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联动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五化”联动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为动力,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推进力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至2005年底,全市农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5650元,增长9.1%;花木面积突破10万亩、销售收入5亿元,蔬菜种植面积12.5万亩,逐步构建以花卉苗木、优质蔬菜为主体,特畜特禽、优质水产、优质稻米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格局;农业利用“三资”3.64亿元;建成千亩农业园区10个,园区总规划4.34万亩,建成面积2.3万亩;新增扬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1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实现销售收入17.7亿元、利税998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1%、16.1%。建成“三品”基地65万亩,培育 “三品”品牌110个;制定各种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100多个;引进新品种60个、新技术20项。

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流转力度不大,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生产基地小而散,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所要求的集中度和规模化、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的产中

环节难以扩张和优化升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与本地产业关联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优势不明显,真正上规模、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不多,同一产品、品牌较为分散,市场竞争力较弱;农副产品经营销售渠道不广,专业市场滞后于生产发展,外向化水平较低,等等。要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有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我市就必须在“五化”上做文章、下工夫。

1、突出规模经营,形成特色化发展

实践证明,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规模才能形成集聚效应,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名特优农产品,彰显产品特色,扩大基地规模,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组建有形市场,规范流转程序,创新流转机制,加速土地向园区集中,向大户集中,向有意发展农业的市内外客商集中,实现土地流转的速度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速度有机统一,使土地产生倍增效应。二是构建优势产业带。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规模集约发展的要求,放大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等五大特色,花木生产上,着力建设以丁伙、仙女、大桥三镇为重点,邵伯、丁沟、宜陵等镇为支

撑的20万亩花木产业带。蔬菜生产上,重点构建以小纪镇万亩蔬菜种植为基础,武坚镇、小纪镇、宜陵镇千亩设施栽培为龙头的20万亩蔬菜产业带。林业生产上,形成以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公路、野田河南接工程等沿路、沿河绿化产业带。渔业生产上,重点发展沿江、里下河两大水产养殖区。三是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围绕产业建园区,依托园区促产业,形成产业与园区的良性互动。要创新农业园区投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园区载体、示范功能,大力发展科技示范园、观光休闲园、生态旅游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园区,加快提升现代花木产业园、渌洋湖生态农业示范园、丁伙花木特色品种示范园等5个特色农业园区层次水平,重点打造以阿波罗花木市场为中心的花木精品园,使之成为集科研、休闲、旅游、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园区。全年力争新申报国家或省级农业园区1个、扬州市级农业园区2个。

2、强化主体培育,推进产业化进程

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是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市场主体辐射带动如何,往往对一个产业兴衰成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不多,体量不大,相对分散,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称,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发展工业的方法经营农业,培大育强市场主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壮龙头企业。结合

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实际,采取规划引导、要素倾斜、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资产重组、裂变扩张、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专业农业龙头企业,放手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购销企业,实行同行业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全年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其中新发展扬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二是培植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托花木、蔬菜、特水等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村组干部、农技人员等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切实加强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全年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20个、规范10个,新发展农民经纪人1500人。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坚持以高效外向农业百项工程为重点,以举办江都花卉节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把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通过直接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及与二、三产业招商相结合等多层次的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进入精深加工业、现代流通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实现外资、民资、国资“三资”联动,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促进农业

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加快农业发展的市场化步伐,全年力争农业利用“三资”4亿元。

3、狠抓质量建设,实施品牌化经营

高质量才能塑造好形象,大品牌才能成就大产业。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打造现代规模农业高地,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建设和品牌意识,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一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以建设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示范县(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安全农业工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认定步伐,积极制订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采取国家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出口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二是争创农产品品牌。围绕花卉、特水、蔬菜等特色产业和黄花菜等特色产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力度。同时在品牌开发上延长产业链,努力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产销利一体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今年力争新增“三品”总数20个以上。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产品,组织参加各类产品展销会和招商洽谈会,展示龙头企业发展成果,积极探索超市经济、专柜销售、出口创汇等多种新业态、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知名度。

4、畅通流通渠道,加快市场化步伐

市场取向决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化的成效要通过市场

检验,能否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构筑农产品高效流通平台是现代农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一是加快特色市场建设。巩固提高特水批发市场、花木市场等现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增加经营项目,扩大经营规模,搞好配套服务,强化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规划建设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江都优势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重点培育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力争建成全省最大的花木交易中心。二是加快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农村各类能人投身农产品运销业,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他们加强联系,交流信息,优劣互补,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三是加快新型流通业态。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专卖、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集中配送,加快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把优势农产品推上超市经营平台,努力提高农产品现代营销水平,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学化水平

高科技才能实现高效益,高科技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在农业科技创新上下工夫,在设施农业上做文章,着力加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一是抓品种创新。以实施农业三项更新工程为重点,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重点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畜禽安全高效饲养技术、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等一系列种养技术。全年力争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60个、新技术20项。二是抓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协作,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项目和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引进和应用,不断发挥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支撑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三是抓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快慢。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我市必须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培训等工程,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五化”联动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为动力,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推进力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至2005年底,全市农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5650元,增长9.1%;花木面积突破10万亩、销售收入5亿元,蔬菜种植面积12.5万亩,逐步构建以花卉苗木、优质蔬菜为主体,特畜特禽、优质水产、优质稻米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格局;农业利用“三资”3.64亿元;建成千亩农业园区10个,园区总规划4.34万亩,建成面积2.3万亩;新增扬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1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实现销售收入17.7亿元、利税998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1%、16.1%。建成“三品”基地65万亩,培育 “三品”品牌110个;制定各种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100多个;引进新品种60个、新技术20项。

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流转力度不大,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生产基地小而散,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所要求的集中度和规模化、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的产中

环节难以扩张和优化升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与本地产业关联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优势不明显,真正上规模、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不多,同一产品、品牌较为分散,市场竞争力较弱;农副产品经营销售渠道不广,专业市场滞后于生产发展,外向化水平较低,等等。要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有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我市就必须在“五化”上做文章、下工夫。

1、突出规模经营,形成特色化发展

实践证明,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规模才能形成集聚效应,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名特优农产品,彰显产品特色,扩大基地规模,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组建有形市场,规范流转程序,创新流转机制,加速土地向园区集中,向大户集中,向有意发展农业的市内外客商集中,实现土地流转的速度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速度有机统一,使土地产生倍增效应。二是构建优势产业带。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规模集约发展的要求,放大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等五大特色,花木生产上,着力建设以丁伙、仙女、大桥三镇为重点,邵伯、丁沟、宜陵等镇为支

撑的20万亩花木产业带。蔬菜生产上,重点构建以小纪镇万亩蔬菜种植为基础,武坚镇、小纪镇、宜陵镇千亩设施栽培为龙头的20万亩蔬菜产业带。林业生产上,形成以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公路、野田河南接工程等沿路、沿河绿化产业带。渔业生产上,重点发展沿江、里下河两大水产养殖区。三是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围绕产业建园区,依托园区促产业,形成产业与园区的良性互动。要创新农业园区投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园区载体、示范功能,大力发展科技示范园、观光休闲园、生态旅游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园区,加快提升现代花木产业园、渌洋湖生态农业示范园、丁伙花木特色品种示范园等5个特色农业园区层次水平,重点打造以阿波罗花木市场为中心的花木精品园,使之成为集科研、休闲、旅游、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园区。全年力争新申报国家或省级农业园区1个、扬州市级农业园区2个。

2、强化主体培育,推进产业化进程

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是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市场主体辐射带动如何,往往对一个产业兴衰成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不多,体量不大,相对分散,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称,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发展工业的方法经营农业,培大育强市场主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壮龙头企业。结合

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实际,采取规划引导、要素倾斜、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资产重组、裂变扩张、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专业农业龙头企业,放手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购销企业,实行同行业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全年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其中新发展扬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二是培植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托花木、蔬菜、特水等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村组干部、农技人员等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切实加强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全年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20个、规范10个,新发展农民经纪人1500人。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坚持以高效外向农业百项工程为重点,以举办江都花卉节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把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通过直接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及与二、三产业招商相结合等多层次的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进入精深加工业、现代流通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实现外资、民资、国资“三资”联动,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促进农业

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加快农业发展的市场化步伐,全年力争农业利用“三资”4亿元。

3、狠抓质量建设,实施品牌化经营

高质量才能塑造好形象,大品牌才能成就大产业。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打造现代规模农业高地,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建设和品牌意识,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一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以建设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示范县(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安全农业工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认定步伐,积极制订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采取国家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出口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二是争创农产品品牌。围绕花卉、特水、蔬菜等特色产业和黄花菜等特色产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力度。同时在品牌开发上延长产业链,努力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产销利一体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今年力争新增“三品”总数20个以上。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产品,组织参加各类产品展销会和招商洽谈会,展示龙头企业发展成果,积极探索超市经济、专柜销售、出口创汇等多种新业态、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知名度。

4、畅通流通渠道,加快市场化步伐

市场取向决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化的成效要通过市场

检验,能否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构筑农产品高效流通平台是现代农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一是加快特色市场建设。巩固提高特水批发市场、花木市场等现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增加经营项目,扩大经营规模,搞好配套服务,强化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规划建设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江都优势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重点培育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力争建成全省最大的花木交易中心。二是加快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农村各类能人投身农产品运销业,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他们加强联系,交流信息,优劣互补,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三是加快新型流通业态。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专卖、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集中配送,加快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把优势农产品推上超市经营平台,努力提高农产品现代营销水平,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学化水平

高科技才能实现高效益,高科技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在农业科技创新上下工夫,在设施农业上做文章,着力加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一是抓品种创新。以实施农业三项更新工程为重点,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重点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畜禽安全高效饲养技术、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等一系列种养技术。全年力争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60个、新技术20项。二是抓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协作,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项目和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引进和应用,不断发挥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支撑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三是抓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快慢。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我市必须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培训等工程,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相关文章

  •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 附件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5年4月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发展背景................................. ...查看


  • 浙江省绿色农业行动计划
  •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色 农业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厅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绿色农业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农业厅 2017年3月16日 浙江省绿色农业行动计划 为 ...查看


  •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人民日报
  •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干部说干事) 张玉明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06日   07 版)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 ...查看


  • 山东"十二五" ----政府报告解析
  • 姜大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对"十二五"纲要草案的说明中,对"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了系统阐释,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巨大反响.大家回顾"十一五",谋划"十二五",对实现更 ...查看


  • 青岛公布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 2016年01月06日 07:06 来源:青岛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青岛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 ...查看


  • 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稿
  • 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蔡立力 [摘要]明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重点从空间.产业.环境.社会.资源.交通等方面表达"两型"社会建设的规 ...查看


  •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情况
  •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情况 成都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获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 ...查看


  • 看 成 都 如 何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 看 成 都 如 何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启示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为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 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 ...查看


  •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讨论稿)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崛起,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 ...查看


热门内容