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前景

编者语:

2009年7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这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启程的开始。五年后的今天,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热词”,人民币跨境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七大常用支付货币、第七大储备货币。如何准确定位人民币的发展目标值得思考。

文/张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刘精山(中建方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黄文礼(浙江大学)

一个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地位的显著提升,特别是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迫切希望人民币可以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我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不断上升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人民币开始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广泛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际货币体系概况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制约各国相互交易和活动的机制或规则,特别是制约各国货币和信用工具相互交易的机制和规则。

由于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规定本位货币,没有统一的货币汇率制度,也没有统一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因此该体系也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它并非是一个完美的体系,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缺乏约束

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发行几乎没有限制,美元输出为转嫁风险提供了便利。其次,截至2011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一直维持在60%以上(见图),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也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然而美国的GDP仅占全球GDP的25%左右,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其经济实力。

2.核心—外围式的货币政策制订形式导致各方权利与义务不对称

当前在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美国和欧洲为主的发达国家,其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总是以本国的经济状况为出发点,维护本国利益的,这样就形成货币政策制定者与货币政策接受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3.多元化但仍不健全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世界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选用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机制、国际融资等多种手段,但是目前的经济组织和体系均不能合理有效地实现调节功能。正由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失衡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与此同时,其存在的这些缺陷和问题,也为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

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方向

全球经济的失衡表明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凸显出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需求。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保守的货币体系:维持和巩固现行的美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尽管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种种缺陷,但由于一些新的方案或改革并未考虑当前各国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在短期内很难实施改革或用新的体系取代现行体系。所以国际社会应共同协调,维持现存体系的平稳运行。

2.激进的货币体系: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包括特别提款权和世界单一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建立超主权货币体系,它可以解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得国际货币的发行不受控于任何主权国家货币政策的约束。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国际储备货币可以较好地对全球流动性供需进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长期趋势。但单一货币体系的形成需要具备众多条件,并且该体系的实施意味着对现行美元、欧元、英镑等国际货币的颠覆,因此,在中短期内建立超主权的单一世界货币几乎不可能。

3.改良的货币体系:强化区域货币合作,实行多元化的国际货币

多元化的储备货币体系是基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提出的构想。欧元的诞生与实践使最优货币区理论变为现实,对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起到了明显的推进作用。次贷危机的爆发加快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向美、欧、亚三极货币共同充当全球储备货币的格局转变。国际货币的发行规则将由几个主权国家协商决定,能够更好地代表全球各经济体的利益。人民币在东亚区域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地位,而中国参与地区金融合作也有助于人民币成为区域的储备货币。

货币体系的现实选择:多元化的货币体系

1.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特性

国际货币体系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满足货物、服务或其他交易支付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交易准则或达成的协议,是对某一货币或货币单位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根据这一定义,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国际规则和协议,具有全球公共产品的特性,而国际货币作为公共产品的一种,同样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基于全球公共产品视角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1)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其供给过程中同样存在“搭便车”现象和“集体行动的困境”。在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尖锐冲突,同时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矛盾,即使是发展中国家内部也会产生“搭便车”现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关系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同时也牵涉到利益受损方。这个过程是各国综合实力的博弈过程,同时也是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过程。在没有新的力量出现的情况下,国际储备货币层面的改革、国际协调机制的完善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改进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就目前形式来看,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根本性改革短期内不会发生。未来可能形成以美元、欧元和亚洲某一货币组成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也相当于供给全球公共产品,这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有益。

(2)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具有内在自我约束力和外部相对稳定性。一方面,非储备货币国在选择外汇储备时有了相对较多的币种选择,就会避免单一外汇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货币发行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也会考虑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利于增加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多元化储备体系是遵循市场化的发展规律,在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改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而来,并不是对原有体系的彻底否定,受到的政治和经济阻力都会相对较小。

(3)世界经济格局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区域经济多元化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从中长期看,随着美国实力的不断衰落,国际储备货币格局将走向多元化,届时将不存在绝对的主导货币,几大储备货币势力旗鼓相当,它们之间激烈的竞争客观上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4)全球经济和金融实力的版图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意味着从根本上推翻现行货币体系,建立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不可能实现。但金融危机极大地削弱了欧美的经济和金融实力,为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一个机遇,比较现实的是进行部分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平均增长水平。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GDP总量10%以上,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雄厚的经济规模和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支撑。尽管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但我们要顺应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变革的趋势,努力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以及国际化。

1.人民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具有稳定性

在现行的国际储备体系下,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其稳定性就以主权信用货币与实际经济在全球的占比来衡量。

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大于通货膨胀率与国债收益率之和,说明人民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具有稳定性。这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良好条件。

2.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货币国际化进程一般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级(周边化和区域化)阶段,货币发行国是国际债权国家,凭借贸易顺差为主的经常账户顺差积累了储备资产,货币主要应用于贸易计价和结算;在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国际收支带来的充足外汇储备是货币国际化重要的价值支撑。以贸易顺差为主的经常账户顺差,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债权大国,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后期的资本输出创造前提条件。

第二阶段是高级化(全球化)阶段,货币发行国由债权国转变为债务国,对外输出大量货币,为国际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应定位于加快成为亚洲区域的关键货币,进而成为与美元、欧元相竞争的国际货币,即遵循先“周边化”、“区域化”、后“全球化”的发展路径。

3.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

在我国目前尚未实现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以及金融市场并不健全的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将会给我国现行资本账户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犹如一把“双刃剑”,虽然有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但是其收益也是巨额的。

(1)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从历史经验看,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过程是该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过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逐渐改变长期以来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状况。

(2)减轻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在国际收支中人民币可以直接作为国际清偿力,无需过多的外汇储备。

(3)降低人民币的汇率风险,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转移汇率风险,特别是对从事跨境贸易的国内企业来说,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有利于降低汇率损失。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从中受益。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民币已经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和具有实施性较强的国际化路径。并且对比人民币的收益与成本可以发现,虽然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具有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但是相对于客观巨额的收益而言,其成本是可以忽略的。未来全球经济将呈现出美、欧、亚三强格局的发展趋势,同时伴随着世界货币体系变革的加速,中国应该准确定位人民币的发展目标,使之成为亚洲区域的关键货币,进而与美元、欧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完)

编者语:

2009年7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这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启程的开始。五年后的今天,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热词”,人民币跨境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七大常用支付货币、第七大储备货币。如何准确定位人民币的发展目标值得思考。

文/张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刘精山(中建方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黄文礼(浙江大学)

一个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地位的显著提升,特别是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迫切希望人民币可以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我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不断上升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人民币开始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广泛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际货币体系概况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制约各国相互交易和活动的机制或规则,特别是制约各国货币和信用工具相互交易的机制和规则。

由于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规定本位货币,没有统一的货币汇率制度,也没有统一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因此该体系也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它并非是一个完美的体系,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缺乏约束

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发行几乎没有限制,美元输出为转嫁风险提供了便利。其次,截至2011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一直维持在60%以上(见图),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也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然而美国的GDP仅占全球GDP的25%左右,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其经济实力。

2.核心—外围式的货币政策制订形式导致各方权利与义务不对称

当前在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美国和欧洲为主的发达国家,其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总是以本国的经济状况为出发点,维护本国利益的,这样就形成货币政策制定者与货币政策接受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3.多元化但仍不健全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世界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选用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机制、国际融资等多种手段,但是目前的经济组织和体系均不能合理有效地实现调节功能。正由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失衡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与此同时,其存在的这些缺陷和问题,也为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

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方向

全球经济的失衡表明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凸显出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需求。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保守的货币体系:维持和巩固现行的美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尽管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种种缺陷,但由于一些新的方案或改革并未考虑当前各国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在短期内很难实施改革或用新的体系取代现行体系。所以国际社会应共同协调,维持现存体系的平稳运行。

2.激进的货币体系: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包括特别提款权和世界单一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建立超主权货币体系,它可以解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得国际货币的发行不受控于任何主权国家货币政策的约束。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国际储备货币可以较好地对全球流动性供需进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长期趋势。但单一货币体系的形成需要具备众多条件,并且该体系的实施意味着对现行美元、欧元、英镑等国际货币的颠覆,因此,在中短期内建立超主权的单一世界货币几乎不可能。

3.改良的货币体系:强化区域货币合作,实行多元化的国际货币

多元化的储备货币体系是基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提出的构想。欧元的诞生与实践使最优货币区理论变为现实,对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起到了明显的推进作用。次贷危机的爆发加快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向美、欧、亚三极货币共同充当全球储备货币的格局转变。国际货币的发行规则将由几个主权国家协商决定,能够更好地代表全球各经济体的利益。人民币在东亚区域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地位,而中国参与地区金融合作也有助于人民币成为区域的储备货币。

货币体系的现实选择:多元化的货币体系

1.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特性

国际货币体系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满足货物、服务或其他交易支付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交易准则或达成的协议,是对某一货币或货币单位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根据这一定义,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国际规则和协议,具有全球公共产品的特性,而国际货币作为公共产品的一种,同样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基于全球公共产品视角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1)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其供给过程中同样存在“搭便车”现象和“集体行动的困境”。在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尖锐冲突,同时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矛盾,即使是发展中国家内部也会产生“搭便车”现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关系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同时也牵涉到利益受损方。这个过程是各国综合实力的博弈过程,同时也是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过程。在没有新的力量出现的情况下,国际储备货币层面的改革、国际协调机制的完善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改进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就目前形式来看,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根本性改革短期内不会发生。未来可能形成以美元、欧元和亚洲某一货币组成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也相当于供给全球公共产品,这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有益。

(2)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具有内在自我约束力和外部相对稳定性。一方面,非储备货币国在选择外汇储备时有了相对较多的币种选择,就会避免单一外汇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货币发行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也会考虑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利于增加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多元化储备体系是遵循市场化的发展规律,在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改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而来,并不是对原有体系的彻底否定,受到的政治和经济阻力都会相对较小。

(3)世界经济格局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区域经济多元化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从中长期看,随着美国实力的不断衰落,国际储备货币格局将走向多元化,届时将不存在绝对的主导货币,几大储备货币势力旗鼓相当,它们之间激烈的竞争客观上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4)全球经济和金融实力的版图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意味着从根本上推翻现行货币体系,建立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不可能实现。但金融危机极大地削弱了欧美的经济和金融实力,为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一个机遇,比较现实的是进行部分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平均增长水平。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GDP总量10%以上,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雄厚的经济规模和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支撑。尽管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但我们要顺应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变革的趋势,努力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以及国际化。

1.人民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具有稳定性

在现行的国际储备体系下,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其稳定性就以主权信用货币与实际经济在全球的占比来衡量。

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大于通货膨胀率与国债收益率之和,说明人民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具有稳定性。这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良好条件。

2.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货币国际化进程一般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级(周边化和区域化)阶段,货币发行国是国际债权国家,凭借贸易顺差为主的经常账户顺差积累了储备资产,货币主要应用于贸易计价和结算;在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国际收支带来的充足外汇储备是货币国际化重要的价值支撑。以贸易顺差为主的经常账户顺差,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债权大国,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后期的资本输出创造前提条件。

第二阶段是高级化(全球化)阶段,货币发行国由债权国转变为债务国,对外输出大量货币,为国际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应定位于加快成为亚洲区域的关键货币,进而成为与美元、欧元相竞争的国际货币,即遵循先“周边化”、“区域化”、后“全球化”的发展路径。

3.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

在我国目前尚未实现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以及金融市场并不健全的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将会给我国现行资本账户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犹如一把“双刃剑”,虽然有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但是其收益也是巨额的。

(1)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从历史经验看,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过程是该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过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逐渐改变长期以来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状况。

(2)减轻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在国际收支中人民币可以直接作为国际清偿力,无需过多的外汇储备。

(3)降低人民币的汇率风险,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转移汇率风险,特别是对从事跨境贸易的国内企业来说,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有利于降低汇率损失。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从中受益。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民币已经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和具有实施性较强的国际化路径。并且对比人民币的收益与成本可以发现,虽然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具有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但是相对于客观巨额的收益而言,其成本是可以忽略的。未来全球经济将呈现出美、欧、亚三强格局的发展趋势,同时伴随着世界货币体系变革的加速,中国应该准确定位人民币的发展目标,使之成为亚洲区域的关键货币,进而与美元、欧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完)


相关文章

  • 浅谈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必然性及前景
  • 浅谈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必然性及前景 摘 要 亚洲区域 货币合作是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区域 货币合作面临着困难和需要解决问题,阐述了亚洲区域 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 亚洲 区域 货币 合作 前景 区域 货币合作问题近些年来之所 ...查看


  • 2013年上半年星级饭店经营情况报告
  • 2013年上半年星级饭店经营情况报告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为了解当前旅游饭店行业的市场情况,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在近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3年上半年三.四.五星级饭店经营情况作了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075份,其中五星级325份.四星级 ...查看


  •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展望
  • 学会论坛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展望 陶 一.人民币的现状与抉择 当前中国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绝大部分是以美元保有的,但是在美元相对于疲软的今天,这些外汇储备无异于"嫁错了郎",不过反观日元与欧元,其劲头也并不 ...查看


  •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与范围
  •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与范围 1.在资本项目不断开放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决定与调整 2.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经济学分析 3.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非经济学分析 4.欧元汇率的稳定性与稳定效率研究 5.近10年美圆汇率变动的特点与前景展望 6. ...查看


  • 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前景如何?
  • 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前景如何?最新的一项面向全球央行外汇储备管理者的调查显示,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将在未来十年逐步提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将有望于2025年达到10%左右. 该调查由汇丰赞助.由<央行杂志>于2015年3月进 ...查看


  • 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前景展望
  • 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前景展望 所谓公共关系, 指的是社会组织与共同构成其生存环境, 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 通过传播沟通, 塑造形象, 平衡利益, 协调关系, 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影 ...查看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就业前景介绍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就业前 景介绍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 ...查看


  • 中国玉米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经济学研究生 招生院校 以及专业分析
  • 第一章 经济学考研现状及发展 政治经济学专业详解 专业概览 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 , 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专业排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