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与皇长子关系析论

  摘 要 明代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作为影响晚明历史的重大事件,前人所谓“自古父子之间,未有受命若斯之难也。”①本文即以国本之争中皇长子出阁讲学为切入点,拟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万历与太子关系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国本之争的经过,希望从人伦、亲情等层面对国本之争这一晚明重大的历史事件做一些深层次的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 明神宗 皇长子 关系论析   中图分类号:I207.49 文献标识码:A   1国本之争的由来   万历六年(1578年)正月,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婚,册封皇后王氏,然而王皇后在为明神宗生下皇长女荣昌公主之后再未生育,于是嫡子之位空缺。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十一日未时,皇长子朱常洛诞生,其母为王恭妃。王恭妃原来本是慈圣李太后宫中的一名宫女。一次明神宗去慈宁宫给慈圣李太后请安时索水洗手,这时正好王氏在旁捧�F侍奉,神宗便“悦而幸焉”②,以致其怀有身孕。由于明神宗认为在母后宫中私幸宫女是一件极为不光彩的事情,于是忌讳提及此事,“时帝讳之,故左右无言者。”后来此事被慈圣皇太后知道,追问神宗,神宗假做不知的样子,沉默不言,想拒绝承认。宫中原有旧制,皇帝临幸某人,必须赏赐其一件物品作为验证,而神宗虽在慌忙之中仍不忘赐给王氏一副头面(首饰),慈圣皇太后便让人取来了专门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内起居注》,好言安慰神宗说道:“我老了,但还没有看到孙子。要是果真能得一个男孩,不是社稷之福吗?”慈圣皇太后还看出了神宗的心态,劝诫他:“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③神宗这才被迫承认此事,并于万历十年六月进封王氏为恭妃,两个月之后,皇长子朱常洛诞生。但由于王恭妃地位低下,以及这段不光彩的经历,导致神宗对待皇长子也是以冷淡和歧视居多。   贵妃郑氏于万历初年进宫,深得神宗宠幸,在一次与内阁首辅申时行的谈话中,神宗向申时行曾说到过郑贵妃受宠的原因,“朕只因郑氏勤劳,朕每至一宫他必相随,朝夕间小心,侍奉勤劳。”④因此郑氏入宫后不久,在万历十年(1582年)二月便被册封为淑嫔,十一年八月被册封为德妃,十二年七月进封为贵妃。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初五日寅时,郑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母以子贵”,神宗即刻下旨进封郑氏为皇贵妃,郑氏此时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按照中国传统社会礼法的规定,皇位继承人的确立当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就应遵循“无嫡立长”的原则。此时王皇后无子,皇长子朱常洛就应该被立为皇太子,但是此时的皇长子已经五岁,仍然没有得到青宫之位,其生母王恭妃也一直未得到进封。随着皇三子的降生,因“子以母宠”,此时在郑贵妃的“乞怜”下,神宗也颇有废长立爱的心思,此即为国本之争的由来。   2皇长子诞生初期万历与其关系   史料中曾记载“光庙(朱常洛)诞生,一应恩礼俱从薄,盖由非神宗心喜也”⑤,综合其它史料来看,这种记载并不完全准确。皇长子朱常洛并非一降生就受到神宗的冷遇和歧视,相反,开始的时候神宗对于皇长子是钟爱的,毕竟是皇长子,如果说不喜爱,于情于理都是讲不通的。关于这一点史料上的记载体现的很清楚,皇长子诞生的第二天,神宗即谕内阁,“朕皇子生,喜事赏用,宫帑缺乏,取太仓银二十万两、光禄寺银十万两”⑥,并赐辅臣张四维、申时行、余有丁大红云�丝、银抹金脚花等物。第三天即遣派成国公朱应祯等祭告郊庙社稷,并于此日加封王恭妃的哥哥王道亨,“注王道亨锦衣卫带俸指挥。”   辅臣张四维等题“皇子诞生,诏告天下,宜有颁恩条件……宜乘此大庆,明降德音,蠲荡烦苛,弘敷惠泽,使四方万国翕然佩戴……此固结人心,培延国脉之大端也。”神宗看过题本之后“嘉纳之”。顺天府府尹张国彦等题“皇储天降,适四海人才汇进之期,本府试录,进呈御览。上悦。”⑦连皇长子即将满月剪�这样的小事,神宗也是亲自过问“以皇子将弥月,命礼部具剪�仪注以闻。”并为皇长子取名。   九月初六日,神宗在皇极殿诏告天下时说“第一子生……上副两宫圣母忧勤之念,下慰四海臣民仰戴之情”,并于此日黎明为期大赦天下,除谋反、谋大逆、弑杀父母等罪外,其余“罪无大小,咸赦除之”。除此之外,神宗还赦免凤阳高墙内已故庶人的妻小家眷,恩荫三品以上京官子弟入国子监读书,蠲免各地万历八年以前所欠的钱粮赋税等三十三条恩赦罪犯、蠲免赋税钱粮、恩荫子弟、承袭官爵等优惠政策。九月十一日,神宗在为两宫皇太后加徽号之后,又颁布了十五条恩旨。这些优惠政策的施行都是缘于皇长子的诞生。   中国传统素有“遗子黄金满�Y,不如赐子一名”的说法,故此皇长子诞生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其取名。万历十年十一月十日,神宗传谕大学士张四维“皇子命名,内阁拟名来”,于是张四维蒙旨拟进了“�s、�弧�V、��”四个名字,并将每个字的注音反切、字意内涵及典故出处都标明清楚,以供神宗选择,神宗看后觉得不满意,“今早该文书官传谕到阁,令臣另拟”,于是张四维又拟了“�F、�_、沛、沾”四字以进,“伏乞圣明裁择点用”。大学士张四维所拟的这八个或出自《尚书》、或出自《诗经》、或出自《孟子》、或出自古赋,虽然含义深刻,但是神宗看后都觉得不满意,于是亲自为皇长子取名,“得旨:‘是名洛。’”得名之后,神宗还专门为皇长子举行命名礼,亲到皇极门敕谕礼部“可登识于所司”⑧。   皇长子出生之后,神宗曾下旨,“盖以祗奉宗社,茂衍本支,邦家之庆莫大于此”,并说皇长子诞生是“皇天锡�v,列圣垂休”⑨。再结合以上神宗为皇长子剪发、取名、大赦天下等举措来看,皇长子朱常洛诞生之初,神宗对他的照顾和呵护一点也不次于后来的福王朱常洵。   由此可见,史料“光庙(朱常洛)诞生,一应恩礼俱从薄,盖由非神宗心喜也”中所说的皇长子朱常洵自出生即受到明神宗的冷落是有待商榷和推敲的,起码在幼年时期皇长子还是很得明神宗慈爱的。   注释   ①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卷67《争国本》.   ②⑤ 文秉.先拨志始[M].第1页。   ③ 张廷玉.明史・孝靖王太后传[M].卷一一四,第3537页.   ④⑦⑨ 明神宗实录[M].卷219、卷127、卷128.   ⑥⑧ 辑校万历起居注[M].天津古籍出版社,第378页、400页.

  摘 要 明代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作为影响晚明历史的重大事件,前人所谓“自古父子之间,未有受命若斯之难也。”①本文即以国本之争中皇长子出阁讲学为切入点,拟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万历与太子关系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国本之争的经过,希望从人伦、亲情等层面对国本之争这一晚明重大的历史事件做一些深层次的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 明神宗 皇长子 关系论析   中图分类号:I207.49 文献标识码:A   1国本之争的由来   万历六年(1578年)正月,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婚,册封皇后王氏,然而王皇后在为明神宗生下皇长女荣昌公主之后再未生育,于是嫡子之位空缺。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十一日未时,皇长子朱常洛诞生,其母为王恭妃。王恭妃原来本是慈圣李太后宫中的一名宫女。一次明神宗去慈宁宫给慈圣李太后请安时索水洗手,这时正好王氏在旁捧�F侍奉,神宗便“悦而幸焉”②,以致其怀有身孕。由于明神宗认为在母后宫中私幸宫女是一件极为不光彩的事情,于是忌讳提及此事,“时帝讳之,故左右无言者。”后来此事被慈圣皇太后知道,追问神宗,神宗假做不知的样子,沉默不言,想拒绝承认。宫中原有旧制,皇帝临幸某人,必须赏赐其一件物品作为验证,而神宗虽在慌忙之中仍不忘赐给王氏一副头面(首饰),慈圣皇太后便让人取来了专门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内起居注》,好言安慰神宗说道:“我老了,但还没有看到孙子。要是果真能得一个男孩,不是社稷之福吗?”慈圣皇太后还看出了神宗的心态,劝诫他:“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③神宗这才被迫承认此事,并于万历十年六月进封王氏为恭妃,两个月之后,皇长子朱常洛诞生。但由于王恭妃地位低下,以及这段不光彩的经历,导致神宗对待皇长子也是以冷淡和歧视居多。   贵妃郑氏于万历初年进宫,深得神宗宠幸,在一次与内阁首辅申时行的谈话中,神宗向申时行曾说到过郑贵妃受宠的原因,“朕只因郑氏勤劳,朕每至一宫他必相随,朝夕间小心,侍奉勤劳。”④因此郑氏入宫后不久,在万历十年(1582年)二月便被册封为淑嫔,十一年八月被册封为德妃,十二年七月进封为贵妃。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初五日寅时,郑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母以子贵”,神宗即刻下旨进封郑氏为皇贵妃,郑氏此时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按照中国传统社会礼法的规定,皇位继承人的确立当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就应遵循“无嫡立长”的原则。此时王皇后无子,皇长子朱常洛就应该被立为皇太子,但是此时的皇长子已经五岁,仍然没有得到青宫之位,其生母王恭妃也一直未得到进封。随着皇三子的降生,因“子以母宠”,此时在郑贵妃的“乞怜”下,神宗也颇有废长立爱的心思,此即为国本之争的由来。   2皇长子诞生初期万历与其关系   史料中曾记载“光庙(朱常洛)诞生,一应恩礼俱从薄,盖由非神宗心喜也”⑤,综合其它史料来看,这种记载并不完全准确。皇长子朱常洛并非一降生就受到神宗的冷遇和歧视,相反,开始的时候神宗对于皇长子是钟爱的,毕竟是皇长子,如果说不喜爱,于情于理都是讲不通的。关于这一点史料上的记载体现的很清楚,皇长子诞生的第二天,神宗即谕内阁,“朕皇子生,喜事赏用,宫帑缺乏,取太仓银二十万两、光禄寺银十万两”⑥,并赐辅臣张四维、申时行、余有丁大红云�丝、银抹金脚花等物。第三天即遣派成国公朱应祯等祭告郊庙社稷,并于此日加封王恭妃的哥哥王道亨,“注王道亨锦衣卫带俸指挥。”   辅臣张四维等题“皇子诞生,诏告天下,宜有颁恩条件……宜乘此大庆,明降德音,蠲荡烦苛,弘敷惠泽,使四方万国翕然佩戴……此固结人心,培延国脉之大端也。”神宗看过题本之后“嘉纳之”。顺天府府尹张国彦等题“皇储天降,适四海人才汇进之期,本府试录,进呈御览。上悦。”⑦连皇长子即将满月剪�这样的小事,神宗也是亲自过问“以皇子将弥月,命礼部具剪�仪注以闻。”并为皇长子取名。   九月初六日,神宗在皇极殿诏告天下时说“第一子生……上副两宫圣母忧勤之念,下慰四海臣民仰戴之情”,并于此日黎明为期大赦天下,除谋反、谋大逆、弑杀父母等罪外,其余“罪无大小,咸赦除之”。除此之外,神宗还赦免凤阳高墙内已故庶人的妻小家眷,恩荫三品以上京官子弟入国子监读书,蠲免各地万历八年以前所欠的钱粮赋税等三十三条恩赦罪犯、蠲免赋税钱粮、恩荫子弟、承袭官爵等优惠政策。九月十一日,神宗在为两宫皇太后加徽号之后,又颁布了十五条恩旨。这些优惠政策的施行都是缘于皇长子的诞生。   中国传统素有“遗子黄金满�Y,不如赐子一名”的说法,故此皇长子诞生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其取名。万历十年十一月十日,神宗传谕大学士张四维“皇子命名,内阁拟名来”,于是张四维蒙旨拟进了“�s、�弧�V、��”四个名字,并将每个字的注音反切、字意内涵及典故出处都标明清楚,以供神宗选择,神宗看后觉得不满意,“今早该文书官传谕到阁,令臣另拟”,于是张四维又拟了“�F、�_、沛、沾”四字以进,“伏乞圣明裁择点用”。大学士张四维所拟的这八个或出自《尚书》、或出自《诗经》、或出自《孟子》、或出自古赋,虽然含义深刻,但是神宗看后都觉得不满意,于是亲自为皇长子取名,“得旨:‘是名洛。’”得名之后,神宗还专门为皇长子举行命名礼,亲到皇极门敕谕礼部“可登识于所司”⑧。   皇长子出生之后,神宗曾下旨,“盖以祗奉宗社,茂衍本支,邦家之庆莫大于此”,并说皇长子诞生是“皇天锡�v,列圣垂休”⑨。再结合以上神宗为皇长子剪发、取名、大赦天下等举措来看,皇长子朱常洛诞生之初,神宗对他的照顾和呵护一点也不次于后来的福王朱常洵。   由此可见,史料“光庙(朱常洛)诞生,一应恩礼俱从薄,盖由非神宗心喜也”中所说的皇长子朱常洵自出生即受到明神宗的冷落是有待商榷和推敲的,起码在幼年时期皇长子还是很得明神宗慈爱的。   注释   ①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卷67《争国本》.   ②⑤ 文秉.先拨志始[M].第1页。   ③ 张廷玉.明史・孝靖王太后传[M].卷一一四,第3537页.   ④⑦⑨ 明神宗实录[M].卷219、卷127、卷128.   ⑥⑧ 辑校万历起居注[M].天津古籍出版社,第378页、400页.


相关文章

  • 太祖朱元璋
  •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 ...查看


  • 此人生于帝王家,曾高中科举状元,篡位当了皇帝,却导致国家灭亡
  •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途径之一,一般来说,参加科举考试的基本上都是底层百姓,王公贵族并不需要参加科举(起点高就是不一样),现在要介绍的这位人物,他生于帝王之家,也跑去参加科举考试,而且竟然高中状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更出乎 ...查看


  • 相国门荫高(2)
  • (说明:学生对文章的一些字词进行了修改,并对两个段落进行了改写,老师看看合不合你的要求,仅供参考.) 相国门荫高 康熙十七年(1678),清政府决定举办一次"高考",叫做博学鸿儒科,破格收录天下的高人.当时的总督仓场.户 ...查看


  •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图文版
  • 明朝代皇历列帝表简介图(文)版 200 1年11 月 30 日朝明历代皇列表帝介(图文版) 简明朝(元 公3186 -年16-44 年,一说 亡于1 836 )是年国历中史承元上朝 下.清朝的启代.朝168 年朱元3璋灭称帝元国号大明,历十 ...查看


  • 明朝三大奇案
  • 明代三大奇案----"壬寅宫变"之谜 自古以来,防备森严的地方不是监狱,而是皇宫.皇帝为防人行刺,日日夜夜命人巡逻守卫.明朝也不例外. 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除了皇帝和皇后,其余人都不可以在此居住,妃嫔们也只 ...查看


  • 明朝历代皇帝 1
  • 明朝历代皇帝 一位明太祖朱元璋,洪武皇帝,1368-1398年在位:朱元璋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先于太祖去世:朱标长子朱雄英先于朱标去世,遂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即位. 第二位明惠宗朱允炆,建文皇帝,1398-1402年在位:因 ...查看


  • 宋朝皇帝列表
  • 宋朝皇帝列表 庙号 谥号 宋朝(960年-1279年) 姓名 统治时间 北宋(960年-1127年) 年号 太祖 太宗 真宗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 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 ...查看


  • 明朝历代皇帝
  • 明朝历代皇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 ...查看


  • 宋太祖赵匡胤
  • 宋太祖 赵匡胤(927年-976年)960年-976年在位,共16年.宋朝开国皇帝,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