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耐药细菌使用抗生素坚持"四不"原则

1. 什么是耐药细菌?

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2. 耐药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是天然存在的还是物种进化的结果?

抗菌药物大多属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据此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按照是否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分为两类,一类为产抗菌药物微生物(主要是放线菌和链霉菌),另一类不能产生抗菌药物(大多数细菌属于此类),在自然界中这两类微生物常常相伴而生,前者由于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具有杀灭其他细菌的能力而获得生存优势,相反不产生抗菌药物的细菌则需要获得抵抗抗菌药物的能力,达到种族延续的目的,可见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现象。研究表明细菌、细菌产生抗菌药物以及细菌耐药的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

在人类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在自然界中寻找抗菌药物,或者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抗菌药物产量与抗菌效力,由此导致本身处于平衡状态的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的矛盾被破坏,抗菌药物在自然界、医疗环境、动物饲养场等浓度不断上升,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也通过不断的进化与变异,获得针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强化,细菌逐步从单一耐药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最终成为超级耐药,对临床各种抗菌药物都变得耐药。

由此可见,细菌耐药是一种被人类强化的自然现象。

3. 目前都有哪些耐药菌种?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全球耐药情况非常严峻,应该说所有细菌都已经有耐药现象发现,对抗菌药物完全敏感的细菌几乎不存在了,但根据耐药的严重程度,可以称为超级耐药细菌的主要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

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

4. 耐药细菌为何能耐药?

细菌耐药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是千百年来微生物进化的结果。细菌的抗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耐药性基因的突变,在使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耐药性细菌被筛选出来并优势繁殖。抗生素的滥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人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另一个是动物饲料添加抗生素的问题。有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临床治疗,另一半则用在了畜牧养殖业。

产生耐药的细菌通过以下方式产生耐药:细菌改变自己结构,不和抗菌药物结合,避免抗菌药物作用;细菌产生各种酶,破坏抗菌药物(如NDM-1);构建自身防御体系,关闭抗菌药物进入细菌的通道或者把已经进入细菌体内的抗菌药物排出菌体。

5. 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增加了对患者的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加剧,使人类对付细菌的有效武器越来越少。

6. 有无有效手段杀灭耐药细菌?

人类在和细菌斗争中,特别针对耐药细菌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期望通过以下方式克服细菌耐药:

1)直接针对耐药细菌研究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期望只要有一种耐药菌就开发一种新抗菌药物,这是最理想办法,但结果令人失望,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越抗菌药物研究速度,且抗菌药物研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2)克服耐药机制,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如针对细菌产生的bete-内酰胺酶,研究合成酶抑制剂,将酶抑制剂和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在克服细菌耐药同时发挥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迄今为止,临床可供使用的只有bete-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复方应用,其他众多耐药机制尚无法克服;

3)抗菌药物替代产品,如抗菌多肽、噬菌体等,但大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

根据大量研究,最有效的办法是避免细菌耐药,保持抗菌药物活性,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终办法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7. 耐药细菌会引起哪些疾病?

耐药细菌和敏感细菌在致病性方面差异不大,细菌获得耐药性并不改变其致病能力,一般也不会产生新的感染类型,最主要的挑战在于细菌获得耐药后,治疗困难,对感染者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会大幅上涨。

8. 什么是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有何区别?

凡是由各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都被称为感染性疾病,种类十分广泛。但其中一部分疾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危害极大,这一类疾病被归于传染病范畴,并且通过一定的管理程序(包括法律)加以管理。可见感染性疾病范围大,包括传染病,而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的特殊类型。 1 2 下页

1. 什么是耐药细菌?

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2. 耐药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是天然存在的还是物种进化的结果?

抗菌药物大多属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据此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按照是否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分为两类,一类为产抗菌药物微生物(主要是放线菌和链霉菌),另一类不能产生抗菌药物(大多数细菌属于此类),在自然界中这两类微生物常常相伴而生,前者由于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具有杀灭其他细菌的能力而获得生存优势,相反不产生抗菌药物的细菌则需要获得抵抗抗菌药物的能力,达到种族延续的目的,可见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现象。研究表明细菌、细菌产生抗菌药物以及细菌耐药的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

在人类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在自然界中寻找抗菌药物,或者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抗菌药物产量与抗菌效力,由此导致本身处于平衡状态的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的矛盾被破坏,抗菌药物在自然界、医疗环境、动物饲养场等浓度不断上升,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也通过不断的进化与变异,获得针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强化,细菌逐步从单一耐药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最终成为超级耐药,对临床各种抗菌药物都变得耐药。

由此可见,细菌耐药是一种被人类强化的自然现象。

3. 目前都有哪些耐药菌种?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全球耐药情况非常严峻,应该说所有细菌都已经有耐药现象发现,对抗菌药物完全敏感的细菌几乎不存在了,但根据耐药的严重程度,可以称为超级耐药细菌的主要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

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

4. 耐药细菌为何能耐药?

细菌耐药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是千百年来微生物进化的结果。细菌的抗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耐药性基因的突变,在使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耐药性细菌被筛选出来并优势繁殖。抗生素的滥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人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另一个是动物饲料添加抗生素的问题。有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临床治疗,另一半则用在了畜牧养殖业。

产生耐药的细菌通过以下方式产生耐药:细菌改变自己结构,不和抗菌药物结合,避免抗菌药物作用;细菌产生各种酶,破坏抗菌药物(如NDM-1);构建自身防御体系,关闭抗菌药物进入细菌的通道或者把已经进入细菌体内的抗菌药物排出菌体。

5. 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增加了对患者的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加剧,使人类对付细菌的有效武器越来越少。

6. 有无有效手段杀灭耐药细菌?

人类在和细菌斗争中,特别针对耐药细菌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期望通过以下方式克服细菌耐药:

1)直接针对耐药细菌研究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期望只要有一种耐药菌就开发一种新抗菌药物,这是最理想办法,但结果令人失望,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越抗菌药物研究速度,且抗菌药物研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2)克服耐药机制,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如针对细菌产生的bete-内酰胺酶,研究合成酶抑制剂,将酶抑制剂和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在克服细菌耐药同时发挥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迄今为止,临床可供使用的只有bete-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复方应用,其他众多耐药机制尚无法克服;

3)抗菌药物替代产品,如抗菌多肽、噬菌体等,但大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

根据大量研究,最有效的办法是避免细菌耐药,保持抗菌药物活性,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终办法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7. 耐药细菌会引起哪些疾病?

耐药细菌和敏感细菌在致病性方面差异不大,细菌获得耐药性并不改变其致病能力,一般也不会产生新的感染类型,最主要的挑战在于细菌获得耐药后,治疗困难,对感染者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会大幅上涨。

8. 什么是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有何区别?

凡是由各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都被称为感染性疾病,种类十分广泛。但其中一部分疾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危害极大,这一类疾病被归于传染病范畴,并且通过一定的管理程序(包括法律)加以管理。可见感染性疾病范围大,包括传染病,而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的特殊类型。 1 2 下页


相关文章

  • 超级细菌论文
  • 超级细菌 [摘要]超级细菌,指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所以给这类细菌统称超级细菌.超级细菌还指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皮肤细菌的一种,由于一般抗生素很难杀死它,所以很难诊治.一旦人类,特别是免疫力低的患者感染这种 ...查看


  •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细菌药敏报告
  •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细菌药敏报告 检验科微生物室 目前全球细菌耐药形势十分严峻, 多耐药.泛耐药菌逐年增加, 成为抗感染治疗中的难点.2010年在全球多个地区出现的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Ⅰ型(NDM-1)革兰阴性细菌又一次敲响了警钟.细菌为什 ...查看


  • 细菌耐药监测与报告解读
  • 细菌耐药监测与报告解读 1/74 2/74 主要内容 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细菌学检验报告解读 有关临床问题探讨    3/74 一.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4/74 为什么要进行细菌耐药监测  政策的需要(法规指南)  临床的需要(经验用 ...查看


  • 2015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 2015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word版) (出处: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出的多重耐药菌问 ...查看


  • 抗生素的危害 1
  • 抗生素滥用危害.成因及应对 [摘要]作为人类医疗史上一项重大发明,抗生素曾经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过巨大 的贡献.然而时至今日,抗生素滥用却成为当下一大难题,卫生部有关专家更是 发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的警示. [关键字] ...查看


  • "超级细菌"来袭警钟还是阴谋?
  • 与自然界所有的生物一样,小小的细菌也懂得"物竞天择"的进化论. 在与抗生素"搏斗"了多年以后,2010年,一类携带新基因"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以下简称"NDM- ...查看


  • 抗生素滥用的不良后果
  • 抗生素滥用的后果 ■ 核心提示 10月26日,宁夏两名患儿被检测出带有超级细菌NDM-1,它能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有专家表示,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让人们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调查发现,抗生素在生活 ...查看


  • 一个医生的"医疗建议"
  • 最近发生的事让我和我的同行倍感孤独和不安,似乎整个社会的其他人都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翻看热门话题下的评论,各种叫好.点赞的路人,不知你们是否每个人都曾亲身经历过医护人员不公平对待,让你们对维护你们生命健康的一群人如此愤恨,如果不是,请您不要 ...查看


  • 医院抗生素使用规范
  • 医院抗生素使用规范 1.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 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