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金融
信用与金融是与商品货币经济密切相连的经济范畴。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使用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银行是主要的信用机构,任何货币银行问题都与信用紧密相连。事实上,信用构成了现代商品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
一、信用的基本含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信用一词有信任、相信、恪守诺言的意思。作为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以一定的经济标的物为内容,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的经济关系。所谓借贷行为是指商品或货币所有者把一定数量的商品或货币暂时赊销或贷放给需求者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由借用者到期偿还原价值并付给一定数额的利息。在借贷过程中,借贷双方所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二、信用的主要特征:第一,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从等价交换原则出发,考虑自身利益出现了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只有这种借贷行为才是信用。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由信用方式所引起的价值运动采取特殊形式:商品或货币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只是使用权发生变化,借者到期还本付息,贷者的商品或货币获得增值。第三,信用反映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信用总是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构成。信用表面上是一种价值运动,而实质上反映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内容。
三、信用的构成要素:第一,债权债务。债务是将来偿还价值的义务,债权是将来收回价值的权利。债务和债权是构成信用关系的第一要素。第二,时间间隔。信用关系是一方提供一定的价值符号、价值物,另一方在一定时期内归还价值符号和价值物并附加一定的利息。信用是在不同时间的相向运动,时间的间隔是信用关系得以确立的第二要素。第三,信用工具。现代信用均以合法书面凭证作为确立信用关系的媒介,可以避免口头约定和账簿信用的不足,在未到期前还可以转让,扩大信用功能。现代信用主要通过各种书面证件即现代信用工具来建立和转移债权债务关系。信用工具是构成信用的第三要素。第四,利率。信用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利率就构成信用的第四要素。
四、信用与金融异同:信用与金融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产生的时间看,信用在前而金融在后。信用伴随着商品经济而产生,金融是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金融与信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内涵上:信用包括所有的信用活动,凡是有债权债务关系的经济活动都应当纳入信用的范围,信用既包括实物信用又包括货币信用;金融则专指货币融通和资金运动,在内涵上包括货币信用和股票融资等,而不包括实物信用。信用与金融在一定条件下又具有同一性。信用活动即是资金融通,金融活动中包括信用关系,因为实物信用越来越少,已经微不足道,不足以对经济的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对投资者来说,买卖转让的股票也同债券一样是一种提供信用的工具。
五、信用的产生发展: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相联系的一个范畴。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是信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最早的信用是实物信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于是产生了货币借贷,产生了利息。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以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为前提。信用关系产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生产方式或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从最初的高利贷信用(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资本主义信用(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到社会主义信用,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目前,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家信用、国际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等多种信用关系、多种信用工具融资的格局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
六、信用的经济功能: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信用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调节配置资源。通过信用可以使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赤字单位,解决资金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使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第二,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信用可以把社会上一切闲置资金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从而大规模地迅速扩大资本量。第三,节约流通时间。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非现金结算可以减少现金的流通量和流通费用;由于信用结算手段的不断更新换代加速了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占用和流通消耗。第四,提高消费总效用。信用可以把节余型家庭的货币收入的一部分通过储蓄的形式聚集起来,再通过消费信贷的形式分配给赤字家庭,待到将来后者再把消费权归还给前者。第五,促进一定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生产力的性质决定了信用的性质。
七、信用的表现形式: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通过一定的信用形式表现出来。所谓信用形式就是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式。由于借贷当事人不同,借贷目的和用途不同,信用的具体形式也不相同。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信用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按不同的标准,信用形式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可以划分为短期信用、中期信用、长期信用;以受信者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划分公共信用、私人信用;以有无抵押为标准可以划分为有担保信用和无担保信用;以受信者的用途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固定投资信用、流动资金信用、消费信用、财政信用和投机信用;以信用主体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合作信用、股份信用、民间信用等形式。
八、信用工具的种类: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务人义务和债权人权利的书面凭证。信用工具的种类繁多,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般采取两种分类方法:第一,按融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直接信用工具指非金融机构为筹集资金直接在市场上发行或签署的各种信用凭证,如商业票据、股票、公司债券、公债、国库券、抵押契约、借款合同等。这些信用工具是用来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进行借贷或交易的。间接信用工具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或签署的各种信用凭证,比如钞票、存款单、银行票据、银行发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保险公司发出的保险
单,通过信托投资公司发出的各种基金等。这些信用工具是由融资单位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而产生的。第二,按融资时间可以划分为短期信用工具和长期信用工具。短期信用工具又称货币市场上的信用工具,比如本票、汇票、支票、大额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短期政府公债等。长期信用工具又称资本市场的信用工具,如中长期政府公债、股票等。
信用与金融
信用与金融是与商品货币经济密切相连的经济范畴。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使用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银行是主要的信用机构,任何货币银行问题都与信用紧密相连。事实上,信用构成了现代商品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
一、信用的基本含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信用一词有信任、相信、恪守诺言的意思。作为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以一定的经济标的物为内容,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的经济关系。所谓借贷行为是指商品或货币所有者把一定数量的商品或货币暂时赊销或贷放给需求者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由借用者到期偿还原价值并付给一定数额的利息。在借贷过程中,借贷双方所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二、信用的主要特征:第一,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从等价交换原则出发,考虑自身利益出现了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只有这种借贷行为才是信用。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由信用方式所引起的价值运动采取特殊形式:商品或货币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只是使用权发生变化,借者到期还本付息,贷者的商品或货币获得增值。第三,信用反映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信用总是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构成。信用表面上是一种价值运动,而实质上反映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内容。
三、信用的构成要素:第一,债权债务。债务是将来偿还价值的义务,债权是将来收回价值的权利。债务和债权是构成信用关系的第一要素。第二,时间间隔。信用关系是一方提供一定的价值符号、价值物,另一方在一定时期内归还价值符号和价值物并附加一定的利息。信用是在不同时间的相向运动,时间的间隔是信用关系得以确立的第二要素。第三,信用工具。现代信用均以合法书面凭证作为确立信用关系的媒介,可以避免口头约定和账簿信用的不足,在未到期前还可以转让,扩大信用功能。现代信用主要通过各种书面证件即现代信用工具来建立和转移债权债务关系。信用工具是构成信用的第三要素。第四,利率。信用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利率就构成信用的第四要素。
四、信用与金融异同:信用与金融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产生的时间看,信用在前而金融在后。信用伴随着商品经济而产生,金融是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金融与信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内涵上:信用包括所有的信用活动,凡是有债权债务关系的经济活动都应当纳入信用的范围,信用既包括实物信用又包括货币信用;金融则专指货币融通和资金运动,在内涵上包括货币信用和股票融资等,而不包括实物信用。信用与金融在一定条件下又具有同一性。信用活动即是资金融通,金融活动中包括信用关系,因为实物信用越来越少,已经微不足道,不足以对经济的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对投资者来说,买卖转让的股票也同债券一样是一种提供信用的工具。
五、信用的产生发展: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相联系的一个范畴。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是信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最早的信用是实物信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于是产生了货币借贷,产生了利息。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以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为前提。信用关系产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生产方式或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从最初的高利贷信用(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资本主义信用(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到社会主义信用,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目前,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家信用、国际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等多种信用关系、多种信用工具融资的格局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
六、信用的经济功能: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信用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调节配置资源。通过信用可以使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赤字单位,解决资金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使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第二,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信用可以把社会上一切闲置资金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从而大规模地迅速扩大资本量。第三,节约流通时间。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非现金结算可以减少现金的流通量和流通费用;由于信用结算手段的不断更新换代加速了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占用和流通消耗。第四,提高消费总效用。信用可以把节余型家庭的货币收入的一部分通过储蓄的形式聚集起来,再通过消费信贷的形式分配给赤字家庭,待到将来后者再把消费权归还给前者。第五,促进一定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生产力的性质决定了信用的性质。
七、信用的表现形式: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通过一定的信用形式表现出来。所谓信用形式就是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式。由于借贷当事人不同,借贷目的和用途不同,信用的具体形式也不相同。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信用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按不同的标准,信用形式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可以划分为短期信用、中期信用、长期信用;以受信者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划分公共信用、私人信用;以有无抵押为标准可以划分为有担保信用和无担保信用;以受信者的用途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固定投资信用、流动资金信用、消费信用、财政信用和投机信用;以信用主体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合作信用、股份信用、民间信用等形式。
八、信用工具的种类: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务人义务和债权人权利的书面凭证。信用工具的种类繁多,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般采取两种分类方法:第一,按融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直接信用工具指非金融机构为筹集资金直接在市场上发行或签署的各种信用凭证,如商业票据、股票、公司债券、公债、国库券、抵押契约、借款合同等。这些信用工具是用来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进行借贷或交易的。间接信用工具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或签署的各种信用凭证,比如钞票、存款单、银行票据、银行发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保险公司发出的保险
单,通过信托投资公司发出的各种基金等。这些信用工具是由融资单位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而产生的。第二,按融资时间可以划分为短期信用工具和长期信用工具。短期信用工具又称货币市场上的信用工具,比如本票、汇票、支票、大额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短期政府公债等。长期信用工具又称资本市场的信用工具,如中长期政府公债、股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