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好玩"

  陈丹青,就是那个常年穿着对襟衣,剃着见青的寸头,说话不像中国人,但对中国的事情特别在乎的陈丹青。他招牌式的眼神。精光四射。手持烟斗,说是能冒烟的电子烟斗,带两副眼镜,一副看字,一副看人。作为画家的陈丹青,用他自己的话说,这10年是荒芜了,画的作品少了,但却迷上了写文章。而眼前的这本《笑谈大先生》,陈丹青轻松笑谈了鲁迅的“好玩”。

  鲁迅是中国文人历久常新的讨论对象,经70年而不衰。有人评论他的作品,有人品评他的人格,陈丹青却从一个新的角度《笑谈大先生》。这本书是陈丹青有关鲁迅的演讲结集,收录了《笑谈大先生》、《鲁迅与死亡》、《鲁迅是谁?》、《上海的选择》、《民国的文人》、《文学与拯救》、《鲁迅和艺术》等7篇演讲稿。书中还刊印多幅鲁迅及相关人事的照片,对此,陈丹青说,因为他是画画的,所以总是离不开图像,“我第一次看到鲁迅的照片的时候还是小孩子,可是小孩子也会有判断,他八字胡一弄挺好看。”整本书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开辟出了新的境界。

  陈丹青用幽默的文笔,谈及鲁迅的外表和他的“好玩”。他列举了20世纪50年代官方钦定的6位文豪,比较了新时期的作家,“看来看去,还是鲁迅先生样子最好看”。陈丹青说先生的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祥,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并认为,鲁迅是最有文人气质、最能代表中国的文人,而他的傲气和文气非同期文人能比。他说:“鲁迅先生的模样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脾气、命运、地位与名声。先生的相貌不是‘长’出来的,而是他精神的冰山,露在外面的那一角。”

  其实在教科书中的鲁迅,已略见“好玩”,谁不记得鲁迅撞墙撞扁的鼻子呢?只看鲁迅的集子名:《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诸如此类,便透着好玩劲儿。鲁迅文字的质地风格当然变化万千,纵是匕首投枪的文字,按陈丹青的眼光来看,“多数是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叫做“游戏文章”。有了游戏态度,文字便“站得高,看得远”,即是“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鲁迅写字时,虽囿于内容,但绝不缺少游戏态度的神来之笔,例如陈丹青举的《论“他妈的”》例子。陈丹青查出有4篇文章,先生写于同一天,他叹道:“老人家显然半夜里写得兴起,实在得意,烟抽得一塌糊涂,索性再写一篇。”

  我认为陈丹青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那不是一个被神话,被用来诅咒旧社会的鲁迅,也不是那样一个如同照片上毫无表情的鲁迅,而是一个有意思的,好玩儿的鲁迅。陈丹青自己却说:“没有人能还原历史,我们都在想像鲁迅,我给出我自己的想像,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其实照我看来,如果说“回归”是陈丹青在绘画上的主题,那么,“还原”则是他谈论鲁迅的归旨。而对于陈丹青,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我想,在陈丹青之前,会有很多人看得出先生的模样好。为人为文的好玩,但拖了这么多年,才由一个画画的说出来,其实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摘编自《珠江商报》)

  陈丹青,就是那个常年穿着对襟衣,剃着见青的寸头,说话不像中国人,但对中国的事情特别在乎的陈丹青。他招牌式的眼神。精光四射。手持烟斗,说是能冒烟的电子烟斗,带两副眼镜,一副看字,一副看人。作为画家的陈丹青,用他自己的话说,这10年是荒芜了,画的作品少了,但却迷上了写文章。而眼前的这本《笑谈大先生》,陈丹青轻松笑谈了鲁迅的“好玩”。

  鲁迅是中国文人历久常新的讨论对象,经70年而不衰。有人评论他的作品,有人品评他的人格,陈丹青却从一个新的角度《笑谈大先生》。这本书是陈丹青有关鲁迅的演讲结集,收录了《笑谈大先生》、《鲁迅与死亡》、《鲁迅是谁?》、《上海的选择》、《民国的文人》、《文学与拯救》、《鲁迅和艺术》等7篇演讲稿。书中还刊印多幅鲁迅及相关人事的照片,对此,陈丹青说,因为他是画画的,所以总是离不开图像,“我第一次看到鲁迅的照片的时候还是小孩子,可是小孩子也会有判断,他八字胡一弄挺好看。”整本书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开辟出了新的境界。

  陈丹青用幽默的文笔,谈及鲁迅的外表和他的“好玩”。他列举了20世纪50年代官方钦定的6位文豪,比较了新时期的作家,“看来看去,还是鲁迅先生样子最好看”。陈丹青说先生的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祥,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并认为,鲁迅是最有文人气质、最能代表中国的文人,而他的傲气和文气非同期文人能比。他说:“鲁迅先生的模样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脾气、命运、地位与名声。先生的相貌不是‘长’出来的,而是他精神的冰山,露在外面的那一角。”

  其实在教科书中的鲁迅,已略见“好玩”,谁不记得鲁迅撞墙撞扁的鼻子呢?只看鲁迅的集子名:《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诸如此类,便透着好玩劲儿。鲁迅文字的质地风格当然变化万千,纵是匕首投枪的文字,按陈丹青的眼光来看,“多数是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叫做“游戏文章”。有了游戏态度,文字便“站得高,看得远”,即是“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鲁迅写字时,虽囿于内容,但绝不缺少游戏态度的神来之笔,例如陈丹青举的《论“他妈的”》例子。陈丹青查出有4篇文章,先生写于同一天,他叹道:“老人家显然半夜里写得兴起,实在得意,烟抽得一塌糊涂,索性再写一篇。”

  我认为陈丹青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那不是一个被神话,被用来诅咒旧社会的鲁迅,也不是那样一个如同照片上毫无表情的鲁迅,而是一个有意思的,好玩儿的鲁迅。陈丹青自己却说:“没有人能还原历史,我们都在想像鲁迅,我给出我自己的想像,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其实照我看来,如果说“回归”是陈丹青在绘画上的主题,那么,“还原”则是他谈论鲁迅的归旨。而对于陈丹青,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我想,在陈丹青之前,会有很多人看得出先生的模样好。为人为文的好玩,但拖了这么多年,才由一个画画的说出来,其实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摘编自《珠江商报》)


相关文章

  • [上海好玩的景点] 好玩的地方
  • 2011-11-09 10:13 上海哪里比较好玩,盘点上海好玩的景点,上海好玩的地方,除了一些著名的景点,那么上海哪里比较好玩,上海好玩的景点好玩的地方,上海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是-个现代化,但又拥有传统文化特色 ...查看


  •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
  •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 鲁迅对儿童形象的描述主要见于他的小说和回忆散文<朝花夕拾>当中.说起鲁迅的<故乡>.<社戏>, 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对那充满童趣的水乡少年生活悠然神往,会对一幅幅少年迅哥儿的生活图景陶然迷 ...查看


  •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童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 ...查看


  • 百草园三味书屋
  •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孩提时代的情趣 2.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理解对比与过渡的作用,揣摩本文的语言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已的经历和体验,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与童趣 教学重点难点: ...查看


  • 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 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作者:钱理群 来源:致青年朋友 艾芸导读:以下这些内容摘自钱理群先生的书<致青年朋友>.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从1985年到2002年退休,钱理群是北大课堂一道独特的 ...查看


  • 有趣书籍推荐
  • 十本有趣的书 1.王小波<红拂夜奔>:王小波的书中,个人最喜欢这本,有趣的极致. 2.鲁迅<故事新编>:陈丹青<笑谈大先生>说鲁迅很好玩,很多人不同意,那是因为没看过<故事新编>吧?这是鲁迅的 ...查看


  • 我对藤野先生一文的理解
  • 首先,我想说一说鲁迅.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鲁迅我总感觉难以言说.原因比较复杂,从客观的方面来讲,有两个. 其一,多年来语文教学中对鲁迅作品机械与僵化的理解,将鲁迅脸谱化为一名斗士,或者贴上某种标签,这种简化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损害了鲁迅本身的意义 ...查看


  • 中外名家对鲁迅的评价为何褒贬不一?
  • 导读: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称鲁迅是"中国的高尔基".日本文学评论家.中国文学研究家竹内好说:"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文坛常青树苏雪林说:"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外, ...查看


  • 鲁迅是个童心未泯的人_
  • 鲁迅是个童心未泯的人 丁启阵 我喜欢鲁迅,不光因为他写出了许多文学杰作,还因为他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众所周知,鲁迅是以文化战士自励的.但是,他并不主张挺身而出做勇士,而提倡"壕堑战".1925年3月11日,他在给许广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