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神化世界]案例

初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走进神话世界》

丰台实验学校 张伟丽

一、问题的发现:

《新课标》已实施多年,可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仍旧是老面孔,即使有一些改进,也是在困惑与茫然中的“犹抱琵琶半遮面”。

新教材在手,已时近一年,教材内容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教学行动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即使抬腿想迈出一步,也不知高低深浅,犹犹豫豫反反复复,始终裹足不前……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面对《新课标》,不禁自问:如何切实落实《新课标》?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把综合性学习放在那里了?是不是应该放开手脚去做?面对这些疑问,必须试一试,我们别无选择。

二、初步调研:

学生喜不喜欢语文活动,愿不愿意做,效果会怎样?因为从来没正式做过,我还是试探性的问了学生一句,结果令人吃惊:居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回答“还是不搞为好”!理由是:不感兴趣;不能提高成绩;会牵扯精力,影响即将临近的副科期末考试。同意做的学生大都是听话的好孩子,愿意配合老师工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没办法,我只好使出浑身解数,经过好一番动员,摆出种种诱人的结果,并且答应学生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副科考试,这样,这次活动才得以实施。

三、付诸实践:

完成第二单元《神话》的学习后,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次“走进神话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听过爷爷奶奶讲的传统神话故事,又在现代中外各种新奇神话的轰炸中成长,对神话不乏诸多感性的认识。但如果深入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恐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又切忌教师的越俎代庖,喧宾夺主。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才有意义。设计中必须有相当的趣味性,新鲜感,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虑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好奇心、好胜心都很强,只要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等原则,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尝试着去做,这次活动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目的:

1. 进一步了解神话的艺术特色,探究神话的渊源,感受古代文化的博

大精深,领略祖国文化的丰厚底蕴。

2. 通过收集、整理、提炼材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交流合作,将成果付诸文字,并以各种形式展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

(三)、活动重点:

了解神话内容,感悟神话特点,探究神话渊源,领略神话魅力,开拓神话领域。

(四)、活动难点:

通过整理信息,以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

(五)、活动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讲神话故事。

要求学生从网络等渠道搜集中国古代神话,并以故事形式讲给大家听,并作简要评析。

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将信息整合,分类,感悟神话的艺术特色,探究神话的渊源。

1、指导学生将故事按内容分类。

2、指导学生感悟神话的艺术特色。

3、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探究神话的渊源。

第三课时:拓展神话性领域——分组行动,探究古代神话的现实意义。

1、第一小组:将神话改编成剧本,并表演给大家看。

2、第二小组: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自主设题,调查访问。将信息整合,

分析数据,了解神话在现代人心中的位臵,并用PPt展示。

3、第三小组:深入研究古代神话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实质,撰写小论文《从古代神话看中华民族精神》。

4、第四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将神话与现实结合起来,编写现代新神话。

第四课时:教师分别指导各小组完成任务。

第五课时:各小组分别展示研究成果,总结反思活动中的感受体会以及

经验教训。

四、课后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学生访谈:

1、问卷调查:

① 你喜欢这次活动吗?为什么?

A、非常喜欢。B、一般。C、不喜欢。

② 以后还愿意参加类似活动吗?

A、还愿参加。B、随便。C、不参加。

2、数据统计:

全班34人中有28人喜欢。占82%。有6人回答“一般”,占

18%。

全班34人中有31人还想参加类似活动,占91%,3人回答“随

便”,占9%。

3、分别访谈:重点访谈对象是不太喜欢,不太愿意参加的学生,他

们直言不讳:

①、 费时太多,占用课余时间,影响副科的复习,对语文成绩

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

②、 此次分工不太合理,认为自己承担的任务太少,没发挥出

应有的作用。

③、 对神话这一题材不感兴趣,认为太古老。喜欢时尚的现代

题材。如走近名人一类,能更多接触社会。

④、 对“再现神话”这以环节不感兴趣,想自己写自己的生活

来演出。

五、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份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

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竞赛、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教学中就不能只抽象的传授知识、原则、技巧,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这次活动正是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分析思考,放到实践中,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经过了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 形式新颖:

本届初一学生从未正式做过类似活动,这次活动使他们的学习

生涯中有了一次新的人生体验,甚至是终生难以忘怀的。

3、 开阔了眼界:

有句话说得好,“教科书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

科书”。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在古代神话和现代社会这本大教科书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不仅了解到古代神话的相关内容,还有了更多的感悟,深深的爱上了这种最初的文学样式。他们看到远古先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沿着这条血脉一直探究到今天,发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渊源,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丰厚的底蕴。

4、 提高了能力:

这次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从远古到现代,纵贯古今的大舞台,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特长,充分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愉悦。

神话再现小组初次尝试了改编剧本,过了一把“演戏瘾”,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居然有表演的才华,也许将来能做个不错的演员。在调查组,学生们体验了与不同阶层的人们接触、沟通,面对复杂的数据,能独立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写出具有相当水平的调查报告,还能从中发现问题,尝试着去解决。在神话新编组,学生们大胆像想,学会了联系现实,用稚嫩的思维去解决现代社会中的难题。这充分证明他们在观察生活,在深入思考,在探索未来的发展。在论文写作组,他们初试牛刀,闯进了一个对自己来说高高在上又充满诱惑的新领域。经历了一番坎坷,一番磨砺,顿悟到:“原来如此,论文不是想出来的,是写出来再一遍一遍地修改出来的,这一过程中,我好像长大了许多”。此外,有许多声音令人震撼:“我发现我挺伟大的,我也

有能力跨越如此高度,原来我真的能行……”

5、 切实体现出合作探究的价值:

以往的合作学习,有些只是形式上的,或是浅层次的,学生似乎没有真正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此次活动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合作,改编剧本要征求每位演员的意见,每位演员都必须默契配合才能完成演出任务;调查任务繁重,要分头进行,数据要一个个搜集、汇总;论文需要充足的论据,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神话新编更要集思广益,才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难怪有学生在总结中感悟到:只有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比较恰当:

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臵,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是高不可攀;既有一定的诱惑力,又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亲历亲为才行。学生在活动中,有许多盲目之为,好大喜功之举,发现碰壁之后,积极要求老师指点迷津,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使眼高手低的学生有所醒悟,使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树立信心。

(二)、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设臵中还有一些细节考虑不周,不能适合每一学生的个

性需求。

2、初一学生尚未接触过议论文,论文撰写这一环节难度偏大,致使

部分学生望而却步。

3、选材方面不够时尚,以后应注意更多的了解现在的学生需求,设

计活动更多的考虑要适合当代青年人求新、求异的思维需要。

4、活动中接触社会不多,不能满足学生融入社会的强烈要求。等等。

六、总结:

这次语文活动课是初次尝试,我感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语文教学改革迈出的一大步。今后我还要走下去,并不断完善、提高,因为它是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措施。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语文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课程评价好像只偏重学业成绩,师生们怨声载道。其中原因非常复杂,非一位教师的研究所能解决。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时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实践,才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

质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内容上强调开放性,在方法上强调多样性,必须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将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到底。

时代要求我们把语文活动放在学生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背景下审视,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学生和教师教学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和人文精神、具有创新意识、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能主动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

总之,通过这次尝试,我感到语文活动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需要我们教师带着学生展翅高飞。

初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走进神话世界》

丰台实验学校 张伟丽

一、问题的发现:

《新课标》已实施多年,可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仍旧是老面孔,即使有一些改进,也是在困惑与茫然中的“犹抱琵琶半遮面”。

新教材在手,已时近一年,教材内容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教学行动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即使抬腿想迈出一步,也不知高低深浅,犹犹豫豫反反复复,始终裹足不前……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面对《新课标》,不禁自问:如何切实落实《新课标》?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把综合性学习放在那里了?是不是应该放开手脚去做?面对这些疑问,必须试一试,我们别无选择。

二、初步调研:

学生喜不喜欢语文活动,愿不愿意做,效果会怎样?因为从来没正式做过,我还是试探性的问了学生一句,结果令人吃惊:居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回答“还是不搞为好”!理由是:不感兴趣;不能提高成绩;会牵扯精力,影响即将临近的副科期末考试。同意做的学生大都是听话的好孩子,愿意配合老师工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没办法,我只好使出浑身解数,经过好一番动员,摆出种种诱人的结果,并且答应学生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副科考试,这样,这次活动才得以实施。

三、付诸实践:

完成第二单元《神话》的学习后,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次“走进神话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听过爷爷奶奶讲的传统神话故事,又在现代中外各种新奇神话的轰炸中成长,对神话不乏诸多感性的认识。但如果深入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恐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又切忌教师的越俎代庖,喧宾夺主。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才有意义。设计中必须有相当的趣味性,新鲜感,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虑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好奇心、好胜心都很强,只要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等原则,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尝试着去做,这次活动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目的:

1. 进一步了解神话的艺术特色,探究神话的渊源,感受古代文化的博

大精深,领略祖国文化的丰厚底蕴。

2. 通过收集、整理、提炼材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交流合作,将成果付诸文字,并以各种形式展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

(三)、活动重点:

了解神话内容,感悟神话特点,探究神话渊源,领略神话魅力,开拓神话领域。

(四)、活动难点:

通过整理信息,以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

(五)、活动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讲神话故事。

要求学生从网络等渠道搜集中国古代神话,并以故事形式讲给大家听,并作简要评析。

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将信息整合,分类,感悟神话的艺术特色,探究神话的渊源。

1、指导学生将故事按内容分类。

2、指导学生感悟神话的艺术特色。

3、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探究神话的渊源。

第三课时:拓展神话性领域——分组行动,探究古代神话的现实意义。

1、第一小组:将神话改编成剧本,并表演给大家看。

2、第二小组: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自主设题,调查访问。将信息整合,

分析数据,了解神话在现代人心中的位臵,并用PPt展示。

3、第三小组:深入研究古代神话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实质,撰写小论文《从古代神话看中华民族精神》。

4、第四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将神话与现实结合起来,编写现代新神话。

第四课时:教师分别指导各小组完成任务。

第五课时:各小组分别展示研究成果,总结反思活动中的感受体会以及

经验教训。

四、课后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学生访谈:

1、问卷调查:

① 你喜欢这次活动吗?为什么?

A、非常喜欢。B、一般。C、不喜欢。

② 以后还愿意参加类似活动吗?

A、还愿参加。B、随便。C、不参加。

2、数据统计:

全班34人中有28人喜欢。占82%。有6人回答“一般”,占

18%。

全班34人中有31人还想参加类似活动,占91%,3人回答“随

便”,占9%。

3、分别访谈:重点访谈对象是不太喜欢,不太愿意参加的学生,他

们直言不讳:

①、 费时太多,占用课余时间,影响副科的复习,对语文成绩

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

②、 此次分工不太合理,认为自己承担的任务太少,没发挥出

应有的作用。

③、 对神话这一题材不感兴趣,认为太古老。喜欢时尚的现代

题材。如走近名人一类,能更多接触社会。

④、 对“再现神话”这以环节不感兴趣,想自己写自己的生活

来演出。

五、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份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

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竞赛、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教学中就不能只抽象的传授知识、原则、技巧,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这次活动正是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分析思考,放到实践中,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经过了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 形式新颖:

本届初一学生从未正式做过类似活动,这次活动使他们的学习

生涯中有了一次新的人生体验,甚至是终生难以忘怀的。

3、 开阔了眼界:

有句话说得好,“教科书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

科书”。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在古代神话和现代社会这本大教科书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不仅了解到古代神话的相关内容,还有了更多的感悟,深深的爱上了这种最初的文学样式。他们看到远古先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沿着这条血脉一直探究到今天,发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渊源,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丰厚的底蕴。

4、 提高了能力:

这次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从远古到现代,纵贯古今的大舞台,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特长,充分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愉悦。

神话再现小组初次尝试了改编剧本,过了一把“演戏瘾”,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居然有表演的才华,也许将来能做个不错的演员。在调查组,学生们体验了与不同阶层的人们接触、沟通,面对复杂的数据,能独立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写出具有相当水平的调查报告,还能从中发现问题,尝试着去解决。在神话新编组,学生们大胆像想,学会了联系现实,用稚嫩的思维去解决现代社会中的难题。这充分证明他们在观察生活,在深入思考,在探索未来的发展。在论文写作组,他们初试牛刀,闯进了一个对自己来说高高在上又充满诱惑的新领域。经历了一番坎坷,一番磨砺,顿悟到:“原来如此,论文不是想出来的,是写出来再一遍一遍地修改出来的,这一过程中,我好像长大了许多”。此外,有许多声音令人震撼:“我发现我挺伟大的,我也

有能力跨越如此高度,原来我真的能行……”

5、 切实体现出合作探究的价值:

以往的合作学习,有些只是形式上的,或是浅层次的,学生似乎没有真正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此次活动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合作,改编剧本要征求每位演员的意见,每位演员都必须默契配合才能完成演出任务;调查任务繁重,要分头进行,数据要一个个搜集、汇总;论文需要充足的论据,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神话新编更要集思广益,才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难怪有学生在总结中感悟到:只有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比较恰当:

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臵,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是高不可攀;既有一定的诱惑力,又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亲历亲为才行。学生在活动中,有许多盲目之为,好大喜功之举,发现碰壁之后,积极要求老师指点迷津,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使眼高手低的学生有所醒悟,使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树立信心。

(二)、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设臵中还有一些细节考虑不周,不能适合每一学生的个

性需求。

2、初一学生尚未接触过议论文,论文撰写这一环节难度偏大,致使

部分学生望而却步。

3、选材方面不够时尚,以后应注意更多的了解现在的学生需求,设

计活动更多的考虑要适合当代青年人求新、求异的思维需要。

4、活动中接触社会不多,不能满足学生融入社会的强烈要求。等等。

六、总结:

这次语文活动课是初次尝试,我感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语文教学改革迈出的一大步。今后我还要走下去,并不断完善、提高,因为它是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措施。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语文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课程评价好像只偏重学业成绩,师生们怨声载道。其中原因非常复杂,非一位教师的研究所能解决。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时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实践,才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

质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内容上强调开放性,在方法上强调多样性,必须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将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到底。

时代要求我们把语文活动放在学生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背景下审视,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学生和教师教学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和人文精神、具有创新意识、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能主动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

总之,通过这次尝试,我感到语文活动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需要我们教师带着学生展翅高飞。


相关文章

  • 小学生反邪教知识(二)
  • 新桥小学 反邪教知识(二) 一.案例:亲情失落寒风中 周世伟原本有个美满的家庭,爸爸妈妈对他十分疼爱.但自从周父周母迷上"法轮功"后,他们开始对儿子变得非常冷漠,整天难说上两句话. 周世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母没有丝 ...查看


  •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例文
  • "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 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 ...查看


  •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 一次美的旅行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引言与背景:灵溪一中渎浦校区 黄神志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人文精神和美的教育,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 ...查看


  • 语文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而大量的社会信息则需要通过电话.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直接传递.因此,口语交际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趋势逐渐增强.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应包括听 ...查看


  • 著作权主体案例
  • 徐某与孙某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2002年9月,被告孙某被聘为"中小学生阅读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负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部分的撰写,该课题组另一成员张素珍与孙某共同商量了相关文章的框架问题,并以书面形式列出题目和提纲, ...查看


  • 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计划
  •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没有计划的生活是盲目的:停滞的知识迟早会被淘汰,现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人才竞争尤为突出,这股强劲的竞争风伴随着教育改革席卷校园.本来在普通人眼中的"铁饭碗"职业--教师,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竞争,不 ...查看


  • 语文课堂教学之导入
  • 论文题目:浅析语文课有效导入的作用 作者:王娟 作者单位: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白庙中学 联系方式:[1**********] 浅析语文课有效导入的作用 摘要:"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语文课上如果能有行之有效的导入,那将 ...查看


  • 初一语文课改计划
  • 初一语文课改计划 今年九月六日至九月八日,本备课组的三名教师参加了新罗区进修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并多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改录象观摩活动.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查看


  • 语文初一上册期末
  •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7题,共27分) 1. 请将下面名言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分)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