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环保教案垃圾不见了

中班环保教案:垃圾不见了

在这次讨论结束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垃圾”这个词用得很

多,他们不管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就说“这是垃圾,应该扔掉”,有的时候还把一些仍然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扔掉。对此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些他们扔掉的东西捡回来,在活动区制作成一些楼房、汽车什么的。孩子们看到我的做法也效仿起来,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纸筒娃娃、花瓶、飞盘等。这时候孩子们感到了迷茫:这些不是我们认为没用、要扔掉的东西吗?怎么又变得有用了呢?到底什么是垃圾呢?为此,我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有时教育活动并不一定要依靠教师的语言去推动,教师的行为同样可以促进活动的开展。当教师的行为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及认识上的冲突时,他们就容易去思考,去探究,关于“垃圾”的活动也就由此逐渐扩展开来。)活动目标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随地扔垃圾是不好的习惯,了解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初步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3、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若干照片(随地扔垃圾的照片),水(干净的水,河里被污染的脏水)环保的牌子。活动过程实录

一、情景表演

请一位配班老师或小朋友表演吃完东西后,把垃圾往地上随便一扔的情景。

师:1、小朋友你们看他做了什么?

2、那你们平时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在公园里玩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随地扔垃圾的人?

3、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知道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1、出示垃圾污染严重的照片。

师:老师也很讨厌随地扔垃圾的人,可是我在回家的路上却总是能看见这样的人,你们看这是老师在路上拍到的一些照片,小朋友仔细看看,照片上都是什么?你们看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师:(1):照片上拍的是什么?(都是垃圾)。

(2):看到这些照片,你们心里高不高兴,为什么?(很脏,街上变得不漂亮了)。

(3):这些垃圾如果一直放在这里会怎么样啊?

幼:如果下了雨会烂掉,烂掉之后就会有很脏很难闻的气味,污染了空气……

(4)师:这些气味又会把什么小动物引过来?

出示部分小动物的图片(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为什么?

2、出示很脏的水和干净的水,进行比较。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脏的水(与干净的水进行对比)

这样的水你们喝吗?为什么?

它怎么会这么脏?

幼:(河里有好多垃圾,把水都弄脏了,所以我们不能喝这个水了,河里的鱼也会死掉)。

3、出示踩在西瓜皮上摔了跤的场景。

师:你们看这图上是什么?

幼:(如果不小心踩在西瓜皮上就会摔跤,严重的话还要送去医

院)。

三、引导幼儿知道怎样处理垃圾

师:1、原来垃圾这么不好,那我们需怎么做呢?要不要乱扔垃圾?

2、看到地上、公园里有垃圾,我们要怎么做?

3、你们知道垃圾袋、垃圾箱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

垃圾袋被环卫工人开的垃圾车送到了垃圾填埋场,出示垃圾场的照片,简单介绍什么是垃圾填埋场。

4、出示环卫工人扫地的照片。

师:(1)看照片上就是环卫工人在运垃圾,看他们多辛苦。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扫地,然后再把垃圾运走。

(2)我们还可以把垃圾怎么样?

幼:烧掉。

师:烧掉也行,不过烧的话就会有很多的烟,虽然垃圾少了,可是污染了空气。

四、活动延伸

五、活动反思

小班班年龄小,能力较差,教师在活动事前讲解活动要求,教幼儿认识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箱,大多数幼儿懂得垃圾扔进垃圾箱里,个别幼儿还出现乱扔垃圾情况,可见对幼儿的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情境公园时,设立动物园和娱乐场,要单一进行情境动物园讲解,娱乐场对于本课不符,其次,教师在课件进行教学时,忽略一词“踩”与“摔”的区别,在教学应注意改正,通过游戏,幼儿知道垃圾放在哪里。

幼儿讨论:随便扔垃圾对吗?我们应怎样做呢?

所以,教师既要尊重幼儿自己有的认知水平,重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幼儿经验。活动评价:

在这次讨论结束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垃圾”这个词用得很多,他们不管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就说“这是垃圾,应该扔掉”,有的时候还把一些仍然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扔掉。对此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些他们扔掉的东西捡回来,在活动区制作成一些楼房、汽车什么的。孩子们看到我的做法也效仿起来,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纸筒娃娃、花瓶、飞盘等。这时候孩子们感到了迷茫:这些不是我们认为没用、要扔掉的东西吗?怎么又变得有用了呢?到底什么是垃圾呢?为此,我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有时教育活动并不一定要依靠教师的语言去推动,教师的行为同样可以促进活动的开展。当教师的行为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及认识上的冲突时,他们就容易去思考,去探究,关于“垃圾”的活动也就由此逐渐扩展开来。)

什么是垃圾

多数孩子都说我们班里有许多垃圾,萦萱反对:“那不是垃圾,是废旧材料,做东西用的。”刘冉说:“废旧材料就是垃圾,因为它是不要的。”雨航又说:“为什么不要?这些都是我们从家里带来的。”昕瑞也说:“这些都是有用的,能做很

多玩具呢。”

那到底什么是垃圾?

“苹果皮和核是垃圾。”

“废纸是垃圾。”

“喝过的酸奶盒是垃圾。”

“青菜切掉的部分是垃圾。”

是不是垃圾?怎么进行判断呢?

“不要的东西、没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怎么来确定这个东西要还是不要,有用还是没用?刘冉说:“扔进垃圾筐就是不要的。”昕瑞反驳说:“那些牙膏盒,还有一些纸盒都是爸爸妈妈要扔掉的,可是我们拣回来就

能做很多东西。扔掉的能算是垃圾吗?”几个孩子围绕这个问题争论起来。看到孩子们这种互相辩驳的认真劲儿,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说:“我们整理一下教室,把你认为没人要的垃圾找出来,把认为有用的东西做成你想做的东西,布置在墙上。这样大家就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垃圾,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再利用了。”(到底什么是毫无用处的垃极、什么是可以利用的皮旧物品,幼儿不是一下于就能理解的,即使是成人也不容易说清楚。教师用环环相扣的提问试图引导幼儿区分概念,其实,让幼儿体验到对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相互辩论,比让幼儿知道它们的科学定义更重要。)

活动结束后,我想,在孩子们对垃圾有了很多真实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可以抓住教育的契机,达到《纲要》上所规定的“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目标。于是,我对活动进程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活动的进展来自于幼儿兴趣与教师支持。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推动活动开展时,必须明确该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同时要对这个活动的发展前景提出一定的设想‘。)

垃圾的旅行活动区的活动结束后右孩子们整理好了自己用过的物品;垃圾筐装满了垃圾。我边收拾边自言自语道:

“这些垃圾都装满了,应该把它们放到什么地方去?”几个和我一起收拾的幼儿说:“应该倒到位圾车里,小动物园旁边就有垃圾车。”于是,大家提着垃圾来到了垃圾车旁。这时候正赶上保洁工准备推走车。孩子们马上跑过去问:“叔叔,您把垃圾倒哪里去?”叔叔说:“垃圾站。”“垃圾站是什么?”孩子们提出了疑问。其实这正是我设计的活动一“垃圾的旅行”所要回答的问题。

大家随着叔叔来到了幼儿园门口的垃圾站。孩子们边看垃圾是如何处理的,边思考这个垃圾站怎么没有那么多垃圾。对于垃圾回收、再利用,我也不太了解,于是我请孩子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这儿,我们很难看出到底是孩子的兴趣,还是老师的引导‘推动着活动的展开。)

期四,大家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东西。许多孩子都说垃圾只能送

到垃圾场,而昕瑞却说垃圾可以回收。我说:“我看了刘迪妈妈从网上查找来的资料,’这里还有许多书,大家可以分组研究一下。”于是,一部分孩子和保育员老师一起看书,一部分孩子听我介绍刘迪妈妈拿来的资料。由于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内容很新鲜,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很投人。我的介绍结束以后,大家又来到了看书组。见我们加入进来,看书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给我们做起了介绍,垃圾产生、回收、再利用的全部过程,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当幼儿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时,他们的思考就会变得积极而主动。这正是幼儿研究式学习产生和发展的推动力。)听着、看着,王赫突然说:”从书里就能知道我们想知道的事情,真不错。”刘冉说’:“从网上也能知道。我妈妈就是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刘迪这么一说,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好像不太相信。我说:“是呀,许多我们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就可以从书上找到,或者就像刘冉妈妈那样上网。”为了让看书组的孩子也能体验到网络在信息提供方面的快捷、丰富,我鼓励与我一组的幼儿也把网上查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交流中,两个组幼JL都很高兴J予是,我又趁

机、提出了“如果我们还想知道更多的东西,到哪儿去查”的问题。(相互的交流使幼儿弃实地认识到了获取信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梁道,并萌发了亲自试一试的瓜望。于是,教师抓住了培养幼儿获取信息能力的大好时机,有目的地提出了新要求。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愿望,又使幼儿的研究活动从关注内容拓展到了关注方法。)

中班环保教案:垃圾不见了

在这次讨论结束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垃圾”这个词用得很

多,他们不管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就说“这是垃圾,应该扔掉”,有的时候还把一些仍然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扔掉。对此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些他们扔掉的东西捡回来,在活动区制作成一些楼房、汽车什么的。孩子们看到我的做法也效仿起来,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纸筒娃娃、花瓶、飞盘等。这时候孩子们感到了迷茫:这些不是我们认为没用、要扔掉的东西吗?怎么又变得有用了呢?到底什么是垃圾呢?为此,我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有时教育活动并不一定要依靠教师的语言去推动,教师的行为同样可以促进活动的开展。当教师的行为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及认识上的冲突时,他们就容易去思考,去探究,关于“垃圾”的活动也就由此逐渐扩展开来。)活动目标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随地扔垃圾是不好的习惯,了解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初步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3、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若干照片(随地扔垃圾的照片),水(干净的水,河里被污染的脏水)环保的牌子。活动过程实录

一、情景表演

请一位配班老师或小朋友表演吃完东西后,把垃圾往地上随便一扔的情景。

师:1、小朋友你们看他做了什么?

2、那你们平时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在公园里玩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随地扔垃圾的人?

3、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知道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1、出示垃圾污染严重的照片。

师:老师也很讨厌随地扔垃圾的人,可是我在回家的路上却总是能看见这样的人,你们看这是老师在路上拍到的一些照片,小朋友仔细看看,照片上都是什么?你们看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师:(1):照片上拍的是什么?(都是垃圾)。

(2):看到这些照片,你们心里高不高兴,为什么?(很脏,街上变得不漂亮了)。

(3):这些垃圾如果一直放在这里会怎么样啊?

幼:如果下了雨会烂掉,烂掉之后就会有很脏很难闻的气味,污染了空气……

(4)师:这些气味又会把什么小动物引过来?

出示部分小动物的图片(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为什么?

2、出示很脏的水和干净的水,进行比较。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脏的水(与干净的水进行对比)

这样的水你们喝吗?为什么?

它怎么会这么脏?

幼:(河里有好多垃圾,把水都弄脏了,所以我们不能喝这个水了,河里的鱼也会死掉)。

3、出示踩在西瓜皮上摔了跤的场景。

师:你们看这图上是什么?

幼:(如果不小心踩在西瓜皮上就会摔跤,严重的话还要送去医

院)。

三、引导幼儿知道怎样处理垃圾

师:1、原来垃圾这么不好,那我们需怎么做呢?要不要乱扔垃圾?

2、看到地上、公园里有垃圾,我们要怎么做?

3、你们知道垃圾袋、垃圾箱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

垃圾袋被环卫工人开的垃圾车送到了垃圾填埋场,出示垃圾场的照片,简单介绍什么是垃圾填埋场。

4、出示环卫工人扫地的照片。

师:(1)看照片上就是环卫工人在运垃圾,看他们多辛苦。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扫地,然后再把垃圾运走。

(2)我们还可以把垃圾怎么样?

幼:烧掉。

师:烧掉也行,不过烧的话就会有很多的烟,虽然垃圾少了,可是污染了空气。

四、活动延伸

五、活动反思

小班班年龄小,能力较差,教师在活动事前讲解活动要求,教幼儿认识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箱,大多数幼儿懂得垃圾扔进垃圾箱里,个别幼儿还出现乱扔垃圾情况,可见对幼儿的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情境公园时,设立动物园和娱乐场,要单一进行情境动物园讲解,娱乐场对于本课不符,其次,教师在课件进行教学时,忽略一词“踩”与“摔”的区别,在教学应注意改正,通过游戏,幼儿知道垃圾放在哪里。

幼儿讨论:随便扔垃圾对吗?我们应怎样做呢?

所以,教师既要尊重幼儿自己有的认知水平,重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幼儿经验。活动评价:

在这次讨论结束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垃圾”这个词用得很多,他们不管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就说“这是垃圾,应该扔掉”,有的时候还把一些仍然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扔掉。对此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些他们扔掉的东西捡回来,在活动区制作成一些楼房、汽车什么的。孩子们看到我的做法也效仿起来,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纸筒娃娃、花瓶、飞盘等。这时候孩子们感到了迷茫:这些不是我们认为没用、要扔掉的东西吗?怎么又变得有用了呢?到底什么是垃圾呢?为此,我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有时教育活动并不一定要依靠教师的语言去推动,教师的行为同样可以促进活动的开展。当教师的行为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及认识上的冲突时,他们就容易去思考,去探究,关于“垃圾”的活动也就由此逐渐扩展开来。)

什么是垃圾

多数孩子都说我们班里有许多垃圾,萦萱反对:“那不是垃圾,是废旧材料,做东西用的。”刘冉说:“废旧材料就是垃圾,因为它是不要的。”雨航又说:“为什么不要?这些都是我们从家里带来的。”昕瑞也说:“这些都是有用的,能做很

多玩具呢。”

那到底什么是垃圾?

“苹果皮和核是垃圾。”

“废纸是垃圾。”

“喝过的酸奶盒是垃圾。”

“青菜切掉的部分是垃圾。”

是不是垃圾?怎么进行判断呢?

“不要的东西、没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怎么来确定这个东西要还是不要,有用还是没用?刘冉说:“扔进垃圾筐就是不要的。”昕瑞反驳说:“那些牙膏盒,还有一些纸盒都是爸爸妈妈要扔掉的,可是我们拣回来就

能做很多东西。扔掉的能算是垃圾吗?”几个孩子围绕这个问题争论起来。看到孩子们这种互相辩驳的认真劲儿,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说:“我们整理一下教室,把你认为没人要的垃圾找出来,把认为有用的东西做成你想做的东西,布置在墙上。这样大家就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垃圾,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再利用了。”(到底什么是毫无用处的垃极、什么是可以利用的皮旧物品,幼儿不是一下于就能理解的,即使是成人也不容易说清楚。教师用环环相扣的提问试图引导幼儿区分概念,其实,让幼儿体验到对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相互辩论,比让幼儿知道它们的科学定义更重要。)

活动结束后,我想,在孩子们对垃圾有了很多真实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可以抓住教育的契机,达到《纲要》上所规定的“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目标。于是,我对活动进程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活动的进展来自于幼儿兴趣与教师支持。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推动活动开展时,必须明确该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同时要对这个活动的发展前景提出一定的设想‘。)

垃圾的旅行活动区的活动结束后右孩子们整理好了自己用过的物品;垃圾筐装满了垃圾。我边收拾边自言自语道:

“这些垃圾都装满了,应该把它们放到什么地方去?”几个和我一起收拾的幼儿说:“应该倒到位圾车里,小动物园旁边就有垃圾车。”于是,大家提着垃圾来到了垃圾车旁。这时候正赶上保洁工准备推走车。孩子们马上跑过去问:“叔叔,您把垃圾倒哪里去?”叔叔说:“垃圾站。”“垃圾站是什么?”孩子们提出了疑问。其实这正是我设计的活动一“垃圾的旅行”所要回答的问题。

大家随着叔叔来到了幼儿园门口的垃圾站。孩子们边看垃圾是如何处理的,边思考这个垃圾站怎么没有那么多垃圾。对于垃圾回收、再利用,我也不太了解,于是我请孩子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这儿,我们很难看出到底是孩子的兴趣,还是老师的引导‘推动着活动的展开。)

期四,大家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东西。许多孩子都说垃圾只能送

到垃圾场,而昕瑞却说垃圾可以回收。我说:“我看了刘迪妈妈从网上查找来的资料,’这里还有许多书,大家可以分组研究一下。”于是,一部分孩子和保育员老师一起看书,一部分孩子听我介绍刘迪妈妈拿来的资料。由于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内容很新鲜,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很投人。我的介绍结束以后,大家又来到了看书组。见我们加入进来,看书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给我们做起了介绍,垃圾产生、回收、再利用的全部过程,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当幼儿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时,他们的思考就会变得积极而主动。这正是幼儿研究式学习产生和发展的推动力。)听着、看着,王赫突然说:”从书里就能知道我们想知道的事情,真不错。”刘冉说’:“从网上也能知道。我妈妈就是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刘迪这么一说,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好像不太相信。我说:“是呀,许多我们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就可以从书上找到,或者就像刘冉妈妈那样上网。”为了让看书组的孩子也能体验到网络在信息提供方面的快捷、丰富,我鼓励与我一组的幼儿也把网上查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交流中,两个组幼JL都很高兴J予是,我又趁

机、提出了“如果我们还想知道更多的东西,到哪儿去查”的问题。(相互的交流使幼儿弃实地认识到了获取信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梁道,并萌发了亲自试一试的瓜望。于是,教师抓住了培养幼儿获取信息能力的大好时机,有目的地提出了新要求。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愿望,又使幼儿的研究活动从关注内容拓展到了关注方法。)


相关文章

  • 中班环保主题教案:爱护小草
  • 中班环保主题教案:爱护小草-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爱护小草 --中班环保主题活动 硕放中心幼儿园 万咏梅 活动产生的背景: 有识之士提出:"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可见提高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
  •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懂得保护水,有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两个金鱼缸(一缸里盛水,水里有一条金鱼,一缸里盛米,米里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牛奶.白糖.盐.沙.石 ...查看


  •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环保小卫士
  • 活动目标 1.体验用废旧材料进行游戏的乐趣 2.学会双手轮换投掷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度 主要形式:集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30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在学习双手轮换投掷的过程中,体验用废旧材料进行游戏的乐趣 难点:协调地双手练习轮换投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 一.活动背景 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白色污染危害大]
  •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废弃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学习用适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活动准备白色污染的幻灯片.白色污染物实物.小粘贴. 活动过程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孩子们,你们 ...查看


  •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夏日饮食卫生
  • 夏天一到,食物总是容易腐坏,环境容易滋生蚊蝇,产生有害细菌.因此我从食品卫生方面切入,以对比的方式带领幼儿清楚比较两家快餐店的特征,了解环境卫生对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特别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意图] 夏天一到,食物总是容易腐坏,环境容易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让我们的城市更美
  • 活动目标 1.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粘贴装饰,变化出各种物品,培养幼儿对动手制作的兴趣. 2.在对废旧物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在做做玩玩中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的饭盒和盘子,泡沫.乒乓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有趣的垃圾箱
  • 活动目标: 1.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有趣的垃圾箱. 2.学习运用拍打.捏.推.撕抓等方法进行创作,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教育幼儿懂得垃圾不能随地乱扔,要仍到垃圾箱里,培养幼儿从小要有环保意识. 活动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丰富多彩的塑料品
  • 一.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断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 学习这一课让幼儿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