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多才多艺?

来源: 时间:2011-05-13

孔子多才多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内的“六艺”都能拿得起手,这大概是没有疑义的。孔子为什么多才多艺?在他还活的时候,就有不同的看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太宰与子贡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他们认为,因为孔子是圣人,至少是上天要让他成为圣人,才让他具备那么多的才艺。也就是说,他的多才多艺是天生的,这种观点,可以归纳为“天才论”。

孔子自己却不这么看。他说得很清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说“吾少也贱”,并非孔子的客气话,这是实话实说。一个“野合”而生的孩子,三岁就殁了父亲,你让他怎么“贵”得起来?司马迁认同孔子自己的说法,他在《孔子世家》中写的是“孔子贫且贱”。因为“贫且贱”,出于生存的需要,也就必须去做那些“贵”人瞧不起的“鄙事”;因为“少也贱”,根本没有放不下的架子,也就甘愿去做那些“贵”人瞧不起的“鄙事”。可见,孔子的多才多艺,不是因为他的“高贵”,恰恰相反,倒是因为他的“卑贱”。

孔子说的另一句话,是“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读过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人都熟悉,它出于孔乙己之口,说的却是茴香豆。读《论语·子罕》,方知源出于此,而且说的是本事或才艺。按照这话的意思,“高贵”如“君子”者,是没有必要多才多艺的,他们无须事必躬亲,许多事都可以让别人去做,连因出身于“富且贵”而“少也贵”的公子哥儿,也无须去做赖得去做甚至耻于去做那些“鄙事”。你想想,“富且贵”的父辈什么都给他们安排得好好的了,还用得上他们自己含辛茹苦地去折腾吗?

如果仅就孔子回复太宰与子贡的那些话而言,或许可以给孔子戴上许多高帽子,说他批判了太宰与子贡的“天才史观”,说他在那个时代就认识到人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先天就有的,就认为实践出真知。其实,孔子只是根据自己的身世,说了一句实话,在骨子里,还是认定少年时期必须去做也甘愿去做的那些事都是不屑为之的“鄙事”,而且认为“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有其天然合理性的,“君子不器”,就是他老人家的教诲。孔子的思想,也并非全都自始至终一以贯之。同样在《论语·子罕》中,他困于匡时说的那番话,就将“天命”搬了出来:“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话说回来,孔子回复太宰与子贡的那些话,确实具有认识论的价值。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可以推导出“卑贱者最聪明”,因为“卑贱”可以使人多才多艺;从“君子多乎者,不多也”,可以推导出“高贵者最愚蠢”,因为“高贵”可以使人的各种功能退化。我隐约觉得,尽管前后相隔两千余年,此二者之间还是有一种特殊的联系。并且认为,西方国家的那些“富且贵”的父母不让子女当坐享其成的“富二代”,实在是高明之举。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八旗子弟”不就是这样的范本吗?

来源: 时间:2011-05-13

孔子多才多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内的“六艺”都能拿得起手,这大概是没有疑义的。孔子为什么多才多艺?在他还活的时候,就有不同的看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太宰与子贡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他们认为,因为孔子是圣人,至少是上天要让他成为圣人,才让他具备那么多的才艺。也就是说,他的多才多艺是天生的,这种观点,可以归纳为“天才论”。

孔子自己却不这么看。他说得很清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说“吾少也贱”,并非孔子的客气话,这是实话实说。一个“野合”而生的孩子,三岁就殁了父亲,你让他怎么“贵”得起来?司马迁认同孔子自己的说法,他在《孔子世家》中写的是“孔子贫且贱”。因为“贫且贱”,出于生存的需要,也就必须去做那些“贵”人瞧不起的“鄙事”;因为“少也贱”,根本没有放不下的架子,也就甘愿去做那些“贵”人瞧不起的“鄙事”。可见,孔子的多才多艺,不是因为他的“高贵”,恰恰相反,倒是因为他的“卑贱”。

孔子说的另一句话,是“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读过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人都熟悉,它出于孔乙己之口,说的却是茴香豆。读《论语·子罕》,方知源出于此,而且说的是本事或才艺。按照这话的意思,“高贵”如“君子”者,是没有必要多才多艺的,他们无须事必躬亲,许多事都可以让别人去做,连因出身于“富且贵”而“少也贵”的公子哥儿,也无须去做赖得去做甚至耻于去做那些“鄙事”。你想想,“富且贵”的父辈什么都给他们安排得好好的了,还用得上他们自己含辛茹苦地去折腾吗?

如果仅就孔子回复太宰与子贡的那些话而言,或许可以给孔子戴上许多高帽子,说他批判了太宰与子贡的“天才史观”,说他在那个时代就认识到人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先天就有的,就认为实践出真知。其实,孔子只是根据自己的身世,说了一句实话,在骨子里,还是认定少年时期必须去做也甘愿去做的那些事都是不屑为之的“鄙事”,而且认为“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有其天然合理性的,“君子不器”,就是他老人家的教诲。孔子的思想,也并非全都自始至终一以贯之。同样在《论语·子罕》中,他困于匡时说的那番话,就将“天命”搬了出来:“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话说回来,孔子回复太宰与子贡的那些话,确实具有认识论的价值。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可以推导出“卑贱者最聪明”,因为“卑贱”可以使人多才多艺;从“君子多乎者,不多也”,可以推导出“高贵者最愚蠢”,因为“高贵”可以使人的各种功能退化。我隐约觉得,尽管前后相隔两千余年,此二者之间还是有一种特殊的联系。并且认为,西方国家的那些“富且贵”的父母不让子女当坐享其成的“富二代”,实在是高明之举。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八旗子弟”不就是这样的范本吗?


相关文章

  • 论语子罕篇第九
  •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查看


  • 如果孔子和老子打架
  • 有一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有这样一道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这种刁钻的高考试题让学生咋舌.笔者以为,如果孔子对南子非礼了,因为好色被老子教训了一顿,我们就会理直气壮地帮助老子:如果老子因为偷了一个佃户的耕牛,孔子要教育老 ...查看


  • 关于孔子教育的思想
  • 关于孔子知识教育的思想 作为一个思想教育家,孔子是富于首创精神的.他一生抱着追求真理和培育人才的愿望,在自由讲学的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教育思想和经验,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从我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看,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教育 ...查看


  • 孔子在中国的七种形象
  • 孔子在中国的七种形象 孔子到了汉代,在国家政治思想领域已树立了合法正统的形象:他的著作<春秋>是治理天下的一面镜子,孔子本人则是王者之师. 第一种形象是"圣化".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间大概经历了 ...查看


  • 孔子是怎么"圣"起来的?
  • 孔子是怎么"圣"起来的? 自汉代以降,被粉饰的.独尊的"圣人"孔子,其实是假的孔子.但孔子被独尊为"圣人",跟孔子本人没什么关系--因为孔子早已明白地反复地说过,他不是" ...查看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课时编号: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学目标] 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quo ...查看


  • 孔子也有不争气的学生
  •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教出好学生,就像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一样.历史上最令人羡慕的老师是谁呢?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没写过一个字,却成为大哲学家,就靠他教到的一位好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对话录>把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和记录下来 ...查看


  • 孔子的成就.doc
  • 孔子的一些成就 创办私学 教学特点: 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查看


  • 浅论孔子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孔子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作者:张洁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05期 摘要:孔子和陶行知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他们的教育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