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列夫_托尔斯泰_教学实录[1]

本栏邮箱:[email protected]

·案例·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实录

□ 吉林省实验中学 侯 雪

个人简介

侯雪,女,吉林省实验中学教师。2005年7月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二届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暨问题对策研讨会”上代表吉林省作题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专题发言;2006年3月,参与的国家级课题“探究学习方式与中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探

YUWEN JIANSHE案

大概以此能引出解读文本和课堂教学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这一话题。

一、文本的特点影响读者关注的角度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我们以为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从来是文科教学的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的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当时叶圣陶与夏丏尊合编《国文百八篇》,指导思想就在于“定目标”,按“目标”选文,按“目标”编文。“依我们的信念,国文科和别的学科性质不同,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因此,我们主张把学习国文的目标侧重在形式的讨究。”这两段话包含了一个重要内容,即语文教本的目标之一应重在对文本形式的探究。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文章的特点选编的,或考虑到文本的文体特点,或考虑到单元主题特点,或考虑到语文知识能力特点等。如果从文本形式这个层面去看待文本的话,我以为文体特点是重要的。从文体特点出发寻找进入文本的切入点,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但这并不是说要一味强调文体知识教学。近年来,教材的编排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的以文体来划分教学单元,有的以人文素养来划分主题单元,有的甚至打乱以单元为序列的模式,将编排授课序列的权利交给教师,这实际上弱化了文体意识。但弱化不等于完全否定,从文本的文体特点入手,找寻教学的切入点,是对文体知识良性的、动态的、积极的渗透。如教学《小石潭记》,可抓住作者一“乐”一“忧”的情绪变化,理解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的孤凄悲凉的心境。小说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

究”结题并验收,撰写的论文《中学生古典诗词学习及填词创作尝试》获一等奖;2006年7月代表吉林省参加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笃信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精神之旅。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不追求天才的特质,然而一直追求勤奋的心灵、活跃的想象,愿意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愉快地行走!

教育观点

找寻“桃源”的入口

读《桃花源记》总是以为渔人能有幸进入桃花源,是因为有“落英缤纷”的桃林的吸引,是因为有览胜探奇的果敢,是因为奇遇般地看到了山上一个“仿佛若有光”的“小口”。此三者既有偶然的非确定性因素又有既成的确定性因素,缺少任何一个条件恐怕渔人的桃源之行都不会实现。

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文本犹如桃花源,教师和学生就是行进在桃源路上的渔人,我们陶醉于一路缤纷的落花,我们有览胜探奇的兴致,但关

1

本栏邮箱:[email protected]

·案例·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实录

□ 吉林省实验中学 侯 雪

个人简介

侯雪,女,吉林省实验中学教师。2005年7月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二届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暨问题对策研讨会”上代表吉林省作题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专题发言;2006年3月,参与的国家级课题“探究学习方式与中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探

YUWEN JIANSHE案

大概以此能引出解读文本和课堂教学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这一话题。

一、文本的特点影响读者关注的角度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我们以为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从来是文科教学的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的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当时叶圣陶与夏丏尊合编《国文百八篇》,指导思想就在于“定目标”,按“目标”选文,按“目标”编文。“依我们的信念,国文科和别的学科性质不同,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因此,我们主张把学习国文的目标侧重在形式的讨究。”这两段话包含了一个重要内容,即语文教本的目标之一应重在对文本形式的探究。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文章的特点选编的,或考虑到文本的文体特点,或考虑到单元主题特点,或考虑到语文知识能力特点等。如果从文本形式这个层面去看待文本的话,我以为文体特点是重要的。从文体特点出发寻找进入文本的切入点,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但这并不是说要一味强调文体知识教学。近年来,教材的编排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的以文体来划分教学单元,有的以人文素养来划分主题单元,有的甚至打乱以单元为序列的模式,将编排授课序列的权利交给教师,这实际上弱化了文体意识。但弱化不等于完全否定,从文本的文体特点入手,找寻教学的切入点,是对文体知识良性的、动态的、积极的渗透。如教学《小石潭记》,可抓住作者一“乐”一“忧”的情绪变化,理解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的孤凄悲凉的心境。小说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

究”结题并验收,撰写的论文《中学生古典诗词学习及填词创作尝试》获一等奖;2006年7月代表吉林省参加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笃信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精神之旅。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不追求天才的特质,然而一直追求勤奋的心灵、活跃的想象,愿意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愉快地行走!

教育观点

找寻“桃源”的入口

读《桃花源记》总是以为渔人能有幸进入桃花源,是因为有“落英缤纷”的桃林的吸引,是因为有览胜探奇的果敢,是因为奇遇般地看到了山上一个“仿佛若有光”的“小口”。此三者既有偶然的非确定性因素又有既成的确定性因素,缺少任何一个条件恐怕渔人的桃源之行都不会实现。

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文本犹如桃花源,教师和学生就是行进在桃源路上的渔人,我们陶醉于一路缤纷的落花,我们有览胜探奇的兴致,但关

1

相关文章

  •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实录教案
  •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名人故事,大家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师:那同学们要坐端正,认真仔细的听,看看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老师讲的是哪位名人的故事? 他,出生在俄国,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查看


  • [写出精彩的心理活动]教学实录 屈太侠
  • 玩得开心 写得轻松 --<写出精彩的心理活动>教学实录与赛课感言 执教: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屈太侠 屈太侠 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广州市小语会理事,广州市特约教研员.<小学教学><新作文小 ...查看


  • 穷人教学实录
  • <穷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能为别人付出的心是善良的心,能帮助他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那么,<穷人>一课中桑娜和渔夫又具有怎样的品格?桑娜抱回了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课堂实录
  • <穷人>课堂实录 一. 导入 师:(出示作者的画像)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指导,我们知道,这位作家叫什么? 生:这位作家是列夫·托尔斯泰. 师:关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多少呢?请大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介绍一下这位作家. 生 ...查看


  • [穷人]课堂实录-千课万人完整版
  • <穷人>课堂实录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再看一个人(出示:雨果头像).这个人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大家对他有所耳闻吗?说说看,你知道什么?你说 生1: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笑面人>.<悲惨世界& ...查看


  • 穷人教学实录 1
  • <穷人>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穷人>,板书课题.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说说作者是谁? 生:托尔斯泰,他是俄国伟大的的作家, 师:以前我们读过托尔斯泰的什么作品? 生:<跳水>> 师: ...查看


  • 倾听与创造--[锦瑟]课堂实录
  • 解读,读出了周朴园的形象.值得肯定.其实,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不想见侍萍和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的自私.虚伪.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 ...查看


  • 列夫托尔斯泰
  • 课题 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 预习课·自学 课时 三课时(1) 授课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犀利.郁郁寡欢.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过程与 ...查看


  •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生字词 2.学习本文肖像描写及欲扬先抑的手法,并体味其作用.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和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