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密码 | 从康侯簋看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书法(布局篇)

【编者按】

今天,我们读书和写字是从左向右、从上到下,但古人与我们不同。

偷袭珍珠港游戏中文版下载!

广告

也许你读过传统的线装书,那是要从上到下、从右向左读的,而这种章法,早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上就已经是如此了。

文物之所以是宝贵,在于它们来自过去,身上携带着来自时光深处的信息。而这“信息”像是被装在一只上了锁的锦盒里,只有拿到钥匙才能完美地打开。

在上一篇《》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于成龙博士为大家解密了康侯,打开了这一西周初年青铜重器的24字铭文密码,本篇接上次话题,从康侯出发,去欣赏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书法。

《康侯》、《禽》、《何尊》[17]、《荆子鼎》[18]、《献侯鼎》[19]、《大保》与《克罍》[20],凡此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通观其章法,均采取从右至左、自上而下的纵势。

请看图↓

图一 《康侯》

《禽》

展开剩余99%

《荆子鼎》

《献侯鼎》

《大保》

《克罍》

此种章法至迟于商代晚期已经出现,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习见此种行文格式。商代末年的长篇金文,如《方鼎》[21]、《寝孳方鼎》[22]、戍鼎》[23]、《戍嗣子鼎》[24]、《二祀其卣》[25]、《四祀其壶》[26]、《六祀其卣》[27]、《作册般甗》[28] 及《小臣缶鼎》[29] 等绝大多数,更是固定此种章法[30]。

请看图↓

《方鼎》

《寝孳方鼎》

《戍鼎》

《戍嗣子鼎》

《二祀其卣》

《四祀其壶》

《六祀其卣》

《作册般甗》

《小臣缶鼎》

周人灭商,继而沿用此种行文章法,并未就此革除创新,例见周武王时器《利》[31] 与《天亡》[32]。成王时期,长篇金文增多,除个别之例,均因袭此前从右至左、自上而下的纵势章法[33],是知此行文格式在当时已成为常规。

《利》

《天亡》

同时,在此行文格式中,字与字之间的排列,例如《康侯》,器铭4行24字,每行分布6字,虽然大小参差,但通篇依然保持方整,即后世所云章法中的天头、地角齐平[34]。《大保》书写者将器铭第4行“彝”字拉长,疏可走马;而《戍鼎》器铭第3 行“父乙”三字则间距狭小,密不透风。此两种截然不同的布局均是为保持铭文通篇左下角之方整。由此,书写者在写作过程中是自觉兼顾文字之间的错落。而此错落即形成章法中又一规范——“纵有行,横无列”,从而使文字之间的排列自然、生动。

《康侯》铭文

《大保》

《戍鼎》

《何尊》

《何尊》器铭12行122字,系成王之世长篇金文之首,其章法的控制难度为商代末年最多仅达40余字的金文无可比拟。通观《何尊》,铭文从右至左、自上而下,文字之间排列有方,整体为一规整的方形平面视读空间。据此,知西周成王时期,书写者对于此种章法的运用得心应手。

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章法虽然因袭商代末年,但是,其中亦出现一些显著变化。(未完待续)

--------------------------

注释:

[17] 同[3],11.6014。

[1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1期;《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笔谈》,《文物》2011年第11期;涂白奎、黄锦前《隨州叶家山M2所出荆子鼎銘文补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11月4日发表。

[19] 同[3],5.2626。

[20] 殷玮璋:《新出土的太保铜器及其相关问题》,《考古》1990年第1期。

[21] 同[3],5.2702。

[22] 李学勤:《寝孳方鼎和肆簋》,《中原文物》1998年第10期。

[23] 同[3],5.2694。

[24] 同[3],5.2708。

[25] 同[3],10.5412。

[26] 同[3],10.5413。

[27] 同[3],10.5414。

[28] 同[3],3.944。

[29] 同[3],5.2653。

[30] 裘锡圭云:“汉字自上而下的直行排列法,显然早在商代后期之前就已经确立”。“甲骨卜辞偶尔也有横行的,但是只限于单行,并且跟卜辞与卜兆相配合的需要有关,是一种特

殊情况。在行次的排列上,传统的从右到左的排列法在商代后期,至少在后期的晚期阶段也已经确立。商代后期龟腹甲左右两半的卜辞,或左、右肩胛骨上的卜辞,其行次方向往往彼此相反。这也是一种特殊情况,商代后期的晚期铜器上的铭文和兽骨上的记事文字,几乎全都由右向左排列。可见在当时,一般文字是以左行为常规的。汉字的这种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排列方式,沿用了三千多年,一直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中期,才基本上为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的横列排列法所取代。”见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6 年,第45 页。《听》章法系从左至右、自上而下的纵势行文;同时,器铭第4行中,“用作”与“太子”均为横势。此与商代晚期绝大多数金文章法布局迥异,属于特例。见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青铜器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第30页;又见《殷周金文集成》, 7.3975。

[31] 同[3],8.4131。

[32] 同[3],8.4261。

[33] 同[3],10.5363。西周成王时期伯壶器、盖同銘,其中盖铭章法从右至左,自上而下;而器铭则是从左至右,自上而下。此为特例。

[34] 张铁民云:“金文大多以端庄、稳重、规整的结体和章法呈现。尤其在章法上,除了保持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排列方法外,十分注重整体的方整性,即天地头的齐平,很少有参差的行角,首行与末行也几乎控制在同一天地水平线上。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尽管早期金文只有行距,横向无列,字形大小随笔画多寡而变,有一种内在的布局上的错落感,但至行末和文末仍然控制得很平整。这是明显地有意为工的效果,似乎是一种精心的安排。”见张铁民:《中国书法书体的演变》,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第7 页。

(本文摘自《从康侯器铭谈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书法要素》,原刊载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4期,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于成龙博士。此处为转载,有改动。)

【康侯相关展览信息】

展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地点:国家博物馆

展期:2017/3/2 - 5/31(已结束)

【巡展信息】

展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

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期:2017/6/29 - 10/8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 | 李秀娜

审核 | 孙丽梅

【编者按】

今天,我们读书和写字是从左向右、从上到下,但古人与我们不同。

偷袭珍珠港游戏中文版下载!

广告

也许你读过传统的线装书,那是要从上到下、从右向左读的,而这种章法,早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上就已经是如此了。

文物之所以是宝贵,在于它们来自过去,身上携带着来自时光深处的信息。而这“信息”像是被装在一只上了锁的锦盒里,只有拿到钥匙才能完美地打开。

在上一篇《》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于成龙博士为大家解密了康侯,打开了这一西周初年青铜重器的24字铭文密码,本篇接上次话题,从康侯出发,去欣赏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书法。

《康侯》、《禽》、《何尊》[17]、《荆子鼎》[18]、《献侯鼎》[19]、《大保》与《克罍》[20],凡此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通观其章法,均采取从右至左、自上而下的纵势。

请看图↓

图一 《康侯》

《禽》

展开剩余99%

《荆子鼎》

《献侯鼎》

《大保》

《克罍》

此种章法至迟于商代晚期已经出现,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习见此种行文格式。商代末年的长篇金文,如《方鼎》[21]、《寝孳方鼎》[22]、戍鼎》[23]、《戍嗣子鼎》[24]、《二祀其卣》[25]、《四祀其壶》[26]、《六祀其卣》[27]、《作册般甗》[28] 及《小臣缶鼎》[29] 等绝大多数,更是固定此种章法[30]。

请看图↓

《方鼎》

《寝孳方鼎》

《戍鼎》

《戍嗣子鼎》

《二祀其卣》

《四祀其壶》

《六祀其卣》

《作册般甗》

《小臣缶鼎》

周人灭商,继而沿用此种行文章法,并未就此革除创新,例见周武王时器《利》[31] 与《天亡》[32]。成王时期,长篇金文增多,除个别之例,均因袭此前从右至左、自上而下的纵势章法[33],是知此行文格式在当时已成为常规。

《利》

《天亡》

同时,在此行文格式中,字与字之间的排列,例如《康侯》,器铭4行24字,每行分布6字,虽然大小参差,但通篇依然保持方整,即后世所云章法中的天头、地角齐平[34]。《大保》书写者将器铭第4行“彝”字拉长,疏可走马;而《戍鼎》器铭第3 行“父乙”三字则间距狭小,密不透风。此两种截然不同的布局均是为保持铭文通篇左下角之方整。由此,书写者在写作过程中是自觉兼顾文字之间的错落。而此错落即形成章法中又一规范——“纵有行,横无列”,从而使文字之间的排列自然、生动。

《康侯》铭文

《大保》

《戍鼎》

《何尊》

《何尊》器铭12行122字,系成王之世长篇金文之首,其章法的控制难度为商代末年最多仅达40余字的金文无可比拟。通观《何尊》,铭文从右至左、自上而下,文字之间排列有方,整体为一规整的方形平面视读空间。据此,知西周成王时期,书写者对于此种章法的运用得心应手。

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章法虽然因袭商代末年,但是,其中亦出现一些显著变化。(未完待续)

--------------------------

注释:

[17] 同[3],11.6014。

[1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1期;《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笔谈》,《文物》2011年第11期;涂白奎、黄锦前《隨州叶家山M2所出荆子鼎銘文补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11月4日发表。

[19] 同[3],5.2626。

[20] 殷玮璋:《新出土的太保铜器及其相关问题》,《考古》1990年第1期。

[21] 同[3],5.2702。

[22] 李学勤:《寝孳方鼎和肆簋》,《中原文物》1998年第10期。

[23] 同[3],5.2694。

[24] 同[3],5.2708。

[25] 同[3],10.5412。

[26] 同[3],10.5413。

[27] 同[3],10.5414。

[28] 同[3],3.944。

[29] 同[3],5.2653。

[30] 裘锡圭云:“汉字自上而下的直行排列法,显然早在商代后期之前就已经确立”。“甲骨卜辞偶尔也有横行的,但是只限于单行,并且跟卜辞与卜兆相配合的需要有关,是一种特

殊情况。在行次的排列上,传统的从右到左的排列法在商代后期,至少在后期的晚期阶段也已经确立。商代后期龟腹甲左右两半的卜辞,或左、右肩胛骨上的卜辞,其行次方向往往彼此相反。这也是一种特殊情况,商代后期的晚期铜器上的铭文和兽骨上的记事文字,几乎全都由右向左排列。可见在当时,一般文字是以左行为常规的。汉字的这种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排列方式,沿用了三千多年,一直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中期,才基本上为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的横列排列法所取代。”见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6 年,第45 页。《听》章法系从左至右、自上而下的纵势行文;同时,器铭第4行中,“用作”与“太子”均为横势。此与商代晚期绝大多数金文章法布局迥异,属于特例。见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青铜器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第30页;又见《殷周金文集成》, 7.3975。

[31] 同[3],8.4131。

[32] 同[3],8.4261。

[33] 同[3],10.5363。西周成王时期伯壶器、盖同銘,其中盖铭章法从右至左,自上而下;而器铭则是从左至右,自上而下。此为特例。

[34] 张铁民云:“金文大多以端庄、稳重、规整的结体和章法呈现。尤其在章法上,除了保持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排列方法外,十分注重整体的方整性,即天地头的齐平,很少有参差的行角,首行与末行也几乎控制在同一天地水平线上。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尽管早期金文只有行距,横向无列,字形大小随笔画多寡而变,有一种内在的布局上的错落感,但至行末和文末仍然控制得很平整。这是明显地有意为工的效果,似乎是一种精心的安排。”见张铁民:《中国书法书体的演变》,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第7 页。

(本文摘自《从康侯器铭谈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书法要素》,原刊载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4期,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于成龙博士。此处为转载,有改动。)

【康侯相关展览信息】

展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地点:国家博物馆

展期:2017/3/2 - 5/31(已结束)

【巡展信息】

展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

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期:2017/6/29 - 10/8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 | 李秀娜

审核 | 孙丽梅


相关文章

  • 汉字手抄报内容:金文书法
  • 金文书法 金文书法,是以金文笔意创作的书法. 金文的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西周时期的金文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向为书法史家所重视.它改写了长期以来认为的,谈书法只能从隶.楷书始和魏晋南北朝以后才有真正书法艺术的传统认识,并把中国书法艺 ...查看


  •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
  •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 1. 邢侯簋(现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圆明园珍贵文物,成型于西周时期) ① 作用:中国古代食器和祭器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用来盛黍.稷稻.粱等. ② 形制特征:簋为四兽垂耳,侈口鼓腹,高约20厘米,器身纹饰精美,具有 ...查看


  • 中国古代青铜器各种器型以及名称
  • 2014-06-27 古玩收藏 文山书院 [1]饪食器:敦 三角云纹敦 敦(dui 音对) 古代食器,用来盛黍.稷.稻.梁等.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有的盖也能翻转过来使用.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捉手. 敦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查看


  • 中国古代青铜器各种器型以及名称 1
  • 2014-06-27 古玩收藏 文山书院 [1]饪食器:敦 三角云纹敦 敦(dui 音对) 古代食器,用来盛黍.稷.稻.梁等.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有的盖也能翻转过来使用.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捉手. 敦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查看


  • 从楚公逆钟铭文论到西周的方伯制度
  • 第17卷第2辑 2002年6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o llecti ons of E ssays on Ch inese H isto rical Geography . 17, N o . 2V o l Jun , 2002 从楚公逆钟 ...查看


  • 2016尔雅超星慕课[书法鉴赏]课后题答案
  • 慕课习题 1 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 ...查看


  • 汪永江先生大篆临摹课教学纲要1
  • --摘自汪永江书法篆刻教材 2006年5月8日~26日 一.大篆概述及专业教学理念 二.专题: 1.商代甲骨文字 2.西周金文 3.春秋战国文字 4.秦系文字 三.汪永江先生教学散记 四.附图版 任课:汪永江 整理:谭文选 蒋传勇 参与:中 ...查看


  • 周朝时期的中央官制
  • 金文资料中的官职 西周管官制 <诗><书>二经中有关西周政府组织的史料实在不多,金文中的资料则早已有人归纳过.虽然近来新发现的带铭青铜器为数不少,在职官名称方面,斯维至.郭沫若二氏所整理的结果,仍属有用(斯维至,19 ...查看


  • 历史手抄报:武王克商研究
  • 武王克商之年是商.周的分界,确立这一年代定点,就可以安排西周王年,并上推商年和夏年,因而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 "工程"推求克商年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关键性考古遗址的14C测年.甲骨文日月食以及文献记载的综合研究,缩小武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