成季结工作。

(3)办理年结,应在12月份月结下面(需办理季结的,应在第4季度的季结下面,需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在“本年累计”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年度终了;然后,在红线下面结算填列全年12个月份的月结发生额或4个季度的季结发生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年度发生额及余额”或“本年合计”字样;在此基础上,将年初借(贷)方余额抄列于“年度发生额”或“本年合计”下一行的借(贷)方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年初余额”字样,同时将年末借(贷)方余额,再列下一行的贷(借)方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最后加计借贷两方合计数相等,并在合计数下划通栏双红线,表示完成年结工作。需要更换新账的,应在进行年结的同时,在新账中有关账户的第一行“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或“年初余额”字样,并将上年的年末余额以同方向记人新账中的余额栏内。新旧账有关账户余额的转记事项,不编制记账凭证。

若由于会计制度改变而需要在新账中改变原有账户名称及其核算内容的,可将年末余额按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余额调整分录,或

编制余额调整工作底稿,将调整后的账户余额抄入新账的有关账户余额栏内。


相关文章

  •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
  • http://www.bjhdcz.gov.cn/ckkt_p16.htm 第十六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以反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编制方法,以及编制过程中需要 ...查看


  • 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
  • <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通知 2004-3-18 12:03:01 来源: 财政部关于印发<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5年2月9日 财会字[1995]ll号)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查看


  • 企业合并报表
  • 合并财务报表 总共69题共100分 查看试题范围: 显示全部试题 仅显示答错试题 仅显示未答试题 仅显示答对试题 考试编号: 试卷11 答题开始时间: 2012-12-27 18:25:36 答题结束时间: 2012-12-27 18:25 ...查看


  • iksfsi清_产核资专项审计计划底稿模板
  •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第五章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5.1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前期调查方案模板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前 ...查看


  • 财务报表课程设计
  • 合并会计报表有关问题的探讨 目 录 一.合并会计报表概念及产生 ---------------3 二.对合并会计表研究的意义 ---------------3 三.合并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4 四.合并会计报表存在 ...查看


  •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梳理
  • 摘要:以企业集团为报告主体的合并财务报表,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重大难题之一.企业集团内部股权投资.其他内部交易的调整与抵销,是合并工作底稿的关键内容.2014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不再限定基于权益法 ...查看


  • 10-财务报告制度
  • 财务报告制度 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所形成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便于公司内.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 ...查看


  • 第七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 第七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理解编制报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明确编制报表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结账的方法.对账的内容.账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熟悉财产清查的方法: ...查看


  • 浙江省省属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制度GZW204000
  • 浙江省省属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制度 索 取 号: GZW204000-2005-011 生成时间: 2005年11月22日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内容概述 : 关于印发<浙江省省属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制度>的通知 公开时限: 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