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观后感

观电影《推手》有感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 《酬张少府》 (朱老先生送陈太太字) 在大学语文课上看了这部很有名的李安“家庭三部曲”之《推手》,感觉很有味,但一时也觉得有些纷乱。今天中午重新看了一遍,想到了很多东西,也真切的感受到了电影本身意喻之深。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整个就是一矛盾的结合,从东西方文化,再到父子辈间的关系,种种的矛盾都集中在晓生这个即使儿子又是丈夫、父亲的男人身上,所以他会老好人一样的劝妻子、父亲,所以他会大发雷霆,把家里砸的乱七八糟!

首先想说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电影一开始切入主题的方式很特别,朱老先生打拳、大鱼大肉、毛笔书法,与玛莎的晨跑练拳,纤维薄饼,码字写书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为全篇做了铺垫。

另外,在对待老人的态度上,中西方也很不同。在中国文化中,孝悌忠义,孝居首位。晓生说来也是偏向中方文化的人,他坚持留老人在家养老,认为“一个人关心父母,应该像父母关心你一样。”而玛莎从一开始就问“为什么一定要和你的父亲住在一起?”在物质富裕的西方人看来,也许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家庭里,这种矛盾不可避免的愈演愈烈,最终晓生在痛苦中做出抉择。

而小杰米,也许是影片中最无辜的一个。他不得不生活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之中,不得不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学习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玛莎对儿子完全是开放式的教育,当杰米画了一幅很暴力的漫画,她只会夸儿子“很有创意”。而老人却希望孙子能接受儒家思想,认为美国动画完全是“怪力乱神”,对孙子成长不利。这样的教育,我不知道最后的产物是什么,但这样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一定是不利的。

再者,就是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了。从晓生和朱老先生,到陈怡茜和陈太太,都很明显的反应了这个问题。“这辈子我对不起你妈,只对得起你!”老人这辈子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按道理作儿子的应该尽力去孝顺自己的父亲,晓生也做得够好。但他不仅是个儿子,还是另外一个家庭的丈夫、父亲,他的责任也很大,在父亲和妻子的矛盾中,晓生最后决定让父亲搬出去,并策划了撮合父亲和陈太太的拙劣一幕。直到父亲留字,那些话深深地刺痛了晓生,也刺痛了观众的心。父子间矛盾天然存在,谁都无法避免,关键是我们要怎么去处理好这个矛盾!

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是晓生,我会如何?结果没有答案,他做得已经够好了,我也不敢说我会做得更好。只是我一直接受儒家、道家思想的熏陶,总感觉晓生后来的处理不太好。百善孝为先,父母的付出,就是要儿女的孝顺来回报,天理如此。我想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包容这种天然的矛盾,让老人能快乐地安详晚年。所以在这里希望全天下的儿女们都能做到及时行孝,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可以体现出你的孝心,不要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间最悲

痛的莫过于此!

镜头一遍遍过——

朱老先生与儿媳的矛盾激化,无意间离家,晓生的大发雷霆,不禁感叹这个儿子的孝心,玛莎的无奈与老人心里的憋闷和委屈。

朱老先生对陈太太的“一见钟情”以及后续的各种交际,让人感觉啼笑皆非,老人像个小孩一般,给人一种温馨、美好、纯净的温情。

两家人野炊爬山时,两位老人相互扶持,到陈太太的赌气、哭诉,老人知道实情后的惊讶与不可置信,让人有了心痛的抽搐感。

到父亲留字那里,我已经有忍不住的泪水在打转了:“儿子,谢谢你的好意撮合。可是我和陈太太,这点志气还有。老人家用不着你们赶,我自己会走。常言道,共患难容易,共安乐难;想不到这句话,却应验在你我父子身上。从前在国内多少个苦日子,我们都能够相亲相爱地守在一起,美国这么好的物质生活,你们家里却容不下我来。唉,两地相比,不由得我怀念起你小时候种种可爱之处。不要找我,安心过着你们幸福的日子,我祝福你们全家,有空帮我问候一声,陈太太和她女儿好。天下之大,岂无藏身之地?赁一小屋,了此残生。世事如过眼云烟,原本不该心有挂碍。 ——父字 ”。看到父亲为了儿子幸福的退步,我心里跟打了五味瓶似的,难过啊!

朱老先生以77岁高龄,为生计外出刷盘子洗碗,忍不住心酸不已。而在美国那金钱至上的社会,老人不仅没有得到老板的尊敬、帮助,反而一再为难,甚至动用武力。当时就有把那老板狠揍一顿的冲动!

直到最后,儿子把父亲从监狱里保出来,给老人安排好了屋子、工作。朱老先生与陈太太站在大街上,“下午有事吗?”“嗯。。。没事。”那种温馨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微笑,真心的希望两位老人能安详晚年,过得充实、快乐!

观电影《推手》有感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 《酬张少府》 (朱老先生送陈太太字) 在大学语文课上看了这部很有名的李安“家庭三部曲”之《推手》,感觉很有味,但一时也觉得有些纷乱。今天中午重新看了一遍,想到了很多东西,也真切的感受到了电影本身意喻之深。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整个就是一矛盾的结合,从东西方文化,再到父子辈间的关系,种种的矛盾都集中在晓生这个即使儿子又是丈夫、父亲的男人身上,所以他会老好人一样的劝妻子、父亲,所以他会大发雷霆,把家里砸的乱七八糟!

首先想说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电影一开始切入主题的方式很特别,朱老先生打拳、大鱼大肉、毛笔书法,与玛莎的晨跑练拳,纤维薄饼,码字写书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为全篇做了铺垫。

另外,在对待老人的态度上,中西方也很不同。在中国文化中,孝悌忠义,孝居首位。晓生说来也是偏向中方文化的人,他坚持留老人在家养老,认为“一个人关心父母,应该像父母关心你一样。”而玛莎从一开始就问“为什么一定要和你的父亲住在一起?”在物质富裕的西方人看来,也许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家庭里,这种矛盾不可避免的愈演愈烈,最终晓生在痛苦中做出抉择。

而小杰米,也许是影片中最无辜的一个。他不得不生活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之中,不得不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学习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玛莎对儿子完全是开放式的教育,当杰米画了一幅很暴力的漫画,她只会夸儿子“很有创意”。而老人却希望孙子能接受儒家思想,认为美国动画完全是“怪力乱神”,对孙子成长不利。这样的教育,我不知道最后的产物是什么,但这样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一定是不利的。

再者,就是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了。从晓生和朱老先生,到陈怡茜和陈太太,都很明显的反应了这个问题。“这辈子我对不起你妈,只对得起你!”老人这辈子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按道理作儿子的应该尽力去孝顺自己的父亲,晓生也做得够好。但他不仅是个儿子,还是另外一个家庭的丈夫、父亲,他的责任也很大,在父亲和妻子的矛盾中,晓生最后决定让父亲搬出去,并策划了撮合父亲和陈太太的拙劣一幕。直到父亲留字,那些话深深地刺痛了晓生,也刺痛了观众的心。父子间矛盾天然存在,谁都无法避免,关键是我们要怎么去处理好这个矛盾!

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是晓生,我会如何?结果没有答案,他做得已经够好了,我也不敢说我会做得更好。只是我一直接受儒家、道家思想的熏陶,总感觉晓生后来的处理不太好。百善孝为先,父母的付出,就是要儿女的孝顺来回报,天理如此。我想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包容这种天然的矛盾,让老人能快乐地安详晚年。所以在这里希望全天下的儿女们都能做到及时行孝,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可以体现出你的孝心,不要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间最悲

痛的莫过于此!

镜头一遍遍过——

朱老先生与儿媳的矛盾激化,无意间离家,晓生的大发雷霆,不禁感叹这个儿子的孝心,玛莎的无奈与老人心里的憋闷和委屈。

朱老先生对陈太太的“一见钟情”以及后续的各种交际,让人感觉啼笑皆非,老人像个小孩一般,给人一种温馨、美好、纯净的温情。

两家人野炊爬山时,两位老人相互扶持,到陈太太的赌气、哭诉,老人知道实情后的惊讶与不可置信,让人有了心痛的抽搐感。

到父亲留字那里,我已经有忍不住的泪水在打转了:“儿子,谢谢你的好意撮合。可是我和陈太太,这点志气还有。老人家用不着你们赶,我自己会走。常言道,共患难容易,共安乐难;想不到这句话,却应验在你我父子身上。从前在国内多少个苦日子,我们都能够相亲相爱地守在一起,美国这么好的物质生活,你们家里却容不下我来。唉,两地相比,不由得我怀念起你小时候种种可爱之处。不要找我,安心过着你们幸福的日子,我祝福你们全家,有空帮我问候一声,陈太太和她女儿好。天下之大,岂无藏身之地?赁一小屋,了此残生。世事如过眼云烟,原本不该心有挂碍。 ——父字 ”。看到父亲为了儿子幸福的退步,我心里跟打了五味瓶似的,难过啊!

朱老先生以77岁高龄,为生计外出刷盘子洗碗,忍不住心酸不已。而在美国那金钱至上的社会,老人不仅没有得到老板的尊敬、帮助,反而一再为难,甚至动用武力。当时就有把那老板狠揍一顿的冲动!

直到最后,儿子把父亲从监狱里保出来,给老人安排好了屋子、工作。朱老先生与陈太太站在大街上,“下午有事吗?”“嗯。。。没事。”那种温馨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微笑,真心的希望两位老人能安详晚年,过得充实、快乐!


相关文章

  • [华尔街]观后感1
  • 央视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证券投资学课堂上老师给我播放了央视纪录片<华尔街>,身处信息时代.资本时代,华尔街无疑是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华尔街充满了紧张和期待,工作在华尔街的人员个个是精英,但是这 ...查看


  • 央视2015年315晚会西山学校学生观后感
  • 201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什么 西山学校学生观后感 每年,我们都会注意到央视节目制作的规律:报道春运回家路,学习雷锋好榜样,大家一起植树节,然后就是两会报道,最后就该315晚会了. 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 ...查看


  • 太极拳比赛观后感
  • 2009-04-18 19:27:19|  分类: 百花山随笔 |字号 订阅 4月18日,热热闹闹的比赛终于落下帷幕.想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说上几句. 第一:分组不尽合理.五十岁以上的全分在一个组里,让年近七十的人和五十的人同在一个组里,有多 ...查看


  • [读后感][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_800字
  •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近来管理类书籍开始铺天盖地,反映了国内政府.国企.民企们对管理的认识加强,最初的一本轰动全国的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此书一出,网上到处都是奶酪类副产品,什么<谁能动你的奶酪>,& ...查看


  • 学习之道读后感
  • 善用情绪,永葆激情 --读<学习之道>有感 选这本书其实是被他的题目所吸引.什么是学习之道?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能最快最有效的吸收知识?这似乎是从读书开始就想展望的技巧,但几十年的学习经历,又似乎没有特别有效的门道.乔希·维茨金在自 ...查看


  • 影响力读后感 2
  • 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被某位我不曾听说过的著名营销专家推荐为从事营销.销售工作的人必读的五本书之首,读完之后,确实有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算计了,而是被自己的思维局限或者是来自社会的强大影响 ...查看


  • 何言杀人不见血--电影[黑梦]观后感--我的人生"敢"言
  • 何言杀人不见血--电影<黑梦>观后感--我的人生"敢"言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电影<黑梦>为反传销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虽然电影中反映了一些传销的事实,但是毕竟艺术和生活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电影< ...查看


  •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1
  •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今天,公司已经无处不在,我们的财富来源.创业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托.人际交往,都与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 ...查看


  • 变形金刚4
  • <变形金刚4>观后感 芝加哥大战四年后,由于大战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汽车人与人类之间的联盟被打破,在变形金刚赏金猎人禁闭的帮助下,美国中央情报局组建了一支名为"墓风"的部队四处猎杀变形金刚--无论汽车人还是霸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