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黄玉梅

景德镇陶瓷学院 余小荔

(荼”茶叶被发现之初, 是作为药用。《神农本草经》记“: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即

) 我国古代也留下了大量用茶叶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 。, “茶”

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 其中有机化合物达93%-3. 57。

1、水分

水分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是制茶过程一系列化学变化的重要介质。制茶过程中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就是伴随着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因此, 在制茶时常将水分的变化作为控制品质的重要生化指标。茶鲜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5%~78%, 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 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叶、雨水叶、露水叶、大叶种, 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 高的可达84%左右。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

2、蛋白质与氨基酸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 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酸胺等25种以上, 其中茶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50%以上。氨基酸, 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 对形成绿茶香气关系极为密切。

3、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 约占2%~5%; 其他含量甚微, 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咖啡碱易溶于水, 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红茶汤中出现的“冷后浑”就是咖啡碱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生成的大分子络合物, 是衡量红茶品质优劣指标之

一。咖啡碱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

4、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 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总量中, 儿茶素约占70%, 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 其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 对红茶汤色的红艳度和滋味有决定性作用。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 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之一, 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 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较高, 如花青素多, 茶叶品质不好, 会造成红茶发酵困难, 影响汤色的红艳度; 对绿茶品质更为不利, 会造成滋味苦涩、叶底青绿等弊病。茶叶中酚酸含量较低, 包括没食子酸、茶没食子素、绿原酸、咖啡酸等。

5、糖类

茶叶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单糖和双糖易溶于水, 多糖不溶于水, 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 多糖含量高; 嫩度高, 多糖含量低。

240

6、有机酸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 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 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 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 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 如亚油酸等; 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 如棕榈酸等。

7、类脂类

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 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8%左右。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 对进人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8、色素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 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

9、芳香物质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 , 一般鲜叶中含0. 02%, 但其种类却很复杂, 、醛、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10、, 0、6%~1%。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A 、维生素D 、维生素E 和维生素K 等。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 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 和肌醇等。

11、酶类

酶是一种蛋白体, 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 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茶叶中的酶较为复杂, 种类很多, 茶叶加工可利用酶具有的特性, 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 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

12、无机化合物

无机物类为:多种矿物质, 如:磷、钾、硫、镁等, 茶叶中无机化合物占干物质总量的3. 5%~7. 0%, 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部分。这些无机化合物经高温灼烧后的无机物质称之为”灰分”。灰分中能溶于水的部分称之为水溶性灰分, 占总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叶水溶性灰分较高, 粗老茶、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高。灰分是出口茶叶质量检验的指标之一, 一般要求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 5%。

二、茶的保健作用

1、抗癌、抗突变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围绕茶的抗癌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认为:茶多酚对人体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有阻挡作用, 茶多酚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直接杀死癌细胞, 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癌作用。日本的富田勋研究小组从1986开始连续10年对总数为8522人进行的跟踪调查, 其中包括419位癌症病人。结果表明, 每天饮绿茶10杯的女性可使癌症延迟发生7. 3年, 男性为3. 2年。目前美国已批准将绿茶作为预防癌症在使用,1997年美国药物管理署(FDA ) 批准用绿茶胶囊作为第一阶段临床实验药用, 总共对46位癌症患者应用。第二阶段的临床实验也即将进行, 这意味着绿茶在美国已不仅仅是一种“抗癌饮料”, 还即将发展成一种抗癌药物。从日本和美国的应用情况, 可以预期绿茶及其内含成分作为一种药物的出现已为期不远。

2、抗衰老

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但产生化学性质活泼的自由基, 会损伤膜结构以及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并导致功能障碍, 可诱发多种疾病及机体衰老。而茶多酚的化学结构含有多个羟基, 可有效的阻断生物

241

体内的自由基连锁反应, 从而抑制自由基的形成, 使生物膜和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发生脂质过多氧化; 还可促进机体内酶系统和非酶系统物质活性, 加快自由基的清除, 保持体内自由基非动态平衡, 试验证明儿茶素能明显降低拟衰老大鼠大脑皮层及肾组织中M DA 含量, 抑制S OD 活性水平的下降。与维生素C 比较, 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抗衰老作用更强。瑞典科学家曾比较了红茶、绿茶和21种蔬菜和水果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绿茶和红茶的抗氧化活性比蔬菜和水果高许多倍。目前已经证明对抗衰老作用有贡献的成分是: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及各种维生素等。

3、抗辐射损伤

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吸收放射性锶(90锶) 并防止其扩散的作用, 饮用足够数量的浓绿茶, 可以使生物体内积累的锶数量明显低于允许水平。我国进行的研究表明, 癌症患者进行辐射照射后白血球数量明显下降, 饮用绿茶可使白血球数量增加, 效果可达90%。据日本人调查, 广岛原子弹爆炸受害者中, 凡是长期饮茶者, 放射病症状轻, 且存活率高, 有人指出, 前, 从人体内排泄出去。中外科学家的实验证实, 、B 族维生素、氨基酸等。

4、, , 使败酸物形成量减少, 抑制脂质物在血管壁沉积, 从而减少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并保持脂质在动脉壁的正常, 达到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5、降低血压

苏联通过临床试验证明, 用高浓度茶叶中的儿茶素可以降低血压。同时, 多喝绿茶对易致中风和血管淤塞的人是有益的, 因为它可以使血管保持弹性, 消除脉管痉挛, 具有防止血管破裂的功效。茶叶中的咖啡碱和儿茶素能使血管壁松弛, 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 通过血管舒张而使血压下降。

6、抗炎灭菌

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黄色溶血性葡萄球菌、痢疾等多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多种口腔主要致病菌对茶多酚的抗菌性能均很敏感, 并有促进牙周组织修复的功能, 因此可防龋、除口臭、治疗牙龈炎。美国、日本和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通过实验证明儿童每天饮用一杯茶水可使龋齿率降低一半。高全福等1978年在浙江遂昌古市镇, 对8-9岁的379名儿童用500克低档茶加水100升泡成茶汤, 每天早晨用茶汤刷牙一次, 两学期之后, 患龋齿的人数较对照组减少70%, 患牙病的人数减少80%。在各种茶叶中, 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绿茶灭菌活性最高, 而茶的级别越高活性也越高。

7、明目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 其中维生素A 、维生素E 、维生素K 是脂溶性的, 在茶汤中含量不多, 但维生素A 可随泡茶时挥发的芳香物质一同进入茶汤中, 有预防夜盲症和白内障的作用; 维生素B 和维生素C 是水溶性的, 维生素C 含量最多, 尤以高档名优绿茶含量为高, 一般每100克高级绿茶中含量可达250毫克左右, 最高的可达500毫克以上, 比香蕉高10倍, 比韭菜高9倍, 比白菜高7倍, 比菠菜高5倍。人眼的晶体对维生素C 需要量比其它组织高, 眼科专家认为, 维生素C 摄入量不足, 易导致晶状体浑浊而患白内障, 因此多饮绿茶有助于保护眼睛。

8、降血糖和对糖尿病的疗效

茶多糖有降血糖和防止糖尿病的作用, 日本曾用茶叶除去咖啡碱后制成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其效果与胰岛素相仿。茶叶中的维生素C 、维生素B1, 能促进动物体内糖分的代谢, 患先天性糖尿病的患者可常饮绿茶作为辅助疗法之一, 正常人常饮绿茶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IsiguK i K. 等将茶多糖配置成饮料供糖尿病患者饮用, 使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蔡鸿思用粗老茶治糖尿病, 有效率达70%。茶色素在降血糖方面也有明显作用, 方朝晖等用茶色素治疗糖尿病肾病, 结果使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重要症状明显改善, 尿蛋白、空腹血糖值和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有所降低, 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自由基代谢指标, 且疗效优于口服降糖药或242

胰岛素。

9、对重金属毒害的解毒作用

实验证明, 茶叶中的茶多酚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作用, 有些国家提倡多喝茶以减轻水和食品中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10、减轻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研究表明, 绿茶提取物可以抑制香烟烟雾提取物的诱导畸变。在过滤嘴中加入茶叶提取物, 对降低烟雾中有害成分的尝试, 在国内外均获成功。因此吸烟者多饮茶, 对减轻香烟的危害是有益的。

11、兴奋提神的作用

茶叶提神的作用主要是茶叶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的作用, 他们能促进肾上腺体垂体的活动, 阻止血液中儿茶酚的降解, 此外还有诱导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的功效。儿茶酚胺具有促进兴奋的功能, 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大作用。茶还有益思的效应, 人们在疲乏时喝茶, 兴奋, 集中精力, 达到兴奋集思的效果。

12、有美容的作用

, , 达到减肥的效果; , 。茶多酚是一种抗氧化能力很强C 和维生素E , 所以, 茶能有效地预防。茶多酚可以直接阻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作用, 故有”紫外线过滤器”之美称。茶多酚还能抑制络氨酸酶的活性, 减少黑色素细胞的代谢强度, 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具有使皮肤美白的作用。

茶叶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而且茶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明饮料。在茶、咖啡、可可当代三大饮料中, 茶是对人类身心健康最有益的饮料。茶以其清新之气, 为现代文明送来清新之风, 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概括地说, 茶乃和平之饮、理性之饮、健康之饮、爱国之饮。参考文献:

(1) 葛圣蕾、谢鼎华《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年23期。

(2) 潘鸿章《生活与化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年。

(3) 李伟、(第三版) .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年。李学昌《学茶艺》:

(4) 赵英立《中国茶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5) 江用文、童启庆《茶艺师培训教材》:.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年。

243

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黄玉梅

景德镇陶瓷学院 余小荔

(荼”茶叶被发现之初, 是作为药用。《神农本草经》记“: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即

) 我国古代也留下了大量用茶叶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 。, “茶”

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 其中有机化合物达93%-3. 57。

1、水分

水分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是制茶过程一系列化学变化的重要介质。制茶过程中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就是伴随着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因此, 在制茶时常将水分的变化作为控制品质的重要生化指标。茶鲜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5%~78%, 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 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叶、雨水叶、露水叶、大叶种, 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 高的可达84%左右。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

2、蛋白质与氨基酸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 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酸胺等25种以上, 其中茶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50%以上。氨基酸, 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 对形成绿茶香气关系极为密切。

3、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 约占2%~5%; 其他含量甚微, 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咖啡碱易溶于水, 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红茶汤中出现的“冷后浑”就是咖啡碱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生成的大分子络合物, 是衡量红茶品质优劣指标之

一。咖啡碱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

4、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 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总量中, 儿茶素约占70%, 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 其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 对红茶汤色的红艳度和滋味有决定性作用。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 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之一, 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 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较高, 如花青素多, 茶叶品质不好, 会造成红茶发酵困难, 影响汤色的红艳度; 对绿茶品质更为不利, 会造成滋味苦涩、叶底青绿等弊病。茶叶中酚酸含量较低, 包括没食子酸、茶没食子素、绿原酸、咖啡酸等。

5、糖类

茶叶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单糖和双糖易溶于水, 多糖不溶于水, 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 多糖含量高; 嫩度高, 多糖含量低。

240

6、有机酸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 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 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 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 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 如亚油酸等; 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 如棕榈酸等。

7、类脂类

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 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8%左右。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 对进人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8、色素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 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

9、芳香物质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 , 一般鲜叶中含0. 02%, 但其种类却很复杂, 、醛、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10、, 0、6%~1%。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A 、维生素D 、维生素E 和维生素K 等。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 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 和肌醇等。

11、酶类

酶是一种蛋白体, 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 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茶叶中的酶较为复杂, 种类很多, 茶叶加工可利用酶具有的特性, 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 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

12、无机化合物

无机物类为:多种矿物质, 如:磷、钾、硫、镁等, 茶叶中无机化合物占干物质总量的3. 5%~7. 0%, 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部分。这些无机化合物经高温灼烧后的无机物质称之为”灰分”。灰分中能溶于水的部分称之为水溶性灰分, 占总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叶水溶性灰分较高, 粗老茶、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高。灰分是出口茶叶质量检验的指标之一, 一般要求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 5%。

二、茶的保健作用

1、抗癌、抗突变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围绕茶的抗癌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认为:茶多酚对人体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有阻挡作用, 茶多酚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直接杀死癌细胞, 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癌作用。日本的富田勋研究小组从1986开始连续10年对总数为8522人进行的跟踪调查, 其中包括419位癌症病人。结果表明, 每天饮绿茶10杯的女性可使癌症延迟发生7. 3年, 男性为3. 2年。目前美国已批准将绿茶作为预防癌症在使用,1997年美国药物管理署(FDA ) 批准用绿茶胶囊作为第一阶段临床实验药用, 总共对46位癌症患者应用。第二阶段的临床实验也即将进行, 这意味着绿茶在美国已不仅仅是一种“抗癌饮料”, 还即将发展成一种抗癌药物。从日本和美国的应用情况, 可以预期绿茶及其内含成分作为一种药物的出现已为期不远。

2、抗衰老

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但产生化学性质活泼的自由基, 会损伤膜结构以及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并导致功能障碍, 可诱发多种疾病及机体衰老。而茶多酚的化学结构含有多个羟基, 可有效的阻断生物

241

体内的自由基连锁反应, 从而抑制自由基的形成, 使生物膜和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发生脂质过多氧化; 还可促进机体内酶系统和非酶系统物质活性, 加快自由基的清除, 保持体内自由基非动态平衡, 试验证明儿茶素能明显降低拟衰老大鼠大脑皮层及肾组织中M DA 含量, 抑制S OD 活性水平的下降。与维生素C 比较, 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抗衰老作用更强。瑞典科学家曾比较了红茶、绿茶和21种蔬菜和水果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绿茶和红茶的抗氧化活性比蔬菜和水果高许多倍。目前已经证明对抗衰老作用有贡献的成分是: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及各种维生素等。

3、抗辐射损伤

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吸收放射性锶(90锶) 并防止其扩散的作用, 饮用足够数量的浓绿茶, 可以使生物体内积累的锶数量明显低于允许水平。我国进行的研究表明, 癌症患者进行辐射照射后白血球数量明显下降, 饮用绿茶可使白血球数量增加, 效果可达90%。据日本人调查, 广岛原子弹爆炸受害者中, 凡是长期饮茶者, 放射病症状轻, 且存活率高, 有人指出, 前, 从人体内排泄出去。中外科学家的实验证实, 、B 族维生素、氨基酸等。

4、, , 使败酸物形成量减少, 抑制脂质物在血管壁沉积, 从而减少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并保持脂质在动脉壁的正常, 达到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5、降低血压

苏联通过临床试验证明, 用高浓度茶叶中的儿茶素可以降低血压。同时, 多喝绿茶对易致中风和血管淤塞的人是有益的, 因为它可以使血管保持弹性, 消除脉管痉挛, 具有防止血管破裂的功效。茶叶中的咖啡碱和儿茶素能使血管壁松弛, 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 通过血管舒张而使血压下降。

6、抗炎灭菌

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黄色溶血性葡萄球菌、痢疾等多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多种口腔主要致病菌对茶多酚的抗菌性能均很敏感, 并有促进牙周组织修复的功能, 因此可防龋、除口臭、治疗牙龈炎。美国、日本和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通过实验证明儿童每天饮用一杯茶水可使龋齿率降低一半。高全福等1978年在浙江遂昌古市镇, 对8-9岁的379名儿童用500克低档茶加水100升泡成茶汤, 每天早晨用茶汤刷牙一次, 两学期之后, 患龋齿的人数较对照组减少70%, 患牙病的人数减少80%。在各种茶叶中, 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绿茶灭菌活性最高, 而茶的级别越高活性也越高。

7、明目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 其中维生素A 、维生素E 、维生素K 是脂溶性的, 在茶汤中含量不多, 但维生素A 可随泡茶时挥发的芳香物质一同进入茶汤中, 有预防夜盲症和白内障的作用; 维生素B 和维生素C 是水溶性的, 维生素C 含量最多, 尤以高档名优绿茶含量为高, 一般每100克高级绿茶中含量可达250毫克左右, 最高的可达500毫克以上, 比香蕉高10倍, 比韭菜高9倍, 比白菜高7倍, 比菠菜高5倍。人眼的晶体对维生素C 需要量比其它组织高, 眼科专家认为, 维生素C 摄入量不足, 易导致晶状体浑浊而患白内障, 因此多饮绿茶有助于保护眼睛。

8、降血糖和对糖尿病的疗效

茶多糖有降血糖和防止糖尿病的作用, 日本曾用茶叶除去咖啡碱后制成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其效果与胰岛素相仿。茶叶中的维生素C 、维生素B1, 能促进动物体内糖分的代谢, 患先天性糖尿病的患者可常饮绿茶作为辅助疗法之一, 正常人常饮绿茶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IsiguK i K. 等将茶多糖配置成饮料供糖尿病患者饮用, 使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蔡鸿思用粗老茶治糖尿病, 有效率达70%。茶色素在降血糖方面也有明显作用, 方朝晖等用茶色素治疗糖尿病肾病, 结果使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重要症状明显改善, 尿蛋白、空腹血糖值和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有所降低, 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自由基代谢指标, 且疗效优于口服降糖药或242

胰岛素。

9、对重金属毒害的解毒作用

实验证明, 茶叶中的茶多酚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作用, 有些国家提倡多喝茶以减轻水和食品中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10、减轻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研究表明, 绿茶提取物可以抑制香烟烟雾提取物的诱导畸变。在过滤嘴中加入茶叶提取物, 对降低烟雾中有害成分的尝试, 在国内外均获成功。因此吸烟者多饮茶, 对减轻香烟的危害是有益的。

11、兴奋提神的作用

茶叶提神的作用主要是茶叶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的作用, 他们能促进肾上腺体垂体的活动, 阻止血液中儿茶酚的降解, 此外还有诱导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的功效。儿茶酚胺具有促进兴奋的功能, 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大作用。茶还有益思的效应, 人们在疲乏时喝茶, 兴奋, 集中精力, 达到兴奋集思的效果。

12、有美容的作用

, , 达到减肥的效果; , 。茶多酚是一种抗氧化能力很强C 和维生素E , 所以, 茶能有效地预防。茶多酚可以直接阻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作用, 故有”紫外线过滤器”之美称。茶多酚还能抑制络氨酸酶的活性, 减少黑色素细胞的代谢强度, 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具有使皮肤美白的作用。

茶叶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而且茶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明饮料。在茶、咖啡、可可当代三大饮料中, 茶是对人类身心健康最有益的饮料。茶以其清新之气, 为现代文明送来清新之风, 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概括地说, 茶乃和平之饮、理性之饮、健康之饮、爱国之饮。参考文献:

(1) 葛圣蕾、谢鼎华《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年23期。

(2) 潘鸿章《生活与化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年。

(3) 李伟、(第三版) .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年。李学昌《学茶艺》:

(4) 赵英立《中国茶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5) 江用文、童启庆《茶艺师培训教材》:.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年。

243


相关文章

  • 菊花的医疗保健功效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 菊花的医疗保健功效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尹惠 (电气学院 电子1131班 1131202132) 摘要:菊花可以作为中草药来治疗疾病,菊花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菊花除了可以直接作为中药来治疗疾病以外,它还可以做成具有保健和医疗价值的美食 ...查看


  • 茶叶中主要成分及其保健功能一览表
  • 茶叶中主要成分及其保健功能一览表 2. 铁观音基本成分 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分,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分.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钴.铁.锰.铝.钠 ...查看


  • 银杏叶化学成分及其药用研究
  • 银杏叶化学成分及其药用研究 康 伟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62 [摘要]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银杏叶中含有各种黄酮苷和萜内酯等主要药效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很好的敛 肺.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近年来,银杏叶提取物的生 ...查看


  • 2013食品安全与营养
  • 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对人体有生理功效且为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成分. 碳酸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多羚基醛或多羚基酮类花何为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分子中的 ...查看


  • 药学论文--药学的发展方向
  • 药学论文--药学分支的发展方向 一.自我简介 我姓姜,名鹤,是哈师大大一学生, 学习化学制药.我的父亲是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母亲是银行职员.我从小受到父母的教育,并对化学,生物等科学有广泛的兴趣. 小时侯父亲教过我观察星相,虽然现在已经忘记了 ...查看


  • 食品科学及其发展
  • 第一章 食品科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食品科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内容 吃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亦具有这一本能,自从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上出现,就同饮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民以食为天"说明对人类来说食品比阳光雨露还要重要,没有食品就没 ...查看


  • 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
  • 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前景 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食物或配合 药物,以食借药力.药助食威,进行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中医药典籍中,有效药食秘方验方达30万 ...查看


  • 1 巴旦木的营养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 2008年第10期 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No.10,2008 巴旦木的营养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尤努斯江・吐拉洪1,马木提・库尔班1,木妮热・依布拉音2 (1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乌鲁木齐830 ...查看


  • 茶多酚提取纯化及其应用研究
  • 茶多酚提取纯化及其应用研究 茶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饮料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开发茶叶的新用途,开展茶叶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利用低档茶叶或茶叶加工的下脚料来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6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发现茶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